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教案

合集下载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案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案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化学反应热效应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在定量的水平上重新认识与描述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联想.质疑”等活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活动探究”等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定量实验的基本训练;通过“交流研讨”等学生互动和师生互动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以及获取、分析处理、归纳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拓展视野”“资料在线”“方法导引”“追根寻源”等资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全面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等压、等温)下的反应热——焓变的概念。

难点:定量测定反应热的实验方法。

三、教学方法:讲述、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四、教学仪器和药品仪器:量热计药品: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盐酸溶液、硝酸溶液。

五、教学过程:[回忆] 1、我们以前所学过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是从哪个角度来说明的?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形式有哪些?[回答] 定性角度。

形式有燃烧、电能等[讲述] 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有能量的变化,其中大部分都是热量的变化,为了更准确的描述反应,我们讲述了反应热的定义。

[板书]一、反应热定义:表示符号:Q[辨析] Q>0 反应吸热Q<0 反应放热[学生交流回忆] 在物理学上采用什么方法测量物质的热能变化?[讲述] 为了测定反应热,专门设计了测量的仪器:量热计[演示] 出示量热计实物,讲解构造及各部分作用。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 根据实验步骤,测出氢氧化钠与盐酸、氢氧化钾与盐酸、氢氧化钠与硝酸三个反应的反应前后的温度值,领会量热计的使用过程。

[学生交流、研讨] 如何求得反应热?根据初中物理所知识,可得:Q=-C.m.△t在此可用:Q=-C.(T2-T1)来表示。

其中C表示热容,T为热力学温度。

[补充]1、热力学温度: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数值为T(K)=t(℃)+273.152、在表示时一般用△X表示,故本公式课表示为:Q=-C.△T[学生探究研讨]为什么这三个反应的热效应相同。

第一章 第1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一课时)

第一章  第1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一课时)

第一章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一课时)【学习要求】1. 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知道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是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主要形式。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教学重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温故而知新】1、化学反应的特征是,从化学键的角度看,化学反应的本质是:2、常见的放热反应有哪些?3、常见的吸热反应有哪些?【课前预习区】1、为什么化学反应中总伴随着能量的变化?2、反应热的定义反应热的大小与反应放热吸热之间是什么关系?3、什么是焓?什么是反应的焓变?4、反应的焓变大小与反应放热吸热之间是什么关系?5、什么是热化学方程式?【课堂互动区】【思考引入】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热量,如何定量地描述该反应释放的热能呢?【问题组1】(1)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则X的能量一定高于M,对吗?(2)解释铝和氧化铁、氯化铵与消石灰反应有能量变化的原因。

【归纳整理1】一、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一)反应热1、定义:2、符号:反应热与吸热放热的关系:放热反应,反应物的能量总和(“大于”或“小于”)生成物的能量总和;吸热反应,反应物的能量总和(“大于”或“小于”)生成物的能量总和二、化学反应的焓变【问题组】1、什么是焓?什么是反应的焓变?2、反应焓变与反应热有什么关系?【归纳整理2】(一)、焓与焓变:1、焓(H):用来描述的物理量。

2、焓变(△H):是与之差。

单位:;表达式:ΔH>0,反应产物的焓反应物的焓,为反应。

ΔH<0,反应产物的焓反应物的焓,为反应。

画出焓变与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关系图:【设疑】怎样能同时表示出某一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呢?【问题组2】阅读课本第6页“资料在线”(1)比较两个反应,⊿H为什么不同?哪个反应放出的热量多?哪个反应的⊿H大?(2)相同的反应物,⊿H的大小由哪些因素决定?(3)谈谈你对⊿H的单位“mol-1”的理解(二)热化学方程式:把一个化学反应中和同时表示出来。

化学《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案

化学《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案

化学《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案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是化学反应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它是由反应物之间的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引起的,热效应的大小可以通过测定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温度变化来确定。

热效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热电偶、火柴的燃烧以及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测定等。

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热效应的计算方法;3.掌握测定热效应的实验方法和仪器设备的使用;4.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分析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的概念和意义;2.热效应的计算方法;3.测定热效应的实验方法和仪器设备的使用。

三、教学难点:1.热效应的计算方法;2.测定热效应的实验方法。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简要介绍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的概念和意义,引发学生对热效应的思考。

2.理论讲解(2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热效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结合示意图进行讲解。

3.实验演示(30分钟)教师可以进行一个测定热效应的实验演示,比如测定镁带燃烧时的热效应。

通过演示,学生可以观察到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温度变化,从而了解热效应的测量方法和实验步骤。

4.分组实验(4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进行一个测定热效应的实验。

可以选择不同的反应来进行实验,比如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或是金属和酸的反应等。

学生在实验中需要仔细测量反应物和产物的温度变化,然后计算热效应值。

5.实验报告(10分钟)学生需要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报告中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以及实验结论等内容。

6.小结和课堂讨论(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进行课堂讨论,解答学生的疑惑和问题。

