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1有理数的乘方(2)导学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1有理数的乘方导学案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的能 力.
【重点难点】
重点:乘方的定义,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难点 :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学法指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导 学 过 程
方法导引
【课后反思,自悟自励】
3) 读作,也可读作.
4)一个数可以看作.
我的疑惑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1、归纳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的偶次幂是.
(3) 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
(4)设是正整数,则 , , ,
。
(5)平方等于它本身的数有个,是.
立方等于它本身的数有个,是.
【检测反馈,学以致用】
【自主学习,基础过关】
1、计算: = =
= =
2、请认真阅读课本第41页到第42页,并填写下面内容:
(1) 可简记为 ,读作负2的四次方.
可简记为,读作.
可简记为,读作.
可简记为,读作.
(2)乘方的意义:
1)求n个的运算,叫做乘方,记作 ,
即 =,其中n是正整数.
2 )在 中, 叫做, 叫做, 叫做(乘方的结果)
1、在 中,底数是, 指数是,读作,表示的意义是.
2、在 中,底数是,指数是 ,读作 ,
表示的意义是 .
3、计算
(1) (2) (3) (4)
(5) (6) (7) (8)
【总结提炼,知识升华】
1、学习收获
2、需要注意的问题பைடு நூலகம்
七年级数学上册 1.5.1有理数的乘方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教

(2)第二三行数与第一行数分别有什么关系?
(3)取每行数的第10个数,计算这三个数的和.
学生回忆,完成问题,教师提问
教师给出自学提纲,学生小组讨论,完成任务
教师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引导学生归纳出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生独立完成例题,同桌对照检查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协作完成
整体预设
导案设计
学案
设计
二次
备课
小结
五、课时小结:
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的顺序
作 业
1、教科书 习题1.5第3,题;
板
书
设
计
一、知识
二、自主探究
三、巩固提升
四、自我提战
五、课时小结
教
学
反
思
组长查阅
1、2×(-3)3-4×(-3)+15这个式子中,存在着种运算,应该先算、再算、最后算。
2、(-2)3+(-3)×{(-4)2+2}—(-3)2÷(-2)存在着种运算,应该先算、再算 最后算
3、计算
(1)2×(-3)3-4×(-3)+15
(2)(-2)3+(-3)×{(-4)2+2}—(-3)2÷(-2)
由上可以知道,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中,运算顺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理数的乘方
学 科
数学
授 课 时 间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1有理数的乘方导学案1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1有理数的乘方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准确性. 【学法指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导 学 过 程方法导引【自主学习,基础过关】1、计算:1、322(3)-+-2、295(6)-+⨯-2、请认真阅读课本第43页到第44页,并填写下面内容:(1) 做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以下运算顺序: 先 ,再 ,最后 ; 同级运算, 进行;如有括号,先做 内的运算,按 依次进行.我的疑惑【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模仿例题做一做:1、 222222009113 1.2(3)()(3)(1)33-⨯⨯+-⨯-÷-2、 4211(10.5)2(3)3⎡⎤---⨯⨯--⎣⎦3、 232412(3)()(3)2()122743⎡⎤--⨯-+-÷⨯-+⎣⎦4、一根1米长的绳子,第一次剪去一半,第二次剪去剩下的一半,如此剪下去,第六次后剩下的绳子的长度为 米. 【检测反馈,学以致用】1、22111323--÷⨯+ 2、32(5)(57)---3、11(3)()333-⨯÷-⨯ 4、323(5)(35)(3)-----5、222172(3)(6)()3-+⨯-+-÷-【总结提炼,知识升华】 1、学习收获2、需要注意的问题【课后训练,巩固拓展】1、必做题:教科书 页练习 题;2、悬赏题(2个优)已知:22222233445522,33,44,55,,338815152424+=⨯+=⨯+=⨯+=⨯ 若21010b ba a+=⨯符合前面式子的规律,则a b +=【课后反思,自悟自励】。
