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洪方式

合集下载

尾矿库排洪系统型式与方式选择

尾矿库排洪系统型式与方式选择

尾矿库排洪系统型式与方式选择郭金宏【摘要】尾矿库排洪系统通常由进水构筑物和排水构筑物组成。

文章介绍尾矿库排洪系统类型、工作方式及其特点与适用条件。

尾矿库的排洪系统具有进水口多,水流流态复杂等特点,其水流形态与常见的水利工程泄水建筑物过流有较大的差别,如何选择尾矿库排洪系统,涉及尾矿库的安全及经济性。

%The tailings pond drainage system is usually consisted of water intake and drainage structures.The type of drainage system , working mode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conditions are introduced in thepaper.Tailings pond drainage system is characteristic of many inlets and complex flow regime.There are large differences in the flow patterns and common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spillway flow.How to choose the tailings pond drainage system concerns safety and economic of tailings pond .【期刊名称】《黑龙江水利科技》【年(卷),期】2014(000)001【总页数】3页(P45-47)【关键词】尾矿库;排洪系统;类型;方式选择;安全因素【作者】郭金宏【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冶金设计规划院,哈尔滨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4420 引言选矿厂选矿以后产生的尾矿多数通过管道输送至尾矿库,水作为输送介质随着尾矿一起被送到尾矿库,澄清后通过回水系统被送回选矿厂重复利用。

雨水系统概述

雨水系统概述

雨水系统概述
雨水系统包括雨水的收集、贮存、处理、利用、排放等设施、设备。

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运行和管理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紧缺的途径之一,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助于提高城市的排洪能力,抑制城市洪涝的发生。

1.屋内雨水收集的方式:
1)按排放方式:重力式、虹吸式;
2)按屋面坡度:平屋面、坡屋面;
3)按屋面材质分:无机瓦面、彩钢屋面、普通水泥屋面;
4)按屋面防水做法:传统屋面、倒置式;
5)特殊屋面:种植屋面、贮水屋面。

2.初期雨水的弃流:
1)初期雨水包含了雨水污染物总量的80%~90%,初期雨水的弃流可大大降低雨水直接留用的处理难度。

2)初期雨水的弃流量应根据不同地域降雨特点和城市污染情况实验确定。

3)弃流方式:
A.旋流式分离器:水质较好,用于分离树叶等杂物。

B.弃流池:根据弃流量计算弃流池的容积,设有机械浮球阀等装置控制水位和流向选择,弃流量难以准确控制,弃流效果差。

C.弃流渗透井:弃流与渗透相结合,初期雨水经过滤截留污染物,
并渗入地下,后期较洁净雨水收集利用。

适用于重力式排水,雨水水质较好。

D.雨量式自动控制弃流装置:根据降雨量控制弃流装置。

E.流量式自动控制弃流装置:根据管道流量控制弃流装置。

水库泄洪运行报告

水库泄洪运行报告

水库泄洪运行报告一、概述水库泄洪是指在水库内积存的洪水达到一定水位时,通过泄洪道、泄洪闸等排洪设施,控制放水量,以减少水库内存水位,保障水库的安全运行以及防洪能力。

本报告旨在对水库泄洪运行情况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

二、泄洪设施概况我们的水库配备了先进有效的泄洪设施,包括主要的泄洪道、泄洪闸及辅助泄洪设施等。

1. 泄洪道泄洪道是主要的排洪设施之一,其作用是通过直接排放洪水来控制水库水位。

泄洪道根据情况可分为表面泄洪道和深层泄洪道。

表面泄洪道一般位于水库的坝体,通过封闸及控制水封封锁,当洪水超过一定水位时,释放洪水。

深层泄洪道通常位于水库深水区域,通过控制闸门来排放洪水。

2. 泄洪闸泄洪闸是通过调节闸门开启程度来控制泄洪量的设施。

根据闸门开度的不同,泄洪闸能够实现不同程度的排洪。

泄洪闸通常位于水库的坝体或旁边的溢流道中。

3. 辅助泄洪设施为了进一步提高泄洪能力,我们的水库还配备了辅助泄洪设施,如消力池、卸压孔等。

这些设施能够减少泄洪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和压力影响,保护水库及其周边的设施安全。

