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记忆,你不知道的10个冷知识

合集下载

10个让人细思极恐的冷知识

10个让人细思极恐的冷知识

10个让人细思极恐的冷知识
1.地球上仍有1.3亿年前恐龙时代的昆虫存在——古蟑螂。

这些昆虫不仅外形与现代蟑螂类似,而且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可以生存于极端环境下。

2.按照近年来的发现,宇宙中也许存在大量的行星,而其中一种被称为“恶魔行星”的行星,表面覆盖着液态硫酸,气候恶劣,环境极端恶劣,可能不适合任何生命存在。

3.人类的记忆很不可靠,研究表明,由于时间和空间的扭曲,我们关于过去经历的大多数都有些许改变,甚至可能是面目全非。

4.一个人一生中平均吃下了60,000只昆虫,主要来源于食品制造过程中。

5.未来的夜空中,太空垃圾可能会成为一个巨大的危险,因为这些垃圾不断增加,坐标不断变化,难以被追踪和避免。

6.人类疑似在38万年前与尼安德特人有过交配,现在我们身上仍带有他们的部分基因。

7.研究表明,平均每个人身体内存在着1克左右的微塑料,大多来自于食物及食品包装。

8.狼怀孕期和狗非常相似,因此,有些人用狼代孕狗,以此来“生产”“真狼”宠物。

9.乌贼是一种高智商的生物,他们擅长逃脱、学习和记忆,并且还有9个大脑。

10.飞机的温度和湿度比我们想象的要低,这导致乘坐飞机后经常感到干燥、头疼等不适症状。

我们应该多喝水、多运动,以保持身体健康。

这些令人细思极恐的冷知识,告诉我们世界充满着未知与奇思妙想,我们应该谦逊对待它们,努力求知。

同时,也提醒我们,人类的行为往往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应该保护环境、珍爱生命,不断探索和尝试,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超涨知识的冷知识

超涨知识的冷知识

超涨知识的冷知识
1.蜜蜂采蜜时可以识别颜色,但是无法识别红色。

2.人类的大脑只使用了其容量的10%,90%的潜能仍未开发。

3.阿拉伯数字中,数字0是唯一一个不用任何笔画或弧度就能写出来的数字。

4.猫的舌头是由一系列的倒刺组成的,因此能够非常有效地梳理毛发。

5.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动物是蝙蝠,重量仅有2克左右。

6.蝴蝶的味觉感受器位于它们的脚上。

7.在古代埃及,法老死后,他们的大脑会被通过鼻孔吸出来,以确保身体完整的保存下来。

8.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是蓝藻,已经存在了30亿年。

9.在所有的哺乳动物中,猫的视力最好。

10.如果一个人在梦中掉到水里,他会在现实中醒来去上厕所。

- 1 -。

记忆原理知识点总结

记忆原理知识点总结

记忆原理知识点总结一、记忆的基本过程记忆是一种心理过程,是经验的再现和保存。

它是指人对已经接触、体验过的事物或情境的了解、回忆和认知。

记忆可以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1. 感觉记忆感觉记忆是对感官所接受信息的短时存贮。

它通过感官器官对外部环境的刺激,产生对外界事物特征和性质的感知和认识。

感觉记忆的保留时间非常短暂,一般只能保持几秒钟到一分钟。

2. 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指对信息进行较短时间保存和复述的能力,一般保持时间为几秒到几分钟。

短时记忆是在对感觉信息进行编码和加工后得到的,其容量有限,一般只能存储7±2个单位的信息。

3. 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对信息进行较长时间保存和再现的能力,其保持时间可以长达数小时、数天、数月或数年。

长时记忆具有容量大、持续时间长、稳定性强的特点。

长时记忆可以分为显性记忆和隐性记忆两种形式。

显性记忆是指能够主动回忆的记忆,包括事实性记忆和过程性记忆;隐性记忆是指不需要有意识的回忆,如条件反射和习惯等。

二、记忆的加工过程记忆的加工过程包括感知、编码、存储和检索四个阶段。

1. 感知感知是指对外部环境的刺激进行获取和处理的过程。

它通过感官器官获取外界的信息,进而引起大脑的神经兴奋和活动。

感知的质量对后续的记忆有重要影响,良好的感知可以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记忆的深度。

