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舞蹈体态与动态浅析
朝鲜族舞蹈的动律与节奏特征

第二讲 朝鲜族舞蹈的动律与节奏特征
本讲主要内容
朝鲜族舞蹈中的气息
朝鲜族音乐节奏型与舞蹈
朝鲜族民谣与舞蹈
丰富的节奏型表现出丰富的内心节奏与情绪,从而形成外化的动律形式:
常用拍手、踮步、错步、移步等动律,表现活泼、欢快的情感要素。
“安旦”节奏跳跃而明朗。
强调动作的重拍、幅度及气息的力量性,具有深沉、庄重的情感要素。
丰富的节奏型表现出丰富的内心节奏与情绪,从而形成外化的动律形式:
“塔令”节奏厚重而有力。
“萨儿普里”是驱赶邪恶之意。
在动律上体现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动作意境,舞者身着白色服装,手持白纱,呈现出端庄、纯洁的形象。
丰富的节奏型表现出丰富的内心节奏与情绪,从而形成外化的动律形式:。
朝鲜族舞蹈基本体态站姿

朝鲜族舞蹈基本体态站姿
朝鲜族舞蹈的基本体态站姿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站姿要求舞者身体保持直立,但并非完全僵硬,而是需要保持一种自然的、流动的、含蓄的“圆”的体态。
具体来说,舞者需要含胸收腹,尾椎骨垂直于脚跟,膝盖内部加紧,双腿自然站立。
这种站姿体现了朝鲜族舞蹈的基本特点,即头部和脚趾从人体角度看垂直处于“圆”的状态,水平处于“拧”的状态。
这种体态不仅有助于舞者在舞蹈中保持平衡,还能更好地展现朝鲜族舞蹈的韵律和美感。
此外,在朝鲜族舞蹈中,手位和脚位也是非常重要的。
手位包括腰围手、斜下手、横手、斜手、顶手、扛手、提裙手、背手、胸围手等多种姿势,每种手位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脚位则包括小八字位、大八字位、丁字位等,不同的脚位能够展现出不同的舞蹈效果和情感。
总之,朝鲜族舞蹈的基本体态站姿是一种自然、流动、含蓄的“圆”的体态,需要舞者通过不断的练习和体会来掌握和运用。
同时,手位和脚位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们与站姿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朝鲜族舞蹈独特的韵律和美感。
最新【中国传统文化论文】浅谈朝鲜族民间舞蹈的呼吸特点与动律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浅谈朝鲜族民间舞蹈的呼吸特点与动律特征【摘要】:朝鲜族民间舞蹈的独特性中呼吸和动律占了很大一部分,呼吸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律自然活泼,优雅富于感染力,这些都是我们欣赏和学习朝鲜族民间舞蹈乃至文化的突破口。
【关键词】:呼吸特点动律特征朝鲜族民间舞蹈0引言朝鲜族为我国东北地区比较典型的少数民族,分布范围广,研究其具有较强的普遍性,而在民间舞蹈中呼吸的节奏与舞蹈中的动作、情感与劲力的需要又密切相关,呼吸的运行感能使舞蹈肢体语言具有内在的生命活力与外显动作的优美飘逸、气韵生动,此外,民间舞蹈的动律节奏是运用人体艺术语言(肢体)来表达内心世界的一个途径,可以反应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可以表达舞者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
