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时 混合运算综合练习 台儿庄 侯慧玲
第9课时+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山亭+王莉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45页信息窗4第1课时教学目标:1、明确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认识中括号、能用含有中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积累经验。
3、在数学学习中,进一步感受混合运算的应用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培养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用含有中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三步计算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课前收集数学中常用的符号,并了解他们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前几节课,我们了解三峡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中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型的工程项目,认识了五级船闸、天下第一门,并且从中学习了有关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知识。
谁来说一说咱们学习了哪些小数乘除法的知识?(找2——3名概括能力强的学生说一说)(回顾前几个信息窗的故事和数学知识,利用故事串的形式引出今天的课题)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三峡,学习有关小数混合运算的知识。
(板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三峡工程巨大,有好多居民为三峡工程的建设也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不,三峡区域内的移民搬迁工作又开始了。
那我们国家又是如何规划居民搬迁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多媒体出示情境图)观察情境图,你读懂了什么?(找中等生回答,培养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获得数学信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找学困生回答简单的数学信息,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选择的进行板书)(1)第二期移民比第一期移民多多少万人?(2)第一、二期移民共有多少万人?(3)还剩下多少万人?(4)第三、四期平均每期移民多少万人?(找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提出不同层次的数学问题,如提不出本节的问题,可引导学生根据近期学过的内容提一个用除法计算的问题,或老师直接提出问题。
2.第二单元《混合运算》9课时(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混合运算》
一、单元学习内容:
本单元包括:“小熊购物”、“买鲜花”、“过河”和练习二、练习三,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作用。
二、单元学习目标:
1. 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 通过购物等活动,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
三、单元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四、单元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而没有括号,需要先算乘除的混合运算式题(两步式);利用混合运算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单元课时数:
9课时
混合运算
周次:第三周总课时数:五课时第四课时
周次:第三周总课时数:五课时第五课时
周次:第四周总课时数:五课时第一课时
课后反思:
周次:第四周总课时数:五课时第二课时
周次:第四周总课时数:五课时第三课时
周次:第四周总课时数:五课时第四课时
周次:第四周总课时数:五课时第五课时。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第六单元第4课时 混合运算综合练习 青岛版 共14张

132-48÷8 = 132 - 6 =122
54 ÷(105-96) =54÷9
=6 8×(28+172)
=8×20 0=1600
算式里有小括号,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火眼金睛辩对错:
⑴ 436-360÷4 =76÷4 =19
⑵ 360÷(2×3) =6÷360 =60
(1)第一题的运算顺序错了。应该先算除法 360÷4=90,再算436-90=346。
(23+5)÷4 =28 ÷4 =7
(2)你会计算(55-50)×(6+3)吗?
(55-50)×(6+3) =5 × 9 =45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混合运算综合练习
无括号
有括号
请说出它们的运算顺序:
小结一下: 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同级运算,从左到 右计算。 在有乘、除法和加、减法混合的时候,要先
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算式里有小括号,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再算括号外的计算。
1. 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2)第二题也是错误的。“先算”并不是先写, 应把小括号内2×3所得的积6 写在对应的算式下面,不应该随便改变数在算 式中的排列顺序。 (3)两道题的书写格式都不对,等号应该往前面写 一个数字的位置。
综合练习:
1、
算式:89-56=33(元)综合算式(: 89-56)÷3
33÷3=11(元)
=33÷3 =11(元)
答:每只钢笔11元。
38件
船模
泥塑
比船模的4倍
多15件
38x4=152(件) 152+6=158(件) 答:泥塑有158件
第9课时1 混合运算综合练习

混合运算综合练习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信息窗3——第3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含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 能够运用所学的含有除法的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生活的眼光看数学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在进行混合运算的过程中,培养认真、扎实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含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运用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1.谈话引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含有除法的混合运算,对混合运算大家已掌握了丰富的计算经验,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1)含有除法的混合运算顺序是怎样的?指名学生口答,其他学生补充,总结得出:除加、除减混合运算,要先算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连除、乘除混合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含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在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时,在什么情况下要加小括号?预设:根据所求的问题,需要先求什么,列式时一般加上小括号。
2.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已经掌握了含有除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这节课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开火车。
男女生比赛:比赛要求:男女生各做一组题目,看谁的出错率低。
(2)火眼金睛辨对错。
380–360 ÷4 240÷(2×3)(910-485)÷5= 20÷4 = 240÷5 = 425÷5= 5 = 48 = 85学生独立判断,通过学生的手势,了解判断情况。
集体订正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做错的题目错在了什么地方,防止学生在计算时出现类似的错误。
然后再在练习本上改错。
