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阅读综合复习(一)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综合复习(一)(解析版)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综合复习(一)(解析版)部编版

主题第7讲综合复习(上)学习目标1、复习本学期课内现代文的相关知识点,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2、培养现代文整体阅读能力,掌握常见题型的答题技巧。

教学内容一、上次课后巩固作业复习(题目讲解完之后,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并打分。

)前次课重点知识:课内唐诗复习课后巩固:诗歌练习(建议用时15分钟左右)二、互动探索1、预习作业知识复习2、(教法指导:结合选文,与学生探讨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学习,进而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上帝分别给两人一粒种子,并许诺:三年后,谁培育出世上最大的花朵,足以让我坐在天堂上观赏,谁就能获得飞翔的机会。

甲立即揣着种子出发。

他发誓要找到世上最肥沃的土壤,最优良的气候条件。

乙没有出发。

因为他觉得脚下的土地蛮不错,随手将种子埋入土中。

一个月后,种子发芽、长大、开花了。

那花很平常,既不大,也不奇。

乙没有放弃,而是精心培育、守护。

第二个月,他收获几十粒种子。

然后,他将种子全部埋入附近的土地中。

此时的甲,已走了很远。

乙的种子们又开花了,依然是平常的花朵,但出现一些变种,颜色也更加多样。

乙很兴奋,他估计奇迹就蕴藏其中。

不久,他收获了数袋种子。

为了更广泛地播种,乙爬上附近的山头,用箭将种子射向四面八方。

两年过去了,甲走遍天涯海角,但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土地,因为再好的土地都有些可疑,似乎仍有更神奇的土地在遥远的地方召唤他。

因此,他的那粒种子一直揣在怀中,无处发芽。

而此刻乙所在的地方,已是漫山遍野的花朵了,这些花朵形态各异,多姿多彩;虽然没有一朵堪称大花,但乙不感到失望,因为种花本身的乐趣令他欣喜不已。

第三年春到,上帝在天堂大门边,看见世上有一朵硕大无朋的花,乙正在这朵花中忙忙碌碌。

上帝还看见甲依然揣着种子到处奔波,像个投机分子。

师:读了以上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对待学习,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知识名称:期中考试复习(上)【知识梳理】一、如何辨识顺叙、倒叙、插叙,体会其作用?在记叙文的阅读材料中,弄清文章的行文思路;记叙顺序和记叙手法,有助于对文章内容的正确理解,准确把握。

人教部编版 小升初语文 阅读专项训练一(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 小升初语文 阅读专项训练一(含答案)

部编版小升初阅读训练及答案(一)阳光①清晨照进你卧室的第一缕阳光,实际已经走了大约亿千米的路程。

走完这些路程,只花了它们大约分钟的时间。

因为光总是以极高的速度在宇宙中传播。

幸运的是,阳光并没有直接照射在地球上,否则这里就不会有任何生命存在。

大气层是一层厚厚的空气,它像柔软的被子一样包裹着地球。

它是一个很好的保护层,大部分阳光都被它反射回了宇宙,只有一小部分可以穿透大气和云层。

但就是这一点儿阳光,已经足够维系地球上的全部生命了。

②夜的黑暗过后,阳光照亮了你的房间,你又能看见所有的东而。

阳光的亮度比几百万支蜡烛或者几万个电灯泡更强大,如果你直视太阳的话,它甚至会灼伤你的眼睛。

③我们不仅通过亮度来感知日光,也通过热量来感知它,这种热量就是太阳能。

大气层只给我们留下了一部分阳光,否则的话,所有的海水都要被煮沸了。

大气层同时也保持着地球表面的温度,不让热量太快地散失到字宙中去。

这就好像一辆停在阳光下的汽车,它的里面总是比外面要暖和。

④并不是所有的太阳射线都对我们有好处,相反,还有一会害我们,比如紫外线。

大气中的大气中的特殊气层——臭氧层——过滤了绝大部分紫外线。

虽然我们看不到这些射线,但当我们被黑时,就会注意到它们。

我们的皮肤保护着身,不让它受大的伤害。

⑤有时下了一场阵雨,如果与此同时阳光从云隙中穿进出来,那么你就可能看到彩虹:这就是彩红的颜色:红、橙、黄、绿、蓝、靛、紫。

所有的颜色都是从同样的白色阳光中变化出来的。

1.短文是从阳光的传播、、、、等几个方面来介绍阳光的的。

(4分)2.概括课文的内容3.大气层有什么作用?联系短文内容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分)4.画横线的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5.走完这些路程,只花了它们大约..分钟的时间。