三、泄洪运行情况我们的水库按照规定和操作要求进行泄洪运行,确保水库在洪水来袭时能够及时有效地降低水位。

以下是我们最近一次泄洪运行的情况统计:1. 开始时间:XXXX年XX月XX日XX时XX分2. 泄洪方式:采用表面泄洪道(开启XX号门)和泄洪闸(开启XX号闸)两个泄洪设施进行泄洪。

3. 泄洪过程:a. 开始时水库水位为XXXX米,泄洪量为XX立方米每秒;b. 泄洪过程中,根据洪水情况和水位变化,逐步调整泄洪设施的工作状态,有效地控制泄洪量;c. 泄洪结束时,水库水位降至XXXX米,泄洪量稳定在XX立方米每秒。

4. 泄洪效果:经过泄洪作业,水库有效降低了水位,确保了洪水的安全泄放,从而减轻了下游的洪水威胁,保护了周边地区的安全。

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在本次泄洪运行中发现了以下问题:1. 某泄洪闸门在开启过程中出现阻力过大的情况,导致泄洪效果不理想。

水利工程排洪工程施工工序

水利工程排洪工程施工工序

水利工程排洪工程施工工序水利工程排洪工程是为了有效避免水患,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在进行排洪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按照一定的工序进行操作,以确保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下面将介绍水利工程排洪工程施工工序的具体步骤。

1.前期准备阶段在进行水利工程排洪工程施工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这包括对施工区域进行勘察和测量,确定工程的具体位置和范围。

同时还需要进行土地清理和平整,确保施工场地的通畅和安全。

另外,还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方案,明确每个工序的具体要求和执行步骤。

2.地基处理工序在进行排洪工程施工时,地基处理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首先需要对施工区域的地基进行清理和排除杂物,确保地基的平整和干净。

然后根据工程需要,进行地基的加固和处理,以保证施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地基处理工序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效果和使用寿命。

3.水工建筑工序水工建筑是水利工程排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堤防、河道和水库等建筑物的修建和维护。

在进行水工建筑工序时,需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基坑的挖掘和土石方的开挖。

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和砌石操作,确保水工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和稳定性。

此外,还需要进行水工建筑物的防渗和防冲,以提高其抗洪能力和使用寿命。

4.设备安装调试工序水利工程排洪工程中会涉及到各种设备和机械的安装和调试工作。

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工序时,需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设备的安装和接线。

然后进行设备的调试和测试,确保其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

此外还需要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以保证其长期稳定运行和有效排洪。

5.试运行和验收工序水利工程排洪工程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试运行和验收工序。

在进行试运行时,需要对排洪系统进行逐一检查和测试,保证其正常运行和无故障。

然后进行工程的验收和评估,确保工程的质量和符合设计要求。

只有通过试运行和验收工序后,工程才能正式投入使用,发挥其防洪作用。

总的来说,水利工程排洪工程施工工序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过程。

清理河道泄洪方案

清理河道泄洪方案

清理河道泄洪方案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张,城市排洪系统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排洪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需要清理河道,保证排洪系统的畅通和效率。

本文将会探讨清理河道泄洪方案。

问题与背景在城市排洪系统中,河道可以起到很好的排洪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河道中常常出现淤泥、垃圾等堵塞物,导致河道水位上涨,严重影响排水能力。

