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杀菌剂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效果
不同化学药剂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效果

不同化学药剂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效果曾超宁;车腾飞【摘要】[目的]筛选对烟草赤星病防治效果较好的化学药剂用于农药的交替轮换使用,为减轻烟草赤星病菌的抗药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比较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灰核宁可湿性粉剂、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5%扑海因可湿性粉剂、45%咪鲜胺水乳剂7种化学药剂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同一化学药剂的不同浓度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效果不同,第2次施药后10 d调查,代森锰锌以600倍稀释液的防治效果最好,其相对防效为60.7%,菌核净、灰核宁和多抗霉素均以500倍稀释液的防治效果最好,其相对防效分别为69.8%、66.9%和64.1%,甲基托布津和扑海因均以800倍稀释液的防治效果最好,其相对防效分别为65.8%和63.6%,咪鲜胺以400倍稀释液的防治效果最好,其相对防效为61.9%.不同药剂在其最佳处理浓度下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效果不同,其中以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效果最好,第1、2次施药后10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3.8%和69.8%,其次为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稀释液,第1、2次施药后10 d 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2.1%和65.8%,均显著高于其他药剂.[结论]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和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明显,可用于生产中推广使用.【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000)024【总页数】3页(P99-100,113)【关键词】化学药剂;烟草赤星病;防治【作者】曾超宁;车腾飞【作者单位】中国烟草总公司重庆市公司酉阳分公司,重庆409800;中国烟草总公司重庆市公司酉阳分公司,重庆409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5.72烟草赤星病是后期发生的叶部病害,遇到合适的环境条件,可在短时间内暴发流行[1],目前对其采取的防治措施主要有选育抗病品种、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前3种防治措施具有一定的预防性[2],即在烟草赤星病开始发生之前采取才能取得理想效果,当烟草赤星病开始发生后,只有采取化学防治才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烟草赤星病菌对菌核净和苯醚甲环唑的抗药性检测

烟草赤星病菌对菌核净和苯醚甲环唑的抗药性检测烟草赤星病(Alternaria alternata)是一种常见的烟草病原真菌,其对农药的抗药性是烟草产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烟草赤星病的防治中,菌核净和苯醚甲环唑是两种常用的农药,然而近年来发现该病菌对这两种药物出现了抗药性。
菌核净是一种杀菌剂,其主要成分为环氧菜籽杂醇(Difenconazole)。
它在烟草赤星病的防治中具有较好的效果,但长期大量使用菌核净会导致病原菌产生耐药性。
研究表明,经过长时间持续施用后,某些病菌株对菌核净产生了显著的降感作用,即对菌核净产生了抗药性。
这样的情况导致病原菌对菌核净的活性降低,从而极大地减少了其在烟草赤星病防治中的应用价值。
苯醚甲环唑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其机制是通过抑制真菌的细胞壁合成来起到杀菌作用。
研究发现,烟草赤星病菌对苯醚甲环唑也产生了抗药性。
具体表现为该病菌株对苯醚甲环唑具有较高的耐药性,抗药性程度与菌核净相当,甚至更强。
