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为今用——浅谈古建筑的修复与改造
浅析古建筑的维修及利用

浅析古建筑的维修及利用摘要:古建筑是体现一个城市文化内涵的关键标识,对其完成保护以及维修的中央目的就是为了进行更好的开发以及利用。
对于古建筑的保护以及维修,不但包含建筑的本身,同时与地方的经济、市场需求、人文风貌以及历史渊源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联系,如何使其与周围的环境以及现代的城市生活有机的联系,汲取传统文化当中的营养以及内涵,同时与周边的氛围以及商业环境融为一体,是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本文古建筑的维修及利用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动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古建筑;维修;利用引言古建筑具有特殊的文化特性以及审美价值。
不同时代以及不同地区的人群,其所处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以及历史条件都在不断的变化,使得他们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随之变化和更新。
这不但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发展,也持续激发着人类的文化创造力。
1古建筑保护面临的困境与问题1.1思想认识尚不到位由于思想意识不到位,缺乏正确的认识,造成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不足。
这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是一些地方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和繁杂性认识不足。
有些基层专职从事古建筑保护的人员,都没有深刻认识到古建筑的独特价值。
二是很多群众缺乏主动保护古建筑的自觉。
很多人甚至认为非物质文化是落后文化和封建愚昧的代名词。
特别是在年轻人眼中,认为这些东西太老旧,没什么用处,没什么意思。
由于缺乏年轻人的参与和群众的自发保护与传承,有些古建筑的消亡速度在加快,这也加大了古建筑保护的难度。
三是“重申报和轻保护”“重经济开发和轻内涵传承”等短视行为比较突出。
一些重要的、濒危的古建筑项目,其生存状况长期得不到有效改善。
例如神话传承主要靠代代口口相传,河南邵原神话群作为首批入选的国家古建筑,诞生于王屋山区,流传着女娲补天等很多神奇瑰丽的神话故事。
但是王屋山的山水是神话的主角,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逐渐远离了王屋山的山山水水,特定的神话传说从而失去了赖以存在的载体。
论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

论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1. 引言1.1 古建筑文物修缮的重要性古建筑文物修缮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古建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和见证,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
通过修缮古建筑,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使人们能够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变迁和文化的魅力。
古建筑是城市的历史符号和文化标志,对于维护城市的文化传统和整体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修缮古建筑可以有效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促进城市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
古建筑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也需要得到适当的修缮和保护,以延续其历史价值和功能意义。
对于古建筑文物修缮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文化传承和城市形象的维护方面,更体现在对历史遗产的珍爱和呵护上。
只有不断加强对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工作,才能确保其得到有效传承和永久保存。
1.2 古建筑文物保护的现状当前,我国古建筑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许多古建筑文物面临着遭到破坏或拆除的风险。
一些古建筑文物的修缮工作存在着不规范、不科学的现象,导致保护效果不佳。
一些古建筑文物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难以得到长期有效的保护。
公众对于古建筑文物保护的意识仍有待提高,参与度不高。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相关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建立健全的保护机制和监督体系,注重科学修缮技术的应用,加强公众参与和教育,提高社会对古建筑文物保护的重视和认识。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古建筑文物的有效保护和传承,让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得以永久保存下去。
