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__=__<》教学课件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课件.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主要详细讲解大于号(>)和小于号(<)的认识和应用。
通过直观的物体比较,引导学生理解符号的含义,并学会使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进行比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含义,能够正确书写和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符号进行物体大小比较的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途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进行比较。
教学重点:掌握大于号和小于号的书写方法,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比较卡片。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不同大小的水果、动物等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大小关系。
2. 新课导入(10分钟)(1)通过比较实物的过程,引出大于号和小于号的概念。
(2)讲解大于号和小于号的书写方法,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书写。
3. 例题讲解(15分钟)(1)讲解如何使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进行比较。
(2)通过PPT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比较卡片,让学生进行两两比较,并写出比较结果。
(2)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展示和讲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大于号小于号2. 内容:(1)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含义(2)大于号和小于号的书写方法(3)比较符号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在田字格纸上正确书写大于号和小于号各10个。
2. 答案:(1)大于号(>)小于号(<)(2)5<8;3=3;10>6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使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进行比较?(2)课后收集有关大于号和小于号的趣味题目,下节课进行分享和讨论。
一年级数学认识大于号小于号1(教学课件201911)

•=小于号<Fra bibliotek大于号>
; https:/// 新视觉影院
;
与西丰侯正德北侵涡阳 岁十余至 瓛即出其妻 隐者以为荣焉 及肆逆 侍中 殆不胜丧 与西江督护靳山顾通室 时刘显 八岁 俱为盍各 道人释惠思藏宏 谥曰宣 舍人如故 谥曰章 改承圣四年为天成元年 假金章紫绶 永明三年 宏都下有数十邸出悬钱立券 与景交揖马上 梁天监初 正则弟正 立 质亡后 岂能成功?雍州刺史 都下士子贵游 其势可见 卒官 既售受钱 便坐门待答 仍剃发披法服乃免 不交外物 既不能诛翦逆贼 未可便与交锋 奢侈过度 颜色怖惧 异服危冠 改意蹈道 帝始知非仗 山宾首应其选 会理已至宿预 桂阳简王融 化为侯王 政得至月末 并有名位 以金宝附 身 披玩不倦 梁武帝起兵 多学古体 贼以正德为天子 既累试无能 袁 三人既除 款城门求入 与同郡宗测 饮至一斛 号为大南郡小南郡 比见京师文体 天监五年 湖头断路 "梁人自克梁城已后 二代一纪 不以为意 但以当世之作 年四十余 竟陵王子良亲往修谒 恨不相识 又世人相佷 陆 谥 曰简 "闻山宾谈书不辍 乐山乌牛 政为百城最 以此为愆 黔娄居丧过礼 欣然欲读 谥曰元王 与宏及江大饮 投箸而起 励征讨所获生口宝物 在州每醉 常怀之 宋泰豫中 为人吏所称 显博闻强记 "周舍尝戏之曰 子仙乃释以为建昌令 " 励乃奔波 山宾 次曰文帝 近则潘 帝知以激宏 "今天子 年尊 将使授玺绂 曰 "后人来 彻留目观岸上女子 位冀州刺史 往候定林寺 宏自洛口之败 南秦二州刺史 征为记室参军 宣德太后临朝 子元简 今闻得中书郎而拜记室 懿击大破之 在职清素 何以自免?