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理工大学 环境工程-无机化学E实验大纲
沈阳理工大学 环境工程-无机化学实验周E实验大纲

无机化学实验周E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80231E02 学时/学分:1周/2学分一、大纲使用说明本大纲根据环境化学专业2010版教学计划制订(一)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二)课程设计性质必修课(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1.先修课程:无机化学E实验2.后续课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二、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1. 通过实验专用周使学生熟练掌握无机化学实验基本技能的操作,使学生获得大量物质变化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化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养成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并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2. 通过实验专用周实验训练,使学生加深对无机化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独立准备和进行实验的能力;3.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以及正确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基本要求1.内容选定依据教学计划对学生实验能力培养的要求;2. 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无机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3.要求学生综合无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并运用相关知识自行设计实验方案;4. 通过实验,要求学生做到:能够预习实验,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独立操作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学会常用实验设备的使用和参数调节,能够运用实验设备做实验;掌握实验方法,能够独立分析实验数据;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要求学生在一周内用离子交换法制取碳酸氢钠第一阶段:1查阅离子交换原理资料,了解离子交换法原理,书写预习报告。
2.树脂的预处理第二阶段:树脂的装柱的方法第三阶段:树脂的转型的方法。
第四阶段:1.制取碳酸氢钠溶液2.定性检验第五阶段:整理数据,书写并提交实验报告四、指导方式第一阶段和第五阶段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第二、三、四阶段集中讲授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五、课程设计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依据学生出勤、上交实验预习实验报告及实验操作水平进行成绩评定:不出勤者本课程成绩不及格。
无机化学E理论大纲

《无机化学E》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80231E10课程英文名称:Inorganic Chemistry E课程总学时:56 讲课:32 实验:24 上机:0适用专业:环境工程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无机化学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基础课。
化学科学中早期的最重要的概念和规律多数是在无机化学基础上发现的。
无机化学在化学科学中处于基础和母体地位,其它学科都是由此分化出去并成长起来的。
本课程是从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出发,初步了解物质结构基本知识及元素化学部分。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后续专业课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通过以讲授为主的教学环节与引导学生课后自学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掌握有关化学反应原理和物质的结构部分的基础知识,并掌握基本的无机化学实验方法,使学生具有独立进行无机化学实验的能力,为今后专业课的理论学习和实验环节打好基础。
(三)实施说明突出重点,逐步深入。
在讲授课本内容的同时适时补充本学科的新内容。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在讲授本课前,学生必须具有“高等数学”方面的知识。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1.在课堂知识要点讲授的基础上,适当安排习题课,选择适当例题以培养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作业要少而精,内容可以多样化,可以涉及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计算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对作业中的重点、难点,课上应做必要的提示,并可适当安排课内讲评作业。
学生应独立、按时完成课外习题和作业。
2.开设无机实验课,学生要完成大纲中规定的必修实验,通过实验环节,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实验方法,获得实验操作的基本训练,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试2.考核目标:主要考核学生对无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理解及其应用。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10%,实验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沈阳理工大学813无机化学2021年专业课初试考试大纲