2. 正文2.1 历史价值与功能需求的平衡在修缮与保护古建筑文物时,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平衡其历史价值与现代功能需求。
古建筑文物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记忆,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古建筑文物的功能往往需要进行调整和改变,以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
为了实现历史价值与功能需求的平衡,修缮与保护工作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量。
建筑中的历史建筑修复与保护

建筑中的历史建筑修复与保护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历史建筑被修复和保护,以保留它们的文化与历史意义。
建筑修复和保护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要综合考虑建筑的历史价值、结构条件、施工技术以及保护成本等各个方面的因素。
本文将探讨建筑中的历史建筑修复与保护的意义以及相关的技术和方法。
一、历史建筑修复与保护的意义1. 传承文化遗产历史建筑是一个国家、地区或城市的重要文化遗产,它们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修复和保护这些建筑能够传承文化遗产,使后代了解和感受历史的变迁,增强人们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认同。
2. 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历史建筑往往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
它们的建筑风格和细节元素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力,对于建筑史和艺术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修复和保护历史建筑能够保留这些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供人们欣赏和学习。
3. 建筑技术和工艺的传承历史建筑往往采用了独特的建筑技术和工艺,这些技术和工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通过修复和保护历史建筑,可以传承这些珍贵的建筑技术和工艺,对于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和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二、历史建筑修复与保护的技术和方法1. 文物修复文物修复是历史建筑修复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包括了对建筑结构的修复和加固,以恢复建筑的原有风貌和功能。
在文物修复过程中,需要运用一系列的技术和方法,如结构检测、材料分析、仿古工艺等。
这些技术和方法需要由专业的修复团队进行操作,确保修复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持续性。
2. 环境保护历史建筑的修复和保护不仅仅局限于建筑本身,还需要考虑周边环境的保护。
环境保护包括了周边环境的洁净度、湿度、温度等因素的控制,以及对建筑周边的绿化和景观的保护。
通过环境保护,可以提升历史建筑的整体品质和可持续性。
3. 历史资料的整理和研究历史建筑修复和保护的过程中,需要对历史资料进行整理和研究。
这些资料包括了建筑的历史背景、设计理念、施工过程等方面的内容。
浅析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

浅析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摘要:中国五千年历史的传承孕育了无数的能工巧匠,古人的智慧创造了无数底蕴深厚的古建筑,这些古建筑都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文化传承中灿烂的瑰宝。
古建筑拥有悠久的历史,到现在古建筑已经不仅仅只有艺术欣赏价值,更多的是古建筑当中的历史内涵与文化价值。
本文根据古建筑的保护与修缮作为切入点,重点讨论如何保护与修缮古建筑,让古建筑继续保持原有的文化价值的基础上更加的稳定、牢固。
关键词:古建筑保护;保护和修缮;文化价值一、古建筑保护和修缮的简介(一)保护和修缮古建筑的背景与意义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
广阔的土地上遍布着光辉灿烂的中国古建筑。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古建筑的关注点也在逐年增加,但由于长期的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导致我国古建筑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甚至有些古建筑“面目全非”,保护古建筑有着重要的意义:古建筑是历史的见证,古建筑是学习的课堂,因此保护与修缮古建筑的任务已经刻不容缓。
(二)古建筑保护和修缮的原则古建筑至少有百年以上的历史背景,即使是坚硬的石头建筑也不可能完整如初,有着不用成都的风化或者腐蚀的现象,时间越长,古建筑损坏的程度越大,所以要执行古建筑的保护与修缮。
一是要求安全为基础的修缮原则。
安全包括两方面:人与主题构造。
古建筑的保护与修缮需要专业人员亲力亲为,如果修缮的古建筑没有安全保障例如勾栏经久未休,虽然没有出现坍塌现象,看起来也比较完好,但震动是就容易出现倒塌伤人。
再是主题机构,有些小构建与主体结构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一定要权衡中间的利弊,确定无误了再下手。