2. 编码编码是将感知到的信息进行符号化和加工的过程。

它是通过大脑对信息进行理解、分析和组织,使信息得到有意义的表示和储存。

编码的方式有多种,包括语言编码、图像编码、情感编码等。

3. 存储存储是将编码后的信息保存在大脑的神经元网络中的过程。

存储的过程包括初级存储和稳定存储两个阶段。

初级存储是指对信息的短时间保留,其容量有限,一般只能存储7±2个单位的信息;稳定存储是指将信息转化为长时记忆的过程,其容量大,持续时间长。

4. 检索检索是从存储系统中寻找和回忆信息的过程。

它是通过感知记忆、情景记忆和情感记忆等不同形式的记忆系统来实现的。

大脑的10个秘密 总倒时差伤记忆

大脑的10个秘密 总倒时差伤记忆

大脑的10个秘密总倒时差伤记忆2014-09-29 18:37 来源:三九养生堂责编:王未中医养生我们在小的时就会唱这样一首歌:“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

”在平时的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希望自己是一个聪敏的脑袋灵光的人,但是往往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不健康的行为就会对我们的大脑造成伤害,今天我们就去了解生活中的一些脑残习惯和人体大脑的秘密都有哪些以及大脑的真相告诉我们的东西,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1.自己挠痒挠不笑当你被别人挠痒痒的时候,即便是事先知道的,但是你的小脑在这个时候却不会发出警告的提示,这个时候人的大脑会对外界的刺激做出一定的反应,人就会感觉到特别的痒,这也是人的一种正常的本能反应。

而等到自己挠痒痒的时候,小脑就会传递信息,告诉大脑其他的部分,不要对这样的症状做出反应。

2.两根香蕉撑一天研究显示,大脑一天基本消耗的能量比一台冰箱照明耗能还要少,两根大香蕉就可以支撑。

但大脑活动起来能量的消耗却不少,如大脑仅占体重的3%,却消耗了人体能耗总量的1/6。

3. 大脑擅长记序列人们在生活中常常需要记住一些序列性的东西,如高速公路出口编号等。

这是大脑对我们必备生活技能做出的反应。

4.大脑有个“笑话中心”大脑前部的额叶是我们人体电脑的一个“笑话中心”。

当我们听到消化之后,大脑额叶就会比较的活跃,而且活跃的程度会与笑话的可笑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对于消化好笑的程度的评估之后,这个时候大脑就会发出笑或者是不笑的指令。

5. 频繁倒时差伤记忆频繁倒时差导致大脑释放出应激激素,这会影响到大脑顶叶,进而损伤记忆。

此外,轮班也会带来相似的风险,频繁改变工作时间会给身体和大脑造成不利影响。

6.噪音背景下听不清来电在嘈杂的环境打手机时,噪音会进入手机话筒并通过手机电路与对方的声音混杂在一起。

由于这些声音相似并混合在一起,大脑很难将它们分辨出来。

此时,如果将话筒捂住,效果就会好很多。

7.高海拔使人出幻觉当初到高海拔区域的时候,一些人会在视觉等方面出现幻觉,甚至会有情感上的突变。

十个有趣的冷知识3

十个有趣的冷知识3

以下是十个有趣的冷知识:
1. 虾米的心脏在头部。

2. 袋鼠不能向后走,有点儿可惜。

3. 火烈鸟的脚是反的,看起来像是穿了高跟鞋。

4. 松鼠的笔不是用来写字的,而是用来标记食物的存放位置。

5. 达芬奇可以一手画圆,一手画方。

6. 鲨鱼可以感知电磁场。

7. 狗的鼻子纹路是独一无二的,就像人类的指纹。

8. 考拉会发出高达80分贝的噪音,这相当于一辆火车经过的声音。

9. 蜜蜂的血液是青色的。

10. 章鱼有三个心脏。

这些知识或许有些出人意料,但它们无疑展示了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八个一般人都不知道的冷门知识!

