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
白血病的分类和综合治疗方法

白血病的分类和综合治疗方法概述白血病是一种恶性血液肿瘤,由于体内造血系统发生异常改变而引起。
它通常在骨髓中产生过多的白细胞,导致正常造血功能受到抑制。
白血病根据患者的起源细胞类型和疾病进展级别,可以分为四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CLL) 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ML)。
一、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是最常见的儿童恶性肿瘤之一。
该类型的白血病通常影响骨髓、脾脏和淋巴结,并会迁移到其他组织和器官中。
治疗ALL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化学药物杀死恶性幼稚淋巴样细胞。
在这个过程中,通常使用放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来提高治疗效果。
幼儿和年龄较大的儿童通常会获得更好的预后,而成人的预后则取决于诊断时的白细胞计数、基因突变和体内其他因素。
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急性髓系白血病在临床上相对较少见,它通常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
该类型的白血病是由骨髓中幼稚的粒细胞系列细胞异常增殖引起的。
与ALL相比,AML发展迅速且愈合艰难。
化学治疗通常是主要治疗手段,但对于特定患者来说,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一些新型抗癌药物也引入到AML治疗中,例如FLT3抑制剂和DNMT抑制剂等。
三、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是一种成人白血病,并且多见于老年人。
它源自B淋巴细胞,对骨髓和脾脏产生影响。
CLL患者的治疗选择主要基于疾病的进展速度和患者的健康状况。
早期阶段的CLL通常不需要立即治疗,而是通过观察其进展来决定下一步处理。
化学治疗、免疫治疗、单克隆抗体疗法以及靶向治疗都被用于治疗CLL。
干细胞移植在某些高危患者中也可能是一个选择。
四、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源自干细胞,通常发生在成年人中。
它具有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慢性相 (CP),加速相 (AP) 和急变相或其中性 (BP)。
诊断时,大多数患者处于缓解期,并且可通过骨髓移植实现长期完全缓解。
白血病复发流式诊断标准

白血病复发流式诊断标准
白血病复发流式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血常规检查:如果外周血淋巴细胞持续高于5x10^9/L,且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可能表明存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免疫表型特征。
2. 流式细胞仪检查:流式细胞仪可以检测到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例如CD5、CD19、CD23等指标阳性,FMC7阴性,CD20/CD79b弱表达或阴性等。
这些特征可以帮助医生诊断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3. 骨髓穿刺检查:如果骨髓穿刺检查发现原始细胞占比超过20%,则可以确诊为急性白血病。
4. 复发诊断:如果患者经过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但骨髓或血液中又发现已经看不到的白血病细胞,占比超过5%,称之为血液学复发。
如果其他部位可见白血病细胞,则称为髓外复发。
通过综合这些指标和检查,医生可以准确地对白血病进行诊断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白血病诊疗指南

造血干细胞移植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使用患者自身的造血干细胞进行移植,重建患者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
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使用供体(他人)的造血干细胞进行移植,重建患者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
04
白血病护理与康复
心理护理
理解和尊重