二是修缮古建筑不破坏文物价值的原则。
古建筑自身的构建就有很大的价值,将原有的构建任意更换,虽然会让古建筑更加加固,但同时也会让古建筑失去原有的价值,让有价值的古建筑变成假古董。
在保证安全问题的情况下,古建筑原有残旧的构建更有观赏价值,应该将古建筑的修缮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
(三)古建筑保护和修缮技术的变化与创新一是理念的变化。
古建筑修缮的技术和方法

古建筑修缮的技术和方法中国是充满着古建筑的国度,这些古建筑代表着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传承。
在现代社会,古建筑所处的环境和建筑材料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建筑需要特殊的维护和修缮。
本文将介绍古建筑修缮的技术和方法。
一、古建筑修缮前的准备在进行古建筑修缮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进行准备工作。
这一阶段的工作包括:确定修缮范围和内容、制定修缮方案、评估修缮的技术难度和成本、寻找合适的施工队伍等。
另外,还需要考虑保护周围环境,避免施工对周围建筑造成损害。
二、古建筑修缮的材料选择古建筑修缮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保证修缮质量和安全性。
在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与原材料相似:古建筑的修缮需要保持其原来的风貌和特点,所以材料必须与原材料相似。
2.抗风化性:古建筑所处的环境往往恶劣,材料必须能够抵御自然灾害和其他外部影响。
3.安全性:古建筑修缮必须保证材料的安全性,不能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伤害。
4.经济性:古建筑修缮的材料选择还必须考虑经济因素,不能过于昂贵。
常用的古建筑修缮材料包括:传统石材、传统木材、传统陶瓷、传统砖块等。
三、传统工艺的运用传统工艺是古建筑修缮的关键。
在古建筑修缮时,必须运用传统工艺,保证修缮质量和安全性。
1.传统建筑工艺:古建筑修缮需要采用传统建筑工艺,如传统石雕、传统木工、传统泥工等。
2.传统建筑施工技法:古建筑的修缮还需要采用传统的施工技法,如传统砌筑、传统贴瓷、传统木构造等。
3.传统材料运用:古建筑修缮必须运用传统材料,如传统石材、传统木材等,保证修缮的真实性和恢复性。
四、安全施工在古建筑修缮时,安全施工至关重要。
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必须采取以下措施:1.预先评估施工风险:在进行古建筑修缮之前,必须评估施工风险,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和伤害。
2.采用安全设施:在施工时,必须采用安全设施,如脚手架、安全带等,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
3.人员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让他们了解施工规范和安全标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谈谈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修缮

谈谈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修缮摘要文物古建筑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是我国各代建筑作品中精湛技艺和智慧的体现,值得纪念和借鉴。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已有数百年历史的古建筑在闪耀的光芒中逐渐被摧毁,有些建筑遭到了致命的打击,因此需要保护和修复。
本文对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修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关键词文物古建筑;保护修缮;分析引言文物古建筑传达了中国的建筑文化和精神,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是中国建筑文化最生动的体现。
纵观世界建筑发展史,我国古代建筑独具特色、独特性,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因此确保我国古代建筑的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为或自然因素造成的损害越来越严重。
因此,保护和修缮我国的文物古建筑是当务之急。
一、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修缮的内容1、“本体”保护文物古建筑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历史资料,这是保护的核心内容。
文物古建筑保护的具体内容包括古物古迹的布局、立体造型、风格以及艺术特色等。
总的来说,历代都有自己的建筑风格,既体现了建筑体系,又体现了地域民族信仰以及地域特色,从而保持了文物古建筑的原创性。
必须按照现行的古迹保护原则进行维修和搬迁,确保文物古建筑的“原貌”。
此外,现在的文物古建筑经历了时代的变迁,与现代文物建筑存在较大差距。
由于具有艺术和技术价值,有必要恢复建筑本身的原始状态,重现其繁荣历史的精髓。
2、文物古建筑材料和结构的保存在文物古建筑进行保护时,必须为古建筑的不同结构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
这些古建筑风格必须与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相适应。
一般来说,材料、结构以及艺术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古建筑材料有五种类型:木、石、砖、瓦和灰。