(3)课件出示教材第13页“自主练习”的第9题。
第9课时 解决实际问题练习 台儿庄 李兴国

解决实际问题练习教学内容:青岛版三年级下册解决实际问题相应练习题。
学习目标:1.根据情境图中所展示的信息,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综合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乘除混合运算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理解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利用数学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乘除混合运算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板提示标导学1.呈现情境:谈话: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让我妈一同走进辽阔的草原牧场,领略那里的迷人风光,解决那里的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2.出示目标:过渡语: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根据情境图中所展示的信息,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综合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乘除混合运算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理解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自学指导:过渡语:为了达到学习目标,离不开大家的努力,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草原牧场的综合情境图,重点看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把问题和解决方法写在练习本上。
思考:(1)怎样把图中的信息进行整理?想一想: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2)哪些问题能根据两条信息解决?哪些问题要补充信息?5分钟后,看谁回答的好。
二、看一看1.过渡语:自学竞赛现在开始,比一比,谁坐姿最端正,做的最认真。
2.生看书,师巡视,确保每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要保证学生做够5分钟,学生可以做做、想想、遇到疑惑可以与同位小声探讨。
)三、说一说1.过渡:做完的同学请举手,全做对的同学请放下手。
同位之间先互相交流一下你的收获。
2.小组交流、整理。
3.以小组为单位,全班汇报。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画指明学生汇报从图中第一条信息“有21匹马,平均每匹马每天吃26千克草”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
(2)汇报根据情境图中的两条信息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什么吗?学生提出问题有以下几方面:(1)有多少只羊?(2)马和羊一共有多少只?(3)这些羊一天能吃多少千克草?(4)这些马和羊一天能吃多少千克草?教师有选择的把有关问题板书在黑板上,指明汇报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重点探讨以下几点:(1)哪些问题能根据两条信息解决?(2)哪些问题补充信息?(3)需要补充什么样的信息?这样补充合理吗?启发学生合理补充信息,例如每只羊平均每天吃草11千克、12千克或者10千克。
3单元第1课时 整十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台儿庄 侯慧玲

整十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数口算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4-25页,信息窗1前两个红点的内容,第1课时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整十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以及估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理解整十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以及估算的算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通过提出问题,讨论方法,评价成果来获得新知,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同时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4.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整十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算理,掌握口算以及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拟定导学提纲,自主学习。
﹙一﹚创情板题,示标导学。
创情板题谈话:同学们,上册书我们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口算和估算。
板书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本节课要达到以下学习目标:﹙1﹚掌握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掌握整十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以及估算的算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出示自学指导﹙师指名读自学指导﹚为了达到学习目标,离不开同学们的共同努力,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24页的内容,重点看前两个红点的内容,思考:﹙1﹚右边的气球团有多少个气球?(2)左边的气球团有多少个气球?﹙3﹚如何口算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4﹚在估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5分钟后,比一比谁汇报得最清楚,并会做与例题类似的题。
(二)看一看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开始自学,比一比谁看书最认真,谁自学效果最好!(师目光巡视每一个学生)二、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调查:看完的同学请举手?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学收获,不会的问题,小组内交流解答。
3.全班汇报:学生代表按顺序一一汇报自学指导中的4个思考题,其他同学质疑、解惑。
第9课时解决实际问题练习台儿庄胡海兰

解决实际问题练习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4-35页的7—12题。
题。
教学目标:1. 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乘法,并能运用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算解决实际问题。
2. 能根据要解决的问题,将需要的条件进行整理,然后再根据数量关系,明确明确“先算什么?”“先算什么?”“先算什么?”,,最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最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在交流中体验解决问题在交流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策略的多样性。
3.3.培养计算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认真分析问题以及验算的良好习惯,激发学数学、用数学的学习积极性。
惯,激发学数学、用数学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点:运用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要解决的问题,将需要的条件进行整理,明确“先算什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谈话导入:谈话导入:同学们,同学们,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和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和用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老师有几个问题要考考你们,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以“抢答赛”形式进行)战?(以“抢答赛”形式进行)(1)谁能说出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乘法应该注意什么?)谁能说出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乘法应该注意什么? 生可能会说:生可能会说:先用一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这个因数的个位对齐;齐;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得数的末位和这个因数的十位对齐;得数的末位和这个因数的十位对齐;得数的末位和这个因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的数加起来。
