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鱼钩1

合集下载

15金色的鱼钩-(1)解析

15金色的鱼钩-(1)解析
金 色 的 鱼 钩
在长征成功的背后,是红 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 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金
色的鱼钩》就是其中之一。
1.学习课文了解红军长征途中,一位老炊事班长 为了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 动人事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够比较准确的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颧(quán)(颧鬓骨) (bìn)(两鬓) 稞(kē) (青搪稞) (táng)(搪瓷) 熬(áo) (煎熬)唉 (ài)(唉声叹气)
说明了: 这时的炊事班长饱经风霜,可敬可亲。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位“老班 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什么地方最能打 动你,做下标注,与小组成员说说从中 你感受到了什么?有感情地读一读,再 与全班同学分享。
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 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
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新鲜的鱼汤。尽管没 加作料,可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更鲜美的了,端 起碗来吃了个精光。
第二天,他总能端着热气腾腾的鲜鱼野菜汤给 我们吃。
可是老班长自己呢,我从来没见他吃过一点儿 鱼。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 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 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 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 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 么……”
固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复合材料。
用较快速度读课文
1.默读课文: 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红军当年从这里过草地
草地课文中的草地指的是松潘草地,位于青藏高原和四 川盆地连接段的川西北草原,纵横300余公里,海拔在 3 500米以上。由于排水不良,形成大片的沼泽。水草 盘根错节,结成片片草甸,覆盖于沼泽之上。草地气候 极为恶劣,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雨雪风雹来去无常。 过草地是红军长征中最艰难的行军。行军时,稍不小心, 就会陷入泥潭,遭受灭顶之灾。红军战士凭着对革命必 胜的信念和钢铁般坚强的意志,战胜千难万险,走出了 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

《金色的鱼钩》(通用15篇)

《金色的鱼钩》(通用15篇)

《金色的鱼钩》(通用15篇)2022-12-12《金色的鱼钩》(通用15篇)《金色的鱼钩》篇1长征15* 金色的鱼钩15金色的鱼钩(a、b案)第一课时目的要求:1.读准字音.2.学习第一,二段,知道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情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重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难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 导语.鱼钩是什么颜色的?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金色的鱼钩>>,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金色的鱼钩)二.检查预习1. 听课文录音,把自己读错的字标出来.之后,多读几遍.2. 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字词练习)3. 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指名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4. 你划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动的句子?三. 分段.1.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一件是讲老班长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他自己没吃一点鱼;一件是讲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2. 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说说段意.(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22自然段;第三段.23---33自然段;第四段,34自然段.四. 通过自学,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1. 齐读第一段.说说关于老班长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 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注意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看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和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异议) 可引导讨论:(1) 你觉得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老班长对我们非常负责?(2) 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不吃鱼汤却嚼草根,咽着鱼骨头时,老班长地神态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词句.(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内容理解2)(3) 想象一下,老班长的神态变化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内容理解3(4) 划出小梁神态变化的句子,想象一下,他当时心情怎样?(单击内容理解4)(5) 写老班长的一忧一喜,为什么忧,为什么喜?这说明了什么?(单击内容理解5)第二课时目的要求:1.学习第三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 总结上节课的学习方法.二.学习第三段.1. 默读课文第三段.2. 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1) 老班长始终不肯吃鱼,仅仅是因为鱼太少了吗?(2) 为什么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单击内容理解7)(3) 课文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在写法上有什么作用?(单击内容理解6)(4) 课文写老班长,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作题?单击内容理解8)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一段话找出来,试着读一读,其他同学讨论交流,可以补充改正.最后,把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下来.四.巩固练习.(单击巩固练习中的拼音填空,比字组词,词语搭配,选字填空.学生口头练习.)教学目的: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红军过草地是时的艰苦情况,学习老班长终于党、终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金色的鱼钩》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金色的鱼钩》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金色的鱼钩》课文原文及知识点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金色的鱼钩》课文原文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志得了肠胃病。

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了,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让我们走在后面。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三个病号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来里路。

一路上,老班长带我们走一阵歇一阵。

到了宿营地,他就到处去找野菜,和着青稞面给我们做饭。

不到半个月,两袋青稞面吃完了。

饥饿威胁着我们。

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

其实他这些天瘦得比我们还厉害呢。

一天,他在一个水塘边给我们洗衣裳,忽然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

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了钓鱼钩。

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新鲜的鱼汤。

尽管没加作料,可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更鲜美的了,端起碗来吃了个精光。

以后,老班长尽可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把我们安顿好,就带着鱼钩出去了。

第二天,他总能端着热气腾腾的鲜鱼野菜汤给我们吃。

我们虽然还是一天一天衰弱下去,比起光吃草根野菜来毕竟好多啦。

可是老班长自己呢,我从来没见他吃过一点儿鱼。

有一次,我禁不住问他:“老班长,你怎么不吃鱼啊?”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

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

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老班长猛抬起头,看见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手里的搪瓷碗,就支吾着说:“我,我早就吃过了。

