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案5新人教版选修Word版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案5新人教版选修Word版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案5新人教版选修Word版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从能量守恒角度理解并掌握盖斯定律;

2、能正确运用盖斯定律解决具体问题;

3、学会化学反应热的有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盖斯定律的应用,化学反应热的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

盖斯定律的应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读、讲、议、练,启发式,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引入】在化学科学的研究中,常常需要知道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的反应热,但有些反应的反应热很难直接测得,那么如何获得它们的反应热数据呢?这就是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板书】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知识回顾】已知石墨的燃烧热:△H=-393.5kJ/mol

1)写出石墨的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2)二氧化碳转化为石墨和氧气的热化学方程式

【讲解】正逆反应的反应热效应数值相等,符号相反。“+”不能省去。

【思考】298K,101kPa时,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N2(g)+3H2(g)=2NH3(g);△H = -92.38kJ/mol在该温度下,取1 mol N2(g)和3 mol H2(g)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总是少于92.38kJ,其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该反应将达到平衡状态, 1 mol N2(g)和3 mol H2(g)不能完全反应生成2 mol NH3(g),因而放出的热量总小于92.38kJ。

【思考】如何测出这个反应的反应热:

C(s)+1/2O2(g)==CO(g) ΔH1=?

【学生回答】不能测量,因为C燃烧很难使其完全生成CO而没有CO2.

【过渡】既然不能测量,那应如何才能知道该反应的反应热呢?

【学生回答】通过盖斯定律进行计算。

【指导阅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盖斯定律?

(2)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3)认真思考教材以登山经验“山的高度与上山的途径无关”的道理,深刻理解盖斯定律。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板书】

一、盖斯定律

1、盖斯定律的内容: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相同。换句话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2、通过盖斯定律可以计算出一些不能直接测量的反应的反应热。

【讲解】因为有些化学反应进行的很慢,有些反应不容易直接发生,有些反应的产品不纯(有副产物产生),这给测定反应热造成了困难。此时用盖斯定律就可以间接地把他们的反应热计算出来。

【思考】应如何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的计算呢?

【讲解】2.盖斯定律直观化

△H=△H1+△H2

【引导】由以上计算过程总结利用盖斯定律进行计算的步骤。

【学生总结回答,教师板书】

3、盖斯定律的应用

(1)写出目标方程式确定“过渡物质” (要消去的物质)

(2)然后用消元法逐一消去“过渡物质”,导出“四则运算式”。

【例1】已知① CO(g) + 1/2 O2(g) = CO2(g) ;

ΔH1= -283.0 kJ/mol

② H2(g) + 1/2 O2(g) = H2O(l) ;

ΔH2= -285.8 kJ/mol

③C2H5OH(l) + 3 O2(g) = 2 CO2(g) + 3H2O(l);

ΔH3=-1370 kJ/mol

试计算:

④2CO(g)+ 4 H2(g) = H2O(l)+ C2H5OH (l) 的ΔH

【解】:①×2 + ②×4 - ③ = ④

ΔH=ΔH1×2 +ΔH2×4 -ΔH3

=-283.2×2 -285.8×4 +1370 =-339.2 kJ/mol

【练习】已知25℃、101kPa下,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①C(石墨,s)+O2(g)= CO2(g) △H1=-393.5kJ/mol

②C(金刚石,s)+O2(g)= CO2(g) △H2=-395.0kJ/mol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B.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C.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D. 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过渡】以上我们研究了利用盖斯定律进行的反应热的计算,而对于反应热的计算的方法很多,,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有关反应热计算的综合计算。

【板书】二、反应热的计算

利用反应热的概念、盖斯定律、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常见题型:

题型一:有关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的含义及书写

题型二:燃烧热、中和热的判断、求算及测量

具体内容:

1. 已知一定量的物质参加反应放出的热量,写出其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2、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1)盖斯定律及其应用

(2)根据一定量的物质参加反应放出的热量(或根据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或比较大小。

(3)利用键能计算反应热

【阅读】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例1和例2从中反思有关反应热计算的方法、思路和具体步骤。【练习】1、已知:C(s)+O2(g) = CO2(g) △H=-393.5 kJ/mol H2(g)+1/2O2(g) = H2O (l) △H=-241.8kJ/mol欲得到相同的热量,需分别燃烧固体碳和氢气的质量比约为( )

A. 2:3.25

B. 12:3.25

C. 1:1

D. 393.5:241.8

2、1mol气态钠离子和1mol气态氯离子结合生成1mol氯化钠晶体所释放出的热能为氯化钠晶体的晶格能。

(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能直接表示出氯化钠晶体的晶格能的是

A. Na+(g)+Cl-(g)=NaCl(s) △H

B. Na(s)+1/2Cl2(g)=NaCl(s) △H1

C.Na(s)=Na(g) △H2

D. Na(g)-e-=Na+(g) △H3

E.1/2 Cl2(g)= Cl(g) △H4

F. Cl(g)+ e-= Cl-(g) △H5

(2)写出△H与△H1、△H2、△H3、△H4、△H5之间的关系式

【课下作业】课后习题第3、4题。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高中化学-4.2-糖类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

