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生长发育

合集下载

儿科学 小儿生长发育特征

儿科学 小儿生长发育特征

儿科学:小儿生长发育特征儿科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婴幼儿、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和疾病。

小儿生长发育作为儿科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涉及到儿童从出生到成年的各个阶段的生理和生长发育特征。

本文将深入探讨小儿生长发育的特征,让读者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过程有更全面的了解。

小儿生长发育的概述小儿生长发育是指儿童从出生到青春期的一个持续过程,包括身体各部分的大小、重量和器官系统的发育。

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的身体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包括身高、体重、骨骼和器官的生长。

小儿生长发育的特征1. 生长速度儿童的生长速度在不同年龄段会有所不同。

通常来说,新生儿的生长速度是最快的,而青春期的生长速度也较快。

在婴幼儿期和学龄前期,生长速度相对较缓慢。

2. 身高和体重身高和体重是评估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生长过程中,孩子的身高和体重会不断增长,但增长速度在不同年龄段会有所差异。

通常来说,儿童的身高和体重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

3. 发育特征儿童的生长发育还包括其他方面的特征,例如性征的发育、肌肉的生长和骨骼的发育。

这些发育特征会随着孩子的年龄逐渐显现,标志着他们逐渐迈向成年。

4. 神经系统发育除了身体的生长发育,儿童的神经系统也在不断发育。

婴幼儿时期,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尤为重要,这关系到孩子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发展。

5. 营养需求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充足的营养支持。

良好的营养可以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而缺乏营养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发育和免疫力。

结语总而言之,小儿生长发育是一个复杂而又神奇的过程,需要家长和医生们共同关注和照顾。

通过了解儿童各个年龄段的生长发育特征,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希望本文对读者有所帮助,让大家更加了解小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儿科学生长发育PPT医学课件

儿科学生长发育PPT医学课件
连续性、非匀速性发展、阶段性 体重和身长在第1年为生后的第一个生长高峰 至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
男 女

二、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
遵循一定规律 神经系统发育较早,脑在生后2年内发育较快 淋巴系统在儿童期迅速生长,青春期前达高峰 生殖系统发育较晚
其他系统的发育基本与体格生长相平行
性染色体遗传性疾病与性别有关

二、 环 境 因 素
1. 2.
营养 宫内营养不良;生后营养不良 疾病 急性感染:体重减轻;长期慢性疾病:体重和身高;内分泌疾病:骨骼和神经系统; 先天性疾病:生长迟缓
3.
母亲情况 母亲妊娠早期的病毒性感染;妊娠期严重营养不良;妊娠早期某些药物、X线照
射、环境中毒物和精神创伤
3.
身材匀称:坐高(顶臀长)与身高(长)的比例,下肢的生长。身体比例停留在幼年状态:
影响下肢生长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与软骨营养不良。
4.
指距与身高:指距大于身高1~2cm,诊断长骨的异常生长,如蜘蛛样指(趾)(马方综合 征)。

匀称性矮小 临床意义:判断矮小类型 非匀称性矮小
异常(幼稚型或非匀称型) 下肢增长缓慢(有关的骨骼疾病,内分泌疾病)
正常儿童体重估算公式
年龄 出生 3~12月龄 1~6岁 体重(kg) 3.25 [年龄(月)+9]/2 年龄(岁)×2+8
7~12岁
[年龄(岁)×7-5]/2

(二) 身材的增长
1. 身高(长) 身高指头部、脊柱与下肢长度的总和;3岁以下仰卧位测量身长;增长规律与 体重相似。
受遗传、内分泌、宫内生长水平的影响。

三、 青春期的体格生长规律
青春期是体格生长的第二个高峰(peak height velocity,PHV),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身高、体重增长迅速,体重的增长与身高平行,同时内脏器官增长

儿科学中的儿童生长发育知识点

儿科学中的儿童生长发育知识点

儿科学中的儿童生长发育知识点儿童的生长发育是儿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了解儿童生长发育的知识点对于父母、教育工作者以及医生等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知识点,以帮助更好地了解和关注孩子的生长过程。

一、儿童生长发育的四个阶段儿童的生长发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和青春期。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重要的生长指标。

1. 婴儿期婴儿期从出生到满一岁为止,是儿童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婴儿的体重和身长都会迅速增加,头围也会逐渐增大。

婴儿的脑部和神经系统也在这个阶段迅速发育。

2. 幼儿期幼儿期从一岁到三岁,是儿童生长发育相对平稳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幼儿的体重和身长的增长速度相对较慢,但他们的肌肉控制能力和语言能力逐渐提高。