七年级数学上册1.5.1有理数的乘方(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有理数的乘方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例题学习,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想、推理等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获得成功的感受、增加学习自信心.教学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能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2.难点:灵活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单、准确.3.关键:明确题目中各个符号的意义,正确运用运算法则.四、课堂引入1.我们已经学习了哪几种有理数的运算?2.有理数的乘方法则是什么?五、新授下面的算式里有哪几种运算?3+50÷22×(-)-1 ①这个算式里,含有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五种运算,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运算?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应按以下运算顺序进行: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2.同级运算,从左往右进行;3.如果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例如上面①式3+50÷22×(-)-1=3+50÷4×(-)-1=3+50××(-)-1=3--1=-例3:计算:(1)2×(-3)3-4×(-3)+15;(2)(-2)3+(-3)×[(-4)2+2]-(-3)2÷(-2).分析:分清运算顺序,先乘方,再做中括号内的运算,接着做乘除,最后做加减.计算时,特别注意符号问题.解:(1)原式=2×(-27)-(-12)+15=-54+12+15=-27(2)原式=-8+(-3)×(16+2)-9÷(-2)=-8+(-3)×18-(-4.5)=-8-54+4.5=-57.5例4:观察下面三行数:-2,4,-8,16,-32,64,…①0,6,-6,18,-30,66,… ②-1,2,-4,8,-16,32,… ③(1)第①行数按什么规律排列?(2)第②、③行数与第①行数分别有什么关系?(3)取每行数的第10个数,计算这三个数的和.分析:(1)第行数,从符号看负、正相隔,奇数项为负数,偶数项为正数,•从绝对值看,它们都是2的乘方.解:(1)第①行数是-2,(-2)2,(-2)3,(-2)4,(-2)5,(-2)6,…(2)对比①②两行中位置对应的数,你有什么发现?第②行数是第①行相应的数加2.即-2+2,(-2)2+2,(-2)3+2,(-2)4+2,…对比①③两行中位置对应的数,你有什么发现?第③行数是第①行相应的数的一半,即-2×0.5,(-2)2×0.5,(-2)3×0.5,(-2)4×0.5,…(3)根据第①行数的规律,得第10个数为(-2)10,那么第②行的第10个数为(-2)10+2,第③行中的第10个数是(-2)10×0.5.所以每行数中的第10个数的和是:(-2)10+[(-2)10+2]+[(-2)10×0.5]=1024+(1024+2)+1024×0.5=1024+1026+512=2562六、巩固练习课本第44页练习.七、课堂小结在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时,一般按运算顺序进行,但有时根据运算律会使运算更简便,因此要在遵守运算顺序外,还要注意灵活运用运算律,使运算快捷、准确.八、作业布置1.课本第47页至第48页习题1.5第3、8题.九、板书设计:1.5.1 有理数的乘方(2)第二课时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2.同级运算,从左往右进行;3.如果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4、随堂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1.5.1《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探讨乘方的逆运算,如开平方、开立方等,激发学生的思维,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6.总结反馈,查漏补缺
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发现并弥补自己的知识漏洞。
7.课后作业,巩固提高
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包括基础题和提高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并适当拓展。
8.关注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
(2)一个正方体的边长是5cm,求它的表面积和体积。
4.思考题:
(1)如何计算负数的奇数次幂和偶数次幂?
(2)有理数的乘方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作业要求:
1.认真完成作业,字迹清楚,保持卷面整洁。
2.注意有理数乘方的计算法则,避免常见错误。
3.对于应用题和思考题,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解答,体现思考过程。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总结有理数乘方的计算法则。
师:请同学们观察以下算式,并总结有理数乘方的计算法则。
算式:(-2)^2, (-2)^3, (-2)^4, ...