理解和尊重白血病患者的感受 和需求,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
。
建立信任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问 题,提供有效的沟通和支持。
白血病有不同的类型,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和 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等。每种类型的白血病在症状、诊 断和治疗上都有所不同。
白血病的发病机制
白血病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因素,包括遗传、环境、生活 方式等。某些基因的突变或缺失可能导致白血病的发生, 例如TP53、RB1等基因的突变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结果
经过治疗,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控制,生活质 量得到了提高。
案例三: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案例
患者
一名25岁的女性,患有急性淋巴细 胞白血病,经过多次化疗后病情复发 。
诊断
医生建议进行骨髓移植以治愈疾病。
治疗
患者在骨髓库找到了合适的供体,并 接受了骨髓移植手术。术后接受了免 疫治疗和康复治疗。
结果
经过治疗,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治愈, 并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病。
治疗
患者接受了为期12周的化疗 ,包括诱导缓解、巩固治疗和
髓外白血病的治疗。
结果
经过治疗,患者的病情得到了 控制,并顺利完成了化疗。
案例二:慢性髓性白血病诊疗案例
患者
一名42岁的男性,首发症状为疲劳、脾肿大 和左上腹不适。
白血病_精品文档

六、健康教育
➢ 1.化疗护理 ➢ 静脉炎的处理:发生静脉炎的局部血管禁止
静注,患处勿受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用喜疗妥等药物外敷, 鼓励病人多做肢体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 减轻不良反应:在化疗期间鼓励患者多饮水, 使排尿量>1500ml/日;给予别嘌呤药物,防止 高尿酸性肾病的发生。 ➢ 鞘内注射化疗药物时,协助病人采取头低抱 膝侧卧位,拔针后嘱病人去枕平卧4~6小时, 注意观察有无头痛、呕吐、发热等化学性脑 膜炎症状。
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如鱼、鸡、鸭肉、 牛奶、瘦肉、新鲜水果和蔬菜等。 ➢ 皮肤护理:剪短指甲,避免抓搔而损伤皮肤; 沐浴时水温以37~40℃为宜,以防水温过高 促进血管扩张,加重皮下出血。 ➢ 用药指导:向病人说明急性白血病缓解后仍 应坚持定期巩固强化治疗,可延长急性白血 病的缓解期和生存期。
P14
P10
六、健康教育
➢ 2.预防感染护理 ➢ 皮肤:出汗多者更换被单、被套、枕套等,
➢ 口腔:原则上是要减少溃疡面感染,促进溃 疡的愈合。对已发生溃疡者,应加强口腔护 理,2次/日,并教会病人漱口液的含漱及局 部溃疡用药的方法。
➢ 含漱方法:含漱时间为15~20分钟/次。 ➢ 肛周:每次便后清洗肛门周围,并用1:5000
P15
P5
三、疾病分类 ➢ 根据白血病细胞的成熟程度和自然病程, 白 血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急性白血 病是一类造血干祖细胞来源的恶性克隆性 血液系统疾病。临床以感染、出血、贫血 和髓外组织器官浸润为主要表现,病情进展 迅速,自然病程仅有数周至数月。
P6
三、疾病分类
➢ 一般可根据白血病细胞系列归属分为急性 髓系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两大类。
白 血 病

0.5
CD24
急性白血病免疫学分型
分型 急性未分化性白血病(AUL) 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 急性双表型白血病 急性双克隆白血病 急性双系列白血病 伴有髓系抗原表达的ALL(My+ALL) 条件 髓系和T或B系抗原积分均≤2
髓系和B或T系抗原积分均>2
伴有淋巴系抗原表达的AML(Ly+AML)
T或B系积分>2,同时粒-单系 抗原表达,但积分≤2 髓系积分>2,同时淋巴系抗原 表达,但积分≤2
酸转移酶)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
【临床表现】 起病急缓不一,临床征象:贫血、发热、 出血(均为正常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表 现) 、浸润(白血病细胞增殖浸润表现)