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不,我全知道了。

”我打断了他的话。

老班长转身朝两个小同志睡觉的地方看了一眼,一把把我搂到身边,轻声说:“小声点儿,小梁!咱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诉别人。

金色的鱼钩课文精讲

金色的鱼钩课文精讲

金色的鱼钩课文精讲一、章节划分《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可以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当时的情况,介绍了老班长的外貌和“老班长”称呼的由来。

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志得了肠胃病。

炊事班长即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病号过草地。

第二部分(第3~22自然段):讲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长想方设法钓鱼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而他自己没吃过一点鱼。

第三部分(第23~33自然段):讲走到草地边缘,老班长牺牲了。

第四部分(第34自然段):讲“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保存起来。

这四个部分层层递进,展现了老班长为了革命事业,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老班长的深厚感情。

二、文章赏析《金色的鱼钩》是一篇感人至深的长征小说,通过叙述红军过草地时一位炊事班班长接受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最后牺牲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文章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故事中的主人公——老班长。

老班长是一个普通的红军战士,但他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

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的任务,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舍己为人”的真谛。

文章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老班长的崇高品质。

他为了让三个病号吃上鱼,自己却没有吃过一点。

当“我”发现他的秘密时,他嘱咐“我”不要告诉其他人。

这些细节描写,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了老班长的无私奉献和深沉的爱。

文章还通过象征手法,将鱼钩这一普通物品赋予了深刻的意义。

鱼钩虽然看似不起眼,但它却是老班长舍己为人的见证,是老班长精神的象征。

老班长用鱼钩钓鱼,让三个病号吃上了鱼,而自己却因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这种精神,让人深感敬佩和感动。

文章以“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一句话作为结尾,既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又深化了主题。

这句话采用象征和点睛之笔,将老班长的精神推向了高潮,让读者在感动的同时,也深刻地认识到了红军战士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

15.金色的鱼钩(1)

15.金色的鱼钩(1)

quán bìn kē táng 颧鬓稞 搪 áo ài liǎn gē 熬唉 敛 疙 da yǎn yē xiù 瘩奄 噎 锈
青稞 作料 回味 弥漫 严峻 收敛 疙瘩 瞻仰 粗糙 抽噎 喜出望外 热气腾腾 无边无涯 昏迷不醒 奄奄一息
整体感知
1、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请按记叙文六要 素进行复述。
为什么用“威胁”?
小梁发现老班长如何吃鱼?你体会到 什么?
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从来没有吃鱼时,老 班长是怎样向小梁解释的?老班长为什 么坚持自己不吃鱼?
(老班长牢记教导员的教导,所以坚持 自己不吃鱼。这充分体现了老班长忠于 党,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老班长看见大家不吃鱼汤,说了什么话? 把老班长说的话读一读。为什么最后这 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小梁知道?
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发生在1935年秋天,红军长征途中过 草地的时候。) 老班长担负着什么任务?
(保护三个小病员过草地。)
把刻画老班长外貌的句子画出来。读后 说一说从老班长的外貌,我们可以知道 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是一个勤劳质朴的劳动人民。)
什么叫“合不拢眼”?老班长为 什么“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
为什么老班长看到大家不吃鱼汤,收敛了笑 容?看到大家吃完鱼汤,脸上的皱纹舒展开 了,嘴边露出了笑容?
老班长的感情变化,说明了什么?
看插图,哪一位是老班长?看看他的表 情怎样?他们正在想什么?用自己的话 说说。
看插图,哪一位是老班长?看看他的表 情怎样?他们正在想什么?用自己的话 说说。
看插图,哪一位是老班长?看看他的表 情样?他们正在想什么?用自己的话 说说。
时间: 1935年秋天 地点: 草地
人物: 起因: 经过:

金色的鱼钩(1)

