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客(Podcasting)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浅谈远程教育中的新技术应用

浅谈远程教育中的新技术应用刘 婧(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陕西西安710100)摘 要:远程教育本身就是基于新技术的应用而兴起的一种教育方式,随着科学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发展,远程教育也在不断发展。
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爆炸,很多新技术也将应用于远程教育的发展,本文将对一些还未普及的新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做出探讨。
关键词:远程教育;远程教育发展现状;新技术;应用中图分类号:G4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795(2010)02-0091-02一、现代远程教育的定义和现状(一)定义远程教育是受教育者与教育者、受教育者与教育机构之间主要采取能够远距离传送的媒介方式进行系统教育和通信联系的教育方式,是将教育信息远距离的传送给一处或多处学生的教育。
远程教育一直存在于教育方式之中,帮助实现远距离的教育。
但是现代远程教育是指通过多种技术,主要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卫星电视技术将实时或者非实时的语音、图像、视频(直播或录像)等多媒体资料课程进行长距离传送,供远在千里外的受教育者可以学习。
现代远程教育是基于现代信息科技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科技教育方式。
现代远程教育是兼容面授、函授和自学等传统教学形式,多种媒体优化组合的教育方式。
(二)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现状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用以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将其视为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主要形式是函授教育。
九十年代以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远程教育开始出现,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都开始进行现代远程教育的构建和实践。
近年来,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构建和应用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展,但是和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在硬件技术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但是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的设施和软件实力都还相对比较薄弱。
虽然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传输网络系统已基本形成,但教育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受教育者的水平更是高低不等,教育回馈渠道缺乏,都是我国远程教育中面临的问题。
动环境下运用Podcasting在英语学习之初探

行動環境下運用Podcasting在英語學習之初探楊大鋒1 蘇照雅21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系 研究生2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系 副教授摘要隨著行動學習環境的漸漸成熟,利用相關行動載具來進行學習,為目前一大趨勢。
而英文學習是目前國家或個人邁向全球化的主要溝通工具,無論是民間或是政府對於英語學習投資許多有型與無形的成本。
目前廣為流行的iPod被視為下一波學習載具,其延伸出podcasting,其利用聲音的媒介傳播學習內容,且可利用在不同行動載具無所不在實施行動學習。