因此,清除这些河道堵塞物是城市排洪系统可以有效排除污水的前提。

清理河道泄洪方案的实施方法1.前期准备在实施清理河道泄洪方案之前,需要了解河道的尺寸和深度。

同时需要确定清理的范围,包括清理的起点和终点。

2.设立拦截点需要在清理的起点设立拦截点,用于拦截漂浮物、垃圾等。

拦截点的材料可以采用可重复利用的材料,例如普通钢管和麻袋等。

需要注意的是,拦截点应当安装在水流迅速的地方。

3.清理垃圾核心工作是清理河道中的垃圾,包括淤泥、塑料袋、树枝、建筑垃圾等等。

可以使用机械设备如挖掘机、大口径管道打捞机等进行清理。

除了机械清理外,也可以采用人工清理的方式。

人工清理可以使用不同的工具,例如灭蚊灯、扁担等。

在清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环境,防止破坏沿岸植被。

4.清理过后的处理在清理垃圾后需要对河道沉淀的淤泥进行处理。

由于河道中的淤泥会腐败,产生大量的有机物质,因此对于沉淀的污泥需要进行分类排除。

清理垃圾之后的处理需要着重检查河道的情况,确保排水系统通畅。

结论与建议清理河道是保证城市排洪系统畅通和高效工作的重要措施。

可以通过机械或人力的方式清理垃圾,并对清理后的沉淀淤泥进行分类排除。

同时,在清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环境,防止破坏沿岸植被等生态环境。

建议城市管理部门在河道清理方案中应制定详细的清理流程和预案,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高效性。

城市居民也需要同样遵守制定的规定,积极参与城市环境卫生治理工作,共同打造美好、宜居、健康的城市。

排洪沟施工方案

排洪沟施工方案

排洪沟施工方案一、背景介绍排洪沟是城市和农村地区常见的防洪措施之一,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排除雨水和地下水,有效防止汛期或大雨天气导致的洪水灾害。

排洪沟的施工方案是保证排洪沟能够正常运行的关键,下面将详细介绍排洪沟施工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二、设计要点1. 引水设备设计:排洪沟的引水设备包括进水口、引水槽、水泵等。

进水口应设置于低洼地区,以便更好地引水进入排洪沟。

引水槽的设计要考虑流量和压力的需求,并保证水能顺畅流入排洪沟。

水泵的选取应根据排洪沟的规模和水流速度进行合理选择。

2. 排水管道设计:排水管道是排洪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设计要考虑流量、管道材料和排水距离等因素。

根据地形和排水需求,可以选择不锈钢、聚乙烯等材料制作排水管道,以确保排洪沟能够长期稳定地运行。

3. 排洪沟道设计:排洪沟道的设计是排洪沟施工方案中的关键环节。

排洪沟道的主要工程包括挖掘、回填、加固等过程。

挖掘过程需要根据附近地形的特点确定挖掘深度和宽度,并保持沟道略带倾斜,以便排水顺畅。

回填过程需要遵循相应的规范和标准,确保沟道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加固工程可以采用混凝土、砖石等材料,以加强排洪沟的整体强度。

三、施工步骤1. 前期准备:进行排洪沟施工前,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勘测,确定施工地点和施工方案。

同时,还需要准备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包括挖掘机、泵车、砼搅拌站等。

2. 挖掘施工:根据设计要求,在地面上进行排洪沟的挖掘工程。

挖掘的深度和宽度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排洪沟能够有效地排水。

挖掘过程中需要注意保证工人的安全,并确保挖掘的沟道平整。

尾矿库排洪设施和防汛措施安全管理制度(5篇)

尾矿库排洪设施和防汛措施安全管理制度(5篇)

尾矿库排洪设施和防汛措施安全管理制度一、排洪设施1、尾矿库必须设置排洪设施,并满足防洪要求。

2、尾矿库的排洪方式,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洪水量、调洪能力、回水方式、操作条件与使用年限等因素,经过技术比较确定。

