最新乳腺肿块分级

合集下载

乳腺结节级别划分标准

乳腺结节级别划分标准

乳腺结节级别划分标准乳腺结节是女性乳腺常见的一种症状,主要表现为乳房内的肿块。

乳腺结节的级别划分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大小:乳腺结节的大小通常以厘米为单位进行衡量。

在某些情况下,也会使用肿块最大直径来描述。

根据结节的大小,可以初步判断结节的性质和可能需要采取的治疗措施。

2.形状:乳腺结节的形状多种多样,包括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等。

在描述形状时,需要描述其光滑程度、边界是否清晰等,以帮助判断结节的性质。

3.边界:乳腺结节的边界对于诊断结节的性质至关重要。

在描述时,需要描述其周边是否清晰、与周围组织是否有黏连等,这些都是判断结节良恶性的重要因素。

4.质地:乳腺结节的质地对于判断结节的性质也有重要意义。

在描述时,需要描述其柔韧程度、是否可以移动等,这些特征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结节的硬度、侵袭性和良恶性。

5.生长速度:乳腺结节的生长速度也是判断其性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描述时,需要描述其过去几个月或一年的生长速度,快速生长通常表明结节可能是恶性的。

根据以上五个方面的特征,可以将乳腺结节划分为不同的级别。

在临床实践中,通常采用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对乳腺结节进行分级评估。

根据BI-RADS,乳腺结节分为七级,其中一级和二级通常被认为是良性病变,三级可能为良性也可能为恶性,四级及以上则具有较高的恶性可能性。

需要注意的是,乳腺结节的级别划分标准并非绝对,医生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年龄、家族史、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做出更准确的诊断。

此外,对于确诊为恶性乳腺结节的患者,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和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的关键。

乳腺彩超分级标准表

乳腺彩超分级标准表

乳腺彩超通常根据乳腺肿块的形态特征、边界、血流情况等来进行分级评估。

以下是乳腺彩超的一般分级标准,但具体的评估标准可能因医院、医生和设备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乳腺彩超分级标准:
1.BI-RADS分级系统:乳腺彩超常使用BI-RADS(乳腺成像报告与数据系统)评级系统。

其中,分级包括从0到5级:
0级:需要额外检查或评估。

1级:阴性,无异常。

2级:良性,通常为囊肿或其他非恶性病变。

3级:可能性低,但需要定期随访。

4级:高度可疑,可能性较大需要进一步检查。

5级:恶性的可能性较大。

2.形态特征:彩超可以根据肿块的形态特征来分类,如:
囊性(液体充满的囊肿)。

实性(固体肿块)。

边缘(边界清晰或模糊)。

形态(规则或不规则)。

3.血流情况:彩超还可以评估肿块内的血流情况。

恶性肿块通常会表现出异常的血流模式,如异常丰富的血流信号(血流速度快,血管密度高)。

请注意,以上是一般的乳腺彩超分级标准,实际评估结果可能会根据医生的经验、设备的精度和病情的不同而有所调整。

如果需要详
细了解具体的评估结果和分级,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医疗机构。

乳腺肿块的分级标准

乳腺肿块的分级标准

乳腺肿块的分级标准
乳腺肿块的分级标准一般是根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定级的,可分为7类。