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论含训练及答案

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论含训练及答案

小升初语文阅读理论含训练及答案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总复习资料(一)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复习要求:能准确领会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复习提示:由于词语的多义性和使用上的灵活性(可以临时改变用法和词性),有些词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往往难以理解。

因此,必须在复习中着重指导学生“瞻前顾后”,联系上、下文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

其方法大致有:1、找出前后文中的有关语句——明确词义。

这是指有些词义已包含在或直接出现在文章里,只要联系前后文加以明确就行了。

比如:《马踏飞燕》中的“构思奇妙”这个词,只要引导学生读读后一句“让马的右前腿大步前跨,左后腿向后平伸,以表现它在快速奔跑”,学生就把握住词义了。

有时,这种情况还有些变化,比如《将相和》中有“完归赵”这个词语,但课文中只有“把和氏璧送回赵国”,那就“完”没有解释,其实转个弯词语的意思也就有了。

如果我们引导学生想一想送回的“和氏璧”怎样的?学生就能归纳出完整的词义:把和氏璧完整无缺地归还赵国。

2、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敲揣摩——把握变化。

有些词在实际使用时,词义有了变化。

对这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分析,推敲揣摩,才能把握变化。

例如:“他借到一本杂志,贪婪地读起来。

”“贪婪”的本义是贪得无厌。

放到句子里怎么也说不通。

引导学生想一想句子讲了什么,然后再思考“贪婪”的意思,就能领会这里的“贪婪”是不知满足,专心入迷的意思了。

3、借助前后文决定取舍——选准义项。

有些词有多种义项,在文章中究竟取何种解释,就地“借助”前后文,把词义与具体的语言挂上号,要注重让学生有一个根据查字(词)典得到了多种义项,然后通过分析比较,对照文章,恰当选择的思维过程,并注重培养学生把选择的词义,放到句子中检查是否合适的学习习惯。

二、理解句子的含义。

复习要求:领会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复习提示:理解句子的含义,主要指对句子深层意思的领会,对句子修辞方法的理解,对句子作用的分析,对作者用意的解说。

专题23 记叙文阅读综合训练(一)-2023年小升初语文考前精准练(全国版)

专题23 记叙文阅读综合训练(一)-2023年小升初语文考前精准练(全国版)

2023年小升初语文考前精准练专题23 记叙文阅读综合训练(一)真题精练一、(2022·巴林左旗)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再见了,亲爱的母校岁月匆匆,花开花落。

小学的学习生活转瞬间就过去了。

而今,我们即将毕业。

在即将离别母校的时刻,我们的心情格外激动,每个人的心中充满了留恋之情。

回首往事,六年的小学生活历历在目,母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是那样熟悉,那样亲切。

忘不了,敬爱的老师!忘不了您那谆谆的教诲,忘不了您那慈祥的目光。

杨老师,还记得吗?还记得我这个曾经口吃的学生吗?我从小口齿就不伶俐,说话吃力,上学了,同学们叫我”小结巴”,我伤心透了,恨自己,经常偷偷地哭。

父母带我到处求医寻药,都没见效,而您对我关怀备至。

有一天,您把我叫到办公室,送给我一本《绕口令》,并温和地嘱咐我天天读,天天背。

是您那温柔、期待、信任的目光,和蔼真诚的神情鼓舞了我,在您的指导下,我苦练说话本领,终于改掉了口吃!在年级朗读比赛中居然获得第一名!这次比赛我会牢记一辈子,因为这项荣誉里有您的一份心血。

