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修3第一章测试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原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s电子云是在空间各个方向上伸展程度相同的对称形状B. p电子云是平面“ 8”字形的C. 2p能级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一定为1s22s22p5D. 2d能级包含5个原子轨道,最多容纳10个电子2. 下列图示中横坐标是表示元素的电负性数值,纵坐标表示同一主族的五种元素的序数的是()5. 下面有关“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的说法,错误的是()A. 各原子轨道的伸展方向按p、d、f的顺序分别为3、5、7B. 只有在电子层、原子轨道、原子轨道伸展方向及电子的自旋状态都确定时,电子的运动状态才能被确定下来C. 原子核外可能有两个电子的运动状态是完全相同的3.若某元素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时,价电子排布式为A. 该元素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时,原子中共有B. 该元素原子核外共有5个电子层C. 该元素原子的M层共有8个电子D. 该元素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3个未成对电子4. 下列各微粒中,各能层电子数均达到2n2的是(A. Ne, Ar B . F ,M(2+ C Al,『D . Cl ,ArD. 原子轨道伸展方向与能量大小是无关的6. 当镁原子由1s22s22p63s2跃迁到1s22s22p63p2时,以下认识正确的是()A. 镁原子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这一过程中吸收热量B. 镁原子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这一过程中释放热量C. 转化后位于p能级上的两个电子的能量没有发生任何变化D. 转化后镁原子与硅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化学性质相似7. 下列各组原子中彼此化学性质一定相似的是()A.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的X原子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的丫原子B. 原子核外M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X原子与原子核外N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丫原子C. 2p轨道上有一对成对电子的X原子和3p轨道上只有一对成对电子的丫原子D. 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的X、丫原子8. 下列各表中的数字代表的是元素的原子序数。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一章--单元测试题-教师版含解析与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一章--单元测试题-教师版含解析与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一章单元测试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人们通常将在同一原子轨道上运动、自旋方向相反的2个电子,称为“电子对",将在某一原子轨道上运动的单个电子,称为“未成对电子"。

下列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是()A.1s22s22p63s23p6B。

1s22s22p63s23p63d54s2C.1s22s22p63s23p63d54s1D.1s22s22p63s23p63d104s1解析:根据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可知,A项中未成对电子数为0;B项中未成对电子数为5;C项中未成对电子数为6;D项中未成对电子数为1.答案:C2.某微粒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下列关于该微粒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质子数为10 B。

单质具有还原性C。

是单原子分子 D.电子数为10解析:1s22s22p6为10电子微粒,可能为Ne、Na+、F-等,A、B、C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D3.下列表达方式正确的是()A.Na+的电子排布图:B。

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4C。

碘化铵的电子式:[H H]+I-D。

H2O电子式:H∶∶H解析:Na+的2p能级中每个轨道上的两个电子,自旋状态不能相同,A项错误;S2—的电子排布式3p 能级应排6个电子,即1s22s22p63s23p6,B项错误;碘化铵的电子式中I—的电子式书写错误,C项错误. 答案:D4.前四周期元素中,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与其所在周期数相同的元素有()A。

