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检测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管材生产作业指导书

管材生产作业指导书

管材检测作业指导书一、检测项目:1、落锤冲击试验2、维卡软化温度的测定3、静液压试验4、纵向回缩率的测定5、外观、尺寸的测定6、内衬塑结合强度的测定7、弯曲试验的测定8、抗压性能的测定9、绝缘电阻的测定10、跌落性能的测定二、依据标准1、GB/T6671-2001 《热塑性塑料管材纵向回缩率的测定》2、GB /T8802-2001 《热塑性塑料管材、管件维卡软化温度的测定》3、GB /T6111 -2003 《流体输送用热塑性塑料管材耐内压试验方法》4、GB /T14152 -2001 《热塑性塑料管材耐外冲击性能试验方法》5、GB/T8806-2008 《塑料管道系统塑料部件尺寸的测定》6、JG3050-1998 《建筑用绝缘电工套管及配件》三、检测设备1、落锤冲击试验落锤冲击试验机由试验台、备件箱、电器柜和控制仪表组成。

2、维卡软化温度测定仪⑴维卡软化温度测定架:主要用来安放试样,施加负载及读取维卡软化温度VST⑵温度计:局部浸入式水银温度计,分度值为0.5℃⑶载荷盘:安装在负载杆上,质量负载应在载荷盘的中心,以便使作用在试样上的总压力控制在(50±1)N。

由于向下的压力杆是由负载杆,压针,荷载盘综合作用的,因此百分表的弹力应不超过1N。

⑷砝码⑸百分表:用来测量压针压入试样的深度,精确度为0.01mm⑹压针:材质最好选用硬质刚,压针长3mm,横截面积为(1±0.015)mm2安装在负载杆底部。

压针端应是平面并且与负载杆成直角,压针不允许带有毛刺等缺陷。

⑺试验支架、负载杆:试样支架用于放置试样,并可方便的浸入到保温浴槽中,负载杆能垂直自由移动,支架底座用于放置试样,压针固定在负载杆的末端。

⑻保温浴槽结构上主要由:保温箱、介质油(变压器油)、加热器、搅拌器、冷却器及试样安装板等组成⑼控温操作箱主要有控温元件、控制仪表、传感器、电器元件等组成,用于控制系统恒温油浴等速升温功能。

管道无损检测作业指导书

管道无损检测作业指导书

管道射线探伤工艺1. 目的为了保证本工程压力管道施工中射线探伤工作的正常进行,使其检验结果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等要求,保证管道射线探伤结果的真实可靠性。

2. 适用范围本工艺适用于本工程中压力管道施工过程中的射线探伤检验。

3.相关文件《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97)《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劳部发[1996]140号文)《承压设备无损检测》JB4730-2005《钢管环缝溶化焊对接接头射线透照工艺和质量分级》GB/T12605-90。

4. 职责4.1 射线探伤评定人员由持相应技术等级Ⅱ级(中级)或Ⅱ级以上(高级)资格人员负责具体的管道射线探伤评定工作,并编写和审核检验报告。

4.2 管道射线探伤操作人员由持初级技术等级或以上资格的人员负责相应的管道射线操作工作。

5. 管道射线探伤工艺5.1 焊缝射线透照检测5.1.1透照方式和透照时机5.1.1.1按射线源、工件和胶片三者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透照方式分为:a.双壁单影法;b.双壁双影法。

5.1.1.2对一般管道来说,每条焊缝焊接完毕后,再进行探伤;对于焊接后有产生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制造的压力管道,必须等焊完24小时后探伤。

5.1.2试件检查和清理试件上如有妨碍射线穿透或贴片的附加物应尽可能去除,试件表面质量包括焊缝余高,应经外观检查合格,表面的不规则形状在底片上的图象应不掩盖焊缝中的缺陷或与之相混淆。

