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综合行政办公楼设计论文_secret
毕业设计办公楼论文

毕业设计办公楼论文办公楼是现代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无数企业和机构的日常工作。
而在大学毕业设计中,办公楼也成为了许多建筑学生的研究对象。
本文将探讨办公楼的设计原则、可持续性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首先,办公楼的设计原则是关键。
一个好的办公楼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舒适度。
例如,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系统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合理的窗户设计和空调系统,可以减少室内的能耗,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此外,合理的空间规划也是重要的。
不同部门的办公区域应该相对独立,同时也要有一定的交流和协作空间,以促进团队合作。
其次,可持续性是现代建筑设计的重要方向之一。
办公楼作为城市中的能源消耗大户,其设计应该注重能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
例如,利用太阳能发电系统和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同时降低碳排放。
此外,采用可再生材料和绿色建筑技术也是可持续性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这些措施,办公楼可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未来,办公楼的设计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办公楼将成为趋势。
例如,智能照明系统可以根据员工的工作时间和室内光线自动调节亮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智能安全系统可以通过人脸识别和指纹识别等技术加强办公楼的安全性。
此外,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也可以应用于办公楼的设计中,提供更好的工作体验和环境。
除了技术的发展,办公楼的设计也需要关注员工的福祉。
健康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而办公楼的设计应该为员工提供一个健康的工作环境。
例如,室内植物和绿化设计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减少有害物质的含量。
舒适的休息区和健身设施也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总之,办公楼的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领域。
它不仅需要考虑到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舒适度,还需要关注可持续性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合理的设计原则和技术创新,办公楼可以成为一个宜居、高效、可持续的工作场所。
希望未来的毕业设计能够为办公楼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综合行政办公楼的设计研究

综合行政办公楼的设计研究【摘要】综合行政办公楼的设计研究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规划布局设计、建筑外立面设计、室内空间设计、绿色节能设计和安全防护设计等方面展开讨论,探讨了不同设计要素在行政办公楼中的应用和意义。
通过对设计研究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提高行政办公楼的功能性和美观性,提升办公环境的舒适度和效率。
绿色节能设计和安全防护设计也是当前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在文章强调了综合行政办公楼设计研究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研究的启示,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挑战,为建设更加人性化和环保的办公空间做出贡献。
【关键词】综合行政办公楼、设计研究、规划布局、建筑外立面、室内空间、绿色节能、安全防护、重要性、未来发展趋势、启示。
1. 引言1.1 综合行政办公楼的设计研究综合行政办公楼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重要办公场所,其设计研究直接影响到办公效率、员工满意度以及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在当今社会发展的背景下,综合行政办公楼的设计已经不再只是简单的建筑物规划和装饰,而是需要考虑到更多的因素,如规划布局设计、建筑外立面设计、室内空间设计、绿色节能设计和安全防护设计等方面。
为了提高办公效率,规划布局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到办公区域的合理分布和功能划分,确保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顺畅。
建筑外立面设计则要求美观大方,同时考虑到采光和通风的问题。
室内空间设计则要求舒适实用,满足员工的工作和休息需求。
绿色节能设计是必不可少的,通过科学的节能措施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安全防护设计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保障员工和财产的安全是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之一。