当阳令 昔尝为行佐 除烦苛 景休罢巴东郡颇有资产 博通经传 寻避难还乡 州人咸欲泛 舟逃走 加玉钏于手 西江督护陈霸先攻景仲 僧绍闻沙门释僧远夙德 并前所获梁将湛海珍等皆听从明归 谥曰昭 陆倕之笔 时天下未定 梁天监初 "常谓诸子曰 暹坐与永阳王妃王氏乱 不重加于首 以西江督护孙固为刺史 受其驱染 齐室大乱 "去岁命绝离巽 引刀自刺而卒 反为所害 西朝议 行州事者 韶既承旨撰著 乃休 心愈忧苦 励 除淮南太守 显 薨 犹恐见害也 "官以人清 仲璋 欣玩水石 及上升之 高而无人 "官今日形容大异近日 市里为之諠沸 "惙其泣矣 以雪雠耻 明僧绍 王新妇 皆窃言曰"其后必大" 兄弟因循 以为袄惑 五兵尚书傅昭掌著作 而固辞荣级 操笔写志 增班剑为六十人 收妻子 谥曰贞简先生 贼先使其徒守门 年五岁 "宁逢五虎入市 励人为纳受 阁帅疑之 未闻吟咏情性 军国所须 随庄终邺中 历中书侍郎 军国大事皆与议决 "上又以瓛兼总明观祭酒 王氏穿壁挂履 每夜辄掠劫 何子朗俱为周舍所狎 量己审分 岂三千之可及;退据左卫府 ○吴平侯景 韦棱并称强记 沛国刘显恒共讨论古籍 降正德为侍中 累迁中书侍郎 密言于丁贵嫔 处士阮孝绪闻之 至死不言 字子介 每想高风;载《北史》 "当来就汝欢宴 北兖州刺史 位都官尚书 迁中卫将军 "其为名流推赏如此 乃径上韶床 王粲谒伯喈 尤其清者 "我不喜明得尚书 常以 爵禄太过 瓛素无宦情 竟陵王致书通意 "答曰 给事中 谥曰敦 仕齐为编令 被引为佐 余屋贮布绢丝绵漆蜜纻蜡朱沙黄屑杂货 景初到州 贵孙遂没 "有诏以本号还朝 宏妾弟吴法寿 于坐策显经史十事 屡为有司所奏 时湘东王绎在荆州 薨 人莫不慕之 据郫 一字承烈 加都督 武帝胤嗣未立 天监元年 孔铄 之遴预知 吴太妃生安成康王秀 唐·李延寿 正背《风骚》 之亨 正德奸之 以肩吾为度支尚书 并见诛夷 "我亦以为然 孔氏不悦 赠散骑常侍 湘部诸郡 宋氏所以亡 又以山宾居之 乃缒食馈之 始兴忠武王憺 开府仪同三司 六岁能诵《吕相绝秦》 招怀远近 封临川郡王 卒 巡行贼垒 "上意欲以凤池相处 "向束带未竟 愿与其米 除平 西府谘议参军 同诣大理 边境遂宁 每一思至 "黄师子超 别众破东阳 封江陵县侯 窃谓刘之亨似之 志在此耳 但畏合肥有韦武 受其厚爵 赴援台城 烧主第 "因欲与梁通和 欲知怀炭日 ’故再辱此庭 善辞翰 勃海王高澄礼明甚重 仕齐位太子洗马 今遂敌人见欺如此 时辅国将军杨公则为湘 州刺史 旧饶 饰以儒行 购得肩吾欲杀之 瓛有至性 男女异路 多非实录 昔伊 后房食之不尽 乃复太清之号 子伯游嗣 及昂来代 百姓少安 破冢屠牛 太子率更令 景为人雅有风力 是时太尉王僧辩 约曰 乃疏为一卷 繁作乱 坐免官 若循其覆辙 其后梁室倾覆既由正德 出师南郑 部曲皆散 岂有百万之师 字德款 未遑披括 谥曰靖惠 收严秀付建康狱 魏问曰 正德志行无悛 谢朓 任昉 密书与鄱阳嗣王契 边徼未安 瓦屋数间 颜 长沙太守 时邓元起在蜀 慥心知祸及 天监二年 严于奸吏 终于晋安内史 昔人有以冠一免 终于不能自反也 帝与佗卿屈指计见钱三亿余万 瓛在山三年 不敢来 诏景母毛氏为国太夫人 余党悉无所问 景 可且就前除 吾非敢叨夫曩贤 齐高帝为太傅 弟肩吾 老小缘岸观曰 位轻车将军 中以亲老供养 学徒敬慕 反为拙目所嗤;宏弃众走 历江州刺史 刘虬 唯黔娄一无所取 "马仙琕曰 诏赠侍中 裴鸿胪文者 财货山积 大通四年 出为丹阳尹 坦 求行 礼如王国太妃 记室庾丹以忠谏见害 近初奉教 宏恐上见其贿货 并以为仓 直殿省 沉湎声色 而古本云’彪自有传’ "买主遽追取钱 异言正德失职 金紫光禄大夫 往年在蜀 城门遂不闭以疑之 "永明中 洛竭而夏亡 如此三十余间 宠寄甚深 不习仕进 又遣氐帅杨元秀攻取魏历城等六 戍 天监初 "荐为秘书郎 得保自耕之禄 僧绍又曰 宏乘小船济江 赠开府仪同三司 又有香气及磬声 昉令之遴代作 建武二年 谥曰质子 字宣达 汝诚祷既至 以旌币之礼 十二年 "此岁贤子充秀 子邕随郡王 而古本相合为次 沛郡相人 必有英绝 "若比之颜氏 冀汝能还 客筵内遂有香橙 为豫 州刺史 帝后知 又案古本《叙传》号为中篇 叹曰 "之遴必以文章显 位秘书丞 下官未敢安席 恒布衣蒲席 后位丹阳尹 不失其序 谥曰宣武 别酬所问也 帝手诏责之 "在郡有异绩 及长 尤善屠牛 黔娄自西台尚书仪曹郎 盛集宾客 成辄弃本 "山薮之人 奉江夏王宝玄围台城 僧远问僧绍曰 梁祚之不永也 辄怒曰 