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初三语文中考模拟卷及答案
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附带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附带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注意:本试卷共23题。
2.请将所有答案用黑色钢笔或水笔做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则不予计分。
一、古诗文(35分)(一)默写与运用(13分)1.了却君王天下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复行数十步,。
(《桃花源记》)3. ,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鱼我所欲也》)4.小明在演讲中引用《<论语>十二章》里的“,”来闸释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10题(22分)【甲】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论语·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乙】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丙】吕文懿勤学,至老不倦。
居秘阁①,图书左右,有得即识之,手录口诵,自晨至昃②不辍。
暮归,少暇,即为门人诵解书史。
退则吾伊③声复达于外,盖寝不移时④而起。
所修《宋元通鉴续编》,义例⑤精甚,有先儒所未到者。
书成,须发殆白。
[注释]①秘阁:古代宫中收藏珍贵图书之处。
②昃(zè):指日西斜。
③吾伊:伊吾,咿吾。
读书声。
④不移时:不一会儿。
⑤义例:明义理的事例。
5.乙文作者,他是(朝代)文学家。
(2分)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1)穷冬烈风()(2)有得即识之()7.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
初三语文模拟中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初三语文模拟中考试题及答案大全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迸发(bèng)恣意(zì)B. 蹒跚(pán)徜徉(cháng)C. 锲而不舍(qiè)踌躇(chóu)D. 缄默(jiān)踌躇(chú)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旁骛恣意妄为殚精竭虑B. 斟酌恣意妄为箴言C. 旁骛恣意妄为真知卓见D. 斟酌恣意妄为卓有成效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老师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引经据典,令学生们受益匪浅。
B. 他是个恣意妄为的人,常常不顾他人感受。
C. 面对困难,我们不能殚精竭虑,而应该冷静思考。
D. 他缄默不语,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我读了好几遍,仍然觉得意犹未尽。
D. 为了防止这类事件不再发生,学校加强了安全管理。
5.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脱缰的野马,奔跑在草原上。
B. 他的话像春风一样温暖,令人心旷神怡。
C. 他像一只狐狸一样狡猾,总是能巧妙地避开问题。
D. 他像一只狮子一样勇猛,无所畏惧。
6.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殚精竭虑,终于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B. 他旁征博引,用尽了所有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C. 他锲而不舍,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D. 他箴言满口,总是能说出许多道理。
7.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你来吗?”他问,“还是我去?”B. “你来吗,还是我去?”他问。
C. “你来吗,还是我去?”他问。
D. “你来吗?”他问,“还是我去。
”8. 下列句子中,主谓宾结构完整的一项是:A. 春天的花开得真美。
中考语文模拟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模拟测试卷及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近代以来,自由和平等作为西方的重要价值观而在我国广为流行。
也有学者认定中国古代哲学中早已具备自由平等思想。
这种比附最早出现在章太炎的著作中。
章太炎是一位民主革命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一位著名的国学大师。
