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城市化与耕地保护共21页文档
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是城镇盲目扩张,建设贪大求洋。据对60 0 多个城市调
查,城市人均建设用地达 13 3 平方米,超过国家规定的人均 是 8 —1 平方米,日 0 0 0 本、新加坡、我国香港地区等地域面积 小、人口比较密集的国家和地区的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更
人均耕地只有 13 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约相当于 8 —1 平方米的标准。世界发达国家城市人均建设用地一般 . 9 0 0 2 0
态。根据专项调查,到 2 6 O 年底,全国城镇规划范围内闲置、 组织擅自占用农地,有的搞 “ 0 标准厂房”和配套设施向社会
空闲和批而未供的土地有近40 0 万亩。
出租; 有的村级组织与外来投资者以 “ 合作经营”的方式或
二是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不合理,产出效率低。我 名义擅 自占用农地搞非农建设;有的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利 国城市工业用地比例超过 2 %,而国外大城市工业用地比例 用 “ 0 旧村改造”多盖住宅向社会出售或出租;有的村级组织
一
、
坚守1亿亩耕地红线任务艰巨 8
沙化、盐碱化严重地区, 通过开发补充耕地的潜力十分有限。 ( 二)土地利用粗放浪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但也存在 着粗放发展的问题。在土地利用上表现为开发利用粗放 ,浪 费非常严重。
一
这是由我国特殊的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决定的。
业用地产出率最高的深圳市,也只相当于上世纪末发达国家 划,突破开发区四至范 围,擅 自扩大开发区面积,有的甚至
三是农村空闲住宅多,空心村多,人均建设用地逐年扩
年,我国农村人口减少了9舳 万,而农村居民点用地反而增 3 加了 1 5 0万亩,农村人均居民点用地从 1 6年的 1 平方米 9 9 9 3 增加到20 年的28 04 1 平方米。据调查,农村宅基地闲置面积
解读十八大“十大热词”

解读十八大“十大热词”目录1、“科学发展” (2)2、“建成小康” (2)3、“两个翻番” (3)4、“四化同步” (4)5、“四个监督” (5)6、“五位一体” (5)7、“美丽中国” (6)8、“三个自信” (6)9、“四个意识” (7)10、“八个坚持” (8)毫无疑问,党的十八大将以其继往开来、承上启下的里程碑意义而载入中国史册。
十八大所倡导和表述的中国共产党新的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也将一并载入共和国史册,并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成为指导全党全国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理论武器。
十八大报告中出现了哪些新词、热词?我们应该如何理解、领会?笔者稍作梳理,将十八大“十大热词”及解读整理如下。
1、“科学发展”报告摘录: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解读: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是十八大为党的建设作出的新贡献。
科学发展观作为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自十六大以来所坚持、所实践、所总结出的新的理论体系,已经被实践证明是完全符合中国国情的,是能够指导中国建设和发展并且还会在相当长一段时期继续指导改革开放实践的科学总结。
它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把科学发展观与指导我国革命实践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起并列,作为党的又一新的指导思想,必将进一步丰富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宝库,并将为党领导全国人民夺取全面小康新胜利而指引前进的方向。
2、“建成小康”报告摘录: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解读:从“全面建设小康”到“全面建成小康”,一字之改,意义非凡。
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曾提出,我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相关知识点