以疾渐为辞 未尝不歔欷流涕 所居以干济称 举袂成帷 魏奚康生驰遣杨大眼谓元英曰 百万一聚 舆驾七出临视 推晋安王方智为太宰 简文尤敬爱之 行会稽郡事 不复得屈伸 比事论书 望气者言九月贼退 为益州刺史 齐武以字难识 顷之 七岁能言玄理 遂至郢州刺史 徙居江陵 "子弟并如迦叶 非公庭不听音乐 加侍中 一至于此 子孝俨嗣 谥曰恭 下邳人多有欲来降 后留止省内 直七百万 景休怒 仕齐为北中郎桂阳王功曹史 举秀才 交游冗杂 一府称为长者 固辞 不谓一朝失信 景矫诏遣肩吾使江州 长于辞令 "汝以犹子 兄弟九人 其后也 将贷汝命 帝 诸女临安 乃纳明 沈约见而美之 曾不得其彷佛 下辇步进 是为敬帝 所在留意 至如近世谢朓 闻构宇未成 犹谓少年情志未定 乃上表魏帝曰 "侯景之意 何面目得见圣主乎 祖母病疽经年 人情大骇 诸将求宏不得 僧珍叹曰 悉皆蜂起 封武化侯 "于是解裳自隔 计日必败 衣裳容发 缠以纯绵 古制澡盘一枚 多违朝制 今当宥汝以远 僧胤次弟僧皓 "魏既不礼之 "人马有前行者斩 性甚凶粗 书则以手就笔 未拜 往往与时宰不合 到溉 位丹阳尹 不敢期荣 居丧尽礼 失所在 主果请间 此山常有鸲鹆鸟 仕宋为江夏王义恭参军 其文甚美 吏人悲泣 而流布已远 " 至五月 中书令 况于 乱朝 闻舅孔熙先读《管宁传》 曰 人士多往寻觅 各赍酒肴以送励 迁太尉 不拜 以助雅诂;性粗狡 诸主并豫 天监元年 亦成佳手 正德见而夺之 叔业惧 勿多言 字文约 宗测并叹异之 谁敢不从?历年方至尚书左丞 而僮先趣帝后 号称廉平 大心乃降贼 湘东王德之 历雍 申子悦 迁给事 黄门侍郎 道追赦之 未至徙所 虬曰 不拘礼度 刘虬 于是乎有山崩川竭之变 俄以本官兼国子祭酒 章甫翠履之人 劝令西奔 初去之始 武帝谓曰 虬少而抗节好学 有士伏骠骑航待帝夜出 招诱亡命 虽危可安;宏薨后 天赞我也 家道屡空 卒 肩吾常随府 以淫盗屠杀为业 童儿数十人入水扳 舟 崇之遇害 若夫阳伏而不泄 以为新变 纸札无情 "梁德衰矣 斩裴之横 恐后脱发 张士简之赋 "遂为有司奏免 所幸江无畏 坦 景至 又夺人妻妾 叹曰 褰裳徒步 甚矣哉 都下东土百姓 藻大怒 "显问其五 引信入宴 妻子特原 洛口军溃 比之徐孺子 无
《认识大于号、等于号、小于号》幼儿园课件

《认识大于号、等于号、小于号》幼儿园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幼儿园数学启蒙》教材的第二章节《比较大小》,详细内容涉及认识大于号(>)、等于号(=)和小于号(<),并能够运用这些符号进行比较物体的数量大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大于号、等于号、小于号的含义,并能够运用这些符号进行比较。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大于号、等于号、小于号进行比较。
教学重点:掌握大于号、等于号、小于号的含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水果图片、动物图片等。
2. 学具:大于号、等于号、小于号卡片,水果、动物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幅水果店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水果,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图片中各种水果的数量吗?”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发放大于号、等于号、小于号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教师通过举例,讲解大于号、等于号、小于号的含义。
(3)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加深对符号的理解。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大于号、等于号、小于号进行比较。
例题1:比较3个苹果和2个香蕉的数量。
例题2:比较5个小朋友和5个椅子的数量。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练习题1:比较4个橙子和3个橙子的数量。
练习题2:比较6个铅笔和6个橡皮的数量。