戊戌变法前后,康有为撰写文章,把孔子描绘成托古改制的祖师爷,试图借古圣来论证变法维新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章太炎则选择了佛教和老庄学说,首次提出庄子思想就是自由平等的思想,有新人耳目的效果,也让国人在哲学上提高了民族自信心。
不过,我们认为现代的自由平等观与庄子精神并不契合。
罗祥相认为庄子哲学与西方哲学家的哲学理论,在概念内涵、思想重点以及思想的时代背景乃至对世界的经验和思考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根本性的差异。
不仅“逍遥”无法对应“自由”,“齐物”也无法对应现代的“平等”。
今天我们所说的平等是一种社会价值,它认定一个社会中的全部成员,都应当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
庄子的齐物思想与现代平等观之间的区别甚为明显。
首先,二者包含的范围不同:庄子的“齐物”就是平齐万物或者万物齐一,而现代的平等主要是指人与人的关系。
其次,二者的受众不同:庄子的“齐物”所面对的是个体,主要针对士阶层,以隐士为中心,而现代平等观面向社会上的一切公民。
再次,二者的目的不同:庄子的“逍遥”为人们描绘了一个“无待”的精神世界。
庄子的“齐物”意在指出进入“逍遥”境界的途径。
平等则是公民为之奋斗的终极的价值追求。
笔者以为类似于“道”“命”“逍遥”“齐物”这样的中国古代哲学概念,无法也没有必要硬译为现代汉语。
“逍遥”“齐物”与现代社会中的自由平等或许有若干的相似之处,但它们绝对不能等同,等同起来就容易引起误解和混淆。
初三语文模拟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三语文模拟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恣意(zì)B. 箴言(zhēn)C. 倔强(jué)D. 蹒跚(pá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深受启发。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C. 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还没有完全弄明白。
D. 同学们都积极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的田野里,麦苗绿油油的。
B.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
C. 那座山高耸入云,仿佛要触摸天空。
D. 月光如水,静静地洒在大地上。
4.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不拘一格,让人难以捉摸。
B.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老当益壮。
C. 他的文章写得天花乱坠,让人目不暇接。
D. 他的话言之凿凿,让人信服。
5. 下列句子中,表达意思最准确的是:A. 他虽然失败了,但仍然坚持不懈。
B. 他虽然失败了,但仍然锲而不舍。
C. 他虽然失败了,但仍然百折不挠。
D. 他虽然失败了,但仍然持之以恒。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6. 《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作者是________。
7.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苏轼的《________》。
8.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________》。
9.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________》。
10.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的《________》。
三、阅读理解(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1-15题。
[文章内容省略]11.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3分)12. 第二段中提到的“他”指的是谁?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3分)13. 第三段中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列举并分析其作用。
(4分)14. 文章最后一段的结论是如何得出的?请简述。
历年初三语文中考模拟试题练习卷及答案

练习卷(三)姓名得分一、语文积累(26分)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下横线上。
(4分)在生命的旅途中,能拥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提醒,该是多么令人欢xīn 鼓舞啊。
那是一双双关切的眼睛在注视着我们的前行;那是一块块清xī的路标;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那是迷茫中的一zhǎn 灯,那是陶醉时的一lǚ清风,那是求索中的一份勉励,那是落寞时的一语问询……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恰当的一组是()(2分)①这家敬老院有卫生室、棋艺室、台球室、电视室、健身房……可以说设施。