否则应对表面进行打磨修整。

5.1.3胶片的选用射线胶片的选用根据像质高低,工件厚度和材质而定。

AB射线检测技术应采用T3类或更高类的胶片(即天津-III型或天津-V型)。

胶片的本底灰雾度应不大于0.3。

5.1.4增感屏和暗袋采用铅箔增感屏。

要求其表面质量光滑清洁,无污秽、损伤变形和划痕。

如果增感屏表面有划痕或开裂,发射二次电子的表面积增大,在底片上会出现类似裂纹的细黑线。

管道检测作业指导书

管道检测作业指导书

管道检测作业指导书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1、试验项目名称CCTV管道检测2、编制目的为了确保项目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CCTV检测和潜望镜检测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和目标,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3、适用范围本公司CCTV和潜望镜检测部的全体成员;需使用CCTV检测仪器和潜望镜检测仪器的相关工作;4、检测依据0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CJJ 181-2012 0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镇排水管渠与泵站维护技术规程》CJJ 68-20165、管道检测前的准备及管道检测基本程序现场检测人员的数量不得少于 2 人。

管道检测应按下列基本程序进行:①接受委托---②现场踏勘---③检测前的准备---④现场检测---⑤内业资料整理、缺陷判读、管道评估---⑥编写检测报告。

按照要求收集待检测管道区域内的相关资料,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踏勘,掌握现场情况,制定检测方案,做好检测准备工作。

管道检测前应搜集下列资料:(1)已有的排水管线图等技术资料;(2)管道检测的历史资料;(3)待检测管道区域内相关的管线资料;(4)待检测管道区域内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5)检测所需的其他相关资料。

现场踏勘应包括下列内容:(1)察看待检测管道区域内的地物、地貌、交通状况等周边环境条件;(2)检查管道口的水位、淤积、和检查井内构造等情况;(3)核对检查井位置、管道埋深、管径、管材等资料。

检测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1)检测的任务、目的、范围和工期;(2)待检测管道的概况(包括现场交通条件及对历史资料的分析);(3)检测方法的选择及实施过程的控制;(4)作业质量、健康、安全、交通组织、环保等保证体系下具体措施;(5)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对策;(6)工作量估算及工作进度计划;(7)人员组织、设备、材料计划;(8)拟提交的成果资料。

电热管检验作业指导书

电热管检验作业指导书
4、密封胶松动,脱落;
5、管口有批锋、变形;管有毛孔;
6、插耳有批锋、变形。





1、普通壶发热管Ac220V.650W(5%,10%)
Ac110V.650W(5%,10%)
2、认证壶发热管Ac230V.7500W(5,10%)
3、冷态时Ac2100V,0.5mA无击穿、无闪络;
4、热态时Ac2000V,0.5mA无击穿、无闪络;
电热管检验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零件名称
电热管
零件代号
物料等级
抽样
标准
GB2828-2003
抽样水平
普通检验水平II
合格质量水平
AQL值
A
B
C
材质

0
1.0
2.5
检验项目
检验方法
及工具
不合格类别



1、表面字迹模糊/残缺不全/完全空白/字体错误。
2、管休轻微变形,严重变形/破裂;
3、焊接假焊、松动、脱落;
编制
审核
批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日期
5、经烧水后管身弯形、漏水、破裂;
功率表,万用表测量
耐压测试仪测试
安装烧水试验



1、焊身与控温器安装孔的偏位;
2、插片的宽度为6.3mm,厚度为1mm;
3、装配后,不能与保温板紧贴或压条不能压紧,容易松脱;
4、装配后,通水试验,有漏水现象。
与KDS控温器配合试装;
与250端子配合试装
与保温板、压条配合试装

管道测量放线手册模板

管道测量放线手册模板

管道测量放线手册模板目录一、控制项目及应达到的质量标准 (2)二、施工工艺方法与操作技术要求 (2)三、控制检验方法 (3)四、异常情况处理措施 (3)一、控制项目及应达到的质量标准1、管线测量放线应根据设计交桩的管道走向,结合施工图,测定出管道线路中心线,并放出施工作业带边界线、布管线及管沟开挖边界线。

