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语文必修4(人教版)课后检测: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发髻.(jì) 暨.今(qí)田螺.(luó) 舞榭歌.台(xiè)B.祠.堂(cí) 伺.机(sì)芦荟.(huì)脍.炙人口(kuài)C.金簪.(zān) 僭越(jiàn)巷.道(xiàng) 遥岑.远目(cén)D.鲈.鱼(lú) 阡陌.(mò)伯仲.(zhòng)求田问舍.(shě)2.下列词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遥岑远目..,献愁供恨远目:向远处看,远眺B.无人会.,登临意会:理解C.赢得..仓皇北顾赢得:落得D.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饭:饭量3.下列诗句中语序没有使用倒装的一项是( )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B.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C.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D.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4.对下列词句中加横线词语或诗句所含手法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玉簪螺髻”,比喻山峰,既符合远眺的特点,也写出了远山的秀丽。
B.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断鸿”,失散的大雁,词人的自喻,写出了词人身世飘零和孤寂的心境。
C.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季鹰”,晋代张翰,词人借张翰莼鲈之思的典故表达辞官归隐的愿望。
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红巾翠袖”,借代,代指女子;“倩何人”与“无人会,登临意”相照应。
5.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古江山”,用“千古”修饰“江山”,表现出深沉的古今兴亡之感,蕴含着对南宋国势日益衰微的深切忧虑。
B.“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既是赞美历史上的孙权,表达对英雄的敬仰,更为现实中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而深表遗憾。
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以当年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警告当权者切勿草率出兵。
人教版语文必修4学案:第二单元 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南宋]辛弃疾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
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
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赏析】这首词开篇用了移情入景的手法,本是人望山,却说青山想要向叶丞相倾诉衷肠,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之连绵,并借此含蓄地表达了对叶丞相的倾慕之情,同时也表现出词人对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疆场的热切希望。
接下来两句借“烟雨”表达自己的思想,词人壮志未酬,希望抗战高潮到来。
下片集中写“愁”。
作者先写自己因忧愁而头发变白,结尾两句,诙谐有趣,而寓意颇深。
本词设喻巧妙,想象奇特,作者深沉的思想、胸中的抱负和愤懑,都在写景中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
初读强基·自主学习一、词语积累1.易混辨析。
仓促·仓皇2.易错识记。
(1)舞榭歌台:演奏乐曲、表演歌舞的场所。
易望文生义。
(2)风吹雨打:遭受风雨的打击,比喻遭受摧残、挫折或磨难。
易大词小用。
(3)金戈铁马: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比喻战争。
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
易用错色彩。
(4)气吞万里:豪气简直能吞没万里江山,形容气概非凡。
易用错色彩。
(5)求田问舍: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屋价。
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
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易用错色彩。
二、词语运用1.从下列各句后面提供的词语中选择一个正确的填在横线处。
四川阿坝州一处山体发生塌方,巨石瞬间倾泻而下,围观村民仓皇逃生。
(仓皇·仓促)2.判断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正误。
(1)暗昏柳眼,勒绽梅腮,掩蔽了重重禁阙宫阶,遮掩了沉沉舞榭歌台....。
(√。
舞榭歌台:演奏乐曲、表演歌舞的场所)(2)风吹雨打....知生活,苦尽甘来懂人生!其实人生,就是一种感受、一场历练、一次懂得!(√。
风吹雨打:遭受风雨的打击,比喻遭受摧残、挫折或磨难)(3)这本书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建设强大国防和军队的不凡历程,细细读来,沙场呐喊声声在耳,战火硝烟历历在目,金戈铁马....扑面而来,历史和现实碰撞!(√。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四检测: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第3课时+Word含解析

第二单元第6课第三课时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导学号41594117(A)A.楚天..千里清秋(古人泛指南方的天空)遥岑.远目(小而高的山)B.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受伤的大雁)把吴钩..看了(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C.无人会.,登临意(理解)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风度,气质)D.赢得..仓皇北顾(落得)舞榭.歌台(楼台)【解析】B项,断鸿:失群的孤雁。
C项,风流:指英雄业绩。