②改革开放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生机,这个“文革”中一度的项目再度上马了。
③合肥是他的第二个故乡,他在这里了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④年轻人面对困难和挫折,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切不可用事。
A、完备中止度过意气B、完备终止渡过义气C、完善中止度过意气D、完善终止渡过义气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成语,恰当的一组是()(2分)①五一长假,安徽黄山又迎来了一个旅游高峰。
迎客松下,,好一派盛世风光。
②礼堂内,数千名天文爱好者,静心聆听这位享誉海内外的天文专家的精彩讲座。
③春天是流脑高发季节,人们在经历“非典”和禽流感后,对流行性疾病高度重视起来。
一时间,前往市疾病防控中心咨询的市民。
A.摩肩接踵人头攒动络绎不绝 B.人头攒动济济一堂络绎不绝C.人头攒动络绎不绝摩肩接踵 D.摩肩接踵济济一堂人头攒动4.在横线处依次填写恰当的句子,构成前后连贯,合理的排比句子:()()()()(4分)人的一生像金,要刚正,______;人的一生像木,要正直,_______;人的一生像水,要灵活,_______;人的一生像火,要耀眼,_______;人的一生像土,要本色,作风须朴实。
A.立场须坚定 B.事业须旺盛 C.方法须随和 D.人格须挺立5.一日某同学路过一餐馆,见该餐馆门前的广告词是:“好吃,您告诉大家;不好吃,您告诉我们。
”该同学随即给餐馆负责人建议,将这两句话改为“好吃,您告诉大家;不好吃,您也告诉大家。
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含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含参考答案(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根据要求完成1~5题。
(16分)为弘扬优秀文化,厚植家国情怀,学校开展主题为"从中华文化中汲取力量"的系列活动。
【活动一走进文字·感受家国情怀】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
从历史到现实,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家国大义,"小家"与"大国"休戚与共、琴瑟和鸣。
家国,可谓中华儿女的精神归属。
回望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从硝烟弥漫、艰苦卓决....的革命战争年代,到一穷二白、筚路蓝缕的建设岁月,再到波澜壮阔、惊涛拍岸的改革年代,无数先锋模范在国家前行的大潮中寻找人生价值、标注成长坐标..。
站在历史节点,每个人都会感受到爱国的情愫在升腾。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也为家国情怀奠.基。
每个人都孝亲敬长、安居乐业,才能众擎.易举,聚沙成塔,汇聚成同心筑梦的强大力量。
1.文段中加点字词的读音及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艰苦卓决B.坐标C.奠基(diàn)D.众擎易举(qíng)2.文段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琴瑟和鸣B.筚路蓝缕C.波澜壮阔D.聚沙成塔3.下列关于黄河的补充材料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随着气温回暖和上游冰凌开始融化影响,使黄河壶口瀑布水量大增,滚滚黄河水奔腾而下,吸引了不少游客。
B.近年来,济南深入挖掘黄河文化丰富内涵,扩大济南黄河文化品牌效应和对外影响力。
C.《黄河与中华文明》不仅能够让读者理解黄河文化精神与时代价值,还能够让读者全面了解黄河自然面貌与地理特征。
D.河水的"黄"与海水的"蓝"缠绕交汇又泾渭分明,夏日的黄河入海口是最美丽的季节。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A 卷〔共100 分〕第一卷〔选择题共18分〕一、根底学问〔9 分,每题3分〕1.下面加点词注音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早春的风还很凌厉,刮在她的脸蛋〔xiá〕上生疼,她不由把围巾又往上拉了拉。
B.晶莹剔〔tì〕透的水晶挂在她的脖子上,衬得她俨然舞会上最秀丽的天鹅。
C.放牛娃第一次坐船,在船上呆呆地拿着竹篙〔gāo〕,不知道该怎么用。
D.壮汉表演的火中取栗〔sù〕,赢得了围观群众阵阵的叫好声。
2.以下语句中书写无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村民们因地治宜,把往年的荒山变成了绿树成荫的果园。
B.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超群的魔法师,卓跃的雕刻家!C.嫁一个好男人是每一个女人的终生大事。
D.用笔写字与电脑输入的交锋,往深里说也算是民族性和现代性的冲突。
