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阅读三步法
“三步三式阅读法”助你轻松拿下高考现代文阅读题

“三步三式阅读法”助你轻松拿下高考现代文阅读题谁都知道,作答阅读题需要阅读所给文本,但具体怎么读,读几遍,读到什么份上才能较好地拿下所给阅读题,却是许多老师和学生深感困惑的一个问题。
下边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对阅读的认识以及指导高三毕业生作答阅读题的经验,介绍一种阅读策略——三步三式阅读法。
顾名思义,“三步三式阅读法”分三步走,用三种方式来阅读文本。
第一步,整体——速读式。
这是考生拿到阅读题所给的文本后,对文本进行的第一次阅读。
这次阅读有两个关键环节:一是整体,一是速读。
整体者,即对文本做整体阅读,不能掐头去尾,不能随心所欲。
速读者,即对文本的整体阅读在速度上不能太慢,应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阅读。
整体——速读式的阅读目标是把握文章的思路和主要内容。
第二步,筛选——跳读式。
这是考生在第一遍阅读的基础上,读完题干后,根据题干的提示和要求对文本采取地阅读。
这一步阅读的目的是筛选出答题所依据的相关信息,所以,在读法上不能再用“整体——速读”式,应用跳读法。
第三步,提炼——细读式。
第二步阅读筛选出答题所依据的相关信息后,就进入第三步阅读了。
第三步阅读也有两个要点须把握好。
一是细读,一是梳理。
细读,即仔细地阅读第二步阅读筛选出来的相关信息,并在阅读中对阅读材料展开分析、概括、推断、提炼,提炼出题干所要求的答案。
现在举例演示一下。
【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所给题目。
爱国科学家邓叔群经过清华学堂八年苦读,邓叔群于1923年经考试公费留学美国.两时去的同学大多选择学习外交、银行、军事、法律等专业,只有他不听别人劝告,为了解救贫困的中国农民,一心入读康奈尔大学的农林专业。
留学期间,目睹同胞受到种族歧视,这激发了他为国争光的民族自尊心,决心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精湛的科学知识。
他不仅主科成绩都是A,而且荣获了全美最高科学荣誉学会颁发的两枚金钥趣证幸。
正当他博士论文接近完成时,国内岭南大学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导师惠凑推荐了他,但建议他完成论文后再回去。
现代文阅读中“作用”“好处”的解答

中间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在较短的中间段中,如果描写的物象(即散文写作的对象)并非选文的主要物象,而是次要物象,且与选文描述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和情感上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正面衬托(或烘托、铺垫)。
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反衬。
十、写作上由实而虚的作用
一般而言,由实而虚的基本作用是:从人们熟悉的实体写到蕴含哲理的象征体,符合认识的一般规律,便于读者的理解逐步深入。
高考现代文阅读三步法
第一步:观其大略
第二步:剔肉存骨
第三步:定点扫描
一、首段的作用
如果开篇即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
二、末段的作用
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
,这一句偏偏又很含蓄,一眼看不透,即学生说的"看不懂"。那么,"看不懂"正是写这一句的作用。当然,我们不能直截了当的回答"作用是看不懂",而要换一种委婉的说法。例如,"作用(或好处)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省"。此外,既然这一句放在末尾,又被命题人相中,那么,根据"卒章显其志"的传统技法,说明它可能与揭示主旨有关,只不过因其含蓄,所以它的作用不再是点明题旨,而是暗示主题。除了上述两点,最后一句往往还具有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
在各种修辞中,以比喻设题的频率是最高的。诚然,一般比喻句的作用是使语言形象具体,但是,如果是以题目作喻体,而这个喻体又蕴涵丰富的象征意义,且比喻句后面还有比较深刻的议论句,那么,这种比喻的作用至少有三点。其一,呼应题目;其二,揭示喻体的象征意义;其三,表达作者与之相关的感情
高考语文现代文快速高效阅读 “三步五性”阅读法素材

