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诊断标准及处理原讲稿
炭疽健康宣教课件

第六部分:炭 疽的风险与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惕
第六部分:炭疽的风险与警惕
风险人群:包括经常接触动物的职业人 群、养殖户和农民等。 检疫和监测:加强动物检疫和农产品监 测,避免病原体传播。
第七部分:炭 疽的传播途径
第七部分:炭疽的传播途径
动物传播:炭疽可以通过动物间的 接触传播,特别是在养殖场和畜牧 场。 土壤传播:土壤中存在的炭疽病原 体可通过接触土壤进行传播。
第八部分:炭 疽的紧急处理
和应急措施
第八部分:炭疽的紧急处理和应急措施
紧急处理:一旦发现疑似炭疽病例,应 立即采取隔离、消毒和报告等紧急处理 措施。 应急响应:加强疫情监测、疫苗储备和 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炭疽疫情的能力。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续管理
第四部分:炭疽的治疗和后续管理
治疗方法:炭疽的治疗通常包括抗生素 治疗和支持性治疗。 后续管理:病愈后需要定期复查和随访 ,以确保疾病不复发。
第五部分:炭 疽的相关知识
第五部分:炭疽的相关知识
疫情分布:炭疽主要分布在农 牧业发达的地区,特别是农民 和养殖户容易受到感染。 日常防护:注意饮食卫生,避 免食用受污染的食物或水源。
炭疽健康宣教 课件
目录 第一部分:了解炭疽 第二部分:炭疽的症状和诊断 第三部分:预防和控制炭疽的方法 第四部分:炭疽的治疗和后续管理 第五部分:炭疽的相关知识 第六部分:炭疽的风险与警惕 第七部分:炭疽的传播途径 第八部分:炭疽的紧急处理和应急措施
第一部分:了 解炭疽
第一部分:了解炭疽
炭疽简介:炭疽是一种由细菌引起 的传染病,可影响人和动物。 病因:炭疽病原体主要通过接触受 感染的动物或土壤传播。
第三部分:预防和控制炭疽的方法
皮肤炭疽局部处理内容总论

一、引言炭疽是一种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动物,但也可感染人类。
皮肤炭疽是炭疽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表现为皮肤局部感染。
本文将对皮肤炭疽的局部处理进行详细阐述,包括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
二、病因皮肤炭疽的病原体为炭疽芽孢杆菌,这种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尘埃、动物皮毛和肉制品中。
人类感染皮肤炭疽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动物或其产品,如病畜的皮毛、肉制品等。
此外,吸入含有炭疽芽孢的尘埃或空气也可能导致感染。
三、症状皮肤炭疽的主要症状包括:1. 局部红肿、疼痛、触痛,形成硬结;2. 硬结中央出现坏死组织,形成溃疡;3. 周围组织红肿、硬结,有时伴有发热、寒战、乏力等症状;4. 严重者可出现败血症、炭疽性肺炎等并发症。
四、诊断皮肤炭疽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以下为诊断要点:1. 病史:有接触病畜或其产品、尘埃等暴露史;2. 临床表现:局部红肿、疼痛、触痛,形成硬结,中央坏死,周围组织红肿、硬结;3. 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血培养或分泌物培养可检出炭疽芽孢杆菌。
五、治疗皮肤炭疽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局部治疗:局部清洁,避免搔抓,防止感染加重。
可用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创面,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
根据病情,可选用抗生素软膏、磺胺软膏等局部用药。
2. 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剂量一般为每日200万~1000万单位,分2~4次静脉滴注。
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