正常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表现
贫血 ①部分患者因病程短,可无贫血 ②半数患者就诊时已有重度贫血,尤其是继发于 MDS者
单表型AL
表达淋巴系(T或B)者髓系积 分为0,表达髓系者淋巴系积分 为0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亚型和分布
免疫表型 B系 早前B-ALL 普通B-ALL 前B-ALL 成熟B-ALL T系 前T-ALL CD19+,HLA-DR+ CD10CD10+ CD10+,CyIg+ CD10±,SIg+ CyCD3+,CD7+ CD2-,CD1a-,sCD3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毒 二、电离辐射 三、化学因素 四、遗传因素 五、其他血液病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
定 义 : 急 性 白 血 病 ( a cut e l eu kem i a , AL)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 病 , 发 病 时 骨 髓中 异 常的 原 始 细 胞 及 幼稚细胞(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并 广泛浸润肝、脾、淋巴结等各种脏 器,抑制正常造血。主要表现为贫 血、出血、感染和浸润等征象。
白血病 名词解释

白血病名词解释
白血病是一种恶性血液病,其特点是体内的造血系统产生了大量异常的白细胞(也称为白血球)。
这些异常白细胞无法正常发挥免疫功能,也会占据正常白细胞的位置,导致体内正常造血功能受到影响。
白血病通常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急性白血病病在短时间内进展迅速,而慢性白血病病程较长,进展缓慢。
根据白细胞类型的不同,白血病可以分为多种亚型,最常见的是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髓系白血病。
白血病的症状包括疲劳、乏力、贫血、易出血和感染等。
诊断通常需要进行血液检查、骨髓穿刺以及其他影像学检查等。
白血病的治疗方法包括化学治疗、放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化学治疗通常采用药物来杀死肿瘤细胞,放疗则利用高能量射线来杀死白血病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以移植健康的造血干细胞为主要治疗手段的方法。
总的来说,白血病是一种严重的血液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在现代医学的支持下,许多患者可以通过化疗、放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方法获得有效的治疗,并取得长期的生存效果。
白血病

AML
AL
ALL
L1:小淋巴细胞为主 L2:淋巴细胞大小不等 L3:以大淋巴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
骨髓形态学检测
正常骨髓象
AL 骨髓象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M0)
骨髓原始细胞>30% MPO<3% 髓系标志阳性 淋系抗原阴性 血小板抗原阴性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
白血病分类
按照外周血白细胞数量
白细胞增多性白血病:WBC>10×109/L 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WBC数量不增多, 甚至减少
急性白血病FAB分类
M0 M1 M2 M3 M4 M5 M6 M7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急性红白血病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以原始、早 期幼稚细胞为主;起病急,自然病程少于6个月。
慢性白血病(Chronic leukemia,CL):以中、晚 幼细胞或成熟细胞为主;病情发展缓慢,自然病 程为数年。
白血病分类
按照细胞类型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CLL)
常见染色体结构异常及其英文缩写
1. 缺失(deletion,del) 2.易位(translocation,t) 3.倒位(inversion,inv) 4.重复(duplication,dup) 5.等臂染色体(isochromosome,i) 6. 环状染色体(ring.chromosome.r)
白血病

口腔 皮肤
颈部淋巴结肿大
粒细胞肉瘤(绿色瘤)
皮肤浸润
面部皮肤有结节状增生
总结
