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案5新人教版选修Word版
高中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学案教案

高中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学案教案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课题《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学案[教学目标]:1、盖斯定律及其应用2、利用反应热的概念、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教学重点、难点] 盖斯定律、及反应热相关计算。
教学过程[典型例题1]如何测出这个反应的反应热:C(s)+1/2O2(g)==CO(g)①C(s)+1/2O2(g)==CO(g) ΔH1=②CO(g)+1/2O2(g)== CO2(g) ΔH2=mol③C(s)+O2(g)==CO2(g) ΔH3=mol [① + ② = ③]解:二、盖斯定律:不管化学反应是分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三、如何理解盖斯定律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盖斯定律。
2)盖斯定律有哪些用途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但反应热相当小而且转化速率慢,有时还很不完全,测定反应热很困难。
现在可根据盖斯提出的观点“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这个总过程的热效应是相同的”。
[典型例题2]已知P4(s、白磷)+5O2(g)=P4O10(s);ΔH = kJ/molP(s、红磷)+5/4O2(g)=1/4P4O10(s);ΔH = kJ/mol试写出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典型例题3]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Q2>Q1的是(B )A、H2(g)+Cl2(g)=2HCl(g);△H=-Q11/2H2(g)+1/2Cl2(g)=HCl(g);△H =-Q2B、C(s)+1/2O2(g)=CO (g); △H= -Q1C(s)+O2(g)=CO2(g); △H= -Q2C、2H2(g)+O2(g)=2H2O(l); △H= -Q12H2(g)+O2(g)=2H2O(g); △H= -Q2D、 S(g)+O2(g)=SO2(g); △H= -Q1 S(s)+O2(g)=SO2(g); △H= -Q2[课堂效益检测]1、已知25℃,101kpa下,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石墨) + O2(g)===CO2(g) △H= molC(金刚石) + O2(g)===CO2(g) △H= mol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B、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C、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D、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2、已知H2和CO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放出,同时生成3.6g液态水,则原混合气体中H2和C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2:1B、1:2C、1:1D、2:33、完全燃烧一定质量的无水酒精,放出的热量为Q1,为了完全吸收生成的CO2,消耗8mol/L NaOH溶液50mL时恰好生成一种盐,则燃烧1mol无水酒精所放出的热量为 ( )A、 B、 C、5Q D、10Q4、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mol水蒸气放热,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若1g水蒸气转化成液态水放热,则反应H2(g)+1/2O2(g)===H2O(l)的△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kJ/mol,氢气的燃烧热为____________________kJ/mol5、已知CH4(g) + 2 O2(g)===CO2(g)+2H2O(l);△H= -890kJ/mol,现有CH4和CO的混合气体共,完全燃烧后,生成CO2气体和18g液态H2O,并放出515kJ热量,CO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求算过程6、化学键的键能是原子间形成1mol化学键(或其逆过程)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1.3《反应热的计算》名师教学设计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第2课时)【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能通过定量计算推出合理的结论并构建模型,能够说明模型的使用条件和适用范围。
【学习目标】1.掌握反应热计算的几种常见方法。
2.了解反应热计算的常见题型。
【学习重点】掌握有关反应热、燃烧热、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盖斯定律。
【学习难点】盖斯定律;计算的准确性。
【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常见反应热计算有几种方法?2、盖斯定律的内容?使用方法?二、反应热计算的常见题型【题型一】:已知一定量的物质参加反应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计算反应热,写出其热化学方程式。
例一: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4.5 g水蒸气放出60.45 kJ的热量,则反应:2H2(g)+O2(g)===2H2O(g)的ΔH为()A.-483.6 kJ·mol-1B.-241.8 kJ·mol-1C.-120.6 kJ·mol-1D.+241.8 kJ·mol-1归纳总结:练习1:0.3mol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分子式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kJ的热量,则其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已知H2O(l)=H2O(g) △H=+44kJ·mol-1,则11.2L标准状况下的乙硼烷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kJ。