第二节糖类 一、教学内容 1、课标中的内容 《有机化学基础》主题3 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第1点:认识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活动与探究建议①实验探究:蔗糖、纤维素的水解产物。 2、教材中的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选修5第四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烃和烃的衍生物,在化学必修2有机化学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应注意知识的联系。 本节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葡萄糖与果糖,第二部分蔗糖与麦芽糖,第三部分淀粉与纤维素,其间穿插了一些探究实验。本节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也为高分子化合物的学习作了铺垫。 二、教学对象分析 1、知识技能方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有感性认识,已经学习了醛类、醇类等知识,具有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 2、学习方法方面:学生经过高一及前三章的学习,能够运用探究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基础。 三、设计思想 总的思路是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提出日常生活中的糖类物质,引出糖的定义,结构特点;从葡萄糖的生理功能引入葡萄糖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学生实验探究得出葡萄糖的结构特点;最后通过糖尿病的检测实验加深对葡萄糖的认识。在糖类性质的学习中注重联系以前学习的醛类、醇类等知识,进行类推、迁移,紧紧抓住结构决定性质的思维。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通过课堂内的实验探究,使学生认识和体会单糖、二糖、多糖性质的研究过程,理解糖类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充分调动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积极性,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以探究法代替演示实验,以小组合作代替验证实验,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形成参与解决问题的意识。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糖类的主要代表物: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组成和重要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变和跟烃的衍生物的关系。 (2)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运用类推、迁移的方法掌握糖类主要代表物的性质,通过探究实验,完成知识的建构。通过合作探究,再次体会到实验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重要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单糖、双糖、多糖的探究实验,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对化学物质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大的乐趣。 通过对糖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了解,认识化学物质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糖类重要的代表物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组成和重要性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变以及与烃的衍生物的关系。 2、教学难点:糖类的概念、葡萄糖的结构和性质、纤维素的酯化。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案(绝对经典版)

课题: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学目的 知识 技能 1、了解有机化合物常见的分类方法 2、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过程 方法 根据生活中常见的分类方法,认识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必要性。利用投影、动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演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和分子模型,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相似性。价值观体会物质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特殊性,体会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重点了解有机物常见的分类方法;难点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板书设计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二、按官能团分类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知道有机物就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最初有机物是指有生机的物质,如油脂、糖类和蛋白质等,它们是从动、植物体中得到的,直到1828年,德国科学家维勒发现由无机化合物通过加热可以变为尿素的实验事实。我们先来了解有机物的分类。 [板书]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讲]高一时我们学习过两种基本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那么今天我们利用树状分类法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今天我们利用有机物结构上的差异做分类标准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构成有机物分子的碳的骨架来分类;二是按反映有机物特性的特定原子团来分类。[板书]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链状化合物(如CH 3-CH 2 -CH 2 -CH 2 -CH 3 ) (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 有机化合物 脂环化合物(如)不含苯环 环状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如)含苯环 [讲]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链状化合物和脂环化合物统称为脂肪族化合物。而芳香族化合物是指包含苯环的化合物,其又可根据所含元素种类分为芳香烃和芳香烃的衍生物。而芳香烃指的是含有苯环的烃,其中的一个特例是苯及苯的同系物,苯的同系物是指有一个苯环,环上侧链全为烷烃基的芳香烃。除此之外,我们常见的芳香烃还有一类是通过两个或多个苯环的合并而形成的芳香烃叫做稠环芳香烃。 [过]烃分子里的氢原子可以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生成新的化合物,这种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官能团,下面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主要的官能团。

高中化学选修5导学案-酚的性质

第一节醇酚 第二课时酚 【明确学习目标】 1.区分醇和酚,掌握苯酚的化学性质,体会不同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 2.知道酚类物质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课前预习案 【新课预习】阅读教材P52---55,思考下列问题 1.醇和酚结构相似点和区别? 2.醇、酚、羧酸和水中羟基活泼性比较。 3.苯酚的氧化反应和与溴水的取代反应? 【预习中的疑难问题】 课堂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1】酚的结构、概念、物理性质和用途 1.酚的概念:______和______直接相连而形成的化合物。 2.物理性质 ⑴纯净的苯酚是___色、有___气味的晶体(空气中长期放置被氧化为)。 ⑵常温下在水中溶解度______,高于65℃,能与水______,易溶于______等有机溶剂;苯酚遇水时熔点大大降低,从水溶液中析出的苯酚呈液态,与水分层(苯酚在下层)。 ⑶苯酚____毒,对皮肤有腐蚀性,如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______洗涤,不能用或碱洗。 3.苯酚的用途 苯酚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制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也可用作消毒剂(药皂中添加);含苯酚的废水在排放前必须经过处理。 二、【合作探究2】苯酚的化学性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⑴写出上述实验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⑵苯酚的弱酸性: ①苯酚具有弱酸性的原因是:,能发生电离,显酸性。 ②苯酚的酸性极弱,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③苯酚可以和活泼金属、强碱反应,与新制氢氧化铜等弱碱不反应。 ④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但比HCO- 易电离,即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生H+的能 3 力:>>。