这表明苯醚甲环唑已经不能有效地控制烟草赤星病,为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为了准确评估烟草赤星病菌对菌核净和苯醚甲环唑的抗药性情况,需要进行抗药性检测。
烟草赤星病菌株的抗药性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确定,例如T测定法、小板稀释法和PCR扩增法。
T测定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不同浓度的农药加入含有病菌孢子的琼脂平板上,根据菌落数目的变化情况来判断菌株对农药的抗药性。
在抗药性检测中,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菌株进行测试,包括不同来源、不同发病时间和不同发病情况的病菌。
通过对多个菌株的测试,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烟草赤星病菌对菌核净和苯醚甲环唑的抗药性。
烟草赤星病菌对菌核净和苯醚甲环唑出现了抗药性。
为了准确评估这种抗药性情况,可以使用T测定法等方法进行抗药性检测,选取多个具有代表性的菌株进行测试。
这有助于合理使用农药,保护烟草产业的稳定发展。
几种药剂对烟草赤星病菌的抑制作用

1 . 3试 验设 计 1 . 3 . 1 培养 基 的配制
2 0 1 3年 9 月 ~1 1 月 在 西 昌学 院 植 物 病 理 实 验
梗, 横膈膜为 l 一 3 个 。萌发初期分生孢子颜色较浅 , 成 熟 后 则 变成 浅 褐 色呈 卵 圆形 、 椭 圆形 、 倒 棍 棒 状 等 。菌丝无色透明, 有分隔嘲 。赤星病菌生长的温度 范 围为 4  ̄ C一3 8 %, 适宜温度为 2 5 ℃ ~3 0 ℃, 菌丝 致 死温 度 5 O c C 1 0 a r i n , 孢子致 死温度为 5 0 1 0 mi n i 。 目前 , 烟草赤 星病菌 的防治 都 以化 学 防治为 主, 面对市场上种类繁多 的农药 , 如何做 出正确 的 选 择 是 有 效 防 治 烟草 赤 星 病 菌 的 前 提 。 因此 本 文 通 过 对 不 同药 剂 进行 毒 力 测定 , 以期 为 大 田生产 选 取 抑 制 效 果 较 为 明显 的 药 剂 和 为 烟农 提 供 药 剂 浓 度 配制 的参 考 。
第2 9 卷第 3 期
2 0 1 5 年 9月
西 昌学院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J o u na r l o f Xi c h a n g C o l l e g e・ N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d i t i o n
Vo 1 . 2 9. NO. 3 S e p . , 2 01 5
【 中图分类 号】 ¥ 4 3 5 . 7 2 【 文献标 志码 】 A 【 文章编号 】 1 6 7 3 — 1 8 9 1 ( 2 0 1 5 ) 0 3 — 0 0 0 1 — 0 3
烟草 赤 星 病【 A l t e r n a r i a] o n g i p e s( E H e t E , T i s d a l e e t 娴 是 我 国 烟草 生产 的主要 真 菌 性病 害
常见保护性杀菌剂

常见保护性杀菌剂一、代森锰锌作用特点:杀菌谱较广的保护性杀菌剂。
主要是抑制菌体内丙酮酸的氧化。
对果树、蔬菜上的炭疽病、早疫病等多种病害有效,同时它常与内吸性杀菌剂混配,用于延缓抗性的产生。
使用方法:1、马铃薯晚疫病:80%可湿性粉剂1140-2160克/公顷,喷雾。
2、烟草炭疽病:80%可湿性粉剂1920-2160克/公顶,喷雾;烟草赤星病:80%可湿性粉剂1680-2100克/公顷,喷雾。
3、黄瓜霜霉病:80%可湿性粉剂2040-3000克/公顷,喷雾。
4、西瓜炭疽病:80%可湿性粉剂1560-2520克/公顷,喷雾。
5、辣椒(甜椒)炭疽病、辣椒(甜椒)疫病:80%可湿性粉剂1800-2520克/公顷,喷雾。
6、番茄早疫病:80%可湿性粉剂1840-2370克/公顷,喷雾。
7、柑橘树炭疽病、疮痂病:80%可湿性粉剂1333-2000毫克/千克,喷雾。
8、苹果树轮纹病、斑点落叶病、炭疽病:80%可湿性粉剂1000-1500毫克/千克,喷雾。
9、梨树黑星病:80%可湿性粉剂800-1600毫克/千克/喷雾。
10、葡萄黑痘病、葡萄霜霉病、葡萄白腐病:80%可湿性粉剂1000-1600毫克/千克,喷雾。
12、荔枝树霜疫霉病:80%可湿性粉剂1333-2000毫克/千克,喷雾。
13、人参黑斑病:80%可湿性粉剂1800-3000克/公顷,喷雾。
二、代森锌作用特点:是一种叶面喷洒使用的保护剂,对许多病菌如霜霉病菌、晚疫病菌及炭疽病菌等有较强触杀作用。
对植物安全,有效成分化学性质较活泼,在水中易被氧化成异硫氰化合物,对病原菌体内含有-SH基的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并能直接杀死病菌孢子,抑制孢子的发芽,阻止病菌侵入植物体内,但对已侵入植物体内的病原菌丝体的杀伤作用很小。
