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中考物理复习课件:第1章 声音与环境(沪粤版广东专用)

合集下载

沪粤版初中物理总复习声音与环境详解

沪粤版初中物理总复习声音与环境详解

例题1 将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 当用抽气机把罩内的空气抽去时,将会 发生( )
A.电铃的振动停止了 B.电铃的声音比原来更加响亮 C.只见电铃振动,但听不到声音 D.不见电铃振动,但能听到声音
例题2 “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 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 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 产生,又没有阻断声音的 传播,只 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1)人听到声音的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 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神经,听神经再把信 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声源→空气→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
(2)人听到声音的途径:①空气传导;②骨传导. 声音通过头 骨、颌骨也能传导,从而引起听觉.
(3)人耳听不到声音的原因:①声音频率在20~20 000 Hz之 外;②响度太小;③耳聋.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许多发声体 振动不明显,不易观察或找到,必须借助轻小 的物体将这样的发声体的振动进行“放大”, 才容易找到声源。如下图所示,小纸片在扬声 器中或者发声的鼓面上振动。
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将正
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 次弹开。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 )
练习 1 用大头针在两个塑料杯底部扎一个小 洞,把细线插进杯中打结成制成一个土电话, 对其通话过程合理的说法是( )
A.声音只在固体中传播 B.声音只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既在气体中传播也在固体中传播 D.通话过程主要说明声音可以反射
练习 2 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 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 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
中考复习 声音与环境
知识网络
考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考点2 声音的三个特性 考点3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考点4 声音的利用

广东专版中考物理课件 第1课时 声现象(共25页ppt)

广东专版中考物理课件  第1课时    声现象(共25页ppt)

戴防噪声的耳罩
车装消音器
双层玻璃
5.噪声的危害:噪声污染轻则影响人们的正常 工作、生活,重则引发疾病甚至死亡。
1.(2016·无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B.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2.(2016·郴州)校园广播站正在播音,小明马
上告诉大家:“这是我班的小丽同学在播音。”
那么,小明判断的依据是声音的( C)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3.(2016·宜昌)为了减少环境噪声对教室内学
生的干扰,以下方法不可行的是( A)
A.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B.在教室周围植树 C.上课时关闭门窗 D.学校路段禁止鸣笛
4.2015年6月1日,“东方之星”旅游船在长江 不幸翻沉。救援人员将耳朵贴在船底上,听到 船内有呼救声,及时救出了呼救人员。这说明 不仅气体、液体能够传声, 固体 也能够传声。 5.归纳总结知识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图1所示的 思维导图就是其中的一种。请填写出对应的内 容:① 响度 ,② 频率 。
4.控制噪声的途径和方法:
引引起起听听觉觉的的三三个个阶阶段段声声源源的的振振动动产产生生声声音音 介质介传质播传声播音声音 鼓鼓膜膜振振动引动起引听起觉听觉
控控制制噪噪声声的的位位置置 声源处声源处
传播传过播程过中程中 人耳处 人耳处
控制噪声的方法 常控见制的噪具声体的措方施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常见的具体措施
防止噪声
6.如图2所示,李红在音乐会上用古筝弹奏优美 的乐曲,乐曲的声音是通过 空气 传入人耳的; 李红用力拨动古筝弦可以提高声音的 响度 。 人们也能辨别音乐会上不同乐器的声音,是根 据声音的 音色 不同。

2016年中考物理复习资料(完整版)

2016年中考物理复习资料(完整版)

初中物理总复习初中全册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源:振动的发声物体。

2.声音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3.鞭炮爆炸、气球爆炸、雷声、笛子声等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4.声音的传播:声以波的形式传播着。

5.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多数情况下,声音的传播速度v气<v液<v固。

6.声速: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7.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

8.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9.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听觉的传播途径:发声体振动→(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等组织传播)→听觉神经传递信号→大脑产生听觉。