生:负数的偶数次幂是正数,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
3.教师强调有理数乘方计算法则中的注意事项,并进行讲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1.5.1《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定义,知道乘方的意义是表示几个相同因数的乘积。
2.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计算法则,能够准确进行有理数乘方运算。
3.能够运用有理数乘方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计算面积、体积等。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生活中的乘方现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并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1.5.1有理数的乘方(共2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第一章有理数 1.5.1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2.掌握乘方运算、幂、底数、指数等概念.3.掌握有理数乘方运算 【课前预习】1.下列各组的两个数中,运算后结果相等的是( ) A .23和32B .﹣33和(﹣3﹣3C .﹣22和(﹣2﹣2D .323⎛⎫- ⎪⎝⎭和323-2.已知﹣ABC 中,三边a ﹣b ﹣c 满足|b -c |+﹣a -b ﹣2=0,则﹣A 等于( ﹣ A .60°B .45°C .90°D .不能确定3.下列各组数中不相等的是( ).A .(-2)2与-22B .(-2)2与22C .(-2)3与-23D .|-2|3与|-23| 4.有理数(-1)2,(-1)3,-12,|-1|,11--,(1)--中,其中等于1的个数是( ). A .3个B .4个C .5个D .6个5.已知|a|=5﹣b 3=﹣27,且a﹣b ,则a﹣b 值为( ﹣ A .2B .﹣2或8C .8D .﹣26.13世纪数学家斐波那契的《计算书》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在罗马有7位老妇人,每人赶着7头毛驴,每头驴驮着7只口袋,每只口袋里装着7个面包,每个面包附有7把餐刀,每把餐刀有7只刀鞘”,则刀鞘数为( ) A .42B .49C .76D .777.一根1米长的绳子,第一次剪去一半,第二次剪去剩下的一半,如此下去,第六次后剩下的绳子长度为( )A .312⎛⎫ ⎪⎝⎭米 B .512⎛⎫ ⎪⎝⎭米 C .612⎛⎫ ⎪⎝⎭米 D .1212⎛⎫ ⎪⎝⎭米 8.下列各式中,互为相反数的是( ) A .2(3)-和23-B .2(3)-和23C .3(2)-和32-D .3|2|-和32-9.若223a =-⨯,()223b =-⨯,()223c =-⨯,则下列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a b c >>B .b c a >>C .b a c >>D .c a b >>10. 下列各对数中,数值相等的是( ) A .﹣27与(﹣2)7B .﹣32与(﹣3)2C .223与(23)2 D .﹣(﹣3)2与(﹣2)3【学习探究】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1.比如3+3+3+3+3+3=3×( ),利用乘法将这么长的加法算式变简单.2我们在小学学过边长为a 的正方形的面积是a ·a=a 2,棱长为a 的正方体的体积是a ·a ·a=a 3,类似a ·a ·…·a ⏟ n 个a的式子有简单的记法吗?3.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它的海拔约是8844米.把一张足够大的厚度为0.1毫米的纸连续对折30次,厚度能超过珠穆朗玛峰,这是真的吗?4.an表示的意义是什么?5.你是如何确定它的底数和指数的呢?6.①阅读例题1:若底数是负数,指数是奇数或偶数时,幂的符号分别是什么?②总结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法则是什么? 7.①(—2)4和—24意义一样吗?有哪些不同点?②把下列式子写成乘方的形式: (-2)×(-2)×(-2)×(-2)= ,41×41×41×41×41= 。
1.5.1有理数的乘方-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中 ,a叫做_________,n叫做______________.
将下列各式写成乘方(即幂)的形式:
(1)(-2)×(-2)×(-2)×(-2)=_________________.
2
2
2
2
2
(2)、(— 5 )×(— 5 )×(— 5 )×(— 5 )×(— 5 )=_______________.
4/4
1/4
(2)
(-
1 2
)×(-
1 2
)×(-
1 2
)×(-1 2)源自问题 2:计算: (1) (-4)3
(2)(-2)4
(3)
(-
2 3
)3
三、拓展延伸: (-5)4 与 -54 的区别?
四、课堂检测: 1.(1)(-7)8 中,底数、指数各是什么?
(2)(-10)8 中-10 叫做什么数?8 叫做什么数?(-10)8 是正数还是负数?
1.5.1 有理数的乘方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能正确地进行有
理数的乘方运算.
2、过程与方法:在形成乘方概念的过程中,领会数学的建模思想(乘方就是一种数学
的运算模型),增进数感与符号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严谨细致的观察习惯与能力.