D项,榭: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41594118(B)A.①楚天千里清秋..节..②更那堪冷落清秋B.①故国神游,多情..自古伤离别..应笑我②多情C.①赢得..满眼清泪..仓皇北顾②赢得D.①可惜..良宵人不见..流年,忧愁风雨②可惜【解析】A项“清秋”都是“凄清的秋季”。
B项“多情”,①多愁善感;②有情人。
C项“赢得”都是“落得”的意思。
D项“可惜”都是“痛惜”的意思。
8.下列各句中所用典故与历史人物相对应的一项是导学号41594119(B)①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②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③封狼居胥。
④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A.刘裕周瑜霍去病张季鹰B.周瑜刘裕霍去病张季鹰C.周瑜刘裕张季鹰霍去病D.刘裕周瑜张季鹰霍去病9.对“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41594120 (B)A.作者怀念廉颇,感痛今天再也找不到廉颇那样的名将了。
B.作者以廉颇自比,表达了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抒发了不被朝廷重用、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C.作者怀念廉颇,用追述赵国不重用廉颇而加速灭亡的事实来影射南宋统治者。
D.作者以廉颇自比,指出朝廷若不重用主战的将领,必将重蹈历史上赵国灭亡的覆辙。
10.对词的下阕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41594121(A)A.“元嘉”三句写宋文帝空怀霍去病的建功志向,元嘉年间用兵却有失草率,结果被金兵击败,发出“仓皇北顾”的叹息。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6辛弃疾词两首(附答案)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水龙吟》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秋,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 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时,他自江北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 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他深感受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 他为了消愁而登上赏心亭,面对着大好江山,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 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文白对译
【目标一】 理解《水龙吟》的内容与情感 1.“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两句极力渲染“秋”字,有什么 含义? 参考答案::指出登临的时间,渲染凄清悲凉的氛围,为全词奠定感 伤的基调。 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采用了什么手法?“愁”“恨” 缘何而发? 参考答案::采用移情于物(拟人、比喻)的手法,人心中有愁有恨, 所见之远山也似乎在“献愁供恨”。中原收复无日,朝廷偏安苟和,志 士不得其位。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 南)人。他的祖父虽在金朝做官,但心怀宋室。受其祖父影响,辛弃 疾21岁时聚集了两千人的队伍,起义抗金。接着又率众投奔南宋王 朝。他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0年,有近20年的时间被闲置一旁, 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20多年间又有37次频繁调动,始终未能实现 自己的报国理想,直到67岁赍志以殁。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文白对译
3.“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中“落日”“断鸿”“游子”几 个意象具有怎样的含义?这三句在写景上具有怎样的特点?
“落日”: “断鸿”: “游子”:
特点:
参考答案::“落日”本是自然景象,在此含有南宋国势衰败的意思。 “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游子” 指词人自己,词人南渡后,漂泊孤单,抑郁不得志。特点:寓情于景,情 景交融,虚实相生。通过日暮景色渲染出一种苍茫悲凉的气氛,表 现词人的孤寂和悲苦。
高一语文人教必修4课后演练:2.6 辛弃疾词两首 Word版含解析

6辛弃疾词两首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遥岑.(cén)玉簪.(zān)水龙吟.(yín)B.倩.影(qiàn)鲈.鱼(lú)佛狸祠.(sì)C.巷陌.(mò)揾.泪(wèn)孙仲.谋(zhōng)D.螺髻.(jī)堪脍.(kuài)封狼居胥.(xū)解析:B项,“祠”应读“cí”;C项,“仲”应读“zhòng”;D项,“髻”应读“jì”。
答案:A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遥岑远目.目:眺望。
B.倩.何人唤取倩:请求。
C.揾.英雄泪揾:擦拭。
D.尽.西风,季鹰归未尽:完尽。
解析:“尽”的意思是“全”“遍”“到处都是”。
答案:D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楚天千里清秋更那堪冷落清秋节B.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多情自古伤离别C.赢得仓皇北顾 赢得青楼薄倖名D.千古风流人物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解析:A项,“清秋”都是凄清的秋季。
B项,“多情”,①多愁善感;②有情人。
C项,“赢得”都是“落得”的意思。
D 项,“风流”都是指英雄业绩。
答案:B4.在古代诗词中,为了表达的需要,常将语序倒装。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倒装的一项是()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C.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D.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解析:A项,应为“无觅英雄孙仲谋处”;C项,应为“北望中原气如山”;D项,应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
答案:B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这三篇都含有恢复中原的渴望和对南宋政府苟且偷安的不满,。
