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识天气教案

合集下载

看云识天气教案(多篇)

看云识天气教案(多篇)

看云识天气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章:云的分类和形成教学目标:1. 了解云的分类和形成原因。

2. 学会观察和描述不同类型的云。

教学内容:1. 云的分类:高层云、中层云、低层云、垂直云。

2. 云的形成原因:水蒸气的凝结、空气上升、冷却凝结。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云的不同类型。

2. 讲解云的分类和形成原因,用图表或图片进行展示。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观察和描述不同类型的云,分享观察结果。

第二章:云的运动和变化教学目标:1. 了解云的运动和变化规律。

2. 学会观察和描述云的移动和变化。

教学内容:1. 云的运动:水平运动、垂直运动。

2. 云的变化:形态变化、颜色变化、厚度变化。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云的移动和变化。

2. 讲解云的运动和变化规律,用图表或动画进行展示。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观察和描述云的移动和变化,分享观察结果。

第三章:云与天气的关系教学目标:1. 了解云与天气的关系。

2. 学会通过观察云来预测天气变化。

教学内容:1. 云与天气的关系:云的类型和天气状况的联系。

2. 云的预测:根据云的形态、颜色、厚度等特征来预测天气变化。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云与天气的关系。

2. 讲解云与天气的关系,用图表或案例进行展示。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观察和描述云的特征,尝试预测天气变化,分享预测结果。

第四章:常见天气云的识别教学目标:1. 学会识别常见天气云。

2. 了解不同云对应的天气现象。

教学内容:1. 常见天气云的识别:积云、层云、积雨云等。

2. 不同云对应的天气现象:晴朗、多云、降雨、雷暴等。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天气云的特征。

2. 讲解常见天气云的识别和对应的天气现象,用图表或案例进行展示。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观察和描述不同天气云的特征,分享识别结果。

《看云识天气》教案(优秀9篇)

《看云识天气》教案(优秀9篇)

《看云识天气》教案(优秀9篇)《看云识天气》教案篇一教学建议一、结构内容《》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

第一部分(开头),总说云的形态变化,说明为什么看云可以识天气。

第二部分(26小节),讲怎样,是课文的主体。

第三部分(结尾),说明观测天气对工农业生产的意义和应注意的问题。

二、语言特点寓准确于生动中,是这篇说明文的特点。

准确,是说明语言的基本要求。

如课文结尾指出:天气变化异常复杂,自然有一定限度,与此同时,又指出要准确地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还得依靠天气预报。

这两句话就严密地照应到前文多处使用的往往常常有时一般可能等一类用语,把的事理,作了限制,这也是一种准确的表达。

这篇课文紧扣题目进行说明,层次十分清晰。

首先说明看云可以识别天气。

因为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十分密切,云是天气变化的招牌。

再说怎样。

这是全文的重点,写得详细、缜密。

从高层云依次说到低层云,从象征晴朗天气的云,依次说到带来暴风雨的云;又从云的形态特点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再说到云的光彩和天气变化的关系。

在说明中,从现象入手,进而触及事物的本质:云的形态和光彩是现象;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就是本质。

云的种类很多,但说明层次不乱。

这里有一个选取说明角度安排说明顺序的问题。

也就是说,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后说什么,才有助于把的事理说清楚。

最后画龙点睛,说明的目的。

三、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的语言最基本的特点是准确。

这是由它自身的特点决定的。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性质、特点、成因、功能、发展过程以及内部规律和内部联系的一种实用文体,目的在于向人们介绍知识。

因此,说明文必须用准确的语言说明事物的特征或本质,才能给人以正确的、科学的知识。

在《》一文结尾指出:天气变化异常复杂,有一定限度,与此同时,又指出要准确地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还得依靠科学的天气预报。

这两句话就严密地照应到前文多处使用的往往常常有时一般可能等一类用语,把的事理作了限制,起到了准确表达的作用。

《看云识天气》教案优秀6篇

《看云识天气》教案优秀6篇

《看云识天气》教案优秀6篇《看云识天气》导学案篇一第二十二课看云识天气第1课时导学目标1.速读课文,能准确概述课文内容。

2.掌握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写法。

自主预习一、字词积累1.易写错的字点缀(zhuì)轻盈(yíng)绫纱(líng) 冰雹(báo)圆弧(hú)谚语(yàn)2.易读错的字弥漫(mí)月晕(yùn)峰峦(luán) 一霎间(shà)3.重点词语释义(l)峰峦:山峰和山峦。

