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

合集下载

温庭筠诗词《更漏子·玉炉香》原文译文赏析

温庭筠诗词《更漏子·玉炉香》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温庭筠是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于没落贵族家庭,富有天赋,⽂思敏捷,每⼊试,押官韵,⼋叉⼿⽽成⼋韵,故有“温⼋叉”或“温⼋吟”之称。

下⾯是分享的温庭筠诗词《更漏⼦·⽟炉⾹》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更漏⼦·⽟炉⾹》 唐代:温庭筠 ⽟炉⾹,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不道离情正苦。

⼀叶叶,⼀声声,空阶滴到明。

【译⽂】 ⽟炉散发着炉⾹烟,红⾊的蜡烛滴着烛泪,摇曳的光影映照出华丽屋宇的凄迷。

她的蛾眉颜⾊已褪,鬓发也已零乱,漫漫长夜⽆法安眠,只觉枕被⼀⽚寒凉。

窗外的梧桐树,正淋着三更的冷⾬,也不管屋内的她正为别离伤⼼。

⼀滴⼀滴的⾬点,正凄厉地敲打着⼀叶⼀叶的梧桐,滴落在⽆⼈的⽯阶上,⼀直到天明。

【注释】 更漏⼦:词牌名。

它类似渊源于欧洲中世纪骑⼠⽂学的《⼩夜曲》,歌唱的是午夜情事。

画堂:华丽的内室。

鬓(bìn)云:鬓发如云。

衾(qīn):被⼦。

梧桐:落叶乔⽊,古⼈以为是凤凰栖⽌之⽊。

不道:不管、不理会的意思。

【赏析】 温庭筠共写过六⾸内容相仿的《更漏⼦》。

这⾸《更漏⼦》,借“更漏”夜景咏妇⼥相思情事,词从夜晚写到天明。

开头三个字,表⾯看是景语,不像后来李清照《醉花阴·重阳》的“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兽”含有以炉烟袅袅来表⽰愁思⽆限的意思。

次句“红蜡泪”就不同了:夜间燃烛,⽤以照明,但多了⼀个“泪”字,便含有了⼈的感情。

说“⽟炉”,既见其精美,⼜见其⾊洁;“红蜡”则透出⾊泽的艳丽⽽撩⼈情思,⽽闺中的寂寞也隐隐流露出来了。

“画堂”,写居室之美,与“⽟炉”、“红蜡”相映衬。

这句紧承上句,说红蜡所映照是画堂中⼈的秋思。

“秋思”,是⼀种看不见、摸不着、深藏于⼈⼼中的情愫,红蜡是不能“照”到的,可是作者却执拗地强调“偏照”。

“偏照”者,⾮照不可也。

这⼀来,将室内的华美陈设与⼈的感情,巧妙地联系起来了。

【诗歌鉴赏】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原文及翻译赏析【诗歌鉴赏】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原文及翻译赏析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原文柳丝短,春雨粗,花掉外漏声迢递。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厚,皱帘幕,伤感谢家池阁。

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温庭筠《更漏子?柳丝短》注解、更漏:古人用铜壶滴漏来计时,将一夜分为五更。

