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薹栽培技术
菜薹的定植技术

菜薹的定植技术
菜薹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但以保肥保水的土壤种植更适宜。
栽植前深翻整地,看地力情况施足基肥,一般可施用经沤熟的禽畜粪和人粪尿混合肥3 000~4000㎏,耕耘耙平后作畦。
夏秋栽培宜作高畦。
平畦宽100㎝种2行或160㎝种4行,畦的高度以便利排灌水为原则,种植双行。
幼苗苗龄约25-30天,有真叶5~6片时定植。
定植前一天要把苗床灌透水,次天起苗时带土移栽。
挖苗尽量减少伤、断根。
种植深度以苗坨面与畦土面齐平,栽根入土,不得埋心,种后浇透定根水。
种植密度行距40㎝,株距30㎝,每亩栽植3700株左右,可根品种而定,早熟品种可适当密植,晚熟品种可适当稀植。
菜薹田间管理技术

定期检查病虫害情况,及时采取 防治措施。
04
03
田间管理
浇水管理
浇水频率
根据气候和土壤湿度来确定浇水 的频率。在干旱的季节,需要增 加浇水的频率,保持土壤湿润。 在湿润的季节,可以减少浇水的 频率,避免过度浇水导致根部腐 烂。
浇水时间
尽量在早晨或傍晚进行浇水,避 免中午高温时浇水,以免对菜薹 造成伤害。
菜薹田间管理技术
2023-11-14
目录
• 种植前准备 • 播种与育苗 • 田间管理 • 病虫害防治 • 采收与储存 • 品种更新与轮作 • 绿色农业与有机农业在菜薹种植中的应用
01
种植前准备
品种选择
优选品种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且具有抗病、抗逆性能强的品种。
多样化种植
为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可选择不同品种进行种植。
为了延长菜薹的保鲜期, 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冷藏
2. 气调储存 3. 真空包装
将菜薹储存在冷库或冰箱 中,保持温度在0℃左右, 可以延长其保鲜期。
通过调节储存环境中的气 体成分,如降低氧气浓度 、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 以延长菜薹的保鲜期。
将菜薹放入真空袋中,排 除空气,可以延长其保鲜 期。
06
品种更新与轮作
品种更新
品种选择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高产、优质、抗病虫害的菜薹品 种。
种子处理
使用无病种子,进行浸种、拌种等种子处理,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
播种时间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品种特性,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
轮作制度
轮作模式
采取不同科属的蔬菜轮作,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土壤养分的失 衡。
轮作年限
根据不同蔬菜的轮作模式,确定适宜的轮作年限。
菜薹的田间管理

中耕次数
02
根据菜薹生长情况和土壤状况来确定中耕次数,一般需要进行
2-3次中耕。
除草
03
在中耕过程中,应同时进行除草,以防止杂草与菜薹争夺养分
。可以使用人工除草或化学除草剂等方法。
04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及防治
01 02
软腐病
软腐病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菜薹的根茎部,造成根茎 腐烂、叶片枯萎。防治方法包括选择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 清除病残体等。
03
菜薹生长期管理
浇水管理
浇水频率
在菜薹生长期,应根据土壤湿度和天气情况来确定浇水的频率。 一般来说,每隔2-3天浇水一次较为适宜。
浇水时间
最好在早晨或傍晚进行浇水,以避免高温时段。
浇水量
每次浇水时,应确保水量充足,以浸润土壤15-20厘米为宜。
施肥管理
施肥种类
为了满足菜薹生长所需的营养 ,应施用氮、磷、钾等复合肥 ,同时也可以添加适量的微量
调整播种期
通过调整播种期,错开病 虫害高发期,以减少化学 农药的使用。
精细管理
及时除草、松土、浇水、 施肥等,以保持土壤湿度 适中、肥料充足,为菜薹 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病虫害防治