综合行政办公楼设计研究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智能化、绿色化和人性化。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可以为今后的办公建筑设计提供更多的启示,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2. 正文2.1 规划布局设计综合行政办公楼的规划布局设计是整个建筑设计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到办公楼的使用效率和员工的工作舒适度。
综合行政办公楼的设计研究

综合行政办公楼的设计研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综合行政办公楼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综合行政办公楼是各级政
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和民生事业的管理服务和决策指挥中心,其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功能性、节能性、舒适性等多个因素。
首先,综合行政办公楼的设计应该将建筑功能需求融入进去,以实现功能优化和效率
提升为设计目标。
在功能布局方面,综合行政办公楼应该根据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进行精
细划分,以满足各部门不同的需求。
例如,行政办公区、管理服务区、接待区、会议区等
功能区域应合理布置,以实现各种工作形式的转换和协作。
其次,综合行政办公楼应该充分考虑节能和环保。
建筑的节能和环保设计方案可以从
多个方面入手,如综合使用高性能建材和设备,优化建筑结构设计和朝向,采用自然通风、采光和太阳能电池等技术,减少能耗和污染,以最小化对环境的影响。
另外,综合行政办公楼的舒适性也是设计中重要的因素之一。
办公楼的舒适性取决于
室内空气、声音、温度、湿度等多个因素。
为了提高办公楼的舒适性,需要合理地采用空
气处理、采光与遮阳、合理的采暖通风系统,确保室内环境清洁、舒适。
此外,在综合行政办公楼的设计中,还应规划出合理的停车位和交通通道,以满足日
常办公和日常生活的需要。
同时,对于人员和物资安全也需要做好设计,并配备安全设施
保障。
综合行政办公楼也应该考虑周围环境,如公共设施、绿化和停车位的安排。
总之,综合行政办公楼的设计应该符合实际需求,合理规划功能空间,注重节能和环保,提高办公舒适性,并配备先进的设备和安全设施,为使用者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工作
环境。
综合办公楼方案设计优秀论文

案例二:某科技园综合办公楼方案设计
建筑风格
以简约、明快、环保为设 计理念,采用大面积玻璃 幕墙和钢结构,提高采光 和通风效果。
科技元素
采用智能化的建筑管理系 统,如智能照明、智能空 调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绿色景观
在建筑周边设置绿化带和 休息区,为员工提供舒适 的休息环境。
案例三:某创意产业园综合办公楼方案设计
设计理念
提高设计理念,注重人文关怀,是综合办公楼方案设计的关键。设计理念应具 有创新性和前瞻性,关注空间利用率和员工体验,创造一个舒适、高效的办公 环境。
人文关怀
加强人文关怀,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和需求,创造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工作环境 。设计中应考虑员工的舒适度、安全感和隐私保护,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 效率。
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
02
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融合
综合办公楼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需要与城市规划相协调,
同时实现建筑美学的设计理念与实用性的完美结合。
03
研究的必要性
目前,针对综合办公楼方案设计的研究相对较少,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
和实践案例分析,因此,开展综合办公楼方案设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
生态环保方面
虽然本研究已经提出了一些绿色建筑设计和施工措施,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困 难和挑战。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更好地实现生态环保和经济效益的平衡。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01 02 03
参考文献1
该文献提供了关于综合办公楼方案设计的全面指导,涵盖 了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机电设计等多个方面。文章采用 了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对现有的综合办公楼方案 设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总结。
参考文献2
综合办公楼方案设计优秀论文

综合办公楼方案设计优秀论文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综合办公楼作为一个集办公、服务、交流于一体的多功能建筑,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在综合办公楼方案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实际需求和使用者的体验,制定出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设计方案。
本文旨在探讨综合办公楼方案设计的优秀论文所需具备的基本特征。
首先,综合办公楼方案设计的优秀论文应该具备科学性。
科学的设计方案不仅要体现建筑本身的可持续性,还要充分考虑到能源、环保和安全等方面。