五、教学辅助:1.教材和教具:化学教材、示意图、实验室用具等。

2.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热效应的计算方法和实验步骤。

六、教学评价:1.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热效应的计算方法和测定方法。

【K12学习】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教学案

【K12学习】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教学案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教学案专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焓变[目标要求] 1.了解反应热的概念,知道化学反应、热效应与反应的焓变之间的关系。

知道反应热与化学键的关系。

3.知道反应热与反应物、生成物总能量的关系。

焓变反应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的变化,同时还伴有能量变化。

.焓和焓变焓是与物质内能有关的物理量。

单位:j•ol-1,符号:H。

焓变是在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

单位:j•ol-1,符号:ΔH。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反应物分子中旧化学键断裂和生成物生成时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这是由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分子间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克服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这需要吸收能量;当原子重新结合成生成物分子,即新化学键形成时,又要释放能量。

ΔH=反应物分子的总键能-生成物分子的总键能。

.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当反应完成时,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当ΔH为“-”或ΔH0时,为吸热反应,反应体系能量升高。

.反应热思维模型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反应热的本质+cl2===2HclΔH=-186j•ol-1为例)E1:E+EE2:2EΔH=E1-E2知识点一反应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c.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答案 B解析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放热或吸热。

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主要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都能发生。

反应开始时需加热的反应可能是吸热反应,也可能是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开始加热,反应后需不断加热才能使反应继续进行下去;放热反应开始加热,反应后会放出一定的热量,如果此热量足够大,可使反应维持下去,则反应过程不需要再加热,如煤的燃烧,一旦加热使煤燃烧起来后就可继续燃烧下去,不需外界再加热。

第四节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教案

第四节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教案

第四节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考点一反应热焓变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变化:__物质__变化和__能量__变化。

(2)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守恒:__质量__守恒和__能量__守恒。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__热能__、光能、电能等。

通常主要表现为__热量__的变化。

二、焓变、反应热(1)定义:在__恒压__条件下进行的反应的__热效应__。

(2)符号:__ΔH__。

(3)单位:__kJ·mol-1__或__kJ/mol__。

四、正确理解活化能与反应热的关系(1)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但不影响焓变的大小。

(2)在无催化剂的情况下,E1为正反应的活化能,E2为逆反应的活化能,即E1=E2+|ΔH|。

考点二热化学方程式与盖斯定律一、热化学方程式1.概念:表示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和__能量__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表示意义:2H2(g)+O2(g)===2H2O(l)ΔH=-571.6 kJ·mol-1,表示在__25__℃、__101__ kPa条件下,__2__mol__H2和__1__mol__O2完全反应生成 2 mol__液态水__时__放出的热量为571.6__kJ__。

二、盖斯定律1.内容: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__相同__的,即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__始态和终态__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2.应用:间接计算某些反应的反应热。

3.举例:如ΔH=__ΔH1+ΔH2__。

注在反应过程设计中,会遇到同一物质的三态(固、液、气)的相互变化,状态由固→液→气变化时,会吸热;反之会放热。

考点三燃烧热中和热一、燃烧热1.定义:在25 ℃、101 kPa时,__1__mol__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__稳定氧化物__时所放出的热量。

2.单位:__kJ/mol__。

3.意义:CH4的燃烧热为890.31 kJ/mol,表示__25__℃、101__kPa__时,1__mol__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890.31__kJ__。

化学教案第3单元第1讲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化学教案第3单元第1讲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第三单元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1讲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考纲点击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焓变和反应热等概念.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了解盖斯定律.4.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需要______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则会______能量,在25 ℃和101 kPa下,对同一种化学键而言,断开1 mol该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与生成1 mol 该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而在化学反应中断裂旧键与形成新键不是同一化学键,所以这两个过程所吸收和放出的能量不相等,因此化学反应必然伴随着______变化。

2.化学反应在反应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________与生成物的_________的相对大小。

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该反应________;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该反应________。

3.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为______________.大多数化学反应是在等压条件下进行的,此时的反应热又称为________,符号为ΔH,常用单位为______________。

4.反应热和焓变的关系(1)焓变(ΔH):ΔH=∑H(生成物)-∑H(反应物)。

(2)反应热:放热反应ΔH为“________”或ΔH______0;吸热反应ΔH为“________”或ΔH________0。

(3)反应热与焓变:ΔH=E(________物的总能量)-E(________物的总能量);ΔH=E(________物的总键能)-E(________物的总键能).特别提示:(1)常见的放热反应:所有燃烧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2)常见的吸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某些晶体间的反应,如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案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案

第一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材编写意图>:本节以定量描述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为主线索,首先定义反应热的概念,并介绍定量测定反应热的试验方法,使学生对定量描述反应的热效应有总体认识;其次针对一种常见的反应条件(等温、等压)介绍其反应热——焓变的概念与计算,使学生能够比较深入地了解化学热力学定量处理反应热效应的一些重要思想和方法。

