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亿亩耕地
专访国土资源部新任部长徐绍史打一场保护18亿亩耕地的持久战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面对日益严峻的土地紧缺、资源匮乏态势,中国的发展再也不能走“圈地运动”、拼资源消耗的粗放式增长老路了,否则,将犯下不可改正的历史|生错误,遗祸子孙后代。
我f门欣喜地看到,中央有关部委和—些地方严守红线不逾矩,探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化程度,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七大。
专访国土资源部新任部长徐绍史:打一场保护18亿亩耕地的持久战18记者周清印不能碰,对敢于触红线的人绝不手软。
我相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有各地各部门的支持,我们一定能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记者:编辑部每月都能收到基层群众关于乱征、乱批、乱租、乱圈、乱占土地的举报信件。
请问,您如何判断当前土地领域违法总体形势?徐绍史:对当前土地违法总体形势的判断,我是三句话:一是土地违法案件有所下降,二是土地违法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三是形势依然严峻。
今年l~5月份,全国共立案查处土地违法案件24245件,涉及土地面积约22万亩,这个数字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了3.6%和12.14%。
尽管如此,我们也发现一些市、县政府默许、纵容乃至在背后操纵违法违规用地,未批先用、“以租代征”,擅自18亿亩耕地红线是高压线,谁都不能碰设立和扩大开发区,擅自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违记者: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宣规侵占基本农田,侵害农民土地权益。
坚守耕地红告。
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
线的任务十分艰巨。
请问徐部长,这条红线能守得住吗?您有信心吗?地方政府主导的违法用地面积占80%徐绍史:加强土地管理,坚守耕地红线,事关我记者:我们在报道一些土地违法违规案件时经国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事关我国社会稳定和国家;常感到,土地违法违规成本非常低,刑事处罚率较长治久安。
如果说社会上对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低。
这个问题你们是怎么看的?还有疑虑的话,对国土资源部门来说,按照党中央、徐绍史:在实际工作当中,以罚代法,以罚代处,国务院赋予的职责,我们不留任何后路,绝不动摇,处理不到位的现象是存在的。
什么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

什么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耕地是守护粮食安全的生命线,必须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严格耕地保护、维护粮食安全是应对世界百年变局、复杂的国际形势的现实所需;是国家防范重大风险、战胜重大挑战的深厚底气;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有力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为粮食产量连续6年超过1.3万亿斤提供了坚实基础。
然而,由于种粮比较效益降低、城镇化社会效应驱动、监管不力、红线意识不强等因素,一些地方不时出现耕地非粮化、非农化、耕地“种树风”甚至耕地撂荒等问题,耕地保护形势日益严峻。
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严格耕地保护这根弦,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和条件,保证耕地资源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生态不破坏是维护粮食安全的重中之重。
为此,严格耕地保护,需要立体推进。
数量上抓“管”,要构建“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监管体系,加快推进《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及相关法规的修订完善,明确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的处罚措施。
通过典型案件传递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强烈信号,促使地方党政领导形成主动保护耕地意识。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______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______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
一、题目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______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正确答案:十八亿亩。
二、题目解析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
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
这是居安思危的深长考量,是对世情国情农情的深彻洞察,也是一个大党大国大局的深远谋划。
粮食安全目标下,耕地的隐忧与求治

餐饮浪费不仅意味着浪费了大 量的粮食,更意味羞消耗了生产粮 食所投入的大量资源,这其中,耕 地资源首当其冲。
从这个角度而 言,节约粮食就是保护耕地、善待 耕地。
当下,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的 严峻现实是什么?守住18亿亩耕地 红线,防止耕地"非粮化”,哪些 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需要格外关注?"仓廉实”的必答题又是什么?11月15日,周六。