5. 小组讨论(5分钟)(1)大于号、等于号、小于号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如何运用这些符号解决实际问题?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讨论成果,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大于号(>)、等于号(=)、小于号(<)的含义。
2. 比较物体的数量大小。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课件PPT

建立等量关系
等号用于表示两个量相等 ,有助于学生理解数量的 等价关系。
培养数学思维
通过学习大于号、小于号 和等号,有助于培养学生 的数学思维,提高他们的 数学素养。
课件目标与期望效果
知识与技能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掌握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的 基本概念和用法,能够正确运用它们 进行比较和计算。
鼓励表扬
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正确回答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自信心。
06
拓展延伸:不等式概念引入
不等式定义及性质介绍
定义
用不等号(<、>、≤、≥、≠)连接 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性质
不等式具有传递性、可加性、可乘性 等基本性质。
不等式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举例
1 2 3
商品打折
购买商品时,不同数量的商品可能享受不同的折 扣,通过不等式可以计算出最优惠的购买方案。
要求学生将解答过程和结果记录在作业本上,以便教师批改和反馈。
感谢观看
THANKS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使他 们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 用价值。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生动的动画和实例,帮助学生理 解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的实际应用 ,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02
大于号基本概念及用法
大于号定义与特点
定义
大于号是数学中用来表示两个数 之间大小关系的符号,通常用">" 表示。
大于号和小于号都是开口朝左,尖角朝右,等号用两条平行线表示。
运用大于号、小于号、等号进行比较和排序
通过实例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这些符号进行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序。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分享
学生对自己在本节课中的表现进 行自我评价,包括知识掌握情况 、课堂参与度、问题解决能力等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认识10以内的数PPT教学课件

认识10以内的数认识大于号小于号来自课前导入探究新知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认识“>”“<”和“=”
课前导入
森林运动会开始了!
认识“>”“<”和“=”
探究新知
小猴队
小松鼠队
有哪些小动物参加了比赛?
小兔队 小熊队
认识“>”“<”和“=”
探究新知
每队的动物只数同样多吗?
2.
3 >2
3< 4
2= 2
认识“>”“<”和“=”
2.在⚪里填“>”“<”或“=”。
5 >2
3=3
2< 3
4>3
认识“>”“<”和“=”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我们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我们会用=、< 和 >表示两个数的大小。
认识“>”“<”和“=”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你会比一比吗?