概念 分类 临床表现
[美][lu:'ki:mɪr]
粒细胞发生过程的形态演变
阶段和名称 原 原粒细胞 始 幼 早幼粒细胞 稚 中幼粒细胞 阶 晚幼粒细胞 段 成 熟 杆状核粒细胞 阶 分叶核粒细胞 段
胞体 大小 形状 (μm)
11-18 圆 13-20圆 11-16 圆 10-15 圆
胞 核 形状 染色质 核仁 核质比 圆 细网状 2-6 > 3/4 >1/2 约1/2 <1/2
[美][lu:'ki:mɪr]
临床表现
出血:
出血可发生在全身,以皮肤出血、鼻出 血、牙龈出血、女性病人月经过多或持续阴道 出血较为常见。眼底出血可致视力障碍,斑
紫癜
牙龈出血
临床表现
肝脾 淋巴结 骨骼 关节
其他
浸润
睾丸 中枢 神经
[美][lu:'ki:mɪr]
骨髓及 周围血象 急性白血病 多为原始细胞、 早幼细胞 起病 急 病情 发展迅速 病程 短
慢性白血病
多为成熟、较 成熟细胞
缓慢
发展缓慢
>一年
[美][lu:'ki:mɪr]
分类
按白细胞计数分类
• • • 白细胞增多性白病:WBC>10×109/L 高白细胞性白血:WBC>100×109/L 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
白血病
(leukemia)
陕西中医学院 吴炫嘉
学习目的
识记白血病概念 了解白血病的分类 掌握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
概念
白血病(leukemia)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 克隆性疾病。其克隆中白血病细胞增殖失控、 分化障碍、凋亡受阻,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 同阶段。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 胞大量增生累积,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而 正常的造血功能受到抑制。临床上以进行性贫 血、持续发热或反复感染、出血和组织器官的 浸润等为主要表现,以外周血中出现形态各异、 为数不等的幼稚细胞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血病郭卜乐CPO生理健康网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参考资料:白血病(血癌)的症状与治疗 2001年3月27日16:31 中华母婴网白血病(血癌)是一种癌症,即骨髓产生大量的异常白血球,而正常白血球、红血球和血小板生成减少。
白血病细胞会渗入肝脏、脾脏以及淋巴结。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是发生在儿童身上的主要白血病类型。
有哪些症状肤色苍白。
皮肤出现粉红或紫红色斑。
皮肤很容易瘀青,无精打采,颈部、腋下和腹股沟部淋巴结肿胀。
发烧,四肢的骨骼和关节疼痛。
牙龈出血。
假如你怀疑孩子可能患有白血病,那么你就应该马上向医生请教。
医生会怎么做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治疗可以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通常持续几个星期,一般可以用药杀死异常的白血病细胞。
这需持续到骨髓检查没有任何异常为止。
此时,患儿的病情已经缓解,称为缓解期。
第二阶段再持续2年,对患儿进行强化药物治疗,此时药物则着重于杀灭所有仍然存在于体内的白血病细胞。
家长怎么办患儿应该尽量维持正常的生活。
因为药物治疗可能会降低孩子对感染的抵抗力,所以他应该尽可能避开那些受病毒感染的人们,例如水痘和麻疹病人。
治疗以后情况如何目前的治疗,已能够让60-70%患有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患儿完全复原。
病因人类白血病的确切病因至今未明。
许多因素被认为和白血病的发病有关。
病毒可能是主要的因素。
此外,尚有遗传因素、放射、化学毒物或药物等因素。
某些染色体的异常与白血病的发生有直接关系,染色体的断裂和易位可使癌基因的位置发生移动和被激活,染色体内基因结构的改变可直接引起细胞发生突变,免疫功能的降低则有利于白血病的发病。
(1)病毒早已证实C型RNA肿瘤病毒或称逆转录病毒是哺乳类动物如小鼠、猫、牛、绵羊和灵长类动物自发性白血病的病因。
这种病毒能通过内生的逆转录酶按照RNA顺序合成DNA的复制品,即前病毒,当其插入宿主的染色体DNA中后可诱发恶变。
肿瘤病毒携带有病毒源瘤基因(v-onc),大多数脊椎动物(包括人的细胞)基因体内有与v-onc同源的基因称源瘤基因。
v-onc被整合入宿主细胞的基因体内后可使邻近的基因发生恶变。
逆转录病毒的感染也可致源瘤基因激活,成为恶性转变的基因,导致靶细胞恶变。
进入体内的病毒基因即使不含有v-onc,如果改变了基因的正常功能,也有可能引起白血病。
人类白血病的病毒病因研究已有数十年历史,但至今只有成人T细胞白血病肯定是由病毒引起的。