例1.下列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①+H2O+CO2―→+NaHCO3 ②+H2O+CO2―→+Na2CO3 ③+NaHCO3―→+H2CO3 ④+Na2CO3―→+NaHCO3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例2.盛有苯酚的试管清洗的方法可以用。 2.苯酚的取代反应 ⑴与溴水:向盛有稀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的饱和溴水,现象为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总结】①操作及药品的量: ②反应灵敏无副反应,常用作酚羟基的定性和定量检测 ③反应说明,酚羟基的存在,使苯环上的H变得活泼。 ⑵与浓硝酸的取代反应(酚羟基的存在,使其邻位、对位的H活化程度增大)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加成反应(与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氧化反应:①苯酚在空气中会慢慢氧化呈_________色。 溶液_________。 ②苯酚可以被酸性KMnO 4 ③苯酚可以燃烧。 5.显色反应: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氯化铁溶液,溶液呈色;常用于酚羟基的检测。 三、【合作探究3】酚羟基的保护 由于酚羟基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在分离提纯含有酚羟基的物质,或工业流程中涉及到有酚羟基的物质时,常常要先把酚羟基保护起来,再最后再还原。 例3.①如何回收有机溶剂中的苯酚(如苯和苯酚的混合物),用流程图表示: ②回收含苯酚的工业废水的苯酚,用流程图表示: ③回收含乙醇中混有的苯酚,用流程图表示: 例4.工业上用甲苯生产对-羟基苯甲酸乙酯:,下列反应①—⑥是其合成过程,其中某些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未注明)。 回答下列问题: ⑴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⑵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试剂x是___________,反应⑥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反应。 ⑷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合成路线中设计③、⑤两步反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上述流程合理吗,若有不合理的,指出正确流程:。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四:1-3《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案设计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课标要求 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课标解读 1.理解盖斯定律的含义。 2.掌握盖斯定律在反应热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地位 前面学生已经定性地了解了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通过实验感受到了反应热,并且了解了物质发生反应产生能量变化与物质的质量的关系,及燃烧热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本节介绍了盖斯定律,并从定量的角度来进一步认识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伴随的热效应。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盖斯定律。教科书以登山经验“山的高度与上山的途径无关”,浅显地对特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进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盖斯定律。然后再通过对能量守恒定律的反证来论证盖斯定律的正确性。 最后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盖斯定律的应用,并以此说明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利用反应热的概念、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通过三道不同类型的例题加以展示。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概念、应用定律、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这是本章的重点考查内容之一。 ●新课导入建议 瑞士化学家盖斯 “异曲同工”是指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热化学奠基人盖斯总结出一条规律:在任何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热量,不论该反应是一步完成的还是分步进行的,其总热量变化是相同的。该规律被命名为“盖斯定律”。 ●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预习安排:(1)看教材P11~12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盖斯定律”,并完成【思考交流1】。 (2)看教材P13页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反应热的计算”,并完成【思考交流2】。?步骤1:导入新课、本课时的教材地位分析。?步骤2:建议对【思考交流】1、2多提问几个学生,使80%以上的学生都能掌握该内容,以利于下一步对该重点知识的探究。 ? 步骤6: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反应热的计算”,可利用【问题导思】中的问题由浅入深地进行,建议教师除【例2】外,再变换一下 ? 步骤7:教师通过【例2】和教材P13页讲解研析,对“探究2”进行总结。?步骤8: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当堂双基达标】中的4题,验证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掌握情况。?步骤9:先让学生自主总结本课时学习的主要知识,然后对照【课堂小结】已明确掌握已学的内容,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3.3《酯》名师教学设计

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 第三节羧酸酯 第二课时酯 教材分析 1.教材的知识结构:本节是人教版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第三节《羧酸酯》,从知识结构上看,包含了两部分内容即羧酸和酯,乙酸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酯是羧酸与醇的衍生物。本节分两课时完成,其中第一课时按教材的编排体系,包含乙酸概述、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乙酸的性质研究、乙酸的用途。第二课时包含酯的结构、性质、存在。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教材整体上看,乙酸乙酯既是很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又是酯类物质的代表物,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从知识内涵和乙酸乙酯的分子结构特点上看,乙酸乙酯既是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知识的巩固、延续和发展,又是学好酯(油脂)类化合物的基础。 3.教学重点:酯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特别是酯的水解反应的特点和过程分析探究酯水解实验的观察和有关问题及数据分析、推理又是性质教学中的重点。 4.教材的处理:为了使教学具有更强的逻辑性,突出教学重点内容,充分说明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结构,对教材的内容在教学程序上进行了调整:(1)将酯的定义放在乙酸乙酯的结构之后再讲授,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化学基本学习方法的理解 (2)为了突出酯的水解反应的过程分析和加深对酯水解的条件理解和对化学探究实验中固定变量法的应用,添加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让学生感受酯在不同条件下的水解程度,理解实验条件的控制对实验过程及实验数据的影响,达到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教学效果。 5.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酯的分子结构特点,主要物理性质、用途。 (2)根据乙酸乙酯的组成和结构特点,认识酯的水解反应。 过程与方法: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学-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学案设计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认识官能团的结构,微观分析有机物的类别,体会与宏观分类的差异,多角度认识有机物。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了解碳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能根据碳原子的骨架对有机物进行分类。 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1.按碳的骨架分类 2.相关概念辨析 (1)不含苯环的碳环化合物,都是脂环化合物。 (2)含一个或多个苯环的化合物,都是芳香化合物。 (3)环状化合物还包括杂环化合物,即构成环的原子除碳原子外,还有其他原子,如氧原子(如