例如,在建筑结构方面,要考虑到施工中的安全问题;在建筑设计方面,要注重外墙材料、隔热材料等的选用,以提高整体空间的舒适度和节能性。
因此,一个优秀的综合办公楼设计方案应该能够充分考虑到各种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的现实需求,并制定出合理的设计方案。
其次,综合办公楼方案设计的优秀论文应该注重实用性。
在实际应用中,综合办公楼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到其美观性,还要注重实用性和灵活性。
例如,在楼内设施的布局和选用上,要考虑到不同职能部门的工作需求和办公设备的使用情况,使空间布局合理、设备配备到位。
从而,为工作人员的工作提供舒适的环境,在实际应用上更加实用。
再次,综合办公楼方案设计的优秀论文应该尊重环境和科技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建筑行业也日益注重环保、健康和可持续性发展方向。
因此,在综合办公楼方案设计中,要考虑到环境保护和绿色建筑的理念,并做出积极的设计。
例如,可以采用对空气质量有较好的过滤能力的新型空调系统,或者引入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从而实现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
最后,在综合办公楼方案设计的过程中,还应该重视人性化设计。
人居环境对于一个综合办公楼来说尤为重要。
因此,在设计方案中,应该考虑到使用者的需求、舒适性和人性化的设计。
例如,在办公区的选址上,要考虑到是否方便交通,是否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在办公区的设计上,要根据不同部门的功能、人员数量等因素,考虑楼层的划分、内部通道的设置等。
综合办公楼方案设计优秀论文

综合办公楼方案设计优秀论文综合办公楼是指一个建筑群体,旨在提供多样化的办公功能和设施,满足企业的经营和管理需求。
其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功能、效率、安全以及环境等多个方面。
本文旨在探讨综合办公楼方案设计的优秀实践,并提供一些实用的设计原则和建议。
一、功能规划综合办公楼所包含的功能范围广泛,包括办公、会议、培训、休闲、餐饮、卫生等各种功能。
在规划设计阶段,需根据建筑物所需的功能合理进行布局和设计。
首先要明确各个区域和功能的空间需求,包括办公室、会议室、休息区、储藏室等,然后考虑如何合理组织和利用这些空间,同时保证各个区域之间的流线性和空间层次感。
举例来说,可以将办公室群分配在某一楼层,而将休息区和储藏室等功能放在另一楼层,从而形成空间上的分层效果,既方便使用,又使空间层次感更加明显。
二、开放性设计现代化的办公楼需要具备一定的开放性设计,客观的讲,开放性设计可以清晰地展示企业的内部文化和形象,让客户和合作伙伴更好地认知和识别企业。
开放性设计首要考虑员工和客户的交流和合作,应用空间和设计元素应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充分展示企业文化和形象,给客户和合作伙伴留下深刻印象。
例如,可以在大堂区域设置精美的展示装饰品或壁画,或者随时解决员工与客户的沟通需求,做到专业、实用、时尚的兼顾。
三、舒适性设计综合办公楼的舒适性设计注重为员工、客户提供一个极佳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然而一个舒适的办公空间可以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创造力,降低员工压力和疲劳感,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
要做好舒适性设计需要考虑空气质量、照明、声学、温湿度控制等多个方面,特别是应充分考虑节能和环境保护,兼顾人性化设计。
比如,采用更好的节能材料来保证室内温度稳定,并且可以有效避免室内空气污染。
四、可持续性设计随着全球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变革、可持续性发展的新阶段,如何在综合办公楼设计中兼顾可持续性、环境保护等问题愈发重要。
可持续设计是指在设计的过程中,既注重功能性,又注重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最新综合办公楼方案设计优秀论文

综合办公楼方案设计优秀论文1设计原则1)整体性原则。
我们的设计本着整体大于局部的中心思想展开设计,不应该将它看做成一栋孤立的建筑物,而是应该从建筑物周边的环境出发,考虑此建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对周边建筑规划的关系。
它的建成应能将现有的建筑整合,使周围杂乱无章的建筑环境得以归纳成为一个整体。
2)功能使用的高效性与灵活性。
高效性是现代办公楼的追求,办公楼的功能尤其是多种部门在同一栋大楼中办公时,就更要求功能布局简单合理,交通流线组织便捷高效,使用方便。
办公楼的总布局应考虑多种方式的使用,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3)建筑形式与建筑内容的统一。
新建成的凯嘉能源集团公司综合办公楼将代表凯嘉能源集团企业的形象和风采,其办公楼应与其建筑性质相适应。
2建筑设计1)总平面布局。
凯嘉能源集团公司综合办公楼建设用地面积约40000m2,建设用地整体基本为长方形,东西长边约150m,南北长边约280m,地势较为平整,南临史公路(纬四路),东面距城市道路三贤大道还有宽约70m的绿化带。
作为凯嘉能源集团重要形象的门户型建筑,行政办公楼既要有代表企业现代化的建筑外形又要保证其庄重、大气的建筑形象。
基于对以上考虑,对总平面进行如下设计:我们在基本方正的用地中把办公楼放在建设场地距南边用地红线70m的位置,与基地形成一个较为宽阔的前广场,由史公路上通过前广场进入办公楼,作为办公楼的主入口;办公楼后面留出长约100m预留用地作为公司的二期建设用地。
办公楼采用一字型双走道,中间布置中庭;南面为主入口,东西两侧为辅助入口,北面两端为裙房多功能厅及餐饮、后勤入口;停车采用地上地下相结合,建筑前广场采用环路中间结合广场绿化布置停车位,建筑地下1层为停车库,由建筑北面左右两端进入地下车库。
2)空间布局。
本方案为地下1层,地上9层。
地下1层为停车场,地上1层~9层为接待、档案、服务性办公及行政办公室,会议室。