2.骨传导的传播途径:发声体振动→(头骨、颌骨)→鼓膜振动→(听觉神经)→大脑3.骨传导的原理:固体可以传声。

4.演员进行《千手观音》的排练、贝多芬听钢琴声、使用助听器听声音都利用了骨传导。

5.耳聋包括传导性耳聋和神经性耳聋。

传导性耳聋者可以利用助听器听声音,而神经性耳聋者很难再听到声音。

6.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7.人们通过双耳效应,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但声源在我们正前方、正上方、正后方时我们并不能准确判断,因为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几乎相同,双耳效应不明显。

8.双耳效应的应用:立体声。

第三节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2.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频率: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频率的符号为f,单位为Hz。

●1Hz的物理意义:物体在1s内振动1次。

●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频率。

物体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的音调越高。

●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

●超声波是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波是低于20Hz的声音。

2016年中考物理复习资料(完整版)

2016年中考物理复习资料(完整版)

初中物理总复习初中全册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源:振动的发声物体。

2.声音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鞭炮爆炸、气球爆炸、雷声、笛子声等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3.声音的传播:声以波的形式传播着。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多数情况下,声音的传播速度v气<v液<v固。

4.声速: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听觉的传播途径:发声体振动→(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等组织传播)→听觉神经传递信号→大脑产生听觉。

2.骨传导的传播途径:发声体振动→(头骨、颌骨)→鼓膜振动→(听觉神经)→大脑骨传导的原理:固体可以传声。

演员进行《千手观音》的排练、贝多芬听钢琴声、使用助听器听声音都利用了骨传导。

3.耳聋包括传导性耳聋和神经性耳聋。

传导性耳聋者可以利用助听器听声音,而神经性耳聋者很难再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人们通过双耳效应,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但声源在我们正前方、正上方、正后方时我们并不能准确判断,因为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几乎相同,双耳效应不明显。

双耳效应的应用:立体声。

第三节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2.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频率: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频率的符号为f,单位为Hz。

1Hz的物理意义:物体在1s内振动1次。

●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频率。

物体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的音调越高。

●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

●超声波是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波是低于20Hz的声音。

这两种声人都听不到。

【中考复习方案】中考物理(沪粤版)总复习:第1课时 声音与环境PPT课件

【中考复习方案】中考物理(沪粤版)总复习:第1课时 声音与环境PPT课件

超声 次声
定义 用 定义 应用
频率高于__2_0_0_0_0____Hz的声音称为超声
研究物质结构及性质、水下定位、测速、清洗、 焊接等
频率低于__2_0_____Hz的声音称为次声
通过监测次声可预测火山爆发、地震、海啸、台 风,确定火箭发射和着落的位置等
考点聚焦
归类示例
第1课时 声音与环境
[说明] 可闻声的频率范围为20~20000 Hz。与可闻声相比, 超声具有以下独特的性能:①束射性:能像光一样集聚成一束 向一定方向直线传播;②高能性:传播的能量比可闻声大得多; ③穿透性:超声波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损耗很小。
采取措施,如:①给汽车的排气管加消音器;②在道路两旁建隔音墙; 途径
③在录音室的墙面上加装吸音材料
考点聚焦
归类示例
第1课时 声音与环境
[说明] 我们将人耳能听到的最弱声音强度定为0 dB,这是 听觉的下限。
考点聚焦
归类示例
第1课时 声音与环境
考点4 声音的利用 1.声音可以传递___信__息___。 应用:回声测距、B超检查、双耳效应等。 2.声音可以传递___能__量___。 应用:声波洗涤、超声碎石等。
声音的______
品质
发声体的振动 ___幅__度___,振幅越 大,响度越大;振 幅越小,响度越小
发声体的材料、 结构____________ 等 发声方式
响度大:震耳欲聋、 声音洪亮;响度小: 低声细语
“闻其声知其 人”“区分乐器”等都 是利用音色这一特性
考点聚焦
归类示例
第1课时 声音与环境
[点拨] 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 度,含义不是唯一的。如:“引吭高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 指的是响度,“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指的是音调。