本文利用文獻探討方式,其目的為:一、探討Podcasting定義、特性及在其他學科上之應用;二、探討Podcasting在英語學習上之優點及其應用;三、利用情境學習教學策略理論與步驟,設計以Podcasting英語學習教學活動,讓學習者或與教學者更能利用所歸納整合的步驟來實施教學與學習。
利用Podcasting實施無所不在的行動英語學習,將使得英語學習更有效率與即時性;同時利用iPod與相關行動載具的介面,符合科技且實用普及性。
關鍵字:Podacasting, 英語學習,行動環境學習1. 前言近年來科技世代進步與發展,無線網路建置與技術盛行,各國紛紛將無遠弗屆(Ubiquitous)做為國家資訊科技策略發展的一項關鍵要素。
以亞太國家來說,日本政府正展開所謂的「U-Japan」計畫,期望在2010年成為Ubiquitous Japan;韓國也推動「IT839策略」,支持的重點技術也是以Ubiquitous及相關應用科技為主,期望在2007年達到「U-Korea」的目標。
在台灣,行政院也在2005年初推出「U-Taiwan」計畫,工業局接手執行的雙網計畫,也預計以高達18億元的獎勵金鼓勵電信、數位學習等業者建置行動學習的環境,有意掀起行動學習風潮。
行動學習的風潮亦隨著行動載具的發展與變化,結合相關行動載具於行動學習上,已日趨重要,如平板電腦(Tablet PC)、個人數位助理(PDA)、3G手機、Sony PSP與Apple ipod 相關產品漸漸地從娛樂產品轉而為一種行動新科技與學習結合的行動載具;蘋果電腦(Apple)所發展之ipod自2001年發展至今,不單為可攜式音樂播放器,轉而為一種新舊世代流行象徵與時尚風潮(鍾詩明,2005)。
简述博客播客播客各自特点及应用范围

简述博客播客播客各自特点及应用范围播客应用范围以日志形式发布,具有动态及时更新的特点。
它与一般音、视频文件之间存在的区别在于传播方式。
播客采用一种叫做RSS技术的信息传送方式。
RSS采用XML技术,目前广泛用于Blog、Wiki和网上新闻频道,世界多数知名新闻社网站都提供RSS订阅支持。
播客特点1.按照用户所希望的格式、地点、时间和方式,直接传送到用户的计算机上。
用户可以在客户端借助于支持RSS的信息聚合工具软件(如New Craw let、Feed Demon),在不打开网站内容页面的情况下阅读支持RSS输出的网站内容,并对用户所需信息的栏目进行订阅并下载到计算机上,从而保持信息的更新。
2.此项功能对教师和学习者而言无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这样为教师和学习者节约了更多的学习时间。
博客应用范围一个新型的个人互联网出版工具,是网站应用的一种新方式,它是一个网站,它为每一个人提供了一个信息的发布、知识交流的传播平台,博客使用者可以很方便地用文字、链接、影音、图片建立起自己个性化的网络世界。
博客内容发布在博客托管网站上,如博客网、Google属下的Blogger网站等,这些网站往往拥有大量的用户群体,有价值的博客内容会吸引大量潜在用户浏览,从而达到向潜在用户传递营销信息的目的。
博客具有以下特点:1.博客是一个信息发布和传递的工具。
博客发挥着传递网络营销信息的作用,这是博客营销的基础。
2.博客文章的内容题材和发布方式更为灵活。
由于博客文章内容题材和形式多样,因而更容易受到用户的欢迎。
此外,专业的博客网站用户数量大,有价值的文章通常更容易迅速获得大量用户的关注,从而在推广效率方面要高过一般的企业网站。
3.博客传播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并且无须直接费用。
博客的信息量更大,表现形式灵活。
4.博客文章的信息发布与供求信息发布是完全不同的表现形式,博客文章的信息量完全取决于对某个问题描写的需要,博客文章并不是简单的广告信息,实际上单纯的广告信息发布在博客网站上也起不到宣传的效果,所以博客文章写作与一般的商品信息发布是不同的,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公关方式,只是这种公关方式完全是由企业自行操作的,而无须借助于公关公司和其他媒体。
浅谈基于Podcasting的微格教学

音视频 或 日志根 据 自己的理 解 添加 任意 一个 或 多个标
、
P d a t g概 述 o c si n
签 ,便 于其 他用 户查看 。( )评 论 功能 :用 户 可 以对 5
P d at g英 文 全 称 是 p  ̄ n lo t n ldg a P d at g节 目进 行评 论 ,便 于用户 之 间 的交 流学 习 。 o cs n i e o a pi a ii l o c sn o t i c sn ( 性 化 的可 自由选 择 的 数 字化 广 播 ) 中文 译 ( ) 闻公 告功 能 : 户发 表 的最 新 通知 和公 告 通 常放 at g 个 i , 6新 用