治疗过程中,需根据病情变化调整药物剂量。
3. 支持治疗:给予充分营养、水分和电解质补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重症患者可给予输血、血浆等支持治疗。
4. 抗毒素治疗:对于病情较重者,可给予炭疽抗毒素,剂量一般为每日100万~200万单位,分2~4次静脉滴注。
六、预防1. 健康教育:普及炭疽相关知识,提高公众防范意识。
2. 食品安全:加强动物检疫,确保肉类、乳制品等食品安全。
3. 人员防护:从事畜牧业、屠宰业、皮毛加工等行业的人员,应穿戴防护服、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病畜或其产品。
炭疽诊断治疗与处置方案

炭疽诊断治疗与处置方案炭疽是一种由于芽孢杆菌属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病。
该病在人类和动物种群中广泛存在,可以通过接触受感染的动物或受污染的土壤或水源而传播。
炭疽的发病率可能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而上升。
诊断炭疽的诊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临床症状初期的炭疽感染症状类似于流感,包括发热、头痛、肌肉疼痛和全身不适。
但是,随着疾病的发展,症状变得更加严重,包括呼吸急促、胸痛、呕吐、腹泻和皮疹等。
检测医生可以通过对病人的血液或尿液等样本进行检测来确诊炭疽。
在实验室检测中,医生通常会查看细菌的形态,并使用荧光标记或DNA分析等技术来确定诊断结果。
治疗炭疽感染需要及时治疗。
治疗措施包括抗生素治疗对炭疽感染的治疗常常需要使用抗生素,通常情况下,医生会将抗生素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
其他治疗抗菌药物并不能完全控制炭疽感染。
治疗者还需要采用其他措施来缓解症状和支持病人的免疫系统。
包括给病人提供适当的治疗、发热、止疼等辅助疗法。
处置方案如果发生炭疽感染,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报告鱼雷把话按下企业号中。
在字母中有4处被修改成了不同的字符,你需要把这些字符替换成原本的字母,找出原文。
隔离炭疽感染的患者应该被隔离。
在隔离期间,病人应该接受专业的护理和治疗。
消毒采取合适的措施对病人周围的环境进行消毒,以避免更多的感染。
接种疫苗提前接种炭疽和基因工程炭疽疫苗可以有效避免感染。
结语炭疽感染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因此任何人都应该采取预防措施来避免感染。
熟悉炭疽的症状和治疗方案是保护自己和他人免受该病的最佳方法。
如果您怀疑自己或他人可能感染了炭疽,应该尽快求助医生。
2024版炭疽防治培训PPT课件

2024/1/27
通过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学员们学 会了如何进行炭疽病的预防、诊断和 治疗。
28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
增强了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学员们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 力。
2024/1/27
学员们学会了如何与同事、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29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现场初步处置方法
01
02
03
立即隔离
将疑似炭疽病患者与健康 人群迅速隔离,减少传播 风险。
2024/1/27
初步救治
对患者进行初步救治,如 止血、包扎伤口、保持呼 吸道通畅等。
采集样本
在严格防护措施下,采集 患者血液、分泌物等样本, 以便后续实验室检测。
20
报告程序及时限要求
立即报告
发现疑似炭疽病例后,应 立即向所在医疗机构及上 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积极推广疫苗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
完善疫苗接种制度
02
