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几点注意事项
地质队野外作业安全基本知识范文(二篇)

地质队野外作业安全基本知识范文地质队野外作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地质活动和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的安全风险。
为了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工作顺利进行,地质队成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安全基本知识。
本文将从预防措施、应急处理和常见危险源等方面介绍地质野外作业安全基本知识。
一、预防措施1. 做好前期调查和勘察在进入野外作业地点前,地质队需要进行前期调查和勘察工作。
通过了解地质条件、天气状况、动植物分布等情况,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和安全方案。
2.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地质队成员需要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头盔、防护眼镜、防护面具、安全鞋、防护手套等。
这些装备能有效保护他们的头部、眼睛、呼吸系统、手部和脚部等,防止受到外界伤害。
3. 做好交通安全地质队在野外作业中通常需要使用车辆作为交通工具。
在行驶过程中,司机应该时刻保持警觉,遵守交通规则,注意道路状况,慢速行驶,确保车辆的安全。
4. 加强队员培训和教育地质队成员需要定期接受安全培训和教育,学习有关安全知识和技能。
他们应该了解野外作业中常见的危险源,学会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二、应急处理1. 突发地质灾害在野外作业中,地质队可能面临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地质队应该立即采取避灾措施,如躲避滑坡方向、寻找高处避险等。
2. 突发气候变化天气变化对地质野外作业有着重要影响。
地质队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做好防范措施。
一旦遇到天气突变,如雷雨、大风、暴雪等,地质队应该迅速转移到安全地点避险。
3. 突发疾病和意外伤害在野外作业中,队员可能会突发疾病或发生意外伤害。
地质队应该配备急救设备,并培训急救技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急救,确保受伤队员得到及时治疗。
三、常见危险源1. 悬崖边缘和陡坡地质野外作业中,队员常常需要在悬崖边缘和陡坡上进行工作。
这些地貌形态极易发生滑坡、坍塌等意外,队员需要保持警惕,远离边缘,严禁闲人站立和停留。
2. 毒蛇和昆虫野外地区常常有毒蛇和大量昆虫的存在。
野外地质工作安全注意事项及环保管理范本(2篇)

野外地质工作安全注意事项及环保管理范本野外地质工作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为了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和环境的保护,需要严格遵守一系列的安全注意事项和环保管理措施。
本文将介绍野外地质工作的安全注意事项和环保管理范本。
一、安全注意事项:1.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在野外地质工作中,人员应佩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安全鞋、防护服和手套等,以降低意外伤害的发生。
2.检查工作场所安全:在进入工作地点前,人员应认真检查场地是否存在危险物品或不稳定地方,确保工作场所安全。
3.严禁独立作业:野外地质工作需要严禁个体独立操作。
应组织成小组工作,相互协作,并保持良好的沟通。
4.合理规划作业路线:在野外地质工作中,需要提前规划好作业路线,避免走向未知或危险区域,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5.定期检修工器具:野外地质工作需要使用各种工器具,如钻机、仪器等。
要定期检修维护这些工具,并确保操作人员具备使用技能。
6.严禁吸烟和明火:野外地质工作中存在易燃易爆的化学药品和天然气等,禁止吸烟和使用明火,以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
7.慎重使用爆破物:如果需要使用爆破物,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操作要求进行操作,确保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8.防止中毒和窒息:在野外地质工作中,可能会接触到有毒气体或有害物质。
应采取措施防止中毒和窒息事故的发生,如通风设备的使用和佩戴防毒面具等。
9.随时保持警惕:在野外地质工作中,应随时保持警惕,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确保及时发现和应对可能的安全隐患。
10.遵守操作规程:在野外地质工作中,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工作程序,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正确性。
二、环保管理范本:1.减少土地破坏:在野外地质工作中,应尽量减少对土地的破坏和污染。