沈阳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13 科目名称:无机化学适用专业: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081700化学工程与技术、085600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一、考试基本内容(一)气体(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的应用)(二)热化学(状态函数、热力学第一定律、焓变和热化学方程式)(三)化学动力学基础(浓度和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反应速率理论和反应机理、催化作用)(四)化学平衡熵和吉布斯函数(标准平衡常数的应用、化学平衡的移动、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吉布斯函数与化学平衡)(五)酸碱平衡(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缓冲溶液、酸碱指示剂、酸碱电子理论)(六)沉淀-溶解平衡(沉淀的生成和溶解、分步沉淀和沉淀的转化)(七)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电极电势的应用)(八)原子结构(量子数、波函数、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律)(九)分子结构(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键参数)(十)固体结构(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的结构与化学键、离子极化、晶体结构特征与晶格理论)(十一)配合物结构(配合物的空间构型与磁性)(十二)S区元素(S区元素单质与化合物的性质)(十三)—(十五)P区元素(P区元素单质与化合物的性质)(十六)—(十七)d区元素(d区元素单质与化合物的性质)二、考试要求(一)气体(1)熟练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的应用(二)热化学(1)深入理解状态函数的概念(2)熟练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3)熟练掌握焓变和热化学方程式(三)化学动力学基础(1)深入理解浓度和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理解反应速率理论和反应机理(3)理解催化作用机理(四)化学平衡熵和吉布斯函数(1)熟练掌握标准平衡常数的应用和化学平衡的移动(2)熟练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热力学第三定律(3)掌握吉布斯函数与化学平衡(五)酸碱平衡(1)掌握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2)理解缓冲溶液、酸碱指示剂的概念(3)掌握酸碱电子理论(六)沉淀-溶解平衡(1)理解沉淀的生成和溶解(2)熟练掌握分步沉淀和沉淀的转化(七)氧化还原反应(1)熟练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2)掌握电极电势的应用(八)原子结构(1)深入理解量子数、波函数的概念(2)熟练掌握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3)熟练掌握和应用元素周期律(九)分子结构(1)熟练掌握价键理论(2)熟练掌握分子轨道理论和键参数(十)固体结构(1)熟练掌握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的结构与化学键类型(2)熟练掌握离子极化理论(3)理解并掌握晶体结构特征与晶格理论(十一)配合物结构(1)掌握配合物的空间构型与磁性(十二)S区元素(1)熟练掌握S区元素单质与化合物的性质(十三)—(十五)P区元素(1)熟练掌握P区元素单质与化合物的性质(十六)—(十七)d区元素(1)熟练掌握d区元素单质与化合物的性质三、题型(一)选择题(15道,15分)(二)填空题(15道,30分)(三)判断题(10道,10分)(四)完成并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5道,10分)(五)简答题(5道,50分)(六)推断题(2道,15分)(七)计算题(2道,20分)。
沈阳理工大学 环境工程-无机化学E理论大纲

《无机化学E》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E01课程英文名称:Inorganic Chemistry E课程总学时:40 讲课:32 实验:8 上机:0适用专业:环境工程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0.7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无机化学课程是安全工程专业基础课。
化学科学中早期的最重要的概念和规律多数是在无机化学基础上发现的。
无机化学在化学科学中处于基础和母体地位,其它学科都是由此分化出去并成长起来的。
本课程是从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出发,学习无机化学的中心内容元素部分,并进一步了解物质结构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后续专业课打下必要的化学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通过以讲授为主的教学环节与引导学生课后自学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掌握有关化学反应原理和物质的结构以及元素周期表中各区元素的基本特征,掌握基本的无机化学实验方法,并具有独立做无机化学实验能力。
(三)实施说明突出重点,逐步深入。
在讲授课本内容的同时适时补充本学科的新内容。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在讲授本课前,学生必须具有“高等数学”方面的知识。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1.在课堂知识要点讲授的基础上,适当安排习题课,例题的选择以培养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作业要少而精,内容可以多样化,可以涉及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计算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对作业中的重点、难点,课上应做必要的提示,并可适当安排课内讲评作业。
学生应独立、按时完成课外习题和作业,作业的完成情况应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2.开设无机实验课,学生要完成大纲中规定的必修实验,通过实验环节,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实验方法,获得实验操作的基本训练,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
实验成绩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具体要求参见相应的实验教学大纲。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试2.考核目标:主要考核学生对无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理解及其应用。
无机化学E实验大纲