建立健全的疫苗接种制度,包括疫苗采购、储存、运输、接种
等各个环节的管理,确保疫苗质量和接种安全。
加强宣传教育
03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炭疽疫苗的认识和接种意愿,同时
解答公众关于疫苗接种的疑问和担忧。
17
加强动物源性食品监管
加强动物检疫
对饲养、运输、屠宰等环节的动物进行严格的检疫,防止炭疽病畜 进入食品链。
2024/1/27
26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
加深了对炭疽病的认识和理解
2024/1/27
通过培训,学员们对炭疽病的 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 和诊断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学员们认识到炭疽病的危害性 和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炭疽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7011997

附件1 《炭疽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7015-1997)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人炭疽的诊断标准及人炭疽发生后的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保健、卫生防疫机构对人炭疽的诊断及处理。
2.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 炭疽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一切人类感染,其中包括症状不典型的轻型病例。
动物炭疽在本标准中均专门指明,如称为炭疽病畜等。
2.2 就地隔离在诊断地点或家中隔离炭疽病人。
2.3 感染来源炭疽病人获得感染的来源。
其中包括传染源,指炭疽病人、病畜或其尸体,以及被炭疽芽孢污染的环境及各种物体。
3.炭疽病人的诊断3.1 诊断依据3.1.1 流行病学病人生活在已证实存在炭疽的地区内,或在发病前14日内到达过该类地区;从事与毛皮等畜产品密切接触的职业;接触过可疑的病、死动物或其残骸,食用过可疑的病、死动物肉类或其制品;在可能被炭疽芽孢杆菌污染的地区从事耕耘或挖掘等操作,均应作为流行病学线索。
3.1.2 临床表现3.1.2.1 体表感染型(皮肤)炭疽:在面、颈、手或前臂等暴露部位的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周围组织肿胀及浸润,继而中央坏死形成溃疡性黑色焦痂,焦痂周围皮肤发红,肿胀,疼痛不显著。
引流该部位的淋巴结肿大且常化脓,伴有发热、头痛、关节痛等。
少数严重病例,局部呈大片水肿和坏死。
3.1.2.2 经口感染型(肠)炭疽:急性起病,发热,腹胀,剧烈疼痛,腹泻,通常为血样便或血水样便。
可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中含血丝及胆汁。
可累及消化道以外系统。
3.1.2.3 吸入感染型(肺)炭疽:高热,呼吸困难,可有胸痛及咳嗽,咯粘液血痰。
肺部体征常只有散在的细湿罗音。
X射线的主要表现为纵膈影增宽。
常见胸腔积液。
3.1.2.4 脑膜炎型炭疽:可继发于3.1.2.1~3.1.2.3各型,也可能直接发生。
剧烈头痛,呕吐,项强,继而出现谵妄、昏迷、呼吸衰竭,脑脊液多为血性。
3.1.2.5 炭疽败血症:可继发于3.1.2.1~3.1.2.3各型,也可能直接发生。
炭疽病的检疫及处理PowerPoint课件

内容引入 观看幻灯片,请同学们判断是什然 孔 流 血 , 肛 门 突 出 , 流
急性:脾不肿大,被膜散在出血点
脾肿大,质软,呈紫黑色
脾切面紫黑,脾髓软化呈糊状,似煤焦油
皮下结缔组织呈出血性胶样水肿
以肿大、出血和坏死的淋巴小结为中心, 形成局灶性、出血性、坏死性病变
归纳总结
能力
①能通过临诊检疫法诊断炭疽病 ②能够通过显微镜检查法诊断炭疽病 ③能够通过环状沉淀法诊断炭疽病 ④能够对患病动物、病死动物及污染的
环境进行妥善处理。
知识
①炭疽病的临诊检疫 ②实验室检疫 ③炭疽病检疫后处理
训练巩固 拓展检验
某乡动物防疫人员在做疫情监测过程中, 发现该乡有2村共有4头牲畜疑似炭疽病, 请问如果你作为防疫人员,应怎样确诊及 处理?