幼儿期也是逐渐独立和发展个性的关键时期。

3. 学龄前期学龄前期从三岁到六岁,是儿童进入学前教育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身体和大脑继续发育壮大,听力和视力也在这个阶段逐渐成熟。

他们学会了更多的社交技能和基本的学习能力。

4. 青春期青春期是儿童进入青春期的阶段,一般从女孩子的乳房开始发育和男孩的髋部和睾丸开始发育算起。

这个阶段是儿童生长发育最后一次迅速增长的时期,女孩子的身高和体重在这个阶段会加速增长,男孩子的身高和体重也会开始明显增加。

二、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估指标了解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估指标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孩子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发育。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儿童生长发育评估指标:1. 体重体重是一个重要的生长评估指标,它反映了孩子的营养状况和健康发展。

婴儿期每月测量体重,幼儿期和学龄前期每年测量体重。

体重的增长应在正常范围内,如果孩子的体重增长远低于或远高于平均水平,可能是存在健康问题。

2. 身高身高是衡量孩子生长发育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婴儿期和幼儿期每个月测量身高,学龄前期每年测量身高。

身高的增长应逐渐趋于正常的生长曲线,如果孩子的身高增长缓慢或超过正常范围,可能需要注意。

儿科学总论:儿童生长发育

儿科学总论:儿童生长发育

• 内因性矮小 常见的有:
① 家族性矮小: 身材矮小,骨龄延迟不显著,其父母均矮小,或父母 亲其中之一正常,另一个矮小。小儿出生时体态偏小, 2~3岁起生长缓慢,以后虽循正常的生长规律,但保持在 第三个百分位以下,青春发育正常,最终身高在正常儿童 的最低值,无内分泌功能障碍,智能及性发育正常。
• 内因性矮小 ② Turner 综合症 又名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其主要特征是生长障碍、 性幼稚、蹼颈、肘外翻等。发病率约 1/5000 新生儿,未 治疗女孩子平均身高为 143 厘米,其矮小原因是由于卵巢 发育不良,不能产生雌激素,无生育(缺乏第二性征、性 幼稚、无月经或月经初潮延迟、以后可呈现闭经、不孕) 及青春期的身高突增;另一是软骨发育异常,如第四、五 掌骨短、小指短而弯曲、骨质疏松。
《儿童性早熟》
定义 • • 指女孩在8岁前,男孩在10岁前出现第二性征。 性早熟分为真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两种。
《儿童性早熟》
• 假性性早熟: 又称周围性性早熟或不完全性性早熟,病儿不具备 有生育能力,男孩睾丸不增大。 1、乳房早发育: 发生在于8岁以前的任何年龄,女孩明显多于男孩, 乳房可单侧或双侧,但以双侧为多见,常可有先后 增大,起病时小儿常诉有触痛,多数增大的乳房直径 不大于5cm,而且乳头、乳晕正常,可自行消退又重新 出现,少数持续到青春发育期。另外,小儿不出现白 带,无身高增长加速,部分小儿有进食蜂乳史,本病 可自愈,可不必处理。 2、阴毛早发育: 正常女孩在乳房发育后数月出现阴毛,男性在阴 茎、阴囊发育后数月出现阴毛。
2、阶段性:两个快速阶段
(一)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3、小儿体格发育的长期加速趋势 身高体重等生长指标长期加速趋势 体格发育长期加速趋势主要体现在身高和体重的增长

