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行为心理与景观环境设计
儿童行为心理在城市户外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儿童行为心理在城市户外环境设计中的应用【摘要】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在家长心中孩子的安全,健康的成长是最重要的。
因此,儿童的活动环境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
设计儿童的户外环境活动空间之前,首先要了解儿童的行为心理,从他们的角度出发,设计出适合他们生长发育,有宜他们身心健康的园林景观。
【关键词】儿童;行为心理;户外环境设计1、儿童的行为心理特点儿童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在不断的认知这个世界,心智尚未成熟;与此同时,他们的身体的在不断发育中拥有更好的稳定性与协调性,这就促成了儿童通过外在的活动表现来反映他们内心的想法。
但在生活中,儿童毕竟正在长成阶段,对各项活动存在一定的依赖性,通过对儿童的观察发现,儿童一般会有以下的行为表现:(1)活泼好动但缺乏稳定性。
儿童的身体在发育阶段,一般都活泼好动,喜欢各种各样的新鲜失事物,对所看到的世界充满好奇,这种好奇感会通过肢体语言表现出来。
儿童通过各自的性格不同,对事物也会产生相对的兴趣与喜好,环境对儿童的影响很大,因此环境对儿童的成长具有引导作用。
(2)依赖性强心理比较被动。
由于儿童对事物的懵懂会形成对人或者事物的依赖性,由于儿童的心理不成熟,因而需要成人对其引导,这也促成了儿童对人的依赖性。
同时,儿童的身体也在发育过程当中,即便脱离了家长和老师的保护,他们也会下意识的扶着人或物,这样他们心理才会有安全感。
2、基于行为心理的儿童户外活动环境设计2.1安全的娱乐设施安全是儿童在生活当中的首要保证,因此在针对儿童的环境设计当中,安全因素要放在首位。
儿童对时间与空间的认识尚在摸索与成熟时期,无法将单独的部分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在空间的连接处没有预知潜在危险的能力。
这也是的在对儿童环境设计当中,材料的选择不可能像成人一样,而是需要质地更为柔软的材料来对娱乐设施进行设计和建造,避免坚硬物对造成伤害。
对此,可以在地面铺垫软性材料,防止儿童跑闹时候跌倒磕伤,柔软的材质可以缓冲他们受到撞击时的力度。
现代景观设计三元素要点

现代景观设计三元素作者:刘滨谊在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中国人居环境建设中,明确景观规划设计的根本目标,具备掌握评判景观规划设计方案的标准,熟悉景观规划设计作为一门学科的理论原理,从而发展创新、规划设计出更多的景观杰作,是每一位从事景观规划设计的同行首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从国际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来看,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基本方面蕴含有三个不同层面的追求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理论研究,笔者概括称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三元素:景观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
如同传统的风景园林,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这三个元素,其共同的追求仍然是艺术。
这种最高的追求从古至今始终贯串于风景园林理论与实践的三个层面。
具体说就是景观感受层面--基于视觉的所有自然与人工形态及其感受的设计,即狭义景观设计;环境、生态、资源层面--包括土地利用、地形、水体、动植物、气候、光照等自然资源在内的调查、分析、评估、规划、保护,即大地景观规划;人类行为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历史与艺术层面--包括潜在于园林环境中的历史文化、风土民情、风俗习惯等与人们精神生活世界息息相关的文明,即行为精神景观规划设计。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三元素源于景观规划设计的实践。
纵览全球景观规设计实例,任何一个具有时代风格和现代意识的成功之作,无不饱含着对这三个方面的刻意追求和深思熟虑,所不同的只是视具体规划设计情况,三元素所占的比例以及侧重不同。
景观环境形象是从人类视觉形象感受要求出发,根据美学规律,利用空间虚实景物,研究如何创造赏心悦目的环境形象。
环境生态绿化是随着现代环境意识运动的发展而注入景观规划设计的现代内容。
主要是从人类的生理感受要求出发,根据自然界生物学原理,利用阳光、气候、动物、植物、土壤、水体等自然和人工材料,研究如何保护或创造出令人舒适的、良好的物质环境。
大众行为心理是随着人口增长、现代信息社会多元文化交流以及社会科学的发展而注入景观规划设计的现代内容。
设计心理环境设计活动方案内容

设计心理环境设计活动方案内容
1. 活动目的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一系列有趣互动的环境设计,帮助参与者提高自我意识,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促进个人心理健康发展。
