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鹅口疮的预防与护理

合集下载

新生儿鹅口疮的护理课件(1)

新生儿鹅口疮的护理课件(1)

新生儿鹅口疮的护理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新生儿鹅口疮的护理知识。

教学内容选自《儿科护理学》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包括:新生儿鹅口疮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新生儿鹅口疮的定义、病因及临床表现。

2. 掌握新生儿鹅口疮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3. 培养学生关爱新生儿,提高护理质量的责任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新生儿鹅口疮的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的掌握。

教学重点:新生儿鹅口疮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及健康教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新生儿鹅口疮的图片、PPT课件、护理操作视频。

2. 学具:笔记本、笔、护理操作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新生儿鹅口疮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引入本节课内容。

2. 理论讲解:(1)新生儿鹅口疮的定义、病因及临床表现。

(2)新生儿鹅口疮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3. 实践操作:(1)分组讨论:针对新生儿鹅口疮的护理措施,进行分组讨论。

(2)护理操作演示:教师演示新生儿鹅口疮的护理操作,学生跟随练习。

4.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案例,讲解新生儿鹅口疮的护理要点。

5. 随堂练习:学生相互扮演新生儿和护士,进行护理操作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新生儿鹅口疮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

2. 新生儿鹅口疮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

3. 新生儿鹅口疮的健康教育。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简述新生儿鹅口疮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2. 答案:见课后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新生儿鹅口疮的基本知识,但在护理操作方面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新生儿其他常见疾病的护理知识。

附录:作业答案新生儿鹅口疮是指新生儿口腔黏膜发生炎症的一种疾病,病因主要有:口腔不洁、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等。

临床表现包括:口腔黏膜充血、水肿、白色斑点或溃疡等。

护理措施如下:1. 保持口腔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洁口腔。

小儿鹅口疮的诊疗及护理

小儿鹅口疮的诊疗及护理

小儿鹅口疮的诊疗及护理
鹅口疮,多见于新生儿和婴幼儿,为口腔黏膜感染白色念珠菌而引起的口腔疾病。

因为在病变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块状物,因此又称为“雪口病”。

【主要表现】
(1)症状:轻者可无症状,局部不痛,不流涎,一般不影响吃奶;重者可伴有低热、拒食、吞咽困难等。

(2)体征:口腔黏膜表面可见点或斑块状白色凝乳样物,可融合成大片,不易擦去,周边无炎症反应,强行剥离后局部黏膜潮红、粗糙,可有渗血;严重者整个口腔均被白色斑膜覆盖。

(3)辅助检查:显微镜下可见真菌菌丝和孢子。

【治疗与护理】
(1)一般治疗:注意哺乳卫生,加强营养,增加维生素C和维生素B2。

(2)局部治疗:一般不必口服抗真菌药物。

可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或局部涂抹10万~20万单位/毫升制霉菌素鱼肝油混悬溶液,2~3次/日。

(3)护理措施:患儿进奶后给少许温开水冲洗口腔,多吃富含B 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的果汁或水果,如柠檬汁、猕猴桃、苹果、生梨、番茄等。

育婴师考试:婴儿鹅口疮

育婴师考试:婴儿鹅口疮

育婴师考试:婴儿鹅口疮鹅口疮是什么?鹅口疮(Thrush)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Moniliasis),鹅口、鹅口疳、鹅口白疮等,是儿童口腔的一种常见疾病,这种疾病因为常常在口腔里发生白色的假膜,有时这种假膜白得象一片雪一样。

所以又称为雪口病,常多见于婴幼儿。

本病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表现为在粘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

这种真菌有时也可在口腔中找到当婴儿营养不良、口腔不清洁或身体衰弱时可以发病,亦可发生在体弱的成年中。

新生儿多由产道感染,或因哺乳奶头不洁或喂养者手指的污染传播。

宝宝患了鹅口疮通常会感到口腔不适,有时会感到疼痛,多半宝宝会因此减少吃奶;鹅口疮还会造成宝宝吃奶时呼吸量不够,使宝宝营养摄入不够,出现营养缺乏症。

鹅口疮症状任何年龄都可出现鹅口疮,但2岁以内的婴幼儿最多见。

鹅口疮症状主要表现为:1.口腔粘膜出现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围无炎症反应,形似奶块无痛,擦去斑膜后,可见下方不出血的红色创面斑膜面积大小不等,可出现在舌、颊腭或唇内粘膜上。