(2)预兆: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

(3)征兆:即将出现的迹象。

(4)轻盈:本文指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5)崩塌:崩裂而倒塌。

(6)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7)一霎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8)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

(9)变化无常:无常,没有常态。

指事物经常变化,没有规律性。

二、素材积累1.关于天气的谚语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麻雀围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落雨。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鱼跳水,有雨来。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燕子低飞要落雨。

龟背潮,下雨兆。

泥鳅静,天气晴。

猪街草,寒潮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2.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l)麦苗盖上棉花被,来年枕着馍馍睡。

(2)大雪飞满天,来岁是丰年。

(3)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

(4)水荒一条线,旱荒一大片。

三、结构思路课堂导学【导学探究】问题一文中哪句话阐明了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该句哪个词形象地说明了云与天气的关系?问题二你能迅速判断出文中哪些段落在具体地介绍根据云的形态和光彩来预测天气情况吗?根据本文的介绍,画一个示意图。

探究请大家任选一种云或光彩,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进行自我介绍。

介绍要求:1.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抓住云的特征;2.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

示例:“hi!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缓纱。

看云识天气教案10(优秀7篇)

看云识天气教案10(优秀7篇)

看云识天气教案10(优秀7篇)《看云识天气》教案篇一一、教学重点: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云和天气之间的关系,了解怎样看云识天气:学习课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介绍科学知识的特点,摘抄文中的佳词妙句,积累丰富的词汇;理清文章写作顺序,体会说明文条理分明说明事物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留心自然现象的兴趣和习惯。

二、课文解读: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介绍的是云和天气的关系,涉及的云的种类繁多,相应的天气现象也多样,但仍能让读者一读就懂,其原因有:一、安排了合理的说明顺序,采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文章开门见山说明了云和天气的关系,指出看云可以识天气,接着依次介绍了云的形态、变化同天气的关系,云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即说明了怎样看云识天气,结尾点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体现了总——分——总的结构。

二、充分体现了科学小品平实准确的介绍而又不乏生动形象的描绘的特点,把抽象的事理力求形象化,如把云和天气的关系写成“云是天气的招牌”,“招牌”这个比喻既生动形象又通俗易懂;又如,运用大量形象的比喻把千姿百态、变幻莫测的云的形态生动描绘出来,既突出了云的特点又给人以美的享受。

另外,多方引用谚语,突出了云的光彩现象和天气的关系,使人兴味倍增。

由此可见,本文是篇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科普佳作。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解题释疑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为我们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从中也可看出作者对这一现象细致入微的观察。

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留心观察自然界,以便掌握日月星辰等自然物来了解天气的变化,并总结出许多相关的谚语、诗词等,而在各种观物识天气中,最重要的方法莫过于看云识天气。

俗话说:“进门看脸色,出门看天色”,云就是天的“脸色”,通过“云”的变化,可以“识”阴晴风雨,预知天气变化。

那么,为什么看云可识天气?怎样看云识天气?《看云识天气》这篇科学小品将教你几招。

看云识天气教案(多篇)

看云识天气教案(多篇)

看云识天气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章:云的分类和形成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云的分类和形成原因。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气象学的基本认识。

1.2 教学内容云的分类:根据高度和形状,云可以分为几类?每类云的特点是什么?云的形成:云是如何形成的?影响云形成的因素有哪些?1.3 教学活动观察云的图片,让学生尝试分类和描述每类云的特点。

通过视频或动画,展示云的形成过程,并引导学生思考影响云形成的因素。

第二章:云与天气的关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云与天气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2 教学内容云与天气的关系:不同类型的云与天气有什么关系?天气预测:如何通过观察云来预测天气?2.3 教学活动让学生观察不同天气下的云,并记录下来,分析云与天气之间的关系。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习如何通过观察云来预测天气。

第三章:常见天气现象与云的关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常见天气现象与云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2 教学内容常见天气现象:晴、雨、多云、雷电等天气现象的特点。