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 等多种方法,防治病虫害 的发生和蔓延,以提高菜 薹的品质和产量。
提高菜薹产量的措施
合理密植
根据土壤肥力和品种特性,合理安排种植密度,以提高单位面积 产量。
霜霉病
霜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菜薹的叶片,造成叶片枯黄、脱 落。防治方法包括使用无菌种子、加强田间通风、喷洒杀菌剂等。
03
病毒病
病毒病是一种病毒性病害,主要危害菜薹的叶片和根茎部,造成叶片
洪山菜薹管理方法

洪山菜薹管理方法洪山菜薹(Brassica chinensis var. parachinensis)是一种富含营养且味道鲜美的蔬菜,也是我国常见的一种绿色食品。
为了保证洪山菜薹的生长和产量,我们需要进行科学的管理。
下面将介绍洪山菜薹的管理方法。
一、土壤准备:1.土壤要求:洪山菜薹喜生长于肥沃疏松的土壤,需具备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最适宜的土壤pH值为6.0-7.0,不宜过酸或过碱。
2.施肥:在播种前,应将深翻的土壤中混入适量的有机肥,以提高土壤肥力。
每667平方米的田地可以施入20公斤腐熟的农家肥,或者6公斤腐熟的鸡粪。
二、播种:1.选择合适的时期:洪山菜薹适合在春季进行播种。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一般在3月到4月进行春季播种。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菜薹的生长,选择适宜的时期对土壤温度要求较高。
2.播种密度:根据田地的情况和自身需求,合理安排菜薹的密度。
一般来说,每亩田地可播种500-600克的种子。
三、灌溉:1.保持湿润:洪山菜薹对水分要求较高,特别是在幼苗期和菜薹快速生长期,需保持土壤湿润,但不宜过湿。
刚种下种子后的3-4天内需要保持土壤的湿润,可以覆盖一层细土或草木粉来防止蒸发。
2.喷洒灌溉:在干旱季节,需要进行喷洒灌溉以保持土壤湿润。
一般来说,每天喷洒2-3次,每次喷洒量为亩水50-70升。
四、病虫害防治:1.病害防治:洪山菜薹容易发生黑腐病、洪山疫病、黄萎病等病害。
在播种前,可以用10%的多菌灵或75%铜氢氧化混合水浆浸泡种子20分钟来消毒种子,防止病害的发生。
另外,病害发生后,可以使用对应的农药进行喷洒防治。
2.虫害防治:洪山菜薹容易受到蚜虫、菜青虫、食心虫等虫害的侵害。
在虫害发生初期,可选用低毒、高效的农药进行喷洒。
同时也可以进行物理防治,如安装黄板、粘虫板等来诱杀害虫。
五、采收:1.适时采收:洪山菜薹生长迅速,一般在种子播种后30-35天即可开始采收。
此时菜薹的高度为10-20厘米,味道鲜美。
菜苔的种植方法

菜苔的种植方法菜苔,又称菜薹,是指蔬菜的茎和叶在生长过程中形成的未成熟部分。
菜苔富含蛋白质、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蔬菜。
下面将介绍菜苔的种植方法。
一、选择合适的品种菜苔的品种繁多,常见的有油菜苔、芥菜苔、菜心苔等。
在种植菜苔时,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种植环境选择合适的品种。
一般来说,菜苔的生长适温为10℃-25℃,耐寒性较强,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正常生长。
二、土壤准备菜苔喜欢生长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中。
在种植前,应将土壤杂草清除干净,进行翻耕,并加入适量的有机肥料,以提供充足的养分供菜苔生长。
三、播种菜苔的播种时间一般选择在春季或秋季,当气温适宜时开展。
首先,将菜苔种子泡水12小时,使其充分吸水,提高发芽率。
然后,在整理好的菜苔床上均匀撒播菜苔种子,覆盖适量的土壤,压实。
播种后要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干旱。
四、管理菜苔生长期间需要进行适当的管理。
首先,要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干旱。
其次,要及时除草,保持菜苔床的整洁。
此外,还要注意防治病虫害,如发现有害生物的存在,可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保证菜苔的正常生长。
五、采收菜苔一般在生长30-40天左右即可采收。
采收时,可以选择将整株菜苔连根拔起,或者只采摘茎部,留下苔叶继续生长。
若是连根拔起,可以将根部清洗干净后,用作烹饪或者直接食用。