呋喃)、氮原子、硫原子等。 (4)链状烃通常又称脂肪烃。

例 1有下列7种有机物,请根据元素组成和碳的骨架对下列有机物进行分类:

⑥ (1)属于链状化合物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属于环状化合物的是________。 (3)属于脂环化合物的是________。 (4)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________。 答案(1)④⑤(2)①②③⑥⑦(3)①③⑥(4)②⑦ 【考点】按碳的骨架分类 【题点】环状化合物 二、按官能团分类 1.烃的衍生物及官能团的概念 (1)烃的衍生物:从结构上看,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而衍生出一系列新的化合物。 (2)官能团: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2.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官能团和典型代表物 (1)烃类物质 有机物官能团结构官能团名称有机物类别 CH4烷烃 CH2===CH2碳碳双键烯烃 CH≡CH—C≡C—碳碳三键炔烃 芳香烃 (2)烃的衍生物

有机物官能团结构官能团名称有机物类别 CH3CH2Br —Br 溴原子卤代烃 CH3CH2OH —OH 羟基醇 —OH 羟基酚 CH3—O—CH3醚键醚CH3CHO —CHO 醛基醛 羰基酮 CH3COOH —COOH 羧基羧酸 酯基酯 —NH2氨基 氨基酸 —COOH 羧基 酰胺基酰胺 例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而且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是以发生的物质为基础的,能量的多少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 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4、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重点、难点]: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H的“+”与“-”。 [教学过程]: [引入]能量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杠杆”!能量使人类脱离了“茹毛饮血”的野蛮,进入繁华多姿的文明。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 之一(一般以热和功的形式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所以,研究化 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就显得极为重要。 引言: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 思考: (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碳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讲述]我们不仅要知道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还要会表示它。 [提问] 1、如何表示化学反应热? 2、△H(焓变)所表示的意义? 3、用△H(焓变)如何表示放热还是吸热呢? 【查阅资料和课本讨论后口述】

△H(焓变)即化学反应过程中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H(焓变)=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能量-应物的总能量单位:kJ/mol △ H(焓变)〉0表示吸热反应 H(焓变)〈0表示放热 【引导】现在大家看到的都是直观和表面的信息,有没有更深层次的信息?或者我们将得到的信息稍稍处理一下,能否得到更有价值的信息呢? [板书]一、反应热焓变 1、概念: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热量(或转换成相应的 热量)来表述,叫做反应热,又称为“焓变”。符号:ΔH,单位:kJ/mol 或 kJ?mol-1 2、反应热的表示方法: 反应热用ΔH表示,其实是从体系的角度分析的。 放热反应:体系环境,体系将能量释放给环境,体系的能量降低,因此,放热反应的ΔH<0,为“-” 吸热反应:环境体系,体系吸收了环境的能量,体系的能量升高,因此, 吸热反应的ΔH>0,为“+” 化学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见下图: 3、反应热与化学键键能的关系 能量 能量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3.2醛-教案

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醛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结构特点及性质,并根据典型代 表物,认识醛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2、掌握乙醛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3、掌握乙醛与银铵溶液、新制C u (O H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正 确书写。 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 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烃的含氧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 可能产生的影响,讨论含氧衍生物的安全使用,关注烃的含氧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影响。 【重难点】 重点:乙醛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难点:乙醛与银铵溶液、新制C u (O H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一、醛 1、定义:醛是由烃基与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 2、表达式:R-CHO 3、官能团:-CHO 醛基 4、分类 饱和醛H 3C CHO 脂肪醛 按烃基种类 不饱和醛H 2C CH CHO 芳香醛 CHO 按醛基的数目 一元醛 CH 3CH 2CH 2CHO 二元醛 OHC CHO 饱和一元醛通式:C n H 2n O 5、命名: 普通命名法:与醇相似。 CH 3CH 2CH 2CHO 正丁醛 CH 3CHCHO 3异丁醛 CH 3 苯甲醛 系统命名法:①脂肪醛:选含有醛基的最长连续碳链为母体,称为某醛。 芳香醛:以脂肪醛为母体,芳基作为取代基。 ②由于醛基总是在碳链的一端,所以不用编号。 CH 3CH 2CHCHO CH 3CH 2-丁烯醛 2-甲基丁醛 3 CHCHO CH 2CH 2CHO 3-苯基丙醛

