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催化剂
硅烷交联催化剂

硅烷交联催化剂1. 引言1.1 概述硅烷交联催化剂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催化剂,被广泛应用于交联反应中。
交联反应是一种在有机合成、材料科学和生物医学领域中常见的反应过程,它可以改变分子或材料的性质和结构,从而赋予其新的功能和应用。
硅烷交联催化剂可通过催化剂引发交联反应,将短链硅烷聚合物以交联方式连接起来,形成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材料。
这种交联结构能够赋予材料高强度、耐热性、耐寒性、耐化学腐蚀性等优良性能,因此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硅烷交联催化剂可根据其化学结构和催化机制的不同进行分类。
一类是金属催化剂,常用的金属包括铂、钯、铑等,它们能够有效催化硅烷键的形成和断裂。
另一类是有机催化剂,如有机酸、有机碱等,它们通过与硅烷基团发生酸碱中和反应,进而引发交联反应。
此外,还有非金属有机催化剂和生物催化剂等其他类型的硅烷交联催化剂。
在制备方法方面,硅烷交联催化剂的制备通常包括催化剂的合成和催化剂与硅烷基团的反应。
合成催化剂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化学合成或生物合成等途径得到。
而催化剂与硅烷基团的反应主要包括配位反应、酸碱反应、氧化反应等。
通过控制合成方法和反应条件,可以获得具有高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的硅烷交联催化剂。
综上所述,硅烷交联催化剂在化学、材料科学和生物医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硅烷交联催化剂的研究仍处于不断探索和创新的阶段。
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改进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优化交联反应的条件和方法,以及探索新的催化剂设计理念,从而实现更加高效和可持续的硅烷交联催化剂体系。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的目的是为了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清晰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本文的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是为了介绍硅烷交联催化剂的研究背景、意义和目的,让读者对该主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引起读者的兴趣。
正文部分是本文的主体,主要包括硅烷交联催化剂的定义与分类以及其制备方法的介绍。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罗田县白庙河中学王时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2)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3)介绍工业上得到大量氧气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二氧化锰催化分解过氧化氢的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2)在对催化剂定义的分析交流讨论过程中形成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良好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提高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以致用的责任感。
(2)进一步认识实验探究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化学课程标准的核心要求是通过学习过程的体验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能力。
因此我确定本课时的重点是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臵的探究体验。
难点是对催化剂概念的认识体验。
三、教法与学法选择为了落实课程目标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深入体验学习过程,本课时将采用实验探究的教法,自主学习和小组交流的学法,以提高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 5%的H2O2溶液、MnO2粉末、KClO3、KMnO4、铁架台4、大试管4、小试管12、酒精灯4、火柴。
五、教学过程:通过对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的把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过程分为六个活动,逐步展开: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预计用时3分钟)在陆地上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着大自然制造出来的O2,你知道是这些O2是来的吗?由此你想到了什么?(此时希望学生想到:一是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而想到我们应该保护植物,二是想到在实验室可以怎样制取氧气?)【设计意图:这样导课既创设了学习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顺利进入第二环节,又进行了情感教育。
】活动二:自主学习,了解新知。
(预计用时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本P37---P38,找出并学会诵读实验室制取氧气三种方法的文字表达式。