12 8
福 建 电
脑
21 0 2年第 3期
浅 谈 基 于 P d at g的微 格 教 学 o es n i
姚 勇伟
(陕 西教 育 学院 陕西 西安 7 0 0 1 10)
【 摘
要 】 在 阐述 P daig技 术特征 和 主要 功能 的基础 上 , 析 了 P daig的教 学促进 作 用 , 着 : o csn t 分 o csn t 接
的 、 杂 的课 堂 教学 加 以分解 , 复 变成 一 些 教h等 ) 达 交 流 的途 径 , 文 音 视 Fa s 表 确
练者 通 过 “ 课一 观摩一 分 析一 评 价 ” 讲 的方法 , 目的 保用 户 在互联 网上 的话 语平 等 权 .有利 于 开展 不 同用 有 的集 中解 决某 一特定 教 学行 为 .从 而循 序渐 进地 训练 户 之间 的交流互 动 。 o cs n P d at g代表 网络 广播 节 目发展 i 主要 功 能 有 : 1 订 阅 功 能 :o cs n () P d at g软 件 i 教师 的课 堂教 学技 能 。】 过 5 【 经 O多年 的发展 , 微格 教学 的新 方 向 , 用户 可 以随 时随 地接 收 、 已经 形成 完整 的理论 实 践体 系 .在 师范 生技 能训 练 中 能 自动 接收用 户订 阅 的节 目 . 发挥 着举 足轻 重 的作用 。 而 . 然 目前传 统 的微 格 教学 系 收听喜 欢 的节 目。 2 分类 功 能 :o cs n 会 按 照用户 () P d at g i 统存 在着 “ 源共享 差 、 资 实训 课 时少 、 地受 限大 、 流 不 同需 求分类 管理 文件 .节 目上传 时须按 照 节 目分类 场 交 互 动差 、 反馈不 及 时 、 价力 度不 够 ” 评 等不足 。 文拟在 进 行发 布 . 于站 点文件 管理 。 3 用户 推荐 功 能 : 本 便 () 用户 分 析 P d at g 术 的 教学 应用 的基 础上 ,构 建 基 于 可 以把 自己喜欢 的某个 节 目顶到 首 页 .引起 大 家共 同 oc sn 技 i 4标 用 P d at g的微 格 教学 模 式 , oc s n i 与读 者 一起 探 讨 P d at 欣 赏 和关 注这一 节 目。 ( ) 签 功能 : 户可 以对 某个 o c s . ig给传 统微格 教 学带来 的促 进作 用 。 n
信息检索与利用练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1、根据教材,我们常见的文献信息的出版、发布及外在表现形式特征,可以把文献资源归结为11大类,分别是:图书、报刊、科技报告、会议资料、政府出版物、毕业论文、标准资料、产品样本、专利文献、档案材料、网络文本2、EBSCOhost数据库系统不论是在基本检索界面还是在高级检索界面,除了最基本的关键词检索功能外,还针对每一特定数据库提供了主题检索、期刊检索、公司名录、图片检索等检索方式。
3、学术侵权主要包括的情形有:剽窃、不正当署名、一稿多投4、提高查全率的技巧通常包括:(1)使用“全文”等相关度低的检索入口(字段)进行检索(2)使用“同义词”和“近义词”(3)使用“模糊检索”和“截词检索”(4)利用文后的参考文献进行检索。
5、利用《中国期刊网》检索到论文,如果要阅读全文必须下载并安装CAJ浏览器。
6、查找浙江大学2009年申请的专利文献可以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系统来实现。
7、信息素质的内涵实际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8、事实型数据库中,法律和商业金融类占多数。
9、学位论文数据库,由于收录的内容都是已经通过论文答辩后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其内容具有专业性强、学术水平高、内容相对可靠且详实具体、参考文献丰富、信息量大、多涉及最新研究领域和成果的特点。
10、学术论文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学术性论文、技术性论文、学位论文及其它(综述、述评、可行性报告)等。
11、万方资源系统的浏览器是PDF 浏览器,中国期刊网可使CAJ 或 PDF 浏览器。
12、根据我国《专利法》的规定,中国专利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3 种类型。
14、利用《超星数字图书馆》检索到图书,如果要阅读全文必须下载并安装超星浏览器。
15、三次文献是指对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系统整理、高度浓缩等深加工后而形成的文献。