通常宜采用排水井(斜槽)排水管(隧洞)排洪系统。

有条件时也可采用溢洪道或截洪沟等排洪设施。

企业遵循设计文件要求,施工建设设计文件确定的排洪设施。

3、其他的排洪设施如坝肩截水沟;坝体外坡面的坝面排水沟;汇水面积大时应设山坡截水沟。

4、排洪设施应经常进行检查、维修和疏浚,确保排洪设施畅通。

5、尾矿库排水构筑物停用后,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及时封堵,并确保施工质量。

严禁在排水井井筒顶部封堵。

二、防汛措施1、汛前应成立防汛抢险指挥部,统一指挥汛期的防汛工作。

2、汛期应设置专人____小时值班,每班不少于____人,注意库区、坝体、库区水位及溢洪道泄洪情况。

3、值班人员应配置有线和无线电话。

4、库区须设置强光照明。

照明灯光应覆盖库区道路、坝体、排洪设施、汇水区及泄水口。

5、汛期应配备应急抢险物资,存放于便于应急使用的地点。

6、汛期前应对排洪设施进行检查、维修和疏浚,确保排洪设施畅通。

7、汛期前根据确定的排洪底坎高程,将排洪底坎以上1.5倍调洪高度内的挡板全部打开,清除排洪口前水面漂浮物;8、排出库内蓄水或大幅度降低库内水位时,应注意控制流量,非紧急情况不宜骤降。

9、非紧急情况,未经技术论证,不得用常规子坝挡水。

10、洪水过后应对坝体和排洪构筑物进行全面认真的检查与清理,发现问题及时修复,同时,采取措施降低库水位,防止连续降雨后发生垮坝事故。

11、连续降雨后,采取相关措施(降低库水位、维护坝面、疏通排水沟等),防止发生垮坝。

尾矿库排洪设施和防汛措施安全管理制度(2)的目标是确保尾矿库排洪设施和防汛措施的安全运行,防止洪水和尾矿泄漏等事故发生,并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应对突发情况。

以下是该制度可能包含的内容:1. 责任分工: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责任,包括尾矿库管理单位、防汛机构和相关监督部门等。

排洪抗涝工程方案

排洪抗涝工程方案

排洪抗涝工程方案引言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洪涝灾害频发成为城市管理面临的严峻挑战。

为了有效应对洪涝灾害,需要采取一系列工程措施来排洪抗涝。

本文将就排洪抗涝工程的方案进行详细论述,旨在为各地排洪抗涝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排洪抗涝工程的意义和背景1.意义排洪抗涝工程是为了缓解城市洪涝灾害所采取的一系列工程措施。

通过这些工程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城市的排水能力,减少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因此,排洪抗涝工程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和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的排水系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同时,气候变化导致了降雨量的增加和极端降雨频率的增加,使得城市洪涝灾害的风险进一步提高。

因此,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各地纷纷开始加大对排洪抗涝工程的建设投入,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

二、排洪抗涝工程的基本原则排洪抗涝工程的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综合治理。

排洪抗涝工程应当综合考虑城市的地形、降雨情况、城市布局、土地利用等因素,综合采取不同的技术手段进行治理,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防洪抗涝体系。

2.科学规划。

排洪抗涝工程的设计应当建立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之上,合理确定工程的规模、布局、功能分区等,确保工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先进技术。

排洪抗涝工程应当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包括但不限于地下排水系统、雨水收集利用系统、防洪堤坝、泵站等,提高城市的排水能力和抗洪能力。

4.生态环保。

排洪抗涝工程应当注重生态环保,保护水体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5.社会参与。

排洪抗涝工程的设计过程应当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意见和需要,加强社会参与,形成共建共享的排洪抗涝格局。

三、排洪抗涝工程的技术手段为了有效应对洪涝灾害,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手段进行排洪抗涝工程建设:1.地下排水系统。

通过建设地下排水管网和排水井,加强城市的排水能力,快速排除雨水和地下水,减少城市内涝的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排洪方式排洪方式: 1.井(塔)—管(洞)式;2.斜槽—管(洞)式;3.截洪沟;4.溢洪道;5.截洪坝—管(洞)式上游式尾矿堆积坝浸润线计算探讨一、前言根据《选矿厂尾矿设施设计规范》(ZBJ1-90)(下简称《尾矿规范》)规定,尾矿坝设计必须进行渗流计算。