避免过度开挖和弃土,合理利用现有资源。
2.合理使用化学药品:在野外地质工作中使用的化学药品应尽量选择环境友好、无毒无害的物品,并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量使用。
3.控制噪音污染:野外地质工作中常常伴随着噪音的产生,为了减少噪音对环境的影响,可以采用降噪设备或选择低噪音工具。
野外调查注意事项

野外调查注意事项野外调查是一种常见的科学研究方法,通常用于收集野外环境中的数据和信息,以支持科学研究的进行。
在进行野外调查时,需要注意保护自身安全,遵守相关法规和规章制度,保护野生动植物和环境的原则。
下面是一些野外调查的注意事项:1. 确定调查目的和研究问题:在进行野外调查之前,要明确自己的调查目的和研究问题,明确要收集的数据和信息类型,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野外调查。
2. 熟悉研究区域:在野外调查之前,要尽可能熟悉研究区域的地形、气候、植被和动物等情况,了解其特点和变化规律,为后续的调查工作做好准备。
3. 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在进行野外调查之前,要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包括调查地点、调查时间、调查方法、调查工具等,以确保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4. 穿着合适的装备:在野外调查过程中,要穿着合适的装备,包括舒适的鞋子、适当的衣物、帽子、手套等,以抵御恶劣天气和不同地形环境带来的不适。
5. 携带必要的工具和设备:在进行野外调查时,要携带必要的工具和设备,如地图、指南针、GPS、测距仪、相机、录音笔等,以便收集数据和信息,并记录调查过程。
6. 注意安全防范:在野外调查中,要注意个人安全防范,尽量避免孤单行动,特别是在陌生和危险的环境中。
此外,要注意防晒、防虫咬等,保护自身健康和安全。
7. 尊重野生动植物和环境:在进行野外调查时,要尊重野生动植物和环境,遵守相关法规和规章制度,不干扰和破坏野生动植物的生境和生活。
8. 收集准确的数据和信息:在进行野外调查时,要注重收集准确的数据和信息,采用科学的方法和仪器进行测量和观察,并避免主观性和偏见的影响。
9. 记录和整理数据:在野外调查结束之后,要及时记录和整理数据,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研究。
10. 结果分析和数据利用:在野外调查工作完成后,要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利用,以回答研究问题,并撰写相关报告和论文,以推动科学研究的进展。
总之,野外调查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自身安全、环境保护和数据质量等。
野外调查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

野外调查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野外调查是指在野外环境中进行科学调查和研究的活动,如生态调查、野生动物观察、地质探查和考古挖掘等。
由于野外环境的复杂性和变化性,野外调查存在着较高的危险性。
因此,在进行野外调查时,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
一、安全措施1. 了解野外环境,制订出行计划。
在出行前,应了解目的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野生动物的分布、道路情况等信息,并制定详细的行程计划,包括出行时间、路线、休息地点等。
2. 携带必要的装备。
在出行前,应根据行程计划携带必要的装备,如防晒霜、防蚊液、遮阳帽、保温衣、手电筒、急救包等。
3. 选择适当的交通工具。
在野外调查中,交通工具的选择十分重要。
应根据目的地和路况选择适当的交通工具,如步行、骑行、汽车、摩托车等。
4. 保持团队联系。
在野外调查中,应保持团队联系,定期向外界汇报行程和位置信息,并保持通讯设备的畅通。
5. 注意天气变化。
在野外调查中,天气变化可能会对活动造成影响。
应提前了解天气情况,并根据天气情况调整行程计划。
6. 熟悉急救知识。
在野外调查中,可能会出现紧急情况。
应提前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以便应对突发事件。
二、注意事项1. 尊重野生动物和植物。
在野外调查中,应尊重野生动物和植物,不干扰它们的生活和生长。
2. 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在野外调查中,应遵守当地法律法规,不进行破坏野生动物和植物资源、侵犯当地居民权益等违法行为。
3. 注意饮食卫生。
在野外调查中,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和生水等导致疾病的食物。
4. 注意个人安全。
在野外调查中,应注意个人安全,避免独自前往危险区域,防止跌倒、滑坡、崩塌等意外事故。
5. 留下干净印记。
在野外调查中,应尽量减少环境污染,不乱丢垃圾,不破坏自然景观。
综上所述,野外调查是一项具有风险性的活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以保障参与者的人身安全和活动顺利进行。
野外地质调查记录注意事项

野外地质调查记录注意事项野外地质调查记录注意事项一、槽探布设、1、槽探的布设在满足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应尽量远离当地原建筑(民居、水渠、坟地、果园等),避免与老乡发生纠纷,制造不和谐因素。
