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乙烯的制取导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乙烯的合成教案

高中化学乙烯的合成教案

高中化学乙烯的合成教案
教学目标:了解乙烯的合成方法,掌握乙烯的生产原理和工业应用。

教学重点:乙烯的合成方法,乙烯的生产原理,乙烯的工业应用。

教学步骤:
一、引入
老师简要介绍乙烯的概念和重要性,以及乙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乙烯的合成方法
1. 介绍乙烯的主要合成方法:裂解、氧化、蒸汽重整等。

2. 具体讲解裂解法合成乙烯的原理和步骤。

3. 讲解氧化法和蒸汽重整法合成乙烯的原理和特点。

三、乙烯的生产原理
1. 分析不同合成方法的优缺点。

2. 探讨乙烯的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 结合实际案例,讲解乙烯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和技术要点。

四、乙烯的工业应用
1. 介绍乙烯在合成乙烯酮、聚乙烯等化学品中的应用。

2. 探讨乙烯在塑料、橡胶、合成纤维等工业中的广泛应用。

3. 分析乙烯在环保、能源、医药等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

五、小结与展望
总结乙烯的合成方法、生产原理和工业应用,展望乙烯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教学延伸:
1.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模拟乙烯的合成过程,深化对乙烯合成方法的理解。

2. 学生可以做乙烯在不同工业领域中的应用调研,拓展对乙烯的应用领域的认识。

课堂设计:
整堂课以讲解、讨论和实验为主,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思维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解答,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乙烯的合成原理和工业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乙烯》教学设计(部级优课)

《乙烯》教学设计(部级优课)

第一课时:乙烯一、指导思想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化学和科学课程相连接的基础教育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化学学科素养是学生必备的科学素养。

基于赋予我们化学这样的使命,提出了以下教育理念,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倡导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我们的教学紧紧围绕这个思想进行。

二、教材分析:教材采用了从科学探究出发,从生活实际经验入手,充分利用现象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反应,再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

教材赋予了本节知识双重功能,一方面可以满足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使学生从熟悉的乙烯制品入手,了解研究有机物的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认识到有机化学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说明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物质用途;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打好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的概况和主要研究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学习物质分类的时候对有机物有了简单的了解,但并没有去深入的了解有机物的结构、性质等。

高中时学生在《必修2》第一节学习甲烷和烷烃的性质,学生能初步从组成和结构的角度认识甲烷的性质,但需要对“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进一步深化认识,同时,学生能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乙烯的广泛应用,再学习它们的性质,能强化理论与实际的关系。

四、教学与评价目标:(一)教学目标1.通过球棍模型构建乙烯的微观结构,能从物质的微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和性质的练习,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观念。

2.通过类比甲烷的性质,对比学习乙烯的结构及性质。

3.通过了解生活中的乙烯制品,认识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能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综合分析化学过程对自然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强化社会责任感。

4.通过阅读资料,初步学会收集信息的能力。

(二)评价目标1.通过类比甲烷的性质,对比学习乙烯的结构及性质,诊断掌握学习烯烃性质的方法,建立学习有机化学的重要思想“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高中化学必修二《乙烯》教案-新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乙烯》教案-新版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一课时乙烯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一课时的内容-乙烯,在学习乙烯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甲烷和烷烃(饱和烃)的有关知识,通过甲烷和烷烃性质的学习,初步了解到结构决定性质,在此基础上,乙烯这节课讲学习碳碳双键的性质,进一步巩固深化学生们对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结构的不同而引起的性质上的差异,也为以后学习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中更复杂的烃及烃的衍生物的性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按照“用途-结构-性质”的思路,先介绍乙烯的用途,通过介绍用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节课在有机化学中既是敲门砖,又是铺路石。

学情分析已有知识:·学生已经了解了甲烷、烷烃的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质,以及烷烃在物理性质方面的递变规律,并在一定程度上初步学习了某一类烃的方法;·掌握了碳的四价理论,理解了饱和烃的概念;·能从组成和结构的角度认识烷烃的性质,初步了解有机物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存在障碍:·刚开始接触有机化学,对一些有机名词不了解,有机分子结构也比较陌生、难理解,无法建立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化学反应的联系;·对有机反应方程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的书写都存在困难。

待建构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利用分子的空间结构思考问题能力教学目标1. 利用乙烯的分子式和球棍模型探究乙烯分子的结构。

