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参赛课件4)

合集下载

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共50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共50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写作背景
这是一篇为摄影集写的序文。1979年 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 州园林的摄影集,约叶圣陶写一篇序文。 可是出版社还没有把摄影集编好,说是对 收集到的照片不太满意。好在叶圣陶从小生 长在苏州,几处园林他都熟悉。最后, 他参考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林》中的 195幅精美的照片,写了这篇序文。
19 苏州园林
叶圣陶
导入新课
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 州园林甲江南”,足见苏州园林之美。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 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 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 典园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苏州园 林》,去欣赏她的建筑美、图画美和艺 术美。
导入新课
苏州四大名园之:拙政园
导入新课
苏州四大名园之:狮子林
导入新课
苏州四大名园之:留园
导入新课 苏州四大名园之:沧浪亭
学习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苏州园林 的特征。 2. 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理清文章的 说明顺序。
作者名片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 字圣陶,江苏苏州人。我国著名作家、编 辑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 “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有长 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 五斗》,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 石像》等。
回顾所学 阅读第1自然段,回顾所学:
1.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
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2.找出其中最能说明苏州园林地位的词语,并说 说自己的理解。
“标本”。文中指“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 作为代表的事物”。“标本”这个词简练地说 明了苏州园林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表明其在我 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和影响。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共49张PPT)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课件(共49张PPT)

人。”
钱学森
③卫星技术
1970年,我国第 一颗人造地球 卫星“东方红 一号”成功发 射。
意义: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宣告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第一篇章
我们的成就
术三 中 1、1992年: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决策 的个 国 国掌 成 2、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4次无人飞行成功 家 握 3、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为 载世 4、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发射成功 人界 航上 天
成就一:强大的国防科技——“两弹一星”
第一篇章
我们的成就
成就二:开创“太空新时代”的载人航天技术
1、1992年: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决策 2、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4次无人飞行成功 3、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4、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发射成功 5、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发射成功 6、2011年11月15日:“神舟八号”发射成功 7、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发射成功
④为了打破美苏对我国的核垄断和核威胁, 增强国防力量。 目的
3、两弹一星”成果:
①核科学
中国 “两弹元 两弹元勋-邓稼先(1924-1986年)
安徽怀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 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 邓稼先是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 强盛,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毅然舍弃国外优厚的待 遇,回国甘当无名英雄,默默奋斗了数十年。他在中国核 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最后 因受核辐射严重伤害、全身大出血而病逝,年仅61岁。 直到他去世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他的遗言是: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 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 “死而无憾”。 功,打破美、苏的核垄断;

第19课《范进中举》(72张ppt)课件

第19课《范进中举》(72张ppt)课件
2. 会试:贡士(次年二月)
3. 殿试:进士( yī) 9、 相 公(xiàng) 17啐(cuì)
2、带 挈(qiè) 10、报 帖 ( tiě ) 18斋公(zhāi) 3、行 事(háng) 11、避 讳 ( huì ) 4、长 亲(zhǎng) 12、赊 欠 ( shē ) 19醉醺醺(xūn)
身为士人,熟悉其中情形,故其暴露丑态 就能格外详细。
------鲁迅谈吴敬梓
只有“讽刺社会的讽刺,”影响才会“悠 久得惊人”。
------鲁迅
迨吴敬梓《儒林外史》书,乃秉持 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 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 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摘自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封建科举制度
• 童生:要取得正式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 试的人称为儒生或童生。
• 生员:录取入学的童生称为生员。 • 秀才:生员肆业后称为秀才。
• 举人:秀才要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考试,成绩优良
的参加每三年一次的在省城举行的乡试,考中的称举人, 第一名称解元,其他的称亚元。
• 贡士:举人于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参加礼部举行的会试,
笼节, 尽

“ 明末高邮 有袁体庵者, 神医也。有举子举于乡,喜极 发疯,笑不止······”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
——吴敬梓《儒林外史》
作者 吴敬梓
作简 者介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 又号文木老人,清代小说家,安徽全椒人,出身于没 落的官僚地主家庭。青年时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 移居江宁。安徽巡抚欲荐他应博学鸿词试,以病不赴。 晚年益贫困,卒于扬州。善诗赋,尤以小说著称。所 作《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共55 回。全书通过对封建科举制度的弊害和知识分子精神 生活腐朽堕落的描绘,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道德风俗 的败坏和政治的黑暗,它是一幅刻画入微,形象逼真 的封建社会儒林百丑图,成为我国古典讽刺小说中的 杰出作品。又有《文木山房集》。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课件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课件