忘不了,亲爱的同学!忘不了我们朝夕相处的那些时光,忘不了我们结下的深情厚谊。

六年中,我们一起度过这段美好的岁月,我们曾经在知识的海洋中奋力拼搏,曾经在平整的操场上尽情玩耍。

六年了,转眼间要分别了,心中怎能平静呢?记得四年级时,身高体胖的我不慎被玻璃扎伤了脚,行走困难。

是你们,替我背着书包,搀扶着我,一步一步艰难地上下楼梯;是你们,使我没少听一节课,没少做一次作业。

这种亲如手足的同窗情谊我怎能忘记?忘不了,美丽的校园!您像一位温和的母亲,用甜美的乳汁哺育着我们,使我们茁壮成长。

在这里,我们受到严格的教育;在这里,我们养成了奋发努力、团结友爱、讲究文明、遵守纪律的好作风。

我们在您温暖的怀抱中获得了知识的琼浆,智慧的力量,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对母校的回忆是温馨而美好的,对母校的感谢是真挚而无尽的。

让我们再次感谢老师们的辛培育!再见了,哺育我们成长的母校!1.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部编版语文小升初复习之阅读理解专项

部编版语文小升初复习之阅读理解专项

部编版语文小升初复习之阅读理解专项一、文言文阅读(一)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①故:②去人近:③及日中:2.联系课文,把下面句子的意思写出来。

①孔子不能决也。

②孰为汝多知乎?3.两小孩辩斗的原因。

一儿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的原因是:。

一儿认为“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的原因是:。

4.有关《两小儿辩日》中的知识:我知道早晨和中午的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早晨的太阳之所以看起来比中午的大,这是视觉的。

造成中午的气温比早晨高的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射大地,中午太阳射大地。

(二)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爲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成语“”出自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中是的知音,从“”一句可以看出。

(2)选择划线字的正确解释,把序号填入横线上。

绝:①断绝;②穷尽;③走不通的;④独一无二的;⑤极,最。

伯牙绝弦斩尽杀绝绝处逢生美妙绝伦绝大多数悬崖绝壁善:①擅长、长于;②良好;③善良,慈善;④容易,易于;⑤办好,弄好。

伯牙善鼓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心怀不善多愁善感善始善终英勇善战(3)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A.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B.善哉,洋洋/兮若/江河!C.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D.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二、现代文阅读(一)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小嘎子和老钟叔①老钟叔是地区队的侦察排长,名叫钟亮。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 阅读专项:以“红色经典、致敬英雄”为主题,感受英雄品质,培养爱国精神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 阅读专项:以“红色经典、致敬英雄”为主题,感受英雄品质,培养爱国精神

二、当堂练习虑之后,果断地决定,先打锦州之战。

锦州位于东北的南端,是联结东北和华北的一个战略重点。

先打锦州的好处是:首先,吃掉防御这地区的十万余之敌,就切断了东北之敌和华北之敌的联系,形成了“关门打狗”之(势事),使得东北地区长春、沈阳之敌,都处于孤立无援之绝境;其次,打锦州,必使锦州南北之敌前来救援,我们则可以趁机歼灭援敌;第三,这样再打沈阳就容易得手,而长春之敌也可能迫于大军压境而投降。

当然,先打锦州之战,要把我军主力快速南移,要打空前规模的歼灭战,为此需要在短期内准备充足的军(需须),这些都有不少困难,要冒很大的风险。

但是,权衡利弊,还是先打锦州为最佳方案。

后来的事实证明,毛泽东打锦州这步棋一走,全盘皆活,不但打赢了辽沈战役,而且有利于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如期顺利地进行,促使全国胜利的提早到来。

1、选出括号里正确的字,打“√”。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深思熟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权衡利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画横线的词引号的作用是()。

A、具有特殊含义B、把敌人比作狗,堵在屋里打C、表示引用的部分D、表示讽刺意味4、概括出“权衡利弊”的“利”所体现的三个方面。

首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语言B、动作C、心理D、环境(2)比较这两句话,两者有什么不同?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迁移运用】看下图,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述图中的场景。