2、转角桩、变壁厚桩、变坡桩、地下障碍物桩,及相应的标志桩均应按照标准和设计图纸的要求标志出有关数据,并做明显的标识。

3、严格按照各控制桩上标注的管沟开挖深度向管沟开挖人员交待有关事宜,并在管沟开挖成型后进行复测,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4、放线精度:a、中心线放线距离允许误差0.1%;b、测量放线水平转角允许误差小于±2。

,纵向角度误差小于±1。

;c、高程测量的闭合差小于50mm。

二、施工工艺方法与操作技术要求1、测量放线程序为准备工作一测量一定护桩一放线。

2、测量放线的准备工作:a.准备放线区段完整的施工图;b.交接桩记录及认定文件;α足够的木桩、标笔及定桩工具;d.放线灰的材料和工具;e、防雨、防风沙用具及通讯设备。

3、仪器检查与校定:测量放线的仪器在使用前必须经法定检验部门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方可使用。

4、根据控制桩采用全站仪测定管道中心线,在控制桩之间按照图纸要求并结合现场实际设置相应的纵向变坡桩、变壁桩、变防腐层桩、穿越标定桩、百米桩,地势起伏较大的地段应设加密桩。

a.纵向变坡桩:当纵向转角大于2。

时,应设置纵向变坡桩,并注明角度,曲率半径,切线长和外矢距;b.穿越桩:在各个穿越起、止点处设置穿越标志桩;c.对于设计图纸中注明在管道作业带内所碰及的构筑物和施工测量中发现的构筑物,应进行调查、勘测,并在管道与构筑物的交叉处两端的标志桩上注明构筑物类型、埋深和尺寸。

5、放线:采用按线路控制和曲线加密桩放出线路中线和施工作业带边界线。

6、在放线过程中,当管线穿过村庄、农田、林区、经济作物区、地面及地下障碍物地段时,应积极与地方各部门联系,共同看线,现场确认,有争议地段向监理、业主反映,如须改线需经设计部门同意后重新测量放线。

压力管道安装工程施工中焊缝的无损检测通用作业指导书

压力管道安装工程施工中焊缝的无损检测通用作业指导书

压力管道安装工程施工中焊缝的无损检测通用作业指导书1.1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所承担的压力管道安装工程施工中焊缝的无损检测(以下简称检测)。

1.2 本规程适用的检测方法包括:1.2.1 射线检测(RT);1.2.2 超声波检测(UT)1.2.3 磁粉检测(MT);1.2.4 渗透检测(PT)。

1.3 实际实施中,本工艺规程要求不能满足要求时,施工单位尚应根据工程(产品)的设计和相应施工及验收规范标准的要求,编制相应的检测作业指导书用于指导检测实施。

1.4 本规程依据国家或行业现行的有关检测标准的规定并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编制,如与这些标准的规定不一致时,应以这些标准的规定为准。

1.5 无损检测工作的管理1.5.1 无损检测工作由检测中心具体组织实施,受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的监督检查。

1.5.2 凡相应工程设计要求或施工技术文件中需进行检测时,均应按本规程第1.8条款的规定办理委托手续。

1.5.3 检测工艺应在施工前按设计中规定的国标、部标和有关技术文件的要求由检测人员编制,并经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审核批准后,发至检测人员执行。

1.5.4 检测实施1.5.4.1 检测人员按委托(见本规程第1.8条款规定)要求由检测负责人及时安排检测任务。

1.5.4.2 如发现被检部位和工件不具备检测条件,检测人员有权拒检,并及时通知有关委托单位的质检人员协调处理。

1.5.4.3 检测人员应严格按本工艺规程和相应的检测工艺的规定实施检测,并按有关标准进行评定,同时做好检测原始记录。

1.5.4.4 检测是施工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工作安排必须考虑合理周期,检测结束后,24小时内将书面报告发至有关委托单位的质检员,对于不合格部位要在所检测工件上标出,同时下达焊缝返修通知单,并由接受人签字。