天气现象与云的关系:不同天气现象与云有什么关系?3.3 教学活动观察不同天气现象下的云,让学生分析天气现象与云的关系。

通过实验或模拟,让学生了解云和天气现象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四章:云的观测与天气预报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云的观测方法和天气预报的原理。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4.2 教学内容云的观测方法:如何观察云?观测云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天气预报原理:天气预报是如何制作的?云的信息在天气预报中的作用。

4.3 教学活动进行云的观测活动,让学生记录云的形状、高度、颜色等信息。

参观气象站或观看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视频,了解天气预报的原理和云的信息在其中的作用。

第五章:云与气候变化的关系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云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能力。

5.2 教学内容云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云是如何影响气候变化的?气候变化对云有什么影响?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对人类和环境有什么影响?5.3 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或观看相关视频,了解云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15篇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15篇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15篇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能根据云的变化,较为准确的判断天气状况,掌握一些地理知识;能准确分析比喻句,了解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体会其形象生动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观看云的图片,加强感性认识,更好地理解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天气变化,关注大自然,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身边事物、环境、社会的习惯。

【教学重点】快速浏览课文,能准确搜集到云的变化与天气变化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在引导学生“看云识天气”的过程中,既了解了一些地理知识,又能上出语文味。

【教学流程】一、师生谈话入题师:闲暇的时候,你们会做哪些事来自娱自乐呢?(生可能会出现的回答:体育运动;玩电脑游戏;逛街;看电视,等等。

)师:我的童年是在乡村度过的,那时候没有电视,也没有电脑,也少有玩具,很多时候,是坐在屋前的石凳上,抬头看天上的云,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千变万化啊!有时像人,有时像动物,有时候还像是一棵棵的树。

就这么坐着看云的变化,能看上好半天,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你们有和我一样的经历和感受吗?(生可能答有,也可能答没有,后者的可能性可能更大。

)引:小时候,并不知道这变化多端的云与自然界的阴晴、风雨、电闪雷鸣休戚相关。

(面向回答有时也看云的同学,你们也可能跟我一样,只是纯粹的欣赏吧?)那么,今天,让我们抬起头来,去观察天上的云,做一个气象预报者,如何?(此处,可先打出几幅云的图片资料,给学生一个直观的认识。

)二、快速浏览课文,这篇课文介绍了几种云?请按先后顺序在文中划出来参考答案: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根据云的光彩)晕、华、虹、霞。

三、锁定细读范围(3~6段)设计一张表格,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他们分别预示的天气情况。

参考答案:晴天云简表云名云的形态变化高度厚度天气征兆卷云像羽毛响绫纱,丝丝绿绿的漂浮着最高最薄象征晴朗卷积云像水面上的鳞波,是成群成行的卷云很高很薄无雨雪积云像棉花团,上午出现,傍晚消散2000米左右较薄阳光温和高积云像草原上的雪白的羊群,扁球状,排列整齐2000米左右较薄天晴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云名变化过程形状位置天气征兆卷层云卷云聚集,向前推进像白绸幕蒙住天空高晴转阴高层云卷云越变越厚像毛玻璃遮着太阳低将下雨雪雨层云高层云变得更厚暗灰色云块密布天空更低雨雪连绵积雨云积云迅速形成高大云山乌云密布天空更低雷雨冰雹云的光彩简表光名产生和分布情况色彩天气征兆晕产生在卷层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围里红外紫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华产生在高积云边缘部分里紫外红华环由小变大,转晴;由大变小,转阴晴虹雨过天晴,在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彩色圆弧东虹轰隆西虹雨霞早、晚,太阳照者对面的云彩云层变红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四、出示图片,根据所学的知识判断天气状况(分析课本前的插图)例:第一幅图片表明是积云,标志是:云的形状像团团棉花,预示天气晴好。

《看云识天气》教案7篇

《看云识天气》教案7篇

《看云识天气》教案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心得体会、工作报告、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申请书、读后感、作文大全、合同范本、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nsights, work report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application forms, post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 draf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看云识天气》教案7篇本文主题为《看云识天气》教案7篇,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如何通过观察云朵来预测天气变化。

《看云识天气》教案(优秀6篇)

《看云识天气》教案(优秀6篇)