2.好发于颊舌、软腭及口唇部的粘膜,白色的斑块不易用棉棒或湿纱布擦掉。

3.在感染轻微时除非仔细检查口腔,否则不易发现,也没有明显痛感或仅有进食时痛苦表情。

严重时宝宝会因疼痛而烦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难,有时伴有轻度发热。

4.受损的粘膜治疗不及时可不断扩大蔓延到咽部、扁桃体、牙龈等更为严重者病变可蔓延至食道、支气管,引起念珠菌性食道炎或肺念珠菌病出现呼吸、吞咽困难,少数可并发慢性粘膜皮肤念珠菌病可影响终身免疫功能。

甚至可继发其他细菌感染,造成败血症。

鹅口疮的病因雪口病是由白色念珠球菌所引起的,白色念珠菌就是许多微生物中的一种,但白色念珠球菌在健康婴幼儿的口腔里也常可发现,但并不致病。

其是否发病主要取决于机体的适应性和抵抗力,因此该病常见于口腔不净、营养缺乏的婴幼儿。

1.母亲阴道有霉菌感染,婴儿出生时通过产道,接触母体的分泌物而感染。

2.奶瓶奶嘴消毒不彻底,母乳喂养时,妈妈的奶头不清洁都可以是感染的来源。

新生儿鹅口疮要怎样防治 防治鹅口疮的方法

新生儿鹅口疮要怎样防治 防治鹅口疮的方法

新生儿鹅口疮要怎样防治防治鹅口疮的方法*导读:新生儿鹅口疮要怎样防治?……鹅口疮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5岁以下的儿童,临床表现为口腔两侧、舌面、上颚有乳白色瓣膜。

引起鹅口疮的原因为新生儿口腔黏膜娇嫩,被细菌感染,二是奶瓶不洁或妈妈得病,奶质差。

一旦发现新生儿口中长有鹅口疮,应及早带新生儿到医院就诊,咨询医生,并根据医生指导进行治疗。

痊愈后,妈妈要掌握防治鹅口疮的方法,及早做好预防,以免鹅口疮“再犯”,影响新生儿食欲。

新生儿鹅口疮要怎样防治?*新生儿鹅口疮要怎样治疗?新生儿口中长疮,疼痛,吃不下东西,经常哭闹,妈妈要警惕鹅口疮。

煮一些流质食物及容易消化的食物对新生儿吃,如新生儿还不能吃任何东西,妈妈应躲让新生儿喝水、适量喝牛奶。

在新生儿疼痛哭闹时,妈妈可用棉花沾些制霉菌溶液涂在患处或者涂些冰硼散。

除此之外,碳酸氢钠、龙胆紫也具有消炎止痛的作用,适合口腔有乳白色斑膜的新生儿。

*新生儿鹅口疮要怎样预防?喂奶前,妈妈要先清洗干净乳头,然后再让新生儿吮吸,喂奶后,妈妈要擦干乳头附近的奶水再穿上内衣。

若新生儿已经可以吮吸奶瓶,妈妈要经常清洁奶嘴和奶瓶。

新生儿含吮前后都要用热水消毒或高温糖果,以免细菌存留在奶瓶中。

哺乳期,妈妈要注意个人饮食,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吃肥腻食物,要多吃有利于宝宝身体健康的食物。

这样,宝宝吮吸母乳后才会健健康康,营养充足。

新生儿鹅口疮要怎样防治,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了解。

如有相关疑问,欢迎咨询专业医院的医生,医生会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告知答案。

祝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治愈疾病。

【相关推荐】:鹅口疮怎么治疗鹅口疮症状有哪些奶嘴奶瓶消毒不彻底宝宝易患鹅口疮想知道如何预防疾病?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法?生病了吃什么好?生病了怎么护理吗?。

新生儿鹅口疮

新生儿鹅口疮
重疾病
本文将介绍新生儿 鹅口疮的症状、原 因、治疗方法以及 预防措施,以便家 长们更好地了解和
应对这一疾病
2
症状
症状
新生儿鹅口疮的 主要症状包括
症状
新生婴儿口腔黏膜表面出现奶 白色或黄色斑点:类似鹅黄褐 花斑状,质地较为浓厚,难以 擦拭清除
斑点周围组织常可见发炎、充 血:触之有灼痛感
口腔表面出现白色或黄褐色小 斑点:斑点边缘清晰可见,常 见于舌头、颊黏膜、咽峡、齿 龈等部位
治疗方法
5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为了预防新生儿鹅口疮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妈妈口腔卫生:母亲在哺乳期间应保持 良好的口腔卫生,定期刷牙,并保持口 腔清洁 防止交叉感染:家中有患有鹅口疮的儿 童时,要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避免过度保护:孩子免疫力需要通过适 当的锻炼和接触细菌来增强,过度保护 反而会降低免疫力 合理使用抗生素: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 用抗生素,避免滥用降低免疫力
患儿常出现进食困难、口腔不 适、流涎、乏力等症状:有时 还会出现发热
3
原因
原因
新生儿鹅口疮的发生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念珠菌感染:念珠菌是常见的口腔病原菌之一,正常情况下人体口腔中菌群平衡,不 致引发疾病。然而,当新生儿的免疫力较低,或者其他原因导致口腔黏膜抗菌力下降 时,念珠菌容易滋生 不良生活习惯:母亲在哺乳期间,如果有口腔念珠菌感染,就容易通过哺乳传染给新 生儿 异常胎膜破裂:胎膜破裂时间过长或方式异常,会增加新生儿感染鹅口疮的风险 长期应用抗生素:长期使用抗生素疗法会破坏口腔菌群平衡,导致念珠菌滋生
新生儿鹅口疮
-
简介 1 原因 3 预防措施 5
目录
2 症状 4 治疗方法 6 结论
1
简介