1.5.4.5 返修后需要复查的部位,同样要按本规程 1.3和1.4有关规定进行。

1.5.5 扩检、返修、复检1.5.5.1 凡抽检部位发现超标缺陷,应按相应标准规定进行扩探。

天然气管道水压试验作业指导书

天然气管道水压试验作业指导书

天然气管道水压试验作业指导书一、试验目的天然气管道安装后,需要进行水压试验,以验证安装质量和可靠性。

该试验的目的在于检测管道系统和相关设备的密封性和耐压性,确保其满足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

二、试验范围本试验涉及的范围包括:管道系统中的所有管道、阀门、管件、附件、泵站、变换站、阀室等。

三、试验基本原理水压试验是通过注入水到管道系统中,增加系统内部压力,检测管道设备是否存在漏水、破裂等问题的试验方法。

四、试验设备和材料1.带表面积较大的水桶或扎口袋(容积应大于管道系统的总容积,并能容纳试验中用水量);2.手动或电动泵;3.压力表、压力计或相应的压力传感器;4.校准设备;5.水槽;6.耐压软管。

五、试验准备1. 确定试验用水的来源和控制试验过程及其安全;2. 清洁管道内部,不得有任何杂质;3. 检查管道及相关设备的密封性和耐压性是否符合要求;4. 拆卸阀门、管件等封堵件,插入密封板与螺栓将其封堵,确保系统密闭;5.安装制定好的试验仪器(如压力表、压力计等);6. 进行校准。

六、试验步骤1. 将试验用水注入到管道系统中,直至试验用水将整个系统充满,确认没有气体留在管道系统中,并排出累积的气体;2. 关闭系统进口阀门;3. 根据设计要求逐渐增加管道内部压力,在每个试压阶段时检查压力变化情况;4. 维持每个压力阶段的时间,至少持续10分钟以上;5. 在系统内部压力达到指定水压后,保持该水压稳定,并留意任何管道部件逐渐泄漏或产生明显变形的情况,并及时记录;6. 测量管道系统内部压力大小,并记录数据;7. 检查试验中所有管道的连接点,阀门、管件、泵站、变换站、阀室等附件、设备是否存在泄漏或损坏现象;8. 在试验过程中,如发现管道部件产生损坏或管道系统出现泄漏、喷水等情况,应立即停止试验,并进行相应的修理和更换;9. 试验结束后,排空管道系统内部的试验用水,并彻底清洗。

七、试验记录1. 试验名称、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工作记录;2. 管道系统的设计参数和试验压力要求;3. 试验用机器、仪器、设备和消耗的材料及数量;4. 试验过程中压力变化情况、管道损坏点、泄漏情况等记录;5. 试验数据记录,包括试验压力、试验时间、压力变化情况等;6. 试验结果及结论,对试验结果做出评估、给出建议和不足,以及需要维护的部分等。

管道检测作业指导书

管道检测作业指导书

管道检测作业指导书管道检测作业指导书一、前言管道检测是保障管道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检测结果直接影响到管道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因此在进行管道检测作业时需要格外谨慎。

本指导书就如何进行管道检测作业做出详细的阐述,以便工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遵循规范操作,确保管道安全。

二、管道检测的准备工作1. 确定检测方法和设备:根据管道的构造和特性,确定适合的检测方法,选用相应的检测设备。

2. 了解管道的基本情况:如管道的用途、长度、直径、材质等,以及管道的使用时间、维修记录等。

3. 检查管道周边环境:将管道所处的场地、地下设施(如电缆、通信等)进行检查,确保管道检测不会给周边环境造成损害。

4. 组织管道停用:在进行检测前,必须停用管道,停止与管道对接的所有设备,对于不能停用的管道,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5. 安排管道作业:确定管道检测的起止时间、地点,安排专业的工作人员参与作业,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三、管道检测的操作流程1. 检测前的准备(1)设备校准:检查检测设备是否正常,根据厂家提供的操作说明书进行校准。

(2)检测人员进行安全检查:检查工作人员是否穿戴合适的安全设备,确认所处的环境是否安全。

(3)进行管道清理:将管道内残留的水和污物清理干净,这是确保检测精准度的基本保障。

2. 检测过程(1)检测设备放置:按照检测设备说明,按要求将设备放置在检测点上方,确保设备能够对管道内壁进行完整探测。

(2)开始检测:按照设备的操作说明,打开设备开关,开始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记录下来。