3种 B.4种 C.5种 D.6种解析:第一周期有H:;第二周期有C:,O:,第三周期有P:,Fe:,共5种。

答案:C,其中一组所形成化合物类型与其他三组不同,该组是()A。

1s22s22p63s1与1s22s22p5B。

1s22s22p4与1s22s22p63s23p4C。

高中化学-第一章测试题

高中化学-第一章测试题

第一章测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 1.1803年提出原子论,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的科学家是( )A.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 B.法国化学家——拉瓦锡C.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 D.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2.某同学在家中将白醋和食用碱面混在一起后,产生了大量的气泡,他想去探究此气体的性质,研究程序合理的是()A.预测(气体的性质)→观察(物质的外部特征)→实验和观察→解释和结论B.观察(物质的外部特征)→预测(气体的性质)→实验和观察→解释和结论C.观察(物质的外部特征)→实验和观察→预测(气体的性质)→解释和结论D.实验和观察→预测(气体的性质)→观察(物质的外部特征)→解释和结论3.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个①Na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②实验后剩余的Na块不能放回原试剂瓶③Na放置在空气中最终变为NaHCO3④钠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生成Na2O2⑤钠投入CuSO4溶液中能生成红色的铜⑥Na2O2是碱性氧化物⑦钠与H2O反应会熔化成光亮的小球,说明反应放热,Na的沸点低⑧钠保存在汽油中,是因为钠不与汽油反应,密度比汽油大⑨大小相同的Na分别盐酸、水、乙醇反应,反应速率:盐酸>水>乙醇⑩向饱和的NaOH溶液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温度,溶液浓度不变,Na+数目减少,有晶体析出⑪ag乙醇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其燃烧产物与过量的过氧化钠反应,固体增重大于ag⑫实验室可以用Na2O2与水反应制备氧气⑬等物质的量的Na、Na2O、Na2O2分别与足量且等量的水发生反应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从大到小的顺序为:Ⅰ=Ⅰ>ⅠA.4 B.5 C.6 D.74.下列溶液中n(Na+)与100 mL 0.1 mol·L-1的Na2SO4溶液中n(Na+)相同的是()A.100 mL 0.1 mol·L-1的NaCl溶液B.50 mL 0.2 mol·L-1的NaNO3溶液C.100 mL 0.1 mol·L-1的NaHSO4溶液D.200 mL 0.2 mol·L-1的HCl溶液与100 mL 0.2 mol·L-1的NaHCO3溶液混合5.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7.8gNa2O2中含有的阴离子数为0.2N AB.常温常压下,1.7gNH3含有N A个电子C.4.6gNa与1L 0.1mol/L的稀盐酸充分反应,Na失去电子数为0.1N AD.常温常压下,22.4LCO2中含有的CO2分子数小于N A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家庭使用漂白粉时为了增强漂白粉的漂白能力,可在漂白粉中加入少量的食用醋B.工业上以氯气和澄清石灰水为原料制造漂白粉C.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足量干燥的Cl2,最终溶液变成红色D.向紫色石蕊试液中加入足量Na2O2固体,最终溶液变成蓝色7.已知某溶液中c(Na+)=0.4mo/L,c(Mg2+)=0.5mol/L,c(Cl﹣)=0.8mol/L,如果溶液中还有SO42﹣,那么c(SO42﹣)应为()A.0.2mol/L B.0.6mol/L C.0.3mol/L D.1mol/L8.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1.0 mol·L-1的溶液 220 m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需先称取氢氧化钠固体8.8 gB.氢氧化钠在烧杯中溶解后,要立即转移至容量瓶C.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及玻璃棒用蒸馏水洗涤2~3次,并将洗涤液转移至容量瓶D.定容后将溶液振荡摇匀,静置时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于是又加水至刻度线9.同温同压下,质量相同的CO2、H2、O2、CH4、SO2五种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所占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H2>CH4>O2>CO2>SO2B.若条件改为同温同体积,则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是:H2>CH4>O2>CO2>SO2C.密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SO2>CO2>O2>CH4>H2D.所含的电子数由多到少是:CO2>SO2>CH4>O2>H210.钠沉入液氨中,快速溶剂化(如图所示),得到深蓝色溶液,并慢慢产生气泡,且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必考题)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一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研究方法》测试卷(包含答案解析)

(必考题)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一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研究方法》测试卷(包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0分)[ID:140197]有机物A完全燃烧只生成CO2和H2O,将12g该有机物完全燃烧的产物通过足量浓硫酸,浓硫酸增重14.4g,再通过足量碱石灰,碱石灰增重26.4g,该有机物的分子式是A.C4H10B.C3H8O C.C2H6O D.C2H4O22.(0分)[ID:140188]我国学者研制出用纳米铜催化法制备生产合成树脂PET的原料EG,反应原理为:CH3OOC-COOCH3(DMO)+H2→CH3OH(甲醇)+HOCH2CH2OH(EG)(没配平)。