若是只采摘茎部,可将茎部切段,用于炒菜或者凉拌。
通过以上的种植方法,可以顺利地种植出健康、营养的菜苔。
菜苔不仅口感鲜嫩,而且营养丰富,是一道美味又健康的蔬菜。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了解菜苔的种植方法有所帮助。
菜薹的种植

菜薹的种植
菜薹是一种常见的蔬菜,种植菜薹需要以下步骤:
1. 选择适合的品种:常见的菜薹品种包括油菜薹、芜菁薹等,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品种。
2. 土壤准备:菜薹喜欢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的土壤,可以在种植前进行施肥和翻耕,为菜薹提供充足的营养和空气流通的环境。
3. 播种:将菜薹的种子均匀撒在土壤上,然后用土覆盖种子,保持适宜的湿度。
在播种前最好进行种子的浸泡处理。
4. 养护:保持土壤的湿度,避免干旱或积水。
定期浇水,但注意避免过度浇水。
同时注意除草和杂草的清理,保持菜薹的生长环境整洁。
5. 病虫害防治:菜薹容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害,如白菜蚜、菜青虫等。
可以使用生物农药或化学农药进行防治,或选择耐病虫害的品种进行种植。
6. 收获:一般种植50-60天后,菜薹开始长出鲜嫩的花蕾。
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收获时机,一般是在花蕾未完全展开的时候进行收割。
以上是关于菜薹的种植步骤,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菜薹栽培技术

菜薹栽培技术菜薹(Brassica rapa var. chinensis)是一种常见的绿叶蔬菜,其嫩薹非常受人们喜爱。
菜薹栽培技术的掌握对于薹菜的产量和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菜薹的栽培技术,包括选择种子、准备土壤、播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
1. 选择种子菜薹的种子应当选择健壮、无病虫害、萌发力强的种子。
优质种子能够确保薹菜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在购买种子时,建议选择信誉好的种子供应商,并仔细查看种子包装上的相关信息。
2. 准备土壤菜薹生长适宜的土壤为疏松、肥沃的黏土或沙壤土。
在栽培前,应将土壤进行深翻、松土和施肥。
在深翻过程中,可以添加适量的腐熟有机肥和磷、钾等微量元素,有利于薹菜的生长。
3. 播种管理菜薹的最佳播种期为春季和秋季。
在播种前,可以将种子浸泡在温水中,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播种时,首先在准备好的土壤上铺设好保湿膜或覆盖膜,再进行撒种。
撒种后,轻轻覆盖一层薄土,然后轻拍土壤,保持湿润。
4. 生长管理菜薹生长期间需要适当的水分和养分供应。
在生长初期,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幼苗枯萎。
当薹菜的叶片呈现出深绿色时,可以进行第一次追肥,补充氮、磷、钾等养分。
同时,注意杂草的防治,及时除去杂草,以免对薹菜的生长造成影响。
5. 病虫害防治菜薹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袭,如菜蛾、蚜虫、菜青虫等。
为了保证薹菜的产量和质量,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可以使用生物农药如杀虫菊酯类进行喷洒,或选择耐病虫害的种植品种。
6. 采收和贮藏菜薹一般在生长50-60天后就可以进行采收。
采收时,选择未开花的嫩薹,用剪刀或刀具进行切割即可。
采收后,将薹菜清洗、沥干水分,然后放入塑料袋中,存放在冰箱冷藏,可保持鲜嫩度较长时间。
总结:菜薹的栽培技术包括选择种子、准备土壤、播种管理、生长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和贮藏等方面。
选择优质种子、合理施肥、及时防治病虫害都是保证薹菜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环节。
通过科学的栽培技术,我们可以培育出更加美味、健康的菜薹。
菜薹种植管理的手法

追肥
在生长期间,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 和需肥量,适时追施速效氮、磷、 钾肥。