课堂演练
一、按要求写句子。
1.我穿上老虎皮,套上老虎头,紧张地等候。
我等候。
(缩句)
2.那个演哥哥的小朋友还故意逗我:“你会豁
虎跳吗?”
(改为转述句)
那个演哥哥的小朋友还故意逗我会不会豁虎跳。
二、用关联词,把下列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我这个配角配不上他。 老师没我撤换我,他也只好将就。
我这个配角虽然配不上他,可是老师没 撤换我,他也只好将就。
习题课件 ·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19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一、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这次“寻访家乡——游杭州”文艺① biǎo yǎn 中,
我lxòiàu饰n)脸g演)慕的了我机青,会蛇因来这此之个,②不每易q次ī ,d④à③i 已pá久bi āli的n.àn角jí我(里ji都ǎ的o十ju同分é)学.色认都。真很这。羡次在. 露(正xi(à式lnù
复习导入
第二课时
开火车读词语
互动课堂
自读第1-16自然段,体会“我”排练 前和排练时的心情变化,发现“我”变化 的原因,勾画出相关语句,并作好批注。
排练前
原因
心情
期待
排练时 感受到“我”的心情失落。
受到质疑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写出了“我”担心老师把“我”换掉。
语言描写
体会到“我”担心老师改变主意的小心思。
全班交流
2.排练时的情形,“我”记忆很深刻, 而表演时“到底怎么演完的,我一点儿也 记不起来”。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结构梳理
期待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担心 …… 紧张 狼狈
疑惑 不解
露脸 掌声
扮虎这 么难
……
第一次 演技差

第19课 苏州园林 课件

第19课 苏州园林 课件

课后作业
本文为什么运用逻辑顺序介绍苏州园林,而不运用空间顺序?
本文介绍的不是苏州的某一个园林的情况,而是苏州所有园林的共同特 点,需要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从整体到局部分项进行说明。
同 学再 们见
整体感知
快速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概括苏州园林的共同点的句子。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整体感知
作者是怎样来介绍苏州园林的? 亭台轩榭的布局——绝不对称 假山池沼的配合——任其自然 花草树木的映衬——着眼画意 近景远景的层次——层次多变 每一个角落 ——图画美 门和窗 ——图案美 园内建筑 ——色彩美
摹状貌
深入探究
倘若要我说说总的)
“标本” 在这里是样本的意思,说明苏州园林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深入探究
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图案画” 和“美术画”有什么区别?)
图案画更类似数学中的“几何图形”,看上去工工整整,大部分是对称 的,比较刻板。而美术画是艺术创造,更注重个性,不讲究对称,有自 然之趣和艺术之美。
整体感知
苏州园林简介 苏州园林又称“苏州古典园林”,滥觞于春秋时期,形成于唐五代,
成熟于两宋,兴旺鼎盛于明清,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数百处,1958 年普查发现,当时尚存园林名胜174处。苏州园林是中华园林文化的杰 出代表,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在世界园林史上有其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整体感知
作者对苏州园林的印象是什么? “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 州园林的影响。”
列数字
深入探究
读课文,找一找作者在介绍苏州园林时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1.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 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 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2.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3.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美国的独立》课件(共18张PPT)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美国的独立》课件(共18张PPT)