0类:单一的影像学检查不能评价其性质或有无病变,需要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

1类:检查结果呈阴性,未发现异常病变。

2类:基本上可以排除恶性病变,可6~12个月随诊。

3类:良性病变可能性大,恶性可能性<2%,可3~6个月复查。

4类:恶性可能性2%~95%,需穿刺或者切除活检,此级可进一步分为4A、4B、4C。

4A:恶性可能性2%~10%。

4B:恶性可能性10%~50%。

4C:恶性可能性50%~94%。

5类:具备典型的恶性征象,高度可能为恶性,可能性≥95%。

6类:已活检病理证实为恶性。

乳腺肿块3类及3类以下一般无须治疗,4-6类需要穿刺活检明确性质,必要时手术切除。

知识拓展:
乳腺肿块恶性与良性的鉴别方法:
1. 出现的症状:良性肿块患者不会出现乳头溢血和溢液,乳房局部皮肤不会出现橘皮改变。

恶性肿瘤可能出现乳头溢血和皮肤橘皮样改变。

2. 触诊:良性肿物触摸乳房光滑、有韧性、活动度好;恶性肿瘤表面突凹不平整、质地硬、活动度差。

3. 影像学检查:良性肿块表面光滑、内部无血流;恶性肿瘤表面不光滑、内部有钙化和血流。

每年1~2次乳腺检查早期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助于无病预防。

乳腺叶状肿瘤who分级标准

乳腺叶状肿瘤who分级标准

乳腺叶状肿瘤who分级标准
乳腺叶状肿瘤的WHO分级标准包括良性、交界性和恶性三个级别。

具体标准如下:
1. 良性叶状肿瘤:间质细胞明显增生,肿瘤膨胀性生长,为稀疏样排列,细胞为轻度异型或无异型,无出血性坏死,核分裂0\~4/10HPF。

2. 交界性叶状肿瘤:肿瘤部分浸润性生长或膨胀性生长,细胞中度异核,间质细胞呈过度生长状态,为5\~9/10HPF核分裂表现,可见小片坏死和出血。

3. 恶性叶状肿瘤:肿瘤一般为浸润性生长,细胞有明显多形性,间质细胞为过度生长,可伴有异源性分化,核分裂在10/10HPF以上,大片出现坏死和出血。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病症,建议前往医院进行详细检查和治疗。

2023年乳腺分级标准birads

2023年乳腺分级标准birads

2023年乳腺分级标准birads
BI-RADS是指美国放射学会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用于评估乳腺疾
病的良恶性。

BI-RADS分级标准通常可以分为6级,级别越高恶性程度越高。

具体如下:
1. 0类:是指现有影像未能完成评估,需要其他影像检查进一步评估,或与既往检查比较。

2. 1类:是阴性结果,无异常表现。

3. 2类:良性病变,包括单纯性囊肿、积乳囊肿、乳房内移植物,稳定的术后改变,随访后无变化的纤维腺瘤,建议定期随访,每6-12个月复查一次。

4. 3类:良性可能性大,包括边缘光整、形态规则、未见明显血流信号的结节等,但有小于2%的可能性为恶性,需要定期随访复查。

5. 4类:可疑恶性病变,建议进行组织活检以明确诊断。

其中4a类恶性可
能性为3%~10%,4b类恶性可能性为11%~50%,4c类恶性可能性为51%~94%。

6. 5类:高度可疑恶性病变,几乎可以肯定为恶性,需要立即进行组织活检以明确诊断。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具体的信息,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查阅相关医学资料。

BIRADS分级标准

BIRADS分级标准

BI-RADS分级标准:BI-RADS。

这组字母是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的英文缩写,是目前乳腺超声诊断普遍应用的分级评价标准。

BI-RADS 分级标准是由美国国家癌肿研究所、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美国医学会、美国外科医师学会和美国病理学家学会、美国放射学会共同努力制定的。

这一标准的建立使描述乳腺病灶的特征性术语和评价病灶恶性程度的报告术语趋于标准化规范化,降低了解读乳腺影像学报告中出现误差和不确定性,尤其对乳腺癌复查诊断更为重要。

BI-RADS 分级标准:0级(category 0):指采用超声检查不能全面评价病变,需要进一步的其它影像学检查诊断。

例如:1、有乳头溢液、不对称增厚、皮肤及乳头改变等临床表现,而超声无征象;2、临床触及肿块,年龄大于20岁,超声检查有可疑征象或无特征,需乳腺钼靶检查;3、超声检查及钼靶检查均无特征,需鉴别乳腺癌保乳术后形成的疤痕与复发病灶时,推荐磁共振检查;4、确定治疗前,需最后评估者确定治疗前需最后评估者:1级(category 1):阴性(negative)指超声检查未见异常改变,有把握判断为正常。

建议随诊(一年)。

例如:无肿块、无结构紊乱、无皮肤增厚、无微钙化;2级(category 2):良性征象(benign finding/findings)基本可以排除恶性。

建议根据年龄及临床表现随诊(半年至一年)。

例如:单纯性囊肿;乳腺内淋巴结(也可能属1级;乳腺假体植入;多次复查超声,图像变化不大,年龄小于40岁的纤维腺瘤或首次超声检查年龄小于25岁的纤维腺瘤;手术后结构欠规则,但多次复查超声,图像无变化;脂肪小叶;3级(category 3):可能良性征象(probaly benign finding)恶性危险小于2%。