叶面肥
喷施适量的叶面肥,可促进菜薹的 生长和发育。
浇水管理
01
02
03
浇水时间
根据气候条件和菜薹生长 情况,确定适宜的浇水时 间。
浇水次数
根据土壤湿度和天气情况 ,合理安排浇水次数,保 持土壤湿润。
浇水方法
采用喷灌、滴灌等方式进 行浇水,以促进菜薹的生 长和发育。
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定植
当菜薹长到一定大小时,要及时定植,避免生长过快或过慢。
合理灌溉
根据菜薹生长需求和土壤湿度,及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
病虫害防治
定期检查菜薹生长情况,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保证菜 薹健康生长。
THANK S感谢观看
03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软腐病
软腐病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性病害 ,主要危害菜薹的根茎和叶片。 防治方法包括选择抗病品种、加 强田间管理、定期喷洒农用链霉
素等。
霜霉病
霜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 危害菜薹的叶片。防治方法包括 选择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
定期喷洒瑞毒霉等。
黑斑病
黑斑病也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 要危害菜薹的叶片。防治方法包 括选择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
04
采收与储存
采收时间及方法
采收时间
菜薹的采收时间通常取决于其生长阶段和品种特性。一般来说,菜薹在初花期至菜薹顶部开始松散时为最佳采收 期。过早或过晚采收都会影响菜薹的品质和口感。
采收方法
菜薹的采收方法包括手工采收和机械采收。手工采收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菜薹,但效率较低。机械采收适用于大规 模种植的菜薹,效率较高,但需要使用专门的采收机械。在采收菜薹时,应注意不要损伤植株和菜薹,避免将带 有污垢、水和农药的菜薹装入容器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菜薹栽培技术菜薹(包括红菜薹、白菜薹、油菜薹)是人们喜爱的蔬菜之一,为十字花科芸薹属芸薹种白菜亚种的变种,一二年生草本植物红菜薹是原产我国的特产蔬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一带,以湖北武昌和四川省的成都栽培最为著名。
菜薹以柔软的花薹供食,品质脆嫩、营养丰富,仅就维生素C而言,比大白菜、小白菜、塌菜等都高。
菜薹的食用方法很多,无论是素炒、荤爆,或用开水烫后做凉拌菜,风味皆鲜美,在主产区也被视作珍品。
由于受气候条件的限止,适宜种植区域仅限于长江流域,菜薹在南方和北方都属于稀特蔬菜,被视为席上珍品。
我所科研人员根据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菜薹品种和品质的要求,已培育出红菜薹系列杂交新品种——“五彩系列”红菜薹新品种(组合),以及白菜薹新品种(组合),在长江流域多个适种区的示范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优质的菜薹产品,为农民朋友提供了增收的路子,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
一品种选择五彩紫薹1号:早熟亮紫色杂种一代,株高35㎝,植株开展度55㎝左右,早熟,从播种到始采收约50天左右,菜薹亮紫色,无蜡粉,菜薹粗1.8㎝,薹生叶少。
耐热,较耐旱,耐寒性一般。
抗病性强。
早秋栽培亩产约1000Kg,秋冬栽培亩产1500-2000Kg。
本品种宜作极早熟、早熟秋冬红菜薹栽培。
五彩紫薹2号:早中熟亮紫色杂种一代,植株生长势强,开展度65㎝,株高50㎝。
植株叶色深紫绿色。
菜薹皮色亮紫色,无蜡粉,色泽艳丽均匀;菜薹肥嫩柔软,粗约1.9㎝㎝左右,薹叶少、菜薹肉质浅绿色,带甜味,无苦味,口感佳品质好。
主薹退化,侧薹发生多而齐,第一侧薹有6-8根左右,总薹数多达20根以上,产量高。
较耐热、耐寒,抗病性强。
早中熟,从播种到始采收约60天。
从定植到始采收只需约30天左右。
适宜在作早中熟栽培品种。
五彩紫薹3号:中晚熟亮紫色杂种一代。
中晚熟、优质、菜薹亮紫色,品质好,丰产并具有特殊风味的杂交组合。
