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绘本《像狼一样嚎叫》应彩云优质课优秀教案
2024年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精彩教案《像狼一样嚎叫》

2024年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精彩教案《像狼一样嚎叫》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奇妙的动物世界》,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像狼一样嚎叫》。
通过本课,幼儿将了解狼的生活习性,学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狼的特点,并激发幼儿对自然界的探索兴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狼的生活习性,知道狼的外貌、生活习性及特点。
2. 学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狼的特点,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激发幼儿对自然界的探索兴趣,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狼的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狼的生活习性,学会用语言表达狼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狼的图片、视频、故事书、教学挂图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狼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展示:(1)展示狼的图片,让幼儿观察狼的外貌特征。
(2)播放狼的嚎叫视频,让幼儿模仿狼的嚎叫,感受狼的特点。
(3)教师讲述狼的生活习性,引导幼儿关注狼的生活方式。
3. 例题讲解:(1)教师提出问题:“狼为什么会嚎叫?”4.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狼的形象。
(2)幼儿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画的狼的特点。
(2)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保护野生动物,关爱大自然。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像狼一样嚎叫》2. 内容:(1)狼的外貌特点(2)狼的生活习性(3)狼的嚎叫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一画你心中的狼,并描述它的特点。
(2)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一篇关于狼的小故事。
2. 答案示例:(1)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了狼的特点,但教学中还需注意引导幼儿关注狼的生态环境,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动物园,观察狼的生活状态,增强幼儿对狼的认识,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大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像狼一样嚎叫》含反思

活动目标:1.通过看图和猜想阅读明白得故事内容,尝试斗胆表达自己的方式。
2.初步体会故事里包括的道理,体验游戏的欢乐。
活动预备:PPT课件、音乐活动进程:一、谈话导入:今天,我给大伙儿带来一本很成心思的书(出示图)。
这本书是一名日本的庆子阿姨写的。
"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你们猜,这会是关于谁的故事?对,小狗,书的名字是《像狼一样嚎叫》。
什么缘故要像狼一样嚎叫?二、逐页阅读、猜想故事内容。
1.图,介绍小主人和莫卡。
师:这只小狗叫莫卡,它的小主人是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叫米雪儿。
莫卡是一只专门好的狗,它和米雪儿相亲相爱,你离不开我,我离不你,日子过得很美满。
直到有一天,米雪儿读一本书,看他们正在看一本关于谁的书?讲狼的书。
猜想:米雪儿正在对莫卡说什么呢?“你瞧!莫卡,你真有点像狼!”讨论:狼是一种如何的动物?(生活、牙齿、捕食)小结:狼是一种生活在野外超级凶残、恐怖的食肉动物。
2.图,感受狼自由、欢乐的生活。
莫卡听到米雪儿说自己像狼,就认真地看了起来:哇!我是有点像狼。
可是瞧狼多神气啊!他们跑来跑去无拘无束,它们捉野兽,它们能够待到半夜,对着月亮嗷嗷叫。
可瞧我过的什么日子?3.图,感受莫卡不自由、不高兴的生活。
莫卡平常能自由地奔跑吗?莫卡平常吃的是什么?能自己捉食物吗?莫卡平常能在夜里对着月亮叫?谁不让莫卡做这些情形?米雪儿和莫卡那么相亲相爱,米雪儿什么缘故还要限制莫卡做这些情形?是米雪儿不爱莫卡了吗?那,什么缘故?(是为了莫卡的健康和平安。
)(对照莫卡和狼的生活,激发幼儿向往自由、欢乐生活的情感。
)现在,莫卡的内心对狼的生活充满了……4.图,感受莫卡离家出走后的欢乐心情。
第二天,莫卡拿定了主意。
它偷偷溜出屋子,直朝山上跑。
它跑啊跑,跑啊跑,跑啊跑……一直跑到高高的山顶。
“我此刻自由了!”他大叫,“像狼一样无拘无束了!”他跑啊,他跳啊,他跳舞。
猜想:看,莫卡的心情怎么样?莫卡离开家以后,会做些什么情形?它还会回来吗?(互动:不管莫卡会可不能回来,咱们必然要在音乐停时回到位子上。
大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像狼一样嚎叫》

大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像狼一样嚎叫》一、教案概述•教案名称:《像狼一样嚎叫》•适用学段:大班•学科领域:语言•教学内容:通过引导学生模仿动物的叫声,培养学生表达和模仿能力•教学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并能够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教学时间:60分钟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模仿能力•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语言表达各种动物的叫声三、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小动物图片,课件或黑板、白板、笔•教材准备:《像狼一样嚎叫》绘本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利用课件或者黑板白板,出示几幅小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动物,并询问学生知不知道这些动物的叫声。