其中,木材以及石材是天然建筑材料,砖、瓦等建筑材料必须经过加工才能制成,灰是介于两者之间。
木材是旧建筑日常维护中的一大难题,尤其是由于大量木材的严重短缺,原有的木材无法保证旧建筑的维护质量。
此外,古代历史建筑直接反映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木结构作为古建筑的基本形式,其物理力学性能直接关系到建筑的整体安全,也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古代大师的技术水平和资质。
古建筑保护与修复方式

古建筑保护与修复方式古建筑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古建筑会逐渐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破坏的影响,导致其破损和衰败。
因此,保护和修复古建筑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古建筑保护与修复方式。
一、材料保护在古建筑的保护与修复过程中,材料保护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古建筑的主要建筑材料包括石材、木材、陶瓷砖等,而这些材料都容易受到氧化、腐蚀和破损等问题的困扰。
为了保护这些材料,可以采用以下方式:1. 环境监测与控制:通过安装温湿度传感器等设备,实时监测古建筑内部的环境变化,以及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浓度,从而控制环境参数在合适的范围内,减少材料的老化速度。
2. 表面处理:对于石材表面的污染和腐蚀问题,可以采用清洗和抛光等方式进行处理,以恢复石材表面的光洁度和色彩。
3. 防水防潮:对于木材结构的古建筑,可以采用涂刷防水防潮剂的方式,减少木材的吸湿和腐朽。
二、结构修复在古建筑的保护与修复过程中,结构修复是最为关键的一环。
古建筑由于长期的使用和外力的作用,往往会出现裂缝、倾斜、变形等结构问题,严重影响建筑的安全和稳定。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结构修复:1. 补强加固:对于受损的结构部分,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加固、砖石补充等方式,增加结构的承载力和抗震能力。
2. 裂缝填充:经过年代的积累,古建筑中常常会出现裂缝,这些裂缝不仅影响建筑的美观,还可能导致结构破坏。
对于细小的裂缝,可以采用填缝剂进行填充,恢复建筑的完整性。
3. 建筑调整:对于倾斜的古建筑,可以通过建筑调整的方式,采用加固的建筑技术进行修复,确保建筑的平稳和垂直。
三、装饰修复古建筑的装饰是其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的体现,然而长期的使用和风化会使得装饰元素出现脱落、破损等现象。
为了保护和修复装饰元素,可以采用以下方式:1. 文物复制:对于严重受损或已经失落的装饰元素,可以采用文物复制的方式进行修复。
论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

论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古建筑文物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和历史记忆的载体。
它们见证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变迁,承载着我们的传统价值观和美学观念,是国家文化自信的象征。
然而,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迁,古建筑文物经历了无数次风雨洗礼,经历着日益增长的史料和累积的建筑病害,需要进行及时的保护和修缮。
一、修缮和保护的意义修缮古建筑文物,即是对历史文化的保护维护,也是对文明的传承和普及。
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对于维护国家形象、传承中华文明、培养民族文化自信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古建筑文物是国家形象的代表。
中国古建筑文物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也是中国文明的瑰宝。
中国古建筑文物已经成为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强有力的代表之一,是向世人展示中国历史、文化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对古建筑文物的修缮和保护将以其真实性、尊重性、连续性和完整性,展现中国古代文化和传统建筑学的完整性与特色,为国家形象的引领与传播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古建筑文物的修缮和保护能够传承中华文明。
古建筑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之一,它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传承与积淀,承载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激发新时期的思考与启示。
未来的建筑师和设计师可以从中获得宝贵的建筑文化遗产和建筑设计的灵感,从而创造出更有价值和文化内涵的新代表作。
最后,古建筑文物的修缮和保护有助于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心。
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我们还要转变思维,创新中华文化的贡献与价值,从而实现文化自信和文化输出。