就通常所谓的思想意义来说,两者是一致的。
《水龙吟》的“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是说远望中原群山只能滋生愁恨。
③这与陆游的“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含义相近。
高中语文(人教版 必修4):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Word版含答案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爱国1.当他豪放的栖居被入侵者的铁骑恣意践踏时,他选择了“南飞”,去做一只梦想收复失地的带着乡愁的鸟儿,他相信,他满腔的热血可以燎原,终有一日,山河收复,失雁北归。
他是数着步子踏上那块宫台紫殿的,他站得笔直,两眼急切地望向北方。
他不知道,他曾经魂牵梦绕的家乡只是空中楼阁;他梦中千千万万次的奔跑,却只沉睡在那个唤做幻梦的地方;他絮絮念叨的战场容不了他闪着金光的铁戟。
辛弃疾的战场是没有硝烟的,一颗拳拳的爱国之心是他唯一的武器。
2.爱国就是苏武的持节南望。
当大漠的风将沧桑刻上他的双手,当大漠的霜雪染白了他的双鬓,他依然手握节毛尽落的旄节,眼睛跨越千山万水,寻找着回家的方向。
叛将卫律的威胁不能让他容色稍变,匈奴千金封侯的许诺不能让他动摇,因为他心中装着两个字——祖国。
为了这两个字,他把“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信条铭记心间。
于是我知道了,爱国需要一种坚毅的品格,它使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背叛自己的祖国。
3.岳飞怀着“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壮志,却被皇上的十二道金牌召回临安,英雄再难以倾力保家卫国。
纵然是“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哀痛令人心酸,也敌不过朝野中奸佞小人的流言蜚语,最终只能背负着“莫须有”的罪名被害。
但他在那一刻化成了忠诚报国之魂。
岳飞的爱国呐喊摇撼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让我们看到了“精忠报国”的铮铮铁骨,让我们听到了满腔热血的澎湃……南宋豪放派代表词人——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南宋豪放派代表词人,与苏轼齐名,世称“苏辛”。
又是爱国词派的代表。
曾多次上书,陈抗金复国方略,都未被采纳。
历官江西、湖南、湖北安抚使,但都不久于职。
终以报国无路,忧愤而死。
辛弃疾的词作现存六百二十余首,内容极为丰富,其中抒写爱国思想之作占有极大分量。
他继承和发展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派,著有《稼轩长短句》。
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水龙吟”是词牌名。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课时跟踪检测(六) 辛弃疾词两首+Word版含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六) 辛弃疾词两首(时间:40分钟 满分:60分)一、基础巩固(1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 .稼轩.(xu ān) 揾.泪(w èn) 舞榭.(xi è) 迄.今(q ì) B .岑.寂(c én) 菜羹.(g ēng) 巷陌.(m ò) 屹.然(y ì) C .螺髻.(j ì) 鲈.鱼(l ú) 金戈.(g ē) 敛.财(li ǎn) D .堪脍.(ku ài) 汜.河(s ì) 嘉.许(ji ā) 粗犷.(ku àng) 解析:选D D 项,“犷”应读gu ǎng 。
2.下列词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无误的一组是( )A.⎩⎪⎨⎪⎧ 楚天..千里清秋 楚天:古人泛称南方的天空遥岑.远目 岑:小而高的山B.⎩⎪⎨⎪⎧断鸿..声里 断鸿:受伤的大雁把吴钩..看了 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 种宝刀 C.⎩⎪⎨⎪⎧ 无人会. 会:理解,明了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风流:风度,气质 D.⎩⎪⎨⎪⎧ 赢得..仓皇北顾 赢得:落得舞榭.歌台 榭:楼台解析:选A B 项,“断鸿”指失群的孤雁;C 项,“风流”指英雄的流风余韵;D 项,“榭”指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3.对这两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以“京口北固亭怀古”为题,京口是三国时吴国的国君孙权设置的重镇,并一度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生长的地方。
B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全词表达了词人坚决主张抗金,而又反对冒进轻敌的思想,抒发了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揭露了南宋政治的腐败,亦流露出词人报国无门的苦闷。
C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词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想象的景色。
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4训练反馈: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Word版含解析.doc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训练反馈(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一、基础知识(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螺髻.记.恨发际.计.日程功季.鹰归未B.茁.壮笨拙.罢黜.咄.咄逼人相形见绌.C.黩.武渎.职案牍.买椟.还珠嫉贤妒.能D.燥.热辞藻.害臊.不骄不躁.声名大噪.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赢得舞榭歌台金戈铁马有志者事竞成B.纶巾寻常巷陌玉簪螺髻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C.寒暄毛骨耸然献愁供恨英雄无觅孙仲谋处D.什物如火如茶栏杆拍遍水随天去秋无际3.下列词语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断鸿(失群的孤雁)B.神鸦(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社鼓(社日祭神所奏的鼓乐)C.楚天(楚国的天空)遥岑(远处的山岭)D.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舞榭(建在高台上演出歌舞的房子)4.下列词句中,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3分)()A.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B.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D.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5.默写(8分)(1)遥岑远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落日楼头,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吴钩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人会,____________________。