菜薹肥嫩,菜薹径粗约2.2㎝,单根菜薹鲜重60克左右,菜薹肉质细腻、味甜、风味独特,菜薹亮紫色、无蜡粉。
植株侧薹生长发育集中,第一批侧薹约6-10根,每亩产菜薹达2500kg左右。
熟性中晚熟、播种后75天左右采收,8月底至9月上旬播种,始采期在12月上中旬,盛采期在第二年元月-2月份。
植株耐寒、抗病性强,适宜作中晚熟2秋冬栽培品种。
五彩红薹1号:极早熟耐热强抗逆性杂种一代,五彩红薹一号生长势中等,开展度53cm,株高约40cm,莲座叶9片左右;菜薹径粗1.7cm左右,紫红色,有蜡粉。
单根菜薹重40g左右。
采收期集中,每亩可产菜薹约1500kg左右。
极早熟,从播种到始采收约45天左右,耐热性好,抗霜霉病,对软腐病抗性强;在高温季节生产的菜薹无苦味,粗纤维少,口感清爽。
五彩红薹2号:早中熟丰产优质杂种一代,株高约48㎝,开展度约60 ㎝。
植株叶长27㎝,叶宽24㎝,叶柄15㎝,紫红色,有少量蜡粉,叶有裂片,为三角形尖叶,叶表面光滑边缘少皱。
菜薹红紫色或红色,有少量蜡粉。
菜薹肥嫩,粗约1.8㎝,薹生叶呈宽三角形,薹叶长18㎝,宽约14㎝,叶柄长23㎝。
侧薹发生多而生长整齐、产量高。
较耐热、耐寒。
早中熟,从播种到始采收60天左右。
本品种突出特点:菜薹发生旺盛,发生多而生长整齐;抗逆性强,适应性广。
在湖南省及附近地区宜做早中熟栽培品种。
五彩红薹三号:中晚熟高产杂种一代,植株生长势旺、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口感脆嫩,菜薹发生能力强,产量高。
株高60㎝,植株开展度90㎝,菜薹薹皮紫红色,无或有少量蜡粉,薹长35㎝左右,径粗2.0•㎝左右,薹生叶3—5片,叶长22㎝,宽6.68㎝,紫色。
菜薹鲜重50—70g/根。
菜薹肥嫩,少粗纤维,风味浓,品质好。
生育期为中熟,从播种到始采收约70天。
耐寒,种子发芽和莲座叶生长适温为20℃,菜薹生长适温在5-15℃,植株耐0℃左右低温。
中抗软腐病。
平均产量在2000-2500公斤/亩。
适宜作中晚熟秋冬红菜薹栽培品种。
五彩黄薹一号:极早熟白菜薹杂种一代,极早熟、耐热、抗病。
植株生长势中等,开展度46㎝左右,株高21㎝左右,莲坐叶外叶8片,菜薹浅黄色,肥嫩。
主薹平均鲜质量90克左右,品质好。
薹生叶6-8片,薹叶长21㎝,宽16㎝。
侧薹数4-8根,薹粗1.6㎝左右。
从播种到始采收约50天左右,采收期相对集中,适宜湖南地区及长江中下游地区6-8月作特早熟栽培品种。
作特早熟栽培,每亩可菜薹1500㎏左右。
秋香薹:该组合是用油菜与白菜杂交育成的极早熟菜薹组合;在长沙地区立秋—处暑播种,播后20—25天移栽,从播种到始采薹约50天左右,油菜与白菜薹风味兼有,菜薹绿色,口感脆嫩,具青香味,风味别具一格,适应清炒或作青菜钵。
该组合前期较耐热,后期耐低温,对软腐病具有较强的抵抗力,采收期长,产量高。
栽培上可以直播栽培也可以育苗移栽,需肥水平中上,以氮肥为主。
建议株行距30×40㎝。
从播种到始收只需50天左右,采收期相对集中,适宜在城市郊区作为特殊风味菜薹品种的早熟栽培品种。
二播种期选择播种期根据品种特性,结合当地气候条件确定播种期。
长江流域早熟品种多于8~9月播种育苗,晚熟品种9~10月播种育苗。
中熟品种播种期在上述两者之间。
播种过早,花芽分化推迟,营养生长期加长,延迟了抽薹。
播种过迟,则花芽分化提早,抽薹提前,不利于菜薹提高产量,且容易发生病毒病和软腐病,病虫害危害严重;生产上可根据自身的种植条件、前茬作物的收获期以及种的技术水平来确定播种期。
三培育壮苗⑴苗床准备苗床应选择较肥沃的壤土或砂壤土,施入腐熟有机肥料,每㎡苗床约用10㎏的腐熟畜禽粪与人粪尿的混合肥,肥料要与畦土充分掺匀,然后精细整土、整平,浇透底水,播种前的第一次浇水,要求浇透,水要渗入畦面约10㎝以下,随后在畦面上均匀地撒一层厚约0.3㎝的过筛细土,再行播种。
有条件的地方,可用森林土或塘泥晒干后作为苗床土,垫厚15—20㎝,作为育苗床,能有效地防止病害的发生和危害。
特别是对于防治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软腐病有很好的效果。
苗床消毒;在播种前每平方米使用30毫升福尔马林加50-100倍的水喷在苗床上,用塑料薄膜覆盖5—7天,揭去塑料薄膜后挖松床土,使福尔马林充分散失掉(约10天)再播种。
⑵种子处理①温汤浸种,将种子放入55温水浸种20分钟,边烫边搅拌,晾干后即可播种,也可结合药剂拌种使用。
②药剂拌种,用占种子重量0.3%的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 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但不可混合使用。
可防治软腐病、黑腐病、角斑病。