(3)检测导线拖动:在检测某一段管道时,需要拖动导线使检测设备能够检测整段管道内壁的情况。

(4)检测记录:在检测过程中,将检测结果记录在相关的记录表中,包括检测点位置、检测时间、检测结果等重要信息。

3. 检测结束(1)检测设备关闭:在检测结束后,将设备关闭,关掉所有电源。

(2)管道回复使用:当检测完毕后,将管道内的所有设备按照流程恢复正常使用状态,加以巡检确认,确保管道恢复使用后运行正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试验项目名称CCT\管道检测2、编制目的为了确保项目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CCTV佥测和潜望镜检测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和目标,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3、适用范围本公司CCTV和潜望镜检测部的全体成员;需使用CCTV佥测仪器和潜望镜检测仪器的相关工作;4、检测依据0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CJJ 181-20120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镇排水管渠与泵站维护技术规程》CJJ 68-20165、管道检测前的准备及管道检测基本程序现场检测人员的数量不得少于 2 人。

5.1管道检测应按下列基本程序进行:①接受委托---②现场踏勘---③检测前的准备--- ④现场检测---⑤内业资料整理、缺陷判读、管道评估---⑥编写检测报告。

5.2 按照要求收集待检测管道区域内的相关资料,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踏勘,掌握现场情况,制定检测方案,做好检测准备工作。

5.2.1 管道检测前应搜集下列资料:(1)已有的排水管线图等技术资料;(2)管道检测的历史资料;(3)待检测管道区域内相关的管线资料;(4)待检测管道区域内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5)检测所需的其他相关资料。

5.2.2 现场踏勘应包括下列内容:(1)察看待检测管道区域内的地物、地貌、交通状况等周边环境条件;(2)检查管道口的水位、淤积、和检查井内构造等情况;(3)核对检查井位置、管道埋深、管径、管材等资料。

5.2.3 检测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1)检测的任务、目的、范围和工期;(2)待检测管道的概况(包括现场交通条件及对历史资料的分析);(3)检测方法的选择及实施过程的控制;(4)作业质量、健康、安全、交通组织、环保等保证体系下具体措施;(5)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对策;(6)工作量估算及工作进度计划;(7)人员组织、设备、材料计划;(8)拟提交的成果资料。

5.2.4 现场检测程序就符合下列规定:(1)检测前应根据检测方法的要求对管道进行预处理;(2)应检查仪器设备;(3)应进行管道检测与初步判读;(4)检测完成后应及时清理现场、保养设备。

5.3 管道缺陷的环向位置应采用时钟表示法。

缺陷描述应按照顺时针方向的钟点数采用4 位阿拉伯数字表示起止位置,前两位数字应表示缺陷起点位置,后两位数字应表示缺陷终止位置。

如当缺陷位于某一点上时,前两位数字应采用00 表示,后两位数字表示缺陷点位。

5.4 管道缺陷位置的纵向起算点应为起始井管道口,缺陷位置纵向定位误差应小于0.5m 。

5.5 检测系统设置的长度计量单位应为米,电缆长度计数的计量单位不应小于0.1m 。

5.6 每段管道检测前,应按本手册附表A 的规定编写并录制版头。

5.7 管道检测影像记录应连续、完整,录像画面上方应含有“任务名称、起始井及终止井编号、管径、管道材质、检测时间”等内容,采用中文显示。

5.8 现场检测时,应避免对管体结构造成损伤。

5.9 现场检测过程中宜采取监督机制,监督人员应全程监督检测过程,并签名确认检测记录。

5.10 管道检测工作宜与卫星定位系统配合进行。

5.11 排水管道检测时的现场作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CJJ6-2009 的有关规定。

现场检测人员的数量不得少于2 人。

5.12 排水管道检测时的现场作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排水管渠与泵站维护技术规程》CJJ 68-2016 的有关规定。