1朝鲜族民间舞蹈研究综述朝鲜族又称韩民族,又称朝鲜民族、韩民族韩族和高丽族等,是东亚各民族中比较重要的民族之一。
朝鲜族的分布地点主要是在位于朝鲜半岛的朝鲜和韩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中国和俄罗斯的远东地区以及其他原属于苏联的加盟共和国。
朝鲜民族能歌善舞,不论是年节喜庆,还是家庭聚会,男女老幼都会随着沉稳的鼓点和民族乐器伽倻琴翩翩起舞。
其舞蹈包括:农乐舞、剑舞、长鼓舞、扁鼓舞、扇舞、假面舞、僧舞、小鼓舞、花童舞、鹤舞、拍打舞、顿多拉力、巫堂舞等。
文艺工作者更是对朝鲜民间舞蹈热爱有加,对于其研究更是不断。
秋子(1992),朝鲜族舞蹈在艺术技艺上非常的高超并且民族特色非常的鲜明。
它是朝鲜族人民在社会生活、劳动生产、习惯习俗和情趣审美中不断凝华出的结晶。
反映出了朝鲜民族勤劳勇敢的民族传统和刚柔并济的民族风格。
朝鲜族民间舞蹈的节奏复杂多变,不同的舞蹈采用的节奏也是不同的,因此组成了非常丰富多彩的舞蹈形式。
朝鲜族舞蹈突出特点就是上身的动作远远多于下身的动作,而复杂的上身动作又是以下身的不变为基础的。
浅谈朝鲜民间舞蹈的审美意蕴

浅谈朝鲜民间舞蹈的审美意蕴作者:尹佳鸽来源:《音乐时空》2016年第04期[摘要]朝鲜族是以农业耕种为主的少数民族,相比其他类型的少数民族而言,居住在东北方向的朝鲜族受汉文化的影响颇深,他们在接受汉族农耕文化影响的同时,也吸取了北方地区的舞蹈。
朝鲜民间舞蹈结合本地区独有的历史环境与生活状态,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特征与审美情趣。
本文从朝鲜民族的文化背景、民族形象及心理等方面分析朝鲜民间舞蹈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朝鲜族舞蹈;审美意蕴;艺术形象朝鲜族是以能歌善舞闻名于世的,传统朝鲜民间舞蹈由来已久,这个民族的人们将舞蹈与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他们用毕生的精力和时间孕育出了民族的灵魂。
这中间既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又有鲜明而富有美感的身体语言。
朝鲜族舞蹈姿态优雅,时而苍劲有力,时而轻盈洒脱,动作柔中带刚,刚中带柔,传统民间舞蹈在保留的基础上又加以创新,它融合时代的特征,使朝鲜舞蹈不失原有的风韵典雅、含蓄细腻、柔和悠长等艺术特质。
一、朝鲜族民间舞蹈的概述(一)朝鲜族的由来朝鲜民族的祖先,大多在中国东北地区,传说中坛君时代的古朝鲜,还是貊貌、扶余、高句丽以及朝鲜半岛上的三韩,他们是歌舞类的民族。
朝鲜民族有着久远的乐舞传统,时间可追溯到唐代和宋代,唐代乐舞兴盛,朝鲜族舞蹈不断的吸取着外邦的舞蹈,这些舞蹈与本民族传统的民间舞互为影响,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
又由于宫廷的“乐舞”与民间的“乡乐”等舞蹈形式的渗透,给朝鲜族舞蹈增添了别样的民族色彩,并且专长歌舞的古老风俗至今盛行不衰。
朝鲜民族的人们万众一心、勇敢的抵抗残忍的侵略者,历史上记载他们曾多次遭受外来侵略,战斗比比皆是。