八个一般人都不知道的冷门知识!

八个一般人都不知道的冷门知识,
你知道多少?
八个一般人都不知道的冷门知识,你知道多少?
1、其实你一直可以看到自己的鼻子,只是大脑自动忽略了而已。

(闭上一只眼静就可以看到)
2、之所以把驴子叫毛驴,不是因为它毛多,而是因为它性子急。

3、舌尖效应:一种很常见的记忆暂时性抑制,觉得答案就在嘴边,但是无论如何就是说不出来。

4、其实,如果遇到熊你装死,一般就真的死了。

5、当你感觉不公平的时候,看看下图,这幅画卖了四千万美元。

6、葡萄干或者新鲜的葡萄可能损伤狗的肾脏,带来致命伤害。

7、德芙巧克力DOVE和多芬洗发水DOVE是一个词。

8、数据显示,世界上大约有1/7的人不爱香菜的味道,形容其如同肥皂。

十万个冷知识大全

十万个冷知识大全
十万个冷知识大全
2023-11-09
目录
• 科学冷知识 • 生活冷知识 • 历史冷知识 • 自然冷知识 • 文化冷知识 • 健康冷知识
01 科学冷知识
为什么热水会变冷?
热水的温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 低,这是因为热量会从热水向环境中 散发,导致热水的温度下降。
热辐射是指物体通过电磁波的形式向 外传递热能,热水会通过辐射的形式 将热量传递给周围的空气和物体。
原因之三
技术成就。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建筑技术的杰出成就,它们 需要大量的劳工和技术支持才能完成。
原因之四
遗产传承。埃及人认为金字塔是留给后代的遗产,它们将 金字塔视为一种文化遗产,并以此证明自己的文明和价值 。
为什么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
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
原因之三
原因之四
文化传承。中国自古 以来就有悠久的文化 传承,包括儒家思想 、道家思想、佛教思 想等,这些文化传统 一直延续至今。
现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 坏和气候变化也导致了物种数 量的减少和灭绝。
05 文化冷知识
为什么中国人过春节要吃饺子?
象征团圆
饺子是一种包馅的食品,形状 像元宝,寓意着财运亨通。在 春节期间,全家人聚在一起吃
饺子,象征着团圆和和谐。
传统习俗
吃饺子是中国传统的春节习俗之一 ,历史悠久,流传至今。
寓意吉祥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 线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这 个轴线将地球分为南北两半 球。
由于地球自转,太阳光只能 照射到地球的一半,也就是 昼半球和夜半球。
在昼半球,太阳光能够照射 到地面,使地面上的物体受 到光照而变得明亮;而在夜 半球,太阳光无法照射到地 面,使地面上的物体处于黑 暗状态。

关于记忆的十大误区

关于记忆的十大误区

关于记忆的十大误区人们对于记忆的了解往往并不是很多,这就是为什么有许多人会说他们的“记性很差”。

这部分是因为我们所做的类比——说人类的记忆像是计算机的记忆——不对头,人类的记忆比起装在手提电脑、平板电脑和手机里的记忆元件要复杂和诡诈得多。

记忆的十大误区:1、记忆是不会衰退的每个人都体验过想不起某件事情的尴尬,或许是一个人的名字,或许是法语单词“市政厅”的拼法,或者自己的汽车停在什么地方等。

所以看起来很明显是记忆衰退了,就像水果腐烂了一样,但有关研究得出的结论却并不支持这种看法。

有许多研究者认为事实上记忆的容量是无限的,所有一切都存储在记忆中,但不经过一定的重复演练,记忆就不太容易到达。

这就意味着不是记忆本身变坏了,而是拾取记忆的能力出了问题。

但如果大脑能记住一切但又回想不起其中的大部分事情,那又有什么意义呢?2、遗忘能帮助学习遗忘能帮助学习的概念看起来与人们的直觉不符,但你可以这样来想一想:想象你创造出一个能记住和回忆起每一件事情的大脑。