小升初语文复习现代文分类阅读完美课件

小升初语文复习现代文分类阅读完美课件

景,也就是按照观察点的转移来写。
27
(4) 体会写景类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比如对大自然或 祖国山川的赞美,或对生活的热爱。 (5) 知道写景常用的手法。写景为了表现景物的美,一 般会运用一些恰当的手法,主要有比喻、夸张、拟人、 排比、对比等。如《桂林山水》一课,比喻、排比、对 比非常明显。
到了救星,七嘴八舌地把事情的经过讲述了一遍。
老乡听了,放下了装满大西瓜的箩筐。他稍想了一下,便果
断地说:“我送她去医院吧,来,背上。”老乡蹲下了身子。姑
娘的同伴没有动,只是担心地说:“你这瓜怎么办?”“啊呀,
救人如救火,人总比西瓜重要!”老乡依旧半蹲着,可姑娘的同
伴依然没有动。
23
就在此时,不知是谁急中生智地高声说:“我们把他的瓜 买下来吧!”大伙儿热烈响应,便塞上钱,捧着西瓜走到一边。 我和妈妈也买了一个瓜。
20
1.选文在表达上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以人物 的 感情变化 为线索。请你概括一下写在横线上: 欣赏——惊叹——又惧怕又欢呼——沉思——向往 2.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我”第一次登山的所见所感。
21
3.你登过山吗?有什么感受?请你简单写一写。 登过。只有登上山顶,才能真正体会到“一 览众山小”的境界。
25
3.短文写了两件事,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并说 说哪件详写,哪件略写。
卖西瓜的老乡救助姑娘;众游客买老乡的西 瓜。前者详写,后者略写。 4.文章通过这件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品质? 表现了老乡和众游客乐于助人的品质。
26
写景类文章
写景状物
【阅读提示】
(1) 了解写景类文章的类别。写景类文章主要有三类:一是游记
4
方法2:动作描写 例句:从那以后,竺可桢每天鸡鸣起床、跑步、

小升初语文专题练习卷:现代文阅读(一)(Word版,含答案)

小升初语文专题练习卷:现代文阅读(一)(Word版,含答案)

小升初语文专题练习卷:现代文阅读(一)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1.阅读抬起头来做人那一年,有个小男孩不过八九岁。

一天,他拿着一张筹款卡回家,很认真地对妈妈说∶"学校要筹款,每个学生都要叫人捐钱。

"
对小孩来说,直接想到的"人",就是自己的家长。


小男孩的妈妈取出5块钱,交给他,然后在筹款卡上签名。

小男孩静静地看着妈妈签名,想说什么,却没开口。

妈妈注意到了,问他∶"怎么啦?"
小男孩低着头说∶"昨天,同学们把筹款卡交给老师时,捐的都是100块、50块。

"小男孩就读的是当地著名的"贵族学校",校门外,每天都有小轿车等候放学的学生。

小男孩的班级是在全年级最前面的。

班上的同学,不是家里捐献较多,就是成绩较好。

当然,小男孩不属于前者。

那一天,小男孩说,不是想和同学比多,也不是自卑。

他一向都认真对待老师交代的功课,这一次,也想把自己的"功课"做好。

况且,学校还举行班级筹款比赛,他的班已领先了,他不想拖累整班。

妈妈把小男孩的头托起来说∶"不要低头,要知道,你同学的家庭背景,非富则贵。

我们必须量力而为,我们所捐的5块钱,其实比他们的500块钱还多。

你是学生,只要以自己的品学尽力为校争光,就是对学校最好的贡献了。

"第二天,小男孩抬起头,从座位走出去,把筹款卡交给老师,当老师在班上宣读每位同学的筹款成绩时,小男孩还是抬起头来。

自此以后,小男孩在达官贵人、富贾豪绅的面前,一直抬起头来做人。

妈妈说的那一番话,深深地刻在小男孩的心里。

那是生平第一次,他面临由金钱来估量人的"成绩"的无言教育。

非常幸运,就在这一次,他学习到"捐"的意义,以及别人所不能"捐"到的、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升初语文阅读综合复习(一)
——怎样理解文中的词语班级姓名
理解词语含义的基本方法:
1.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抓住词语中一两个关键的难字,运用字典、词典等
工具书查出它们的意思,那么整个词语的意思也就显而易见了。