儿科学-儿童生长发育PPT课件

儿科学-儿童生长发育PPT课件

体格生长
儿科学(第9版)
一、 体格生长常用指标
❖ 体格生长:选择易于测量、有较 大人群代表性的指标
❖ 常用的形态指标:体重、身高( 长)/坐高(顶臀长)、头围、 胸围、上臂围、皮下脂肪等
❖ 体重、身高、头围最为常用
二、 出生至青春前期的体格生长规律
(一) 体重的增长 (二) 身材的增长 (三) 头围的增长 (四) 胸围的增长 (五) 上臂围的增长 (六) 皮下脂肪 (七) 身体比例与匀称性
脊柱正常形态很重要
儿科学(第9版)
牙齿
❖ 人一生有乳牙(共 20 个)和恒牙(共 28 -32 个)两副牙齿。恒牙出齐一共 32 个 , 如果 没有智齿,就 28 颗
❖ 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3个月后未萌出者为乳牙萌出延迟。乳牙萌出顺序一般为 下颌先于上颌、自前向后,大多于3岁前出齐
❖ 6岁左右萌出第一颗恒牙,一般于20 ~30 岁时出齐
儿科学(第9版)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 遗传
❖ 营养 宫内营养不良不仅使胎儿体格生长落后,严重时还影响脑的发育;生后营养不良,特 别是第 1 ~2 年的严重营养不良,可影响体重、身高及智能的发育
❖ 疾病 对生长发育的阻挠作用十分明显 。急性疾病常使体重下降;慢性疾病可使体重和身高 都落后;内分泌疾病常引起骨骼和神经系统发育迟缓
❖ 前囟出生时约 1 -2cm, 以后随颅骨生长而增大, 6 月龄 左右逐渐骨化而变小,最迟于 2 岁闭合
❖ 前囟大小以两个对边中点连线的长短表示
❖ 出生时后囟很小或已闭合,最迟约 6 -8 周龄闭合
儿科学(第9版)
脊柱
❖ 脊柱的增长反映脊椎骨的生长 ❖ 生后第 1 年脊柱生长快于四肢,以后四肢生长快于脊柱 ❖ 3 个月左右抬头动作的出现使颈椎前凸 ❖ 6 个月后能坐,出现胸椎后凸 ❖ 1 岁左右开始行走,出现腰椎前凸 ❖ 上述这样的脊椎自然弯曲至 6-7 岁才为韧带所固定 ❖ 注意小儿坐、立、走姿势,选择适宜的桌椅,对保证儿童

儿科护理学第二章生长发育

儿科护理学第二章生长发育
出生时坐高占身长的67%,以后下肢 增长比躯干快,14岁时坐高占身长的 53%。
二 出 生 至 青 春 前 期 体 格 生 长 规 律
(四)头围:指经眉弓上方、枕 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与脑 和颅骨的发育密切相关。 出生时平均32~36㎝ 一岁时约46㎝ 2岁时约48 ㎝ 较小头围常提示脑发育不良; 头围增长超常可能提示脑积水。
体 重 增 长 的 一 般 规 律
新生儿体重:

初生体重与母亲营养状况、胎 次、婴儿性别等有关,足月新 生儿出生体重男婴平均为3.3公 斤,女婴平均为3.2公斤。
体 重 增 长 的 一 般 规 律
新生儿体重:

生理性体重下降:出生后第一 周内由于摄入不足 、水分丧失 及排出胎粪,体重可暂时性下降 3%~9%,约在生后3~4日达到最 低点,以后逐渐回升,常于第7~10 日恢复到出生时的水平,这一过 程称为生理性体重下降。
二 出 生 至 青 春 前 期 体 格 生 长 规 律
(五)胸围:指沿乳头下缘水平 绕胸一周的长度。 出生时约32㎝ 1岁时头围、胸围相等 以后胸围超过头围 1岁至青春前期胸围超过头围 的厘米数约等于小儿岁数减1
二 出 生 至 青 春 前 期 体 格 生 长 规 律
(六)上臂围:指沿肩峰与尺骨 鹰嘴连线中点的水平绕上臂一 周的长度,代表上臂骨骼、肌 肉、皮肤和皮下脂肪的发育水 平。 评估标准: >13.5㎝为营养良好 12.5~13.5 ㎝为营养中等 <12.5 ㎝为营养不良

二 牙 齿 的 发 育



小儿乳牙一般多于4~10月开始萌出。 乳牙共20颗,最晚于2岁半出齐,若2 岁半乳牙仍未出齐也属异常。克汀病、 佝偻病,营养不良等患儿出牙较晚。 乳牙数=月龄 – 4~6 恒牙于6岁时开始萌出,12岁时萌出第 二恒磨牙,17~18岁萌出第三恒磨牙。 6~12岁乳牙逐个被恒牙替换。 出牙时一般不伴随任何症状,有的小 儿可有暂时流涎、烦躁不安或低热。

儿科学-小儿生长发育

儿科学-小儿生长发育
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与功能 成熟。
生长和发育两者紧密相关,生长是发育 的物质基础,生长的量的变化可在一定程 度上反映身体器官、系统的成熟状况。
第一节 生长发育规律
生长发育是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 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
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发育顺序遵循一定规律。 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遗传决定了生长发育的潜力,这种潜 力从受精卵开始就受到环境因素的作用与 调节,表现出个人的生长发育模式。
因此,生长发育水平是遗传与环境的 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三节 体 格 生 长
一、体格生长常用指标 体重、身高(长)、坐高(顶臀长)、 头围、胸围、上臂围、皮下脂肪
二、出生至青春前期体格生长规律
(一)体重的增长 体重为各器官、系统、体液的总重量。 反映儿童生长与营养状况的灵敏指标
可塑性强。
疾病种类(1)儿童与成人不同, (2)不同年龄儿童也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大差异。
临床表现:特殊性主要集中在小年龄儿童, 无明显定位症状和体征,进展快。
诊断:病情表述困难,不准确,详细了解病 史,准确体检。不同年龄儿童的检验 正常值常不相同。
治疗:综合治疗。药物剂量、液体量。 预后:来势凶猛,恢复也较快,且较少
儿科学
(Pediatrics)
绪论
儿科学:
是一门专门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营 养卫生、保健和疾病的综合性临床医学 科学。
第一节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 研究对象:自胎儿至青春期的儿童。
研究内容
1、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提高儿童体格、智能发育和社会适应性能力。
2、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诊断治疗的理论、技术; 降低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治愈率。