通过对结构的推理,对学生对其微观结构有三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从中体会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 观看视频和分组实验,小组分析实验现象并解析乙烯的化学性质,利用球棍模型和视频动画分析并说出加成反应的概念,提高学生对有机物性质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生活小妙招—水果催熟的解密,了解乙烯在生活中的作用;图片展示乙烯用途的学习让学生领会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进一步认识到学习化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石油的炼制 乙烯》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石油的炼制 乙烯》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石油的炼制乙烯》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鲁科版版《化学2》第三章第2节第1课时乙烯【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位于化学必修2的第三章的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教材介绍了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它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从乙烯用途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着重介绍乙烯分子的组成和结构,乙烯的性质和重要的有机反应——加成反应。

乙烯的分子结构是掌握乙烯化学性质的基础,乙烯性质的重点放在化学性质上。

而在讲授乙烯的性质时,又紧紧围绕乙烯的结构展开,强调乙烯分子中碳碳双键有一个键容易断裂的特点,因此本节课在介绍性质之前,先从乙烯分子结构入手,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本节课与生产生活结合紧密,具有教育价值。

【学情分析】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甲烷和烷烃的性质,学生能初步从组成和结构的角度认识甲烷的性质,但需要对“结构决定性质”的关系进一步强化认识;乙烯和苯的教学都能起到这种作用。

另外,学生能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乙烯和苯的广泛应用,再学习它们的性质,初步学习如何进行理论与实际,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在前一节课,学生也掌握了碳的四价理论,理解了饱和烃的概念,为本节课不饱和烃的引入铺垫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乙烯的来源。

认识乙烯的结构特点。

认识乙烯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记住乙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分析、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存在—结构—性质—用途的主线。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

深化学习具体物质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有机化学中结构决定性质,反应条件决定产物的思想,领悟内外因的辩证关系;结合加成反应强化对化学反应本质的辩证认识。

通过乙烯性质实验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索创新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乙烯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教学难点】乙烯的加成反应【教学策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实验讨论、对比归纳、微课视频小结。

高中化学乙烯说课教案

高中化学乙烯说课教案

高中化学乙烯说课教案1. 掌握乙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了解乙烯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3. 能够利用乙烯的化学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乙烯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制备方法。

难点:乙烯与氧化剂的反应机理及其应用。

三、教学过程:1. 激发兴趣,引入话题。

分享一段乙烯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塑料制品、合成树脂等,引起学生对乙烯的好奇。

2. 学习乙烯的物理性质。

介绍乙烯的物理性质,如密度、熔点、沸点等,让学生了解乙烯的外观和一般性质。

3. 学习乙烯的化学性质。

讲解乙烯与氧化剂的反应、加成反应等化学特性,让学生了解乙烯的化学性质。

4. 学习乙烯的制备方法。

介绍乙烯的制备方法,包括烃分馏、石油裂化等,让学生了解乙烯的生产原理。

5. 讨论乙烯的应用领域。

讲解乙烯在化工、医药、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乙烯的广泛用途。

6. 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案例分析乙烯的应用,并让学生利用乙烯的化学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课堂总结:复习乙烯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制备方法,概括乙烯的应用领域,强调乙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总结乙烯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制备方法。

2.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乙烯的应用领域及其优缺点。

3. 搜集乙烯相关的新闻报道或材料,并做简要介绍。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同时,要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学案第1课时乙烯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学案第1课时乙烯

第二节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第1课时乙烯课程解读课标要点学科素养掌握乙烯的分子结构,初步体会分子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从微观碳原子的成键角度,分析乙烯的结构特点掌握乙烯的化学性质,认识加成反应、加聚反应的特点结合化学实验,从分子的结构理解实验现象的本质了解乙烯的主要用途和工业制取原理从生活中乙烯及其产品的用途,体会化学在改善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见学生用书P65)知识点一乙烯的组成与结构组成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只有__碳__、__氢__两种元素__C2H4____H··C··H__····C··H__··H____CHHCHH__结构简式球棍模型空间充填模型空间构型CH2===CH2__平面__结构知识点二乙烯的性质和用途1.乙烯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水溶性密度__无__色__气__体稍有气味__难__溶于水比空气的__略小__2.乙烯的化学性质(1)实验探究实验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火焰__明亮__且伴有__黑烟__乙烯易燃烧2酸性KMnO 4溶液__褪色__乙烯易被酸性KMnO 4溶液氧化3溴的四氯化碳溶液__褪色__ 乙烯易与溴反应(2)氧化反应(3)加成反应 ①概念:有机物分子中的__不饱和__碳原子与其他__原子或原子团__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②乙烯的加成反应(4)聚合反应①乙烯能发生自身的加成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聚乙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nCH 2===CH 2――→催化剂CH 2—CH 2__。