【设计意图:一是培养学生爱看课本的习惯和会看课本的能力,二是把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这一重点(即考点)。
浅谈我对催化剂的认识

浅谈我对催化剂的认识对于催化剂,我们并不陌生,从初中开始,我们就开始接触了催化剂。
初中课本上定义: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加快或减慢)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反应过程中会改变)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其物理性质可能会发生改变,例如二氧化锰在催化氯酸钾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的反应前后由块状变为粉末状。
也有一种说法,催化剂参与化学反应。
在一个总的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作用是降低该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活化能,本质上是把一个比较难发生的反应变成了两个很容易发生的化学反应。
在这两个反应中,第一个反应中催化剂扮演反应物的角色,第二个反应中催化剂扮演生成物的角色,所以说从总的反应方程式上来看,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
催化剂最早由瑞典化学家贝采里乌斯发现。
100多年前,有个魔术“神杯”的故事。
有一天,瑞典化学家贝采里乌斯在化学实验室忙碌地进行着实验,傍晚,他的妻子玛利亚准备了酒菜宴请亲友,祝贺她的生日。
贝采里乌斯沉浸在实验中,把这件事全忘了,直到玛丽亚把他从实验室拉出来,他才恍然大悟,匆忙地赶回家。
一进屋,客人们纷纷举杯向他祝贺,他顾不上洗手就接过一杯蜜桃酒一饮而尽。
当他自己斟满第二杯酒干杯时,却皱起眉头喊道:“玛利亚,你怎么把醋拿给我喝!”玛利亚和客人都愣住了。
玛丽亚仔细瞧着那瓶子,还倒出一杯来品尝,一点儿都没错,确实是香醇的蜜桃酒啊!贝采里乌斯随手把自己倒的那杯酒递过去,玛丽亚喝了一口,几乎全吐了出来,也说:“甜酒怎么一下子变成醋酸啦?”客人们纷纷凑近来,观察着,猜测着这“神杯”发生的怪事。
贝采里乌斯发现,原来酒杯里有少量黑色粉末。
他瞧瞧自己的手,发现手上沾满了在实验室研磨白金时给沾上的铂黑。
他兴奋地把那杯酸酒一饮而尽。
原来,把酒变成醋酸的魔力是来源于白金粉末,是它加快了乙醇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醋酸。
后来,人们把这一作用叫做触媒作用或催化作用,希腊语的意思是“解去束缚”。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实验室可以用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和氯酸钾制取氧气
2.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3.认识分解反应
4.初步掌握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体验探究过程,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并从中归纳结论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创设制氧气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情景,初步体会运用化学方法制备物质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2.通过不断求证高锰酸钾、过氧化氢能否获得氧气的过程,初步形成尊重事实、科学求证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教学难点
催化剂的概念及应用
教学过程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板书设计
制取氧气
一、原理
1.高锰酸钾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
二氧化锰
3.氯酸钾1时. 氯化钾+氧气加热
二、催化剂
三、分解反应。
探究不同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课题:探究不同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探究不同催化剂对同一反应的催化效果,用比较法通过定性和定量实验,来寻找实验的最佳方案。
认识催化剂、有效碰撞、活化能等理论。
2.提高学生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3. 常识性介绍不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先定量实验,后让学生更深的认识催化剂概念。
2. 要让学生在化学实验的探究中,体会“定量记时比较法”的实际应用3. 要培养学生把化学知识与日常化工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考虑,并由此提出问题,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
【学习重点】建立催化剂的概念,通过定性观察实验现象和定量记时比较分析,认识不同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学习难点】正确理解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定量记时比较法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学习过程】知识准备1、实验目的比较不同的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的差异,从中认识到催化剂的种类、用量及其形状的选择对实验效果的影响。