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2)解决实际问题时怎样整理条件和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时怎样整理条件和问题?生可能会说:生可能会说:根据要解决的问题,根据要解决的问题,将需要的条件进行整理,将需要的条件进行整理,将需要的条件进行整理,可以用画表格的方法,可以用画表格的方法,可以用画表格的方法,也可以也可以用画箭头的方法。
第9课时1 解决实际问题练习 山亭 田艳荣

解决实际问题练习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第34、35页。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以及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在练习中,通过分析、归纳、推理等方法,灵活解决生活中有关乘除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3.通过解决生活中乘除混合运算的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能够灵活解决生活中有关乘除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有关表格,直尺。
教学过程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谈话:同学们,前两节课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参观了壮丽的观光塔,在参观活动中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你们还记得吗?(留时间思考)结合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并板书:1、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2、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
1、从个位乘起,得数的末位与个位对齐。
2、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所得的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
也就是几个十3、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梳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3、师小结:看来同学们不仅学会了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而且还掌握了解决先除再乘实际问题的方法。
今天我们就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一)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新课堂40页第4题:温馨提示:①每个鸟巢中的数表示什么意思?②我们是否需要算出每个算式的准确得数?③每一个算式该怎样估算?估算时要注意什么?2、新课堂40页第3题:用列表法整理信息和问题 找准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乘除混合运算,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温馨提示:①每辆车的人数,车的辆数和旅游团的总人数有什么关系?②求旅游团共有多少人,怎样列式?③怎样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3、课本自主练习第8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合运算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
青岛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九课时第10—13页的内容以及同步学习与探究上的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1.巩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掌握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掌握有除法的两步实际问题的结构,学会用分步、综合两种列式方式解答相应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观察、迁移、分析、类推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巩固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有除法的两步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会用两种方法解答此类的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创设情境,板书课题:
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有除法的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混合运算综合练习﹚。
请看学习目标:
2.出示学习目标(投影出示学习目标,指名读)
本节课要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1﹚掌握有除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巩固有除法有小括号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
﹙3﹚认知有除法的两步实际问题的结构,学会用分步、综合两种列式方式
解答相应的实际问题。
3.出示自学指导:
过渡: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请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认真做同步学习与探究以及书上的部分习题。
思考:(1)、有除法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2﹚在列算式解决问题时,为什么有时要加小括号?﹙3﹚把分步算式转换成综合算式时,应注意哪些内容?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除法的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来回忆一下。
4.汇报交流。
﹙1﹚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整理成果。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升。
1.基本练习,巩固提高。
﹙1﹚竖式计算
346÷6 567÷9 236÷4 162÷7
434÷8 497÷6 823÷9 756÷9
﹙2﹚计算,出示教材第13页的9题。
﹙316+242﹚÷9 534÷6+230 62×8-257
630÷7÷5 600-198+359 108×3×2﹙3﹚练习:
①在混合运算的算式里,要先算(),后算(),如果有括号,要先算()。
②(64—40)÷4要先算(),再算()。
③ 29+35÷5要先算(),再算()。
(1)认真计算,想一想: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看谁做得又快又正确。
(2)学生独立完成后,请四名学生任选其中一题,讲讲先算哪一步、依据是什么?
让学生独立完成,最后集体订正。
记时间训练,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练习后请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巩固除法竖式计算的准确性,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计算习惯,进一步巩固计算顺序。
并且明白:运算顺序不同计算结果就有可能不同,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正确的运算顺序。
加深学生对运算顺序重要性的认识。
运用正确的运算方法,我们还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1﹚.出示自主练习第5题
(1)要解决这个问题,你发现了哪些相关的信息?(原有24袋,又运来42袋,每周大约需要3袋大米。
)
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3)根据刚才分析的题意,学生自己列式计算:
①求大米的总量:
24+42=66﹙袋﹚
②这些大米能吃多少天?