结束——1783年,英国正 式承认美国独立
1783年的巴黎条约,英国被 迫承认美国独立
自由女神像是1876年 美国独立战争100周年时 法国赠送的礼物,作为法 国参战和对美国独立战争 的纪念和友谊。她右手高 举火炬,左手拿着标有 “1776年7月4日”的铭板。 1885年从法国运抵纽约港, 安放在哈得逊河口一个百 米见方的自由岛上。
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
既是一场民放战争:美利坚民族反抗英国的殖民压迫; 资产阶级革命:美国打碎英国的殖民枷锁,为北美资 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除障碍。
四 、 1787年美国宪法
1、制定的原因:美国建立后,各州都有自己的州宪 法,各行其是,矛盾重重,代表国家的全国政府软弱 无力。 总统——行政权 2、实行 国会——立法权 三权分立 最高法院——司法权 3、确立了美国的联邦制,明确联邦权力高于各州的 权力 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 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1789年,联邦政府成立,华盛顿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托马斯·杰佛逊
转折—萨拉托加大捷
在萨拉托加战役中,本尼迪克特·阿诺德率领军队发起冲锋
1776年纽约市民誓志民族独立,将英王乔至三世的铜 像扯倒, 拿去铸造子弹
胜利—约克镇战役
1781年10月,被击败的英军投降,其队伍长达2000米, 一直延伸到被夷为废墟的约克镇。他们所经之路都在胜 利者的注视之下:路的一侧是身穿浅蓝色军装、整齐排 列的法国士兵,另一侧是身穿鹿皮的北美爱国者。
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制, 根据三权分立原则组成联邦政府
三 权 分 立 示 意 图
总统 (行政权)
权力平等 相互制约
国会 (立法权)
任命司法官员需参议院确认 可宣布法律不合宪法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33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33张PPT)

5.在古代史上提倡使用汉语,穿汉服,用汉姓等措施的一次 著名改革是:
A.商汤改革 B.管仲改革
C.商鞅变法 D.孝文帝改革
C 6.孝文帝叫拓拔宏,又叫元宏,你知道为什么吗?
A.皇帝赐姓元 B.他喜欢银元 C.改用汉姓 D.讨厌自己的复姓
C 7.中国古代史上曾有过多次迁都,其中以接受先进文化而
进行的迁都是:
C
10.商鞅和北魏孝文帝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他 们变法和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A.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B.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
C.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D.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在民族心理上,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 思想感情日益沟通,以往的“胡”“汉”观念 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 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 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 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 展奠定了基础。
思考:
洛阳
孝文帝为什么 要迁都,迁都 后产生了什么 影响?
北魏都城平城,那里出产的粮食不能满

原因 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

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和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洛阳获得发展和繁荣 影响
为孝文帝进一步实行改革创造了条件
小组讨论:假如你是孝文帝,在 迁都后你会采取哪些措施来学 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呢?
B.珠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淮河流域
11 . 都 城 能 反 映 一 个 朝 代 政 治 、 经 济 、 文 化 的 发 展 , 其 中 为
C 接受
先进文化而迁都的是
A.周平王迁都
B.盘庚迁殷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课件(共31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课件(共31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 谈创造 性思维 》课件( 共31张 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 谈创造 性思维 》课件( 共31张 PPT)
2.议论文常见的结构是怎样的?本 文的结构如何划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首先找 出本文中两个过渡段。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 谈创造 性思维 》课件( 共31张 PPT)
用问题引入,能引人思考,使抽象的议论 显得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能引起读者的阅读 兴趣。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 谈创造 性思维 》课件( 共31张 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 谈创造 性思维 》课件( 共31张 PPT)
阅读4-8自然段
这几段文字论述了什么问题?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 谈创造 性思维 》课件( 共31张 PPT)