因此,使用代森锌防治病害应掌握在病害始见期进行,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代森锌的药效期短,在日光照射及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后分解较快,其残效期约7天。
使用方法:1、马铃薯早疫病、马铃薯晚疫病:80%可湿性粉剂960-1200克/公顷,喷雾。
苯醚甲环唑对烟草赤星病菌的抑菌活性及烟叶叶际微生物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2023,52(11):94⁃103Journal of He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doi:10.15933/ki.1004-3268.2023.11.011苯醚甲环唑对烟草赤星病菌的抑菌活性及烟叶叶际微生物的影响张艺1,2,汪汉成2,张兴红1,2,张林1,2,郭沫言2,3,向立刚2,3,蔡刘体2,王丰2(1.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贵阳550025;2.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院,贵州贵阳550081;3.长江大学农学院,湖北荆州434025)摘要:为了解苯醚甲环唑防控烟草赤星病的微观效果,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苯醚甲环唑对烟草赤星病菌的毒力,并采用Illumina 高通量测序与Biolog 代谢表型技术分别测定了药剂应用后感病与健康烟叶组织叶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代谢功能。
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对烟草赤星病菌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半数最大效应质量浓度(EC 50)均值为0.17mg/L 。
病害发生初期,感病与健康烟叶叶际真菌的优势菌门是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优势菌属为链格孢属、枝孢霉属、Symmetrospora ;细菌优势菌门是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优势菌属为泛菌属、假单胞菌属。
施用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900g/hm 2后,感病烟叶叶际真菌链格孢属相对丰度在施药后5、15d 降低,施药后10d 增加,枝孢霉属相对丰度在施药后持续降低,感病和健康烟叶叶际亚隔孢壳属相对丰度在施药后5、10d 降低,施药后15d 增加,其余菌群的相对丰度也呈现不规律的增减。
感病烟叶叶际细菌泛菌属、马赛菌属、鞘脂单胞菌属相对丰度在施药后5、10d 降低,施药后15d 均上升,假单胞菌属相对丰度在施药后一直保持上升状态。
感赤星病烟叶叶际微生物代谢活性弱于健康烟叶,感病烟叶叶际微生物对L-苏氨酸、D ,L-α-甘油、α-丁酮酸、α-环式糊精碳源代谢较弱;健康烟叶对除α-丁酮酸和2-羟基苯甲酸碳源外的所有供试碳源代谢活性均较强。
不同成熟度烟叶赤星病防控药剂筛选研究

不同成熟度烟叶赤星病防控药剂筛选研究作者:郭涛刘亭亭汪汉成孙美丽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24年第08期摘要为评价不同成熟度(成熟、适熟、未熟)烟叶对烟草赤星病的感病性及杀菌剂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控效果,测定了3种成熟度烟叶对赤星病的感病性,并分别选择适熟烟叶及混合烟叶作为病情指数调查对象,评价了15种杀菌剂(12.50%腈菌唑ME、325 g/L苯甲·嘧菌酯SC、57.60%氢氧化铜WDG、40%菌核净WP、8%井冈霉素SL、80%波尔多液WP、50%醚菌酯WDG、10%苯醚甲环唑WDG、12%苯甲·氟酰胺SC、25%嘧菌酯SC、400 g/L氯氟醚·吡唑酯SC、10%多抗霉素WP、38%唑醚·啶酰菌WDG、200 g/L氟酰羟·苯甲唑SC和80%代森锰锌WP)对烟草赤星病的田间防效。
结果表明,烟草上部未熟烟叶对赤星病抗性最强,其次依次为中部适熟烟叶和下部成熟烟叶。
15种杀菌剂对赤星病表现出不同的防治效果,2种调查方法的防效在325 g/L苯甲·嘧菌酯SC、57.60%氢氧化铜WDG等12种药剂处理时防效均较为一致。