长期的反入侵斗争与抗暴斗争,使得朝鲜民族的性格更为坚忍和冷静,继而在民间舞蹈中的动作力度较强并且韧性的十足。
女性舞蹈更以柔和优美见长,而且优美中蕴含着如男子一般的刚劲力量,归咎原因,大概是朝鲜女子的日常劳作辛苦,还有就是长期对抗敌人所致。
至今,朝鲜民间仍然传承者民间集体舞,为了纪念斗争中死去的英勇烈士们,除此之外,朝鲜的民俗舞蹈也层出不穷。
朝鲜舞的基本特点

朝鲜舞的基本特点作者:来源:添加时间:2011-06-10 15:45:03基本上是仙鹤式的步调和杨柳式的身条。
朝鲜族民间舞蹈的呼吸的运用最具有典型意义,气息的运用是朝鲜族舞蹈中的一大特点,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的动律与风韵,内在美与舞姿美的融合,都是通过特有的节奏形式由于呼吸方法协调一致,以达到艺术升华的结果。
朝鲜族舞的体态动律特点:基本体态:吸腹、收臀、含胸、垂肩。
基本脚型:绷脚背、勾脚趾。
基本手型:食指、中指自然伸直,无名指、小指自然微屈,大拇指接近中指。
男为自然手型。
朝鲜舞是有特点、十分细腻的,体态和手、脚型的特点皆贯穿在动律中,形成独特的舞姿风格,它以气息的运用带动膝部的屈伸和步法,并贯注全身,有明显的连续性。
朝鲜舞动律应概括为垂直的屈伸动律和平移的屈伸动律两种,运动线多为上抛弧线和涌浪式的下弧线。
此两种基本动律皆要求膝部和腕部的控制力,即:动中有线,静时线不断。
朝鲜舞基础步法类动作:* 屈伸动律和以此紧密相连的气息(屈时吐气,伸时吸气)* 每个步法迈步之前,都有一腿弯曲,另一腿抬起的动势特点* 脚抬起到落地都有从脚跟,脚心,脚掌或脚掌经过脚心到全脚一节一节的脚腕控制力的存在。
朝鲜舞的基本特点作者:来源:添加时间:2011-06-10 15:45:03基本上是仙鹤式的步调和杨柳式的身条。
朝鲜族民间舞蹈的呼吸的运用最具有典型意义,气息的运用是朝鲜族舞蹈中的一大特点,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的动律与风韵,内在美与舞姿美的融合,都是通过特有的节奏形式由于呼吸方法协调一致,以达到艺术升华的结果。
朝鲜族舞的体态动律特点:基本体态:吸腹、收臀、含胸、垂肩。
基本脚型:绷脚背、勾脚趾。
基本手型:食指、中指自然伸直,无名指、小指自然微屈,大拇指接近中指。
男为自然手型。
朝鲜舞是有特点、十分细腻的,体态和手、脚型的特点皆贯穿在动律中,形成独特的舞姿风格,它以气息的运用带动膝部的屈伸和步法,并贯注全身,有明显的连续性。
谈朝鲜族传统舞蹈中的动律特征

谈朝鲜族传统舞蹈中的动律特征作者:白相春董忆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6年第11期摘 ; 要:朝鲜族动律特征的表现在于长短和呼吸在舞蹈中的运用。
传统舞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民族代表性,通过结合朝鲜族动律特征对朝鲜族传统舞蹈扇子舞、长鼓舞、农乐舞进行综合性了分析。
使得朝鲜族传统舞蹈中的动律特征得以体现,表现出了朝鲜族舞蹈的民族性。
关键词:朝鲜族舞蹈;朝鲜族传统舞蹈;动律特征中图分类号:J722.21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2-0067-03一、绪论朝鲜族传统舞蹈的动律是传统民族舞蹈中较难掌握的。