3.以下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我期望他们不再像我……然而我有不情愿他们由于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
〔展转:同“辗转”,形容生活担忧定,处处奔波。
〕B.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制造一个秀丽的黄昏。
”〔云翳:指丰富多样的经受、体验。
〕C.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痴想:只不切实际、难以实现的想法。
〕D.风里带来些翻的泥土气息……都在微微潮湿的空气里酝酿。
〔酝酿:形容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6 题〔共9 分,每题3 分〕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 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臵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行彻,曾不假设孀妻弱子。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1.根据拼音提示,在横线上准确地写出汉字。
(3分)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XXX,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地流着,低低地吟唱着,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
2.古诗文名句填空。
(①—⑤题必做,第⑥⑦两题选做一题)(12分)①XXX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XXX《行路难》)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XXX《无题》)③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XXX《江城子·密州出猎》)④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恨苦。
(XXX《相见欢》)⑤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十则》)⑥我们往往用XXX《望岳》中的“XXX如何,XXX了”来表达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⑦《醉花阴》是XXX的代表作之一,其中以生动的形象来表达相思之苦,并将“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含义蕴涵其中的诗句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3.下面的语段有两个病句,请把他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2分)①书籍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②小而言之,读书不但可以提升自我,而且能够增长知识。
③大而言之,读书可以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
④让书香溢满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和生活,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吧!第2句,修改意见:小而言之,读书不仅可以提升个人素质,还能增长知识。
第3句,修改意见:大而言之,读书可以提高国民素质。
4.下面是某人对头发和牙齿生发的富有哲理性的感悟,请仿照示例,从“眼睛”、“鼻子”、“耳朵”、“嘴巴”、“双手”五个人体器官中任选一个,写出你的感悟。
(3分)嘴巴:舌尖上的美味,需要用心品味,才能真正感受到食物的美好。
5.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
(3分)我来到咸享酒店,看到了被打折了腿的XXX的悲惨遭遇;我来到富春江畔,领略了XXX笔下充满生机的自然美景;我来到苏州园林,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仿佛穿越回了古代。
6.名著阅读。
(4分)仿照下面两个例句,按要求再写一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中考模拟试卷一、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1.大海的深处是平静的,花朵的一生是无声的,巍峨的山峦是缄默的,智者无言。
2.再读上述语句,加以玩味,写下你的感受(不少于20字)。
﹍﹍﹍﹍﹍﹍﹍﹍﹍﹍﹍﹍﹍﹍﹍﹍﹍﹍﹍﹍﹍﹍﹍﹍﹍﹍﹍﹍﹍﹍﹍﹍﹍﹍﹍﹍。
3.读下列句子,根据拼音填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⑴.急促的蝉声,在最高涨的音符出突地jiā___然而止,像一篇锦绣文章被猛然撕裂。
⑵.德拉把头发悬在窗外去晾干,只是为了使希巴女皇的珠宝和首饰相形见chū___。
