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传
同传和交传翻译质量比较

同传和交传翻译质量比较摘要:本文对同传和交传翻译质量进行了比较,从不同视角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研究表明,在翻译内容相同、使用技巧相近的情况下,听完完整的句子是高质量翻译的前提。
关键词:同传交传翻译质量比较译员是发言人的代言人,因而他的翻译好坏将直接影响发言人的发言效果。
考虑到这一点,组委会往往在会议正式开始之前会给译员提供一份会议日程,有时也向译员提供发言稿供翻译时参考。
Jones(1998)[1]对译员和发言稿曾有过这样的论述,他说客观地讲译员无法知道会议的整个安排,就如同传译员无法知道发言稿中的句子是陈述句还是否定句一样。
因此,如若译员能在发言前听一遍发言稿或者提前熟悉发言稿,无疑,他的翻译质量会大大提高。
原因很简单,译员与发言人得到了有效的沟通。
一、同传与交传的特点英汉同声传译是将英语转换成汉语或汉语转换成英语,它需要几乎与发言人以同样的速度,眼、耳、脑相互配合,最后通过口头表达译出语,所有这些活动几乎要求在一瞬间完成。
换言之,同传的特点是把有限的信息处理能力合理地、均衡地分配到各个“职能部门”。
交传和同传略不同:交传译员的优势在于听完一句或一段话之后才译,从而提前获得了发言或演讲的整体或大意,并且有一定的时间来组织、思考或斟酌。
Gile(1995)[2]曾对译员的脑能下过定义,他说,译员的脑能并非是无限的,如若翻译负荷超过了脑能极限,质量就难以得到保证。
就英译汉而言,译员面临的困难要远远超过汉译英译员。
按照(Call,1985;Griffin,1990)[3]的观点,译员在听外语时,无论他们的短时记忆还是长时记忆中的语法规则均要弱于听母语。
Weber(1990)[4]把这种情况称为“吸收临界”,也就是说译员听母语时的临界要高于听外语的临界。
除此之外,由于英汉语法之间的差异,译员需要储存大量额外的信息,这无疑给译员记忆增添了负荷。
MacWinney(1997)[5]指出同传翻译所需的大量信息超出了常人的记忆负荷。
同传互译求职信

同传互译求职信
尊敬的招聘经理,
我是一名有着丰富同传经验的资深同传员,我看到贵公司正在招聘同传员的职位,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信给您表达我的求职意愿。
我相信我的经验和技能将会使我成为贵公司的一员,并为公司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首先,我想向您介绍一下我的背景和经验。
我毕业于某知名大学翻译专业,自从毕业后,我就一直从事同传工作,拥有丰富的同传经验。
我曾在国际会议、商务谈判、学术论坛等各种场合进行同传工作,熟练应对各种专业术语和口译挑战。
我具备优秀的口译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够准确地传达讲话者的意思和情感,并保持中英文之间的流畅对话。
其次,我拥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应变能力。
在同传工作中,团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需要与其他同传员密切合作,共同完成翻译任务。
我能够快速适应工作环境,与团队成员协作无间,确保会议进程顺利进行。
我还具备优秀的应变能力,在突发状况下能够迅速做出反应,保证会议进行不受干扰。
最后,我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充满热情,并一直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我定期参加各种相关培训课程,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己的口译水平。
我相信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中立足。
我希望能够借助贵公司的平台,不断挑战自己,实现职业目标。
在这里,我再次表达我对贵公司职位的浓厚兴趣,并期待能有机会与贵公司合作。
我相信我的专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应变能力将会使我成为贵公司的一员,并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您抽出时间阅读我的求职信,我期待能够收到您的回复。
真诚地,
XXX(您的名字)。
什么是网络同传?