早晨6时30分,当大多数人还在 睡梦中时,45岁的北京市朝阳区高 安屯餐厨垃圾处理厂作业司机王永 强已经开始了他一天的工作。
他用 抹布擦了擦车门和后视镜,坐进驾 驶室。
12时30分,23岁的北京某购物中心西北菜馆员工赵辉拖着一个绿色垃圾桶,来到所在的街道垃圾中转站。
这是今天菜馆处理的第一批餐厨垃圾〇王永强、赵辉都只是北京餐厨垃圾处理链条上的小小一环。
他们每天奔波忙碌于两点一线,几乎没有交集。
但提起餐厨垃圾的变化,两人都不约而同提到8月这个时间点。
"以往每天按固定线路要跑3趟,现在只用跑两趟。
”王永强觉得8月份以来工作轻省不少。
"过去,一天得倒掉两桶或者一桶半垃圾,现在差不多能减半。
"赵辉说。
在8月这个节点,有两件事值得关注。
8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
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贾O在此之前的7月29日,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八不准"的通知》,坚决遏制新增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建房问题。
这两件事都指向了同一个问题——中国的粮食安全。
"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1?约粮食亦是保护耕地对于中国人而言,粮食不仅仅是大米、谷物、土豆等简单的称谓,更是自带高光的特殊存在——它是文化,更是感情。
11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
"粮食安全,承载着社会变迁 的喜悦与哀愁,在不同的历史阶段 被赋予不同的定义。
我国耕地总数接近18亿亩红线空置面积超1亿亩

说 起 国情 , 我 们 总会 想 到 一个 词 : 人 多 地 少 。 确 实 如 此 。 截 至
2 1年 底 ,我 国耕 地 总 数 不 足 1.6 00 8 2 亿 亩 , 已接 近 1亿 亩 红 线 。人 均 耕 地 不 8 足 0 1 顷 , 不 到 世 界 平 均 水 平 的 .公 12 发 达 国家 的 14 然 而 , 一 边 是 /、 /。
烈 ,在 自 己所 到 过 的 县 ( 、 区) , 市 中 绝 大 部 分 地 方 大 肆 圈 占 土 地 建 设 新 城 ,建 成 的 新 城 区 房 屋 林 立 , 但 是 鲜 有 商 业 配 套 ,没 有 产 业 支 撑 , 一 到 晚 上少 有 人影 ,冷 寂得 让 人 害怕 。 中科 院 院 士 陆 大 道 说 , 改 革 开 放
陆 大 道 介 绍 , 目前 我 国 高速 公 路
总 长 度 已经 与 欧 盟 2 国 总 和 相 当 ,是 7
用 地 需求 , 但 据 记 者 了解 , 重 庆 个 别
闲置 铺 张 的工 业 园 区
…
…
…
_
嗽 l 业 园 区 提 出所 谓 的 栽 下梧 桐 树 、 引 来 金 凤 凰 ”开 发 理 念 ,征 占大 面 积 土 地 搞 园 区 建 设 , 并进 行 “ 通 一 平 ” 。 1 上 旬 ,记 者 三 月 在 该 工 业 园两 年 前 己完 成 征 地 拆 迁 的 拓 展 区 看 到 ,数 百 万 立 方 米 土 石 方 已
2 1年 , 城 区 、 工 业 园 区 面 积 分 别 拓 01
展 2 , 使 城 市 框 架 达 到 3 平 方 公 倍 2
里 ”。
杨维刚18亿亩红线受到严峻考验

编者按: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杨维刚是全国政协常委,3月3—13日他在全国两会期间,就粮食安全,保护耕地红线做了主题发言。
本文系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会务组整理的发言,刊发前未经本人审阅。
“国以谷为宝,民以食为天”,耕地是粮食供给的基本要素,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着眼国家粮食安全,切实加强耕地保护,这既是十分严肃的政治课题,也是非常重大的经济战略课题。
只有保住耕地,才能保证粮食安全,进而保证政权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保护耕地是我国重大的政治经济战略问题中国是一个农业国,素有重农的传统。
史书中常有“食为政首”、“地者,政之本也”、“有粮则稳,无粮则乱,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记载。
建国60年来,党中央和历届政府为国家粮食安全倾注了大量精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耕地,惠顾“三农”,创造了以占世界7%的耕地面积养活了占世界22%人口的奇迹,这是对世界的一大贡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粮食产量连跨3亿吨、亿吨、5亿吨三个台阶。
年,我国粮食增长率达到%以上,连续6年保持粮食增产,连续3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总产量跃居世界首位。
湖南作为全国少有的几个粮食尽调出省之一,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一直稳居全国第一,2009年粮食播种面积达8000万亩,总产量突破了3000万吨。
在粮食连年丰产的形势下,我们也必须清醒的看到,我国现有粮食总产的基础并不稳定,基础薄弱、生态脆弱、人口增长与有限的土地资源及产出率等诸多因素,将长期制约和影响我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
尤其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扩内需”政策的施行,能源、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杨维刚:18亿亩红线受到严峻考验只有保住耕地,才能保证粮食安全,进而保证政权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土资源导刊施建设大批量开工建设,耕地减少已是不争的事实。
耕地保护作为国家政治经济的重大战略问题,未在全国上下真正形成共识。
过去的一个时期内,关于18亿亩耕地“红线”能不能保、要不要保、保不保得住的问题在理论界、经济界引发了前所未有的争论。
新形势下耕地保护

浅谈新形势下耕地保护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庄严宣布,保护好18亿亩耕地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并要求18亿亩耕地要保持到2020年。