如槽探位置不能变更,应提前与所属地拥有者联系沟通,消除纠纷隐患,确保槽探施工顺利。
2、探槽布设后,尽量由所属地拥有者担任施工方,由探槽施工引起的青苗补偿、林木赔偿等费用可一并商谈解决;3、因探槽施工发生的费用标准应在施工前商定,并确定相关探槽参数及施工日期,避免扯皮,拖沓。
4、当确定下施工人员后,应对其讲明相关探槽施工的安全注意事项,必要情况下,应签署安全合同。
二、槽探施工1、探槽施工时应有我方人员现场指导、监督。
对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及时发现、解决,确保验收合格。
2、探槽施工过程中,爆破器材的准备、装药、引爆等均由我方专业人员实施。
3、清理探槽碎石、泥土时确保下方不会影响到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4、使用爆破器材时,严格依据相关规程规范操作,确保安全第一。
三、探槽验收1、及时验收、编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补挖或返工。
2、验收时,测量的土石方结果要造册,要有施工方的签字,作为最终结款时的凭据。
野外跑地质线、化探、物探安全注意事项一、物资准备1、生产物资:相关生产物资要齐全,最好在人员分配好后、第二天上山前应全部准备好。
2、生活物资:主要包括相关安全防护器具(手套、安全帽等)、防护药品(风油精、创可贴、蛇药等)、足够的饮水、食物等。
二、上山时注意事项1、严禁单人野外作业。
2、严禁食用野外不能识别的野果、野菜等。
3、野外作业时注意保持联系。
4、必须穿越密林、茂密灌木丛等植被覆盖较厚地区时,要“一看二慢三通过”。
一看指:注意多观察,看有无毒蛇、毒虫(葫芦蜂、地窝蜂、蚂蝗、蜘蛛、洋揦子等),猛兽、毒草(蝎子草)等,如无法驱赶,尽量绕道而行。
二慢指:密林中行进忌急冲猛赶,遇突发情况不易躲闪、处理。
在前面的基础上才能通过。
5、尽量不要踩踏老乡农田,不要随意采食老乡蔬菜、果子。
野外地质工作安全注意事项及环保管理范文

野外地质工作安全注意事项及环保管理范文野外地质工作是一项具有较高风险的工作,但它又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地质工作直接关系到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为了保证工作的安全和环保,必须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注意事项和管理措施。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野外地质工作安全注意事项及环保管理范文。
一、野外地质工作安全注意事项1. 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在野外地质工作中,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防止受到伤害。
必须佩戴好安全帽、护目镜、耳塞、防护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以免受到石块、尘土、噪音等的伤害。
2.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在野外地质工作中,必须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和方法进行工作,严禁擅自更改操作步骤。
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3. 注意现场安全:在野外地质工作中,要密切注意周围环境,避免站立在不稳定的地方,不要靠近悬崖边缘等危险地带。
确保自己的安全。
4. 注意防火安全:野外地质工作常常会遇到火灾的危险,要及时清除周围的干草、枯叶等易燃材料,确保现场的防火安全。
5. 注意交通安全:在野外地质工作中,要注意道路交通安全,严禁违反交通规则,禁止酒后驾驶。
6. 注意应急措施:在野外地质工作中,要时刻保持警觉,注意周围的异常情况,并掌握一些应急措施,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二、野外地质工作环保管理范文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是每个地质工作者的责任。
在野外地质工作中,我们应该严格遵守相关的环保管理措施,尽最大努力保护周围的自然环境。
下面是一份野外地质工作环保管理范文供参考: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是我们地质工作者的基本职责,为了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我们在野外地质工作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 确保工地周边环境不受污染:在野外地质工作中,要注意控制噪声、振动、烟尘等污染物的产生和扩散,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 严禁乱倒污水和废弃物:野外地质工作中产生的废水和废弃物必须进行分类和正确处理。
严禁将废水直接倒入河流和湖泊中,严禁乱倒垃圾,要妥善处理和回收废弃物。
地质人野外工作应该注意的安全实项

地质人野外工作应该注意的安全实项长年在野外奔波、风餐露宿对于地质工作者而言,经常会面临野外艰苦的工作环境和不可预估的各种突发情况...野外地质工作到底该如何远离危险,更好的保护生命安全?这份安全指南请收下一、野外工作基本要求1.确保自身身体情况。