5.13 检测设备应做到定期检验和校准,并应经常维护保养。

5.14 现场检测完毕后,应由相关人员对检测资料进行复核并签名确认。

5.15 检测成果资料归档应按国家现行的档案管理的相关标准执行。

6 CCTV佥测方法及影像判读6.1 CCTV检测方法6.1.1 爬行器的行进方向宜与水流方向一致。

6.1.2 管径不大于200mm 时,直向摄影的行进速度不宜超过0.1m/s ;管径大于200mm时,直向摄影的行进速度不宜超过0.15m/s。

6.1.3 检测时摄像镜头移动轨迹应在管道中轴线上,偏离度不应大于管径的10%。

当对特殊形状的管道进行检测时,应适当调整摄像头位置并获得最佳图像。

6.1.4 将载有摄像镜头的爬行器安放在检测起始位置后,在开始检测前,应将计数器归零。

当检测起点与管段起点位置不一致时,应做补偿设置。

6.1.5 每一管段检测完成后,应根据电缆上的标记长度对计数器显示数值进行修正。

6.1.6 直向摄影过程中,图像应保持正向水平,中途不应改变拍摄角度和焦距。

6.1.7 在爬行器行进过程中,不应使用摄像镜头的变焦功能,当使用变焦功能时,爬行器应保持在静止状态。

当需要爬行器继续行进时,应先将镜头的焦距恢复到最短焦距位置。

6.1.8 侧向摄影时,爬行器宜停止行进,变动拍摄角度和焦距以获得最佳图像。

6.1.9 管道检测过程中,录像资料不应产生画面暂停、间断记录、画面剪接的现象。

6.1.10 在检测过程中发现缺陷时,应将爬行器在完全能够解析缺陷的位置至少停止10s,确保所拍摄的图像清晰完整。

6.1.11 对各种缺陷、特殊结构和检测状况应作详细判读和量测,并填写现场记录表,记录表的内容和格式应符合本手册附录 B 规定。

6.2 影像判读6.2.1 缺陷的类型、等级应在现场初步判读并记录。

现场检测完毕后,应由复核人员对检测资料进行复核。

6.2.2 缺陷尺寸的判定可依据管径或相关物体的尺寸。

6.2.3 无法确定的缺陷类型或等级应在评估报告中加以说明。

6.2.4 缺陷图片宜采用现场抓取最佳角度和最清晰图片的方式,特殊情况下也可采用观看录像截图的方式。

6.2.5 对直向摄影和侧向摄影,每一处结构性缺陷抓取的图片数量不应少于1 张。

6.3 当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应中止检测6.3.1 爬行器在管道内无法行走或推杆在管道内无法推进时;6.3.2 镜头沾有污物时;6.3.3 镜头浸入水中时;6.3.4 管道内充满雾气,影响图像质量时;635其他原因无法正常检测时7、管道潜望镜检测方法7.1检测方法7.1.1镜头中心应保持在管道竖向中心线的水面以上。