中考物理 声现象复习课件 粤沪版

中考物理 声现象复习课件 粤沪版
一、基础概念
1、声音的产生:
由于物体的振动
声源:振动发声的物体(或正在发声的物体) __固__体__、__液__体__、__气__体__均____能发声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声波(类 似水波);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
能在真空中传播。
7、超声波与次声波
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 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 中的声能 应用:医院里的B超检查、声呐等 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应用:检测地震、海啸、台风等一些自然灾害
8、声音具有能量。例:利用声能击碎体内 的结石等,你还知道什么事例吗?
二、实例列举以及区别 1、响度大,声源的振动振幅不一定大,还与距离 声源的远近,声音是否分散有关 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响度在变,音调不变。
1、下列事件中不属于声源的是( B )
A.挥动的手臂
B.挂在胸前的哨子
C.在夜里飞行的蝙蝠 D.被鼓椎敲击的鼓面
2、从声源发出的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
播时保持不变的物理量( B )
A.声速
B.频率
C.响度
D.振幅

3、初次用收录机把自己的歌声录下,在播 放自己录制的磁带的声音好象不是自己的 声音,其原因是( C ) A.收录机质量不太好,录制的声音失真. B.歌声经录制后转化为电信号,放磁带时
21.花匠在挑选花盆时,常常将新花盆拎起后
轻轻敲击它,根据敲击声来判断花盆是否
有裂缝,他是主要根据声音三个特征的( )
A.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2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