多功能厅及餐饮活动作为裙房分别布置在办公楼的左、右两侧,平面上形成建筑沿中轴左右对称的布局。
综合办公楼方案设计优秀论文

综合办公楼方案设计优秀论文综合办公楼方案设计优秀论文摘要:综合办公楼是现代城市中的重要建筑,为提高城市形象和服务水平,需要进行合理的设计。
本文通过调研分析了综合办公楼的设计需求和设计标准,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综合办公楼方案。
具体包括建筑设计、能源设计、环境设计等方面的设计要点和设计方案。
通过本文的设计,可以提高综合办公楼的使用效率,减少能量消耗,改善建筑环境,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综合办公楼;建筑设计;能源设计;环境设计;可持续发展1. 背景综合办公楼是现代城市中的重要建筑,解决了企业机构在一个建筑内就可以完成多种需求的问题,其中包括办公、商业、公共服务等。
因此,综合办公楼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城市形象和服务水平的高低。
在设计综合办公楼时,需要考虑建筑的形式美学、功能、安全、稳定性以及其他的一些问题。
2. 建筑设计2.1 功能分区综合办公楼的功能分区应该合理设计,便于垂直交通和水平交通。
主要包括:(1)大厅区:建议在综合办公楼的首层设立大厅区域,包括接待区、客户等候区、工作借助区,可加入咖啡厅或零售等业态,为企业机构的客户提供更多的服务。
(2)办公区:办公区域是综合办公楼的核心,应提供合适的面积和环境条件,可以进行私人办公、开放式办公、组团办公、独立办公等方式。
(3)会议区:建议在楼的顶层或顶层设有会议区,可供企业机构开会使用。
(4)餐饮区:可以加入餐饮业态,为企业机构员工提供餐饮服务。
2.2 建筑形式和材料综合办公楼的建筑形式应该是现代化的,简洁明快,能够体现城市的现代化和发展水平。
建议选择某些建筑材料,如混凝土、石材、玻璃等,与环境协调一致,使整个建筑外观更为美观。
2.3 垂直交通综合办公楼的垂直交通一般需要考虑到人员如何快速到达不同的功能分区。
建议采用电梯模块化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人员需求,提供不同的电梯服务,提高垂直交通效率。
2.4 地下空间综合办公楼的地下空间可以用于停车、商业、会议等场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大学综合行政办公楼设计
年级:专业:土木工程姓名:**** 指导老师:
【摘要】本工程为河南大学综合行政办公楼,建设地点位于开封市西郊,本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耐火等级二级,抗震设防烈度7度。
本工程结构设计采用框架结构,结构计算按横向框架承重分析。
内力计算考虑以下四种荷载作用:水平地震力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恒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活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及风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中用到了弯矩分配法、D值法、底部剪力法及倒梁法等基本方法。
为保证实现延性框架“强剪弱弯,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构件强锚固”的设计原则,在进行截面抗震设计时,柱按偏压构件计算,同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且满足构造要求。
【关键词】框架内力计算荷载地震
【Abstract】This project for the Henan University comprehensive administration office building, constructs the place to be located the Kaifeng sburbs ,this structure security rank is two levels, the fireproof rank two levels, the earthquake resistance garrisonin tensity 7. This engineering structure design uses the portal frame construction, the structure computation according to the crosswise frame load-bearing analysis. The endogenic force computation considers following four kind of loads function: Under the level load function endogenic force, under the vertical dead load function endogenic force, under the vertical live load function endogenic force and the wind load function endogenic force, in the computationused to assign the law, the D value law, the base shearing force law and but actually beam and so on the essential method. Is carrying on the section earthquake resistance designs, the column according to the bias component computation, for the guarantee ductility frame wants "strongly to cut weakly is curved, strong column weak beam, strong pitch point weak component strong anchor" the principle of design, has taken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 also satisfies the structure request.