深化
临诊检疫 初步检疫
实验室检疫 准确检疫
镜检法 环状沉淀法
学生分组操作
炭疽病病料采集、镜检 环状沉淀法操作技术
炭疽病病料采集、镜检
疑为炭疽动物,除慢性者外,其他不论是最急性者或急性者均予生前将耳部消 毒后取血液,病变部取水肿液或渗出液等直接涂于载玻片上,自然干燥后,将玻片 涂面相对叠好,中间用火柴杯隔开,以线捆扎,外用塑料纸包好。或用灭菌脱脂棉 滤纸、布片吸取血液等放于小试管中,待检。
染疫动物的处理
一、染疫动物的扑杀:烈性传染病或烈性人畜共患病的染疫动物立即扑杀;新 发生的某种传染病,将最初疫点内的患病与可疑患病动物全部扑杀;疫区解除 封锁前,为了尽快拔除疫点,可将带病原的或检疫阳性的动物扑杀;某些慢性 传染病,如结核、布病等每年检疫,阳性动物扑杀。
二、畜禽尸体无害化处理 工作人员做好自身防护工作。运送尸体应用特制的运尸车。装车前将尸体各天 然孔用蘸有消毒液的湿纱布、棉花严密填塞,小动物和禽类可用塑料袋盛装, 以免流出粪便、分泌物、血液等污染周围环境。尸体污染的环境彻底消毒。 1、掩埋法:选择远离住宅、农牧场、水源、草原及道路的僻静之处,土质干 而多孔、地势高,水位低处,尸体上、下都应铺石灰。 2、焚烧法:毁灭尸体最彻底的方法,可在焚尸炉中进行。如无焚尸炉,则可 挖掘焚尸坑。 3、化制法:不仅对尸体做到无害化处理,并保留了有价值的畜产品,如工业 用油脂及骨肉粉。需在有一定设备的化制站进行,恶性传染病高压灭菌、普通 传染病切块后煮沸。 4、发酵法:利用生物热发酵进行。
炭疽的诊断和治疗

病原学特征之二:外毒素
炭疽毒素:三种不同蛋白质组成复合毒素,损 伤微血管内皮细胞,感染性休克,死亡;
外毒素
保护性抗原 致死因子 水肿因子
单独存在不发挥其活性 三者协同发挥毒素效应
病理特点: 各脏器、组织的出血性浸润、坏死和水肿。
病原体特征之三:荚膜形成
芽胞→皮肤→繁殖→外毒素→局 部组织缺血→坏死+周围水肿+ 毒血症,荚膜多肽抗原阻碍细胞 吞噬→细菌扩散至邻近淋巴结。
治疗原则
1.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易消化饮食,纠正水、电解质平衡。 给与足量维生素B、C。 2. 皮肤炭疽的局部处理: 严禁切开引流或切除,皮损处切忌挤压,以免病原菌扩散产生败血症。 局部可用 1:2000高锰酸钾液或2%过氧化氢洗涤后,涂以磺胺或红霉素软膏 、1%龙胆紫、2%碘伏。
炭疽的抗菌治疗
炭疽的诊断和治疗
炭疽
炭疽是由一种被称为炭疽芽孢杆菌感染所导致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 病。
新鲜标本直接涂片革兰氏阳性杆菌,单个或呈短链状,培养后则形长 链,镜下形态呈竹节状排列。
病原学特征之一:芽孢炭疽
炭疽杆菌在外界环境下可形成芽 胞,其抵抗力极强,在动物尸体 内及污染的泥土中可存活数十年。
东北地区的炭疽疫源地就是日军 731细菌部队研制使用多种生物武 器的后果。
6d
7d 体温正常
8d
性水肿型皮肤炭疽:右侧眼睑周围高度水肿, 上下睑三处溃疡, 有血性渗出物, 中心黑痂(1998.8.24)。
X线检查见纵隔增宽、胸膜炎症、肋膈角变钝、胸腔积液及肺部浸润性阴影.