2、计算: (1)(-1)10
(2)(-1)7 (3)8 3
(4) (-5)3
(5) 0.13
(6)
(-
1 2
)
4
(7) (- 10)4 (8)(-10)5
2/4
(9)-(- 2)3
(10) (- 2)2 ╳(- 3)2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5.1乘方:有理数的乘方》优质课导学案_2

1.5.1 有理数的乘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通过观察、推理,归纳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的过程,从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理,归纳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经历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故事让学生认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方法。
2.难点: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的理解。
3.关键:弄清底数、指数、幂等概念,注意区别-a n 与(-a )n 的意义.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问题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拉面吗?认真观看视频后完成表格问题2:对折n 次就有n 个2相乘,即22222个n ⨯⨯⨯,像这样的式子表示起来很复杂,那么有没有一种简单的记法呢?师生活动: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认真观看后,完成表格。
设计意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引出课题。
二、新知讲授活动1:思考: 边长为a 的正方形的面积是a·a ,棱长为a 的正方体的体积是a·a·a .a·a 简记作a 2,读作a 的平方(或二次方).a·a·a 简记作a 3,读作a 的立方(或三次方).猜想:4个a 相乘呢?5个a 相乘呢?100个a 相乘呢? 一般的,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an a a a a 个⨯⨯⨯ 乘方的结果叫做幂,记作n a ,其中a 叫做底数,n 叫做指数.读作:a 的n 次方或a 的n 次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1有理数的乘方(2)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能确定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的顺序;
2、会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3、通过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提高自己的运算能力.
二、学习过程:
1、知识回顾:讨论44(2)2--和区别
2、在23(6)2⨯-+这个式子中,存在 种运算,应该先算 ,再算 ,最
后算 .
3、计算:(1) 15)3(4)3(23+-⨯--⨯ (2) )2()3(]2)4[()3()2(223-÷--+-⨯-+-
4、讨论归纳:有理数混合运算应按照什么样的顺序进行?
(1) ;
(2) ;
(3) 三、【当堂检测(1)】
1、计算:
(1)2)2()5(-⨯-= ;(2)22)3(3-⨯-= ;(3)233)2(--= ;
(4) 234)3()2(1-⨯---= ;(5)20112010)1()1(-+-= .
2、计算(1) 4)2(2)1(310÷-+⨯-
(2)]2)33()4[()10(224⨯+--+-
四、【问题梳理】 在做以上问题中,你出现了什么错误?以后做题应注意哪些方面?
五、【规律探索】 观察下面三行数:
① 2,4,8,16,…;
② 3,5,9,11,…
③ -2,4,-8,16,…
④ 0,6,-6,18,…;
⑤ -1,2,-4,8,…;
(1)第①行数按什么规律排列?
(2)第②行与第①行数有什么关系?
(3)第③行数按什么规律排列?
(4)第④、⑤行数与第③行数分别有什么关系? 六、当堂检测
1、计算:
(1)4)2(5)1(4100÷-+⨯-
(2)22)2(3---
(3)]2)31()4([)10(223⨯---+- (4)23)3
2(942-⨯÷-
七、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在知识上、方法上有哪些收获?有需要注意的方面吗?
■布置作业:A 组同步(P30) 6、拓展,拓展提升;B 组(P47)3 ;C 组(P44)练习(1)(4),(P47)3(1)(6)
●拓展提升
1、观察下列各式: 1121=-,21221+=-,231+2+221=- 猜想:
(1)2363
1+2+2+2++2=…… ;
(2)23n 1+2+2+2++2=…… 。
2、当n 是奇数时,2)1(1n -+= ;当n 是偶数时,2)1(1n
-+= . 3、2009年,孝感)若,m n n m -=-且=+==2),3,4n m n m 则( .
4、有一列数1234251017
--,,,,…,那么第7个数是 . 5、观察下列各式:11111323⎛⎫=- ⎪⨯⎝⎭,111135235⎛⎫=- ⎪⨯⎝⎭,111157257⎛⎫=- ⎪⨯⎝⎭
,…, 根据观察计算:999717515313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