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纳米铜是一种胶体B.产物EG属于离子化合物C.1 mol DMO完全反应生成1 mol EG和2 mol甲醇D.催化过程中断裂的化学键有O-H、C-C、C=O3.(0分)[ID:140180]有机物 H2C=CH-CH2-CHOH-CH2Cl 在不同条件下可能发生以下哪些反应:①加成反应②取代反应③置换反应④氧化反应⑤聚合反应A.①④⑤B.③⑤C.②③④D.全部都可能4.(0分)[ID:140163]1,3-丁二烯()与HBr加成的能量与反应历程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b比a稳定B.a、b互为同分异构体C.生成a和b的反应均为放热反应D.反应生成a的速率比b的慢5.(0分)[ID:140154]下列化合物分子中,在核磁共振氢谱图中能给出三种信号的是A.CH4B.CH3CH3C.CH3CH2CH3D.CH3CH2OH 6.(0分)[ID:140149]下列物质在给定条件下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正确的是A.C4H10属于烷烃的同分异构体有 3 种B.分子组成是 C5H10O2属于羧酸的同分异构体有 5 种C.分子组成是 C4H10O 属于醇的同分异构体有 3 种D.C3H6C12有 4 种同分异构体7.(0分)[ID:140144]同分异构的现象广泛存在有机化合物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7H7Cl且分子中含有苯环的同分异构体共有4种(不考虑立体结构)B.分子式为C5H12O的同分异构体共有8种C.分子式为C5H10O2能与饱和碳酸氢钠反应的同分异构体共有5种D.分子式为C4H8Cl2的同分异构体共有10种8.(0分)[ID:140141]下列烷烃的一氯取代物中没有同分异构体的是()A.丙烷B.丁烷C.2-甲基丙烷D.2,2-二甲基丙烷9.(0分)[ID:140129]萜品油烯(IV)可用作制香料的原料,它可由I合成得到。

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讲义及习题含答案

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讲义及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 原子构造及性质一.原子构造1、能级及能层2、原子轨道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下图依次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能级交织: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 轨道,后进入3d 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织。

(PS :构造原理并非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低,而是指这样依次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

)(2)能量最低原理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3)泡利(不相容)原理: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包容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一样)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一样,这个规则叫洪特规则。

比方,p3的轨道式为,而不是。

洪特规则特例:当p 、d 、f 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溢或全充溢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即p0、d0、f0、p3、d5、f7、p6、d10、f14时,是较稳定状态。

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4Be 2s 22p 0、12Mg 3s 23p 0、20Ca 4s 23d 0;半充溢状态的有:7N 2s 22p 3、15P 3s 23p 3、24Cr 3d 54s 1、25Mn 3d 54s 2、33As 4s 24p 3;全充溢状态的有10Ne 2s 22p 6、18Ar 3s 23p 6、29Cu 3d 104s 1、30Zn 3d 104s 2、36Kr 4s 24p 6。

4、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1)电子排布式↑↓ ↑ ↑ ↑ ↑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说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K:1s22s22p63s23p64s1。