2、实验原理(1)反应原理:2H2O2 == 2H2O + O2↑(2)实验方法:比较法(3)考虑实验设计依据:a、确定判断依据----相同时间内产生氧气的体积b、设计反应实验装置----测定相同时间产生氧气的体积c、排除干扰因素----控制好与实验相关的各项反应条件3、实验仪器及药品实验仪器:托盘天平、钥匙、具支试管、导管、橡胶管、水槽、10ml量筒、50ml量筒、计时器、试管实验试剂:6%H2O2溶液、MnO2、Fe2O3、CuCl2、蒸馏水【课堂探究】过氧化氢在一定条件下的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思考:1、影响H2O2分解速率大小的因素有哪些?2、常用于H2O2分解的催化剂有哪些?3、猜测:影响催化剂催化效果的因素可能有哪些呢?活动探究:探究同质量不同种类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大小的影响。
小组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呢?另外,这是一个多变量条件下的实验,在实验设计时应注意什么?思考:1、可以借助一些什么现象观察到一个反应发生的快慢?2、怎样去定量比较反应进行的快慢?有下列制氧气的装置,你选择哪一个呢?为什么?(讨论设计定量测量气体的装置)【实验探究一】现提供如下试剂:6%H2O2溶液、MnO2、Fe2O3、CuCl2请同学们动手实验:探究不同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润滑剂”、“强化剂”、“催化剂”、“强心剂”

“润滑剂”、“强化剂”、“催化剂”、“强心剂”—认真用好换位思考人们一谈到换位思考,往往会单纯的理解成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的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思考方式。
然而,我感觉其中的内涵可谓是包罗万象。
我想,换位思考不单单是融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佳润滑剂,更是让我们拥有一颗感恩之心的最美催化剂;促使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好强化剂;还是让世界和谐充满爱的最快强心剂。
润滑剂—让我们融洽人与人之间关系。
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理解,学会换位思考,这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
多去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以一颗包容、宽容、理解的心对待生活工作中遇见的那些所谓烦心事,最终的结果就是多了一些理解和宽容,改善和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当然,对于一个企业团队来说,同事之间都学会换位思考,那就无形中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从而提升了团队的战斗力。
催化剂—让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人与人之间交往中要相互信任,尤其是那些在生命历程中,和你有过交集的人。
毕竟,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数十亿,你一生又能遇见万分之几。
因此,在与这些人交往中,就算是有所谓的矛盾发生,你也要学会换位思考。
在认真考虑时,想想为什么人家会出现这样的想法,做法,是否自己做错了或者说错了什么。
认真反思之余,你要以一颗感恩之心,想想他们对你所付出的关怀、关爱、帮助(就算没有,你也应该学会珍惜,因为认识他们真的很难得),这样,你就会因感恩之心的存在而释然开怀。
强化剂—让我们不断取得成功。
人与人之间交往其实更多的还有学习、提高。
我们在认识学习过程中,会遇到或感知到形形色色的人。
他们的成功往往让我们会思考:成功的原因所在。
这时候,我们必须要学会换位思考,只有这样,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看待、对待问题与各类人事关系等,才会有一种真切的感觉,更会找到自身的不足。
这无疑是促使我们不断改进学习方法,事务处理,问题决策的最佳办法,也是我们不断取得成功最好强化剂。
强心剂—让世界和谐充满爱。
现如今,科技发展迅速,信息传播飞快,人们的认知度随着信息爆炸时代的到来会各有不同。
生活中的催化剂

生活中的催化剂光催化剂学院:* *学院专业:11级* *二班学号:11150姓名:* *摘要:随着人们对于装修污染治理的认识越来越多,光触媒这个词也频繁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光触媒的定义从国际上来说,它又叫光催化剂,是指在光的作用下具有光催化活性的一类物质,作用过程中自身不发生损耗,只提供一个反应的场所,它的作用具有长效性,例如纳米二氧化钛,纳米氧化锌等都属于这类物质,光催化技术是一种在能源和环境领域有着重要应用前景的绿色技术。
光催化剂因其特殊的光催化性能被越来越重视,光催化剂的应用也逐渐得到认可和普及。
其中纳米二氧化钛作为最重要的光催化剂更是被应用到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众多领域,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光催化剂的应用将更加普及,更加深入和成功。
关键字:光催化、光触媒、二氧化钛、光子、半导体光催化基本概念:光催化剂也称之为光触媒,是在20世纪70年代诞生的基础纳米技术,在中国大陆我们会用光触媒这个通俗词来称呼光催化剂。
是在光子的激发下能够起到催化作用的化学物质的统称。
光催化受到科学界、政府部门及企业界的高度重视,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研究力量开展光催化基础理论、应用技术开发及工程化研究,使得光催化成为近年来国内外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
光催化起源:光催化技术是在20世纪70年代诞生的基础纳米技术,在中国大陆我们会用光触媒这个通俗词来称呼光催化剂。
典型的天然光催化剂就是我们常见的叶绿素,在植物的光合作用中促进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氧气和碳水化合物。