初中物理 声音与环境 粤教沪科版优秀课件

初中物理  声音与环境 粤教沪科版优秀课件

• 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温度有 关,温度越高,声速也越大

a 、V固>V液>V气

b、V空 =340 m/s
回声—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如遇到障碍物就会被 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
S=1/2 vt
人怎样听见声音
2、听觉的形成:
耳的结构和声波的传导.flv
声波 外耳道
鼓膜 振动 听小骨(耳
年青人赶紧找来石匠,石匠与石头打了一辈子的交道,听的懂石头的语言。左看右看,石匠认定这就是智慧老人所说的孪生石,石匠和年轻人找来村子里的其他人费了很大的劲把石头搬到村里的庙里。 石匠用手摸摸孪生石,感觉右边的有灵性,有质感!问石头,你愿意做石佛吗?石头回答到“愿意”石匠“砰砰砸了几下!”右边石头说:太痛了。石匠说:肯定会痛。右边石头:为了成为石佛,我能忍受。石匠说:每凿一下,你就流出鲜血和汗珠,一天、二天、三天、十天……二十天,就在雕琢面部的最后期限,那块会凿的更痛。
有人说,想要看一个人是否优秀,那就看他闲下来做什么。 这世上有人忙里偷闲,利用坐车和排队的间隙,读书,思考,写作,也有人终日无所事事,虚度光阴。
闲,并不是一个人的福气。相反,废掉一个人最快的方式就是让他闲下来。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生活中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 01 闲着闲着,一个人就废了。
电处离他
[A ]
A.约2千米
B.约4千米
C.约1千米
人耳要区分两个声音,这两个声音的时间 间隔至少为0.1秒。
1、人要能听到自己的回声,前方障碍物离 人至少多远?
2、一个人在一端敲铁管,另一端的人若能 听到两个声音,铁管至少多长?(声音在 铁管中的速度为5200m/s)
• 目的:大致了解整章书的内容,将知识内 容罗列出来(完成导学单的基本知识); 思考并寻找本章知识内容中存在的线索 (即从声音的产生到传播再到接收),找 到学习思路;将知识内容按照整体的线索 归类,也就是将“声音与环境”看做是一 棵大树的话,其线索就是树干,知识内容 就是枝叶,分组将这棵树培育成茂密的参 天大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突破
变式拓展: 1、(2015•成都)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 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 A ) A、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 B、超声波具有能量 C、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响度会变大 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小
【解答】正在发声的音叉是否振动,不容易观察,把它放到水里后,能够 激起水花,看到水花飞溅,就能够说明插入水中的发声音叉是在振动的.
考点梳理
三、声音的特性 1.音调 高低 音调由______ 频率 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 音调是指声音的_____. 率越低,音调越低. 次数 频率是用来表示物体振动快慢 频率是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______. 的物理量,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振动越慢,频率越低.频率的 HZ 如果物体在1s的时间里振动100 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____. 次,频率就是100Hz. 2.响度 大小 或强弱).响度与发声体的______ 振幅 有关.振幅越 响度是指声音的_____( 远近 有 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_____ 关系.距离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弱.响度与声音的传播方式有关,声音 越集中,响度就越大.
【解答】A、临街房子的窗户装上双层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不符合题意;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属于在噪声的产生环节处减弱 噪声,符合题意;C、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不符合题意; D、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带有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 声,不符合题意.
课前检测
5、(2015•德州)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考点突破
变式拓展: 3、(2015•怀化)“教室外狂风暴雨,雷声大作”,这里的“雷声 大作”指的是声音特征中的( A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反射
【解答】“教室外狂风暴雨,雷声大作”,这里的“雷声大作”是指声音 很大,所以指的是声音特征中的响度.
4、(2015•贵港)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这里的 响度 “轻声”是指声音的__________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依据 音色 讲话人的____________ 来分辨.
【解答】A、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音叉 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敲鼓时用力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该实验说明声音的 响度与振幅有关,故B错误;C、图中钢尺伸出长,振动慢,音调低;钢尺伸出短,振动快, 音调高,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故C错误;D、图中是将发声体放在真空罩中,随 着空气的抽出,声音越来越小,所以该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D错误.
A、还在发声的音叉,使吊着的乒乓球反复弹起.该实验说明发声 的物体在振动 B、击鼓时,用力不同,听其发声,观察纸屑被弹起的高度.该实 验探究声音的响度与频率有关 C、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听其发声,观察振动的快 慢.该实验探究声音的音调与振幅的关系 D、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铃声渐小.该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不 需要介质
考点突破
2、(2015•安顺)下列有关声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声”和“光”总是沿直线传播 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C、“蟋蟀在鸣叫”说明蟋蟀是声源:“金光闪闪”说明金子是光 源 D、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传播都需要介质
【解答】A、“光”只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错误; 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故B错误;C、“金光闪闪”说 明金子能够反射光线,而它自身不会发光,因此不是光源,故C错误;D、 超声和次声的传播都需要介质,故D正确
考点突破
考点2 声音的特性(高频考点) 【例2】(2015•盐城)在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小 明逐步远离声源,他所听到的声音发生改变的( A ) A.响度B.音调C.音色D.速度
【解答】解:声音的响度的大小与振幅及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在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综 合实践活动中,小明逐步远离声源,他所听到的声音发生改变的是响度.
方法规律:本考点熟记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并知道每个特征的影 响因素。 (1)音调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频率从波形上显示为排列密集。题目中 常用“快”、“慢”等字眼来描述发声体的振动快慢;用“高(尖)”、“低(沉)”等 字眼来描述音调。 (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是由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决定的,振幅从波形上显示 为偏离平衡位置远。题目中常用“用力”、“轻轻”等字眼来描述振幅,用“高”、“轻 声”等字眼来描述响度大小。 (3)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 就不同.