【题型二】:利用燃烧热数据,求算燃烧反应中的其它物理量例二:甲烷的燃烧热ΔH=-890.3 kJ·mol-1, 1 kg CH4在25℃,101 kPa时充分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约为()A.-5.56×104 kJ·mol-1B.5.56×104 kJ·mol-1C.5.56×104 kJ D.-5.56×104 kJ归纳总结:练习2:已知葡萄糖的燃烧热是ΔH=-2 840 kJ·mol-1,当它氧化生成1 g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A.26.0 kJ B.51.9 kJ C.155.8 kJ D.467.3 kJ【题型三】:利用盖斯定律求反应热(重点)例三:已知下列反应的反应热为:(1)CH3COOH(l)+2O2(g)=2CO2(g)+2H2O(l) △H1 = -870.3KJ/mol(2)C(s)+O2(g)=CO2(g) △H2 = -393.5KJ/mol1O2(g)=H2O(l) △H3 = -285.8KJ/mol(3) H2(g)+2试计算下列反应的反应热:2C(s) + 2H2(g) + O2(g) = CH3COOH(l)归纳总结:练习3: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①Fe2O3(s)+3CO(g)===2Fe(s)+3CO2(g) ΔH1=-26.7 kJ·mol-1②3Fe2O3(s)+CO(g)===2Fe3O4(s)+CO2(g) ΔH2=-50.75 kJ·mol-1③Fe3O4(s)+CO(g)===3FeO(s)+CO2(g) ΔH3=-36.5 kJ·mol-1则反应FeO(s)+CO(g)===Fe(s)+CO2(g)的焓变为()A.+7.28 kJ·mol-1B.-7.28 kJ·mol-1C.+43.68 kJ·mol-1D.-43.68 kJ·mol-1练习4:已知:H2O(g)===H2O(l)ΔH=Q1 kJ·mol-1。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二节反应热的计算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

第二节反应热的计算课标解读课标要求素养要求1.了解盖斯定律及其简单应用,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2.学会有关反应热计算的方法技巧,进一步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1.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构建盖斯定律模型,理解盖斯定律的本质,形成运用盖斯定律进行相关判断或计算的思维模型。
2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了解盖斯定律对反应热测定的重要意义,增强为人类科学发展而努力的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自主学习·必备知识知识点一盖斯定律通过大量实验证明,一个化学反应,不管是① 一步完成的还是分几步完成的,其反应热是② 相同的。
换句话说,在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③ 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这就是盖斯定律。
应用盖斯定律可以间接计算以下情况(不能直接测定)的反应热:(1)有些反应进行得很慢。
(2)有些反应不容易直接发生。
(3)有些反应的生成物不纯(有副反应发生)。
想一想反应A+B→C(ΔH<0)分两步进行:①A+B→X(ΔH>0),②X→C(ΔH<0)。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哪个?答案:图Δ解析:由题意可以看出,A +BC →(ΔH <0) 是放热反应,Δ 和B 的能量之和大于C ,第①步反应是吸热反应,Δ 的能量大于Δ 和B 的能量之和,第②步反应是放热反应,Δ 的能量大于C ,故图Δ 符合。
有以下两个反应:C (Δ)+O 2(Δ)=CO 2(Δ)ΔH 1=−393.5 kJ ⋅mol −1CO (Δ)+12O 2(Δ)=CO 2(Δ)ΔH 2=−283.0 kJ ⋅mol −1根据盖斯定律,设计合理的途径,计算出C (Δ)+12O 2(Δ)=CO (Δ) 的反应热ΔH 。
方法一:根据所给的两个热化学方程式,反应C (Δ)+O 2(Δ)=CO 2(Δ) 可设计为如下途径:ΔH 1=ΔH +ΔH 2ΔH =ΔH 1−ΔH 2= ④ −393.5 kJ ⋅mol −1−(−283.0 kJ ⋅mol −1)= ⑤ −110.5 kJ ⋅mol −1 。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高中化学教案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高中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热的概念,掌握反应热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能量守恒定律的认识,强化能量转化与利用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热的基本概念2. 反应热的计算方法3. 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反应热的计算方法,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反应热的正负判断,能量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反应热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能量守恒定律。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能量转化与利用。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互动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反应热现象。
2. 讲解反应热的基本概念,阐述反应热的计算方法。
3. 分析实际问题,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4.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探究反应热计算的原理和应用。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和实验视频,形象地展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3. 设计具有梯度的练习题,从简单到复杂,让学生逐步掌握反应热的计算方法。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化学实验视频或动画,用于直观展示反应热现象。