②为了避开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到达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构造的局部以相应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表示,例如K:[Ar]4s1。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第一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研究方法章节测试卷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第一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研究方法章节测试卷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第一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研究方法章节测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A.甲醛和乙醛B.二氧化碳和干冰C.石墨和金刚石D.乙酸和甲酸甲酯2.下列有机化学方程式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CH4+Cl2−−−−−→光照CH3Cl+HCl B.CH4+2O2点燃−−−→CO2+H2OC.CH2=CH2+HBr→CH3CH2Br D.+Br2Fe−−−−→+HBr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纸层析法分离Fe3+和Cu2+,将滤纸上的试样点完全浸入展开剂可提高分离效果B.将CoCl2·6H2O晶体溶于95%乙醇,加水稀释,溶液颜色由蓝色逐渐转变为粉红色C.乙酰水杨酸粗产品中加入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可除去聚合物杂质D.某些强氧化剂(如:氯酸钾、高锰酸钾)及其混合物不能研磨,否则可能引起爆炸4.测得某有机物M相对分子质量为164,分子中C、H、O元素质量含量分别为73.17%、7.32%、19.51%,且分子中只含有1个苯环,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现测出M的核磁共振氢谱谱图有5个峰,其面积之比为1:2:2: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的分子式为C10H10O2B.1 mol的M最多能被4 mol H2还原C.M能使溴水褪色D.与M含有相同官能团,苯环有两个取代基且位于对位的同分异构体有5种5.强氯精是一种新型广谱、高效、低毒的杀菌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属于有机物B.分子式为C3O3N3Cl3C.分子中碳原子的化学环境有两种D.分子中所有原子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6.下列物质在给定条件下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正确的是()(均不考虑立体异构)A.C4H10属于烷烃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B.分子组成是C5H10O2属于羧酸的同分异构体有5种C.分子组成是C5H12O属于醇的同分异构体有7种D.C5H10属于烯烃的同分异构体有5种7.在有机合成中官能团的引入或改变是极为重要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苯在光照下与Cl2反应,主反应为苯环上引入氯原子B.将CH2=CH-CH2OH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即可得到CH2=CH-COOHC.引入羟基的方法通常有卤代烃和酯的水解、烯烃的加成、醛类的还原D.HC≡CH、(CN)2、CH3COOH三种单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酯化反应即可得到8.“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尤其青少年更应该对毒品说不,如吸食“冰毒”,易成瘾,副作用强,会严重破坏人的生理和免疫功能。

高中化学《燃烧热、能源》同步测试卷_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化学《燃烧热、能源》同步测试卷_新人教版选修3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1. 反应热: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用热量来表述,叫反应热。

反应热产生的原因:生成物分子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分子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的差即为该反应的反应热。

【新增】1.焓:1 mol用于表示物质所具有的能量的这一固有性质的物理量,叫做焓(H)。

2. 焓变(△H):一个化学反应的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值差,即:△H=H(生成物)-H(反应物)3. 反应热与焓变的关系: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若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反应前后物质的焓变就等于该反应的反应热。

[说明:①焓(H)是与物质的内能有关的物理量。

②△H的单位是kJ/mol或k J·mol1-。

【注意:△H的单位中mol1-的含义。

反应焓变单位中的“mol1-”表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相同,它是指每摩尔某一反应,而不是指某一物质的微粒等。

】③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

④许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可以通过实验直接测得。

]4. 放热反应: 化学反应过程中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的反应。

5.吸热反应: 化学反应过程中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的反应。

6. △H的符号与意义: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1. 反应热: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用热量来表述,叫反应热。

反应热产生的原因:生成物分子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分子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的差即为该反应的反应热。

【新增】1.焓:1 mol用于表示物质所具有的能量的这一固有性质的物理量,叫做焓(H)。

2. 焓变(△H):一个化学反应的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值差,即:△H=H(生成物)-H(反应物)3. 反应热与焓变的关系: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若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反应前后物质的焓变就等于该反应的反应热。

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一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研究方法》经典题

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一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研究方法》经典题

一、选择题1.有机物有多种同分异构体结构,其中含有苯环且属于酯类的有A.2种B.3种C.4种D.6种答案:D解析: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分子式为C8H8O2,结构中需要含有苯环和酯基,所以同分异构体有:,,,,,,综上,共有6种同分异构体,D项正确;故答案为D。

2.下列物质的类别与所含官能团都正确的是A.酚类 -OHB.CH3-O-CH3醚类C.醛类 -CHOD.酯类 -OOCH答案:B解析:A.有机物为苯甲醇,属于醇类,故A错误;B.CH3-O-CH3是乙醚,属于醚类,官能团是醚键,故B正确;C.有机物含有酯基,属于酯类,不属于醛类,故C错误;D.有机物含有羧基,属于羧酸类,官能团-COOH,故D错误;故选:B。