zī zī
qiè
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形容事情容易做。
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情 都做不成。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 谈创造 性思维 》课.本文论述了哪几个问题?
1.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条件。 2.是否人人都有创造力。 3.怎样成为有创造性的人。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 谈创造 性思维 》课件( 共31张 PPT)
②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作者是如何来论证他的这一观点的?
举例论证:
1.谷登堡将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发明了
印刷机和排版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2.罗兰·布歇内尔把状元成电才路 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发明了 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73年-南优二号; 此后培育超级杂交稻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1)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计算 机研制工作 (2)1983年,中国研制出第一台 计算机“银河Ⅰ号”(每秒运 算速度上亿次) (3)新进展:
2009年由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的“天河一号”计算机运算速度每秒上千万 亿次,已超过美国,排在世界首位。 2013年由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制的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二号”,以 峰值计算速度每秒5.49亿亿次、持续计算速度每秒3.39亿亿次双精度浮点运 算的优异性能位居榜首,成为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
中国巨型计算机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前列,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我国巨型计算机技术之父:
金怡濂
是当代我国高性 能计算机领域的 著名专家,是中 国巨型计算机事 业的开拓者之一。
生物技术
(1)1965年,中国首次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 的时代。 (2)中国积极参与人类 基因工程技术的研究, 在改良动植物品种、治 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 研究等方面达到国际先 进水平,为提高国民生 活和健康水平做出了贡 献!
新中国成立 后,美国敌 视中国 中苏关系 恶化
美苏争霸,导 致世界局势动 荡不安
材料3
赫鲁晓夫 和肯尼迪 的较量(漫画) 材料4:“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的欺 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
增强国防力量, 维护国家安全
1、阅读材料及所学分析,当时中国在一穷二白的条件 下为什么要研制"两弹一星"?
1பைடு நூலகம்两弹一星的背景和意义
2、载人航天 3、核能的利用 4、粮食问题
合作探究一:“两弹一星”的背景和意义
材料1
1984年和1985年初,报纸刊登着两则新闻:“一批 解密文件表明,1953年美国曾想利用核武器攻击中国的援朝 部队”“1954年,美、英等国考虑用核武器进攻中国。”刚 刚建立的新中国就面临着日益增长的核威胁。 材料2 1969年3月,中、苏两国军队先后在珍宝岛发生了三 次武装冲突。勃列日涅夫竟打算“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 胁”,准备用中程导弹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目标实施“外科手 术式核打击”。
1、标志着中国国防力量加强,打破美国、苏联核垄断 的事件是 ( )
A .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B .实施“星火计划”
C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 .秦山核电站建立
2、“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对当时中国最重要的现实
意义是 (
)
D.中国科技水平在世界领先
A.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材料6: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寓居美国的李宗仁 向记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 了。 ——中华网《不灭的记忆----记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材料7:发射一个空间卫星是困难的,这不是指发射本 身,而是指发射所需要的一整套技术和工业体系。简 而言之,一个空间大国就是一个非常先进的国家。这 对于中国来说更加真实……
农业技术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袁隆平 : 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 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杂 交水稻之父” 。
2004年,袁隆平领导的超级 杂交稻在育种方面提前一年实现 了大面积亩产超过800公斤的目 标,这意味着每年又可以多养活 7500万人。2008年,袁隆平领导 的超级杂交稻,实现了大面积亩 产超过900公斤的目标。
材料5:中国掌握了核武器,对于斗争中的各国革命人 民,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对于保卫世界和平事业,是 一个重大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1964年10月16日)
振奋了民族精神, 对维护世界和平做 出重大贡献。 证明了中华民族的 创新能力,增强了 民族自信。 提高了国际地位, 标志着中国进入 大国之列。
C.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003年10月15日, “神舟”五号成功发射, 16日顺利返回。
神舟五号飞船: 2003年10月15日9 时,中国第一艘载 人飞船神舟五号成 功发射。 航天英 雄杨利伟成为中国 太空第一人
神舟六号飞 船:2005年10 月9日,40岁的 费俊龙和41岁 的聂海胜搭载 神舟六号飞船 顺利升空
中国梦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长葛二高 李建辉
课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学习目标
印象中国:科技振兴之路
新中国成立后取得了哪些重大科技成 就?分别有什么意义?
探究中国:科技发展之源
建国后我国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是什 么?这些成就的取得对我国有什么影响?
——法国《费加罗报》1970年4月27日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发展“两弹一星”有什么重要意义
意 义
1、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打击了大国强权主义威胁; 2、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为社会主义建设创 造了安定的环境。 3、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也有利 于维护世界和平; 4、促进了其他尖端科技领域(如航天技术)的发展。
总之,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增强了我国的 综合国力,提升了国际地位,是我国繁荣 昌盛的标志。
课本93页学思之窗
正如邓小平在20世纪90年代回忆 “两弹一星”时曾深情的说: “如果 60 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 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 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 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 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合作探究一:“两弹一星”的背景和意义
原因
1、当时中国面临不利的国际形势。美苏争霸, 导致世界局势动荡不安;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 视中国,中苏关系恶化; 2、目的:为了打破美、苏核垄断,增强国防力 量,维护国家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稳定的 环境 ; 3、民族振兴与民族自尊的需要
探究一:“两弹一星”的背景和意义
感悟中国:科技强国之梦
从本节课学习中我们有哪些感悟?
印象中国:科技振兴之路
建国后的重大科技成就
1964年10月16 日
1966年10月27日 1970年4月24日
中国第一颗原 子弹爆炸成功
装载着核弹头的导 弹成功发射
两弹一星?
东方红一号 卫星
载人航天 2003年起,我国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陆续成功发射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