患有心脏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高血压等严禁进入高原地区、低气压地区工作2.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前,要进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培训,具备相应的防护、自救、互救应急基本技能(急救包、食品、饮用水、火柴等)。
3.配带能满足实际需要的通讯装备,明确联络事宜(GPS、卫星电话等)。
4.带好野外工作个人防护装备(野外工作服,登山鞋、太阳帽等)5.注意收听天气预报,每日出发前,应当了解当天的天气情况、行进路线及路况、作业区的地形地貌、地表覆盖等情况。
6.在山谷、河沟、地势低洼地区或雨季作业应当做好防汛抗灾工作。
雷雨时,应当尽量避开山脊或者开阔地、峭壁和高树。
雨雪刚停止时,严禁立即在滑坡、狭隘的山道、悬崖、雪坡、冰川坡以及其它危险地段作业和行走。
7.进入危险地区从事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应由有经验的人员带领,并制定安全保障措施。
不论何种情况,不能单独外出作业。
二二、不同专业区域野外勘查注意事项1、山区(雪地)配备登山、雪地装备,遇大雾、大雨、雷电来临等情况下,应立即停止作业和行进,并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上、下陡坡、悬崖、峭壁,应当采取长距离的“Z”字型路线行进。
两人以上行走距离应在视线之内。
在积雪、悬崖、碎石堆积地段及不稳定岩石分布的峡谷中行进,应防止产生大的震动、声响。
在野外行进,应做到看景不走路,走路不看景,以防摔跤和坠崖。
2、林区随时确定自己的方位,与同行人员保持联络,作业路线上留下标记。
进入林区要时刻注意防火,不要吸烟。
生火时看清风向、风速,选择在下风处生火,离开时,切记熄灭残火。
当林区出现火灾预兆(烟味、烧焦味、野兽和鸟类向同一方向奔跑和飞驰、烟雾等)时,应当迅速寻找并撤离到安全地点(林中旷地、河边等)。
2024年野外地质工作安全注意事项及环保管理

2024年野外地质工作安全注意事项及环保管理随着地质勘探和矿产资源开发的不断推进,野外地质工作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
然而,野外地质工作环境复杂多变,存在各种潜在的安全风险和环境污染隐患。
为了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和保护环境,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注意事项和环保管理方案。
以下是____年野外地质工作的安全注意事项及环保管理建议:一、安全注意事项:1. 加强培训和教育:在野外地质工作前,必须对工作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和教育,包括安全操作规程、应急预案和危险警示。
同时,要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2. 做好个人防护:在野外地质工作中,工作人员应佩戴符合规定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耳塞、防护服和防护鞋等。
同时,要按规定使用安全工具和设备,如安全绳、安全带等。
3. 安全操作规程: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擅自改变和调整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
操作前要认真检查设备和工具的完好性,确保安全使用。
在遇到危险情况或异常情况时,要立即停止工作并向上级报告。
4. 防止自然灾害:野外地质工作经常面临自然灾害的威胁,如地震、山体滑坡等。
工作前要了解和研究工作区域的地质环境和气象条件,选择安全的工作地点和时间。
在遇到自然灾害的情况下,要立即撤离危险区域,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5.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长时间的野外工作容易造成人身疲劳和注意力不集中,增加事故的发生概率。
因此,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定期进行体检,确保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
二、环保管理:1. 工作区域环境保护:在野外地质工作中,要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保护工作区域的生态环境。
在进行勘探和开发时,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和大气污染等问题的发生。
2. 废物和废水处理: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废水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和处置。
要合理设计废物和废水的收集和处理系统,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同时,要加强废水监测,确保排放达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几点注意事项
GPS, 地质罗盘, 林区作业, 校正
野外作业中点位和方向的确定非常重要,内蒙古额尔古纳市加疙瘩矿区的经验表明,手持式GPS如果不加校正,其点位误差可达100余米,罗盘如果不加校正,其方位误差最大可达10°以上。