它的动律是以气息带动全身,再以动作配合节奏形成的。
朝鲜族舞蹈的动律是民族民间舞中最富有的。
它涉及到具体动作的内在感知,又体现出了传统舞蹈的情感和民族精神,朝鲜族传统舞蹈的民族文化内涵在动律特征中得到体现。
朝鲜族舞蹈教育家池福子认为朝鲜族舞蹈动律的顿、抻、伸是掌握朝鲜族舞蹈风格的关键。
掌握好了朝鲜族舞蹈的动律,才能对朝鲜族舞蹈赋予灵魂和情感。
朝鲜族舞蹈的动律包含有体态、呼吸、屈伸、手臂、弹跳、横移步以及上拨下沉的动律。
这些变化多样的动律特征都贯穿于学者们演绎的朝鲜族舞蹈中,它既是难点,也是重点。
朝鲜族传统舞蹈只有通过了解朝鲜族舞蹈的形成和融入其动律特征来表现传统舞蹈,才能掌握其舞蹈的风格和灵魂,因此学术界很重视对它的研究。
据目前关于朝鲜族舞蹈动律的研究有三个方面:风格特征方面、核心要素方面、“粘劲儿”方面。
研究者谭俊峰(2011),孙晓燕(2008),郭晓希(2007)是在研究风格特征中一致认为,音乐和长短是动律特征的基础。
在内外结合,动静结合中形成了韧、顿、弹、含的动律特点;在核心要素方面:池福子(2010)对动律的核心要素“顿、抻、伸”时间、节奏、力量的分配中进行了研究;“粘劲儿”方面:周虹霞(2009)对动律训练“粘劲儿”的呼吸、节奏、形态进行了研究。
以舞蹈生态学方法试析朝鲜族舞《行者》

三 结 语
整个舞蹈 . 无论 是 一 次 翻 手 或 是 大 幅 度 地
( 一1 朝 鲜 族 舞 蹈 形 态特 征
朝 鲜 族 舞蹈 有 着 连 绵 不 断 的 起 伏 过
旋 转 等 等 都 能 看 出 动 作 与 呼 吸 的 紧 密 相
体 无 论 是 技 巧还 是动 作 都 是 围 绕 着 “ 圆” 而 且 微 妙 地 融入 了太 极 和 八 卦 当 中 的圆 .
脚 掌 或 脚 掌 经 过 脚 心 到 全 脚 一 节 一 节 的 脚 腕 控 制 力 的存 在 。 这 一 舞 蹈 中 “ 下身 ” 的动 作 可 以说 是 做 到 了 “ 动 中有 静 . 静 而
不 断” 舞 步柔韧 、 慢 抬 轻 落 如 同 仙 鹤 一 般
目。 家 庭 中 遇 到喜 事便 高歌 欢 舞 , 形 成 有
趣 的“ 家 庭 歌舞 晚 会 ” 节 目或 劳 动 之余 都
( 这 里表 演 者 的舞 步 具 有 朝 族 舞 “ 鹤步 ” 的
喜 欢 用 歌 舞 来 表达 . 自己 的情 感 因此 , 长 久 以来 很 多 人 都 说 朝 鲜 族 就
.
怎样 的 关 系。 《 行者》 是 荷 花 奖 朝 鲜 舞表 演 奖银 奖 , 表 演者 的动 作 气 场 强 大 , 舞 姿优 美且 潇洒 。
关键词 : 舞蹈生态学 朝鲜族舞 《 行者》
一
、
舞 蹈 的 形 态 分 析
来 体 现 并 完 成 朝 鲜 族 舞 屈 伸动 律 非常 细 腻 ,每 个 次 迈 步 之 前 都 有 一 腿 弯 曲 的 特
朝鲜舞蹈基本动作特点

朝鲜族的风格特点与基本动作
朝鲜族一直具有能歌善舞的特点,是充满了魅力的民族。
而这魅力的来源主要就是其舞蹈的吸引力。
舞蹈在朝鲜族的文化传承过程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通过舞蹈能使观众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深厚内涵,下面就跟着小艺一起来了解一下最全最详细朝鲜舞蹈基本动作特点吧!