网络同传简单可以理解为电脑系统之间克隆(复制)。
1、使用此功能可以大大简化机房管理者安装操作系统的工作时间,提高效率。
2、维护电脑变得异常容易,只需轻松的按键就可以完成维护工作操作方法先做好一台样机,测试没有任何问题后,以此机作为样机(发射端),其他机器作为接受端,传送时有全盘数据传送、单个分区数据传送、CMOS 数据传送等选项1、打开主机,按下F4进入网络同传,选择2、打开客机,按home键,提示输入管理密码,进入管理页面,选择退出,快速按ctrl+o 解开保护。
3、重新启动客户机,按F4进入网络同传。
4、所有的客户机全部重复2、3步完成。
5、在主机上,选择结束6、开始传输入数据。
速度快节约时间怎样实现网络同传一、安装前的一些准备1、卸载原学生机上安装的硬盘保护系统,开机时按”shift”+”F10”,进入联想硬盘保护系统管理员菜单界面(密码:admin),选择卸载2、准备相关资料:XP安装光盘、主板驱动程序光盘,如果你用GHO光盘安装,最好还要准备一个IDE光驱,用来重装操作系统。
3、将硬盘分区,原来是只有2个分区,我将硬盘分成3个区,大小依次为10G、30G、10G,剩余的留给硬盘保护系统使用。
(如果要安装联想的硬盘保护系统,必须要预留部分硬盘空间)二、安装联想硬盘保护系统1、先安装BIOS部分的硬盘保护系统,开机时按”shift”+”F4”,选择进入安装界面,选择快速安装,按提示完成安装。
重启后按”shift”+”F10”可进入联想硬盘保护系统管理员菜单,设置相关密码,并给D盘也加上了快速恢复(即“还原”)功能。
2、在XP系统中安装硬盘保护系统的驱动程序,此程序在主板驱动程序光盘上(光盘:Lx_toolsEDU6.0 OS Driverdrvist.exe)。
三、系统备份用Ghost软件备份系统,我备份在D盘,C盘和D盘都做了还原保护,以防学生误删,我曾尝试将备份做在一个隐藏分区,但效果不是很好,有时系统会把这个隐藏分区认出来,没有达到隐藏的目的。
同声传译的概念及明控同声传译会议系统设计方案

同声传译的概念及明控同声传译会议系统设计方案关键字:会议中控,会议中控系统,会议系统,RGB矩阵,RGB矩阵切换器概念:同声传译,简称同传(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又称同声翻译、同步口译。
是译员在不打断讲话者演讲的情况下,不停地将其讲话内容传译给听众的一种口译方式。
同声传译设备同声传译设备同传设备是实现高级别国际会议同步翻译不可缺少的系统设备,通过该设备可以保证演讲者在演讲的同时,内容被同声翻译翻译成指定的目标语言,通过另外的声道传送给与会代表。
与会代表可以随意先择自己能听懂的语言频道。
为了满足不同语言,百若萌携手博世,在中国市场上推出的同声传译设备有4通道、8通道、16通道、32通道,每个通道传输一种语言。
同声传译会议系统设计方案一、前言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每一场会议对其使用的设备要求也越来越高。
“实用、美观、完善”的会议设备成为人们青睐的器材。
数字会议系统以革命性的数字技术取代了传统的会议模式。
以其数字化的性能加上操作方便的软件控制,满足现代会议的一切管理需求。
数字会议系统包括音频会议系统、投票表决系统、IC卡签到系统同声传译系统及视像跟踪系统。
配置完善的管理软件,既可以简化会场设备,又可以随意扩充功能,是一套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会议设备,同时也节省了工程经费。
二、设计思想与原则1、安全性:对于任何一场会议而言,保证每一位出席会议的代表的安全是首要的条件。
会议单元采用无源设备,通过主机供电,工作电压为24V,符合安全标准。
系统涉及的安全件均采用具备安全认证的材料。
为提高抗静电能力,在电路排版和选用零件时,尽量避免出现尖端放电的导电体。
同时,保证空气放电的距离大于1.2cm,也增加地线导电体面积。
这样的设计对抗静电能力保证达到8000V。
2、保密及抗干扰性:许多会议都涉及到国家或各地的重大决策,对保密及抗干扰性的要求也非常的高。
发言系统采用带屏蔽的电缆连接,比无线连接方式抗无线电干扰能力强,也增加了数据的保密性,可以防止恶意的无线电干扰和窃听。
学习经验:同传入门及训练技巧

学习经验:同传入门及训练技巧同声传译是一个很多人都喜欢的职业,但是,也是难度很大的职业,相对挑战性很高,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同传入门及训练技巧,希望可以帮到大家1、同声传译的概念口译按工作方式分为连续(consecutive interpreting,又叫交替传译、逐步传译)和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同声传译因为与发言人同步进行翻译,无须占用会议时间而受到了会议组织者的欢送,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流行于许多国际组织。
所谓同声传译指的是用一种语言(译入语)把另外一种语言(原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以与原语发言人几乎相同的速度,用口头形式表达出来的一种翻译方式。
近年来,世界很多地方称这种翻译为“会议传译〞(conference interpreting)。
在大多数情况下,同声传译是通过会议设备来完成的。
译员坐在特制的口译箱里,通过耳机接听发言人的讲话内容,随即通过麦克风把原语发言人的讲话内容用译人语传达给大会的听众,听众那么利用耳机选择所需要的语言频道,接受翻译效劳。