如综述、述评、词典、百科全书(至少写出三种)年鉴、指南等。
16、《中图法》将图书划分为“A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B 哲学,C-K社会科学,N-T自然科学,Z综合性图书”五大部类,共32个基本大类。
移动学习应用模式研究综述

——————————收稿日期:2008年3月11日 第18卷 现代教育技术 V ol. 18 2008年第10期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No.10 2008移动学习应用模式研究综述李 乾 高 鸽 孙 双(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院,北京100875)【摘要】移动学习已成为教育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其应用模式具有多样性,采取合适的应用模式对移动学习项目的开展非常重要。
文章在广泛调研国内外已有移动学习项目和案例的基础上,结合移动学习的特点,从知识传递-情境认知、个人学习-协作学习、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三个不同的维度对移动学习应用模式进行了分类,并通过对已有模式的分析对移动学习应用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移动学习;应用模式;情境学习;移动协作学习;非正式学习【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 (2008) 10—0064—05一 概述移动通信技术和移动终端设备的发展,不仅为学习提供了新的媒体和工具,而且给学习者带来了新的学习方式,进一步促使学习理念的变革。
这种新的学习方式通过渗透、关联、混合传统的学习模式,促进情境学习、非正式学习、协作学习等学习理念的创新性实践。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基于符号的知识传递为主,由于移动通信技术和终端设备的引入,我们可以进入真实的工作或问题情境中学习,促进情境认知。
个人学习和协作学习是两种重要的学习组织形式,由于受设备和空间的限制,传统的协作学习存在一些约束条件,移动技术支持的协作学习(MCSCL )能弥补协作学习(CL )和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SCL )的许多不足。
移动技术不仅能在正式学习场合得到很好的应用,它所支持的片断学习和零散学习更能有效地支持非正式学习的发展。
结合国内外已有的和正在进行的移动学习项目和案例,我们将从知识传递-情境认知、个人学习-协作学习、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三个不同的维度来阐述移动学习的多种应用模式,分析维度如图1所示。
信息管理学基础》课程实验指导书

《信息管理学基础》课程实验指导书课程编号:0500823实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时数:54学分:3编写者:马费成宋恩梅课内实验(一)网络信息交流的工具与模式(3个学时)【实验目的】1、巩固第2章“信息交流”理论学习的内容,加深对信息交流一般模式的认识;2、了解网络环境下主要的信息交流方式、工具、原理;3、能够结合网站实例,对相应的网络信息交流模式进行分析;4、引发学生对于信息交流模式的演变、传统信息交流与网络信息交流比较等问题的进一步学习和思考。
【实验内容】本实验课程为课内实验,时间为3学时。
首先简要回顾关于信息交流的基本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具体网站实例对一些主要的网络交流工具进行介绍,包括博客(Blog)、播客(Podcasting)、交友网站、超文本协同式写作系统(Wiki)、六度分离实验(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等。
在介绍过程中,学生可通过各人的学生机与老师的讲解对网站进行同步浏览和了解,期间也通过随堂提问和讨论的形式来加强互动沟通。
最后,对本次实验课程的内容和效果进行小结。
【实验步骤】1、简要回顾先前理论课程的学习内容,介绍本次实验课程的目的和内容。