2. 学习内容的展示(10分钟)•出示《像狼一样嚎叫》绘本,通过朗读和展示绘本的图片,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模仿动物的叫声。
•引导学生模仿绘本中的狼嚎叫声,并进行示范。
3. 学生模仿练习(20分钟)•分发小动物图片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图片模仿动物的叫声,例如狗叫、猫叫等。
•每个学生一次模仿,其他同学进行猜测。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4. 教师点评讲解(1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并纠正一些发音错误,帮助学生更好地模仿动物的叫声。
5. 操练与拓展(10分钟)•继续进行模仿练习,可以让学生模仿一些比较特殊的动物叫声,如鸟叫、蓄电池叫等。
同时,让学生尝试用语言表达出模仿的动物叫声。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对动物的叫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和模仿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乐于表达,能够正确模仿动物的叫声。
但在部分学生的表达上,仍然存在一些发音不准确的问题。
因此,对于发音不准确的学生,应加强音标的教学,并通过反复练习来提高发音准确性。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采用多媒体资源和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效果。
幼儿园大班绘本教案《像狼一样嚎叫》

幼儿园大班绘本教案《像狼一样嚎叫》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绘本教材《像狼一样嚎叫》,主要围绕第六章《狼的嚎叫》展开,详细内容为让幼儿了解狼的生活习性,学会模仿狼的嚎叫声,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狼的生活习性和特点,知道狼的嚎叫原因。
2. 学会模仿狼的嚎叫声,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现力。
3. 激发幼儿对自然界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学会模仿狼的嚎叫声,了解狼的生活习性。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狼的特点,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绘本《像狼一样嚎叫》、图片、视频、音箱。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狼嚎叫的视频,让幼儿初步感知狼的嚎叫声,引发他们的兴趣。
2. 讲解(10分钟):(1)展示绘本图片,讲述狼的生活习性。
(2)引导幼儿观察狼的特点,如:外形、生活习性等。
(3)讲解狼嚎叫的原因,让幼儿了解狼的沟通方式。
3. 实践(10分钟):(1)教幼儿模仿狼的嚎叫声,引导他们用语言表达感受。
(2)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狼,体验狼的生活。
(3)分组讨论:如果你是一只狼,你会怎样向同伴传递信息?4. 互动(10分钟):(1)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2)邀请其他幼儿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5. 巩固(5分钟):(1)出示图片,让幼儿用语言描述狼的特点。
(2)集体模仿狼的嚎叫声,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像狼一样嚎叫》2. 内容:狼的生活习性狼的嚎叫原因模仿狼的嚎叫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只狼,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狼的特点。
模仿狼的嚎叫声,录制成视频。
2. 答案:画出的狼要具有明显的特点,如:耳朵竖立、尾巴蓬松等。
视频中要清晰展示幼儿模仿狼嚎叫的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教学中,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针对他们的特点进行个别指导。
大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像狼一样嚎叫》

大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像狼一样嚎叫》教学目标:1. 开发大班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提高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2.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
3. 通过这个故事,了解狼为什么会如此嚎叫。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故事《像狼一样嚎叫》。
2. 教师准备相关提示卡片,以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关键词汇。
3. 彩笔和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 (5分钟)1.开始本节课的教学,唤起大班儿童们的注意力。
询问孩子们是否听说过有关狼的故事,并让学生简短地分享他们所知道的关于狼的事情。