据国土资源部中国土地勘测规划研究院副院长谢俊奇介绍,18亿亩这个数字是经过有关部门科学测算过的。
耕地保护粮食安全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庄严宣布,保护好18亿亩耕地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并要求18亿亩耕地要保持到2020年。
据国土资源部中国土地勘测规划研究院副院长谢俊奇介绍,18亿亩这个数字是经过有关部门科学测算过的。
预计到2020年,中国人口有可能达到16亿,考虑到我国的人均消耗粮食量、耕地质量,以及平均亩产等要素,要保障粮食安全,18亿亩是底线。
国土资源部2007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显示全国现有耕地 18.26亿亩。
那就是说,到2020年,我国最多只有2600万亩耕地可用。
中国耕地保护失灵影响到了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以及社会稳定,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构成了威胁,是到了对耕地保护进行反思的时候了。
全社会需要从不同角度来重新认识18亿亩耕地红线。
一、现行体制与政策难以激发对耕地保护的热情和动力在现行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下,各级政府不但是行政主体,而且是经济主体,各级组织执行农地保护政策时往往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行动目标。
第一,农地保护行动是一种集体行动,某一组织执行农地保护政策后并不能获得其行动所产生的全部贡献;第二,现行干部业绩的考核偏重于经济增长速度、产值等指标,在目前农业比较利益偏低的现实条件下,就必须将土地资源配置给边际报酬率比较高的非农产业;第三,将耕地征用后,耕地的产权就由“农民集体”转为“国有”,这块土地上产生的收人就归地方政府支配。
农民是耕地的直接使用者,对其承包的土地具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能。
第一,有些地方的承包地经常处于不断调整当中,无田可保;第二,许多农民的主要收人已经来自非农产业,耕地只是承担着必要的劳动就业岗位和基本的生活保障责任,而不是商业生产。
耕地红线

如何保障生存红线——18亿耕地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未来走向。
而耕地是农业的基础,没有了耕地将失去我们赖以生存的根基,所以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
然而我国当前的耕地面积仅为18.26亿亩,耕地问题尤为严峻。
一18亿亩耕地对中国的重要意义耕地影响国家安全。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耕地面积也在逐年减少,然而,如果不能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不能解决耕地质量问题,将会威胁到国家粮食安全。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工业特别是轻工业的原料主要来源于耕地。
耕地是社会稳定的基础,耕地为农村人口提供了主要的生活保障,是城市居民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
耕地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根基。
民以食为天,没有了粮食,将失去我们生存的根本,粮食缺乏势必引发饥荒,引起国家的动荡,自古以来,各个朝代的农民运动无不是由粮食短缺引起的。
另一方面,如果中国出现动荡,与中国原本有矛盾的国家将会趁火打劫,对中国进行胁迫,这将无疑是华夏的耻辱。
对于当今拥有13亿人口之多的大国,一旦引发粮食危机,将是中华民族的毁灭性灾难。
二中国耕地现状根据有关数据,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人均耕地面积已从3.9亩降至1.39亩。
1998~2006年,我国耕地面积从19.45亿亩减少到18.27亿亩,平均每年减少1475万亩。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今后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还会进一步增加,耕地资源短缺问题不但会长期存在,还会有加重的趋势。
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中,难利用土地面积大,以至耕地后备资源少,可供继续开发的后备耕地资源非常有限。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现有沙漠戈壁、高寒,荒漠、石漠山地等难利用土地面积共计17733. 33万公顷,占到国土面积的17. 94%。
难利用土地的大量存在,严重制约了后备耕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后备耕地资源的缺乏使中国的耕地问题更加严峻。
我国耕地资源在数量不断减少的同时还面临着耕地荒漠化、沙漠化、盐碱化和受到污染以及水土流失所引起的耕地质量日趋下降的严重威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为什么要守住18亿亩耕地这条红线?甘藏春: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是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的,所以我理解守住18亿亩耕地,是我国政府为了子孙后代的长远生计负责的一种表现,也是作为一个大国对世界承担责任的一种表现。
保住18亿亩耕地,就确保了中国粮食安全,就使粮食安全有了基本的资源基础,可以从容应对国际形势的变化,不受制于人。
同时,守住这条红线,也保持了农村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稳定生态环境建设、有序释放建设用地,严把土地闸门,为今后建设预留后备资源。
张大勇:对我们胶南来讲,守住耕地,这不仅是红线,更是底线。
因为它关系到我们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关系到胶南的生态安全和社会安全,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
胶南是青岛的一个县级市,山丘区面积占70%以上。