建议短期随访(三至六个月)及其它检查。

例如:年龄小于40岁的实性椭圆形、边界清、纵横比小于1的肿块,良性可能,恶性的危险性小于2%;考虑纤维腺瘤可能性大:实性肿块呈椭圆形、边界清、纵横比小于1。

乳腺肿块钼靶分级标准

乳腺肿块钼靶分级标准

乳腺肿块钼靶分级标准
一、肿块形态
1. 形态规则: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晰,表面光滑,无毛刺状突起。

2. 形态不规则:肿块形状不规整,边缘有毛刺状突起,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3. 浸润性生长:肿块向周围组织浸润生长,边界模糊,表面不光滑。

二、钙化灶
1. 良性钙化灶:钙化灶较小,分布均匀,密度均匀,形态规则。

2. 恶性钙化灶:钙化灶较大,分布不均,密度不均,形态不规则。

三、结构扭曲
1. 良性结构扭曲:扭曲结构呈连续性,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晰。

2. 恶性结构扭曲:扭曲结构不连续,表面粗糙不平,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

四、淋巴结
1. 良性淋巴结:淋巴结大小正常,形态规则,密度均匀。

2. 恶性淋巴结:淋巴结肿大,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伴有钙化灶。

五、周围组织
1. 良性周围组织:周围组织无特殊变化,未见明显肿块。

2. 恶性周围组织:周围组织有肿块浸润,伴有结构扭曲、钙化等异常表现。

六、肿块周围血管
1. 良性血管:周围血管无特殊变化,未见明显异常。

2. 恶性血管:周围血管粗大、曲张,或血管分布不均。

七、骨组织
1. 良性骨组织:骨组织无特殊变化,未见明显异常。

2. 恶性骨组织:骨组织有骨质破坏、骨膜反应等异常表现。

以上为乳腺肿块钼靶分级标准的七个方面,医生会根据这些方面的检查结果对肿块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最终确定肿块的性质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乳腺分级评分标准

乳腺分级评分标准

1、0类肿块,主要是指不能全面评价病变,需要通过其它影像学检查进一步评价。

临床症状主要包括:临床扪及肿块或者团块,临床未扪及肿块或者团块的乳头溢液,不对称性增厚,皮肤及乳头有改变;2、1类肿块,是指阴性征象,就是没有发现肿块,患者可以在12个月后再次复查;3、2类肿块,是指良性征象,基本可以排除恶性,也需要6-12个月进行复查。

主要包括的类型病变有:单纯的囊肿或者积乳囊肿,乳腺内淋巴结;乳腺假体植入,纤维腺瘤年龄<25岁或者年龄>25岁但是<40岁者,而且多次复查图像变化不大。

脂肪小叶或脂肪瘤,肯定的良性钙化,比如环状钙化、边界清楚的短条状钙化、粗大的斑点状钙化、新月形沉积性钙化等;4、3类肿块,是指具有可能的良性征象,但是恶性危险性<2%者,此类肿块需要3-6个月复查。

此类肿块主要包括类型:首诊的纤维腺瘤年龄25-40岁,复杂囊肿和簇状小囊肿,首次诊断的增生结节,临床扪及肿块并有局限性、不对称性改变,病理诊断为硬化性腺病者都归入3类或4a类;5、4类肿块,可能是指恶性,但是恶性危险性在3%-94%之间者,需要组织穿刺活检。

分为4a、4b和4c三种亚类。

4a类是指3%-9%的恶性可能,比如不典型的纤维腺瘤以及其它的良性病变。

具有1-2项恶性征象者,但是40岁以上良性征象的实性肿块也可以归为4a类。

4b类肿块是指10%-49%的恶性可能,中等疑似恶性病灶,具有2-3项的恶性征象。

4c类肿块则具有50%-94%的恶性可能,高度疑似恶性病变,恶性征象>3项;只要4类以上的肿块原则上都要穿刺活检,明确良恶性,不宜观察,以免万一恶性延误治疗。

6、5类肿块,是指具备典型的恶性征象,恶性危险性≥95%者;7、6类肿块,是指已经通过活检病理证实为恶性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⑵ 评估是完全的——最后分类
• BI-RADS 1:阴性。