2、子:曲子的缩写。

3、漏声:指报更报点之声。

4、迢寄(tiáodì):荒凉。

5、塞雁:北雁,春来北飞。

6、城乌:城头上的乌鸦。

7、画屏:有图饰品的屏风,为女主人公居室中的摆设。

8、金鹧鸪(zhègū):金线绣变成的鹧鸪,可能将缀在屏风上,也可能将就是缀在衣服上的。

9、薄:通“迫”,逼来。

0、伤感(chóuchàng):不得志、苦恼。

、谢家池阁:豪华的宅院,这星即指女主人公的住处。

谢氏为南朝望族,居处多有池阁之胜。

后来便成为一共名。

韦庄归国遥词中有“日落谢家池阁”句。

2、红烛腰:背向红烛;一说道以物盖住红烛,并使其光线不向人照射。

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翻译柳丝柔长春雨霏霏,花丛外漏声不断传向远方。

塞雁向南月夜令人还珠格格,杂乱的城鸟找寻着栖巢,望着画屏上对对金鹧鸪令人格外伤感。

薄薄的香雾透入帘幕之中,美丽的楼阁池榭啊再无人一起观赏。

绣帘低垂独自背着垂泪的红色蜡烛,长梦不断远方亲人啊可知道我的衷肠?温庭筠《更漏子?柳丝短》赏析《更漏子?柳丝长》是唐朝诗人温庭筠所创作的文学作品。

词的上阕围绕“漏声”写相思中的女子对外界的种种感受和印象。

下阕承上,转写主人公的居处环境。

全词所写的是一位女子长夜闻更漏声而触发的相思与惆怅。

这首词表现了一个思妇在春雨之夜的孤寂境遇和愁苦思恋。

上片写下室外之景。

首三句描绘春雨绵绵淋在柳丝上,淋在花木丛中的情形。

独处空闺的人就是脆弱的。

外界的事物很难刺痛其心绪,何况就是在万籁俱寂的春夜。

因此,当她听见从花木上掉落的雨滴之声,犹误以为就是远方响起的计时漏声。

《更漏子·送孙巨源》原文译文及赏析

《更漏子·送孙巨源》原文译文及赏析

《更漏子·送孙巨源》原文译文及赏析《更漏子·送孙巨源》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在词中,作者将仕途中的无穷忧患情思与自己的身世感慨融合一起,表达了极为复杂的心绪。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这首词的相关介绍资料,欢迎大家参考。

更漏子·送孙巨源宋代:苏轼水涵空,山照市。

西汉二疏乡里。

新白发,旧黄金。

故人恩义深。

海东头,山尽处。

自古空槎来去。

槎有信,赴秋期。

使君行不归。

译文海州碧水连天,青山耸立。

这里是西汉二疏的故乡。

居海州几年,你白发新添,却博得州人殷勤相送,这是你留下的深恩厚义啊。

大海的最东边,大山的尽头,自古就有人乘槎到天河。

但是自古以来,客槎有来有往,你却未有归期,让人惆怅。

注释⑴更漏子:唐人称夜间为更漏。

此调创于晚唐,而温飞卿最擅其词,飞卿传者有两首,而所咏又俱本意,调名创作,或即为温飞卿本人耳。

毛氏《填词名解》亦云:“唐温庭筠做《秋思词》,中咏更漏,后以名词。

”双调四十六字。

起为三字对句,而平仄互异。

第三句为六字句,第一、三、五字平仄可以不拘。

第四、五句换平韵,亦为三字对句。

第六句五字,第一字宜仄。

第三字宜平。

后阕起句即用韵,第二句可不用对偶。

第三句以下,均与前阕同。

⑵孙巨源:孙洙,字巨源,苏轼同僚。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秋,孙巨源即将回朝任起居注知制诰,苏轼作此词送别。

⑶涵空:指水映天空。

唐温庭筠《春江花月夜》诗:“千里涵空照水魂,万枝破鼻团香雪。

” 清林则徐《中秋嶰筠尚书招余及关滋圃军门天培饮沙角炮台眺月有作》诗:“涵空一白十万顷,浄洗素练悬沧洲。

”⑷西汉二疏:即疏广、疏受,两人位叔侄,皆东海(海州)人。

疏广为太子太傅,疏受为少傅,皆官居要职而同时请退乡里,受世人景仰。

⑸“新白发”三句:《汉书·疏广传》记载,汉宣帝时,太傅疏广与少傅的侄子疏受一起辞官请归,宣帝赐黄金二十斤,太子赠五十斤,公卿大夫、故人邑子设祖道,供帐东都门外,举行盛大欢送会。

鉴赏词的上片用西汉二疏(疏广、疏受)故事赞颂孙洙。

宋词:晏几道《更漏子·柳丝长》原文译文赏析

宋词:晏几道《更漏子·柳丝长》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这⾸词表现了⼀个思妇在春⾬之夜的孤寂境遇和愁苦思恋。

下⾯是分享的宋词:晏⼏道《更漏⼦·柳丝长》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更漏⼦·柳丝长》 宋代:晏⼏道 柳丝长,桃叶⼩。