当这个超级大脑试图回忆起你把车停在哪里时,它马上会把记忆中所有的停车场回想起来,然后再来从中挑选。

显然你要想起的停车场是在最近去停车的,对于我们的大多数记忆也是同样,近期的事件通常要比很久以前发生的事件更为重要。

为了让你的超级头脑在现实世界中更快更实用,必须要建立起某种能忽略老旧无用信息的系统。

事实上我们都有这样一具带有忽略系统的超级头脑,这种忽略系统我们把它称为“遗忘”。

这就是为什么遗忘能帮助你学习:当相关性较差的信息变得难以企及时,我们自然就把日常生活中最需要的信息留下了。

3、“丢失”的记忆可以重新恢复对于记忆不会衰退这个事实还有另外一面,这就是虽然有些记忆会变得难以企及,但它们还是可以被激活的。

甚至有些在很长时间里难以想起的事情仍存在于记忆中等待复苏。

实验表明长久以来难以企及的信息仍可以复活,我们重新获取这个信息时要比接受新信息更加快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记忆,你不知道的10个冷知识
我们人类的记忆-回忆机制与电脑的存储-提取大相径庭,正因为如此,我们的记忆就显得如此迷人。

“如果我们记得经历的一切,其病态程度基本等同于完全失忆。

”——William James
我们常说人由记忆组成,你的记忆决定了你是谁。

记忆和回忆机制如此复杂深奥,以至于人们常说自己“记性不好”。

一方面是我们常说的“存储-提取”功能比较弱,另一方面是我们的记忆和回忆复杂迂回,不像电脑、手机那么简单粗暴。

这里是10个与记忆、回忆有关的心理学知识(以下内容参考Robert A. Bjork教授的著作,Bjork 教授来自赫赫有名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
1,记忆不会消退
每个人都会遭遇记不起事儿的窘境,比如说忘了某人叫什么、法语“市政厅”怎么说、车停哪儿了。

看上去记忆会消退,就像水果会变质一样。

但是研究表明并非如此。

实际上,我们的记忆容量是无限的。

任何存储在大脑里的事情,如果不去回顾,它就会变得原来越难提取。

消退的不是记忆,是大脑提取记忆的过程。

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大脑能记住它遇到的所有内容,但是为什么大部分内容我们都想不起来?
2,遗忘是为了更好的学习
乍一看,这个观点很不合理,我们来设想一下:你有一个神奇的大脑,它能记住任何事情。

当你想用这个神奇的大脑回忆一下车停哪儿了,大脑顿时涌现出所有你曾经停车的地方,在这一堆记忆中,你得一个个的拣。

很显然,你想要提取的信息是最近一次停车的位置。

这就是我们记忆的真相:比起久远的记忆,最近发生的事情重要的多。

要让我们的超级大脑转的更快,效率更高,我们建立了淘汰机制,将那些陈旧的、没用的信息一一淘汰,这套机制就叫“遗忘”。

这就是为什么遗忘有助于学习:将无关紧要的信息封存,自然会留下日常最重要的信息。

3,“消失的记忆”可以再现
记忆不会消失,有些信息尽管难以再认,但还是可以恢复的。

尽管有些事情经过很久都想不起来,它们依然存在,等着被再次唤醒。

实验证明,即使是经过了很久,无法再获取的信息依然有可能被恢复。

这就是为什么重新捡起旧的知识比学习新知识来的快得多。

就好比你永远不会忘了怎么骑自行车。

我们记忆的规则不仅限于默会性知识(译者注:又称内隐知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经常使用又难以用语音表达,比如做某个动作掌握的知识),对于记忆和回忆都是如此。