6 、物理性质:颜色:无色 状态:甲醛:气体 乙醛:液体 水溶性:低级的醛(C1~C3)易溶于水 气味:刺激性气味 7、用途:香料:P56[资料卡片]桂皮中含肉桂醛 CH CHO CH 杏仁中含苯甲醛CHO ; 工业原料:制酚醛塑料 医用防腐剂 甲醛 合成维纶的原料之一 合成醋酸等→乙醛 二、代表:甲醛、乙醛 甲醛:P56①物性: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易溶于水 ②用途:有机合成原料;35%-40%的水溶液又称福尔马林:消毒、 杀菌 ③分子组成与结构:分子式:CH 2O , 结构式:H C H O 结构简式:HCHO 或HCH O 特点:所有原子公平面 乙醛:P56①物性:无色,刺激性气味,液体,密度小于水, 沸点是20.8℃,易挥发,易燃烧,与水、乙醇互溶 ②分子组成与结构:分子式:C 2H 4O 结构式:C H C H H H O 结构简式:CH 3CHO 或CH 3CH O 等效氢:两种P56核磁共振氢谱 三、化学性质 1、加成: CH 3CHO +H CH 3CH 2OH (还原反应) 催化剂 CH 3CHO+HCN 3CHOH 2、氧化:

高中化学选修5导学案-酯的性质

第三节羧酸酯 第二课时酯 【明确学习目标】 1.知道酯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掌握其同分异构体; 2.掌握酯的主要化学性质; 3.酯化反应的规律。 课前预习案 【知识回顾】 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原理是,它是一种色,味,密度比水的溶于水的体。 【新课预习】阅读教材P62---63,思考下列问题 1.酯的分类、命名,饱和一元酯的通式; 2.酯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水解的异同。 【预习中的疑难问题】 课堂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1】酯的分类、命名及物理性质 1.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苹果中含有戊酸戊酯,菠萝中含有丁酸乙酯,香蕉中含乙酸异戊酯,梨中含异戊酸异戊酯,人造脂肪的主要成分是,其结构简式为,缓解心绞痛的三硝化甘油。 2.写出分子式为C6H12O2含有酯基和羧基的所有同分异构体。 总结:①酯的结构通式:________,其官能团名称为______。根据形成酯的酸不同,酯可分为无机含氧酸酯和有机羧酸酯,饱和一元羧酸和饱和一元醇形成的酯的分子通式为________,和含相同碳原子的饱和一元羧酸。 ②命名:酯类化合物是根据生成酯的酸和醇的名称来命名的。命名时,羧酸的名称写在前面,醇的名称写在后面,去掉醇换成酯。如: ③物理性质:酯的密度一般比水____,____溶于水,____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低级酯是具有__________的____体,存在于各种水果和花草中。 二、【合作探究2】酯的化学性质 试管①②③ 步骤一试管①中加入6滴乙 酸乙酯和5.5ml水 试管②加入6滴乙酸乙酯、 5ml水和 ml稀硫酸 试管③加入6滴乙酸乙酯、 5ml水和 ml稀氢氧化钠 二同时放入70~80℃的水浴中加热约5分钟,闻气味 现象 结论:酯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为反应,方程式是 ;碱性条件下的水解为反应,方程式是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案新人教版选修完整版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案新人教版选修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从能量守恒角度理解并掌握盖斯定律; 2、能正确运用盖斯定律解决具体问题; 3、学会化学反应热的有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盖斯定律的应用,化学反应热的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 盖斯定律的应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读、讲、议、练,启发式,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引入】在化学科学的研究中,常常需要知道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的反应热,但有些反应的反应热很难直接测得,那么如何获得它们的反应热数据呢这就是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板书】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知识回顾】已知石墨的燃烧热:△H=-393.5kJ/mol 1)写出石墨的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2)二氧化碳转化为石墨和氧气的热化学方程式 【讲解】正逆反应的反应热效应数值相等,符号相反。“+”不能省去。 【思考】298K,101kPa时,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N2(g)+3H2(g)=2NH3(g);△H = -92.38kJ/mol在该温度下,取1 mol N2(g)和3 mol H2(g)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总是少于92.38kJ,其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该反应将达到平衡状态, 1 mol N2(g)和3 mol H2(g)不能完全反应生成2 mol NH3(g),因而放出的热量总小于92.38kJ。 【思考】如何测出这个反应的反应热: C(s)+1/2O2(g)==CO(g) ΔH1=? 【学生回答】不能测量,因为C燃烧很难使其完全生成CO而没有CO2. 【过渡】既然不能测量,那应如何才能知道该反应的反应热呢? 【学生回答】通过盖斯定律进行计算。 【指导阅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盖斯定律? (2)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3)认真思考教材以登山经验“山的高度与上山的途径无关”的道理,深刻理解盖斯定律。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板书】 一、盖斯定律