深院断⽆⼈到。

红⽇淡,绿烟晴。

流莺三两声。

雪⾹浓,檀晕少。

枕上卧枝花好。

春思重,晓妆迟。

寻思残梦时。

【译⽂】 柳枝细长,桃树嫩叶⼩⼩,这静寂的深院啊,终⽇没有⼈到来。

⽇光淡淡,浓绿的树丛笼罩着漠漠轻烟,⼏声黄莺啼叫划破了深院的沉寂。

雪⽩的肌肤透出浓浓芳⾹,眉旁妆晕消褪,只有枕头上枝梢叠压的绣花,依旧娇艳美丽。

春⽇撩起的思绪沉重,晨⽆⼼梳妆,仍独⾃痴痴地寻思着清晨残梦的记忆。

【赏析】 这⾸词表现了⼀个思妇在春⾬之夜的孤寂境遇和愁苦思恋。

词的上⽚描写庭院中的景物,下⽚转⼊居室内部,直接描写⼥⼦的外貌和内⼼。

全词以闲雅的笔调和深婉的情致,抒写了春⽇闺思的情怀,创造出⼀种纯美的词境。

上⽚写室外之景。

⾸三句描写春⾬绵绵洒在柳丝上,洒在花⽊丛中的情形。

独处空闺的⼈是敏感的。

外界的事物很容易触动其⼼绪,何况是在万籁俱寂的春夜。

因此,当她听到从花⽊上掉下来的⾬滴之声,犹误以为是远⽅传来的计时漏声。

可以想象,思妇由于对远⼈的眷念时刻萦系在⼼,⽆法释然。

故⽽⼼绪不宁,度⽇如年。

那⾬滴之声就像是放⼤了的漏声,对她来讲就格外地刺⽿。

柳丝、春⾬等本是浓丽之景。

但在这⾥只是⽤来暗⽰思妇凄凉的⼼境,增强对⽐的效果。

“惊塞雁”三句则进⼀步渲染思妇的这种⼼理感觉。

⼈忍受不了这夜⾬之声的侵扰,那么物⼜如何呢。

在思妇的想象中,即使征塞之⼤雁,宿城之乌鸦,甚⾄是画屏上之鹧鸪也必定会闻声⽽惊起,不安地抖动其翅翼。

这⼏句是移情于物的写法,以惊飞的鸟来暗⽰思妇不安的⼼情。

“画屏⾦鹧鸪”乍⼀看似突亍铿由室外移⾄室内,由听觉变成了视觉。

其实,描写静⽌的鹧鸪慢慢变得灵动起来,这种错觉正好衬出思妇胸中难⾔之痛苦。

下⽚转⼊居室内部,直接描写⼥⼦的外貌和内⼼。

温庭筠《更漏子·金雀钗》原文翻译及赏析

温庭筠《更漏子·金雀钗》原文翻译及赏析

温庭筠《更漏子·金雀钗》原文翻译及赏析温庭筠《更漏子·金雀钗》原文翻译及赏析引导语:《更漏子·金雀钗》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词作。

此词抒写主人公对情人的一往情深,以及对爱情的始终不渝。

通过今昔鲜明的对比,描写出主人公相思之苦。

《更漏子·金雀钗》年代: 唐作者: 温庭筠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

珊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注释①金雀钗:华贵的首饰。

《长恨歌》:“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又作金爵钗。

曹植《美女篇》:“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②里:雪本作“裏”,误。

时:鄂本作“如”,误。

③“知我意”二句:上句主语是君,下句主语是我。

怜:爱④香作穗:谓香烧成了灰烬,像穗一样坠落下来。

此处形容男子心冷如香灰。

⑤山枕贰:谓枕头为泪水所污。

贰:指泪污。

译文那时我头插金钗,面带微红的羞赧,在花丛中与你短暂相见。

你知道我对你的情意,我知道你对我的爱怜,上苍可以作证。

香已燃成灰烬,红烛只剩下蜡泪一滩,恰似你我二人心境。

枕上的清泪涟涟,我感受着锦衾的清冷,难耐更漏声声的敲打。

赏析这阕词写的是梦醒之后的感觉和追忆,和另一首《更漏子·柳丝长》的手法近似又不似。

近似的是都是在最后一句点明是梦。

那里“梦长”是明说,而这里“觉来”则是暗示。

但都是从梦中醒来的这一点则是无疑的。

所不同的是:《更漏子·柳丝长》没有写梦境,只写梦醒后的苦苦难眠;而这一首却是专写梦境,而把醒时的苦况则轻轻一笔带过,章法极具变化。

此词以女子的身分和口吻描写其心理和感情,十分细致地表现了女子对男方的'一往情深,以及对爱情的始终不渝。

词的上片描写女子与男方的花里相见。

开头三句,描写女子整妆而往,在花丛之中与自己的情人相见。

“暂时”两字,透露出此种相见乃私相约会,故只能一时而不能长久。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金雀钗,红粉面”,应当是指梦中于“花里暂时相见”的人,不像是说自己。

