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陈独秀
陈独秀

陈独秀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主要表现
在不懂得掌握政权和武装的重要性,不善于处理同 国民党的关系,企图以妥协让步和束缚工农运动等 消极措施拖住即将叛变的同盟者。1927年8月,陈独 秀被撤销总书记职务。除其本身的原因,同时也是 受到共产国际的影响。陈独秀犯严重右倾错误标志 的对国民党“二大”、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等 问题上的让步,还有对蒋介石、汪精卫等的依赖, 以及不重视党直接掌握武装的思想等,都是受到了 共产国际的重大影响。
陈独秀对历史的影响
他的坚定不屈的性格使他成为著名的革命 家,而他的倔强与刚烈造成他政治上的失败,他 的坦城和爽直使他拥有许多朋友。倔强而坦 诚的个性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与 共产国际隶属关系及国共合作的形成起到了 一定推动作用,但是他的这种个性,在某种程度 上影响了对共产国际无限制地服从,为大革命 最终失败埋下了祸根.
相濡以沫的潘兰珍,陈独
秀被撤职后回到上海,隐姓埋名, 在永里租界居住下来,“同是天 涯沦落人”,陈独秀和潘兰珍渐 生好感。闲时,忠厚朴实的潘兰 珍帮陈独秀洗衣服,收拾房间, 陈独秀则教潘兰珍识字学文化。 两人走到了一起后,生了个女儿 叫凤仙。1932年,陈独秀遭谢立 功、费侠出卖被捕,潘兰珍无怨 无悔地为他送了5年牢饭。1942 年,陈独秀在重庆江津病逝。弥 留时他对起子说:“兰珍吾妻, 望今后一切自主,生活务求自立。 1949年10月30日,潘兰珍病故, 年仅41岁。
活泼聪慧的高君曼,高晓岚
同父异母的妹妹。热爱文学,见识开 阔,两人从诗词歌赋聊到行游见闻, 从社会责任说到男女婚恋,大有相恨 见晚之感。两人面对众人的非难和陈 、高两家的指责,二人坚决“自由恋 爱”,干脆私奔了。 1911 年,辛亥革 命爆发。陈独秀忙着办报、演讲却对 家庭漠不关心,终让二人渐行渐远, 1925 年,高君曼心灰意冷,带着一双 儿女黯然移居南京,从此二人不相往 来。 1930 年,高君曼带着孩子回安庆 为姐姐奔丧,却遭遇陈、高两家冷眼 。她被彻底击垮,次年病殒南京。年 仅52岁。
陈独秀的客观评价介绍

陈独秀的客观评价介绍陈独秀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行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及首任总书记,中共一大至五大期间党的最高领袖,后来在大革命中陈独秀被批为右倾主义,最后被开除党籍,下面由店铺为你提供对陈独秀的客观评价,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陈独秀的客观评价介绍曾经人们因为陈独秀在大革命后期的右倾机会主义而否定了他的一生,但是时间和真相告诉了我们陈独秀是被右倾的,真正犯错的是当时苏联引导的共产国际。
陈独秀的一生都在反对,最早的时候和胡适之间的书信往来就是胡适对他的评价,所以两位虽然道路不通,但却是终生的知己。
从研究陈独秀的学者书中我们看到了陈独秀是那代知识分子救国的缩影,为了国家和民族他们又献身的精神,这是人格的高度,是值得我们赞扬的。
陈独秀的一生奉献了两个儿子的生命,将自己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革命,他在世的时候入狱四次,晚年生活贫困,最后在疾病中去世,活着的时候没有鲜花与掌声,而且成为自己同志的打击对象。
众矢之的,所以他很冤屈,大革命的失败他承担了全部的责任,但是事实上错误在苏联。
陈独秀的一生其实对中国的贡献是功大于过的,但是他遭受的打击却非常惨重。
陈独秀是中国真正的英雄人物,陈独秀贡献一有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二是领导了五四运动,三是创建了共产党。
但他的过错在与不得不执行共产国际的政策向国民党的让步,最后不能忍罪名而被开除党籍。
陈独秀的一生是爱国的,而且宁折不屈,为真理而奉献一切,对陈独秀的评价虽然现在还有很多人是负面,但是小编相信总会有一天,陈独秀头上那顶“右倾机会主义”的帽子也会脱掉的,中国总会给与陈独秀一个公正合理的评价。
陈独秀嫖娼案是真的吗陈独秀在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的时候曾有一起嫖娼案,陈独秀好友胡适曾指责当时小报的报道和人们的传言都是无稽之谈,部分文界学者竟视之为真,真是奇怪。
嫖娼是陈独秀和夏元瑮都做的事情,但是将挖伤某妓之下体是人们借着私人行为对陈独秀的公然攻击。
陈独秀嫖娼是真的,但是挖伤妓女下体是假的。
陈独秀生平评价

至今仍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其创
办的《新青年》杂志,是中国近现 代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刊物,教育、 引导了整整一代人;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从中共“一大”到 “五大”的领导集体,对于中国革命的 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如党的“二大” 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 党的“四大”提出了民主革命总路线的 基本思想,并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 运动,因而党的队伍发展壮大,为后来的 革命奠定了重要基础; 他晚年的民主思想,是中国近现代历史 上对民主政治的最深刻的思索,至今很 少有人能够超越,仍是我们奋斗与追求 的目标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军队 国际支持 共产党 国民党
3. 苏联对国民党的支持远大于对共 产党的支持。
文学上的陈独秀
• 提出将应用之文与文学之文彻 底分家的口号。 • 批判明清小说中的封建陈腐习 气和“名山著述思想”,抨击 传统小说中的载道宗圣和无病 呻吟的弊端,但赞赏其中批判 现实、张扬自由、鼓吹反抗的 积极因素,在文学的独立精神 和现实主义宗旨方面提出了鲜 明的现代美学理想,并将艺术 风格技巧视为新文学的努力方 向,从而为中国现代文学的诞 生注入了新锐的思想动力。
• •
•
今天人们眼里的陈独秀
• 贡献
•