2. 活动内容
(1) 自我探索空间
搭建一个富有创意和想象力的空间,让参与者通过各种艺术形式(绘画、雕塑、装置等)表达内心世界,探索自我认知。
(2) 正念放松区
设置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引导参与者进行正念冥想、深呼吸等放松练习,缓解压力,提高专注力。
(3) 感恩树林
布置一片"感恩树林",参与者可以在树叶形状的卡片上写下对生活的感恩之情,体会生命的美好。
(4) 梦想拼图墙
准备一面巨大的拼图墙,参与者在上面绘制自己的梦想,并与他人分享梦想,激发正能量。
3. 活动流程
(1) 开场互动,破冰热身
(2) 分组参与各环节设计活动
(3) 小组讨论分享
(4) 总结点评,发放心理小礼物
4. 活动意义
通过环境设计的方式,让参与者在互动中释放压力、探索自我、激发正能量,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园林景观与环境-行为心理

色彩与文化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色彩的感知和偏好存在差异
色彩与环境感知:色彩会影响人们对环境的感知和判断
材质感知与行为心理
材质与行为:不同材质对行为的影响
心理与行为:心理因素对行为的影响
材质感知:人们对不同材质的感知和反应
行为心理:人们在园林景观中的行为和心理反应
行为心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PRT FOUR
基于行为心理的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空间布局:考虑人的行为和心理需求合理规划空间布局
互动性:设计具有互动性的景观元素增强人与环境的互动体验
景观元素:选择具有吸引力的景观元素激发人的兴趣和好奇心
色彩搭配:根据人的心理需求选择合适的色彩搭配
行为心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园林景观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如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行为心理与园林景观
PRT TWO
行为心理的基本概念
园林景观中的行为心理因素:空间布局、色彩搭配、植物选择等
行为心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满足人的心理需求提高生活质量
行为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科学
行为心理与园林景观的关系:园林景观对人的行为和心理产生影响
行为心理对园林景观的影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审美体验:影响人们对园林景观的审美体验和评价
心理需求:满足人们对自然、宁静、和谐的心理需求
行为模式:影响人们在园林景观中的行为模式和活动方式
环境感知:影响人们对园林景观的环境感知和认知
园林景观中的行为心理表现
PRT THREE
空间感知与行为心理
,
园林景观与环境-行为心理
环境行为学概论

环境行为学概论环境行为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涉及到环境认知、人类行为与环境、设计与环境、环境心理学、生态行为学、可持续环境行为、城市环境行为、环境行为的社会影响以及健康与环境行为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简要介绍这些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环境行为学的整体框架。
1.环境认知环境认知是指人们认识和理解环境的过程,包括对环境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机制。
人们通过感官接收来自环境的刺激,进而形成对环境的认知和理解。
提高环境认知能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关注环境问题,从而采取有效的行动来保护和管理环境。
2.人类行为与环境人类行为对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包括生产、消费、废弃物处理等方面。
人类的行为方式对环境产生作用,进而影响生态系统平衡和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研究人类行为与环境的互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引导人们采取合理的行动。
3.设计与环境设计与环境是连接人与环境的桥梁,包括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方面。
良好的环境设计需要考虑人在其中的位置,并创造出舒适、安全、可持续的环境。
通过合理的设计,我们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和保护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4.环境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与环境互动的学科,包括视觉环境心理学、听觉环境心理学、触觉环境心理学等多个方面。