目前,全市基本农田面积97.994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3亩,基本农田保有率始终控制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87.94%。
二、如何使18亿亩耕地这条红线不被突破?甘藏春:我国耕地现在只有18.27亿亩,在现有耕地中,只有2000多万亩可以作为机动。
守18亿亩耕地这条红线,不是守一个时期,而是要为子孙后代守到人口高峰过去之后,所以说这是个很艰巨的任务。
我认为,守住这条红线有相当的难度,但是有希望、有信心,只要工作到位是能够守住的。
首先,要合理引导、科学用地。
比如说除了耕地之外,沿海地区也有很多未利用土地,在中部地区有很多丘陵地,我们过去为了加快工业化进程,减少成本,不管好地、坏地都占,而许多发达国家的村庄、房屋、集镇都是在山上建的。
再比如,有的地方修了条高速公路,就要搞绿化带,实际上没必要。
我们对用地结构和用地方向要进行调整,这要靠将来的国土规划、城市规划、土地规划来调整,做到不占耕地或少占耕地,这是一个大的措施。
同时,保护耕地要落实责任。
保护18亿亩耕地这个责任,不仅仅是中央政府的责任,也是各级政府的共同责任。
长期以来,有些地方把保护耕地的责任理解成是中央政府或者是国土资源部门的责任,其实保护耕地是各级政府的共同责任!地方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承担保护耕地的责任,现在问责制正在建立。
还有就是要形成耕地保护多个部门齐抓共管的部门联动机制,目前正在探索这条路子。
还要建立保护耕地的利益机制。
这里面就涉及到,将来国家的主体功能区制度建立起来后,要使不同的区域承担不同的发展使命,保护耕地、维护粮食安全的地区,那是做出很大贡献的,怎样有一个合理的补偿机制,让当地财政、人民群众生活有配套的补偿机制,这也是保护好耕地的一个重要举措。
要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我们现在投入的土地和经济效益的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有的不到人家的1/5,说明集约节约用地的潜力空间很大,所以要做好集约节约用地这篇文章。
要科学调整、利用农村建设用地。
现在农村建设用地是城市建设用地的5倍多。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大量人口进城务工,农村建设用地应该在缩小、减少,这是符合规律的,但是这些年出现了“双增加”的问题:农村建设用地在增加,城市建设用地也在增加。
这说明管理上还有问题,农村建设用地应该重新规划、重新利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建设用地挖潜的空间比较大,大部分可以变为耕地。
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土地整理等措施,把新农村建设这篇文章做好。
要加大执法力度。
当前土地执法,责任重大,需要探索长效机制,实现土地管理形势的好转。
从大的方面讲,保18亿亩耕地,要有很多综合措施,但还有一条很重要,全国人民都要意识到保护耕地的重要意义,都来支持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
农民群众很支持这项工作,不少老百姓来信说,土地早该这么管了,这说明农民还是十分爱惜土地的。
总之,把这些措施综合起来,常抓不懈,18亿亩耕地的红线我们就能守住。
三、什么是18亿亩红线?全国耕地总数目要至少保持在18亿亩以上。
决不能因为城市化、及工业化过程而使耕地大量减少。
是经过科学计算得出的,保持我国粮食安全稳定的耕地总数。
四、提出守住18亿亩耕地的相关背景1999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1997年-2010年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正式实施。
在这个规划纲要中,划定了全国范围内的人们称之为“保命田”、“生命线”的基本农田保护区。
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的范围,又扩展至16.28亿亩,这是号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不可逾越的红线”。
党中央又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为了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
”2006年3月5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18亿亩耕地是未来五年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是不可逾越的一道“红线”。
2006年9月6日,在国务院召开的第149次常务会上,国土资源部上报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没有获得通过。
会议作出了暂缓批准《纲要》的决定,国务院领导要求从长计议、加强研究、继续推进,编制历史性、危机性、战略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并且强调,18亿亩耕地的“红线”坚决不能突破,不仅要管到2010年,而且要管到2020年甚至更长时间[2]。
2007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再次强调:“今年要把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和节约集约用地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
”“节约集约用地,不仅关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关系国家长远利益和民族生存根基。
在土地问题上,我们绝不能犯不可改正的历史性错误,遗祸子孙后代。
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
”2008年4月28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在第三十九个“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特别强调:“中国要严格土地调控和监管,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
提高土地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把握调控节奏和力度。