对古建筑文物的修缮和保护,能够令民众了解、尊重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从而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心,同时也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和保护。
对于修缮古建筑文物,国内外学者们一直在进行创新和探索,并提出了一系列科学、规范的修缮和保护方法。
1、维护原汁原味的特色修缮古建筑文物的核心在于保持其原有风貌和特色,其修缮原则是尽可能保留原有材料与构造,最小限度地修补,避免破坏原汁原味的建筑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为今用——浅谈古建筑的修复与改造硕-城规10 闫晨 3106495摘要古建筑是我国历史文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修复和改造古建筑是文物保护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和园林设计中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之一。
本文从古建筑修复与改造的指导思想、原则、类型、材料与技术等方面,并结合成功案例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强调了当代古建筑“古为今用”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古建筑,保护,修复,改造AbstractOur historical heritage of ancient buildings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Protection, restoration and renovation of ancient buildings in heritage conservation work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asks.It is also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urban planning and landscape design needs in-depth study of the problems. In this paper,the author discusses from ancient building repair and renovation of the guiding ideology, principles, types,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 and other aspects, combined with its success stories described in detail, highlighting the ancient architecture of contemporary "past serve the prese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Key words: ancient buildings, protection, repair, transformation1 引言当今时代,城市建设不仅要注重于现代建筑的创新、建造,还应注重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和修复。
历经沧桑的历史建筑因为具有独特的造型和风格以及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现代社会中受到人们的瞩目,它们记载了历史的足迹,凝聚了人类的智慧,见证了发展的脉络。
岁月的摧残,使其中一些历史建筑已破旧不堪。
近年来,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文物建筑的逐步重视,对古建筑的修复与改造已提到了一个比较重要的高度,只有对历史的尊重,才能做到求新和发展。
在学习了一学期的建筑设计与理论课程之后,现对古建筑的修复与改造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2 古建筑修复与改造的指导思想我们维修古建筑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它一代一代传下去。
从这种意义上说,凡是能让古建筑延年益寿的理论、办法、主张,都是正确的,都应当坚持;凡是影响甚至破坏古建筑寿命的理论、办法、主张,都是错误的,都应当纠正。
在如何保护修复中国古建筑方面,我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确立古建筑修复与改造的正确指导思想,寻求妥善的修复方法,这是唯一正确的路线。
3 古建筑修复与改造的原则古建筑和其他一切历史文物一样,它的价值就在于它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东西,不可能再生产,再建造,一经破坏就无法挽回。
因此,在修复工作中必须遵循文物保护的各项基本原则。
一是修复和补缺的部分要跟原有部分形成整体,保持总体上的和谐一致,有助于恢复而不是降低它的艺术和信息价值。
二是任何增添部分都必须和原来的部分有所区别,使人们能够区别哪些是修复的当代的东西,哪些是过去的原迹,以保持文物建筑的历史延续性和历史、艺术见证的真实性。
三是不同历史时期内形成的东西(包括建筑类型、建筑材料、结构方式等),反映的都是历史发展进程中所留下的痕迹,有它的历史特征,修复时,必须保存现状或恢复原状。
古建筑的修复和保护由于被保护建筑的自身历史价值、历史地位、建筑质量、被损程度和人文历史环境等因素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修复方式。