2、网络信息交流模式和特点概述3、网络信息交流工具的介绍(1)博客(Blog)博客的兴起、发展与应用(2)播客(Podcasting)播客的由来与发展【提问与讨论】播客与博客作为交流方式的比较(3)超文本协同式写作系统(Wiki)Wiki简介相关条目浏览,如流氓软件(4)交友网站谷歌Orkut:Myspace交友网站:【提问与讨论】新型交友网站与先前的即时通讯工具(如QQ)的比较分析(如功能、版面等)(5)六度分离实验(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六度分离与小世界理论介绍:【讨论】六度分离理论在网络中的适用性和可验证性4、实验小结(1)网络信息交流的一些特征: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交流的载体较之传统的交流载体有了很大的突破,方式上也更加多样化;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体,其交互性的显着特点为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更强的关联度,特别是在web2.0环境下,大家的参与程度得到极大的加强;一些相关的理论开始兴起并得到人们的关注,如六度分离、小世界、社会性软件SNS等;信息交流中的“信息栈”理论在网络背景下需要重新考察,我们可以发现网络交流中的直接交流(零栈交流)与间接交流(有栈交流)的界限逐渐模糊,相对于传统的信息中介(代理)而言,网络中介的角色和定位也发生着改变。
信息检索与利用练习题答案

信息检索与利用练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根据教材,我们常见的文献信息的出版、发布及外在表现形式特征,可以把文献资源归结为11大类,分别是:图书、报刊、科技报告、会议资料、政府出版物、毕业论文、标准资料、产品样本、专利文献、档案材料、网络文本2、EBSCOhost数据库系统不论是在基本检索界面还是在高级检索界面,除了最基本的关键词检索功能外,还针对每一特定数据库提供了主题检索、期刊检索、公司名录、图片检索等检索方式。
3、学术侵权主要包括的情形有:剽窃、不正当署名、一稿多投4、提高查全率的技巧通常包括:(1)使用“全文”等相关度低的检索入口(字段)进行检索(2)使用“同义词”和“近义词”(3)使用“模糊检索”和“截词检索”(4)利用文后的参考文献进行检索。
5、利用《中国期刊网》检索到论文,如果要阅读全文必须下载并安装 CAJ浏览器。
6、查找浙江大学2009年申请的专利文献可以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系统来实现。
7、信息素质的内涵实际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8、事实型数据库中,法律和商业金融类占多数。
9、学位论文数据库,由于收录的内容都是已经通过论文答辩后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其内容具有专业性强、学术水平高、内容相对可靠且详实具体、参考文献丰富、信息量大、多涉及最新研究领域和成果的特点。
10、学术论文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学术性论文、技术性论文、学位论文及其它(综述、述评、可行性报告)等。
11、万方资源系统的浏览器是 PDF 浏览器,中国期刊网可使CAJ 或 PDF 浏览器。
12、根据我国《专利法》的规定,中国专利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3 种类型。
14、利用《超星数字图书馆》检索到图书,如果要阅读全文必须下载并安装超星浏览器。
15、三次文献是指对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系统整理、高度浓缩等深加工后而形成的文献。
如综述、述评、词典、百科全书(至少写出三种)年鉴、指南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LECTRONICS WORLD ·探 索 与 观 察
播 客 (Podcasting)在 远 程教 育 中的应 用探 究
新疆兵 团广播 电视 大学教学科研处 李 燕
【摘要 】I ̄ WEB2.o时代的到来,新媒介工具在远程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博客 (Podcasting)的发展为远程教育寻求新的教学模式提供 了 很好 的契机和广 阔的发展 天地 。文章分析 了播 客 (Podcasting)的特点及其在远程教 育 中应用 的优 势,提 出了Podcasting在远程教 育 中的应用模式 。 【关键词 】播客 (Podcasting);远程教育;教 学模式
f2)移动 性 :借助 于移 动 互联 设备 ,如 智能 手机 、iPod及 办公 用 的 电脑 均 可在 合适 的 时间将 所 需的 各类广 播 节 目下载 至移 动终 端 设