3.分子式为C5H10Cl2且结构中只含有一个甲基的有机物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5种B.6种C.7种D.8种答案:B解析:写出C5H12的同分异构体:、、,分子式为C5H10Cl2且结构中只含有一个甲基的有机物:主链为的二氯代物为:、、、;主链为的二氯代物为、;主链为的,没有符合条件的二氯代物。

符合题意的同分异构体为6种,故选B。

4.聚脲具有防腐、防水、耐磨等特性,合成方法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P和M通过加成反应形成聚脲B.一定条件下聚脲能发生水解反应C.M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2种D.M与互为同系物答案:D解析:A.M中的两个氨基上的N-H断裂,与P中的C=N双键发生加成,所以P和M通过加成反应形成聚脲,A正确;B.聚脲中存在酰胺基,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水解反应,B正确;C. M是一个对称结构,两个苯环上氨基的邻位碳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两个苯环相连的氧原子的两个苯环上的邻位碳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则在M分子中只有两种不同的氢原子,M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2种,C正确;D.M是含氧衍生物,而苯胺不是含氧衍生物,二者不是同一类物质,所以不是同系物,D 错误;故选D。

5.下列物质中既属于醇又属于酚的是A.B.C.D.答案:D解析:A.含有含有醇羟基,书友醇,不属于酚类,故A错误;B.含有酚羟基,属于酚类,不属于醇,故B错误;C.含有酚羟基,属于酚类,故C错误;D.含有一个酚羟基和一个醇羟基,属于酚类也属于醇类,故D正确.故选D.6.分子式为C2H6O的有机物有两种同分异构体:乙醇(CH3CH2OH)和甲醚(CH3OCH3),则通过下列方式或方法不可能将二者区别开来的是()A.红外光谱B.核磁共振氢谱C.元素分析法D.与钠反应答案:C【分析】乙醇(CH3CH2OH)和甲醚(CH3OCH3) 的元素组成相同,而官能团不同、H的种类不同,以此解答该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选修3第一章测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微粒:①质子②中子③电子,在所有原子中不一定含有的微粒是()A.①②③B. 仅有②C.①和③D.①和②2、某元素原子的核外有四个能层,最外能层有1个电子,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可能为()A. 24B. 18C. 19D. 293、下列四个能级中,能量最高,电子最后填充的是()A. 3sB. 3pC. 3dD. 4s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因为p轨道是“8”字形的,所以p的电子走“8”字形B. K能级有3S,3P,3d,3f四个轨道C. 氢原子只有一个电子,故氢原子只有一个轨道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5、下列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最多的是()A. CB. OC. ND. Cl6、下面是某些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各组指定的元素,不能形成AB2型化合物的是()A. 2S22P2和2S22P4B. 3S23P4和2S22P4C. 3s2和2s22p5D.3s1和3s23p47、同主族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的差值可能是()A. 6B. 12C. 26D. 308、已知R为ⅡA族元素,L为ⅢA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分别为m和n,且R、L为同一周期元素,下列关系式错误的是()A. n=m+1B. n=m+10C. n=m+11D. n=m+259、下列化合物中阳离子半径与阴离子半径比值最小的是()A. NaFB. LiIC. MgCl2D. KBr10、已知A n+,B(n+1)+,C n-,D(n+1)-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 C>D>B>AB. A>B>C>DC. D>C>A>BD. A>B>D>C11、在前三周期的元素中,原子最外层不成对电子数和它的能层数相等的元素共有()A. 6种B. 5种C. 4种D. 3种12、A、B属于短周期中不同主族的元素,A、B原子最外层电子中,成对电子和未成对电子占据的轨道数相等,若A元素的原子序数为a,则B元素的原子序数为()A. a-8B. a-5C. a+6D. a+413、按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n为电子层数,其中,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1999年已发现了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其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是()A. 2,8,18,32,32,18,8B. 2,8,18,32,50,8C. 2,8,18,32,18,8D. 2,8,18,32,50,18,814、碘跟氧可形成多种化合物。