高中化学选修5全册教案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案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课时安排】共13课时 第一节:1课时 第二节:3课时 第三节:2课时 第四节:4课时 复习:1课时 测验:1课时 讲评:1课时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学重点】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教学难点】 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思考与交流】 1.什么叫有机化合物? 2.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 有机物的定义:含碳化合物。CO、CO2、H2CO3及其盐、氢氰酸(HCN)及其盐、硫氰酸(HSCN)、氰酸(HCNO)及其盐、金属碳化物等除外。 有机物的特性:容易燃烧;容易碳化;受热易分解;化学反应慢、复杂;一般难溶于水。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又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呢? 组成元素:C 、H 、O N 、P 、S 、卤素等 有机物种类繁多。(2000多万种) 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有机化合物 链状化合物 脂肪 环状化合物 脂环化合物 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 1.链状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状。(因其最初是在脂肪中发现的,所以又叫脂肪族化合物。)如: 正丁烷 正丁醇 2.环状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由碳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它又可分为两类: (1)脂环化合物:是一类性质和脂肪族化合物相似的碳环化合物。如: 环戊烷 环己醇 (2)芳香化合物:是分子中含有苯环的化合物。如: 苯 萘 二、按官能团分类: 什么叫官能团?什么叫烃的衍生物? 官能团:是指决定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常见的官能团有:P.5表1-1 CH 3CH 2CH 2CH 3CH 3CH 2CH 2CH 2OH OH

2021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全册教案word版

课题: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学目的知识 技能 1、了解有机化合物常见的分类方法 2、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过程 方法 根据生活中常见的分类方法,认识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必要性。利用投影、动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演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和分子模型,掌握有 机化合物结构的相似性。 价值 观 体会物质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特殊性,体会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重点了解有机物常见的分类方法;难点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板书设计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二、按官能团分类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知道有机物就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最初有机物是指有生机的物质,如油脂、糖类和蛋白质等,它们是从动、植物体中得到的,直到1828年,德国科学家维勒发现由无机化合物通过加热可以变为尿素的实验事实。我们先来了解有机物的分类。 [板书]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讲]高一时我们学习过两种基本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那么今天我们利用树状分类法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今天我们利用有机物结构上的差异做分类标准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构成有机物分子的碳的骨架来分类;二是按反映有机物特性的特定原子团来分类。 [板书]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链状化合物(如CH 3-CH 2 -CH 2 -CH 2 -CH 3 ) (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 有机化合物 脂环化合物(如 )不含苯环 环状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如 )含苯环 [讲]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链状化合物和脂环化合物统称为脂肪族化合物。而芳香族化合物是指包含苯环的化合物,其又可根据所含元素种类分为芳香烃和芳香烃的衍生物。而

高中化学选修5导学案-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

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第二课时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2.能判断简单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并掌握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 课前预习案 【知识回顾】 1.烷烃的结构特点是,通式为,符合该通式的烃是烷烃,含不同碳原子数的烷烃之间互为,含相同碳原子而结构不同的烷烃之间互为。 2.烯烃的结构特点是,通式为,符合该通式的烃是烯烃,含不同碳原子数的烯烃之间互为,含相同碳原子而结构不同的烯烃之间互为。 3.苯及其同系物的结构特点是,通式为,符合该通式的烃是苯及其同系物,含不同碳原子数的苯的同系物之间互为,含相同碳原子而结构不同的之间互为。 【新课预习】阅读教材P9~12,思考下列问题 1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2.同分异构体间的物理、化学性质有何差异; 3.同分异构体有哪些类型,如何书写; 4.典型结构的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方法。【预习中的疑难问题】 课堂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1】有机物的铜粉异构现象 1.写出分子式满足C5H12、C2H6O和C2H4O2的所有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分析它们之间的物质类别和性质关系。 2.C9H12、C10H8是同分异构体吗,CH3CH2OH、HCOOH之间呢? 3.CO(NH2)2、NH4CNO是同分异构体吗? 【总结】 ⑴概念:化合物具有相同而具有不同的现象,叫同分异构现象,之间互称同分异构体。 ⑵判断方法:相同而不同。 ⑶性质差异:①可以是同类物质,也可为不同类物质;②同类同分异构体之间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不同类同分异构体之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③同类同分异构体带有的支链越多,沸点越。 ⑷存在,普遍存在于有机物中,无机物中也存在,如H—O—C≡N、H—N﹦C ﹦O。 例1.上述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互为同系物的是,互为同位素的是,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属于同一物质的是。 ①C 与金刚石 60 ② H与D

高中化学集体备课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案 苏教版选修

高中化学集体备课《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案苏教版选 修 (一 ) 授课班级课时1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理解盖斯定律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盖斯定律求有关的反应热,进一步理解反应热的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例感受盖斯定律,并以此说明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重点盖斯定律难点盖斯定律的涵义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计算 一、盖斯定律 1、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 2、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引入在化学科研中,经常要测量化学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但是某些物质的反应热,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直接测得,只能通过化学计算的方式间接获得。在生产中,对燃料的燃烧、反应条件的控制以及废热