• • • • •
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 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 五四运动的领导者; 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 • 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创始人; 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 要的领导人; 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深刻总结、 反思苏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经验教训的人。
•
近代史 评价陈独秀

毛泽东对陈独秀的评价
• 毛泽东在1945年中国共产党“七大”预备 会议上,在指出陈独秀在大革命后期犯了 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以及后来搞托陈取消派 “反对我们”之后说:“关于陈独秀这个 人,我们今天可以讲一讲。他是有过功劳 的。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 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他与周围的一群人 ,如李大钊同志等,是起了大作用的。 ……
陈独秀
简介
陈独秀,1879~1942, 安徽安庆市人,原名 庆同,字仲甫,号实 庵。新文化运动的发 起人和旗帜,中国文 化启蒙运动的先驱, 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 及首任总书记,一大 至五大党的最高领袖。
人物生平
• 1879年生于安徽安庆。自幼丧父,随祖父 修习四书五经,1896年考中秀才。 • 1897年入杭州求是书院学习,开始接受近 代西方思想文化。1899年因有反清言论被 书院开除。 • 1901(22岁)年因为进行反清宣传活动, 受清政府通缉,逃亡日本,入东京高等师 范学校速成科学习。 1903年在日本与邹容、 张继等怒剪学监发辫被遣返回国,与章士 钊、张继等共同在上海创办《国民日日报 》
箭杆胡同20号
独 秀 引 来 万 木 春 小 院 当 年 聚 风 云
• 陈独秀说:“所谓无产阶级独裁,根本没有这种 东西,他只是党的独裁,结果也只能是领袖独裁 ,任何独裁都和残暴、蒙蔽、欺骗、腐化的官僚 政治是不能分离的。”
• 他的这段话,把苏维埃独裁与法西斯独裁等 同起来看,而在分析斯大林独裁政权时,把责任 追溯到列宁,并批判了托洛茨基。这在中国托派 内部几乎没有什么人所同意的。实际上,这同第 三个问题是分不开的,我们可在第三个问题上一 起探讨。
“陈独秀是有过功劳的”
• 我们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学生 。五四运动替 中国共产党准备了干部。那个时候有《新 青年》杂志,是陈独秀主编的,被这个杂 志和五四运动警醒起来的人,后头有一部 份进了共产党。这些人受陈独秀和他周围 一群人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是由他集合起 来,这才成立了党。
陈独秀生平评价_2

陈独秀生平评价_2
陈独秀,字汝钧,后改字叔旻,号端阳子,浙江宁波人,是早期民主主义思想家,同时也是洋务运动的先驱者和领导者,主要从事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曾被誉为中国民主主义和自由主义运动的奠基人。
从小,陈独秀自学成才,具有雄厚的学识和创新精神。
他历经艰辛,发表众多著作,以及发表了《独孤论》等一系列的文学著作、《新青年》杂志等。
他的文章与George Washington、ThomasJefferson等美国建国先贤的英雄事迹相值,受到众多人的称赞。
他批判封建制度,推崇民主自由,通过他开展的科学、文化运动,引导人们从传统观念中脱离,把追求更高的创新理念放到前面,这在那个时代是个革命性的举动,受到众多同道仰慕。
他创办的青年主义以及北洋政府的改革措施,都促使中国经历了革命的地位,并且使许多中国人的思想出现波澜。
此外,他的社会活动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经济、文化和政治的发展。
总之,可以说,陈独秀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意义深远,在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被誉为民族理想的先驱。
对陈独秀的评价

对陈独秀的评价(一)一枝独秀开正艳,狷介狂傲众人羡。
政治潦倒心失意,才华锋芒实难掩。
陈独秀,在政局混乱的时代,却生就一副不会钻营圆滑的傲骨和思想先进的才骨。
这也许决定了他未来在文化思想界的巨大成就和最终在政治上的郁郁不得志。
他在思想上的先进和自由,使他在文化领域和初期的政治生涯上取得了辉煌成就。
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创办《新青年》杂志;他是五四运动的倡导者,传播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创始人;是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深刻总结苏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人。
然而,即使他光芒耀人如此,终由于他的狷介狂傲和固执的个性,使他命运多舛。
他曾被推选为中央局书记,但是大革命中,即使他心中百般反对共产国际的指令,但却最终执行。
而在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国际将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他,他被冠以“右倾投降主义”(后改为“右倾机会主义”)的罪名。
他了解到苏联共产国际与自己思想的偏差,于是准备组织托派,而这一举动和他在对中东问题的不同意见导致他被开除党籍。
但即使这样,固执坚持的他依旧不悔。
他在看待问题时,有时的确过于偏激,掺入了自己的感情因素。
他认为,斯大林统治时期的苏联,并非社会主义国家,而是“世界列强之一。
”他是深深厌恶斯大林的,但这样说,过于偏激了。