修复和改造的方式一般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最常见的做法:修旧如旧,即尽可能地恢复被保护建筑的原有风格,甚至使其焕然一新,这种做法一般用在寺庙和名人的故居等,原有的用途未被改变或作为参观等使用;第二类是新旧对比:强调修缮的时代痕迹,使得修缮的部位可以明显地区别于原有部分,这种方式在欧洲的古老建筑中比比皆是,但在国内较少被采用;第三类是用现代的空间艺术语言与已存在的历史建筑进行对话,这种方式已越来越被普遍地接受,尤其在古建筑扩建、改建的过程中使用得较为广泛,最成功的应该是罗浮宫的扩建工程。
5 古建筑修复与改造的材料和技术修复古建筑要用原有的材料、原有的技术,这是贯彻文物修复原则、搞好文物古建筑修复的根本保证。
但是,在当前的文物古建筑修复中,材料和技术都存在问题。
现在,古建修复的最大难题是木料缺乏,尤其干木料缺乏,大材积的干木料更缺乏。
我国本身森林资源短缺,建筑市场木材需求量又很大,供不应求,只能现采现用,木材含水率高。
古建修复受工期和资金所限,又不能事先买进木材等待自然干燥。
湿木材用于古建修复不仅难以保证质量,还极易糟朽,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其次是砖瓦。
砖瓦是人工生产的建筑材料,传统的砖瓦烧制工艺非常严格、讲究,现在的砖瓦厂,即使了解这一系列传统工艺,也没有一个厂会按这套工艺去做。
因为那样会使成本提高,产品卖不出去,造成厂子倒闭。
所以现在生产的砖瓦,质量都大不如前。
再次从技术上看,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古建筑传统技术的继承和传播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古建文物修复质量的提高,当前我们的古建修复队伍素质不高,水平低等问题。
材料、技术问题的存在,不单纯是自身原因,必须寻找出存在这些问题的根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6.1 徐州旧城改造中古建筑的保护与改造徐州位于江苏省西北部,自古有“五省通衢”之称。
明清时期,徐州为黄河的流经地,由于黄河泛滥,徐州城多次被淹。
在徐州古城中,最高的地点是古城之南的户部山。
官宦之家和富贾豪门为避水患纷纷迁居于此,所以在徐州流传着“穷北关,富南关,有钱都住户部山”之说。
至今,户部山上仍有李蟠状元府、崔焘翰林府、郑家大院、余家大院、翟家大院和号称徐州第一楼的李家大楼等古建筑群。
该建筑群尚有保存完好的明清房屋400余间,民国房屋700余间,较为完整的院落2O余处。
在徐州进行旧城改造过程中,将此处建筑群保留了下来,并根据原有的古城街道进行道路系统建设,将户部山四周的上街扩宽改为现在的彭城南路、下街改建为今解放南路、前街扩宽整顿为今马市街、后街为坝子街。
古建筑群经过修复成为现在的徐州民俗馆,对外开放。
6.2 平遥古城中古建筑的开发与修复平遥古城位于我国北部山西省的中部,始建于西周时期,明代洪武三年扩建。
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
迄今为止。
它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
是我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
城内外有各类遗址、古建筑300多处,有保存完整的明清民宅近4000座,街道商铺都体现历史原貌。
平遥古城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但是整座古城并没有因为保护古街、古建筑等而封闭起来。
反而是将整座古城加以修复、开发,使其成为山西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景区。
城中较为重要的日升昌票号已成为景区中一个主要的民俗馆:县衙也整修出来对游客开放,并在固定的时间进行一些表演;沿街的一些古建筑也已经被开发出来,成为旅馆、餐馆、商店等⋯⋯据相关部门统计。
在今年“十一”长假期间,平遥古城共接待旅游人数达27.78万人,仅门票收入就达586.81万元,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市的经济发展。
7 结语总的来说,古建筑的修复和改造完全不同于一般的保护和改建工程。
修复和改造应使古建筑在现代社会中既能保留建筑固有的历史风貌,重新发挥出其原有的璀璨的光芒,满足国家关于文物保护建筑有关法律、法规,又要尽量保证消防安全的要求,保证修复和改建后的安全使用问题。
古建筑反映了国家历史的辉煌,表现了过去中国的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保护、修复和改造古建筑是我们这一代不可推卸的使命。
如今,由于古建筑有着“古为今用”的现实意义,古建筑的修复与改造已引起全世界范围内的重视。
我们应该通过更多的研究和实践使古建筑在现代社会中能安全、合理的得到使用,并继续发挥其功能和作用,让更多的人从中体会到古建的文化历史背景,看到人类进步的足迹。
参考文献[1] 李其荣.《城市规划与历史文化保护》[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2] 曹杰. 近代居住建筑保护和再利用研究[D]. 合肥工业大学, 2006 .[3] 李鹍. 城市中心区建筑边缘空间亲和力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04 .[4] 金海南. 试述什刹海地区历史园林保护与更新[D]. 北京林业大学,2005 .[5] 杨中智.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与维修[J].四川建筑,1995,(01).[6] 徐锡玖.浅议古建筑木构件的维修[J].古建园林技术,1999,(01).[7] 冯雁军. 古建保护在西欧[J]. 小城镇建设, 2001,(11) .[8] 张琳,赵敬源. 走出古建保护的误区——对西安南大街发展现状的反思[J]. 长安大学学报(建筑与环境科学版), 2003,(03) .[9] 曲志华. 古建筑修复中缺失构件的原状推理[J]. 南方建筑, 2006,(09)[10] 林道友. 论古建筑修复中的若干问题[J]. 浙江建筑, 2006,(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