它主要探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深入了解人的感官机制和心理感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在实践中做出合理的决策。
5.生态行为学生态行为学是研究人类生态与环境互动的学科,包括生态伦理、生态政治、生态文化等许多方面。
它主要关注人类行为对自然生态的影响以及如何采取积极的态度来维护生态平衡。
通过研究和发展生态行为学,我们可以促进人类对环境的负责任行为,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6.可持续环境行为可持续环境行为是指能够促进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行为方式,包括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加强垃圾分类等许多方面。
推广可持续环境行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管理环境,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行为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行为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摘要∶园林空间的使用者是人,塑造景观空间时应充分考虑人的行为心理。
通分析不同人群的行为心理特点及不同类型园林中行为心理学的应用,阐述了各类群游人对园林的行为心理学需求,提出了行为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设计出更好的园林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园林设计,心理学,园林,行为,心理,应用1概念1.1行为心理学的概念行为主义心理学简称行为主义,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华生于1913年创立的心理学流派,其根本特点是排斥意识,主张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不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
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它们有的表现在身体外部,有的隐藏在身体内部[1]。
1.2行为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根据人的性格、性别、社会角色不同,可以有不同的行为特征。
必要性行为:就是人类日常生活所必须的活动,这种类型的行为一般不受外力的影响。
自主性行为:也称选择性行为,例如出游、傍晚散步等。
自主性行为受外力影响,一般与环境质量相关。
社会性行为:也称社交性行为,例如朋友聚会、聚餐。
这种类型的行为具有很大的可选择性,与自主性行为不同,更倾向于个人的喜好与选择。
1.3研究的意义和方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园林空间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多。
但目前大部分园林空间在设计中采用的是功能主义结合美学主义,缺乏对使用者的心理及行为的研究和考虑,造成大量公共空间不符合使用者需求,不能合理化利用,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
因此,园林设计者应在进行公共空间设计的时候,深入研究人们的行为及心理特性,创造出不仅满足空间功能的美化空间,更应该设计建造出符合人们行为心理要求的城市公共空间,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各类型的游人。
研究方法:文献理论研究法、实地观察记录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
2行为心理学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研究2.1不同游人类别的行为心理学分析经调查分析总结发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存在一些普遍的行为习惯:抄近路,经观察人们总是倾向选择最短距离的路行走;逆时针转向,经观察在操场跑道、公园等场所,大多数人沿着逆时针方向运动;依靠性,经观察在开敞性空间中,人们习惯于停留在树木主干、灯柱、雕塑等能给人依靠感的物体周围;人看人,通过看别人可以了解他人,通过被人看得到社会认同的内心需要,并且通过视线接触促进交往;围观,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一群人凑一起看某个东西,就是所谓的“凑热闹心态”。
浅议景观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

浅议景观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张培摘要:在现代主义设计思想指导下的我国很多城市存在着刻板的功能分区和非人性的大尺度的设计缺陷,在此等城市建设发展的背景下造成了城市形象特征的弱化、宜人尺度的丧失、人类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等城市景观环境现实性问题。