另外,他应该及时抵制共产国际的错误决策,作为那时中共的最高领导,如果他真的努力去抵制,还是可以在自己的国家上采取正确的决策。
从人性的角度,他所处的混乱复杂社会背景决定他这样一个毫无心机、没有手段、光明磊落的人难以担当一个新兴政党的领袖,但这却不能淹没他的大学者、大专家的贡献。
(二)在20世纪初期的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亲身参与了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之间的几乎所有事件,他就是陈独秀。
陈独秀一生是非功过众说纷纭,而面对这样一个历史人物,我是这样看待的。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他的功绩有以下几点:在辛亥革命之前陈独秀组建岳王会,借岳飞精忠报国抗击金人的精神,宣传鼓动革命,后来在辛亥革命过程中牺牲的烈士大多是出自岳王会,可见,陈独秀领导的岳王会对推翻满清王朝的统治起了多大的作用!新文化运动是陈独秀领导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任选觉醒年代中一历史人物,做出人物评价,形成800字总结

任选觉醒年代中一历史人物,做出人物评价,形成800字总结觉醒年代陈独秀人物评价“你想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党?”“一个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一个能把中国引向光明,能让中国人都能过上好日子的无产阶级政党!”在这个特殊的假期里,我观看了电视剧《觉醒年代》。
这部剧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背景,讲述了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从相识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传奇故事,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光辉历程。
在观看的过程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陈独秀,他不仅拥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坚定的信念,而且还十分的正直,面对敌人永不妥协。
他还很善于鼓舞青年读者,唤醒他们思想的觉悟。
陈独秀在上海时创立了《新青年》。
这本杂志为当时迷茫而又痛苦的爱国青年们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就像灯塔一样为他们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他提出了新青年的六条标准,指出这六条标准的基本精神就是“科学”与“民主”,并把中国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
他和李大钊等人实行同人编辑,每一次讨论新文章时都激情澎湃。
《新青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爱国青年。
之后,这本杂志发起了新文化运动,并宣传倡导科学,民主和文学,在“五四”期间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五四”运动之后,陈独秀不幸被保皇派吴炳湘抓捕。
被捕之后陈独秀并没有唉声叹气,向敌人屈服,而是在狱中继续努力研究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思考如何救国,监狱对他来说就像是平常的居所。
他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在困境中不屈不挠乐观积极的态度实在是太让我敬佩了!1920年2月,李大钊护送陈独秀离开北京。
路上,两人约定,分别在北京和上海等地筹建党的组织,史称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随着国际歌的响起,我仿佛看到了新中国的觉醒—“好,仲甫兄,让我们对着这些同胞宣誓吧—”“为了让你们不再流离失所,为了让中国的老百姓过上富裕的生活……为了中华民富国强,为了民族再造复兴,我愿意奋斗终生!”这是怎样的决心啊!我也在心里默默的和他们一起宣誓:先生请您放心,我们的祖国经过磨难与洗礼,已经走向了繁荣富强,我一定会牢记历史,努力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陈独秀评价(1)

陈独秀评价陈独秀(1879年-1942年),字公千,号一山,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发起人之一,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有着深远的影响。
陈独秀的思想主张理性、进步和民主,对于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对陈独秀进行评价与分析。
一、思想家的标志陈独秀作为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其主要思想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1.民主主义:陈独秀主张建立一个自由平等的社会制度,认为民主政治是解放人类的根本途径。
他强调人民权利的保障,主张实行普选制度,促进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这种民主思想对于当时封建专制的社会来说,无疑是一种革命性的进步观念。
2.科学思维:陈独秀崇尚科学思维,主张以科学的方法解决社会问题。
他倡导以理性和实证为基础,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
陈独秀运用科学思维分析社会问题,提出种种解决方案,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3.文化自信:陈独秀强调文化自信,提倡融合中西文化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的成果。