2.引导学生思考狼是什么概念,以理解狼为什么会如此嚎叫。
3.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探索狼的嗥叫声是什么。
沟通其可能的原因,例如,寻找猎物、表达感情等等。
二、故事讲述 (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听故事《像狼一样嚎叫》。
2. 在讲故事过程中,教师可使用提示卡片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关键词和句子。
三、用画图把故事再现 (30分钟)1. 分成小组讨论,每组学生选择一个场景或角色,用彩笔和纸画出来,并用短语或句子描述。
2. 学生可以使用自己的想象力和文学素养来进行想象、表达和描写。
四、小组讨论 (10分钟)1.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分享他们绘制的场景或角色,以及孩子们所描述的内容。
2. 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彼此的想法、观点、感受和解释,以促进思维和交流。
五、教师总结以及反思 (5分钟)1. 教师根据学生及时调整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并提出未来改进的建议。
2. 教师对学生进行总结和评估,并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反馈和积极的鼓励。
3. 教师鼓励孩子们继续探索这个话题,并以参与小组讨论为基础写读书感受。
教学反思:1. 教师通过故事、小组讨论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阅读理解能力。
2. 学生通过与小组的交流和合作,将想象转化为绘画和文字的能力得到锻炼。
3. 教师通过提供提示卡来帮助学生理解词彙。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课程需要适当的时间来让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和学习。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像狼一样嚎叫详案》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像狼一样嚎叫详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动物狼的相关知识;2.能够认识、说出狼的叫声;3.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能力目标1.能较好地模仿、表达狼的叫声;2.通过游戏和活动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2.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积极性;3.促进幼儿团结合作和社交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知识点分析狼是一种很强壮、机敏聪明的动物,往往在夜晚出来狩猎,它的嚎叫声也是很有特点的,分别有不同的含义,例如:•威慑型嚎叫:狼表现出其领地的所有权,并针对敌对狼或人类等;•集合型嚎叫:狼在嚎叫时,能够召唤同伴;•正常嚎叫:狼的普通交流;本节课主要是让幼儿认识狼的叫声,培养幼儿模仿和表达狼的叫声的能力。
2.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和表达狼的叫声;•通过游戏和活动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
3.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让幼儿建立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
三、教学方法和活动1. 教学方法•童话故事法;•讲故事法;•游戏活动法。
2. 教学活动活动一:了解狼的特点教师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故事或影视片段等,引出狼的形象,让幼儿认识狼的形态、生活习性及嗥叫声。
活动二:游戏“狼踩冰”幼儿手拉手,两两合作走在青布条上(模拟冰面)以度过难关。
有一对幼儿脚下过于疲软摔倒进冰窟窿,它们必须狼嚎声求救,其他幼儿则必须听从叫声,走到落水者身边“营救”之。
活动中通过模仿狼的叫声,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三:故事绘本阅读《三只小狼与一只野猪》教师通过讲绘本故事引出狼的叫声,指导幼儿模仿狼的叫声。
随后鼓励幼儿自由发挥,模仿和表达狼的叫声。
四、教学评估1. 评估方式•表演;•说/唱歌。
2. 评估标准•能够较好地模仿和表达狼的叫声;•能够用语言表达;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幼儿模仿和表达狼的叫声,以及游戏和故事阅读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听说能力,达到了教学目标。
幼儿园大班绘本教案《像狼一样嚎叫》

幼儿园大班绘本教案《像狼一样嚎叫》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绘本教材《像狼一样嚎叫》,主要围绕第八章节《狼的嚎叫》进行详细讲解。
内容包括狼的生活习性、狼的嚎叫特点以及如何模仿狼的嚎叫。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狼的生活习性和狼的嚎叫特点,培养幼儿对自然生物的兴趣。
2. 通过模仿狼的嚎叫,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幼儿的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狼的嚎叫特点及其模仿。
教学重点:狼的生活习性、狼嚎叫的模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绘本《像狼一样嚎叫》、图片、视频。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狼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狼的特点,激发幼儿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狼的生活习性,让幼儿了解狼的生活方式。