(4)千古江山,__________________。
舞榭歌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本阅读(10分)阅读下面的词,完成6~7题。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6.“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一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词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请就作者的词风和情感对本词进行简要赏析,可以结合上下片进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他失去了手里的钢刀利剑,只剩下一枝羊毫软笔,他再也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的生活,但今天却空有一身力气、一腔热血。
他登临北固亭,空怀满腔爱国热情,发出了“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感叹。
他是一位爱国者,却报国无力;他是一位大英雄,却无用武之地。
他,就是辛弃疾。
赏古诗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辛弃疾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
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
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赏析】这首词开篇用了移情入景的手法,本是人望山,却说青山想要向叶丞相倾诉衷肠,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之连绵,并借此含蓄地辛弃疾的一生是在复兴统一祖国的事业中度过的,从他的词中我们不难看出一条这样的线索,即外斗异族侵略,内斗主和权奸,丝毫不肯退让。
从他少年时代的立志到壮年时的出仕参政,再到晚年还以老当益壮的廉颇自许,我们都可以看出他从没有忘记过“他年要补天西北”(《满江红》)的铮铮誓言。
早年在家乡的亲身经历和长辈们对他的教育,为他后来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思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南宋王朝只顾偏安,不思北伐中原恢复失地的作风,使他深感那些祸国殃民的主和派所带来的危害,更激发了他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责任感,坚定了他与那些祸国殃民的卖国贼鏖战到底的决心。
[运用角度]“爱国”“责任”“位卑未敢忘忧国”“时势造英雄”等。
独上高楼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题记曾经以为,古代文人的生命会简单而明了,时代赋予他们简明的期望:入相出将,封妻荫子。
然而,是谁?偏偏要抛开那些世俗的期望,独上高楼,为自己的人生另择一条路?一、李白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么?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
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然而你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而当我们回望唐朝,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二、苏东坡是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么?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么?是穿越了十年生死痛哭一场的痴情汉么?在那个“群星荟萃”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韬光养晦,游戏笔墨罢了,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你的光芒刺痛了那些习惯于黑夜的眼睛,你注定要承受官场和文坛一齐泼来的污水。
而我只看见你手里青青的竹杖,脚上的芒鞋,被雨淋湿的脊背,你的笑容从容洒脱,你的眼中只有秋风绿水泛清波。
你坚守着自我,从而达到让后世永远仰望的高度。
三、辛弃疾是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的江南游子么?是恨古人不知你的狂子么?是不啼清泪长啼血的悲鸟么?在那个崇尚享乐的年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吟花弄月,卖弄诗文罢了,而你偏要独上高楼,“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一边是“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另一边却是“宝马雕车香满路”,而你,执意要做灯火阑珊处的伊人。
你痛斥,“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你彷徨,“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你期待,“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我多想跨越千年时空,共你醉明月。
在菊花开遍的南山西畴,临清流而赋诗;在明月朗照的深山竹林,抚琴而长吟;在明月下你们独上高楼,抛开世俗的期许,在青山绿水间吟哦着流水般轻扬的诗句。
着一袭单薄的长衫,略揖一揖,便昂然走进了历史,从远古走来,从发黄的线装书里走来。
是你们,因为独上高楼,坚守了自我,也就在黑夜中守护了永恒的精神家园。
在那些“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时代,是你们独上高楼,抛开了世俗的期许,守护了自我,于是守护了历史的期许。