出于定量描述一个反应的反应热的需要,本节介绍了热力学规定的描述方法——热化学方程式。

为了定量计算反应的焓变,尤其是为了通过理论方法获得无法实验测得的反应焓变,本节介绍了重要的盖斯定律。

本节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化学热力学的本质和研究方法的特点有所了解,并了解在实际研究或生产中计算反应热的一种重要方法,使他们对化学热力学产生兴趣。

<本节教材内容的知识框架>:【课标三维定向】1.知识与技能⑴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理解反应热、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焓及焓变等概念。

⑵明确测定中和反应热的要点,测定中和反应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⑶能熟练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能利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简单计算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实质。

且会利用量热计测定反应热。

⑵能从能量的角度说明“焓”及“焓变”的意义,能熟练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⑶掌握盖斯定律,并能进行有关发应热的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常见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结合物质的结构,体会化学反应的实质,感受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能源危机,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反应热定义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反应热效应的定量描述与反应条件有关。

2.通过中和热测定活动,使学生初步接触反应热效应的定量测定原理及方法,培养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以及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3.通过学习反应焓变的定义以及热化学方程式,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热力学的严谨性及其意义。

高中化学教案: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高中化学教案: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高中化学教案: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引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是研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重要方面。

能量的转化与热效应密切相关,热效应的大小不仅与反应物的物质特性有关,还取决于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一、热效应的定义热效应是指在恒定压力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热或放热的现象。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能量的变化必须相等,所以吸热反应释放的能量等于放热反应吸收的能量。

二、热效应的测量方法1. 火焰燃烧法火焰燃烧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测量热效应的方法。

它通过将反应物燃烧,观察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来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这种方法常用于测量液体和气体的燃烧热效应。

2. 塑料泡花法塑料泡花法是利用塑料泡沫将反应物包裹起来,观察泡沫膨胀与收缩的现象来测量热效应。

这种方法适用于实验室中小型实验的测量。

3. 热容量法热容量法是利用热容量的差异来测量热效应的方法。

通过测量反应物和产物的温度变化,计算热容量的差值,从而得到热效应。

这种方法适用于固体反应和大型实验的测量。

三、热效应的分类热效应可以根据反应过程中吸、放热的程度进行分类。

1. 吸热反应吸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从周围环境吸收热量。

这种反应通常表现为温度下降,感觉上会有寒冷感。

吸热反应常见的例子包括融化、蒸发和溶解等。

2. 放热反应放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释放热量到周围环境中。

这种反应通常表现为温度的升高,感觉上会有热感。

放热反应常见的例子包括燃烧、酸碱反应和酶促反应等。

四、热效应与化学平衡热效应对于化学平衡有重要影响。

根据热效应的正负,可以判断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在化学平衡中,当温度升高时,可以利用热效应来推测反应的方向。

对于吸热反应,提高温度会使平衡向产物方向移动;对于放热反应,提高温度会使平衡向反应物方向移动。

五、应用1. 肥料的选择热效应在农业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选择适合的肥料对于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

因为不同肥料的化学反应热效应不同,选择合适的肥料可以促进作物的生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教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延长县中学导学案(教学案)年级:班级: 姓名:小组名称:
科目化学课

课型
新授

授课

设计人
高二化
学组审查

张世

审批人师评组评
学习目标1、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知道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概念,理解化学
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2、能熟练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能通过比较的方法理解热化学方程式
与化学方程式的区别。

学习重点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概念,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学习
难点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比较的方法理解热化学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区别。

学法
指导
阅读新课、找出难点、温习基础、比较异同,简化识记
学习过程
学习笔记
(教学设计)【预习案(自主学习)】阅读教p2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一.化学反应的焓变
1.定义:
称为焓变(ΔH),单位
化学反应中为什么会伴随能量变化(微观解释)
旧键的断裂:能量新键的形成:
当堂检测
1、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
4。

mol CH
4
完全燃烧生成CO
2
和H
2
O
时,放出445 kJ的热量。

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2CH
4 ( g )+4O
2
( g ) = 2 CO
2
( g ) + 4H
2
O ( l ) ΔH =
+890 kJ/mol
B、 CH
4+2 O
2
= CO
2
+ H
2
O ΔH = -890
kJ/mol
C、 CH
4 ( g )+2 O
2
( g ) = CO
2
( g ) +2 H
2
O ( l ) ΔH = -
890 kJ/mol
D、 1/2 CH
4 ( g )+O
2
( g ) = 1/2 CO
2
( g ) + H
2
O (l ) ΔH =
-890 kJ/mol
2.3mol CH
4燃烧时,生成液态水和CO
2
同时放出的热。

请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3.常温下14克CO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放出热量,写出该热化学方程式。

4. 1836年,俄国化学家盖斯指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仅与反应物的最初状态和生成物的最终状态有关,而与中间步骤无关。

按此规律,结合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C(固、金刚石) + O
2(气) == CO
2
(气) ΔH= - kJ/mol
C(固、石墨) + O
2(气) == CO
2
(气) ΔH= - kJ/mol
回答有关问题:
(1)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2)石墨和金刚石相比较,__________的稳定性更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