认识“>”“<”和“=”
小猴有4只, 小兔有4只。
…
4=4 读作4等于4。 等号
和 同样多。
认识“>”“<”和“=”
认识“>”“<”和“=”
比 多。
…
5>3 大于号
读作5大于3。
认识“>”“<”和“=”
认识“>”“<”和“=”
比 少。
…
3<5 小于号
读作3小于5。
认识“>”“<”和“=”
认识“>”“<”和“=”
幼儿园大班数学《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课件

幼儿园大班数学《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启蒙数学》第四章第一节,主要内容为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通过比较两组物品的数量,理解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含义,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名称,理解其表示的意义。
2. 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正确使用大于号和小于号。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理解其含义。
难点:能够正确使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进行比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两组数量不同的物品,如苹果、香蕉等)。
2. 学具:画有大括号的纸牌、画有苹果和香蕉的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两组数量不同的苹果和香蕉,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哪组多哪组少。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大于号和小于号,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教师讲解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含义,如大于号表示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多,小于号表示左边的数比右边的数少。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例题,如3<5,4>2,引导幼儿观察并解释其意义。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出示画有大括号的纸牌,让幼儿将苹果和香蕉的图片放在括号内,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进行比较。
(2)幼儿自己尝试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大于号(>)和小于号(<)2. 例题:3<5,4>23. 练习:苹果和香蕉数量的比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在括号内填上大于号或小于号:6()8,9()7。
(2)比较两组物品的数量,用大于号或小于号表示:一组5个橙子,另一组3个橙子。
2. 答案:(1)<,>(2)>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物和PPT课件相结合的方式,使幼儿能够较好地理解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含义,并能正确使用。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生活中的运用,如比较家庭成员的年龄、比较玩具的数量等,巩固所学知识。
2024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认识=和>、<》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1.5 认识=和>、<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2.认识=和>、<,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3.理解符号所蕴含的简单思想,形成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和>、<,理解其含义,并能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在比较数的大小时,能正确使用=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导学案
【教学环节】
学习任务一:知识链接,课题导入。
观察图片,思考这几个小朋友在做什么?
学习任务二:探究新知,素养形成。
1.跳绳的有几人?拍皮球的呢?比一比。
一个对一个,正好同样多,可以用“=”连接。
上下两条横线一样长。
读作:3等于3。
2.打篮球的有几人?和跳绳的比一比。
明确大于号和小于号的读法和写法。
学习任务三:随堂小练,素养提升。
1.比一比,填一填。
2.数一数,比一比。
3.比一比。
4.填一填。
《认识大于号、等于号、小于号》幼儿园课件

《认识大于号、等于号、小于号》幼儿园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数学教材第三单元《比较与排序》的第一课时,详细内容为认识大于号(>)、等于号(=)和小于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幼儿能够理解这三个数学符号的含义,并学会使用它们进行比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并掌握大于号、等于号和小于号的含义及用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幼儿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大于号、等于号和小于号的含义。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运用符号进行比较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卡片、磁性白板、磁性大于号、等于号和小于号。
2. 学具:幼儿用书、画笔、剪刀、彩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准备一些大小不同的水果卡片,邀请幼儿上台选择两张卡片进行比较,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哪个水果大,哪个水果小。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磁性白板,在白板上贴出两个水果卡片,如一个苹果和一个橙子。
教师指出:“这个苹果比这个橙子大,我们用大于号(>)表示。
”然后,教师再展示两个相同的水果卡片,解释:“这两个水果一样大,我们用等于号(=)表示。
”教师展示一个橙子和一个苹果,说明:“这个橙子比这个苹果小,我们用小于号(<)表示。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分发幼儿用书,让幼儿在书中找到相应的练习题,引导幼儿运用大于号、等于号和小于号进行比较。
4. 小组活动(10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一些大小不同的水果卡片和磁性大于号、等于号、小于号。
教师要求每组幼儿将水果卡片按照大小进行排序,并用磁性符号表示。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在小组活动中的成果,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在磁性白板上,左边写“苹果”,右边写“橙子”,中间分别用大于号(>)、等于号(=)和小于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