他认为,只有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吸收现代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才能够真正实现中国文化的复兴。
陈独秀对于文化自信的强调,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4.教育改革:陈独秀主张进行教育改革,提倡以科学教育为核心,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力的新一代人才。
他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改革,才能够满足国家现代化的需要,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二、陈独秀的影响力陈独秀的思想主张和政治活动对于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发起人之一。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篇章,对于中国的社会变革和文化进步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提倡以科学、民主、新道德为核心价值观,呼吁文化自信,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入发展。
2.中国共产党的创立: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陈独秀
陈独秀(1879-1942),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人。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行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
对陈独秀先生,我觉得应从功与过两个方面来评价。
首先是功绩方面。
对于陈独秀的历史地位,已有很多著作进行了论述。
总的来说,我认为他主要有以下几大贡献:
一.在辛亥革命之前陈独秀组建岳王会,借岳飞精忠报国抗击金人的精神,宣传
鼓动革命,后来在辛亥革命过程中牺牲的烈士大多是出自岳王会可见,陈独秀领导的岳王会对推翻满清王朝的统治起了多大的作用
二.新文化运动是陈独秀领导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他
以《新青年》为战斗堡垒培养出一代以改造黑暗中国为己任的新人;他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率先向传统封建思想的堡垒发动了猛烈的攻击;他发动文学革命,把思想解放运动引向更加广阔的领域;他锐意改革北大文科,为青年学生开辟了思想自由的新天地。
众所周知,20世纪中国有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即新文化运
动和五四运动,40年代的延安整风运动,70至80年代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在这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影响最早而且时间最长的当然是第一次,即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如果没有这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也就没有後两次思想解放运动。
後两次思想解放运动,都是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扬,与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三.被毛泽东成为“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的陈独秀,通过《新青年》,以
科学和民主的思想惊醒了长期束缚在封建桎梏中的一代青年,于是在1919年5月4日这天掀起了思想解放热潮,这个潮流冲决了禁锢人们思想的闸门,它的影响远远不止于此,除了波及中国思想文化,政治发展方向,社会经济潮流,教育,亦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四.他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的领导人。
他在党的"四大"提出了民主革命总路线的基本思想,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党的队伍也从50多人迅速发展到6万多人,为后来的革命奠定了一个重要的基础,其功劳是不容抹杀的。
他和李大钊一起创建的中国共产党,如今还在带领中国人民为建设现代化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披荆斩棘。
毛泽东说过:“陈独秀给我的影响超过了其他任何人。
”我想毛泽东的“实事求是”的思想也许就是陈独秀提倡科学精神的延续吧,毛泽东一直很尊敬与欣赏他的前辈兼老师陈独秀先生,但遗憾地是他没有继承和发扬陈独秀的民主与自由的普世真理而是走向了民主与
自由的反面____独裁(专制),也没有陈独秀的学识渊博和高尚人格,进而酿成了后来的“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悲剧,也为后来的中国共产党的政权带来了专制这个消极影响,如果毛泽东很好贯彻了陈独秀的民主自由与科学那今日之中国也不会出现国共两党两岸对立,也不会出现众多的官僚与贪官,经济发展也会比现在
发达多了,至少在经济上中国起步会早五六十年时间,如果从陈独秀提倡民主自由科学起一直执行和贯彻它那么这种政治思想经过八九十年(1915年-2004年)的发展早已深入民心了。
五.他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他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是当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最主要的阵地。
他本人传播马克思主义,当然没有李大钊早,但是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许多文章,就是在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