325 g/L苯甲·嘧菌酯SC(药后5 d防效分别为100%和85.64%,10 d时分别为57.14%和64.92%)、12%苯甲·氟酰胺SC(82.81%和87.56%,50%和70.82%)、25%嘧菌酯SC(100%和81.75%,50%和53.93%)、38%唑醚·啶酰菌WDG(100%和89.18%,77.78%和58%)及200 g/L氟酰羟·苯甲唑SC(86.74%和92.84%,92.86%和81.79%)的防效均较好;在施药15 d 时,25%嘧菌酯SC(56.46%和54.95%)和200 g/L氟酰羟·苯甲唑SC(60.90%和55.95%)的防效仍较好。
烟草赤星病菌对菌核净和苯醚甲环唑的抗药性检测

烟草赤星病菌对菌核净和苯醚甲环唑的抗药性检测
烟草赤星病菌是危害烟草作物的一种重要病原菌,对其进行抗药性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烟草赤星病菌对菌核净和苯醚甲环唑的抗药性检测方法及其原理。
我们来介绍菌核净的抗药性检测方法。
菌核净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常用于农作物病害的防治。
在使用菌核净进行烟草赤星病菌的抗药性检测时,首先需要收集一定数量的病原菌样本,这些样本可以从病叶中采集,并进行分离培养得到纯菌株。
然后,将这些菌株分成若干组,每组都分别暴露在不同浓度的菌核净溶液中。
将其培养在适宜的培养基上,在一定的时间内观察其生长情况和菌落形态。
通过比较不同浓度下的杀菌效果,可以初步判断烟草赤星病菌对菌核净的抗药性情况。
抗药性检测的原理主要基于生物学和生化学的原理。
菌核净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其作用机制主要是破坏病原菌细胞壁和细胞膜,导致细胞死亡。
而苯醚甲环唑是一种三唑类杀菌剂,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真菌细胞中酶系统的活性,干扰细胞内的生化代谢过程,从而导致细胞生长受阻。
通过对烟草赤星病菌对菌核净和苯醚甲环唑的抗药性检测,可以了解病原菌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情况,并判断抗药性的发展趋势。
这对于合理使用杀菌剂、制定防治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也有助于研究和开发新的防治方法,以应对病原菌抗药性的挑战。
抗药性检测是烟草赤星病菌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为保护烟草作物健康生长提供有力的支持。
不同杀菌剂防治烟草赤星病的田间药效评价

2 . J i a n g x i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o b a c c o S c i e n c e s , Na n c h a n g 3 3 0 0 2 5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Th e e ic f a c y o f 2 5 % Kr e s o x i m- me t h y l , 6 8 7 . 5 g / L Me t a l a x y l a n d P r o p a mo c a b , 4 0 % Di me t h a c h l o n a n d 1 0 % P o l y o x i n i n p r e v e n t i n g a n d c o n r t o l l i n g Al t e r n a r i a l o n g i pe s we r e c o mp a r e d i n t h i s ie f l d t e s t i n g .T h e
依次 为 7 7 _ 3 3 %和 7 0 . 8 5 %;6 8 7 . 5 g / L氟菌・ 霜霉威 S C 6 0 0倍液次之,防效为 5 6 . 9 6 %;1 0 %多抗霉素 WP 7 0 0倍 防效
为5 1 . 1 2 %。
关键 词:杀菌剂 ;赤星病 ;田间药效
中图分 类号 :¥ 4 3 5 . 7 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 0 9 5 . 3 7 0 4( 2 0 1 3 )0 3 . 0 2 8 8 . 0 3
DO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2 0 9 5 - 3 7 0 4 . 2 0 1 3 . 0 3 . 0 1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种杀菌剂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效果
摘要通过6%春雷霉素WP.50%咪鲜胺锰盐wP和40%菌核净WP3种杀茵剂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第2次施药后14d的防效分别为62.73%、61.34%和63.06%,均对烟草赤星病有较好的防效。
关键词杀菌剂烟草赤星病防治效果
文献标识码 A