月嫂培训之鹅口疮预防与护理(标准范本)

月嫂培训之鹅口疮预防与护理(标准范本)

月嫂培训之鹅口疮预防与护理【总操作程序】主要注意三方面:注意观察口腔、母乳喂养前清洗乳头、人工喂养注意清洁消毒奶具1.注意观察口腔①鹅口疮发生在新生儿的口腔内,呈白色凝乳状附在口腔粘膜上。

因此需要经常观察新生儿口腔,特别是要将鹅口疮与新生儿吃奶后残留的奶液区分开来。

②区分特点是:新生儿口腔中残留奶液一经喝水就漱清了,不再看到白色凝乳状物。

而鹅口疮喝水后仍可见白色凝乳状物,而且用棉签擦拭后仍可见露出的粗糙潮红的粘膜。

2.母乳喂养前清洗乳头由于母乳喂养时,新生儿需要含接母亲的乳头,如果母亲的乳头不清洁,就有可能使新生儿口腔受到感染。

因此,母乳喂养前一定要清洗乳头。

3.人工喂养需要清洁消毒奶具①喂养新生儿的奶具使用后,一定要清洗干净,不要留有残留物,以避免滋生细菌,污染奶具,进而感染到新生儿的口腔,造成鹅口疮。

②每次给新生儿喂奶后,都要煮沸消毒奶具,或者使用奶具消毒锅进行消毒。

【达标标准】新生儿喂奶期间,不发生鹅口疮。

【注意事项】当看到新生儿口腔内有白色凝乳状物,要区分白色凝乳状物是奶液残留还是鹅口疮。

不要错过对鹅口疮的诊断。

【相关知识】1.鹅口疮临床表现:新生儿中的常见病,表现为口腔颊部、唇内、舌、上腭和咽部粘膜上粘附着乳白色斑点,严重时融合成片,擦去后则露出粗糙的潮红的粘膜。

鹅口疮多见于营养不良或腹泻的新生儿。

病菌来自母亲产道或污染的奶具,或是由于某种疾病长期服用抗生素,多见于营养不良或腹泻的新生儿。

一般无全身症状,如感染向下蔓延,会引起食管炎,可出现呕吐,严重的会影响食欲。

抵抗力差时可蔓延到胃肠,引起霉菌性腹泻,严重者可发生肠道溃疡及穿孔;向下呼吸道蔓延可引起霉菌性肺炎。

这些情况虽较少见,但需提高警惕。

2.鹅口疮的病因: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3.鹅口疮的治疗:治疗可用制霉菌素研成粉末与鱼干油滴剂或水调匀,用棉棒涂擦在口腔内所有的粘膜上,在喂奶后使用,以免吃奶将药物冲掉,每4小时用药1次,每天3—4次。

鹅口疮有什么症状 宝宝怎么预防鹅口疮

鹅口疮有什么症状 宝宝怎么预防鹅口疮

鹅口疮有什么症状宝宝怎么预防鹅口疮鹅口疮又名雪口,是因为患者舌头上生出白屑状物,状如鹅口而得名。

鹅口疮是一种由真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多见于新生儿以及营养不良、身体虚弱、慢性腹泻的孩子,或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生素的孩子。