7.1.2拍摄管道时,变动焦距不宜过快。

拍摄缺陷时,应保持摄像头静止,调节镜头的焦距,并连续、清晰地拍摄10s以上。

7.1.3拍摄检查井内壁时,应保持摄像头无盲点地均匀慢速移动。

拍摄缺陷时,应保持摄像头静止,并连续拍摄10s以上。

7.1.4对各种缺陷、特殊结构和检测状况应作详细判读和记录,并应按本手册附录B的格式填写现场记录表。

7.1.5现场检测完毕后,应由相关人员对检测资料进行复核并签名确认。

8、管道评估8.1管道评估应依据检测资料进行。

8.2管道评估工作宜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

8.3当缺陷沿管道纵向的尺寸不大于1m时,长度应按1m计算。

8.4当管道纵向1m范围内两个以上缺陷同时出现时,分值应叠加计算;当叠加计算的结果超过10分时,应按10分计。

8.5管道评估应以管段为最小评估单位。

当对多个管段或区域管道进行检测时,应列出各评估等级管段数量占全部管段数量的比例。

当连续检测长度超过5km时,应作总体评估。

9、检查井和雨水口检查9.1检查井检查应在管道检测之前进行。

9.2检查井检查的基本内容应符合表9.2-1的规定,雨水口检查的基本内容应符合表9.2-2的规定。

检查井和雨水口检查时应现场填写记录表格,并应符合本手册附录B的规定。

表9.2-1 检查井检查的基本项目表9.2-2 雨水口检查的基本项目9.3塑料检查井检查的内容除应符合第9.2条的规定以外,还应检查井筒变形、接口密封状况。

9.4当对检查井内两条及以上的进水管道或出水管道进行排序时,应符合下列规定:9.4.1检查井内出水管道应采用罗马数字I、U……按逆时针顺序分别表示;9.4.2检查井内进水管道应以出水管道I为起点,按顺时针方向采用大写英文字母A、B、C••…顺序分别表示;9.4.3当在垂直方向有重叠管道时,应按其投影到井底平面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9.4.4各流向的管道编号应采用与之相连的下游井或上游井的编号标注。

10成果资料10.1 检测工作结束后应编写检测与评估报告。

10.2 检测与评估报告的基本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10.2.1应描述任务及管道概况,包括任务来源、检测与评估的目的和要求、被检管段的平面位置图、被检管段的地理位置、地质条件、检测时的天气和环境、检测日期、主要参与人员的基本情况、实际完成的工作量等;10.2.2应记录现场踏勘成果,应按本规程附录C的要求绘制排水管道沉积状况纵断面图,应按本规程附录D的要求填写排水管道缺陷统计表、管段状况评估表、检查井检查情况汇总表;10.2.3应按本规程附录D的要求填写排水管道检测成果表;10.2.4 应说明现场作业和管道评估的标准依据、采用的仪器和技术方法,以及其他应说明的问题及处理措施;10.2.5 应提出检测与评估的结论与建议。

10.3 提交的检测与评估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10.3.1 任务书、技术设计书。

10.3.2 所利用的已有成果资料。

10.3.3 现场工作记录资料,包括:1)检测单位、监督单位等代表签字的证明资料;2)排水管道现场踏勘记录、检测现场记录表、检查井检查记录表、雨水口检查记录表、工作地点示意图、现场照片。

10.3.4 检测与评估报告。

10.3.5 影像资料。

11、检测设备及辅助工具CCTV爬行器、CCTV主控器、CCTV线缆盘、将CCTV爬行器放入井内的相关配套仪器一套、井钩、喷漆、油漆、测距仪、气体(毒气)检测仪、雨靴、连体防水服、安全绳、安全帽、安全服、中型铁锤、大铁锤、撬棍、手套、移动硬盘、照相机、聚光强光手电筒、锥桶、交通荧光指挥棒、卷尺、防止磨损CCTV线缆的辅助设备、反光衣、潜望镜、潜望镜连接杆。

12、检测环境常温、普通环境。

13、CCTV勺使用安全及注意事项如下:13.1 CCTV设备的机壳与安全地可靠相连。

13.2不能将CCTV放置在温度过高或过低的环境。

13.3不能将CCTV长时间暴露在雨水中或过于潮湿的环境。

13.4不能将CCTV放置于磁力的物品附近。

13.5 切勿掉落抛掷等行为让其遭受强大的撞击。

13.6 CCTV在运输搬动的过程中务必要轻拿轻放。

13.7 为了防止出现电器故障,雨天应避免主机控制箱直接暴露在雨中使用,小雨的情况下可以用伞遮档主机箱和发电机,大中雨应该放到车内或其它安全处。

13.8 CCTV所有的19芯插座应该链接好,应该拧上防尘帽。

13.9 爬行器虽然是防水设备,但是工作前应该检查所有接头的紧固螺母是否拧紧。

13.10 爬行器因为密封性的原因不要随意坼散,防止密封性不好,漏水导致机器故障。

13.11 CCTV 实地工作前必须进行全方位的操作检测。

13.12 外语和完成后,必须做好设备的清洁保养工作。

13.13 CCTV 检测作业全程必须首先保证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