一、考纲要求鉴赏评价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学习目标1.能运用“三步法”快速高效地阅读文章。
2.掌握鉴赏人物形象题型的答题方法。
三、现代文快速高效阅读“三步法”一速读,理清文章结构思路,明确文章主要事件和作者情感态度,限时5分钟;二精读,带着问题细读全文,要求细读题干、分清问法,锁定答题区域,圈点勾画相关重要信息,限时5分钟;三整合,看赋分,一点一分,整理组合答案,限时3分钟。
四、鉴赏人物形象题型的答题方法: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一般要从具体的关于人物的描写入手,对于人物的细节,事件以及作者对环境的一些描写来分析人物的具体性格特征。
提示:答案不能一味照搬原句,应在原句基础上提炼概括,力求语言简练。
练习一高考资源网梁宗岱①先生温源宁①像宗岱那样禁不住高高兴兴的人,我从来没见过,他那种高兴劲儿有时候把我吓一大跳,即使他确实知道灾祸临头,我敢说,他还是过那种无忧无虑的快活日子,他会特别重视仅有的那一丁点儿阳光,因而完全忘掉美景背后的一大堆影子和黑暗。
宗岱热爱人生,热爱得要命。
对于他,活着就是上了天堂。
他一息尚存,便心满意足。
他笑着过生活。
我们许多人,因为对生活有求而不得,也只好笑一笑,宗岱呢,因为对生活无所求,所以笑得最好。
②这种高高兴兴的性情,在他的脸上不是表现为一团笑纹的微笑,就是表现为欢快地扬眉张口,似乎急于把人生献给他的一切狼吞虎咽地吃下去,再用咂得乱响的双唇像回声一样说着全能的上帝所说的话:“看哪,这很好!”他那轮廓鲜明的相貌和锐利的眼睛,透露出来高超的智慧,它渴望对心灵作深入的探险。
③宗岱有运动员的体格。
中等身材,稍有些瘦,哪一天他都可以当个马拉松健将。
实际上,他是个出色的善于跑路的人。
他洋洋得意说他走路比汽车或者比飞机还快。
他也爱游泳,在这方面,他认为他的勇敢大大超过了实际的限度,我不大相信,不过,我敢说,必然可以超过一点儿。
此外,为了保健,他操练孙唐②锻炼功法等等下了苦工夫。
现代文阅读三步法

现代文阅读三步法第一步:观其大略面对一篇文章,首先应该做的是整体快速阅读,弄清文章的体裁及大致内容。
如果是说明文,则先弄清说明对象和说明中心;是议论文,则把握中心观点;是散文,则看懂描写对象,抒情基调;是小说,则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
阅读的捷径:一看前端标题;二看文后注释。
1、标题是文章最重要的信息。
说明文的标题往往直接点明说明对象或说明中心,如《景泰蓝的制作》、《神奇的极光》等。
议论文的标题有3种,一种是直接点明中心观点,如《改造我们的学习》;二种是间接点明中心观点,如《别了,司徒雷登》;三种是确定论述对象或范围,如《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孔孟》等。
散文的标题则主要是确定描写对象,如《故都的秋》、《我的空中楼阁》等,其抒情基调蕴含在与标题紧密相关的关键性语句中,如《故都的秋》中“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句,这些关键性的语句往往也是散文主旨所在。
2、文章的末尾还有注释,则这些注释绝不是可有可无的。
注释如果是交代文章的出处及创作时间,实际上是提示你要“知人论世”。
只有结合作者及时代背景,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
第二步:剔肉存骨作家在写文章前都要先搭一个架子,然后组织材料,这个架子体现了文章的整体思路。
好的文章材料附在架子上,就像肉附在骨头上,因此,要理清思路,就必须先将这些肉剔除。
是说明文,则将涉及到各种说明方法的材料剔除。
如举例子,则将例子剔除;如列数字,则将数字剔除;如作比较,则将比较的另一方剔除。
是议论文,则将各种论据剔除,包括事例论据、引用论据、比喻论据等。
是散文,因为形散神聚,则将体现“神”的抒情议论性语段保留,把其它部分剔除。
材料一经剔除,文章的整体思路就水落石出了。
常见做法:一、舍偏取正法;二、分层归纳法。
1、舍偏取正法,就是将文章的信息分出主次来,只提取主要的信息。
具体到文章中的某个段落,则是提取中心句。
中心句一般处在段首或段末,不难判断。
具体到段落中的某个句子,如果是单句,则提取主干;是复句,则提取分句中的主句。
高考考试语文现代文阅读三步曲