3. 实践:播放狼嚎叫的视频,引导幼儿模仿狼的嚎叫,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用画笔和彩纸制作狼的嚎叫场景,让幼儿动手实践。
5.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狼嚎叫模仿比赛,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狼的生活习性2. 狼的嚎叫特点3. 模仿狼的嚎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狼的嚎叫场景。
2. 答案:狼站在山顶,张开大嘴,发出悠长的嚎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比赛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狼的生活习性和嚎叫特点,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狼的兴趣,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狼的相关知识,如狼的生态环境、狼与其他动物的关系等。
同时,鼓励幼儿在家中进行狼嚎叫模仿,与家人分享所学知识,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沟通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狼的嚎叫特点及其模仿。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狼嚎叫模仿比赛。
3. 作业设计:画出狼的嚎叫场景。
一、狼的嚎叫特点及其模仿狼的嚎叫特点是悠长、富有节奏感,具有传递信息、警示同伴、宣示领地等功能。
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播放狼嚎叫的视频,让幼儿仔细聆听、感受狼嚎叫的音色、音调、节奏等,引导幼儿模仿狼的嚎叫。
大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像狼一样嚎叫》

大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像狼一样嚎叫》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儿童文学作品《像狼一样嚎叫》中的形象描写和感情描写,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2.学会欣赏儿童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课文阅读与理解:通过听读课文并结合多媒体动画,帮助学生较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
2.形象描写与情感描写:帮助学生提升形象化思维和情感表达能力。
3.口头表达与听力训练:通过小组讨论、口语表达等形式,让学生更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三、教学过程预习(8分钟)儿童文学作品《像狼一样嚎叫》给每位学生分发一本课前阅读材料,让学生自己先行阅读课文。
导入(5分钟)老师首先问学生们对儿童文学有什么了解,并向他们解释儿童文学的定义和特点。
然后老师让一位学生朗读本课文题目和章节标题《像狼一样嚎叫》,并引导学生们自觉地关注这一主题和章节。
听读阅读(15分钟)老师播放与本文相关联的多媒体动画,逐段让学生朗读文本内容,并利用课前的阅读材料,辅助学生进行理解。
形象描写与情感描写(15分钟)老师根据文本内容,引导学生把描写课文中小姑娘的形象与情感标出来,并结合身边自己的情感体验,理解小姑娘的情感状态。
小组讨论(20分钟)老师组织学生进入小组活动,根据自身理解,让学生自由讨论小姑娘的情感状态和自己类似或不同的经历。
联合讨论与听力训练(15分钟)让每个小组其中的一名学生走到讲台讲述小组讨论的结果,并提出问题供全班讨论。
在听取学生的讲述过程中,老师鼓励学生多听、多记,以提高自己的听力水平。
课后阅读(20分钟)老师布置一篇课外读物,帮助学生回顾本课的主题,丰富自己的文学阅读经验。
四、教学反思1.教材的选择和核心内容突出:选择了深受小学生欢迎的儿童文学作品《像狼一样嚎叫》,让孩子们在愉悦的阅读氛围中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2.多媒体的运用:多媒体动画的使用,将书本内容展现得更为生动有趣,让孩子们对课文理解更深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绘本教案
《像狼一样嚎叫》应彩云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整本书,培养把握整个故事脉络的能力。
2.通过看图和猜测阅读,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行想象思维训练。
3.初步体会故事里蕴含的道理,并尝试用较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比如,学“坏”一点也不好玩;在成长的过程中,面对新奇的事物,总想试试,这很正常;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有些时候,限制是一种爱;并不是什么事情和什么人都可以模仿的……)
活动准备:
1.电子绘本
活动过程:
一、从谈话引入故事:我给大家带来一本很有意思的电子书。
什么是电子书,你们知道吗?出示封面:你们猜,这会是关于谁的故事?你怎么知道的?在这里,你觉得莫卡有点像哪一种动物?他在做什么?什么时间?你觉得他是在哪里嚎叫?
二、逐页阅读:
1.(1)出示第一页:
问题1:她们在做什么?
问题2:他们在看一本关于谁的书?你在哪里看出来的?
问题3:你猜,M雪儿正在对莫卡说些什么呢?
(2)讲述第一页
问题1:谁能说一说,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生活在哪里?是温顺的动物,还是凶残的动物(连老虎都敢攻击:群狼不怕猛虎)?他们是食草动物还是食肉动物?它们怎样叫?)
小结:狼是一种生活在野外非常凶残、可怕的食肉动物。
问题2:你猜,莫卡听到M雪儿说它有点像狼的时候,它会想些什么呢或者做些什么呢?
2.(1)出示第二页、第三页:
问题1:这是什么动物?
问题2:他们都在做什么?
(2)讲述第二页、第三页:
哇!我是有点像狼。
可是狼多神气呀!他们可以跑来跑去自由自在,它们捉猎物;它们可以待到半夜,对着月亮嗷嗷叫。
问题3:从这段话,可以看出:
莫卡平时能不能跑来跑去自由自在?谁不让它跑来跑去自由自在?为什么?
莫卡平时能不能捉野兽?谁不让它捉?为什么?