渗流计算的目的是提供各种工况的浸润线、逸出渗透坡降和渗透流量,以供分析坝坡静力(动力)抗滑稳定性和渗透稳定性,确定排渗设施的结构断面。

对渗流计算的方法,《尾矿规范》提出:1、2级山谷型尾矿坝应按三维计算或由模拟试验确定;3级以下尾矿坝应按附录三进行;渗流计算中要考虑尾矿滩面放矿水流的影响。

首先应指出,尾矿堆积类型除上游式外还有中线法和下游式(包括一次筑坝法),规范提出的浸润线计算方法仅针对上游式是因为上游式尾矿库占我国尾矿库总数的绝大多数,本应是规范的重点,同时中线式尾矿库因下游坝体是旋流分级的粗尾砂,颗粒较均匀,渗透系数大,坝基设置可靠的排渗层,浸润线基本上在排渗层内。

而下游式或一次筑坝的尾矿库,尾矿不堆坝,堆存尾矿的浸润线对基本坝体的安全已不重要。

其次,尾矿库的类型除山谷型外,还有傍山型和平地型,它们与山谷型的区别就是堆积坝体浸润线面的前沿宽度与下游逸出宽度基本一致,不存在山谷型尾矿库平面上渗流集中的三维问题。

《尾矿规范》通过化引滩长和化引库水位仅解决滩面放矿水流的问题。

既然着重提出山谷型尾矿库就必然有三维计算问题,关于三维计算是否必须进行,未要求论证第三,上游式尾矿库以中、低浓度放矿时,滩面(包括水下)尾矿沿程自然分级,按平均粒经大小,渐变形成尾中砂、尾细砂、尾粉砂、尾粉土、尾粉质粘土和尾粘土。

因其物理力学指标有明显变化,可以进行概化分区。

上游式尾矿库尾矿排放按规定在堆积坝轴线长度上定间距轮流进行均匀放矿,实践早已证明,均匀是相对的,即使在放矿口间距范围相对于放矿口仍是集中放矿,矿浆进入滩面,迅速成为毫米级厚度薄层流体,由于放矿顺序、放矿时间、每次堆积高度、滩面水流的游弋,都有一定的随意性,尾矿各土层必然会普遍形成毫米级年轮状夹层和局部较厚层的粗、细透镜体。

各工程勘察结果表明,各尾矿土层水平渗透系数Kv和垂直渗透系数Kh之比一般在2~10之间,尾矿自然分级各类土层中,较粗粒尾砂和较细粒尾砂其比值较小,在2~6之间,而中粒尾砂其比值在5~10之间。

尾矿库堆积坝体普遍存在的各向异性和难以预料的透镜体存在是不同于常规碾压土石坝的明显特点,大大增加了浸润线计算的复杂性。

《尾矿规范》推荐采用二维均质渗流计算方法,存在商榷之处。

二、二维均质渗流浸润线计算方法现以简单案例说明《尾矿规范》推荐的二维均质浸润线计算方法。

设某库初期坝为透水堆石坝,坝顶标高30.0m,坝高30.0m,上游坝坡1:1.8,尾矿堆积坝坝坡1:5.0,最终堆积坝顶标高100.0m,干滩长度400m,平均沉积滩坡度1%,正常库水位96.0m,为尽早形成沉积滩,1#进水口标高14.0m,故认定初期坝上游15.0m以上排渗层可以长期有效排渗(顺便说明,目前国内不少透水堆石坝,因没有控制初期坝的渗水,大量细颗粒渗出污染环境达0.5~3个月,淤堵反滤层,导致尾矿堆高后,透水堆石坝失去滤水功能,初期坝顶出现沼泽化)。