高考考试语文现代文阅读三步曲语文阅读的整体感悟,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切入:揣度题目内涵大伙知晓,一篇文章的题目,往往是这篇文章的文眼。
文眼即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汇或句子。
它是窥探主题思想的窗口,理清全文脉络、学会文章各部分相互联系的重要。
大家透过一些文章的题目,往往就能对整篇文章的主旨有个大概的认知。
如《合欢树》一文,通过题目和作者史铁生的背景资料,大家可知道到他身边有一位长年累月默默伴随、照顾他的妈妈,从而大致猜测这可能是一篇托物抒情,表现母子深情,与作者愧疚自责、了解感恩的文章。
理清结构内容揣度了文章题目,下面就顺理成章看文章的具体内容。
在具体操作时,不必贪求迅速把握,而是将每一段标上序号,并把其中重要的语句画上记号。
然后把这部分语句联系起来看看:这篇文章先后依次写了些什么,作者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
做好这一步,既是为下面的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作铺垫,同时也是准确全方位地完成有关答卷的必需。
如《合欢树》,大家从年青聪慧而争强好胜的妈妈,面对春风得意、作文比赛得第一的儿子,也要争上一争,结果被气得够呛的开场中,强烈地感受到了母子合欢的欢乐氛围。
接着描写作者腿残后,妈妈不离不弃,想方设法全身心地鼓励他与病魔抗争,走出阴影,直至过世。
正是有了上面的种种描写,才有了下文的议论抒情:悲伤也成享受妈妈的过世固然让人悲伤,而深挚的母爱却一直是一种享受,并永远激励着作者奋勇向前。
又像《最后的常春藤叶》的开头,大夫诊治时,点出琼珊病愈的重要不在药效而在于对生的信念,从而为下文情节的推进和最后出人意料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感悟思想感情完成了前两步,第三步便水到渠成了。
由于通过第二步,大家知晓文章的重心在哪一部分,而文章的主要意图也正是通过这一部分来体现的。
如《最后的常春藤叶》,文中写了老贝尔曼诸如脾气暴躁、极端瞧不起其他人的温情、唠唠叨叨地谈将来杰作的看似负面的事,但从后文中大家得知,写这部分所谓的缺点,其实是为了反衬他自称是保护楼上两个年轻人艺术家的看家凶狗,想为她们效劳乃至不惜自己生命的无私奉献精神。
高考语文阅读题型技巧点拨

高考语文阅读题型技巧点拨
高考语文阅读题型技巧点拨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三步走:
第一步,纵观全文,把握主旨
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
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
平时
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
往往行之有效。
二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
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
形象生动的词句。
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
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①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
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
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幺?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
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
②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
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
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
③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晴的
句子。
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三步走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三步走高考语文试卷中,现代文阅读题一直是学生难以征服的“拦路虎”,如果我们能够根据高考命题的“客观性”的特点,在认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上,以多选题为切入口,通过教会学生抓住题干,锁定段落,分析句子等具体手段,提高学生做题的技巧,不失为一种简捷而科学的方法。
下面就从三个步骤来谈谈我的看法。
第一步,纵观全文,把握主旨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
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
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
往往行之有效。
二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
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
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①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
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
②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
③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
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牢记:欲速则不达。
一定要读懂文章再做题,坚决杜绝走马观花式的阅读。
第二步,认真审题,定向扫描做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审题,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
现代文阅读的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
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三步解题法