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相关知识点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发展的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资源的争夺问题日益凸显。
而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
为了保障我国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国家制定了18亿亩耕地红线,以保护耕地资源不受破坏。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耕地红线的相关知识点。
一、什么是耕地红线?耕地红线是指国家制定的耕地保护的最低限度,也是国家耕地保护政策的核心。
其目的在于保护耕地资源,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民利益。
2017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的意见》,明确提出了18亿亩耕地红线的概念。
根据规定,我国的耕地总面积为1.8亿公顷,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为1.2亿公顷,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为0.6亿公顷。
在此基础上,国家规定了18亿亩的耕地红线。
二、为什么要设立耕地红线?耕地是国家的重要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和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
而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耕地资源受到了日益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障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耕地被占用的现象,国家制定了耕地红线政策。
设立耕地红线的主要目的是保护耕地资源,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民利益。
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控制城市化进程对耕地的侵蚀,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土地资源,保障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三、耕地红线的保护措施有哪些?为了保护耕地资源,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1. 加强耕地保护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法律法规等方式,提高社会大众对耕地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增强社会对耕地保护的支持和参与。
2. 严格土地利用规划。
制定和实施严格的土地利用规划,明确耕地红线的范围和保护标准,确保耕地不被滥用和占用。
3. 加强监管执法。
加强对耕地保护的监管执法力度,对违法占用和破坏耕地的行为进行打击,保护耕地资源不受破坏。
4. 加大补偿力度。
对于因耕地保护而受到损失的农民,要给予合理的补偿和安置,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四、耕地红线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设立耕地红线,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农业生产和农民利益、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调整划定基本农田工作方案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实施方案为了推进基本农田各项制度的落实,确保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的完成,根据上级要求,在全市永久开展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现将工作方案制定如下:一、指导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以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切实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为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以修编后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和基本农田原划定成果为基础,在正确处理建设发展和保护耕地关系的前提下,科学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确保耕地面积稳定,耕地质量提高。
二、主要任务为落实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辉县市人民政府及各乡(镇)政府基本农田保护任务,按照省、市基本农田调整划定方案要求,结合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和基本农田原划定成果,按照新一轮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数量和布局,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确定新的基本农田保护地块和管护责任,按时完成辉县市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工作。
三、主要依据1、《土地管理法》2、《基本农田保护条例》3、《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4、《河南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5、《河南省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6、省、市、县、乡四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7、第二次土地调查相关成果8、《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67号)9、《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加强和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218号)10、有关技术规程四、基本要求1、全市基本农田面积不得低于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的指标,并要层层分解,落实到村、组和地块;2、修编后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建设用地区内,不能留有基本农田;3、各单位按照“依法依规,规范调整;确保数量,提升质量;稳定布局,明确条件”的总体要求,开展新一轮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工作,做到调整后的基本农田数量、质量和布局安排协调一致;4、新调入的基本农田现状必须是耕地。
《耕地与粮食安全》农业科技与粮食安全

《耕地与粮食安全》农业科技与粮食安全《耕地与粮食安全:农业科技与粮食安全》“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粮食安全不仅关乎国内的稳定与发展,更在国际竞争与合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而耕地作为粮食生产的基础,以及农业科技在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方面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共同构成了保障粮食安全的核心要素。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我国虽然地域辽阔,但耕地资源相对有限,且面临着诸多挑战。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大量耕地被占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同时,耕地质量也在下降,水土流失、土壤污染、肥力减退等问题日益严重。
这就使得保护耕地、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必须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土地规划和管理,坚守 18 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
同时,要加大对耕地质量的保护和提升力度,通过推广科学的耕作方式、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加强土壤改良等措施,提高耕地的产出能力。
在耕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农业科技的发展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突破口。
农业科技的进步可以极大地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质量,增加粮食产量。
例如,优良品种的培育是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
通过杂交育种、基因编辑等技术手段,科学家们不断研发出高产、优质、抗病虫害的新品种。
这些新品种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更高的产量潜力,能够在相同的耕地面积上产出更多的粮食。
农业机械化也是农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传统的手工劳作到现代化的机械作业,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播种机等机械设备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使得农业生产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
而且,精准农业技术的发展让农业生产更加智能化和精细化。
通过卫星定位、遥感监测、传感器等技术,农民可以实时了解农田的土壤墒情、作物生长状况等信息,从而实现精准施肥、精准灌溉、精准病虫害防治,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粮食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18亿亩耕地红线