⑶播种每亩大田用种量为20-30g,需用苗床25㎡。
将种子撒播在已准备好的苗床上,要播得均匀,可把种子分成多份,每㎡约用种子1-2g左右。
播后泼粪稀覆盖,或撒一层经过筛的细土,约0.2-0.5㎝厚,以遮盖住种子便可。
畦上面可再履盖遮阳网保湿,种芽露出土面即除去遮阳网。
适宜条件下约需2-3天出苗。
⑷苗期管理播种后覆盖银灰色遮阳网降温保湿,驱蚜防病毒。
至移栽前10天撤网炼苗。
保持床土湿润,2-3天即可出苗。
真叶抽出后开始间苗,以后每隔4-5天间苗一次,及时将弱苗、病苗和杂草去掉,保持种纯苗壮。
至移栽前保持6-10㎝苗距。
每次间苗后薄施人粪尿。
移栽前2-3天,追施一次清粪水,并喷施一次90%乙磷铝1000倍液和40%乐果乳剂1200倍液,带肥带药定植。
一般每亩苗床可栽大田15亩。
育苗期20~25天,苗龄短,抗逆性差;苗龄长,影响花薹发育。
一般在幼苗长到5片真叶时即可定植。
四定植菜薹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但以保肥保水的土壤种植更适宜。
栽植前深翻整地,看地力情况施足基肥,一般可施用经沤熟的禽畜粪和人粪尿混合肥3000~4000㎏,耕耘耙平后作畦。
夏秋栽培宜作高畦。
平畦宽100㎝种2行或160㎝种4行,畦的高度以便利排灌水为原则,种植双行。
幼苗苗龄约25-30天,有真叶5~6片时定植。
定植前一天要把苗床灌透水,次天起苗时带土移栽。
挖苗尽量减少伤、断根。
种植深度以苗坨面与畦土面齐平,栽根入土,不得埋心,种后浇透定根水。
种植密度:行距40㎝,株距30㎝,每亩栽植3700株左右,可根品种而定,早熟品种可适当密植,晚熟品种可适当稀植。
五田间管理定植后2~3天需连续在早晚打复水。
成活以后,视土壤湿润和天气情况,用淡粪水勤浇保湿润,缓苗后视具体情况,每10~15天追一次肥,每次每亩施尿素或复合肥10~15㎏,连续追2~3次。
及时中耕、除草,促进早发棵,早抽薹。
开始抽薹时,肥水要充足,菜薹受旱容易发生病毒病,水多了则易发生软腐病,所以排灌要适当。
每割一次菜薹,应及时追施一次3~4成浓度的粪肥,以保证肥水供应。
收割主薹后,供足肥水,争取第二、三轮侧薹粗壮。
追肥也可用三元复合肥。
11月以后气温下降,应控制水肥,以免生长过旺而遭受冻害。
六病虫害防治(一)霜霉病防治菜薹霜霉病主要靠病残体或种子及土壤带菌引起发病,在湿度高、气温低至10—15℃时易发生和流行。
一般播种早,排水不良或过分密植,株间湿度大发病重。
防治方法:(1)选用抗霜霉病品种或杂交一代。
(2)精选种子及种子消毒。
无病株留种,或播种前用种子重量的0.3%-0.4%的药剂拌种.药剂有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5%甲霜灵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3)栽培防病。
①适期适时早播。
②实行2年以上轮作。
③前茬收获后清除病叶,及时深翻。
(4)选用药剂有58%雷多米尔,60%灭克锰锌600倍,2%多抗霉素150倍。
(二)软腐病防治菜薹软腐病一般从植株基部发病,根茎部及叶柄基部腐烂、发臭至全株枯死。
在高温、多湿、伤口多的情况下易发生。
软腐病与虫害的发生关系密切,因此要从认真做好菜田主要害虫的防治入手。
重点防治的害虫包括:黄条跳甲、大猿叶虫、菜花蝽、菜青虫、小菜蛾、菜叶蜂、甘蓝夜蛾、地蛆等。
防治方法:(1)选栽优良的抗病品种(2)轮作(3)加强栽培管理(4)及时防治虫害(5)药剂防治:发病初开始喷药,喷药以减轻病株及周围健株为重点,喷雾时最好扶起贴近地面的叶片以保证叶柄基部和颈部分充分着药。
药剂可选用选用77%可杀得800倍,丰灵高效生物杀菌物新植霉素3000倍;65%代森锌600倍液;敌克松原粉500-10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喷雾防治。
(三)病毒病防治防治病毒病的措施是及时防治蚜虫,减少传毒媒介;远离染病毒病的十字花科作物;适当多浇水,保持土壤、空气适宜的湿度,避免发病环境条件.发病初期喷:5%菌毒清300倍液,或20%病毒A500倍液等防治蚜虫要及早防治,可采用生物防治、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三种.生物防治:(1)采用银灰色地膜覆盖(2)采用黄色的粘虫板挂在田间(3)采用银白的纸条挂在田间。
药剂防治:发生初期可用50%敌敌畏100倍液;或乳剂8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4000倍液,喷雾防治;1%杀虫素3000倍,20%好年冬2000倍,0.38%苦参碱1000-20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