2.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句中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因
而理解时要做到词不离句。

这样才能准确理解。

3.用近义词和反义词进行比较分析。

4.探求词的本义或来源,弄清词语的引申义或比喻义。

(一)对与错
我7岁的小侄子从外地来江城玩。

有一天,我带他走过一所邮局,他一抬头,停住脚不动了,一手拽我,一手遥指邮局上方一块巨大的地图模型:“姑妈,错了。


“什么错了?”我莫名其妙。

“位置错了,他们把南美洲和非洲放颠倒了。


我不以为然:“那只是一种装饰,谁会在意这个呢。


小侄子却不干了,说:“那是地图,如果地图放错了,人们会走丢的。


我感到大人的面子受到了威胁,如果这种错误被一个孩子发现的话。

“你怎么敢肯定错了?”
“我摆过地图,它就是错的。

”他固执地说。

我恼羞成怒:“错就错吧,关你什么事?”
小侄子委屈地跟我走了。

但他却不肯放弃这个问题。

一回到家,就翻出一本地图让我看什么是正确的,殊不知我早已忘了那错误的形状。

七岁的孩子对我彻底失望了。

不过,临上火车告别江城时他还不忘叮嘱我:“姑妈,你再去看看,那肯定是错的。


时至今日我也没弄明白那地图的对与错。

这就是大人和孩子的区别。

孩子从小接受教育的全部内容是识别对与错,可作为一个大人,再纠缠到对与错之中,便被认为是幼稚了。

我们生活在对对错错、是是非非之中,早已淡漠了孩子时期的标准答案。

“难得糊涂”成为许多人的座右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成为最佳行为方式。

它们消解了人们对公理和正义的坚持。

在利益面前,责任和原则都不值一提;在混淆对与错上,人们有各种各样的口实。

聪明的大人不会做指出别人错误的蠢事,他们宁可把它当作背后的笑料。

我常因此.而洋洋得意了,为了这孩子永远也无法理解的大人的秘密
.....。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

莫名其妙:
不以为然:
恼羞成怒:
2.“固执”原本指不听别人的意见,一意按自己的想法去做,是个贬义词。

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它在文中是什么用法?
3.文章结尾“我常因此而洋洋得意,为了这孩子永远也无法理解的大人的秘密”一句中,“此”和“大人的秘密”分别指代什么?
(二)童稚可嘉
若让你形容女孩子好看的眉毛,你会怎样?
你会不会马上想到柳叶儿或者月牙儿什么的形象来?或者堆砌出许多甜腻
的词儿来?可是,我就在一个小男孩的作文里,看到这样的句子:“阿姨的眉毛淡得好像忘了长出来一样。

”我就惊叹,小孩子怎么会有这般让人跌眼镜的发现?
还记得一个6岁的小女孩,作过一首美妙绝伦的题为《爱》的小诗:“妈妈是一杯酒,爸爸喝上一口,就醉了。


短短几句,童心盎然却又形象逼真,丝丝入扣!
两年前,我写过一篇给女孩子的文章,却怎么也定不下标题。

一个女孩子读了便道:“何不取‘花开的声音’呢?”
我惊呆了:花开的声音!一个小女孩何以有如此奇妙万千却合情合理的想象?
试想:因为花开,一个春天都不寂寞了,花儿怎么会寂寞呢?花怎么能独自开着却没有声音呢?
突然发现有时候童稚是一种最机智、最完美的智慧,甚至这种智慧,含着最深的哲理。

因为孩子的世界有许多大人看不透的东西。

1.下面句子中带点的字有几种解释,请选择恰当的解释填在括号里。

(1)爸爸喝上一口,就醉.了。

()
A.饮酒过量
B.沉迷
C.用酒泡制
(2)因为孩子的世界里有许多大人看不透.的东西。

()
A.穿透
B.暗暗地告诉
C.透彻
D.显露
2.试给短文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的大意。