牢记:题干提示了答题范围,题干规 定了答题角度,题干提供了答题思路, 题干隐含了答题信息,题干体现了答 题规律。
第三步,筛选组合,定向表述
文学作品阅读多为主观题,其题干 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 题的方式。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 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 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整合 时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
补充: 另外,要弄清试题中常用的名词 术语。
表达方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 抒情、说明等。
写作手法,考生要清楚。 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 广义的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 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 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
修辞手法: 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反复、夸张、 排比、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等。
5、多从原文中筛选、提炼、整合语 句作答。 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目的在于把握并理 解作者在文中所要传达的信息,因此, 要依照作者的思路来理解作品,多从 原文中寻找答案。但并不是直接摘抄, 有时以文章中的词或句为基础略作改 写来作答,有时要求综观全文,从各 段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整合。这类题 在高考中出现最多。
牢记: 欲速则不达。一定要读懂文章 再做题,坚决杜绝走马观花式的 阅读。
第二步,认真审题,定向扫描
(1) 做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关键在于准 确地审题,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就找到了 答题的诀窍。现代文阅读的审题,就是要仔 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即把握题干中 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这是答题的 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题干一般由两 个部分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话,一是命题 者的话。
提示:做题前的三点要求
①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 必须读两遍文章。第一遍速读,作快 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 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 题——选文写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读, 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 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 一定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现代文阅读三步法
一、观其大略
面对一篇文章,先整体快速阅读,弄清文章的体裁及大致内容。
是说明文,则先弄清说明对象和说明中心;是议论文,则把握中心观点;是散文,则看懂描写对象,抒情基调;是小说,则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
捷径:一看前端标题,二看文后注释。
标题是文章最重要的信息。
说明文的标题往往直接点明说明对象或说明中心,如《景泰蓝的制作》、《神奇的极光》等。
议论文的标题无非三种,一种是直接点明中心观点,如《改造我们的学习》;一种是间接点明中心观点,如《别了,司徒雷登》;一种是确定论述对象或范围,如《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孔孟》等。
散文的标题则主要是确定描写对象,如《故都的秋》、《我的空中楼阁》等;其抒情基调蕴含在与标题紧密相关的关键性语句中,如《故都的秋》中“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句;这些关键性的语句往往也是散文主旨所在。
如果文章的末尾还有注释,则这些注释绝不是可有可无的。
注释如果是交代文章的出处及创作时间,实际上是提示你要“知人论世”。
只有结合作者及时代背景,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
二、“剔肉存骨”
作家在写文章前都要先搭一个架子,然后组织材料。
这个架子,体现了文章的整体思路。
好的文章,材料附着在架子上,就像肉附着在骨头上。
因此,要理清思路,就必须先将这些“肉”剔除。
是说明文,则将涉及到各种说明方法的材料剔除。
如“举例子”,则将例子剔除;“列数字”,则将数字剔除;“作比较”,则将比较的另一方剔除。
是议论文,则将各种论据剔除,包括事例论据,引用论据,比喻论据等。
是散文,因为“形散神聚”,则将体现“神”的抒情议论性语段保留,其他部分剔除。
材料一经剔除,文章的整体思路就水落石出了。
常见做法:一、舍偏取正法;二、分层归纳法。
舍偏取正法,就是将文章的信息分出主次来,只提取主要的信息。
具体到文章中的某个段落,则是提取中心句。
中心句一般处在段首或段末,不难判断。
具体到段落中的某个句子,如果是单句,则提取主干;是复句,则提取分句中的主句。
分层归纳法,就是概括段落大意,一般适用于散文阅读。
三、“定点扫描”
完成以上两步后,正式开始答题。
首先“定点”,即找出每一题的出题点,将题干和文章对应起来。
找到了出题点,就进入“扫描”阶段。
以出题点为中心上下“扫描”,寻找答题点。
一般地说,代词所指代的内容就在上文,比喻句所说明的事物也在它的上文;观点句的理解要看它的下句,材料所说明的观点要看它前面的议论句;散文的主旨句往往在抒情议论性语句中。
找到了答题点,还要注意答题方式。
多数情况下,可直接摘引原文中的语句作答。
如果题目要求你“概括”“归纳”,则必须通观全段甚至全文,将要点整合,用流畅的个人语言来表达。
命题者拟题是从整体上来设计的,几道题由浅入深,题与题之间既彼此独立又互相联系。
一般地说,应从第一题入手,循序渐进地答题。
但有时也可前后参照,从题目之间的关联性上得到启发,从而更快捷地找到答案,或验证答案。
语文应考复习略说
天天朗读每天朗读2~4篇(段)文言文。
朗读的文言文必须包括课内与课外两个方面的内容:高中三年六册语文书中的文言文必须读得“烂熟”,其中的名言警句必须熟记(例如《六国论》的中心观点,《师说》的名言等等),其中重要的字词意义必须掌握;高三学年中练习或考试卷中的所有文言文必须读得流畅,其中自己的错误必须清晰(可以备一个“错误一览
簿”作必要的记录),看看自己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对哪些文言文的语法现象还比较生疏,句子翻译自己常常要犯怎样的“毛病”。
在朗读这两类语段的基础上,还可以选择一些没有“见过面”的文言文语段来朗读,以此“检测”自己的文言文学习水平。
有了300~400次的朗读,你的文言文语感一定有一个“质”的飞跃。
天天作文每天在作文方面“动动笔”。
根据实践经验,提供这样一些“作文”练习给同学们参考:
1、为一段文字拟一个题目(可以为自己写过的或同学的文章重新拟题,也可以选择报刊上的某段文字拟题,渐渐摸索一些拟题的规律和方法)。
2、为一个观点选择1~3个例证或引证(例证力求精彩、脱俗;引证力求典型、简洁。
要积累一定数量的引证材料)。
3、对一个观点写一段阐述性的话(语言力求生动、形象)。
4、选择一个题目写一个或多个开头和(或)结尾(摸索和掌握多种开头和结尾的方法)。
5、对一个故事、社会事件或寓言写一段评论性的话(言简意赅,观点鲜明)。
6、为一段较长的文字作概括(可以是一句话的概括,也可以是几句话的概括)。
7、找一个中心词,用某种修辞方法写一段话(例如,用比喻和排比为“温馨”写一段话)。
8、为一个或多个材料拟一个观点(尽量用一句话表达)。
“天天语文”该花费多少时间?每天30~60分钟。
语文学习是慢工出细活,贵在坚持。
切记:高考前120天,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