2. 准备练习题和案例分析题,涵盖不同类型的反应热计算问题。
3. 准备教学PPT,内容包括反应热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实例。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评价:通过提问和练习题,评估学生对反应热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作业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反应热计算的熟练程度和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问题解决能力。
九、教学拓展1. 介绍反应热的应用领域,如石油化工、能源开发等。
2. 探讨反应热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性,如新材料合成、药物设计等。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高中化学教案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高中化学教案第一章:化学反应热的基本概念1.1 反应热的定义1.2 反应热的单位1.3 反应热的类型1.4 反应热的测量方法第二章:反应热的计算方法2.1 反应热的计算公式2.2 反应热的计算步骤2.3 反应热的计算实例2.4 反应热的计算注意事项第三章: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3.1 放热反应的定义和特点3.2 吸热反应的定义和特点3.3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判断方法3.4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实例分析第四章:中和反应热的计算4.1 中和反应热的定义和特点4.2 中和反应热的计算公式4.3 中和反应热的计算步骤4.4 中和反应热的计算实例第五章:氧化还原反应热的计算5.1 氧化还原反应热的定义和特点5.2 氧化还原反应热的计算公式5.3 氧化还原反应热的计算步骤5.4 氧化还原反应热的计算实例第六章:燃烧反应热的计算6.1 燃烧反应热的定义和特点6.2 燃烧反应热的计算公式6.3 燃烧反应热的计算步骤6.4 燃烧反应热的计算实例第七章:沉淀反应热的计算7.1 沉淀反应热的定义和特点7.2 沉淀反应热的计算公式7.3 沉淀反应热的计算步骤7.4 沉淀反应热的计算实例第八章:复分解反应热的计算8.1 复分解反应热的定义和特点8.2 复分解反应热的计算公式8.3 复分解反应热的计算步骤8.4 复分解反应热的计算实例第九章:化学反应热的实际应用9.1 化学反应热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9.2 化学反应热在能源转换中的应用9.3 化学反应热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9.4 化学反应热在其他领域的应用10.1 化学反应热计算的重要性和意义10.2 化学反应热计算的方法比较和选择10.3 化学反应热计算的难点和解决策略10.4 化学反应热计算的进一步研究和拓展方向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化学反应热的基本概念:重点关注反应热的定义和类型,以及反应热的测量方法。
理解反应热是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掌握不同类型反应热的概念和特点。
【教案】反应热的计算(教学设计)(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2节反应热的计算教学环节一:温故知新引出课题。
教学环节二: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g) “-”B.﹣224.15kJ•mol﹣1C.488.3kJ•mol﹣1D.﹣488.3kJ•mol﹣1【变式3】CH4-CO2催化重整不仅可以得到合成气(CO和H2),还对温室气体的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回答下列问题:CH4-CO2催化重整反应为:CH4(g)+ CO2(g)=2CO(g)+2H2(g)。
①C(s)+2H2(g)=CH4(g)ΔH=-75 kJ·mol−1①C(s)+O2(g)=CO2(g)ΔH=-394 kJ·mol−1①C(s)+(g)=CO(g)ΔH=-111 kJ·mol−1 该催化重整反应的ΔH=______ kJ·mol−1,【答案】 +247【解析】催化重整反应可以由如下过程的到:1/2[③×2-(①+②)。
【技巧指导】①目标方程中找唯一目标方程式中的物质:在给出的各个已知方程式中只出现一次的物质②化系数把已知方程式中的系数化成与目标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一致。
③同加异减目标方程式中的物质:与已知方程式中物质在方程式的同侧,则相加;与已知方程式中物质在方程式的异侧,则相减;教学环节三:用键能计算反应热【典例1】化学反应可视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
共价键的键能是两种原子间形成1 mol共价键(或逆过程)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
已知H—H 键的键能为436 kJ·mol-1,Cl—Cl键的键能为243 kJ·mol-1,H—Cl键的键能为431 kJ·mol-1,则H2(g)+Cl2(g)===2HCl(g)的反应热(ΔH)等于( )A.183 kJ·mol-1B.-183 kJ·mol-1C.-862 kJ·mol-1D.862 kJ·mol-1【答案】B【解析】ΔH=436 kJ·mol-1+243 kJ·mol-1-2×431 kJ·mol-1=-183 kJ·mol-1。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高中化学教案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高中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化学反应热的概念,理解吸热和放热的本质。
2. 学会运用盖斯定律进行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3. 能够运用反应热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化学反应热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盖斯定律及其在化学反应热计算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反应热的计算方法。