【解答】不同人的声带发声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可 以通过音色辨别是谁.
课前检测
4、(2015•泉州)下列防治噪声的事例中,属于从产生环节进行防 治的是( B ) A、临街房子的窗户装上双层玻璃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城市高架桥道路两旁建隔音墙 D、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带 有耳罩
考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高频考点) 【例1】(2015•南京)跳广场舞已经成为人们健身的一项运动,优 空气 美的舞曲声是由于扬声器纸盆的 振动 产生的,是通过______ 传入人耳的.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跳舞时将音箱的 音量调小,这是在 声源 处减弱噪声.
【解答】优美的舞曲声是由于扬声器纸盆的振动产生的,是通过空气传入 人耳的.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 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考点突破
方法规律:本考点以识记类考题为主,熟记以下内容: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不同种类的发声体的发声部位一般不同,例如:人是靠声带的振动发声, 笛子是靠空气柱振动发声。 (3)本考点的考题常将声音的传播与电磁波的传播放在起考查,特别注意区分: ①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电磁波在真空中能传播。②传播速度: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电磁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4)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的来源 噪声与乐音的分类: 无规则运动 时发出的声音; 从物理学(客观)的角度看,噪声是发声体做_________ 有规则运动 而乐音是发声体做 ____________ 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主观)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 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而凡 是使人感到身心愉悦的都是乐音. 2.减弱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 ,如给内燃机加 噪声的控制:噪声的减弱方法:(1)______________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消声器;(2)___________ ,如加隔音设备,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 在人耳处减弱 ,如戴耳塞。 (3)_____________ 控制噪声的三个环节:消声(消除或削弱噪声源)、隔声(设置噪声的 传播屏障)、吸声(吸收声音,减少反射). 3.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分贝 来划分(符号 dB ),噪声污染轻者影响正常 噪声的等级用______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考纲要求
1. 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探究) 2. 乐音的特性;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噪声的防治途径.(认识) 年份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题型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考查点 噪声的控制 乐音的三要素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分值 3分 3分 3分 3分
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解答】A、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所 以音调相同的是甲和乙.故A正确;B、甲、丙的振动的频率不同,故音 调不同,没有指明是同一种乐器,故音色不一定相同,故B错误;C、乙、 丁的振动的频率不同,故音调不同,没有指明是同一种乐器,故音色不一 定相同,故C错误;D、丙、丁的振幅不相同,故乙、丙响度不相同,音 色不一定相同,故D错误;
考点梳理
增大响度的方法:增大振幅;拉近听者与声源的距离;控制声音的 分散. 最大距离 叫振幅,物理学中 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_________ 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 3.音色 声音 特色(也叫音质或音品)。音色取决于 音色是指发声体发出的______ 发声体本身(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振动方式等因素决定的),不 同发声体所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就是 根据音色不同.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发声体有变化,音色也 将变化。例如:有经验的工作师傅,可以通过听声音而得知机器运 转情况是否良好. 4.超声波和次声波 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 20 Hz到______Hz 20000 超声波 ,低于20Hz 是从____ ;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______ 次声波 ,超声波和次声波人类都听不见,但有些动物能够 的声音叫______ 听见.
课前检测
振动 2、(2015•哈尔滨)哈夏音乐会上,优美的小提琴声是由琴弦的 __ 产生的,琴声是通过空气 传到台下观众处的.
【解答】优美的小提琴声是由琴弦的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琴声通过空气 传到台下观众耳中的
3、(2015•邵阳)“小明,上学去喽!”.正在吃饭的小明听到声 音就知道是好朋友小刚在喊他,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哪个特征判断 出来的( C )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
中考导航
近五年广东 中考考查情况
2015年
命题规律
选择题
声音的传播、乐音的 3分 三要素、噪声的控制
1.本章考查重点是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声音在不同 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决定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因素. 2.题型以填空题、选择题为主. 3.2016年考查重点是声音产生和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的防治,现代 技术中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振动 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 声源 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 ______。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 止. 介质 传播,声音不能在____ 真空 中传播.任何 2.声音传播途径:声音靠_____ 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在介质中以 声波 _____的形式传播,传播速度因介质而不同,通常情况下,声音在 固体 液体 中最慢。15℃时,声音在 _____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在_____ 340m/s 空气中的速度为______. 反射 的现象叫回声.若回声 3.回声:声音在传播途中遇到障碍物被_____ 0.1s 以上,人耳就能把它们区分开,否则回声 比原声到达人耳晚______ 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会加强原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