朝鲜舞的风格特点:
一、气息是朝鲜族舞蹈的一切动力之源,它要求气起丹田,贯穿于全身的每个部位,甚至细致到手指和脚趾。
吸气时上至头顶,吐气时下到脚底。
在朝鲜族舞蹈中,呼吸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会跳朝鲜族舞蹈的人将节奏转换为呼吸,以呼吸带律动。
二、朝鲜族舞蹈有它独特的体态特点:脚为自然打开八字形,双膝靠拢,臀部收回,胸部略含,收腹,垂肩,气息下沉,给人以从内心散发而舞动的感觉。
通过朝鲜族舞蹈“长短”与“呼吸”相互结合、下沉、松弛,透出含蓄、典雅、柔美的相互作用,继而体现出独特而个性的动律。
三、朝鲜族舞蹈具有特殊的曲线美。
它的基本体态是在人体的横向上求“圆”,在纵向上求“拧”,在动态上有“抻”,舞蹈的动律始终贯穿于气韵之中,用呼吸作为律动”等。
在舞蹈中讲究“鹤臂柳手虎步”、“一顺边”作的动力,带动全身肢体,并在不同的长短节奏中形成韧性律动、含蓄性律动、顿式律动和弹式律动的体态。
所谓“虎步鹤臂柳手”就是仙鹤式的手臂、杨柳式的身条、老虎式的步调。
“一顺边”则是指左手左脚或右手右脚同时动作。
这两种体态都来源于韧性律动——这是朝鲜族舞蹈最基本最典型的一种律动,是舞者在做动作的时候,运用呼吸配合于生活,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审美心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鲜族舞蹈体态与动态浅析
一、简述
朝鲜民族文化历史悠久,与汉民族有着密切的联系。
从历看中国
古代称东方诸部落为夷,夷在东方亦称东夷。
《说文》:“夷,东方
之人也,从大从弓。
”夷人种类繁多,故常称“九夷”。
“九”字,
泛指其多,其数非必为九。
先秦时期,东夷主要是指分布于今山东、
江苏等省一带的夷人。
它们和西部的夏部落共同结成夷夏部落联盟,
后来发展成为华夏族(汉族前身)。
一方面,秦汉以后,境内的东夷
已融合为汉族,此时的东夷则别指满洲、朝鲜、日本来说。
《论
语·子罕》疏曰:“东有九夷:一玄菟、二乐浪、三高丽、四满饰、
五凫臾、六索家、七东屠、八倭人、九天鄙。
”此“九夷”中之乐浪、高丽即指朝鲜半岛。
在古代,中国与朝鲜两国不但同属于东夷文化圈,且有着深厚的近亲血缘关系。
另一方面,因为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的
不同,使得两个民族各自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即使如此,两个民族
在外貌、姓氏、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伦理道德、信仰、艺术等方面,仍然是世界上关系最为密切的。
[1]舞蹈艺术也是如此,因为早期
的文化交流导致了朝鲜民族在接受汉文化的思想观点中对其自身精神
生活实行了变革。
特别是在理解了儒释道三家文化以及宋明理学之后,产生了现今文化艺术形态中,浓墨重彩的传统意韵和追求。
所以,我
们在当代朝鲜族传统舞蹈中能够透视这种宗教与哲学思想的遗存。
这
种遗存给舞蹈的形态构成了浓郁的传统审美精神。
二、舞蹈现象与本质分析
⒈体态分析
朝鲜族舞蹈从其体态上看,是追求一种“外化圆”与“节制感”。
正是因为这种“外化圆”与“节制感”产生了朝鲜族舞蹈的审美特征。
这种审美本身已经被赋予了厚重的文化功能和虔诚的信仰。
这个切都
是必须通过身体感觉来传达信息。
那么我们也就能够从身体体态的理
解来理解其中的传统意韵。
以下是按人体的部位实行的逐一分析。
⑴、上半身的分析
①头部分析
在朝鲜族舞蹈体态中,头部的体态主要是以中立、略微向下和无
棱角的综合状态来表现。
头部的运动位置,基本上遵循着上抬中立下低、左旁中立右旁、左下斜中低右下斜、左上斜中高右下斜的动作结
构关系。
例如,在舞蹈中的横开手全蹲屈伸动作,头部形态基本上是
遵循着上述的状态和关系来完成。
伴随着屈伸的律动,头部在中立的
状态下,通过眼神的左右斜视,保持下腭略微向下的综合形态来体现
头部的风格。
并且缺少棱角分明的状态。
这种关系与状态形成了头部