与交替传译相比,同声传译具有以下优点:(1)在同声传译中,发言与翻译同时进行,不占用会议时间;(2)同声传译可以利用电子设备,在同一时间内对多种语言同时进行翻译。
(3)在大型国际会议中,译员有时可以事先得到发言稿件,早做准备,提高翻译的准确率。
因此,现在国际上的会议,百分之九十都是采用同声传译的方式进行。
同声传译又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常规同传:在翻译中,译员没有稿件,*耳听、心想、口译来在同一时间内完成同声传译工作。
(2)视译:译员拿到讲话人的书面讲话稿,一边听讲话人的讲话、一边看稿、一边口译。
(3)耳语传译:不需要使用同传设备。
译员一边听讲话人的发言,一边与会代表耳边进行传译。
(4)同声传读:译员拿到书面译文,边听发言人念稿,边宣读译文。
同声传读需要注意发言人在宣读论文过程中增加及减少的内容,有时发言人也可能会突然脱稿进行发言。
浅谈英语口译应注意的问题——同传篇

⼝译按⼤类可分为同声传译(⼜称同步翻译、会议翻译,简称同传)和交替翻译(⼜称连续翻译,简称交传)。
同传,顾名思义,即基本同步地实现对讲话者发⾔的⼝译,多⽤于国际会议、专业研讨会等场合。
鉴于同传有⼀定的技巧性要求,专门的培训和⼤量的练习都不可或缺。
⽬前的各类培训项⽬中,中国政府和欧洲委员会的合作项⽬就其历史和所训学员⼈数⽽⾔是影响较⼤的⼀个。
该项⽬时间为5个⽉,从翻译技术上讲,整个培训分为记忆练习、笔记介绍、交替(连续)翻译和同声(会议)翻译四个阶段进⾏。
第⼀阶段,⽼师(欧盟的职业同传译员)要求学员在不作笔记的情况下,集中全⼒于分析和领会所听内容,然后⼝译成⽂,旨在训练记忆。
选材上由逻辑性较强、以⼀⼆三贯穿全⽂的篇⽬到以内在联系为主、整体感鲜明的段落,循序渐进。
第⼆阶段,⽼师们讲解了为什么记笔记(提⽰难点,突出逻辑),记什么(时态、关联词、数字等),怎么记(尽量⽤⽬标语⾔加符号)等基本问题,⼜启发性地提供了他们惯⽤的⼀些符号,供学员参考和发展适合⾃⼰特点的笔记体系。
如“!”表⽰“but”,“□”表⽰“a country“,”√“表⽰”agree“,”⊙“表⽰”point of view, opinion“。
第三阶段,学以致⽤,学员在实践中不断改进笔记,⼜通过优化了的笔记系统提⾼翻译质量。
⽼师和中⽅的访问学者配合采⽤英-中-英或中-英-中的三⾓训练⽅式,通过原⽂和译⽂之译⽂的对⽐找出交传过程中的问题所在,进⽽提出建设性意见,⾏之有效。
第四阶段,阐释了同传和交传的联系与区别,即交传是同传的基础,同传是交传在特殊场合下的应⽤。
学员轮流进同传箱练习,⽼师们随后进⾏评论、纠错,提出指导性建议,如记忆⼒较好的学员可以落后于讲者⼀句话左右再进⾏翻译,以便对语序做出必要调整,使译出的⽬标语⾔更符合其本⾝的习惯表达⽅式;⽽延时记忆⼒较弱的学员可采取紧跟发⾔⼈的办法,做到主要内容⽆遗漏;是不是要适当地作些笔记因⼈⽽异。
同传设备

谢谢观看
同传设备是实现高级别国际会议同步翻译不可缺少的系统设备。通过该设备可以保证演讲者在演讲的同时, 内容被同声翻译翻译成指定的目标语言,通过另外的声道传送给与会代表。与会代表可以随意选择自己能听懂的 语言频道。为了满足不同语言,同传设备一般有4设备,包括同传主机、红外发射主机、译员机、翻译间、接收机及耳机(代表接收单元)等 组成。译员机和翻译间的个数,将根据会议语言数来确定。接收机及耳机(代表接收单元),根据参会人数来确 定。
同声传译设备需求
随着国内会议行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会议用上同声传译,所以很多会议室在建设之初就考虑到同声传 译会场的布局,截至2012年2月,由业内知名的会议设备服务商百若萌视听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仅2010-2011年 这两年间,该公司就完成了近40个同声传译会议室的工程项目,并提供了超过30万套次的同传设备租赁服务。
同传设备
实现高级别国际会议同步翻译的系统设备
目录
01 同声传译设备
03 构成
02 简介 04 其他相关
同传设备是实现高级别国际会议同步翻译的系统设备。
同声传译设备
同传设备可以保证演讲者在演讲的同时,内容被同声翻译翻译成指定的目标语言,通过另外的声道传送给与 会代表。与会代表可以随意先择自己能听懂的语言频道。为了满足不同语言,百若萌携手博世,在中国市场上推 出的同声传译设备有4通道、8通道、16通道、32通道,每个通道传输一种语言。
构成
由同传中央控制器、红外发射主机、红外发射板、译员机、同传翻译间、同传耳机(代表接收单元)等构成。 译员机和翻译间的个数将根据会议语言数来定。同传耳机(代表接收单元)根据参会人数来定。
红外无线同声传译设备,可以保证在任何类型的会场中进行无线的发射和接收。利用红外发射机可将各种语 言传送到会议的各部位,用带有耳机的个人红外接收机收听。接收信号强,干扰小,音质清晰。无线同传设备, 轻松实现多语种会议代表无障碍交流,沟通。
同传

同声传译,简称同传(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又称同声翻译、同步口译。
是译员在不打断讲话者演讲的情况下,不停地将其讲话内容传译给听众的一种口译方式。
同声传译的最大优点在于效率高,可以保证讲话者作连贯发言,不影响或中断讲话者的思路,有利于听众对发言全文的通篇理解。
同声传译是当今世界流行的一种翻译方式,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专业性,通常用于正式的国际会议。
目前,世界上95%的国际会议采用的都是同声传译的方式。