(2)如何运用反应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方法。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反应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掌握化学反应热的理论知识,熟悉盖斯定律的应用。
2. 学生准备:了解基本的化学反应概念,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基础。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2)提问:什么是化学反应热?为什么反应过程中会吸热或放热?2. 知识讲解(1)讲解化学反应热的定义,介绍吸热和放热的本质。
(2)阐述盖斯定律的内容,解释其在我国古代建筑中的应用。
3. 实例分析(1)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吸热和放热反应,如烧水、制冰等。
(2)引导学生运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
4.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反应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六、教学拓展1. 介绍反应热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新能源开发、材料科学等。
2. 探讨反应热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七、课堂互动1. 提问:请举例说明反应热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3.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八、教学反思2. 学生反馈学习情况,提出改进建议。
九、课后自主学习任务1. 深入学习反应热的计算方法,掌握相关公式及运用。
2. 收集反应热在实际应用方面的资料,进行阅读和思考。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学案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热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学会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化学反应热。
3.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话题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热的概念和意义,并举例说明化学反应热对化学反应过程的影响。
第二步:实验操作1.选择一种适合的化学反应,如醋和小苏打溶液反应。
2.准备实验器材,包括量筒、烧杯、温度计等。
3.预先测量和记录反应物和溶液的质量、体积和初始温度。
第三步:实验操作1.将溶液A倒入烧杯中,记录其体积和温度。
2.将溶液B倒入烧杯中,记录其体积和温度,并立即将溶液B加入溶液A中。
3.在反应过程中记录温度的变化,直至温度不再上升。
第四步:数据处理1.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反应物的摩尔数。
2.根据热容量公式,计算反应物的热容量。
3.计算反应过程中吸热或放热的量。
4.计算化学反应热,通过公式化学反应热=吸热量/摩尔数计算。
第五步:结果分析1.对比不同实验组的计算结果,分析误差的原因。
2.结合实验情况,讨论化学反应热对反应速率和反应平衡的影响。
第六步:总结总结教学内容,回顾化学反应热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实验步骤,强调化学反应热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是否能正确理解化学反应热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是否能熟练操作实验操作,并准确测量和记录实验数据。
3.是否能正确计算化学反应热,分析结果并得出结论。
拓展延伸:1.可以设置其他化学反应的实验,如氨和盐酸反应。
2.可以探索其他计算化学反应的方法,如通过爆炸反应的产物质量计算化学反应热。
通过以上教学案的实施,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热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从能量守恒角度理解并掌握盖斯定律;
2、能正确运用盖斯定律解决具体问题;
3、学会化学反应热的有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盖斯定律的应用,化学反应热的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
盖斯定律的应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读、讲、议、练,启发式,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引入】在化学科学的研究中,常常需要知道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的反应热,但有些反应的反应热很难直接测得,那么如何获得它们的反应热数据呢?这就是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板书】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知识回顾】已知石墨的燃烧热:△H=-393.5kJ/mol
1)写出石墨的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2)二氧化碳转化为石墨和氧气的热化学方程式
【讲解】正逆反应的反应热效应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不能省去。
【思考】298K,101kPa时,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N2(g)+3H2(g)=2NH3(g);△H = -92.38kJ/mol在该温度下,取1 mol N2(g)和3 mol H2(g)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总是少于92.38kJ,其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该反应将达到平衡状态, 1 mol N2(g)和3 mol H2(g)不能完全反应生成2 mol NH3(g),因而放出的热量总小于92.38kJ。
【思考】如何测出这个反应的反应热:
C(s)+1/2O2(g)==CO(g) ΔH1=?