中考文言文《更漏子》(玉炉香)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更漏子》(玉炉香)全文详细翻译

希望能帮助到您
中考文言文《更漏子》(玉炉香)全文详细翻译
本文是关于中考文言文《更漏子》(玉炉香)全文详细翻译,感谢您的阅读!
更漏子
作者:温庭筠
玉炉中点燃的缥缈之香,红烛已经熔成点点的眼泪,这么一丝光亮偏偏照在画堂中掠起她不尽的愁思。

眉翠间的色彩已稀疏淡薄,鬓边的头发也逐渐衰残,别后之夜是如此漫长,虽有锦被绣枕,但却孤寂冷寒。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庭前的梧桐树,三更半夜的风雨,不顾离愁别绪正在掠人受苦。

掉落的每一叶梧桐叶,摔下的每一滴的雨声,一直朝着寂寞的台阶敲打到天明。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温庭筠《更漏子》词三首

温庭筠《更漏子》词三首

温庭筠《更漏子》词三首引导语:《更漏子》是唐代诗人温庭筠的作品,温庭筠做了好几首关于《更漏子》的词,下面我们来学习其中三首。

更漏子·柳丝长唐代温庭筠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

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译文柳丝柔长春雨霏霏,花丛外漏声不断传向远方。

塞雁向南归去令人惊心,杂乱的城鸟寻觅着栖巢,望着画屏上对对金鹧鸪令人格外伤感。

薄薄的香雾透入帘幕之中,美丽的楼阁池榭啊再无人一起观赏。

绣帘低垂独自背着垂泪的红色蜡烛,长梦不断远方亲人啊可知道我的衷肠?《更漏子玉炉香》唐温庭筠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注释①更漏子:词牌名。