总的来说纳米光触媒技术是一种纳米仿生技术,用于环境净化,自清洁材料,先进新能源,癌症医疗,高效率抗菌等多个前沿领域。
光催化原理:半导体光催化剂大多是n型半导体材料(当前以为TiO2使用最广泛)都具有区别于金属或绝缘物质的特别的能带结构,即在价带(ValenceBand,VB)和导带(ConductionBand,CB)之间存在一个禁带(ForbiddenBand,BandGap)。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公开课教案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公开课教案肇州县新福中学孙雅欣讲解板书思考归纳投影小结讨论小结演示讲解位置呢?二氧化锰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只是一种催化剂,催化剂应算作一个反应条件,所以二氧化锰应写在箭头的上方。
3.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
该实验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装置排水法收集向上排空气法一. 适用范围一. 适用范围不易溶解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二. 优点二. 优点1. 易于收集到较纯的气体操作较为方便2. 便于观察气体是否已经收集满三. 缺点三. 缺点收集不如排空气法方便 1.较难判断气体是否已经收集满2. 收集到的气体可能不纯验满方法排水法:当集气瓶的一侧有气泡放出时,证明已收集满向上排空气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假设木条复燃,证明已收集满。
放置方法:正放在桌子上,并盖上毛玻璃片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检验及验满。
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是否仅此一种呢?非也。
实验室可用理解记忆[学生议论]1、试管如何放置?2、是否要密封?如何做?3、怎样收集?这跟它的物理性质是否有关?学生思考两种收集方法的优缺点学生讨论用两种收集方法收集氧气后如何验满?观察现象培养学生实验分析能力,并明确收集方法是由物理性质决定的。
培养学生辨证看待事物的观点。
课题3 制取氧气一、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2.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3.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
4.实验装置、收集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二、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1.文字表达式:氯酸钾氯化钾 + 氧气2.实验装置三、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文字表达式:高锰酸钾−−→−加热二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催化剂
说到催化剂,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今天我们在这儿就来说说这个催化剂。
有关催化剂的一些知识,可能有些同学已经掌握了,但还有些同学没有掌握或者说是没有掌握得那么全面,那么我们就来仔细读读以下这篇文章,相信对大家还是有些帮助的!
首先还是来介绍一下催化剂的概念吧!催化剂,就是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而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
在催化剂的定义中,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 这一段话?这段话很重要,催化剂是“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这就包含两个意思,一是加快,二是减慢。
我在读中学的时候,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认为,催化剂是加快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相信现在还会有同学犯我当年那样的错误吧,现在你们可以改正了。
在化学中,我们把加快化学反应速度的催化剂叫做正催化剂,把减慢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叫做负催化剂或阻化剂。
最熟悉的正催化剂例子,就是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受热分解中起催化作用的那个实验,二氧化锰在实验中就是正催化剂。
为了防止食用油脂的酸败,通常要加入0.01%——0.02%的没食子酸正丙脂,在这里,没食子酸正丙脂就是阻化剂。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是改变化学反应速度,并不是说没有催化剂化学反应就不进行,更不可能提高反应后产品的总产量。
还是拿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反应来说吧!如果不加催化剂,氯酸钾在高温至熔化时也能分解,而且分解后所得物质质量,和加了催化剂后分解所得物质质量(除去催化剂质量)是一样的!
一种催化剂并非对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有催化作用,例如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受热分解中起催化作用,对其他的化学反应就不一定有催化作用。
某些化学反应并非只有唯一的催化剂,例如氯酸钾受热分解中能起催化作用的还有氧化镁、氧化铁和氧化铜等等。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