②聚合反应:由相对分子质量小的__化合物分子__互相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大的__聚合物__的反应。

乙烯的聚合反应同时也是加成反应,这样的反应又被称为加成聚合反应,简称__加聚反应__。

③链节、聚合度、单体:聚合反应生成的高分子是由较小的结构单元重复连接而成的。

在聚乙烯分子中“__—CH 2—CH 2—__”称为链节,链节的数目n 称为聚合度。

人教版高中化学乙烯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乙烯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乙烯教案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通过呈现一些现实生活中乙烯的应用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习题讨论
1. 请学生回顾已学乙烷、乙炔的结构式,并简要介绍其分子式和官能团;
2. 请学生讨论乙烯分子结构,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特点。

三、教学内容
1. 乙烯的基本性质:分子式、分子结构、物理性质等;
2. 乙烯的化学性质:有机物与溴水反应,有机物与卤素氧化物反应等。

四、实验设计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展示乙烯的性质,如乙烯的不饱和性能。

第二课时:
一、复习
通过问题讨论或小测验来复习第一课时所学内容。

二、新知探究
1. 乙烯的化工应用:乙烯的制取方法、聚乙烯的生产及用途等;
2. 展示一些乙烯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互动
分组讨论乙烯的环境问题,如乙烯的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及相应的环保措施。

四、课堂总结
总结乙烯的基本性质及化工应用,强调乙烯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
布置乙烯相关的练习题或实验报告,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资源:实验室设备、乙烯样品、相关实验器材及资料。

评价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课堂表现及理解程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中化学乙烯微格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乙烯微格教学教案

高中化学乙烯微格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乙烯的结构与性质;
2. 掌握乙烯的化学性质及其反应;
3. 熟练运用微格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内容:
1. 乙烯的结构与性质;
2. 乙烯的制备方法;
3. 乙烯的化学性质及反应。

三、教学重点:
1. 乙烯的结构与性质;
2. 乙烯的化学性质及其反应。

四、教学难点:
1. 乙烯的制备方法;
2. 乙烯的反应机理。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引入一些有关乙烯的实际问题或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理论学习:介绍乙烯的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以及典型反应。

3. 微格学习:让学生根据乙烯的化学性质,通过构建微格表,总结乙烯的反应规律。

4. 实验:进行乙烯的制备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验证理论知识。

5. 总结:对乙烯的结构、性质、制备方法及反应进行全面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
1. 课堂练习:通过练习题考察学生对乙烯的认识程度。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乙烯制备实验的实验报告,加深对乙烯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
1. 需要更加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增加实验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结合实际应用,拓展乙烯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
①实验室制取乙烯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浓硫酸
CH2===CH2↑+H2O
【提示】CH3CH2OH――→
170℃
②如何配制体积比为1∶3的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液?
【提示】在烧杯中加入5 mL 95%乙醇,然后,滴加15 mL浓硫酸,边加边搅拌,冷却备用。

③实验中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在什么位置?解释原因。

【提示】插入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液中;目的使混合液在170 ℃反应。

1.实验步骤
在圆底烧瓶中加入乙醇和浓硫酸(体积比约为1∶3)的混合液20 mL,放入几片碎瓷片,以避免混合液在受热时暴沸。

加热混合液,使液体温度迅速升到170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KMnO4酸性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实验装置
3.实验现象: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KMnO4酸性溶液褪色。

1.浓硫酸起催化剂和脱水剂的作用。

2.加热混合液时,温度要迅速上升到并稳定于170 ℃左右。

温度低,如在140 ℃时主
浓硫酸
CH3CH2OCH2CH3+H2O。

要产物是乙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
140 ℃
3.由于反应物都是液体而无固体,所以要向烧瓶中加入碎瓷片,以防液体受热时发生暴沸。