在城市环境设计日益重视的今天,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景观设计师(或环境设计师)都开始关注在城市环境设计中如何保持和再塑本城市形象特征和营造“人性化”环境场所的设计实践。
为了不再让一些有社会历史价值、情感价值、文化价值、景观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的旧建筑及其景观环境从城市空间中消失,为了不让我们生存的城市环境沦为毫无特色的非人性空间场所,寻找失落的情趣空间环境,寻找失落的城市场所文脉,寻找一种既能继承和延续城市历史人文精神,又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城市环境更新的方法是大势所趋。
关键词:景观设计人性化正文:一、人性化设计(一)人性化设计的概念人性化设计是指在符合人们的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强调精神与情感需求的设计。
人性化设计是人类在改造世界过程中一直追求的目标,是设计发展的更高阶段,是人们对设计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人性化设计是以人为轴心,注意提升人的价值,尊重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动态设计哲学。
在以人为中心的问题上,人性化的考虑也是有层次的,以人为中心不是片面的考虑个体的人,而是综合的考虑群体的人,社会的人,考虑群体的局部与社会的整体结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使社会的发展与更为长远的人类的生存环境的和谐与统一。
因此,人性化设计应该是站在人性的高度上把握设计方向,以综合协调景观设计所涉及的深层次问题。
(二)人性化设计的发展“人性化”一词在我们周围出现的年代并不久远,而在人类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历史,当从我们开始懂得住进山洞时开始“人性化”也搬进了室内空间。
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虽然在现代主义指导下的城市建设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提供了客观的物质载体,但同时产生了诸如上文提到的问题。
园林景观空间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

园林景观空间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摘要:环境景观反映了现代人类的内心世界,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追求和向往,产生的一种新的美学观和价值观,也是人与景观环境的合作交流,心理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如何对景观空间的营造符合人心理需要已经成为园林景观设计的重点。
关键词: 环境空间; 行为心理;生活环境; 流动景观; abstract: landscape reflects modern people’s inner world, is a kind of life pursuit and longing, resulting in a new aesthetics and values, is the people and the landscape environment of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application of psychology in the landscape design i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ow to create a landscape space with human psychological need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landscape design.key words: environment; psychological behavior; living environment; the flow of the landscape;中图分类号: tu-098.4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引言人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空间环境,人和景观环境组成的系统中,人就是核心,环境景观对人所产生的心理感受尤为重要,即人对景观环境产生的心理,它会影响人的生活行为,生活情趣和生活质量。
回顾历史,正是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使环境、园林、景观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促使了现代环境景观的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 新行为主义, 行为理论 , 心理 活动, 景观环境