备 ,用 户 可 以随时 收看 。 (3)(听 ),不 再受时 间 、地 点的 限制 。 (4)TF放性与共 享性 : Podcasting在整个传播过程均是开放的 ,不 同
2 Podcasting在远程教育应用 中的优势
网络时代 各类技 术 的飞速发展 ,使 得基于Podcastingl ̄数 字课程 完 全有 别于 传统 的课 程 教学 ,利 用移 动互 联终 端 的便捷 可 操作 性 , 使得 在远程 教 育教学 的各项 教学 目标- ̄Podcasting功能有 机结 合,使 得学 习者根据 学习的不 同环境情况 ,不受 时间和空 间的限制 ,随时 随 地 的参与 到课程 学 习中 。相 较于传 统 的教 学模 式 ,Podcasting ̄借助 于 互联 网络 的传 输及 获 取方 式 ,通 过 整合 不 同教 学 内容 所 涉及 的文 字 、图像、语 音、影像等 资料 ,发挥 其 的强大广播及传 输功 能 。根据 Podcasting1 ̄身的特 点,其 在现代远程教育应 用中的优势有 以下几点 :
本文 结 合本 校 开放 教 育教 学 的基 本 特 点 ,从Podcasting的功 能 和应 用特 点着 手 ,重 点分 析Podcasting模 式在 远 程教 育 教学 中应 用 的优 势 ,探 索Podcastin2技术 在 远程 开 放教 育教 学过 程 中 的教 学模 式及其 在实 际应 用 中的适 用方 式 。
1.2 播 客的 特点 目前 ,PodcastingJE在 逐步 延 伸到 教 育领 域 ,越 来 越 显示 出 巨
大 的潜 能。Podcasting应 用具 有 以下特 点 : fl1通 过 Rss订 阅 的 功 能 : 与早 先 的 广 播 类 传 播 方 式 不 同 ,
podcaSting由于使fJRSS技术 ,可完成不 同情况下的订阅功能 ,其接收 的 时间、地点均不受限制,可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各类人员的收听需求 。
f1)是有 效 的情感 交流 工具 :在在 不 同的时 间和 空 间段 内 ,通 常采 用 网络 交流 的方 式进 行 沟通 ,而借 助 于Podcasting, 可 以采 用不 同的媒 体 文件 方 式进 行 交 流 ,其 方式 更加 简便 快捷 ,更 有助 于加 强师 生之 间 的情感 和联 系 。
(3)Podcasting应 用于 远程 学 习过程 :podcasting ̄发 挥 整个 数字 资 源 的 广播 功 能 ,并 将其 数 字 化 特 征 贯 穿 于学 习者 的 整 个学 习过 程 ,在传 输和 获取 知 识信 息时 会涉 及三 个 方面 :首 先是传 递 分享 信 息 ,其 次是及 时解 决 学生 学 习中 的 问题 ,最 后 是加 强师 生之 间 、学
用户或 学习者均可 以在其 自身 的免费空间里编辑或制作音视频节 目,通 过 互联 网可将节 目内容上传至 网站 。同时也可通过共享网站了解其他人 提供 的节 目内容,有选择性 的接收或下载到移动终端随时收听 。
Podcasting具有其鲜 明的特点,在现有 网络 技术发展迅猛 的今天, 现代远 程教育课与Podcasting进行有机 的结合 ,利 用Podcasing的以上 特 征 ,考虑实 际学 习过程 中学习者的学习特点,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时 间及地点不受环 境限制 ,通 过借助于Podcasing的优势 ,使 其在远程教 育中的应用为远程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发展的契机 和途径。
1 播客 (Podcasting)的由来及特点
1.1播 客 的 由来 “播 客 (Podcasting)”这一新 颖 的概念 最早来 源于移 动互 联设 备
iPod和broadcast的结合寓意 ,主要是表示移 动设备的接收和发送信 息的 电子设备在进行广播时,可通过相关的设备进行 获取[5_ 。“播客”基本 以 传递声音信息为主,在信息的产生 过程中,声音 即承载着相关 的发送信 息 ,其接 收装备适时进行 获取。Podcasting录制的是 网络 广播或类似 的 网络声讯节 目,是RSS技术 与多媒 体播放 器相结合的产物 。在 网络发布 播客信息后,不同的学习人群即可进 行网络 节 目的接收 。对其接 收的内 容而言 ,可 以是音乐、新闻、主题演讲 ,甚至可 以是一堂专业教师 的课 题录音或是课堂中的师生交流的语音片段 。接 收信 息的人 不需要 随时去 获取其相关的广播内容,只需在适 当的时间开启接 收模式 即可 。甚至每 个人都可以 自己制作声音节 目,并上传到互联 网与更多人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