的利用,也需要反应热计算,为方便反应热计算,我们来学习盖斯定律。 板书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计算 一、盖斯定律讲1840 年,盖斯( G H Hess,俄国化学家)从大量的实验事实中总结 出一条规律: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也就是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这就是盖斯定律。 投影讲根据图示从山山的高度与上山途径无关及能量守衡定律来例证盖斯定律。 活动学生自学相关内容后讲解板书 1、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 讲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利用盖斯定律不难间接计算求得。 板书

高二化学选修5教学计划

高二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教材分析与教学策略建议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层面: 必修2中我们只学习了几个有限的有机化合物,像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等。选修课程要丰富代表物的类型,增加新的物质——醛。其次,每一类有机物中,必修仅仅研究简单的代表物的性质,选修课程要丰富学生对一类有机化合物的认识。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有机物的类别。(二)从认识水平、能力和深度的层面。 对于同样一个反应,在必修阶段只是感性的了解这个反应是什么样的,能不能发生,反应有什么现象;到了选修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描述的阶段,而要达到以下要求: 1.能够进行分析和解释:基于官能团水平,学生需要了解在反应当中官能团发生了什么变化,在什么条件下由什么变成了什么。 2.能够实现化学性质的预测:对化学性质有预测性,对于给定的反应物能分析出与哪些物质能发生反应,反应产生何种产物。 3.明确结构信息:在预测反应的产物的基础上,能明确指出反应的部位,以及原子间结合方式,重组形式,应该基于官能团和化学键,要求学生了解官能团的内部结构。 (三)从合成物质层面: 选修阶段要从碳骨架上官能团的转化来认识化学反应,这也就是从转化与合成角度认识认识反应。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反应前后化合物之间的关系,能够顺推,逆推。 二、教学目标任务要求 《有机化学基础》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也是高考内容的重点选考部分。它是为对有机化学感兴趣的学生开设的选修模块,该模块的内容主要涉及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应用,共设置了三个主题:1.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烃 2.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烃的衍生物 3.有机合成及其应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学习安排于高中二年级,是在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必修2“有机物”的认识基础上拓展,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本模块的学习更有系统、有层次加深认知程度。 三、提高教学质量采取的措施 1、坚持因材施教,备好课,认真组织教学。针对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教学要求,让教学效果更佳 2、有针对性、层次性、适量性、实践性的布置作业,并加强批改 3、课堂、课后有区别。不管是难度和广度的调节,还是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课后则采取培优辅差的方式。 4、加强实验教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化学实验现象等。五、多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六、利用每天下午放学到上晚自习这段时间给学生课后辅导,增强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高中新人教高中化学选修五全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新人教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案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课时安排】共13课时 第一节:1课时 第二节:3课时 第三节:2课时 第四节:4课时 复习:1课时 测验:1课时 讲评:1课时 第1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学重点】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教学难点】 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思考与交流】 1.什么叫有机化合物? 2.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 有机物的定义:含碳化合物。CO、CO2、H2CO3及其盐、氢氰酸(HCN)及其盐、硫氰酸(HSCN)、氰酸(HCNO)及其盐、金属碳化物等除外。 有机物的特性:容易燃烧;容易碳化;受热易分解;化学反应慢、复杂;一般难溶于水。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又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呢? 组成元素:C 、H、O N、P、S、卤素等 有机物种类繁多。(2000多万种) 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有机化合物链状化合物脂肪 环状化合物脂环化合物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 1.链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状。(因其最初是在脂肪中发现的,所以又叫脂肪族化合物。)如: 正丁烷正丁醇 2.环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由碳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它又可分为两类: (1)脂环化合物:是一类性质和脂肪族化合物相似的碳环化合物。如: 环戊烷环己醇 (2)芳香化合物:是分子中含有苯环的化合物。如: 苯萘 二、按官能团分类: 什么叫官能团?什么叫烃的衍生物? 官能团:是指决定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常见的官能团有:P.5表1-1 烃的衍生物:是指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所生成的一系列新的有机化合物。 可以分为以下12种类型: 练习: 1.下列有机物中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 2.〖归纳〗芳香族化合物、芳香烃、苯的同系物三者之间的关系: 〖变形练习〗下列有机物中(1)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2)属于芳香烃的是________,(3)属于苯的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____。 ⑥

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苯的同系物》【创新教案】

第2节芳香烃 第2课时苯的同系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苯的同系物概念,并掌握判断方法; 2. 掌握苯及其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认识有机物结构决定性质,性质体现结构的学习方法; 3. 通过苯环与甲基的相互影响,了解苯与甲苯化学性质上的异同,初步掌握两者的鉴别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苯向甲苯、乙苯球棍模型的制作,使学生对苯及其同系物的结构特点有一个直观认识,进一步建立苯的同系物的概念; 2. 通过甲苯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实验的体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实验设计与操作技能; 3. 通过合作、探究、归纳等教学方法完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本节教学进一步使学生体验并逐步掌握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 2. 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化学学习的乐趣,提高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 苯的同系物的概念; 2. 以甲苯为例掌握苯的同系物的化学性质,认识苯环和甲基之间的相互影响。 难点:苯环和甲基之间的相互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化学家预言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2-1913年,德国在国际市场上大量收购石油。由于有利可图,许多国家的石油商都不惜压低价格争着与德国人做生意,但令人不可理解的是,德国人只要婆罗洲的石油,其他的一概不要,并急急忙忙地把收购到婆罗洲的石油运到德