例如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影响最大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就是发表在1919年10月、11月的《新青年》杂志上的。
李大钊主编的「马克思主义专号」,也是刊登在《新青年》杂志上的。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新青年》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刊物,教育、引导了整整一代人,其作用是任何别的报刊不能替代的,至今没有一份刊物能与之相比。
六. 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深刻总结、反思苏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人,也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中最早认识到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人。
陈独秀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叱咤风云的大人物,在20世纪一、二十年代的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第一次大革命的历史上,他都留下了巨大的足迹,被称为"思想界的明星"、"中国革命史上光焰万丈的大彗星"。
他不愧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其学识渊博,懂日、英、法三国文字,工宋诗,善写隶书,对旧学很有功底,新学造诣尤深,思想锐利,通晓中西文明,是民主自由和科学的倡导者,他的政治预言已被现实证实(比如苏联的大清洗、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东欧巨变而解体等)是正确的,而且对于现在的中国正走向民主与自由历史趋势同样有现实意义。
陈独秀晚年民主思想,曾经被视为“异端”而大加挞伐。
近年来,特别是苏联解体之后,学术界对其研究进一步深化。
对其晚年民主思想,有人称之为“远见卓识”,认为其“对民主的反思,体现了这位东方…普罗米修斯‟在独裁逆流中对民主理想的执着追求,他通过对斯大林极权主义体制的批判而形成的新民主观,并非重归五四的思想循环,而是对民主进行了全新诠释的深刻洞见”。
但陈独秀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也存在缺陷和不足,犯过错误。
以下评论他的过错。
一.陈独秀轻蔑人民群众的思想,反对把国家重任放到人民群众身上,这是因为他还没有真正地了解人民群众,特别是不了解工人阶级遭受的深重的剥削和压迫。
造成这种的根本原因在于陈独秀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因而也导致新文化运动缺乏群众基础。
二.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在中国共产党内形成的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
1923年,陈独秀提出了“二次革命论”,认为中国民主革命只能由资产阶级领导,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无产阶级只有等待资本主义发展后再发动第二次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陈独秀的右倾思想发展成为在党中央占统治地位的右倾投降主义,放弃了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致使大革命惨遭失败。
现在也有很多人认为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的帽子完全是因为共产国际的失误决策而给他这个替罪羊戴上的,但是
我认为也许历史夸大了陈独秀的错误,但是在他领导中共的时期发生这么大的惨剧,他这个领导人是不能够脱得了干系的。
首先,在大革命初期对军队的作用认识不足。
陈独秀在早年就形成一种“军人是中国一大乱源”的看法,排斥武力政治。
“所以我们中国要想政象清宁,当首先排斥武力政治。
”这种片面思想导致陈独秀在革命初期不赞成中共掌握军队,而是要放手发动工人运动,就连慕名而来要加入共产党的朱德也因为陈独秀觉得他是“大老粗”而被打发了。
虽然陈独秀的这种思想在大革命后期有所改观,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造成了中共的损失。
其次,将赌注押在汪精卫身上,发表联合宣言,拥汪抑蒋。
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陈独秀与汪精卫发表联合宣言,中共在革命问题上作出很大让步,同时支持武汉政府反对蒋介石代表的南京政府。
这次宣言虽然有共产国际的指示和要求,但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陈独秀内心的想法,可以说在这一阶段陈独秀对革命的未来有些不知所措了,幻想着通过汪精卫打击蒋介石,却没想到一着不慎,满盘皆输,造成了后来中共更大的损失,这一点陈独秀确实负有很大责任。
最重要的是,陈独秀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书记,不能克服困难维护政党自身独立。
最终受制于共产国际,一方面是由于中共尚处于初期阶段经验不足,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作为书记的陈独秀个人的局限,他没能在党内形成统一思想以顶住压力。
胡适给陈独秀的评价是“终身反对派”,陈对此深以为然。
纵观其一生,从十六、七岁反科举,到二十多岁反清廷,再到反军阀,反孔教,反旧文学,反国民党独裁专制,再到反共产国际肆意干涉,反中共党内的左倾盲动主义等等,他一生从未屈服。
虽然陈独秀本人由于一些自身的局限性,面对极其复杂的大革命形势和共产国际执行的右倾路线,作出了一些错误的决定,应当负一定的责任,但其功绩更不能被抹杀。
他一生为国家民族奔波奋斗,大公无私,为民主奉献了一生的心血,所以,他是中国革命史上的杰出人物。
我们终相信,历史会给陈独秀先生一个最公正客观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