莫卡平时能不能待到半夜,对着月亮嗷嗷叫?谁不让它嗷嗷叫?为什么?(通过猜想,梳理出莫卡和M雪儿之间的矛盾。
为逐步建立“有时候‘限制≠不爱’或者‘限制=爱’”这个观点做第一次的铺垫)
问题4:从这段话里,还可以看出,莫卡对狼的生活充满了……?(请孩子用一个合适的词----羡慕、向往)
3.出示并讲述第四、五页:
到底莫卡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第一套问题方案:
你看到了什么?
接下来的问题,跟进追问,如:它能捉到吗?为什么?
第二套问题方案:
问题1:莫卡想做什么?M雪儿怎样做的?
问题2:莫卡不想做什么?M雪儿是怎样做的?
问题3:莫卡想做什么?M雪儿是怎样做的?
问题4:M雪儿在做什么?莫卡的表情是怎样的?
小结:莫卡想跑来跑去自由自在,M雪儿不允许;莫卡想捉蝴蝶,M雪儿不允许;莫卡没有胃口,不想吃饭,M雪儿不允许;莫卡想在半夜里对着月亮嗷嗷叫,M雪儿不允许。
莫卡不想装上衣服参加M雪儿的茶会,M雪儿不允许。
M雪儿处处限制莫卡的行为,莫卡觉得自己很不自由,他心里很不高兴。
(进一步突出M雪儿和莫卡的矛盾---为建立“有时候‘限制≠不爱’或者‘限制=爱’”这个观点做进一步的渗透)
问题5:你们猜,接下来,莫卡会怎样做呢?(猜测)
4.出示第六、七页并讲述:
5.猜测:
(1)莫卡跑出家以后,它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呢?它会做些什么事情呢?(2)它还会回来吗?
6.讲述8---30页
(1)8-9页,问题:它自由自在地玩了很久以后,会感觉到怎样呢?饿了,它会怎样做呢?
(2)10-11页,问题:它会成功吗?
(3)12-13页;(4)14页;(5)15页;
(6)16—17页:莫卡想尝试的会是什么事情呢?
(7)18—19页:莫卡叫完以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8)20-21页:听到狼的叫声以后,莫卡会怎么样呢?谁能表演一下莫卡当时的样子?
(9)22-23页
(10)24-25页
问题:
你们猜,M雪儿有没有发现莫卡离家出走?她会表现得怎么样呢?为什么?她会做些怎样的事情呢?
(11)26-27页:莫卡回到M雪儿的怀抱以后,它的心里会是怎样的感觉?这时候,它会怎样想?(移情能力)它会后悔自己离家出走吗?
(12)28-29页
(13)30页:他们看了关于猴子的书以后,你觉得又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对,接下来发生的事情,确实与猴子有关。
你认为,是:(1)M雪儿在学猴子,(2)莫卡在学猴子,说说你的理由。
大家的理解都有道理,也许是莫卡看了猴子的书以后,又有了新的想法。
也许是M雪儿看了猴子的书以后,想和莫卡一起学猴子,而莫卡因为有了上次学狼的经历,不再随便羡慕和模仿别人,所以无论M雪儿怎样逗它,它都不
感兴趣。
无论你怎样想,都可以。
没有对与错。
(14)封底
7.梳理整个故事,讨论并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问题1:是什么原因让莫卡离家出走的?
(看到狼的书,要模仿狼的样子,要做一只像狼一样的狗)
问题2:
它成功了吗?为什么?
(因为它是一只狗,不是一只狼)
(你模仿过别人吗?---并不是所有的人和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模仿的。
有时候模仿别人,会发生很糟糕的事情。
)
问题3:
你们猜,莫卡还会离家出走吗?为什么?(外边的世界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美好)
问题4:
M雪儿和莫卡那么相亲相爱,M雪儿为什么还要限制莫卡做一些事情?是M 雪儿不爱莫卡了吗?那,为什么?(为了莫卡不伤害别人,也不被别人伤害。
)问题5:
在幼儿园里,你们想做的事情,有时候老师也会不允许,是老师不爱你吗?为什么?
在家里,你们想做的事情,有时候,爸爸妈妈也不允许,是爸爸妈妈不爱你吗?为什么?
(通过自己在生活中受到的限制,进一步体会“有时候‘限制≠不爱’或者
‘限制=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