临床上无阳性体征,超声影像未见异常,如:无肿块、无结构扭
曲、无皮肤增厚及无钙化等。
• BI-RADS 2:良性病灶。

基本上可以排除恶性病变。根据年龄及临床表现可行6-12 个月随
诊。如单纯囊肿、乳腺假体、脂肪瘤、乳腺内淋巴结(也可能归类1类)、
• BI-RADS 6:已经活检证实为恶性。此类用于活检已证实为恶性,但 还未进行治疗的影像评估。主要是评价先前活检后的影像改变,或
• 监测手术前新辅助化疗的影像改变。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29
5.皮肤上或皮肤内肿物:包括角质囊肿、瘢痕、痣和神经 纤维瘤等。
6.异物。 7.血管异常:动静脉畸形、假性动脉瘤。 血管异常:Mondor病(血栓性浅静脉炎)。 8.术后积液。 9.脂肪坏死。 10.乳腺内淋巴结:一般呈类肾形,具有高回声门和周边低 回声皮质。位于乳腺内,不包括腋窝。
11.腋窝淋巴结:一般正常淋巴结呈类肾形,具有高回声门 和周边低回声皮质,位于腋窝,不包括乳腺内。异常淋巴结 形态各异。
• BI-RADS 4:可疑的恶性病灶。
• 此级病灶的恶性可能性2%-95%。此类病灶不具有典型的恶性表现, 但有可疑征象。因BI-RADS未提供相应信息评估4类的亚类,一般认 为可根据1、2、3条及以上可疑征象评估。
• BI-RADS 5:超声基本肯定恶性,应积极采取适当的诊断及处理措施。 超声声像图恶性特征明显的病灶归于此类,其恶性可能性大于等于 95%,应手术治疗。
1. 单纯囊肿:壁薄,内部无回声。 2. 集簇分布微小囊肿:集簇分布微小无回声病灶,分隔厚度 <0.5 mm,内无实性成分。 3. 复杂性囊肿:壁薄、内部含碎屑成分,并且随体位改变移 动。
4. 囊实性复合肿块:同时含有实性和囊性成分包括厚壁、厚 分隔、囊内或附壁肿块、以及实性为主包含囊性成分的肿块。 (常见导管内乳头状瘤、也可见于恶性),
12.弹性成像 应持谨慎态度,弹性评估不能凌驾于形态、边缘和回声等形 态学特征之上。
三、BI-RADS评估分类及建议
BI-RADS评估的异常等级 为什么是5-4-0-6-3-2-1?
四、BI-RADS分类标准
• ⑴ 评估是不完全的
• BI-RADS 0:需要其他影像学检查(如乳腺X线检查或MRI等)进一步评 估。在多数情况下,超声检查可对乳腺进行全面评估。当超声作为初 次检查时,下列情况则需要进一步做其他检查:① 超声检查乳腺内有 明显的病灶而其超声特征又不足以做出评价,此时必须借助乳腺X线 检查或MRI;② 临床有阳性体征,如触及肿块、浆液性溢液或乳头溢 血、乳腺癌术后以及放疗后瘢痕需要明确是否复发等,超声检查无异 常发现,也必须借助乳腺X线检查或MRI对乳腺进行评估。一般0类报 告只出现在乳腺筛查中。
多次复查图像无变化的良性病灶术后改变、有记录的经过多次检查影
像变化不大的结节可能为纤维腺瘤等。
• BI-RADS 3:可能良性病灶。
• 建议短期(6个月)复查及其他进一步检查。根据乳腺X线检查积累的临 床经验,超声发现明确的典型良性超声特征(实性椭圆形、边界清、 平行于皮肤生长的肿块)病灶,很大可能是乳腺纤维腺瘤,它的恶性 危险性应该小于2%,如同时得到临床、乳腺X线检查或MRI的印证更 佳。新发现的纤维腺瘤、囊性腺病、瘤样增生结节(属不确定类)、未 扪及的多发复杂囊肿、病理明确的乳腺炎症及恶性病变的术后早期随 访都可归于该类。
乳腺肿块分级
6.钙化(新版取消微钙化、粗钙化)
(1)肿块内钙化(2)肿块外钙化(3)导管内钙化(运 用高频、高分辨率探头可能显示)。需要指出的是超声显示 钙化不如钼靶敏感 。
7.伴随征象 (1) 结构扭曲:包括了乳房悬韧带韧带拉伸或增厚;肿块突
破解剖平面(侵犯浅层脂肪或后方肌层)。
(2) 导管改变。 (3)皮肤改变、皮肤增厚、不规则;除乳晕区及乳房下部皮 肤,一般小于2mm。 (4)水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乳房悬韧带拉伸增厚;
导管改变;
水肿:
8.彩色多普勒表现:(1)不显示血管。(2)内部可见血管。 (3)晕环上见血管。需要指出的是血管的检出除肿块本身 血供外与仪器及操作者经验相关
二、特殊病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