《看云识天气》教案(优秀6篇)《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词语。

2.学习和巩固有关说明顺序的知识。

3.识记一些关于天气方面的谚语,增加生活常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积累词语。

教学工具多媒体、板书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谚语说:东边轰隆,西边雨,说的是云和天气的变化。

暴雨来临前,由什么的变化引起了雨的到来?对,是云、风的到来引起的,所以说,云的变化就能暗示天气变化。

课堂实录一、作者档案1、朱泳燚,1960年毕业于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

现任江苏省常熟中学高级教师,1984年评为特级教师。

1988年评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97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1999年评为首批江苏省名教师。

1993年被人民教育出版社聘为特约编审。

二、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1、自由地把课文诵读两遍,力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顺。

2、积累字音峰峦(luán)一霎(shà)间点缀(zhuì)绫纱(líng)晕(yūn)头转向月晕(yùn)崩塌(bēng tā)弥漫(mí)3、词语理解:峰峦:山峰和山峦。

峦,小而尖的山,或连绵的山。

一霎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预兆:事情显露出来的迹象。

轻盈:文中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征兆:即将出现的迹象。

崩塌:崩裂而倒塌。

三、说明文的知识(一)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的特征,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三)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四)说明文的结构方式:A总分式结构:“总—分—总”式、总(概括)—分(具体)”式、“分—总”式。

B递进式结构:着重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个别到一般、结果到原因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看云识天气》导学案设计者:姚治锁审核:七年级语文备课组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理解并识记文中的生字、生词;搜集积累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成语等。

2、品味本文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学习课文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的写法和打比方、分类别等说明方法。

3、理解文章思路,了解文章的逻辑顺序;了解云与天气的关系。

4.了解看云识天气的经验和知识,培养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学习重点】目标2【学习难点】目标4【预习导引】1、一读课文,了解作者及有关作品。

2、二读课文,对不认识的字注音,不理解的词语进行解释。

3、三读课文,力争熟练、流利的朗读,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4、四读课文,勾划你最喜欢的句子。

5、五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介绍了哪些看云识天气的知识,是如何介绍的?6、六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知识链接】关于天气的谚语: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雨打五更,日晒水坑。

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湿,西风干。

久雨冷风扫,天晴定可靠。

满天乱飞云,雨雪下不停。

天上乌云盖,大雨来得快。

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河里浮青苔,必有大雨来。

【课前自学】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峰峦.()笼罩.()预兆.()轻盈.()清晰.()绫.()纱鳞.()波弥.()漫顷()刻日晕.()谚.()语圆弧.()匀.()称.()朦.()胧.()崩.()塌.()绸.()幕丝丝缕缕..()点缀.()冰雹.()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2)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层,叫卷云。

(3)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

3、指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1)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2)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

()(3)积云如果迅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变成了积雨云。

()(4)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

()3、熟读课文3—5遍,独立思考并回答: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4、通过以上学习,你还有哪些问题不能解决,请写下来,以便和老师同学在课堂上讨论解决。

自我评价:学科长评价:老师评价:【课堂探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目标。

(二)检查预习。

(三)自主学习(快速朗读课文,思考并回答)从全文看,作者采用怎样的结构进行写作的?(四)互学:“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作者又是如何来展示云的“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的?(五)合作探究:(依据课文内容对以下问题先自己思考作答,然后小组交流达成共识,再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展示,最后师生对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多元评价)分组讨论制表,把同学们分成三个组,第一、二组阅读第3段,讨论并制出晴天云彩简表;第三、四组阅读第4、5段,讨论并制出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第五、六组阅读第6段,讨论并制出云彩识天气简表。

晴天云彩简表云名云的变化形态高度厚度天气征兆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雨雪冰雹云层简表云名变化过程形状位置天气征兆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云的光彩简表光彩名产生和分布情况色彩天气征兆晕华虹霞【课堂检测】1、根据拼音写汉字征zhào( ) 峰luán( ) 轻yǐng()líng( )纱lín( )波崩tā( ) 圆hú( ) yàn()语2、下列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1)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2)最轻盈、站得最高的,叫卷云……如果卷云成群成行的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

3、判断正误(1)这是一篇介绍识别天气的方法的说明文。

()(2)“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说云是天气的标志。

()(3)文章运用比喻和排比把云的千姿百态描绘的非常生动形象,能够激发读者的想象。

()(4)按照云的不同形态,作者把云分为四种:晕、华、虹、霞。

()(5)“华”的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花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