双调四十六字,上片两仄韵、两平韵,下片三仄韵、两平韵。

②画堂:华丽的内室。

③鬓(bìn)云:鬓发如云。

④衾(qīn):被子。

⑤“梧桐树”以下,谭献评《词辨》:“似直下语,正从‘夜长’逗出,亦书家无垂不缩之法。

”谭评末句不大明白。

后半首写得很直,而一夜无眠却终未说破,依然含蓄,谭意或者如此罢。

⑥不道”,不理会。

言风雨不管人心里的痛苦。

翻译玉炉散发着香烟,红色的蜡烛滴着烛泪,摇曳的光影映照出华丽屋宇的凄迷。

她的蛾眉颜色已褪,鬓发也已零乱,漫漫长夜无法安眠,只觉枕被一片寒凉。

窗外的梧桐树,正淋着三更的冷雨,也不管她正为别离伤心。

一滴一滴的雨,凄厉地打着一叶一叶梧桐,滴落在无人的石阶上,直到天明。

《更漏子·金雀钗》年代: 唐作者: 温庭筠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

珊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注释①金雀钗:华贵的首饰。

《长恨歌》:“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又作金爵钗。

曹植《美女篇》:“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②里:雪本作“裏”,误。

时:鄂本作“如”,误。

更漏子_金雀钗_宋词鉴赏_唐_温庭筠

更漏子_金雀钗_宋词鉴赏_唐_温庭筠
更漏子·金雀钗 晚唐 温庭筠
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 山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注释
1 更漏子:词牌名。 2 金雀钗:华贵的首饰。 3 里:本作“裹”。时:本作“如”。 4 知我意二句:上句主语是君,下句主语时我。怜:爱。 5 香作穗:香烧成了灰烬,像穗一样坠落下来。此处形容 男子心冷如香灰。 6 山枕腻:泪水把枕头打湿。腻:指泪水打湿男方的花里相见。开头三句, 描写女子整妆而往,在花丛之中与自己的情人相见。 “暂时”两字,透露出此种相见乃私相约会,故只能 一时而不能长久。
鉴赏
上片写相见。“金雀钗,红粉面。”,少女精心 打扮去与情郎约会,如此精心的打扮,如此热烈的期 盼见面,换来的只不过是“暂时相见”,表现了巨大 的反差。也许还有什么力量阻止他们见面,但爱意是 无法阻止的“知我意,感君怜”,少女的口吻,向情 郎表达了自己的真切不变的情意,并表示要以天为证: “此情须问天”。
鉴赏
下片写离别。上片的“暂时相见”,为下片的离 别作了铺垫。“香作穗,蜡成泪”,别后少女无法入 睡,眼看着香残蜡尽,香与蜡衬托了少女寂寞的心情, 正面状物,侧面写人。“还似两人心意”,少女相信 情郎与她是心心相印的。“山枕腻”,并非枕头太滑, 实在是少女苦恼憔悴,无法躺下入睡。“锦衾寒”, 也不是锦缎的被子太薄,而是少女心中孤单凄冷,故 觉得格外寒冷。与情郎分别后,少女心中孤单寂寞难 以入睡,就这么醒着直到更漏将尽。孤枕难眠的度过 了一个晚上,不知不觉天就要亮了。
译文
那时我头插金钗,面带微红的羞赧,在花丛中与 你短暂相见。你知道我对你的情意,我知道你对我的 爱怜,上苍可以作证。
香已燃成灰烬,红烛只剩下蜡泪一滩,恰似你我 二人心境。枕上的清泪涟涟,我感受着锦衾的清冷, 更漏声声敲打更加寂寞难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更漏子牛嶠【唐】
星漸稀,漏頻轉,何處輪台聲怨?香閣掩,杏花紅,月明楊柳風。

挑錦字,記情事,惟願兩心相似。

收淚語,背燈眠,玉釵橫枕邊。

《更漏子·星漸稀》是晚唐五代詞人牛嶠的作品。

牛嶠唐末五代詞人,字松卿,一字延峰,為“花間派”著名詞人。

牛嶠博學多才,一生有不少著作,以歌詩著名當時。

《郡齋讀書志》著錄《牛嶠歌詩》三卷,《全唐詩》收其詩33首。

今存詞32首,收於《花間集》,王國維輯為《牛給事詞》。

《更漏子·星漸稀》收錄於《全唐詩》。

《更漏子·星漸稀》是一首抒寫少婦對征人的思念的詞。

從“星漸稀,漏頻轉,何處輪台聲怨?”我們可以看出來此時夜已深,天空中繁星越來越稀疏,可是少婦仍無心睡眠,突然飄來哀怨婉轉的輪台曲,一個“怨”字不只是歌聲哀怨,更是把少婦的心裡表達的淋漓盡致。

“香閣掩,杏花紅,月明楊柳風。

”多麼美麗的景色,可此時少婦無心欣賞。

原以為到了塞外,可一看景色,自己依然身處江南。

“香閣掩”還是關上門睡吧。

輾轉無眠,所以拿出錦帕給思念之人寫信,記情事。

就只希望對方也是思念著自己的。

寫著寫著已是淚流滿面,不知不覺中進入了夢鄉,頭飾淩亂的散落在枕邊,夢裡似乎又可以聽到遠處傳來的輪台曲……
我非常喜歡這首詞。

漫漫長夜最使人思念心中所愛之人,“星漸稀”一句說明夜已經非常深了,可是少婦仍然沒有睡著。

第三句一個“怨”字奠定了整首詩的基調,點出這首詩的主題。

再後來此人以樂景襯哀情表達了思婦心裡的苦以及對丈夫的思念。

下片中“挑錦字”一句讓我想到了李清照《一剪梅》中“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寫信其實沒有想能不能送到思念之人手裡,只是滿腹心事無處訴說,只好用一封錦書來表達滿懷相思之意。

後面“惟願”二字,我認為寫了少婦的無奈及害怕,她擔心害怕自己是一廂情願,害怕自己日思夜想的人並沒有思念自己,害怕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最後“玉釵橫枕邊”是少婦睡著時的狀態,燈都沒有吹滅,而且頭飾淩亂的散落在枕邊。

看到這一句我又想到了李清照《武陵春》當中的“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

”都說“女為悅己者容”,那心愛的人都不在身邊也懶得去梳妝打扮,注意自己的形象了。

我認為這首詩無路時煉字還是意象的使用都恰到好處,詞人筆觸細膩,將少婦思念丈夫的心裡表現的淋漓盡致,情真意切,非常感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