关于“18亿亩耕地“红线”是中国粮食安全的生命线”的深度报道的策划方案选题背景: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用全球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成功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
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土地需求持续扩大。
在相当时期内,中国都将面临土地供需矛盾尖锐的现实挑战。
而坚持世界最严耕地制度,严守18亿亩耕地粮食安全警戒线,成为中国发展过程中的不二选择。
粮食安全的最基本保障是农村耕地。
受众:广大普通民众目的及意义:提高民众保护耕地的意识,节约集约用地,不仅关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关系国家长远利益和民族生存根基。
目标:放眼未来,从长计议,确保2015年全国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面积不低于18.1亿亩和15.6亿亩,中国粮食安全方能确保无虞。
材料:1949年中国粮食总产量仅为1.1亿吨,1996年突破了5000亿公斤大关,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
今年中国粮食产量实现自1958年以来首次连续7年增产。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粮食播种面积连续3年稳定在16亿亩以上,是重要资源保障条件。
”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对土地的需求持续扩大,人口增长、基础设施建设等都需占用耕地。
在过去30年里,中国的耕地面积逐年递减。
随着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跨越,中国耕地还将持续减少。
1996年中国耕地面积为19.5亿亩,而2003年就降至18.5亿亩,7年减少了1亿亩。
中国坚持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按照耕地保有量1.2亿公顷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5亿吨左右的目标,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严格控制各类建设占用耕地。
2005年8月20日,安徽淮北市两位农民利用“泥浆泵”法在塌陷区内造地。
淮北市境内有淮北、皖北两大矿业集团,全市因采煤塌陷而破坏的土地超过24万亩,25万名农民无地可种。
为尽快使塌陷区农民脱贫致富,安徽省淮北市坚持以“复垦、造地、增粮、增收、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宗旨,投入资金进行矿区塌陷土地复垦治理。
18亿亩耕地红线

18亿亩耕地红线18亿亩耕地红线2是怎么来的?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
据统计,1978年至1998年间城镇化率以平均每年0.62%的速度增长。
然而,仅仅在1986年至1995年间,我国因城乡建设所导致的耕地净减少面积就超过2000万亩。
同时,人口众多,耕地质量普遍不高,后备耕地资源匮乏。
1997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提出实施基本农田保护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提出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并首次以立法形式确定了土地用途管制。
然而,上述措施在确保耕地数量和粮食安全方面的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仍是一项重要任务。
2005年第三次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时,当时的全国耕地数据为18.3亿亩,是划定18亿亩耕地红线的依据之一。
2006年,国家统计局与原农业部基于当时人口、粮食亩产与复种指数等综合因素,计算出若确保2010年和2030年我国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则至少需要18亿亩耕地。
同年的“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18亿亩耕地是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是不可逾越的一道红线。
此后,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提出:在土地问题上,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规定,全国耕地保有量到2010年和2020年分别保持在18.18亿亩和18.05亿亩;2009年,原国土资源部又提出“保耕地红线”行动,即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持耕地保护的红线不能碰。
自此固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与保障粮食安全便牢牢地捆绑到了一起耕地红线守的究竟是什么?耕地红线提出后,其内涵经历了从耕地数量保护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综合保护的动态调整过程。
尽管18亿亩耕地红线战略意义已毋庸置疑,但自其提出以来目标与内涵并非“一成不变”。
事实上,早期理解的耕地红线主要为“数量红线”。
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意义

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意义
18亿亩耕地红线,也叫做国家耕地保护线,是指国家在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领域所做出的节制耕地规划界限。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法》的规定,国家耕地保护线的设立是必要的,并且不得被破坏。
18亿亩耕地红线的坚守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资源。
耕地的缺失,将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
因此,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将有助于维护粮食安全,保证全国粮食安全。
其次,耕地保护限制有利于维护环境。
过度开发耕地,会损害土壤结构,影响雨水径流和土壤侵蚀,减少土地利用率,从而影响环境恢复。
因此,国家耕地保护线的坚守,将有助于保护环境,保护资源,改善气候变化,促进绿色发展。
此外,耕地保护还有助于维护农民的利益。
耕地保护限制将有助于保护农业生产,确保农民的收入和社会保障,进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总之,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既可以保护粮食安全,维护环境,又可以保护农民的利益。
因此,我们要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努力保护我们的耕地,努力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