中图分类号 : U9 4 1 T 8 . 文献标识码 : A
托 马斯 ・ 贝 纳特谈 到 : 我们常 为周 围环境 中的刺 激所 冲 L・ “
景观环 境的形式是多种多 样的 , 不单是 客观上 已存在 的可 这
心理反过来也会影响环境 的再塑造 。
图 1 雨花烈士陵园的烈士群雕 图 2 中山岐江公 园
2 2 色彩特征 引发 人 的心理 活动 .
在环境景观 的各 要素 中, 色彩无疑是最能影 响视觉感受的因 素。景观环 境的色彩 不是 独立存在 的 , 它依 附于其形式 , 用于 作
人的心理活动。
成 的函数 。 , 以美 国心理学家华生 为代 表的早 期行 为主义 学派 提 出了“ s
( 刺激 ) 反应 )理 论 , 一 R( ” 而新行为 主义学派继续 发展 了这一 理论 ,
提出刺激与反应不能孤立存在 , 它们必须通 过有机体这 一媒介才 能产生 , s 刺激 ) 有机体 )R( 即“ ( 一 0( . 反应 )理论 , ” 也就是 说有机体
在这些行为理论 中 , 的心 理活 动 占据 了最关 键 的位置 , 人 那
么人 的心理活动具有哪些特征与 内容 , 它们 与景观环境 又是 怎样
互动 。
色彩对人心理方面的影响 , 括色彩知觉 , 包 色彩象 征 , 彩联 色
想等。色彩 知觉是指 色彩 对人们 心理产生 的冷 暖感 、 退感 、 进 华 丽感 、 朴素感 等。色彩象 征是 与色彩联 想紧密相 连 的 , 这种 联想
根据环境 的刺激而产生反应 , 并且这种反应 随着环境刺 激的改变 而改变 ,SO R 理论更加具体地说 明了“ ・ ” “ -- ” P E 之间相互作用 的过 程, 阐述了人的行为是人 与环境 相互 作用后 的结 果 , 在相互 作用 的过程 中人 的心理活动最终决定 了行为 的实施 , 而决定人行 为 的
击, 我们的感觉世界 正是 以永远 着 的一系列 以光 、 、 、 、 、 视 的形 , 色 形 声 味 也包括主观视觉感 受后 的形 的“ 表情 ” 不 同的景 观形式 , 表情 ” 正是 这 种“ , 表情 ” 给人 们不 同的心 理感 带 气息和触为其特征 的。在我们 清醒的时候 , 大量 的刺激像潮水一 展现出不同 的“ 般 向我们涌来 , 我们 的感觉器官特别善 于根据 自己的需 要从 中选 受 , 但不是 每一个景 观都 会给人 们 以心理 刺激 , 只有 当某 些景观 取适当的信 息… ” 1。 人, 不是孤立系统… …我们是 以自己的感 观来取得信 息并根据所 取得的信息来行 动的。 ”
2 环境 形式 、 色彩 、 空间作 用于人 的心 理活 动
通过 以往 的经验 、 旧时的记 忆或 已具备 的知识 而 获得 , 以分为 可 人 的心理活动包 括心 理感 受 、 理需 求、 理期 望等 。 由于 具体联想 与抽象 联想 。例 如 , 于 白色 , 们会将其 具体联 想为 心 心 对 人 客观地域 、 民族 、 宗教 ……的不 同, 观个 人 年 龄、 主 性别 、 文化 修 雪 、 白云 ……抽象联想为 纯洁、 神圣 …… 养 ……的差异 , 甚至 不 同时 间情 绪 、 感受 的变化 , 人 的心理 反 个
环境是一个庞 大复杂 的体 系 , 它通过 其形式 、 色彩 、 间 , 空 借 如 , 我们在 自 课中曾经学习过树叶 的经 脉在其形态 与功能上都 然 由各种渠道 向人们 提供 各种 直 接且 真 实 的感 觉 刺激 , 即环 境信 与人类 的神经血管有着极其相似之处 ; 向上的线条形式 的组合会 息 , 比人们能够接纳 的信息要 庞 大复杂 得多 , 它 人们 通过 思维分 让人产生舒展 、 积极的心理状态。南京狮 王府步行街上 的捏糖人 析将其过滤 , 只接受那些 个人 能够接 受 的刺激程 度 的信息 , 并相 小贩的铜像 , 使人不 由想 起童年 的快 乐时 光 , 中 自然产 生 出一 心 应地进 行比较 、 评价 , 最终得 出 自我结论 , 实施各 自的行为 。 种愉悦的心情。另外 , 一些心理上 的共鸣也 可以被认为 是景观 的
1 新 行为 主义 的 为理论
形式与其代表的特定 意义 之间 的心理 联系 。例 如雨 花 台烈 士陵
提醒人 们不 断进取 , 使 德 国心理学家勒温提出 了关于人类行 为的著名公式 : ( ・ 园的烈士群雕代表 的是一种 民族 的精神 , B=fP 人们产生一种肃穆与庄严之情 ( 见图 1 。 ) E, )即行为 ( eai ) 由个人 ( esn 与环境 ( n i n n) B hv r是 o P ro ) E vr met所组 o
第3 4卷 第 3 2期
2008年 11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I TECTURt
V0 . 4No. 2 13 3
N v 20 o. 08
・5 ・ 1
文章编号 :0 96 2 (0 8 3—0 10 i0 —8 5 20 }20 5 —2
人 群 行 为心 理 与景 观 环 境 设 计
汤箬 梅
摘
吴
曼
要: 根据国际上新行为主义学派所提 出的“ ( 激) 有机体 )R( 应) 行为理论 , s刺 一 0( 一 反 ” 通过城市景观 中具体 实例对人
的行为心理所产 生不 同反应 的研 究, 旨在 使景观设计能够充分地考虑人群 的行为心理 学问题 , 以设计 出符合大 多数人 需
形式与人们 的心理发 生共 鸣时 , 人们 才能 接受 到这种 信息 刺激 ,
维纳在 《 有人 的 用处——控 制论 与社 会》 人 中提 出:我 们 , 从 而 发 生 心 理 反 应 。 “ 这种心理的共鸣 可 以被认 为是 景观 形式 的某些 构成要 素与
人 的心理产生 了某种 同构现象 , 即它们 彼此之 间的对应关 系。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