特点是讲者连续不断地发言,而译者是边听边译,原文与译文翻译的平均间隔时间是三至四秒,最多达到十多秒。
译者仅利用讲者两句之间稍歇的空隙完成翻译工作,因此对译员素质要求非常高。
同声传译是一种受时间严格限制难度极高的语际转换活动,它要求译员在听辨源语讲话的同时,借助已有的主题知识迅速完成对源语信息的预测、理解、记忆、转换和目的语的计划、组织、表达、监听与修正,同步说出目的语译文,因此同声传译又叫同步口译。
在各种国际会议上,同传译员以“闪电般的思维”和令人叹服的口译技巧,成功克服上述多重任务(multi-tasking)间的交织、重叠和干扰给大脑造成的能量短缺和注意力分配困难,使听和说并行不悖,成为与源语发言人一样令人瞩目的明星。
根据AIIC (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的规定,同传译员只要翻译出演讲者内容的80%就已经算是合格了(同传译员翻译出演讲内容的90%、100%当然也有可能),因为很多人平时说话非常快,演讲时又只顾及自己的演讲内容或带各地的口音,同传译员只好调动自己的一切知识储备和经验来全力以赴。
那些有意放慢速度照顾同传译员的演讲者毕竟不是太多,这就对从业者的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同声传译是指口译员利用专门的同声传译设备,坐在隔音的同传室,俗称“箱子”里,一面通过耳机收听源语发言人连续不断的讲话,一面几乎同步地对着话筒把讲话人所表达的全部信息内容准确、完整地翻译成目的语,其译语输出通过话筒输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 (extempore)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SI), the interpreter renders the message in the target-language as quickly as he or she can formulate it from the source language, while the source-language speaker continuously speaks; a spoken language SI interpreter, sitting in a sound-proof booth, speaks into a microphone, while clearly seeing and hearing the source-language speaker via earphones. The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is rendered to the target-language listeners via their earphones. The first introduction and employment of extempore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was the Nuremberg Trials, with four official working languages.
One noticeable advantage of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is that it’s very effective. The speaker can make a consecutive discourse without being interrupted and the listeners can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whole speech. The simultaneous interpreters have very high income. The average income of those who convert English to the listeners is 12,000 to 21,000 each day. Some eminent interpreters can even earn
20,000 Yuan per hour. Really high? Yes. But the work also demands for high qualifications. A high standard of education, a degree in interpreting, mastery of one or more language, a broad general knowledge and keep abreast of what happens in the world.
Fast speech is the arch enemy of the simultaneous interpreters. Prior preparation may address deficiencies in knowledge and terminology and to some extent, alleviate the speed of delivery. But, if the speed is beyond a certain limit, no interpreter can transmit the message in full, even if he/she is an expert in the subject. Then how do the interpreters cope with that? According to the experienced interpreters, there are four strategies.