因此手持式GPS接收机及地质罗盘的校正非常重要!此外,原始林区或狭窄的沟谷中可能因卫星信号被屏蔽而无法使用GPS定位,此时需要用地形图按照微地貌确定站立点的位置。
一、手持式GPS接收机的校正
1、GPS接收机默认的坐标系统
目前GPS所采用的坐标系统是美国国防部制图局于1987年建立的坐标系统,叫WGS—84坐标系。
WGS84坐标系是一种国际上统一采用的地心坐标系,其坐标原点位于地球的质心,Z轴指向BIH(国际时间局)l984年定义的协议地球极方向,X轴指向BIHl984的起始子午面和赤道的交点,Y轴与X轴和Z轴构成右手系。
WGS—84系所采用椭球参数为:a=6378138m;f=1/298.257223563。
2、中国所采用的坐标系
1)1954年北京坐标系
1954年北京坐标系是我国目前广泛采用的大地测量坐标系。
该坐标系源自于原苏联采用过的1942年普尔科夫坐标系。
建国前,我国没有统一的大地坐标系统,建国初期,在苏联专家的建议下,我国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建立起了全国统一的1954年北京坐标系。
该坐标采用的参考椭球是克拉索夫斯基椭球,该椭球的参数为:a=6378245m;f=1/298.3。
该椭球并未依据当时我国的天文观测资料进行重新定位。
而是由前苏联西伯利亚地区的一等锁,经我国的东北地区传算过来的,该坐标的高程异常是以前苏联1955年大地水准面重新平差的结果为起算值,按我国天文水准路线推算出来的,而高程又是以1956年青岛验潮站的黄海平均海水面为基准。
在该坐标系中,大地上的一点可用经度L54、纬度M54和大地高H54定位,其坐标详细定义可参见参考文献[朱华统【1990】。
2)1980年西安坐标系
1978年4月在西安召开全国天文大地网平差会议,确定重新定位,建立我国新的坐标系。
为此有了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
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地球椭球基本参数为1975年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推荐的数据。
该坐标系的大地原点设在我国中部的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位于西安市西北方向约60公里,故称1980年西安坐标系,又简称西安大地原点。
基准面采用青岛大港验潮站1952-1979年确定的黄海平均海水面(即1985国家高程基准)。
3)、不同坐标系的转换
由以上坐标系的定义可知,不同的坐标系采用了不同的地球椭球体参数,在不同的椭球体间进行坐标转换时不存在一套统一的转换参数。
即每个地方的坐标转换参数都不相同。
我们国内所使用的地形图多以北京54坐标系或西安80坐标系为基准,GPS直接测出的经纬度(地理坐标)并不适合在地形图上标记,图上最方便的坐标及方位参考线是坐标纵线和坐标横线(这两种坐标线构成所谓的方里网)。
而GPS测出的WGS-84直角坐标与我们所用地形图上的高斯克吕格平面直角坐标并不一致,所以我们实际需要的是用GPS测出与所用地形图基准完全一致的坐标系统。
两个椭球间比较严密的坐标转换,一般是用七参数布尔莎模型,即X 平移,Y 平移,Z 平
移,X 旋转(WX),Y 旋转(WY),Z 旋转(WZ)及尺度变化(DM )。
七参数转换比较复杂,一般采用五参数转换,即GPS使用说明书中DX、DY、DZ、DA、DF等五个转换参数,其中DA、DF是固定值,而DX、DY、DZ三个参数因地区而异。
所以只需求得DX、DY、DZ三个参数即可。
WGS-84转换为北京54坐标系时:DA=-108,DF:0.0000005
WGS-84转换为西安80坐标系时:DA=-3,DF:-0.000000003
DX、DY、DZ三个参数解算方法概要
按照GPS使用说明书,到省级测绘管理部门搜集观测区域内分布均匀的等级网点(三个以上)的54北京坐标系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x、y)、大地经纬度(B、L)、高程h、高程异常值ξ和WGS-84坐标系的大地经纬度(B、L),大地高程。
求得三维直角坐标X54、Y54、Z54和X84、Y84、Z84,从而解出DX、DY、DZ三个参数。
4)、DX、DY、DZ参数求取步骤(以WGS-84转换为北京54坐标为例):
a. 开机后设置仪器单位,位置格式选用“USER UTM GRID”(用户投影坐标网格),参数“LONGITUDE”(经度)输入当地中央子午线经度例如E120°30′,“SCALE”输入投影比例数值l,“FALSE E”(坐标纵轴向西平移的距离)输入东西偏差数值500000等仪器参数。
地图基准选用“USER”,参数输入:DA=-108,DF=0.0000005,由于DX、DY、DZ三个参数因地区而异,暂时分别输入0。
b.所有参数设置后,选取测区范围内的已知三角点进行测量试验,在每个已知点上将GPS平置于点之标石或木桩顶面,静置几分钟待卫星信号稳定后记录所测得的坐标X、Y、和高程Z,全部测完后将实测结果和已知坐标列于Excel表格,求出已知数据与实测数据的差值Δxi、Δyi、Δzi(i=1~3或1~5)及差值的平均值Δx、Δy、Δz。
这些平均值就是我们所需要的改正参数DX、DY、DZ。
c.在GPS的设置页面中,如步骤a那样重新设置参数DX、DY、DZ(例如DX=+3.0、DY=-129.0、DZ=-41.0),其它参数不变,最后确认即可。
d.在上述已知点上再次实测,检查校正后测量结果与已知数据的差值大小,若差值小于5米则校正成功,如果要求不高则此差值可以适当放宽。
若差值很大则需要反复校正直至符合精度要求。
*校正参数的其它来源:如测区内有林业、水利、地勘部门等工作队伍先期进入工区开展工作,则他们可能已经取得这些校正参数,找他们直接讨要即可!