的独特风格与审美特征。
在这种风格与特征背后,我们能够看到的是
一种对现实的回避、世俗环境的无奈、以及追求心灵的美好升华。
在
历史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因为外部环境的影响导致了人民饱受战争之苦。
所以在舞蹈体态中自然会对这种情绪作一种外化,形成一种无奈、无为、抵抗、坚持、自我陶醉的状态。
同时,与礼教的影响也有着直
接的关系。
我们知道朝鲜民族很早就接受并吸收了中国的儒家文化。
并且,逐步本土化,形成了自己的传统思维和外化方式。
舞蹈肯定也
受到了这种观点的影响。
就像《易传·序卦》云:“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
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
有
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
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措。
”
[2]中的观点,正是在这种思想被外化为诗(语言)、乐(音乐)、舞(动作)之后。
其舞(动作)之中的身体语言自不过然地会
去遵循其中的礼仪关系。
那么,也就会形成其头部较多的中立状态。
这两方面可能都是形成其头部特征的原因。
而眼睛的表现也是头部状
态的主要构成部分。
我们知道“眼睛是心灵的门户”。
在朝鲜族舞蹈
中所体现的下斜视眼神,充分地代表着一种含蓄、一种悠然自得、一
种节制精神的外化表现。
它并不讲究面部眼睛中精神的凸现,更增强
调一种内心的收敛。
这也是与上述两个方面是分不开的,是其头部审
美特征的多方面表现。
②胸背分析
在朝鲜舞蹈体态中,胸背的体态主要是以“胸部内含”与“背部
撑圆”两种状态来表现。
这两种状态又基本形成了胸背的外化圆。
而
胸背的这种状态是对内在呼吸的最初表现,当呼吸的一进一出则表现
为“阴阳”二气的循环往复,象征着生命不息和自然的圆满。
不过,
对于“阴阳”二气的控制,使用,协调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细想一下
呼吸通畅胸部状态则自然平和,憋气则呼吸停止。
这种呼吸的抑扬顿挫,自不过然就会产生胸部的外化节奏。
这种节奏同时又是在胸部
“内含”的状态下完成的。
并且,胸部的“内含”必然导致背部的
“撑圆”之势,两者缺一不可。
最终,胸背的外圆与体内的呼吸共同
形成一个整体的“虚”象。
从传统“阴阳”的两种呼吸构成关系来理解,呼吸借于胸腔达到气息畅通无阻的状态。
在自然界,阴阳二气既
是对立的,又是浑然一体的,相互交流的,正是这种等量交流才构成
了事物关系的平衡,协调和统一。
反之,则发生变化,小变化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否则自然界社会就会死气沉沉,没有生机。
正是阴
阳的矛盾冲突造成了世界的千变万化,丰富多彩。
但是,无论它怎样
变化,最终都必须达到和谐,顺调和统一。
这正是朝鲜族舞蹈体态所
强调由内到外的关系所在。
③手臂分析
在朝鲜舞蹈体态中,手臂的姿态主要是以“周圆”来表现。
这种“周圆”更重要的是姿态与意识的结合。
所谓“意识先行,形是自然”。
这样,手臂才能形成一个“周圆”之势,才会有意韵可言。
比
如说,手臂在抬至横开手臂位置时,姿态从外观上看,手臂三节不是
笔直的线条表现,而是有一种包容宇宙般的质感。
同样,在额头斜上
顶手位和腹前腰后围手位等位置都有着一种“周圆”的状态与意识。
这样,才会与上身的整体形态风格相吻合。
另外,从手指的状态来看,食指微微上翘是代表着生命力的旺盛,无名指、小拇指稍稍向下则意
味着生命的衰落。
手指的旺盛与衰落,这不但是表面的简单对立统一,更是理解为一种“阴阳”关系的存有。
生命的生与死本身就是一个自
然现象。
不过,这种现象转化的意识精神却是永恒不灭的。
这也是通
过手臂的整体姿态转换为舞蹈精神意念的外化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