【学生回答】不能测量,因为C燃烧很难使其完全生成CO而没有CO2.
【过渡】既然不能测量,那应如何才能知道该反应的反应热呢?
【学生回答】通过盖斯定律进行计算。
【指导阅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盖斯定律?
(2)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3)认真思考教材以登山经验“山的高度与上山的途径无关”的道理,深刻理解盖斯定律。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板书】
一、盖斯定律
1、盖斯定律的内容: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相同。
换句话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2、通过盖斯定律可以计算出一些不能直接测量的反应的反应热。
【讲解】因为有些化学反应进行的很慢,有些反应不容易直接发生,有些反应的产品不纯(有副产物产生),这给测定反应热造成了困难。
此时用盖斯定律就可以间接地把他们的反应热计算出来。
【思考】应如何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的计算呢?
【讲解】2.盖斯定律直观化
△H=△H1+△H2
【引导】由以上计算过程总结利用盖斯定律进行计算的步骤。
【学生总结回答,教师板书】
3、盖斯定律的应用
(1)写出目标方程式确定“过渡物质” (要消去的物质)
(2)然后用消元法逐一消去“过渡物质”,导出“四则运算式”。
【例1】已知① CO(g) + 1/2 O2(g) = CO2(g) ;
ΔH1= -283.0 kJ/mol
② H2(g) + 1/2 O2(g) = H2O(l) ;
ΔH2= -285.8 kJ/mol
③C2H5OH(l) + 3 O2(g) = 2 CO2(g) + 3H2O(l);
ΔH3=-1370 kJ/mol
试计算:
④2CO(g)+ 4 H2(g) = H2O(l)+ C2H5OH (l) 的ΔH
【解】:①×2 + ②×4 - ③ = ④
ΔH=ΔH1×2 +ΔH2×4 -ΔH3
=-283.2×2 -285.8×4 +1370 =-339.2 kJ/mol
【练习】已知25℃、101kPa下,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①C(石墨,s)+O2(g)= CO2(g) △H1=-393.5kJ/mol
②C(金刚石,s)+O2(g)= CO2(g) △H2=-395.0kJ/mol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B.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C.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D.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过渡】以上我们研究了利用盖斯定律进行的反应热的计算,而对于反应热的计算的方法很多,,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有关反应热计算的综合计算。
【板书】二、反应热的计算
利用反应热的概念、盖斯定律、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常见题型:
题型一:有关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的含义及书写
题型二:燃烧热、中和热的判断、求算及测量
具体内容:
1. 已知一定量的物质参加反应放出的热量,写出其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2、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1)盖斯定律及其应用
(2)根据一定量的物质参加反应放出的热量(或根据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或比较大小。
(3)利用键能计算反应热
【阅读】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例1和例2从中反思有关反应热计算的方法、思路和具体步骤。
【练习】1、已知:C(s)+O2(g) = CO2(g) △H=-393.5 kJ/mol H2(g)+1/2O2(g) = H2O (l) △H=-241.8kJ/mol欲得到相同的热量,需分别燃烧固体碳和氢气的质量比约为( )
A. 2:3.25
B. 12:3.25
C. 1:1
D. 393.5:241.8
2、1mol气态钠离子和1mol气态氯离子结合生成1mol氯化钠晶体所释放出的热能为氯化钠晶体的晶格能。
(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能直接表示出氯化钠晶体的晶格能的是
A. Na+(g)+Cl-(g)=NaCl(s) △H
B. Na(s)+1/2Cl2(g)=NaCl(s) △H1
C.Na(s)=Na(g) △H2
D. Na(g)-e-=Na+(g) △H3
E.1/2 Cl2(g)= Cl(g) △H4
F. Cl(g)+ e-= Cl-(g) △H5
(2)写出△H与△H1、△H2、△H3、△H4、△H5之间的关系式
【课下作业】课后习题第3、4题。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