3.下面哪句话正确地概括了全文的中心?请在括号内打“√”。

(1)赞扬了童稚是一种最机智、最完美的智慧。

()
(2)赞扬了孩子世界里有许多大人看不透的东西。

()
(3)表达了“我”对孩子的理解与喜爱。

()
4.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请举一例说明“童稚是一种最机智、最完美的智慧”。

(三)给美丽做道加法
就像平静的湖面落下一枚硬币,突然的声响,惹得满教室的花朵突然晃动起来。

一个小姑娘把心爱的镜子摔坏了。

这是上午的第二节课,老师的讲述已停下来,同学们正在进行课堂练习。

教室里低低有了议论:
“臭美!扮什么酷呀!”
“上课怎么能照镜子?”
“活该受批评。


“看老师怎么办!”
老师没有言语,他有意无意地打听着同学们的每一句议论。

他知道他们在等讲台上的反应。

其实,开始练习不久,老师就看见那位同学悄悄地拿出了小镜子。

他看到她将镜子偷偷压在作业本下,写几笔就照一照。

借着阳光,一只蝴蝶形的淡黄色发卡,舞动在她的前额,花季的脸真是漂亮。

他微笑着先开口问了一个物理问题。

“请说说平面镜的作用。


“有反射作用。

”这很简单,全班56个同学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

“是啊,”老师说,“同学们,几分钟前,我们教室里有56位同学变成了57朵花,有一个位同学借镜子反射出一朵。

但是,镜中的花是虚的,镜片只能反射美丽,并不能增加美丽。

要增加美丽或者让美丽面对岁月雨雪风霜的一笔笔减数,还是保持总数不变,我们唯一的办法是从另一方面给它再一笔笔添上加数。

这加数是指:我们一次次作进步的努力,一次次对自己的目标不轻言放弃,或者,一次次向我们周围伸出自己温暖的手……而此刻,对坐在教室的你来说,帮助你增加美丽的是你桌上的书本。


再也没有任何声音,一池吹皱的春水再度平静。

当天晚自习时,照镜子的小女孩在日记中写下了这么一句话——给美丽做道加法。

1.联系上下文解词。

异口同声:
2.文中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你简要概括。

3.说说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具体指什么。

(1)就像平静的湖面落下一枚硬币,突然的声响,惹得满教室的花朵
..晃动起来。

“花朵”指:
(2)再也没有任何声音,一池吹皱的春水
.......再度平静。

“一池吹皱的春水”指:
4.读了短文,谈谈你对美丽的深层理解。

(可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说)
(四)生命的铁链
有个老铁匠,他打的铁链比谁的都要牢固。

可是他木钠不善言,卖出的铁链很少。

有人说他太老实,但他不管这些,仍旧一丝不苟地把铁链打得又结实又好。

有一次,老铁匠打好了一条铁链,装在一艘大海轮的甲板上做了主锚链。

可这条巨链放在船上很多年都没有派上用场。

有天晚上,海上风暴骤起,风急浪高,随时都可能把船冲到礁石上。

船上其它的锚链都放下了,但是一点也不管用。

那些铁链此时像纸做的一样,根本经不住风浪,全都被拉断了。

最后,大家想起了那条老铁匠打的主锚链,把它抛下了海去。

全船一千多名乘客的安全现在都系在这条铁链上。

铁链坚如磐石,像只巨手紧紧抓住船,在狂虐的暴风雨中经受住了考验,保住了全船一千多人的生命……
其实,我们有很多时候也像那位老铁匠一样,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和认可。

于是,很多人无法忍受寂寞,对自己的能力和努力产生了怀疑,不能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善待自己的工作,甚至自暴自弃。

这样将永远没有机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

在人生漫长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也都在努力打着一条“铁链”,它不是铁做的,而是以自己的能力、学识和恒久的努力为材料,在某一个时刻,肯定会用到它。

是否牢固坚韧,就看你在平时是否扎扎实实地打好了每一锤。

1.“在人生漫长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也都在努力地打着一条‘铁链’”这句话中,“努力地打着一条‘铁链’指什么?
2.“是否牢固坚韧,就看你在平时是否扎扎实实地打好了每一锤。

”这句话中,“扎扎实实地打好每一锤”是什么意思?
3.说说文中划线句子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