发病原因主要是因奶头、餐具不卫生、喂奶者手指污染等原因导致真菌侵入口腔黏膜引起的。

一、鹅口疮有什么症状1.发病时患儿没有明显的全身不适症状,在喂奶时,患儿会出现啼哭或不愿进食,一般没有发热的情况出现。

2.在患儿的口腔内颊部、舌、唇、软腭等处黏膜可见乳白色小斑点的膜样物,略微突起,有时可融合成片状,严重的患儿,口腔内犹如白色雪花层层叠叠,其周围黏膜充血。

3.白色的斑块不容易被擦拭掉,如强行擦掉,创面可见渗血,但过不了多久,口腔内又会出现白色点状物。

4.患儿会感觉口腔内灼热刺疼和干燥,严重的斑块可波及咽喉、气管或肠道黏膜,导致呼吸困难或腹泻。

二、宝宝怎么预防鹅口疮防治鹅口疮,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注意患儿的口腔卫生。

在给孩子喂奶之前,母亲要注意把乳头清洗干净,孩子的餐具要做到定期用沸水消毒,体弱多病的孩子,要经常用温盐水或2%苏打水清洗口腔。

当孩子发病时,除了到医院治疗外,父母可在家中用消毒棉签蘸2%苏打水清洗患处后,再涂2%甲紫,每日3次,同时给患儿口服维生素C和复合维生素B。

另外,父母也可选用下列的食疗方,对患儿症状的缓解非常有帮助。

三、生活提示鹅口疮是儿童的常见病,通过治疗,一般会很快恢复,父母大可不必担心,但这并不意味着鹅口疮不需要治疗,尤其是对于那些体质比较差的孩子而言更是需要注意。

有些孩子体质比较弱,其症状也比较严重,严重的可导致呼吸困难,所以,要多留意一下孩子的病情变化,以免发生危险。

2024年新生儿鹅口疮的护理课件

2024年新生儿鹅口疮的护理课件

2024年新生儿鹅口疮的护理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围绕新生儿鹅口疮的护理进行讲解。

教学内容基于《儿科护理学》第十二章“新生儿常见疾病”的第三节“新生儿鹅口疮”。

具体内容包括新生儿鹅口疮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护理措施及预防。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新生儿鹅口疮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护理原则。

2. 掌握新生儿鹅口疮的护理措施及预防方法。

3. 培养学生的临床护理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新生儿鹅口疮的护理措施及预防方法。

教学重点:新生儿鹅口疮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护理原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新生儿模型、鹅口疮图片。

2. 学具:鹅口疮护理操作包、消毒棉签、生理盐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新生儿鹅口疮的临床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疾病的特点。

2. 理论讲解:讲解新生儿鹅口疮的病因、临床表现、护理原则。

3.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病例,讲解护理措施及预防方法。

4.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新生儿鹅口疮护理操作练习,教师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新生儿鹅口疮的病因2. 新生儿鹅口疮的临床表现3. 新生儿鹅口疮的护理措施4. 新生儿鹅口疮的预防方法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护理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理论知识的学习情况。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新生儿其他常见疾病的护理方法,提高护理综合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新生儿鹅口疮的护理知识,提高临床护理水平,为新生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新生儿鹅口疮的护理措施2. 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3. 随堂练习中的操作指导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新生儿鹅口疮的护理措施新生儿鹅口疮的护理措施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具体措施包括:1. 保持口腔清洁:使用生理盐水或1%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每日34次。

2. 局部用药:涂抹2%甲紫溶液或抗生素软膏,如红霉素、金霉素等,每日23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鹅口疮的预防与护理
发表时间:2010-10-28T15:26:17.250Z 来源:《心理医生》2010年第6期供稿作者:张美婷
[导读] 本病起初,先在口腔、舌下、两颊内侧覆盖着一层白屑,可逐渐蔓延至牙龈、口唇、软腭等处。

张美婷(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小儿科河北保定 071000)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0)06-072-01
鹅口疮是由一种白色念珠菌(霉菌)感染口腔引起的。

本病为新生儿、婴幼儿常见病,多见于营养不良、腹泻或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的患儿。

本病起初,先在口腔、舌下、两颊内侧覆盖着一层白屑,可逐渐蔓延至牙龈、口唇、软腭等处。

周围皮肤可出现微赤色的红晕,微凸起,互相粘连,不易清除。

轻者:除口腔、舌上及两颊的白屑,无其他临床症状;重者:可蔓延至鼻道、咽喉、食管,患儿出现焦虑、烦躁、拒食、哭闹,甚至出现低热。

1 预防
预防鹅口疮,如母乳喂养时应先将奶头用温毛巾擦洗干净,奶瓶、奶嘴、小勺用后应清洁消毒,对患病儿还必须控制使用激素,避免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

2 护理
(1)保持室内清洁,定时开窗通风,温(湿)度适宜,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2次。

(2)认真执行消毒制度,喂奶前注意用流动水洗手,喂奶后用过的奶瓶、奶嘴、小勺应用5%碳酸氢钠水浸泡30分钟,清水冲洗后应消毒柜彻底消毒,一人一用,避免发生交叉感染。

(3)加强口腔护理,用5%碳酸氢钠清洁口腔2次/日,患处可涂抹1%龙胆紫液2次/日。

(4)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预防感染。

3 小结
从而可见,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卫生喂养、把好消毒关、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避免鹅口疮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