(选自高考满分作文) 【佳作赏析】本文主题集中,不枝不蔓,充满想象。
文章选取文学史上三位名人抛开人们世俗的期望,“独上高楼”“守护了永恒的精神家园”“守护了历史的期许”的经历作为主要材料。
文章一唱三叹,诗意浓郁,形象含蓄,寓哲理于其中,用词生动,语言畅达。
最后画龙点睛,真是文采斐然。
【写作借鉴】1.学人称本文主体内容采用第二人称,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同时,拉近了作者、读者与李白等人的距离,情感上容易产生共鸣。
2.学对比将人们的期望与李白等人的选择进行对比,突出了他们坚持自我,守护精神家园的美好品质。
3.学选材文章的可取之处便是围绕中心选材,且从不同方面选取材料。
李白、苏轼、辛弃疾这些笑傲历史的文化巨人,悠然走入了作者的视野:第一个主体部分写生活在太平盛世的唐代李白和北宋苏轼,第二个主体部分写生活在国家忧患年代的南宋辛弃疾,时代对他们的期望各不相同,但是三位文豪拒绝世俗的“期望”,坚守“自我”的决心却是相同的。
【考点点击】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所写的登临所见,处处关合古人古事,紧紧扣住题序中的“怀古”二字。
而且直陈时事,发表政治见解,借历史教训提出警告。
可谓“题为怀古旨在伤今,怀古伤今以词论政”。
【技法点拨】借古讽今原则:借古是为了讽今,鉴古观今,两相对照,或颂古非今,或贬古刺今,以表达诗的题旨。
借古讽今是指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影射、讽刺现实,它是诗人借助历史人物或事件的评述来抒发自己情感的手法,不是批评时政、劝喻当道,就是抒发自己的感慨不平,表达自己的志向抱负,属于间接抒情,抒情时很含蓄,既能把不便或不宜传达出来的情感传达出来,也增强了诗的可读性,意在言外,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1.常见的怀古诗情感类型(1)感慨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面对古人功业的流逝,抒发时光不再、年华易老,而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2)感慨国运衰微,感慨盛衰无常,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
(3)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奢侈淫逸,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
借古讽今,批判现实,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覆辙。
(4)追慕(缅怀)先贤的成就,表达敬仰之情。
表达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
(5)对历史做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
2.常用的鉴赏方法(1)明确“古”意:古迹、典故、人物等。
(2)体会意图:古迹或人物的遭遇与诗人的经历有哪些相似或相关之处。
(3)领悟感情:诗人借助这些历史史实或人物表达怎样的感情。
【典题共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见素,吴兴(今湖州)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这是一首怀古诗,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泾水弯弯曲曲靠在遥远的村子旁边。
因为过多地放牧牛马,春天的草已经看不到多少了;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
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
行客之路尽是黄沙,看到这荒凉的景色,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答案:①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②诗人触景生情,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③抒发了怀古伤今之情。
一、语言运用1.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随天去秋无际.际:边际B.无人会.,登临意会:理解C.赢得仓皇北顾.顾:回头,回头看D.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饭:饭量解析:“饭”在此活用为动词,吃饭。
答案:D2.下列句子中,不是倒装句的一句是()A.英雄无觅孙仲谋处B.多情应笑我C.烽火扬州路D.人道寄奴曾住解析:A项,应为“无觅英雄孙仲谋处”;B项,应为“应笑我多情”;C项,应为“扬州路烽火”。
答案:D3.下列各项中,没有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C.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解析:D项“雪”比喻浪花,没有使用借代。
A项“羽扇纶巾”代指儒者的装束,“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
B项“金戈铁马”代指戎马生涯。
C项“红巾翠袖”代指女子。
答案:D4.下列对“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一句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壮心未泯,一直保持着忧国忧民的抗金热忱。
B.怀念家乡,怀念中原,怀念往昔岁月。
C.对四十三年前抗金业绩引以为荣。
D.对四十三年前扬州路一带战斗的岁月记忆犹新。
解析:结合背景可知作者一直处于忧国忧民的心态中,始终有抗击侵略者的决心。
答案:A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作者运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词语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作者用典表现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不会归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追忆自己当年南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讽刺刘义隆草率北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2)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3)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6.请补写出空缺处的语句,使之与前两句构成排比,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