66÷3=22﹙天﹚
答:这些大米能吃22天。
②综合算式:
﹙24+42﹚÷3
= 66÷3
=22﹙天﹚
答:这些大米能吃22天。
设计意图:学生对照分布算式讨论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并和带有小括号的算式对比,弄清各自运算顺序的不同,理解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2﹚
第一个问题可算出共有多少学生,每人两瓶水一共需要多少瓶,再与200瓶进行比较大小,得出结论。
另外也可以运用估算的方法,把28看成30,进行估算,然后比较。
第2个问题用与第一个问题类似的方法,精确计算出共需要多少块巧克力后,再解决需要买多少盒的问题。
这道题综合性很强,解决问题时涉及的步骤多,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3. 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3﹚小军用27元买了3盒正方形蛋糕,每盒有3块;小华用30元买了3盒圆形蛋糕,每盒有2块;小力用32元买了2盒三角形蛋糕,每盒有4块;想一想,每种蛋糕每块的价钱是多少?
(1)要解决最后这个问题,需要求出哪些量?(必须先算出每种蛋糕每块的价钱,然后在进行比较大小。
)
﹙2﹚如何求每块蛋糕的价钱,想一想:有几种方法?
①小组内交流讨论,小组代表汇报。
②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小结
(3)根据刚才分析的题意,学生列式计算,最后教师整理板书:
求正方形蛋糕每块的价钱:
第一种解法:
①分步列式:
正方形蛋糕每盒的价钱: 27÷3=9(元)
正方形蛋糕每块的价钱: 9÷3=3(元)
②综合算式
27÷3÷3
=9÷3
=3﹙元﹚
第二种解法:
①分步列式:
三盒一共有几块: 3×3=9﹙块﹚
每一块的价钱: 27÷9=3(元)
②综合算式:
27÷﹙3×3﹚
=27÷9
=3﹙元﹚
关于圆形蛋糕与三角形蛋糕每块的价钱可以让学生去独立完成,然后进行小组汇报,最后师生共同小结。
设计意图:这道题是一道综合性的题,既有计算顺序的教学,又解决实际问题,还涉及两种解法。
教学时在引导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加强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之间的联系,要求学生说出原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知。
(师生共同小结)
请同学们谈一谈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多找几位同学说。
最后教师总结概括。
(1)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2﹚在列算式解决问题时,为什么有时要加小括号?
列算式解决问题时,加小括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有利于列综合算式。
把分步算式转换成综合算式时,应注意哪些内容?
﹙3﹚把分步算式转换成综合算式时,应注意哪些内容?
把分步算式转换成综合算式时,要注意计算顺序,有必要时要加小括号。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重点知识的掌握更加条理化,系统化。
四、达标测试
1.做配套练习册上的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检测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感觉本节课亮点之处有:
(1)有效练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本节课我是本着“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素材,提供足够的活动机会,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练习的。
练习时采取分层的方法,分层练习由简单到综合,大致分为基本练习、综合练习、拓展性练习。
通过基本练习强化“四基”,加深学生对有除法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掌握以及有关数学规律的理解。
综合练习主要提升学生的能力,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
拓展练习主要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是本节课的拓展延伸。
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练习题,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要求不同,并注重做题后的交流点评,使每位学生都能吃的好、吃的饱。
(2)学法指导,激励学生的求知欲。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如在求圆形蛋糕和三角形蛋糕的单价时,让学生在理解正方形蛋糕单价的基础上,独立完成。
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能力,便于学生掌握所学的内容。
让学生在看得见的情况下,去解决实际问题时,比用语言来表述数量关系,便于学生理解掌握,事倍功半。
(3)合作是获得成功的关键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课堂上我注重小组的作用,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讨论所学内容,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思考方式和习惯解决问题。
2.使用建议:
本节课是复习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内容,既要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又复习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容量较大,教学时要注意时间的合理分配,掌握好本课重点。
3.需破解的问题:本节课把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教学融于解决问题之中,重点是计算顺序的教学,在解决问题时还要兼顾两种解法,如何把握计算顺序的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成败的关键。
侯慧玲台儿庄区泥沟镇赵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