【Key word】frame force computation load earthquake
一、建筑概论
1、工程概况
本工程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及办公楼建筑设计要求,考虑到经济、实用、美观的原则,进行了建筑的平、立、剖面设计。
本工程占地面积为1113.48㎡,建筑面积为4500㎡。
四层框架结构,底层层高为4.2米,其他层为3.9m。
平面布置为矩型,长边长为68.7m。
短边长17.7m,建筑高度为15.9米,室内外高差0.45m。
2、设计构想
根据地基实际情况及周边环境,本办公楼以南朝向为主,为了增加建筑美感,一楼门厅以上选择玻璃幕墙,用20㎜宽10㎜厚的粉刷凹线作为楼层分隔并选用浅色高级外墙涂料饰面。
楼梯的布置是根据设计规范、建筑防火规范及人流量的大小确定其位置和数量。
在建筑的功能分区上,有办公室、接待室、会议室、综合办公室、档案室和资料室等布置。
二、结构部分
1、地震信息
工程处于开封市,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震加速度为0.10g,场地类别为二类场地,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特征周期为0.45s。
内力计算时采用底部剪力法,先算出作用于结构的总水平地震作用,即作用于结构底部的剪力,然后将此力按照一定的规律分配给各个节点。
由于质量和刚度相对比较均匀,为考虑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扭转作用,梁柱配筋选用不同的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
2、地质材料
地下水位位于地表下2.0m处,自上而下土层依次为1.0m厚填土、2.5m厚粉土、5.4m粉质黏土和6.0m细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20kPa,初步确定基础埋深为1.6m。
经验算,下卧层的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3、结构选型
A、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横向框架承重,楼面竖向荷载由次梁传至横梁,再由横梁传至柱子,最后传至基础。
纵向布置连系梁,这样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侧移刚度。
楼盖及屋盖均采用现浇整体式梁板结构。
板的钢筋伸入梁内锚固,梁的纵向钢筋伸入柱内锚固,提高了结构的整体性,抗震性能好。
B、柱网布置时,三跨,中间跨度为2.7m。
两边跨度为6.0m,这样受力比较合理,框架内力分布均匀对称,各构件的材料强度能充分利用。
C、基础选型,考虑到地基反力的分布及上部结构刚度、基础本身刚度、地基土的物理学性质,选择十字交叉条形基础,把上部柱传来的荷载较均匀的传给基础,同时条基础能够把各榀框架连成整体,增加了结构的整体性,减少不均匀沉降。
在温度缝处,加大地基梁的截面尺寸。
D、楼梯为直线双跑楼梯,采用现浇整体板式构造。
三、计算内容及方法
1、计算方法
本工程的计算核心是采用结构设计软件PKPM进行结构计算,在初步设计阶段,采用一些近似的方法估算出构件的截面尺寸,然后用计算机进行计算。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计算采用分层法,主要是计算框架节点出
梁柱刚度及弯矩分配系数和传递系数,然后进行分配,循环进行两道三次即可。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计算采用底部剪力法和D值法,主要是计算每根柱子的抗侧移刚度D值和每层所有柱子的总刚度,然后将作用在每层的总水平力按每根柱子的刚度占总刚度的比值进行分配,得出每榀框架水平力作用下的柱端弯矩。
最后利用弯矩分配法将柱端弯矩分配到梁端,得出梁端弯矩值。
2、内力组合
竖向荷载最不利位置有分跨计算法、最不利位置法、分层组合法、和满布置荷载法四种。
本设计采用满布置荷载法,求得的内力在支座处与按最不利布置法求得的内力极为相近,可直接进行内力组合。
在梁的内力组合中,竖向荷载产生的弯矩未进行组合前的调幅,为保证塑性铰不出现在跨中;同时,在设计中活荷载计算未按荷载的最不利位置进行组合,而是按活荷载的满跨布置计算的,故需放大梁的跨中弯矩,即将跨中弯矩乘以1.1的放大系数。
梁的抗震设计要求实现“强剪弱弯”的设计目的。
为了简化计算,在对梁端剪力控制值的调整中,直接从梁端剪力内力组合中选取最不利剪力组合乘以三级抗震要求的方法系数1.1。
四、存在的问题
1、框架柱与墙体对齐,恒荷载作用的内力计算考虑了偏心弯矩的影响,但由于活载的内力值较小,所以忽略了偏心弯矩的影响。
2、由于前期的设计没有严格按照规范取值,使得部分数据计算产生误差,如地震分组取为第二组,基本风压取0.252
kN/mm。
3、在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中,为简化计算用经验公式计算结构的基本周期。
五、结束语
本次设计经历了建筑方案的确定、荷载计算、内力组合及配筋和PKPM电算等过程,综合运用了各专业课程的知识,是一次系统化的巩固学习。
通过此次毕业设计,我对建筑和结构有了新的认识,专业知识的总体框架已经初步形成,使我对各种规范有了一定的理解,结构设计思路和过程已经清楚,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程文襄、王铁成等.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同济大学、东南大学.房屋建筑学.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3.包世华、方鄂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5
4.丰定国、王社良.抗震结构设计.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7.龙驭秋、包世华等.结构力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8.陈文斌、章金良等.建筑工程制图.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3
9.杨志勇、李桂青等.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手册.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10.赵明华等.土力学地基与基础疑难释义.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