烟草赤星病俗称“牛眼睛”病,是桐梓县烟叶生产中普遍发生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烟叶的产量与质量,给烟农带来较大经济损失,因此,筛选出有效的防治药剂是保障烟农利益的有效措施之一。
笔者于2008年进行了6%春雷霉素WP、50%咪鲜胺锰盐WP和40%菌核净WP3种杀菌剂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治试验,结果显示这3种药剂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效达61.34%~63.06%。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供试药剂:为6%春雷霉素WP(华北制药集团制剂有限公司提供)、50%咪鲜胺锰盐WP(华北制药集团制剂有限公司提供)和40%菌核净WP3种杀菌剂(浙江温州市鹿城植保化学有限公司生产)。
供试作物:为烟草,品种为云烟89。
1.2试验地概况试验在贵州省桐梓县官仓镇石壁头村进行。
烟苗于4月25日移栽。
该地海拔1100m,土壤为黑壤,有机质含量丰富,墒情良好,pH值7.28。
1.3试验设计设4个处理(见表1),4次重复,共16个小区,随机排列。
小区厢面长10m、宽1m。
1.4施药方法将试验药剂按使用剂量稀释,采用HD400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分别于2008年8月12日和8月20日施药2次,对照喷施等量清水。
1.5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1.5.1气象资料。
2008年8月12日,晴天,温度19.4~28.5℃,平均温度23.4℃,相对湿度82%;8月20日,晴天,气温20.9~31.9℃,平均温度26.3℃,相对湿度65%。
试验期间,有10次下雨。
1.5.2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调查标准参照《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烟
草赤星病的调查标准进行。
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随机调查2株,分别于2008年8月12日(药前)和9月3日(第2次药后14d)调查2次。
并进行药害调查。
1.5.3分级标准。
按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比例分为9级,即0级:全株无病;1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1%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2%~5%;5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6%~10%;7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11%~20%;9级: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21%以上。
1.5.4药效计算方法。
式中:CK0-空白对照区施药前病情指数;ck1-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PT0一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情指数;PT-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2结果与分析
2.1防治效果从表2可知,处理①、②、③第2次施药后14d的防效分别为62.73%、61.34%和6
3.06%。
经方差分析,处理①、②、③的防效与处理④(cK)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处理①、②、③间的防效差异不显著。
2.2药害情况经调查,6%春雷霉索WP、50%咪鲜胺锰盐WP和40%菌核净WP 3种杀菌剂对烟草生长无不良影响。
3小结
该试验结果表明,6%春雷霉素WP,50%咪鲜胺锰盐WP和40%菌核净WP3种杀菌剂对烟草赤星病生长无不良影响;在烟草赤星病发病初期进行施药防治,对该病均有一定防效,第2次施药后14 d的防效分别为62.73%、61.34%和63.06%。
在烟草赤星病发病田块可选用这3种药剂在发病期间,或不同年份之间进行交替施用,以有效控制该病害的发生程度,同时延长主要防治药剂的使用寿命,降低烟草赤星病的抗药性,保障烟草的产量与质量。
参考文献
[1]田必文,励福强,何永福,10%宝丽安wP防治烟草赤星病的药效试验[J],农技服务,2007,24(12):48-49。
[2]王芳,不同药剂防治烟草赤星病的药效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