其中一种称为碘酸碘,在该化合物中,碘元素呈+3和+5两种价态,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是()A. I2O3B. I2O4C. I4O7D. I4O915、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A>B>C>DB. 原子序数d>c>b>aC. 离子半径C3->D->B+>A2+D. 单质还原性A>B>D>C16、下列叙述中,A金属的活泼性肯定比B金属强的是()A. 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B. A的氢氧化物为两性化合物,B的氢氧化物为弱碱C. 1molA从酸中置换出H+生成的H2比1molB从酸中置换出H+生成的H2多D. A元素的电负性比B元素的电负性小根据下列5种元素的电离能数据(单位:kJ.mol-1)回答17和18题17、它们的氯化物的化学式,最可能正确的是()A. QCl2B. RClC. SCl3D. TCl18、利用表中的数据判断,V元素最有可能是下列元素中的()A. HB. LiC. NaD. K19、X、Y、Z是周期表中相邻的三种短周期元素,X和Y同周期,Y和Z周主族,三种上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核内质子数之和为31,则X、Y、Z是()A. Mg、Al、SiB. Li、Be、MgC. P、S、OD. N、O、S20、X、Y、Z三种元素的原子,其最外层电子排布分别为nS1、3S23P1和2S22P4,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为()A. XYZ2B. X2YZ3C. X2YZ2D. XYZ321、下列电子排布图(每一个小方框表示一个原子轨道)所表示元素的原子中,其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的是()22、下列有关电负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主族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一定越大B.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电负性从左到右越来越小C. 金属元素的电负性一定小于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D. 在形成化合物时,电负性越小的元素越容易显正价设X、Y、Z代表三种元素,已知:①x+和Y-两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②Z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比Y元素内质子数少9个;③Y和Z两种元素可以形成四核42个电子的负一价阴离子,据此回答23-24题23、由X、Y、Z三种元素所形成的含68个电子的盐类化合物的化学式是()A. KClO4B. NaClO4C.KClO3D.NaClO324、Y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呈()A. 碱性B. 酸性C. 中性D. 两性25、已知X、Y为短周期元素,可形成原子数比为1:3的化合物,若Y的原子序数为m,则x的原子序数为:①m+4;②m-4;③m+8;④m-2;⑤m+6;⑥m+5其中正确的是()A.②④⑤⑥B.①②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D. 全部二、非选择题。

(50分)26、(7分)有A、B、C、D、E五种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且都小于20,其中A为非金属,A和Z同一族,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1,B和D同一族,它们原子最外层的P能级电子数是S能级的2倍,C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D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1/2。

(1)A是,B是,C是,D是,E是。

(2)写出C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3)用电子排布图表示D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

27、(7分)材料:制冷剂是一种易能压缩、液化的气体,液化后在管内循环,蒸发时吸收热量,使环境温度降低,达到制冷目的,人们曾采用过乙醚,NH3,CH3Cl等做制冷剂,但它们不是有毒,就是易燃,于是科学家根据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来开发新的制冷剂。

问题:(1)已知第三周期氢化物的易燃性顺序为:SiH4>PH3>H2S>HCl,判断第二周期CH4、NH3、H2O、HF的易燃性顺序> > H2O>HF。

(2)化合物的毒性:PH3>NH3;CCl4>CF4,则下列化合物毒性顺序为H2S H2O;CS2CO2(均填“>”,“<”或“=”)。

于是科学家们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F、Cl的化合物上。

(3)已知CCl4的沸点为76.89℃,CF4的沸点为-128.9℃,新的制冷剂沸点应介于其间,经过较长时间复试验,一种新的制冷剂氟利昂CF2Cl2终于诞生了,其他类似的还可以是。