First, request the speaker to slow down. This is the first possible tactic when a speaker is speaking too fast; however, one must remember that reminders seldom work, for speakers are either set in their speaking habits or are trying to cover too much within a limited time. After being reminded, the speakers will usually slow down for one sentence or two before quickly forget the rules. Also, too-frequent reminders impede communication. If this strategy doesn’t work, the interpreters should take the second strategy, which is to speed up. The constraint, however, is that speech rate can’t be increased indefinitely. And if a speech is delivered too fast, the interpreters’ attention is focused on the comprehension of the speech, leaving little time and energy for translating and speaking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the result would be either incoherent or too fast for the audiences to understand. The third strategy is summarization. This is a tactic used when the interpreter can’t keep up the pace even with increased speed. Summary interpreting can produce a more brief speech than the original. But sometimes summarizing may result in omissions. The audiences may find difficult to follow the speaker, especially when the speaker is reading in governme nt jargon. If these all don’t work, you may try the last one, to terminate the service. Although this is not a very good choice, some people have used the strategy. It’s said that during the debates at the 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 an interpreter is interpreting another language into English. The speakers speake too fast
that the interpreter can’t keep up with him even with a fast interpreting speed. Halfway through interpretation, the interpreter suddenly burst out, saying something to the following effect:”Mr. Chairman, interpreters are not machines. The speaker is speaking too fast, if you don’t intervene, I will stop working.” You may take it as an anecdote, but what we do know is that interpreters also have rights, they needed to be respected.
Well, in a word,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is not an easy job. If you want to be an outstanding simultaneous interpreter, you need to work harder, to gain more knowledge and to acquire more skills. And I will cross my fingers for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