国本土去。在石油商人感到百思不得其解时,一位化学家提醒世人说:“德国人在准备发动战争了!”果然不出化学家所料,德国于1914年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这位化学家为什么知道德国将发动战争呢? 大家想知道原因吗?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一定能够找到答案! 【板书】第2节芳香烃二、苯的同系物 【讲解】请同学们观察给出的6种物质,分析结构并回答问题: ①②③的关系是:同系物 ③④⑤⑥的关系是:同分异构体 用球棍模型展示苯和甲烷衍变为甲苯,再衍变为乙苯,再将乙苯支链的一个甲基移至苯环上还可得到二甲苯。使同学们直观感受到:①②③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因此互为同系物,③④⑤⑥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其实②③④⑤⑥都是苯的同系物,今天我们将在学习苯的基础上学习和探究苯及其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 简单来讲,我们把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烷基取代的产物叫做苯的同系物。 【板书】1. 苯的同系物: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烷基取代的产物。 可表示为:,其结构特点是①只含有一个苯环②苯环上连接烷基,这也是判断苯的同系物的基本方法,那接下来我们就活学活用,请判断下列物质中属于苯的同系物的是(CF )。

【人教版】金版学案2017-2018年高中化学选修5全册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1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解析:A项—OH与苯环相连属于酚类,B项官能团是,不含苯环不属于芳香化合物,D项含有苯环属于芳香烃,C项正确。 答案:C 2.下面的原子或原子团不属于官能团的是( ) A.OH-B.—NO2 C.D.—Cl 解析:官能团不带电荷,而OH-是带电的原子团,故OH-不是官能团。 答案:A 3.下列物质中,属于酚类的是( ) 解析:B项中—OH与苯环直接相连属于酚类。 答案:B 4.下列物质属于脂环烃的是( )

解析:A为链烃,B为脂环烃,C为芳香烃,D为醇,B项正确。 答案:B 5.在下列化合物中: ①CH3CH3②CH3CHCH2 ⑨(CH3)2CH—COOH 属于环状化合物的是_________,属于脂环化合物的是________,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属于芳香烃的是________,属于脂肪烃的是__________,属于醇的是________,属于醛的是________,属于酸的是________。 答案:③④⑤⑧⑤③④⑧③①②⑥④⑤⑧⑦⑨ (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 [A级基础巩固] 基础题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8分,共48分) 1.根据官能团分类,下列物质中与属于同一类物质的是( ) 解析:属于酚类,只有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2.下列有机物中,不属于烃的衍生物的是( ) A.B.CH3CH2NO2 C.CH2CHBr D.CH2CH2 解析:只含碳、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属于烃,除含碳、氢外,还含其他元素的有机物属于烃的衍生物。 答案:D 3.维生素C的结构简式为,丁香油酚 的结构简式为,下列关于两者所含官能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均含酯基B.均含醇羟基和酚羟基 C.均含碳碳双键D.均为芳香化合物 答案:C 4.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子结构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含有3种官能团 B.该物质属于脂环烃 C.该物质属于多官能团化合物 D.该物质属于烃的衍生物 解析:该物质中含有C、H、O三种元素,而烃中只含有C、H两种元素,B项错误。 答案:B 5.下列对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结果正确的是( ) A.乙烯(CH2CH2)、苯()、环己烷()都属于脂肪烃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学案2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盖斯定律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2.能利用键能、热化学方程式和燃烧热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环节一:回顾旧知,解决简单计算 学生活动1:1.甲醇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作为燃料,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 和H 2)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反应如下:CO(g)+2H 2(g)==CH 3OH(g) ΔH 1 已知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已知CO 中共价键为C ≡O ),由此计算ΔH 1= kJ·mol - 1; 2.已知Al 2O 3(s)+AlCl 3(g)+3C(s)===3AlCl(g)+3CO(g) ΔH =a kJ·mol -。判断下列变化过程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3AlCl(g)+3CO(g)===Al 2O 3(s)+AlCl 3(g)+3C(s) ΔH =a kJ·mol -1 ( ) (2)AlCl(g)+CO(g)===13Al 2O 3(s)+13 AlCl 3(g)+C(s) ΔH =-a kJ·mol -1 ( ) (3)2Al 2O 3(s)+2AlCl 3(g)+6C(s)===6AlCl(g)+6CO(g) ΔH =-2a kJ·mol -1 ( ) 学生活动2:已知乙醇的燃烧热?H = —1366.8kJ/mol ,根据你所学知识解决以下问题: (1)请根据数据写出乙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2)2mol 乙醇充分燃烧产生放出多少热量?1kg 乙醇呢? (3)充分燃烧多少摩尔乙醇生成液态水,才能产生5000kJ 的热量? (4)若充分燃烧生成1mol 液态水,则同时产生多少热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