金色的鱼钩(1)
五年级语文《金色的鱼钩》导学案
审核人:学生姓名:使用时间:学校:三岔小学
年级
五年级
学科
语文
教师
王艳
课型
展示课
课时
1
学习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正确读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感受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已为人的崇高品质。
重点难点
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感受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已为人的崇高品质。
课后收获
本节课我的总体表现愉悦指数
★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区】
问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内容最令你感动,为什么?
问题三: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着怎样的关系?为什么说这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
★【拓展延伸区】
假如有一天我们在革命烈士纪念馆内看到了这枚金色的鱼钩,你是“革命纪念馆”的解说员,你会对周围来参观的人们怎样讲解“金色的鱼钩”的来历?
知识链接
本课写的是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为北上抗日,越过松潘草原的真实故事。松潘草原在四川省,沼泽地上面看上去是一片水草,地下却是烂泥塘,陷下去就上不来了,而且草地的天气变化莫测。
学习流程
★【新课导入】:
★【我是自学小主人】
按六读法预习课文。(提示重点词语:支吾、弥漫、无边无涯、收敛、宿营地、奄奄一息)

《金色的鱼钩》课文原文

《金色的鱼钩》课文原文

《金色的鱼钩》课文原文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志得了肠胃(wèi)病。

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赶不上队伍了,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让我们走在后面。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quán)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bìn)都斑白了。

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三个病号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来里路。

一路上,老班长带我们走一阵歇一阵。

到了宿营地,他就到处去找野菜,和[huò]着青稞(kē)面给我们做饭。

不到半个月,两袋青稞吃完了。

饥饿威胁(xié)着我们。

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

其实他这些天比我们还瘦得厉害呢。

一天,他在一个水塘边给我们洗衣裳,忽然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

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了钓鱼钩。

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新鲜的鱼汤(tāng)。

尽管没加作料,可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更鲜美的了,端起碗来吃了个精光。

以后,老班长尽可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把我们安顿好,就带着鱼钩出去了。

第二天,他总能端着热气腾腾的鲜鱼野菜汤给我们吃。

我们虽然还是一天一天衰(shuāi)弱下去,比起光吃草根野菜来毕竟好多啦。

可是老班长自己呢,我从来没见他吃过一点儿鱼。

有一次,我禁不住问他:“老班长,你怎么不吃鱼啊?”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

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kuài)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

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táng)瓷(cí)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yàn)下去。

《金色的鱼钩》1

《金色的鱼钩》1
写老班长在断粮之后想方设法钓鱼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而他自己却忍受着饥饿,一口也舍不得吃。 山,傲立苍穹如长剑,刺破青天而剑锋没伤残。
吃、 “我”发现老班长秘密、老班长 以《金色的鱼钩》为题,不仅表达了对老班长的缅怀,也表达了对以老班长为代表的千万革命烈士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
精神品质的赞扬。 其次,“金色”象征着老班长闪光的精神品质。
牺牲等几件事。 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生词。
2.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第一部分(1-2)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起因—— 过草地时,“我”和两个小同志因病掉队,指 导员派老班长照顾“我们”。
第二部分(3-22)
写老班长在断粮之后想方设法钓鱼煮鲜鱼野菜 汤给三个病号吃,而他自己却忍受着饥饿,一 口也舍不得吃。
在前面的课文中,我们感受到了李大钊同志坚贞不屈的崇高品格,张思德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私精神。 造句:夕 阳已经收敛了余晖。
【鼓励】激发;勉励。 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起因——过草地时,“我”和两个小同志因病掉队,指导员派老班长照顾“我们”。
【奄奄一息】只剩下微弱的一口气。形容生命垂危 。 【目不转睛】不转眼珠地(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在前面的课文中,我们感受到了李大钊 同志坚贞不屈的崇高品格,张思德同志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私精神。现在,让我们 走进《金色的鱼钩》一课,看看长征途中又 有怎样感人的故事吧!
13* 金色的鱼钩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感受老班长 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品读文中描写老班长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人 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 3.思考“金色”的象征意义,理解小说主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色的鱼钩
教学目的: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结构。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

教学重难点:练习通过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关于长征大家一定知道很多故事,谁来讲一个。

(生长征中的故事)
2、同学们,中国工农红军经历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了陕北革命根据地。

漫漫长征路,写下了多少催人泪下的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金色的鱼钩》,去看一看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

1、快速浏览课文,把自己读错的字标出来,多读几遍。

2、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

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讲什么?
2、师介绍红军长征。

四、体会思想感情
1、齐读第一部分,说说关于老班长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说。

2、默读第二部分,边读边注意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看看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
3.引导讨论。

(1)你觉得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老班长对我们非常负责。

(2)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不吃鱼汤却嚼草根,咽着鱼骨头时,老班长的神态有什么变化?画出有关词句,谈体会。

(3)想象一下,老班长的神态变化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
(4)画出小梁神态变化的句子,想象一下,他当时的心情怎样?
(5)文中写老班长为什么忧,为什么喜?这说明了什么?
师小结。

五、布置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