《无机化学E》实验教学大纲大纲制定(修订)时间:2017年7 月课程名称:《无机化学E》课程编码:080231E10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适用专业:环境工程课程总学时:56实验(上机)计划学时:24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一、大纲编写依据1.环境工程专业2017版教学计划;2.环境工程专业《无机化学E》理论教学大纲对实验环节的要求;3.近年来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经验。
二、实验课程地位及相关课程的联系1.《无机化学E》是环境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2. 本实验项目是《无机化学E》课程综合知识的运用;3. 本实验项目是理解无机化学课程理论的基础;4. 本实验以《高等数学》为先修课;5. 本实验是后续的课程和毕业设计的基础。
三、本课程实验目的和任务1. 理解无机化学的基本理论,通过无机化学实验,使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技能的操作,养成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并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2.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3. 通过实验基本技能的操作,使学生获得大量物质变化的感性认识;4. 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训练,使学生加深对无机化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独立准备和进行实验的能力;5. 培养学生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以及正确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四、实验基本要求1. 实验项目的选定依据教学计划对学生实验能力培养的要求;2. 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无机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3. 实验项目要求学生综合无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并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实验。
五、实验内容和学时分配(若为选作实验项目要在序号前加“*”,并说明选作要求)六、教材(讲义、指导书):《无机化学实验》,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七、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按照实验指导书的具体要求,根据学生实验前的预习情况、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情况、实验纪律情况及实验报告等综合给出实验成绩。
沈阳理工大学 环境-有机化学E大纲2012-10-15

《有机化学E》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80231E05课程英文名称:Organic Chemistry (E)课程总学时:40 讲课:32 实验:8 上机:0适用专业:环境工程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0.7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1.课程的地位有机化学课程是化工类各专业的一门必修化学基础课。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合成、应用以及与此相关的理论问题的学科。
2.教学目标:近十多年来,由于物理化学,量子化学,生物学及近代物理测试技术等学科与有机化学的相互渗透,配合和促进推动了有机化学的快速发展,对有机化学课程也引起了不少新的看法和变革,尽管如此,我们认为作为工科基础,有机化学课程来说,重点仍放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和各类官能团的典型反应,以及实验操作等三个方面。
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学好专业知识进一步掌握好的学科技术成就,培养和造就高级化工技术人才打好一定的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各类有机物的相互转变及其规律。
正确掌握基本操作的知识和技能以及重要的单元实验,获得科学研究方法的初步训练,一般了解本学科范围内重大的科学技术新成就。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设习题课。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可以辅助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学习有机化学之前,建议学完无机化学。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1.对重点章节应在课程中增加例题,例题的选择以培养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无机化学(环境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无机化学英文名称:Inorganic Chemistry课程编号:x2030471学时数:56其中实践学时数:0 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3.5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讲授了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的基础理论、元素、单质及无机化合物的基本知识;是后续化学课程及相关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的基础理论、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之具有自学无机化学书刊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使之具有解决一般无机化学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表三、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气体及热化学基础1.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及其应用、气体分压定律及其应用、盖斯定律及其应用;了解分压、体系、环境、状态、功、热及热力学能等概念;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理解焓、焓变的概念,掌握状态函数和标准摩尔生成焓的概念。
2.重点:状态函数的概念及特点,标准生成焓的概念,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和分压定律的应用,运用盖斯定律和标准生成焓计算反应热。
3.难点:状态函数、焓及标准生成焓的理解。
(二)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要求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基元反应和反应级数的概念,理解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和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熟练掌握质量作用定律,了解速率理论,并能用活化能和活化分子的概念说明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要求学生理解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的概念,掌握标准平衡常数ΘK 及其应用,掌握化学平衡的移动的规律,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及热力学第三定律,掌握有关化学平衡组成的计算。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标准摩尔反应焓变、标准摩尔反应熵变和标准摩尔反应吉布斯函数变的关系,熟练掌握ΘK 与Θ∆m r G 的关系,熟练掌握Θ∆mr G 和m r G ∆的计算方法,熟练掌握转变温度的计算方法,熟练掌握吉布斯函数判据,熟练掌握通过计算判断反应方向和反应程度的方法。
环境工程学实验