⑶.事情到了这个时候,埋.___怨是没有用的。
⑷.在世界风云变幻的局面中,我们党砥柱中流,岿.___然不动,社会主义在中国展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4.补全成语①前事不忘,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死而后已。
③桃李不言,____________。
5.改正病句。
⑴.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⑵.语言是否通顺是评定好文章的标准之一。
6.按照例句仿写句子,使之与例句构成排比。
学会认输,就是在陷进泥塘里的时候,知道及时爬起来,远远得离开那个泥塘;学会认输,就是在被狗咬一口时,不去下决心也要咬狗一口;学会认输,﹍﹍﹍﹍﹍﹍﹍﹍﹍﹍﹍﹍﹍﹍﹍﹍﹍﹍﹍﹍﹍﹍﹍﹍﹍﹍﹍﹍﹍﹍。
7.古诗文默写填空。
⑴.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
⑶.面对生死存亡的关头,文天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认为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鲁国可以一战的政治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一)比较阅读训练:读下面两篇短文回答问题(甲)拨打同一个号码(文/澜涛选自《读者》2003.6)①哈尔滨的冬天寒冷多雪。
一场大雪后,路上的积雪被穿梭的车辆碾压、摩擦得滑胜冰面。
汽车蜗行牛步,仍是意外频频。
②一月三日下午四点钟左右,我刚刚从车流中小心地挪过马路,一声尖厉的汽车刹车冲入耳中。
扭头望过去,一辆汽车前,被撞飞到半空中的一个女子正在落下来,路人一下子围拢过去。
③女人三十多岁的样子,已昏死过去,黑色皮大衣上雪屑和血渍错杂刺目。
女人的脸上仍有血淌出,丝丝血气狰狞恐怖,路面上一点点渐大着的殷.红更让人窒息。
当肇.事司机终于拦住一辆车,将女人抱向车内时,女人醒了过来,迷蒙着眼望望众人,因为疼痛吧,嘴角不停地抽搐着:“求求你们打电话给我丈夫,快去学校接女儿,去晚了会冻坏孩子……”尽管女人的声音微弱、断续,但围观者的嘈杂声还是戛然而止。
瞬息静寂后,有十几个人几乎同时掏出手机,拨打起女人刚刚说出的电话号码……(乙)骇世亲情(文/吴天选自《视野》2003.3)④一天半夜,一场特大的泥石流吞没了熟睡的小山村。
天亮时分,救援人员赶到,小山村已夷为平地,全村无一人幸免于难。
突然,有人惊呼:“下面有声音!”大伙儿跑来一看,一间埋在泥石流下的小木屋,仅剩下一角屋顶。
⑤救援人员刨开泥土,掀开屋顶,只见了屋里全被泥沙填满,惟独房梁下还有小小的一点空间,一个赤裸裸的小女孩一动不动地蜷.缩着,看样子还不到两岁。
救援人员赶紧将她抱出来,她却死活不肯离开,指着小木屋哭出了声:“妈——”顺着小女孩手指看去,在她蜷缩过的泥沙处,隐隐约约露出一双你手,10个手指。
有人惊叫:“下面还有人!”顿时,救援人员以那手为中心,沿着四周小心翼翼地往外刨。
不一会儿,眼前出现了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一个半身赤裸的女人,个子很矮,全身呈站立姿势,双臂高高举过头顶,像一尊举重运动员的雕像……⑥这女人竟是一个盲人!她被挖出来时已经僵硬了。
小女孩儿仍不肯走,指着刨出的泥坑,又哭喊一声:“爹——”天哪,难道下面还有人?大伙儿立刻继续往下刨,就在女人脚下,又刨出一个半身赤裸的男人,他昂然屹.立,身子直挺,双肩高高耸起……这男人也是一个盲人!⑦原来,矮女人正是站在男人的双肩上,双手高高举着小孩……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殷.红()肇.事()蜷.缩()昂然屹.立()2.选文第①段中划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3.选段(甲)中女人被撞与选段(乙)中小女孩不肯离开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内容具体说说。
4.选文(甲)中为什么十几个人几乎同时掏出手机,拨打起女人刚刚说出的电话号码?5.选文(乙)中作者是如何刻画小女孩父母的(请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6.文(乙)中“这女人竟.是一个盲人!”中的“竟”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7.两段选文各自讲述了一个故事,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并说说它们在内容上有什么异同。
8.读了这两篇短文,你有什么感触?(请将你的感受写下来,不少于50字)(二)、地球的“脐带”①地球的脐带——北纬30°线,是一条神秘而又奇特的纬线,也是灾难集中的地带。
②这条线贯串了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巴比伦、印度和埃及。
著名的埃及金字塔、古巴比伦空中花园,古代许多名城和建筑就在这条线附近。
③这条线古往今来,多灾多难。
几千年前,在今天的安纳利斯群岛、巴哈马群岛及墨西哥湾地区一块巨大的陆地沉没于海底,史书中记载的大西洲也下沉于大西洋中。
被视为魔鬼三角区的百慕大,自16世纪以来,有数以百计的船只和飞机在这里相继失踪,被这块海域吞噬..的人更难计其数。
在川藏北纬30°线上美军共损失军用飞机468架。