(2)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和某些白血病发病有关。
白血病患者中有白血病家族史者占8.1%,而对照组仅0.5%。
近亲结婚人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病率比期望值30倍。
某些染色体有畸变、断裂的遗传性疾患常伴有较高的白血病发病率,如Down综合征、先天性血管扩张红斑症(Bloom综合征)和Fanconi贫血等。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50%有一种特殊掌纹,称为Sydney线。
白血病和HLA抗原型别有某种联系,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常伴HLA-A2和A9等。
都说明遗传因素和白血病的发病有某种联系,但对大多数白血病而言,白血病毕竟不是遗传性疾病。
(3)放射因素电离辐射有致白血病作用,其作用与放射剂量大小及辐射部位有关。
一次较大剂量(1~9Gy)或多次小剂量均有致白血病作用。
全身和放射野较大的照射,特别是骨髓受到照射,可导致骨髓以致和免疫以致,照射后数月仍可观察到染色体的断裂和重组。
放射线能导致双股DNA可逆性断裂,从而使细胞内致瘤病毒复制和排出。
放射可诱发急、慢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但未见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且发病前常有一段骨髓抑制期,其潜伏期约为2~16年。
(4)化学因素苯的致白血病作用比较肯定。
苯致急性白血病以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和红白血病为主。
烷化剂和细胞毒药物可致继发性白血病也较肯定,多数继发性白血病是发生在原有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和易产生免疫缺陷的恶性肿瘤经长期烷化剂治疗后发生,乳腺癌、卵巢癌和肺癌化疗后也易发生继发性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标准】国内诊断标准1980年9月在江苏苏州市召开了全国白血病分类分型经验交流讨论会,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的分型标准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型(L1):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以小细胞(直径<12mm)为主;核圆形,偶有凹陷与折叠,染色质较粗,结构较一致,核仁少而小,不清楚;脑浆少,轻或中度嗜碱。
过氧化物酶或苏丹黑染色阳性的原始细胞一般不超过3%。
第二型(L2):原始和幼稚细胞以大细胞(直径可大于正常小淋巴细胞2倍以上,>12mm)为主;核形不规则,凹陷和折叠可见。
染色质较疏松,结构较不一致,核仁较清楚,一个或多个;胞浆量常较多,轻或中度嗜碱,有些细胞深染。
第三型(L3):似Burkitt型;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大小较一致,以大细胞为主;核形较规则。
染色质呈均匀细点状,核仁明显,一个或多个,呈小泡状;胞浆量较多,深蓝色,空泡常明显,呈蜂窝状。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其特症是一系列的白细胞及其幼稚细胞(即白血病细胞)在骨髓或其他造血组织中呈肿瘤性异常增生,使正常血细胞生成减少。
白血病细胞可浸润全身各组织与脏器,产生相应的临床表现,同时周围血液中也有质和量的改变。
如果出现原因不明的贫血、懒散、倦怠以及体温摄氏40℃左右的高热、妇女月经过多、牙龈和皮下出血、粪便含有血液等,都有得白血病的可能,应及时到医院去检查确诊。
白血病浸润不同部位,会引起一系列的体征,常见的有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骨和关节浸润可引起疼痛;皮肤及粘膜的浸润病变表现为多型性的皮肤病变;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可引起脑瘤相似的症状与体征,或脑膜炎症候。
诊断:①血液检查 H: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呈不同程度减少,血细胞计数高低很不一致,可多至100升左右,也可少至3000/微升以下,分类中可见各型白血病的原始细胞和幼稚细胞。
②骨髓检查 H:骨髓中细胞性增生明显活跃,分类中白细胞某一系列(如粒、淋或单核)显著增生,其原始细胞和幼稚细胞百分数超过正常,红细胞和巨核细胞系列则明显受抑制。
③其它:血液中尿酸和尿液中的尿酸排泄增加,白血病细胞的染色体分析可见染色体组型异常。
治疗:化疗是治疗白血病的最基本方式,尤其对急性白血病。
免疫治疗、骨髓移植成功的例数也在逐年增多。