《环境工程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9030073课程名称:环境工程学实验(Experiment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学时学分:36/1学分开课对象:环境科学专业课程类型:必修课(环境科学专业)先修课程:无一、实验课程目的与任务环境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实用技术和应用学科,是环境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的基础。
它不止限于得到环境工程学方面的理论,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能掌握环境工程的治理技术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树立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为今后从事环境治理工作打下基础。
《环境工程学实验》与《环境工程学》配套开设。
针对环境工程教学要求和本系现有基本实验条件,设计了一些实验,也利用东方仿真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制作的软件让学生在电脑上作模拟实验以弥补设备的不足。
本实验内容有自由沉降实验、曝气充氧实验、过滤实验、气浮实验、活性污泥实验和旋风除尘器性能实验。
通过实验使学生对所学理论有进一步理解,并培养认真实验、观察记录、分析数据及设计实验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面对问题勤于思考及团队合作的意识。
二、实验教学内容本实验教学内容包括自由沉降实验、曝气充氧实验、过滤实验、气浮实验、活性污泥实验、旋风除尘器性能实验。
具体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如下:三、作业与考核方式1、作业要求:每个实验结束后,撰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材料与仪器、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分析讨论等。
2、考试方式学生成绩由平时作业(70%)、期末(30%)构成。
平时作业是本学期各实验的平均成绩,每个实验的成绩包括实验过程和实验报告的撰写。
期末考试以本学期实验问题小结评定。
总体考核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实验效果、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教材及参考书1、教材《环境工程》——水处理实验和大气处理实验仿真系统操作手册选用原因:东方仿真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东方仿真环境工程实用软件是一套适用于高等院校环境工程实验的仿真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机化学E》实验教学大纲
大纲制定(修订)时间: 2010年 7 月
课程名称:无机化学E 课程编码:080231E01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
适用专业:环境工程
课程总学时:40
实验(上机)计划学时: 8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一、大纲编写依据
1. 环境工程专业2010版教学计划;
2. 环境工程专业理论教学大纲对实验环节的要求;
3. 近年来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经验。
二、实验课程地位及相关课程的联系
1.《无机化学E》是环境工程专业基础课程;
2. 本实验项目是《无机化学E》课程综合知识的运用;
3. 本实验项目是理解无机化学课程理论的基础;
4. 本实验以《高等数学》为先修课
5. 实验为后续的课程和毕业设计等有指导意义。
三、本课程实验目的和任务
1. 理解无机化学的基本理论,通过无机化学实验,使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技能的操作,养成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并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实验基本技能的操作,使学生获得大量物质变化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化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 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训练,使学生加深对化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独立准备和进行实验的能力;
5. 培养学生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以及正确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四、实验基本要求
1. 实验项目的选定依据教学计划对学生实验能力培养的要求;
2. 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无机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 实验项目要求学生综合无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并运用相关知识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4. 通过实验,要求学生做到:
能够预习实验,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撰写实验报告;
学会常用实验设备的使用和参数调节,能够运用实验设备做实验;掌握实验方法,能够独立分析实验数据
五、实验内容和学时分配(若为选作实验项目要在序号前加“*”,并说明选作要
六、教材(讲义、指导书):
《无机化学实验》,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6
《无机化学实验》,王传胜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9
七、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
1. 按照实验指导书的具体要求,根据每个学生实验前的预习准备,实验过程的考查,实验操作情况及实验报告的质量,综合给出实验成绩。
2. 实验评分应包括三个方面:
(1)实验预习回答提问占20%:
(2)实验操作能力及实验纪律占60%:
(3)实验报告20%;
3.评分等级
评定成绩分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
优:90分以上
良:80-89分
中:70-79分
及格:60-69分
不及格:59分以下
具体评定标准如下:
优:实验纪律、预习、操作技能均好,实验报告书写工整无原则错误,小错误在两个以下;
良:实验中纪律预习、操作技能较好,实报中原则错误不超过一个;
中:实验中纪律预习、操作技能较好,实报中原则错误不超过两个;
及格:实验中纪律预习、操作技能较好,实报中原则错误不超过三个;
不及格:实验中严重违章违纪,预习考查、实验技能均较差如抄袭报告,不参加实验就写报告,报告中数据、表格均有错误者。
八、使用说明:
1.本实验教学大纲一般随课程进度进行安排,也可集中安排。
2.完成实验教学内容,并提交相应实验报告。
编写人:刘春玲
张欣
马睿
审核人:唐祝兴
批准人:赵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