儿科学 第二章 生长发育

儿科学 第二章 生长发育

儿科学第二章生长发育学习要点参考书目:《儿科学》(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儿科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制作:百度墨斗鱼@中级医仙 2023.11.191 生长发育规律(熟悉)2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了解)2.1 遗传因素2.2 环境因素(1)营养(2)疾病(3)母亲情况(4)家庭和社会环境生长发育水平是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3 体格生长(掌握)3.1 出生至青春前期的体格生长规律一、体重·概念:生理性体重下降:生后1周内因奶量摄入不足、水分丢失、胎粪排出,可出现暂时性体重下降。

第一年内婴儿前32岁至青春前期体重增长减慢,年增长值约2kg二、身高正常儿童身高(长)估计公式常用身高:1岁 75cm ;2岁87cm三、头围·头围的测量:0刻线开始,固定在右侧眉弓上缘最高点,右手拉尺绕枕骨结节,经耳廓上缘,环绕头一周的长度为头围。

·2岁以内头围的四、胸围·胸围的测量:平乳头下缘经肩胛角下缘平绕胸一周为胸围。

·出生时胸围=头围-1cm(或2cm),1岁至青春前期胸围应大于头围→1岁左右头围与胸围的增长在生长曲线上形成头、胸围的交叉五、上臂围·测量:经肩峰和鹰嘴连线中点绕臂一周即为上臂围·可以左上臂围来筛查1~5岁小儿的营养状况:营养不良<12.5cm≤营养中等≤13.5cm<营养良好六、皮下脂肪·通过皮质厚度反映皮下脂肪七、身体比例与匀称性·在宫内和婴幼儿期,头领先生长,而躯干下肢生长较晚3.2 青春期的体格生长规律·青春期时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期,受性激素等影响,体格生长出现生后的第二个高峰(PHV)。

·男孩的身高增长高峰约晚于女孩2年。

·女孩在乳房发育后(9~11岁)身高开始加速生长,平均年增长8~9cm·男孩在睾丸增大后(11~13岁)身高开始加速生长,平均年增长9~10cm4 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统的发育4.1 骨骼一、头颅骨·后囟:出生时很小或已经闭合,最迟6~8周龄闭合·前囟:测量:两个对边中点连线的长短(相乘)表示变化:①出生:1~2cm;②出生~6月,随颅骨生长而增大③6月开始闭合,最迟于2岁闭合完全二、脊柱(反映脊椎骨的生长)·生长速度:生后第一年快于四肢,以后四肢生长快于脊柱·生理弯曲的出现:出生时:脊柱无弯曲,仅呈轻微后凸3个月:颈椎前凸(抬头)6个月:胸椎后凸(坐)1岁:腰椎前凸(行走)三、长骨·测定:用X线检查测定不同年龄儿童长骨干骺端骨化中心出现的时间、数目、形态的变化,将其标准化称为骨龄·部位:早期摄膝部X线骨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反映脊柱和头部的增长
<3岁
卧位量 --顶臀长
≥3岁
坐位量 --坐高
坐高与身高(顶臀长/身长)比值 体格生长
男女孩坐高与身高的比例
坐高/身高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3m
12m 2y
男孩 女孩
6y 年龄
S.H/H的比值反映下肢的生长
头围的增长
体格生长
Growth on head circumference
•关于体重公式:
体格生长
生后3~12月体重(kg)=(月龄+10)/2
生后1~12岁体重(kg)=年龄(岁)×2+10
公式可用于药量和补液计算,不能用于
体格发育的评价。因为体重的增长是一个
非匀速的过程,尤其是小婴儿;同时其增
长也受遗传、环境影响,因此存在个体差
异。
பைடு நூலகம்格生长
身材的增长 Growth on stature
体格生长
• 器官、系统、体液的 综合重量
• 反映儿童生长与营养 状况的灵敏指标
体重的增长
体格生长
关键 年龄
实际体重 体重增加 与出生时
(kg)
(kg) 比较(倍)
出生
3
3月 12月 24月