诊断分类
1.疑似诊断:具有典型皮肤损害,或具有流行病学线索,并具有肠炭疽、肺炭疽、
脑膜炎型炭疽、炭疽败血症等临床表现之一者。
炭疽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7015-1997)

《炭疽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7015-1997)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人炭疽的诊断标准及人炭疽发生后的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保健、卫生防疫机构对人炭疽的诊断及处理。
2.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 炭疽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一切人类感染,其中包括症状不典型的轻型病例。
动物炭疽在本标准中均专门指明,如称为炭疽病畜等。
2.2 就地隔离在诊断地点或家中隔离炭疽病人。
2.3 感染来源炭疽病人获得感染的来源。
其中包括传染源,指炭疽病人、病畜或其尸体,以及被炭疽芽孢污染的环境及各种物体。
3.炭疽病人的诊断3.1 诊断依据3.1.1 流行病学病人生活在已证实存在炭疽的地区内,或在发病前14日内到达过该类地区;从事与毛皮等畜产品密切接触的职业;接触过可疑的病、死动物或其残骸,食用过可疑的病、死动物肉类或其制品;在可能被炭疽芽孢杆菌污染的地区从事耕耘或挖掘等操作,均应作为流行病学线索。
3.1.2 临床表现3.1.2.1 体表感染型(皮肤)炭疽:在面、颈、手或前臂等暴露部位的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周围组织肿胀及浸润,继而中央坏死形成溃疡性黑色焦痂,焦痂周围皮肤发红,肿胀,疼痛不显著。
引流该部位的淋巴结肿大且常化脓,伴有发热、头痛、关节痛等。
少数严重病例,局部呈大片水肿和坏死。
3.1.2.2 经口感染型(肠)炭疽:急性起病,发热,腹胀,剧烈疼痛,腹泻,通常为血样便或血水样便。
可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中含血丝及胆汁。
可累及消化道以外系统。
3.1.2.3 吸入感染型(肺)炭疽:高热,呼吸困难,可有胸痛及咳嗽,咯粘液血痰。
肺部体征常只有散在的细湿罗音。
X射线的主要表现为纵膈影增宽。
常见胸腔积液。
3.1.2.4 脑膜炎型炭疽:可继发于3.1.2.1~3.1.2.3各型,也可能直接发生。
剧烈头痛,呕吐,项强,继而出现谵妄、昏迷、呼吸衰竭,脑脊液多为血性。
3.1.2.5 炭疽败血症:可继发于3.1.2.1~3.1.2.3各型,也可能直接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
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
(3)传播途径:牛或羊因食入了土壤中的炭疽芽孢杆菌而 受到感染,这些动物的排泄物或分泌物污染周围环境后,又 形成芽孢,进一步感染其他动物。同时,进口动物的饲料或 皮毛加工厂排放的污物和污水,污染周围河流或牧场也是引 起动物炭疽的主要途径。
炭疽芽孢杆菌的病原学
一般特性
革兰氏染色阳性、两头平齐的大杆菌,无鞭毛,人工培养基 上呈长链状无规律排列,陈旧性培养物经芽孢染色
我国目前对高危人群是使用A16R人用活菌苗,有水肿无荚膜,由卫 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
抵抗力
炭疽芽孢在外环境中有非凡的生存能力,甚至能存活上百年。 在英国的一个小城里,有一个警察博物馆。1997年,博物馆
进行维修的时候,在清理出来的杂物中,发现了一支小玻璃 管。人们惊异地发现,这一早被遗忘的东西,竟然是在1918 年缴获自一名德国间谍。他们把这支玻璃管送到专业机构鉴 定,发现是炭疽芽孢杆菌,不仅仍然活着,而且仍然具有致 病能力。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英国也在发展生物武器,在大西 洋的一个小岛上,实验过一枚炭疽炸弹。从那以后,没有吃 草的动物能在那个岛上活下来。40多年过去了,英国政府似 乎想挽回这个错误。他们派了海军,在那个岛上每隔1米打 下一根带孔的钢管,然后,用海水稀释甲醛,用强力的泵压 到土壤里去。炭疽的污染总算是消除了。
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地区,军马事件。 (3)传播途径:人类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动物而发病,常见的方
式有:剥食病死畜的肉、皮毛或吸入含有炭疽芽孢的气溶胶而感染。
动物炭疽流行病学
(1)传染源:家畜和一些野生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在我 国,南方地区牛炭疽多于羊炭疽,而北方地区则以羊炭疽更 多见。
(2)流行特征:我国炭疽高发省区的监测资料表明,动物 炭疽的发生与气候有明显的相关性。并且,在干旱或洪涝灾 害发生时,其发病率明显升高。主要集中于较低洼的地区, 随着畜间疫情的发生,人间疫情相继出现,并与之呈正相关。
染病需要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炭疽人间疫情分布
我国在30个省(区)市都有过炭疽病例发 生,近10年来,炭疽的发病主要集中于我国 西北、西南的10个高发省区,有西藏、新疆、 贵州、青海、广西、湖南、四川、内蒙古、 云南、甘肃,每年发病人数在数百例至上千 例,占全国总发病数的90%以上,发病频率 平均在0.16—10.82/10万之间,这些地区以 农牧业为主。
炭疽临床诊断和应急处理技术
张玉臣
什么是炭疽病?