()4、本文作者将云与天气的关系分成了两大类:一类是;另一类是。

这种说明方法叫,这样有力地说明了。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1)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

它们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灿烂的阳光,云块四周散发出金黄的光辉。

(2)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

【学习小结】通过这课的学习,你收获到了什么?(可以从字词的掌握,重点句子和课文内容的理解,写作技巧方法的获取及对课文的感受等方面去表达。

)【拓展延伸】(一)课内阅读: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回答问题。

1、本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请写出来。

2“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这句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招牌”在文中的意思是。

3、文段的“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两个词语,分别是叶韵的、。

4、本段文字的结构方式是5文段的最后一句引出了节选的全文的说明中心,联系全文,说说全文的中心是什么?(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①近几年来,有关酸雨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

酸雨对我国的影响愈来愈大,作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引起了国人的广泛关注。

②什么是酸雨呢?它对我们人类有哪些危害?我们如何来清除它的危害呢?③酸雨是指因大气污染而产生的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水,包括雨雪雹雾露等。

酸雨中的酸主要是稀硫酸和稀硝酸,另外还有有机酸。

酸雨的形成虽然有诸多复杂因素,但根源在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矿物燃料而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

这些物质进入大气对流层后,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过程,在暖湿静风等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局部地区大气中二氧化碳或氮氧化物富集,在水汽凝结过程中溶于水而形成硫酸、亚硫酸或硝酸、亚硝酸,然后随雨降落,形成酸雨。

④酸雨给森林、土壤、湖泊、农作物等带来巨大危害,更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是当今世界三大环境灾害之一,被人们称为“空中杀手”。

⑤酸雨破坏植物气孔,使植物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导致林木的大面积死亡。

欧洲、北美、亚洲等大面积的森林受到酸雨的危害;我国四川、重庆、贵州等省市每年都有大面积林木受酸雨危害枯萎或死亡,江苏、浙江等省森林受害面积达128万多公顷,每年林材损失达6亿元,生态效益损失更高达54亿元。

⑥酸雨破坏土壤结构,中和土壤中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造成农作物减产,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极大。

⑦酸雨使河流、湖泊的水质酸化,使鱼虾等水生物难以生存。

西欧、美国、加拿大等地的许多湖泊正变成生物难以生存的“死湖”。

⑧酸雨对文物、古建筑的破坏程度令人吃惊。

世界上许多千古不朽的建筑物、雕像等,被酸雨腐蚀得千疮百孔、面目全非。

像希腊的雅典女神、意大利科洛西姆斗兽场、我国北京故宫的汉白玉雕、卢沟桥上的石狮等等,数千年保存完好的文化遗迹,在数十年间成了酸雨的牺牲品。

⑨酸雨更会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

科学家们测算,由于受酸雨的影响,地下水中的铝、铜、锌、镉等金属含量已超出正常值的几十倍,人类在饮用这种水后,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毒害。

含酸的空气也使多种呼吸道疾病增加。

例如,巴西的库巴坦布有20%的居民因受酸雨毒害而患有哮喘、支气管炎和鼻炎,其中5岁以下儿童患病率高达38%。

⑩防治酸雨首先要控制二氧化硫和氨氧化物的排放,这是最根本的措施。

在目前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能源结构的情况下,应尽快改变我国对能源利用的传统方式,加快对煤炭液化、气化等技术的研究及生产步伐,加强二氧化硫的排放管理;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加环保投入,治理酸雨污染,防止酸雨扩大;加快能源结构的调整步伐,开发低污染新能源,特别是在水能丰富而酸雨危害严重的西南地区加快水能的开发……(11)1998年初我国提出“向酸雨宣战”,经过两年的集中治理,一些污染重灾区如重庆、沈阳等大气环境质量有了明显好转。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大家积极行动,共同努力,我们一定会扼杀这个来自空中的“杀手”,我们的天空会更蓝。

1、请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l)千疮百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牺牲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

请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它的特点。

3、本文采用________顺序来说明。

4、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各举一例。

5、第⑨自然段介绍________________。

作者从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方面说明。

6、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⑾教师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