(4)科学经过研究发现这种制冷剂造成了当今的某一环境问题是,但求助于周期表中元素及其他合物的(填字母)变化趋势来开发制冷剂的科学思维方法是值得借鉴的。

①毒性;②沸点;③易燃性;④水溶性;⑤颜色A.①②③B.②④⑤C.②③④D.①②③⑤28、(10分)X、Y、Z、Q、E五种元素中,X原子核外的M层只有两对成对电子,Y原子的核外L 层电子数是K层的两倍,Z是地壳中含量(质量分数)最高的元素,Q的核电荷数是X与Z的核电荷数之和,E在元素周期表的各元素中电负性最大,请回答下列问题:(1)X、Y的元素符号分别是、。

(2)XZ2与YZ2的分子式分别为和,在相同条件下,两者在水中溶解度较大的是(写分子式)。

(3)Q的元素符号是,它位于第周期,它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在形成化合物时它最高的化合价为。

(4)E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9、(7分)A、B、C、D、E代表5种元素,请完成下列问题(1)A元素的基态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次外层有2个电子,其元素符号为;该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比后面一号元素大的原因是。

(2)B元素的负一价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与氩相同,C元素的负一价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与氙相同,B、C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3)D元素的正三价离子的3d轨道为半充满状态,D元素的符号为。

在同期表中位于,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4)E元素基态原子的M层全充满,N层没有成对电子,只有1个未成对电子,其单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与硫反应,试写出该方程式。

30、(9分)有A、B、C三种元素,已知5.75gA单质跟盐酸完全反应,在标准下可产生2.8LH2和0.25molACln;B的气态氢化物分子为H2B,其相对分子质量与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2.88,B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C和B可形成液态化合物CB2,并能溶解B 单质,试回答下列问题:(1)A、B、C名称分别为、、,A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B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CB2的分子式为。

(2)用电子式表示A与B形成化合物的过程。

(3)工业上制取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原料的主要成分为,写出锻烧此原料的化学方程式。

31、(10分)X、Y、Z、L、M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Z、L是组成蛋白质的基础元素,M是地壳中含量较高的金属元素,回答下列问题(1)L的元素符号为;M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为(用元素符号表示)(2)Z、X两元素原子数目比1:3和2:4构成分子A和B,A的电子式为,B的结构式为。

(3)硒(Se)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与L同一主族,Se原子比L原子多两个电子层,则Se的原子序数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该族2-5周期元素单质分别与H2反应生成1mol气态氧化物的反应热如下,表示生成1mol硒化氢的反应热是(填字母)。

a.+99.7mol/Lb. +29.7mol/Lc. -20.6mol/Ld. -241.8KJ/mol(4)Z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甲的水溶液成碱性,在微电子工业中,甲的水溶液可作刻蚀剂H2O2的清除剂,所发生的产物不污染环境,其化学方程式为。

参考答案1-5 BBCDC 6-10 DCBBD 11-15 CBADC 16-20 DBDDA 21-25 ADABD26、(1)H ;O ;Al ;S ;K (2)1S 22S 22P 63S 23P 1(3)27、(1)CH 4;NH 3(2)>,>(3)CFCl 3(或CF 3Cl )(4)使大气臭氧层出现空洞;A28、(1)S ;C (2)SO 2;CO 2;SO 2(3)Cr ;四;1S 22S 22P 63S 23P 63d 54S 4;+6(4)2F 2+2H 2O=4HF+O 229、(1)N ;N 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2S 22P 3,P 轨道是半充满的较稳定状态(2)CsCl (3)Fe 第四周期第ⅤⅢ族;1S 22S 22P 63S 23P 63d 64S 2或[Ar]3d 64S 2(4)2Cu+S Cu 2S30、(1)钠;硫;碳; ;第三周期第ⅥA 族;CS 2(2)(3)FeS 2;4FeS 2+11O 2 2Fe 2O 3+8SO 231、(1)O ;第三周期ⅢA 族;Al>C>N>O>H(2)(3)34;H2SeO4;b(4)2NH 3·H 2O+2H 2O 2=N 2↑+8H 2O 或2NH 3+2H 2O 2=N 2↑+6H 2O(2分)=== △ === 高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