4.温度计要选择量程在200~300 ℃的为宜。

温度计的水银球要置于反应液的中央位置,因为需要测量的是反应液的温度。

5.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混在乙烯中的CO2、SO2等杂质,防止干扰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KMnO4酸性溶液的反应。

(2013·西安高陵质检)实验室制取乙烯,常因温度过高而使乙醇和浓硫酸反应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硫。

有人设计下列实验以确认上述混合气体中有乙烯和二氧化硫,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装置可盛放的试剂是: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将下列有关试剂的序号填入上述空格内)
A.品红溶液B.NaOH溶液
C.浓硫酸D.酸性KMnO4溶液
(2)能说明二氧化硫气体存在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用装置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用装置③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确认含有乙烯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利用SO2的漂白性,可用品红溶液检验混合气体中的SO2;检验CH2===CH2时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由于SO2也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为防止SO2的干扰,故用NaOH溶液除去SO2,并用品红溶液检验SO2是否除尽。

【答案】(1)A B A D
(2)装置①中品红溶液褪色
(3)除去SO2气体,以免干扰乙烯的检验
(4)检验SO2是否除尽
(5)装置③中的品红溶液不褪色,装置④中的KMnO4酸性溶液褪色
2.如图是一套实验室制取乙烯并验证乙烯具有还原性的实验装置。

请回答:
(1)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各装置中注入相应的试剂(如图所示);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时,烧瓶中液体混合物逐渐变黑。

(2)能够说明乙烯具有还原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无甲装置,是否也能检验乙烯具有还原性,简述其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①制取气体的装置的气密性必须良好,实验前需要检查。

③实验室制乙烯的反应条件是使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迅速升至170 ℃,而减少乙醚的生成。

(2)乙烯具有还原性是根据氧化剂KMnO4酸性溶液褪色来判断的。

由于烧瓶中混合物变黑,则说明生成了碳,联想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推出在乙烯中含还原性气体SO2,由于SO2也会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会干扰验证乙烯的还原性,所以检验乙烯的还原性前必须除净SO2,则装置甲的作用是除去SO2。

【答案】(1)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热,使温度迅速升到170 ℃(2)乙中KMnO4酸性溶液紫色褪去除去乙烯中混有的SO2不能,SO2具有还原性,也可以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探究点二
3.按要求完成实验并填写下表
写出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该反应中乙醇分子断裂的化学键是。

(3)反应类型是。

4.乙醇与浓H2SO4共热在140 ℃时,可发生分子间脱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反应类型是。

5.乙醇与浓氢溴酸混合加热可生成溴乙烷,化学反应方程式为,该反应中,乙醇分子中断裂的化学键是,反应类型是。

7.实验室可用酒精、浓硫酸作试剂来制取乙烯,但实验表明,还有许多副反应发生,如反应中会生成SO2、CO2、水蒸气等无机物。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备纯净的乙烯并探究乙烯与单质溴能否反应及反应类型。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制备乙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混合浓
硫酸与乙醇的方法是将______________慢慢加入另一种物质中;加热F装置时必须使液体温度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浓硫酸与酒精直接反应生成上述无机副产物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为实现上述实验目的,装置的连接顺序为F→__________________→D。

(各装置限用
一次)
(4)当C中观察到____________时,表明单质溴能与乙烯反应;当D中____________时,
表明C中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若D没有出现前面所描述的现象时,表明C中发生的是________反应。

8.由丁炔二醇可以制备1,3-丁二烯。

请根据下面的合成路线图填空:
(1)写出各反应的反应条件及试剂名称:X____________;Y____________;Z____________。

(2)写出A、B的结构简式: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

9.将无水乙醇逐滴滴加到热的CuO上,将生成的气体通过某白色粉末(装置外边用冷水冷凝)。

实验结果表明:①白色粉末变蓝,同时装置内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X。

②X分子的核磁共振氢谱图中有2个峰,且峰面积之比为3∶1。

③实验测得4.6 g无水
乙醇全部反应后,CuO固体的质量减少1.6 g。

(1)根据有机结构理论,把乙醇分子在上述反应中的三种可能的脱氢方式(在乙醇的结构
简式中用虚线框表示脱去的氢原子)和脱氢生成物的结构简式填入下表中:
(3)根据上面的数据可算出每个乙醇分子脱去的氢原子数目,写出生成液体X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