4,回忆改变记忆
我们回忆的内容必定基于已有的记忆,那么为什么说回忆会改变记忆?
相比于其他记忆来说,对某个内容回忆一次,就是强化这部分内容。

举个例子,当你小时候,有一年过生日收到一架乐高太空船,你对这次生日记忆犹新,相比而言,你对其他生日的记忆就要淡许多。

回忆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在构建过去——至少是自己能想起来的那一部分。

不仅如此,如果回忆的内容发生错误,我们的记忆也会随之歪曲。

实际上,心理学家们正在进行植入歪曲记忆的实验。

如此便可得出一个有趣的观点:我们成为怎样的人,恰恰是由于我们选择了什么样的记忆。

5,记忆是不稳定的
显而易见,回忆之所以能改变记忆,就是因为记忆不那么稳定。

然而人们宁愿相信记忆是相对稳定的:我们忘了“我们会遗忘”这件事儿,我们会高估自己的记忆,认为自己今后不会再遗忘。

对于学生来说,这尤其重要,学生们往往会低估自己应当投入的努力。

高估记忆不仅会影响学习,还会引发第6个问题:
6,预见偏差
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想到一个绝妙的点子,我们认为自己一定不会忘掉,所以不屑于写下来,结果不到10分钟就忘得一干二净。

这个规律在实验室中得到佐证。

Koriat和Bjork在2005年做过一项研究:让人们学习一组词,类似于“light-lamp”。

当被问及“过一会,我说light这个词,你能不能想到后续的词语light”,被试者们都很自信的认为没问题。

实际上在随后的实验中,当被问及“light”这
个词的时候,各种各样的词语都有,比如说“bulb”、“shape”,和标准答案“light”大相径庭。

这种现象就是“预见偏差”。

7,趁自己还记得住,赶紧学习
当我们很快回忆起一件事,我们会觉得自己很聪明,反之则会觉得自己很愚笨。

而在学习的时候却恰恰相反,学的越快,越不会花功夫去反复记忆,有意思的是,当遇到艰深晦涩的知识,我们反而会去学。

当人们反复回忆某件事,就会频繁的构建、重建这部分记忆,我们对于这些内容记得越牢。

当人们学习某项新技能需要反复练习也是同样的道理,俗话说:熟能生巧,仅仅学习是不够的,还要勤加练习。

8,环境对于学习至关重要
你有没有发现当你在某一特定环境中学习(比如教室),如果换一个环境,就很难回忆起所学的内容?
那是因为环境对于学习至关重要:当你学习的时候,都有些谁,你怎么学的?
我们发现,人们学习的时间越长,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了不同的方式,处于不同的环境中,学习的效果最好。

当学习无法脱离环境的影响,所学的内容经过数年就会逐渐淡忘。

笔者有位就职于大学的朋友,他信誓旦旦的说自己站在椅子上或者靠着墙的时候,复习效果特别好。

对此我曾不以为然,甚至笑他很疯癫,但是这方法确实有效。

9,刷新记忆
如果你要学网球,有两种方案:方案1,第一周学发球,第二周学正手,第三周学反手;方案2,每天都练习发球、正手、反手。

你会选哪个?
从长远来看,混合式学习记得更牢。

对于默会性知识(比如打网球)和陈述性知识(比如委内瑞拉的首都叫什么,查查谷歌就知道了,是加拉加斯)都是如此。

混合式学习有一点麻烦,起步难。

举个例子,你本来在练习发球,突然转成正手,一下子就不知道该怎么发球了。

你会觉得怎么这么难,于是反复的联系,但是从长远来看,混合式学习的效果是最好的。

这种学习方式叫做“刷新假设”,每次我们切换学习任务,记忆就得“刷新”一次,如此,我们会记的更牢。

10,学习是可控的
实际上,我们常常会低估我们对于记忆和回忆的控制力。

举个例子,人们常常认为有些事情就是很难学,还没开始就放弃了。

然而恰恰是那些复杂学习方法,比如在不同的环境下学习、切换各种学习任务、费心重建记忆,可以帮助我们记得更牢。

而且,人们常以为过去的事情已经板上钉钉,不会再改了。

事实上,我们回忆和解读过去的角度是变化的。

回顾的角度不同,决定了我们未来的道路。

举个例子,研究表明,人们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积极的回忆中,从而从负面回忆中解脱出来(Levy和Anderson,2008年研究成果)。

总之,我们的记忆-回忆机制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

我们无法像电脑一样存储-提取记忆,但这恰恰是我们人类记忆的迷人之处。

原文:Memory and Recall: 10 Amazing Facts You Should Kno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