3/(0~3月)
1

3/(3~12月)
2
12± 3/(1~2岁)
3
>2岁至青春前期
2kg/年
体重增长的规律
身高(长)增长规律
体格生长
1.与体重增加规律平行:
生后第一年为第一个生长高峰; 青春期前随年龄增加体重增加先快 后慢,再趋于稳定。
体格生长
2.身长生长为非匀速增长过程 : 生后第一年内前3个月身长增长≈后9个 月身长增长。
2岁-12岁身高估计公式: 年龄× 7cm+77cm
体格生长
坐高(顶臀长) Sitting height
连续性、非匀速性发展、阶段性
生长发育规律
生长发育规律
生长发育是连续的、有阶段的过程 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 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
生长发育规律
生长发育是连续的、有阶段的过程 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 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生长发育规律
第一生长高峰
第二生长高峰
体格生长
第二生长高峰( PHV, peak of height velocity ): 身高、体重增长迅速
体格生长
1.生后第一年体重增长最快,是生长的第一个高 峰期;青春期前随年龄增加:先快后慢、再趋 于稳定。
2.非匀速增长过程 : 生后第一年内前3个月体重增长≈后9个月体 重增长。
体重增长的规律
体格生长
3.生理性体重下降
生后一周内如奶量摄入不足,加之水分丢 失、胎粪排出,可出现暂时性体重下降,约在 生后第3~4日达最低点,下降范围为3%~9%, 至生后第7~10日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
生长发育的概念 生长发育规律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体格生长 体格生长评价 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它系统发育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遗传因素
遗传是影响生长发育的重要原因, 父母双方的遗传因素决定小儿生长发育 的“轨道”,或特征、潜力及趋势。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因不同的遗传潜力及受环境的影响, 每个个体的生长“轨道”不会完全相同。
生长发育规律
生长发育是连续的、有阶段的过程 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 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由上到下 ➢由近到远 ➢由粗到细 ➢由低级到高级 ➢由简单到复杂
生长发育规律
发育 Development
生长发育的概念
指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分化与成 熟,是机体质的变化,包括情感-心理的 发育成熟过程。
生长发育的概念 生长发育规律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体格生长 体格生长评价 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它系统发育
生长发育规律
生长发育是连续的、有阶段的过程 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 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环境因素(自然与社会环境)
营养: 疾病: 其它:
生长发育的概念 生长发育规律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体格生长 体格生长评价 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它系统发育
体格生长
体格生长常见指标
体重、身高(长)、坐高(顶臀长) 头围、胸围、上臂围、皮下脂肪
体格生长
青春期前体格生长规律
体重( Weight,W )
年龄 出生
3月
12月 24月
5岁 15岁
实际头围(cm) 增长(cm)
34
40
6/(0~3月)
46
6/(3~12月)
48
2/(1~2岁)
50
2
53~54
3~4
体格生长
头与身长比例
头围增长规律
体格生长
1. <2岁的头围增长与体重、身长一致 1岁以内前3月增长≈后9月增长 2. >2岁增长减慢 头围大小、头型与遗传、疾病等有关
儿科学生长发育
生长发育的概念 生长发育规律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体格生长 体格生长评价 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它系统发育
生长发育的概念 生长发育规律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体格生长 体格生长评价 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它系统发育
生长 Growth
生长发育的概念
指各器官、系统、身体的长大,形态的 变化。有相应的测量值,即有量的变化。
身长/高:头顶到足底的长度
< 3岁
卧位测 ---身长
≥3岁
立位测---身高
身高的增长
体格生长
关键年龄
实际长度
身长增加
出生
50cm
3月 12月 24月
61~62cm 11~12cm /(0~3月)
75cm 85cm
12~13cm /(3~12月) 10 cm /(1~2岁)
>2岁至青春前期
5~7cm/y
头围增长异常:
体格生长
头围过小——
如:脑发育不良、小头畸 形等
头围增长过速——
如:脑积水等
体格生长
胸围(chest circumference, CC)
关键年龄 实际胸围(cm) 与头围比较(cm)
出生时 1岁 >1岁
32 46 头围+(年龄-1)
<1~2 约相等 >(年龄-1)
cm 60
55 50 45 40 35 30
头胸围生长曲线
体格生长
头围
胸围
3
1
23457
上臂围(左)
体格生长
筛查1~5岁营养状况 (1)>13.5cm,营养良好 (2)12.5~13.5cm,营养中等 (3)<12.5cm,营养不良
皮下脂肪
体格生长
(1)测量部位:腹壁或背部皮下脂肪 (2)工具:皮下脂肪测量工具
青春期的体格生长规律 体格生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