什么是炭疽?
是由炭疽杆菌所致的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原系食草动物 (羊、牛、马等)的急性传染病,人因接触这些病畜及其产 品或食用病畜的肉类而被感染。临床上一般分为体表感染型、 经口感染型和吸入中地位: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可见明显的芽孢, 将含5%的动物血 清培养基或 0.75%的NaHCO3 培养基,孵育在
10%-20% 的CO2条件下, 可诱导荚膜产生。
炭疽杆菌的营养需求很低,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24 小时可以生长的很好,它生长的最适PH7.0-7.4,温 度为37°C,菌落形态边缘不整齐,呈卷发状,血平 板上不产生溶血环,不分解水杨素。
免疫性
(1)非特异性免疫:鸟类以下的爬虫类、两栖类有自然不感染性,哺 乳动物对炭疽有感受性,引起感染的免疫反应与细菌的毒力、免疫原性、 感染途径和感染剂量有关。
(2)特异性免疫:1881年,Pasteur首先利用高温减毒获得了减毒株。 这是人类制成的第一个细菌性疫苗。当时他发现,在葬有死于炭疽的羊 的草地上放牧一段时间的羊群,获得了对炭疽的免疫力,他认为是这些 羊可能是获得了少量的炭疽杆菌,在体内产生了某种保护作用,后来他 获得了炭疽杆菌的减毒株,减毒株可以给羊以保护作用。当时,他的观 点遭到了强烈的反对,在一次公开的现场试验中,一部分羊用减毒株接 种,一部分羊作对照,用炭疽毒株攻击后,试验组的所有绵羊、山羊和 奶牛无一发病,而对照组全部死亡。随后,又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在 1937年,获得了用于畜间免疫的Sterne菌株,这个疫苗经过大面积的畜 间接种,确实达到了降低发病率的效果。现在,我国有青海、云南、郑 州的省兽医生物药品厂生产。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
炭疽 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
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2)流行特征:炭疽在我国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炎 热多雨是该病的主要诱发因素。炎热的气候很适合炭疽芽孢的繁殖。当 受到洪涝灾害的影响时,极可能将埋藏在土攘深处的细菌冲出到地面表 层,暴露在外面,而引起感染。同时冲出土壤的炭疽芽孢,也会污染附 近的河流或农田。另外,兴修水利等挖掘土壤的大型工程也可能造成炭 疽的暴发流行。
山东省有炭疽人畜病例报告的地区
济南 青岛 淄博 枣庄 东营 烟台 济宁 泰安 莱 芜 潍坊 威海 日照 德州 聊城 滨州 临沂 菏泽
人间炭疽的流行病学
(1)传染源:按流行病学分类可分为工业型和农业型,农业型是原发 于畜间的疫情,炭疽芽孢杆菌污染了肉食、皮毛等物品,人在屠宰或剥 食动物时而感染。因此,这样的人间病例多数为继发感染,传染源为患 病的牛或羊。工业型炭疽主要发生于皮毛制品的加工厂,工人由于接触 了被炭疽芽孢杆菌污染的皮革、皮毛而受到感染,通常以皮肤炭疽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