具体尾矿堆积坝结构如图1:从下游坝坡浸润线埋深计算表可以看出,即使透水堆石坝上部15m有效排渗,仍发生大面积浸润线逸出,《尾矿规范》第3.3.1条中提到“浸润线逸出的尾砂堆积坝,应设反滤保护。

”应该指出,在《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中,对浸润线逸出的坝坡,可设置贴坡反滤进行保护。

但对上游式尾矿库,坝体较松散,沉陷变形量大,若浸润线埋深较深,仅因透镜体夹层引起的浸润线逸出,渗透坡降小,可采用贴坡镇压反滤排渗,而对主浸润线的逸出范围,采用贴坡反滤结构往往构成重大安全隐患。

因此我国现行《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中第8.3条规定:坝体出现大面积沼泽化,应列为险库,必须采取有效工程措施,降低浸润线。

目前《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对尾矿库的浸润线、降深要求也进一步明确,不允许浸润线逸出。

综上所述,不设置排渗设施的二维浸润线计算已没有工程意义,更没有必要进行三维渗流计算。

三、堆积坝体内排渗设施布置尾矿库内埋设的排渗设施按功能可划分为:1.加快渗透固结,提高尾砂强度,增加抗滑稳定安全性;2.加快排渗,降低浸润线,减小下滑渗透力;3.采用排渗设施允许渗透坡降大,防止被保护土层发生渗透破坏。

利用坝体排渗设施的集渗、排渗功能,降低浸润线。

目前集渗设施主要有四种结构形式。

1).土工席垫+软式透水管; 2).土工塑料盲沟; 3).土工布包卵、砾石盲沟; 4).上述材料组合体。

排渗主要采用钢管或HDPE管。

集渗设施埋设方法主要有二类:(1).均匀布置,每隔一定高度在滩顶上游一定距离平行堆积坝轴线在滩面全长铺放;(2).按比例布置:根据干滩长度随坝高而逐渐加长的规律,距滩顶的距离和排渗层高度按一定比例逐渐增大。

a.均匀布置b. 按比例布置图3.排渗设施布置方案排渗设施布置,在安全第一的原则下,要节省工程投资。

在库周不需要降低浸润线的区段不必设置排渗设施。

由于在堆积坝体内全长分层布置排渗层,三维渗流问题已有效地转化为二维渗流问题。

无需再按三维渗流来考虑。

三、各向同性坝体排渗层间浸润线计算集渗排渗设施要根据尾砂性质和稳定分析中浸润线的降深要求,布置在滩顶上游的距离宜在干滩长度1/4~1/2范围内,周围尾砂土呈7渗透性较好,层间高度宜控制在5~20m之间,现举例说明各向同性坝体排渗层间浸润线的计算方法。

设尾矿堆积坝坡为1:5.0,集渗层布置在距滩顶150m处,两集渗层高差为10.0m,集渗层位于粉砂层内,Kh =Kv=3.75×10-6m/s,上下游入渗水头均为a1,见图4。

图4.集渗层间浸润线计算示意图计算步骤如下:1).确定集渗层坝坡埋深30.0m,层间高差△H=10.0 m; 2).通过试算法,先假定a1值。

则计算水头: maHaH0.101渗透长度:mHmL0.50105入渗水头:LLHa221;当计算得a1与假定a1相同,则该a1即为所求。

本例:a=1.25m 3).列表计算浸润线埋深:表3-x(m) 0 10 20 30 40 50 y(m)1.25 5.15 7.18 8.75 10.08 11.25 坝坡标高(m) 30.0 32.0 34.0 36.0 38.0 40.0 浸润线埋深(m)28.7526.8526.8227.2527.9228.75由上表可见,最小埋深为26.82 m4).与坝坡稳定安全计算中满足规范要求的浸润线最小埋深相比较,若满足要求,则计算结束,若不满足要求,则重新确定集渗设施埋设深度和集渗层层间高差,直到满意为止。