二、地质罗盘的校正
未经校正的地质罗盘给出的是磁方位角,而地形图上需要的是坐标方位角,为记录及量测便利需要对罗盘进行校正,目的是让罗盘直接测出坐标方位角,这个校正值就是测量上的所谓磁坐偏角ω,它是磁偏角δ和子午线收敛角γ的函数。
磁坐偏角ω:即磁北偏离坐标北的角度,偏于东侧叫东偏计为正值,否则叫西偏计做负值;磁偏角δ:磁北偏于真北的角度,也分东偏和西偏;
子午线收敛角γ:坐标北偏离真北的角度,也分东偏和西偏。
ω=δ-γ
在正规地形图的底部一般都绘有“三北方向线”以说明上述三个偏角,根据三北方向线查出磁坐偏角ω(例如为+11°)。
旋转罗盘水平度盘使349°线对准罗盘上的北标记(刻线),即向东偏转11°(东偏东拨,西偏西拨!罗盘上的东在左侧,西在右侧)。
三、卫星信号屏蔽时的点位确定
当卫星信号很微弱(峡谷、密林、浓云甚至电池电量不足等造成信号接收困难)时,点位的确定不能再用GPS。
此时可用地形图根据微地貌特征在图上标定,坐标由图上点位量取。
林区可供利用的微地貌特征包括:河流及沟谷的分叉、拐弯、小桥、小路与河流的位置关系、
坡度变化等。
教科书上的大部分交会法定点在林区根本用不上。
当待定点距离上一个点不远时,可以用极坐标法确定,即根据两点间的方位和估计的水平距离确定点位。
沿河谷等线状地物观察时此法更为有用。
四、林区作业的其它问题
林区的工作环境:南方林区坡度大、相对高差大、雨水多、地形切割强烈,有些地方需要走独木桥过河或涉水过河,10月天气转凉,蚊子等各种小虫子基本绝迹,毒蛇也很少见。
云南的林区以大树为主,灌木及草丛不多,有时有竹林,通视条件尚可。
东北林区坡度小、相对高差也小,顺层坡通常较平缓,植被茂盛(灌木很密)、地表有机质及土壤覆盖很厚,露头很少见;而陡坡通常植被稀少、覆盖层很薄,偶尔可见真正的岩石露头。
东北林区相对干旱、防火形势严峻、蚊虫很多、林子密实、河道附近沼泽范围大、通行困难,但东北林区毒蛇很少见。
装备:林中及路边的竹茬容易伤及脚底及脚腕,山坡滚石容易砸伤脚面或碰伤脚趾,可穿登山鞋预防;穿着牛仔裤将裤脚扎紧可以防止毒蛇咬伤;山上的雨说下就下,雨伞通常撑不开,带件雨披是可行的;云南林区有一种阔叶草(忘记名字了)触及皮肤会热痒难受,野外行走或解手时不要碰它;上衣尽量穿的鲜艳一些,一旦迷失便于众人寻找;上山时带着打火机备用。
采样:水系或重砂测量中,一般一二级水系采样容易一些,到三级水系、或二级水系的源头样品就比较难得。
源头一般在沟头,经常无水,很少有沉积物残留,陡坡亦然。
此时不妨寻找倒伏地面的大树,其树根上通常有砂子可作样品,或者寻找坡上的小洼坑也能找到少量砂子。
当采用的地形图年代久远时,河谷的实际位置常与图上位置有较大差异,容易给人GPS不准的感觉。
此时仍应以GPS定位为准,采样位置不能拘泥于设计点位,应以实际能采集到合格的样品为准。
老吴
200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