青藏高原上的西藏,从古至今有记载的6.9级以上的地震达86次。
④这条纬线地下是地球内部的最不平静的地区之一。
青藏高原隆起的速度是地区之最,每年平均上升一厘米。
地球地壳平均厚度为35千米,而青藏高原下地壳厚达70千米,因而导致它的地质构造极为奇特,地震活动频繁。
⑤地球上有大地的沉没,便会有高原的隆起。
远古时代,喜玛拉雅山还处在古特提斯海的一片汪洋之中,位于南纬40°线,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古特提斯海板块,向北运动了7000千米,冲到北半球亚欧大陆板块之下,在距今三四千万年前崛起而成为今天的喜玛拉雅山——地球上最年轻最高的山。
⑥北纬30°线的磁场、电场、重力场与地球其他地区不同,与太阳和其他行星的对应关系也很特殊。
这是造成它奇特、神秘现象的根本原因。
⒈本文采用了什么的结构?⒉选文第③段中划线句有何作用?作者是怎样解说的?⒊请为选文第③段中加点的“吞噬..”注音、释义。
⒋如果让你来给选文划分层次,该如何划?( )A. ①②③∕④⑤∕⑥B. ①∕②③④∕⑤⑥C. ①∕②③④⑤∕⑥D. ①②∕③④∕⑤⑥⒌选文第⑤段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⒍选文为说明问题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
⒎从中文中看,地球北纬30°线的神秘奇特表现在哪里?作者为什么又说其是多灾多难的地带?⒏造成地球北纬30°线神秘奇特、多灾多难的原因是什么?(三)、朋友与寂寞(文/周国平《视野》2003.3有改动)朋友实在是一个笼统的词。
一般人所说的朋友,多指熟悉到了一定程度的熟人,遇到需要帮忙的事情,彼此间是求得上的。
关于这类朋友,前贤常予苛评。
克雷洛夫说:“当你遇到困难时,把朋友们找来,你会得到各种好的忠告。
可是,只要你一开口提到实际的援助,你最好的朋友也装聋作哑了。
”马克·吐温说:“神圣的友谊如此甜蜜、忠贞、稳固而长久,以致能伴随人的整个一生——如果不要求借钱的话。
”亚里斯多德说得更干脆:“啊,我的朋友,世上并不存在朋友。
”我不愿意把人心想象得这么坏,事实上也没有这么坏,我相信只要我的请求是对方力所能及能及的,我的大多数熟人一定会酌情相助。
只是我这个人比较知趣,非到万不得已之时决不愿求人,而真正万不得已的情形是很少的。
为了图清静,我也不喜欢把精力耗费在礼尚.往来顶应酬上。
所以,我和一般人的交往常常难以达到所需要的熟悉程度,够不上在这个意义上称作朋友。
与泛泛之交式的友谊相反,另一些人给朋友订的标准极高,如同蒙田所描述的,必须是两个人的心灵完全相融,融合得天衣无缝,犹如两个躯体共有一颗灵魂,因而彼此对于对方都是独一无二的,其间的友谊是不容第三者分享的。
据蒙田自己说,他和拉博埃西的友谊便是如此。
我不怀疑天地间有这样可歌可泣.的友谊,不过,就像可歌可泣的爱情一样,第一,它有赖于罕见的机遇。
第二,它多半发生在青年时期。
蒙田和拉博埃西就是在青年时期相识的,而且仅仅五年,后者便去世了。
一般来说,这种恋情式的友谊往往带有年轻人的理想主义色彩,难以持续终身。
当然,并非绝无可能,那便是鲁迅所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境界了。
不过,依我之见,既然忠贞不渝.的爱情也只能侥幸得之,忠贞不渝的友谊之难觅就不算什么了不得的缺憾了。
总之,至少现在我并不拥有这种独一无二的密友。
现在该说到我对朋友的理解了。
我心目中的朋友,既非泛泛之交的熟人,也不必是心心相印的恋人,程度当在两者之间。
在这个世界上也有些这样..的人,不见面时会互相惦记,见了面能感觉到一种默契,在一起度过一段愉快的时光,他们便是我心目中的朋友了。
有时侯,这样的朋友会像滚雪球一样聚合,形成一个所谓的圈子。
圈子容易给人以错觉,误以为圈中人都是朋友。
我也有过一个格调似乎很高的圈子,当时颇陶醉于一次次高朋满座的畅谈,并且以为这样的日子会永远延续下去。
未曾料到,由于生活的变故,这个圈子对于我已不复存在。
鲍斯威尔笔下的约翰生说:“一个人随着年龄增长,如不结交新朋友,他就会发现只剩下了孤身一人。
人应当不断修补自己的友谊。
”我以前读到这话很不以为然.,现在才悟出其中的辛酸。
不过,交朋友贵在自然,用不着刻意追求。
在寂寞的周末,我心怀感激地想起不多的几位依然互相惦记的老朋友和新朋友,于是平静地享受了我的寂寞。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礼尚.往来可歌.可泣忠贞不渝.不以为然.2.文中“前贤常予苛评”一句中“前贤”指哪些人?他们对“一般人所说的朋友”是如何评价的?我对“这类朋友”又是怎样认为的呢?3.选文中作者将朋友分为几类?作者更倾向于哪一类?4.在作者的心目中,“心心相印”式朋友的形成有赖于哪些条件?作者又是如何看待的?5.文中划线句中的“这样”指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6.选文题目“朋友与寂寞”中“朋友”与“寂寞”用在一块是否矛盾?它有什么含义?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7.在交朋友方面,作者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它是什么?8.以前你对朋友是怎样认识的?读了本文,你有哪些感触?(四)、文言文阅读Ⅰ>.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
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