5).计算排渗流量:dmaKq/405.08640025.11075.336100m渗水量:dmQ/5.40405.01003100m范围内排渗管一用一备,按0.5%压力坡降计算排渗管径。

五、各向异性坝体排渗层间浸润线计算:计算条件同上,仅将各向同性坝体改为各向异性坝体 Kv=3.75×10-6m/s,Kh =5×3.75×10-6=18.76×10-6m/sKh/Kv =5.0,按《水力计算手册》(80版)进行流网转换:水平转换长度LKKLhv/' 计算步骤如下:1).假定集渗层坝坡埋深30m,层间高差△H=10.0 m; 2).通过试算法,先假定a1值。

则计算水头: maH0.101渗透长度:mL23.221055 1'入渗水头:''221LLHa;当计算得a1与假定a1相同,则该a1即为所求。

本例:a1=4.04m 3).列表计算浸润线埋深:表4-x(m) 0 4.472 8.944 13.416 17.888 22.36 y(m)4.04 7.24 9.41 11.17 12.68 14.04 坝坡标高(m) 30.00 32.00 34.00 36.00 38.00 40.00 浸润线埋深(m)25.9624.7624.5924.8325.3225.96由上表可见,各向异性坝体浸润线最小埋深为24.59m,比各向同性的浸润线埋深26.82m抬升了2.23m,计算结果偏安全。

各尾矿库要根据尾矿磨矿细度情况,选择合理的Kh/Kv进行计算。

4).同上例第4条,使集渗层埋设深度和层间高差满足抗滑稳定安全要求 5).计算排渗流量msmaKKaKqhv'/1038.304.41075.31076.183566 mdmQ100/ 8.292864001001038.335可见,按各向异性计算的渗水流量远大于各向同性的渗水量,按100m长一用一备的来配置排渗管,压力坡降按0.5%计。

六、关于浸润线的几个问题:1、如何确定浸润线位置:在多管式浸润线观测孔中,若分段设置观测管,往往管内水位不一致,那一个是反映坝体真实浸润线位置的。

有一种观点认为因观测孔垂直向下与等势线斜交,故各测点反映的不是同一等势线。

须知尾矿堆积坝坡较缓,一般为1:4~5浸润线一般与坝坡平行,按孔深40.0m计,等势线与坝坡垂直计,最大相差仅1.54m~3.66m,实际流线与等势线均呈弧形且浸润线有一定埋深,故实际相差更小,而实测结果相差还要大些,此观点无法解释。

其实因尾矿堆积坝中存在大量透镜体夹层,流网呈非均匀状态,测点在透镜体上游、下游、上方、下方、透镜体为粗粒、细泥各有不同影响。

粗砂透镜体因连通上、下游不同等势位,对上游等势位有所削弱,而对下游等势位有所增强。

细泥透镜体则可抬升其上的潜水位,而削弱其下的潜水位,其影响大小与透镜体大小有关,且主要是局部抬升渗透压力,而减压的效果因尾矿各土层Kh>Kv故不明显。

因此在多管观测孔中取其最低点水位作为主浸润线位置,在稳定计算中作适当调整,同时要根据其他水位来判断该浸润线的潜水影响,必要时采取工程措施加以治理。

2、排渗层对垂直稳定渗流的影响:设土层结构如图:图5.排渗层影响示意图因稳定渗流。

333222111LHKLHKLHKq mHHHH0.15321式中Hi-i土层渗透压力qKLKLKLH)(332211 smKLKLKLHq/1023.3100.4100.5100.60 .1537756332211mKLqH94.1111;mH16.02;mH90.123可见,在K2土层顶部潜水位为3.90m,在K3土层顶部为8.90 m 而在排渗层顶面降为零。

注意,本例中排渗层中的水位未超过排渗层的顶部,即可满足排渗要求,否则,因排渗水头要求,而减小了上部的渗透水头,则下渗流量亦将发生变化。

但因K3土层渗透性小,各土层之间仍呈连续渗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