对于中枢系统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也可考虑给予放射治疗。
预防:预防本病应慎重使用抗癌的化学药物,从事化学药物治疗的医务人员,要在工作中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防止药液污染。
对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要注意对放射线的个人防护,平时多喝茶水,常淋浴冲洗沾污在体表内外的放射物质。
同时要增强体质,预防各种病毒性感染的发生。
白血病的治疗切勿见好就收山东淄博松龄疑难病研究所黄衍强000410/免费医院电子报经过治疗效果显著的白血病患者王某,在自行停药一年后突然复发不治身亡,沉重的打击使其妻追悔莫急。
王某是济南某厂的一名职工,家庭原本幸福美满,1997年3月因自感不适到医院诊治,经过检查确诊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血癌",其妻怕他承受不住这样的打击,便假称是患了"贫血",鼓励他稳定情绪接受治疗。
在医院化疗期间效果不甚理想且痛苦大,王某拒绝继续化疗。
后经病友介绍前来我所改服中药。
5个月的治疗,症状、血象逐步恢复正常。
此时他认为取得如此疗效,是因为病情轻才恢复快。
由于他不了解自己的真实病情便拒绝治疗。
按我们的临床经验此病至少需连续治疗2年以上,才能巩固治疗效果。
知道真相的妻子虽多次劝说也无济于事,便擅自停药了。
一年之后,病症突然复发,再次请医生治疗,经中西医竭尽全力,仍未能得救。
类似这种见好就罢,擅自停药的情况临床并不鲜见。
白血病,俗称"血癌",大多发病急重,危险性大,人们谈之变色。
因此,一旦确诊,家庭都积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配合医生认真治疗。
有的患者对此病的危害认识不足,病情一旦稳定时即中止与医生联系,或因经济原因断断续续的治疗。
出现病情波动则惶惶不安,临时抱佛脚,这样的治病心态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白血病,病在骨髓,白血病细胞通过血液循环分布体内,不论西医还是中医对此病都要连续不断的用药调整才能逐步恢复骨髓正常功能,使患者走向康复。
治疗过程一般都比较长。
再者,白血病的复发问题现在仍然是世界性难题,一旦复发,就会增加治疗难度。
因此,建议白血病患者在取得疗效后,仍应全面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争取早日走向治愈,切勿见好就收,贻误时机。
黄主任:您好!在新年来临之际,向您及全体工作人员拜个早年,祝新的一年万事如意,事业有成。
贵所12月23号和1月13号寄来的药均已收到并服用,现将服药后的情况向您汇报一下:我爱人(张国兴)于1月1日开始做第三次化疗,药也是1月1日开始服用[12月23号寄的是1月1日服用,1月13号寄的是13日开始服用]从第三化疗来看,血小板明显比前二次化疗高,血色素也比第二次化疗高,还有幼稚C 在前二次化疗后一般在10-20天后开始出现少量幼稚C,几天后就增长很快,达到80%左右。
但这次化疗是1月5日做完,7日出现幼稚C,一址到1月20日在这期间幼稚C一般在2%~6%之间,这是否和服用中药有关,另外第四次化疗从1月21日到今天结(25日),[在第三次、第四次化疗期间一直坚持吃贵所寄的中药。
] 1月22 日的血象白血球1.5,血小板11万6千,血色素6.9,N:0.64L:0.36。
1月24日血象检查,白血球0.9,血小板10万,血色素6.9。
另外,前二次寄的药,升板胶囊已吃完,(每次8粒);资生丸已吃完,降幼胶囊还剩4板(每次1粒),祛白胶囊还剩2瓶(每次6粒)。
另外我爱人第四次化疗胃口很不好,经常呕吐,望黄主任根据我爱人情况,主请考虑下一个疗程的用药。
祝春节愉快!湖南株州冷铁元月25日白血病不宜服用“益血生”山东淄博松龄疑难病研究所黄衍强 hyq@在医院住院医师开的药物,不应以西医理论开中药或中成药。
整体观、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无有此地理论基础很难保证患者疗效。
通常所指“热者寒之、寒者热之”,为每一位临床中医所熟知,从临床观察此类患者大多手足心热,乏力、汗出等一些中医辨为阴虚火旺、气阴两虚的证候。
根据以上治疗原则应滋阴降火、益气养血为大方向。
然而在医院,有的医师总给患者益血生之类中成药服用,致使患者更感全身发热、疼痛、发烧等症状。
细分析之,该药成人为鹿茸、鹿血、胎盘、黄芪等皆为温热药物,如此治疗犹如抱薪救火,使病人走向治疗误区。
这些从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已得到证实,这种望文生义只从药品名子而不具体分析药成份,完全失去中医的治疗原则的方法,使患者更加陷入痛苦的深渊。
我们提倡中西医结合,但一定读书明理,努力向“效果好、费用少、痛苦小”的治疗目标深入研究,造福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