”五、18亿亩红线的制度含义18亿亩红线应该是非常正面的表述,它给人的印象是在保护耕地,保护耕地就是保障粮食产出,保证我们不挨饿,一旦没有这个红线,也有一个推理,就是说城市化过程会把我们的耕地大部分吃掉。
它是建立在这样的假设上。
我现在想简单讲讲,这个假设基本上是不成立的。
第一个问题是,如果没有18亿亩红线,耕地会不会减少呢?答案是不会的。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逻辑,这是我们之所以来讨论这个问题的一个非常坚实的经济学的基础。
为什么?一个简单的逻辑是,城市土地价值来源于人群聚集,没有人群聚集就没有城市土地价值,如果大家都分散的话就是农村,而不是城市。
一旦人群聚集起来,就会节约土地,这个逻辑很简单,大家聚集到一块,很多地方空出来了,这是非常简单的道理。
所以,我们一讲城市的时候,就意味着是一种节约土地的制度。
只要城市化,就会节约土地。
所以,很多国家不存在这个问题。
所以说城市化会大量减少耕地,是不对的。
作一个很简单的比喻,如果城市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是5000人,这相当于北京朝阳区的密度,这不是很密的,因为东城区和西城区的密度更高,我们可以用不到国土面积3%的土地把13亿人全装下,就是不到国土面积3%可以实现100%的城市化。
道理何在呢?很简单,城市的价值是靠聚集,而城市中心是聚集人口密度最高的,所以导致了一个结果,就是城市作为一个交易中心所带来的生产率创造的价值可能是在城市中心最高,越往外越低。
为什么“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或者总理说这番话的意义在哪里?就是因为我们的国情是“人口众多,耕地减少”。
目前我国有13亿多人口,人均耕地却不到1.3亩,而广东、浙江和福建等省甚至在0.6亩以下。
从横向比,这个数字仅为目前世界人均数的四分之一。
所以只有保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才能保证我们的粮食安全和其他经济社会发展,保证国家的长远利益和民族生存根基大计。
六、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重要意义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意义重大---“实现粮食基本自给保持农村社会稳定”首先,是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需要。
实现中国粮食基本自给的耕地面积最低是18亿亩。
因此,保住18亿亩耕地,就使粮食安全有了基本的资源基础。
其次,是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需要。
耕地减少过快,在就业岗位和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将会产生大量"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农民,给农村社会稳定埋下隐患。
另外,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还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稳定生态环境建设成果。
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可以有效抑制建设占用土地的过度需求,促进形成节约集约用地的倒逼机制,同时减少土地过度开发所带来的生态问题。
目前,我国耕地面积已从1995年的19.51亿亩减少到18.26亿亩,人均耕地更是只有1.39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
"人增地减"已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最突出的矛盾。
同时,近年来,我国部分耕地质量降低,在农业科技没有重大突破的情况下,粮食单产持续提高难度加大。
造成目前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生态退耕、非农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以及灾害损毁,补充耕地主要是开发、整理和复垦三项因素。
但受后备资源的数量、质量、经济条件以及环境效应的影响,未来耕地补充的能力有限。
从土地开发看,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不到5000万亩。
从土地整理和复垦看,受资金、政策等条件的限制,通过建设用地的整理复垦补充耕地的规模有限。
总之,目前我国耕地总量逐年减少,后备补充能力有限,形势非常严峻。
五、保障生存红线的措施努力实现保护耕地和城镇化发展的双赢毋庸讳言,近年来我国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确实存在着土地浪费现象。
不少地方城镇建设贪大求洋,不切实际地搞大规划大开发。
其后果必然是:一方面城镇建设用地外延扩展过快,导致优质耕地流失加快;另一方面城镇土地利用效率总体偏低,土地粗放利用和闲置问题较为突出。
据专项调查,在全国存量建设用地中,闲置土地、空闲土地和批而未供土地达395万亩,相当于现有城镇建设用地总量的7.8%。
上述问题的存在有悖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危及我国经济社会和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
事实警示我们:推进城镇化不能再走大量消耗土地资源的老路,必须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第一,要重视发挥规划对土地利用的统筹协调功能。
各地要紧紧抓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良好时机,统筹安排好各类用地,在确保落实上级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的前提下,兼顾当地城镇化发展的用地需求。
要根据用地情况,区别对待不同地区的用地需求。
对于土地利用效率较高的城镇,要通过土地规划的修编,统筹区域和城乡土地利用,合理调减城市周边的耕地与基本农田布局,为未来发展预留好用地空间。
对于土地利用效率低的城镇,要强化对耕地的保护,把它作为城市扩张的硬约束。
对于那些大城市病明显或人口规模已超过区域生态环境容量的城市,要在城市周边布局永久基本农田和其他绿色开放空间,防止城市无节制地粗放式扩张,促进城市组团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