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把更大的自由让给学生――关于高中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高中作文教学的四点体会

高中作文教学的四点体会一、给学生充分的写作空间和写作自由现在的高中生,大多数不喜欢也不太愿意动笔写些东西,他们认为写文章太浪费时间,特别是即将面临高考的高三学生,因为他们的时间大多耗费在数理化上,所以,对占高考语文总分五分之二的作文根本无瑕顾及,到了总复习阶段,他们的每一天都在忙忙碌碌中度过,其实,当代的高中生,他们有丰富的思想,有独到的见解,但就是因为不能找到倾吐的对象和机会,而压抑了自己的真挚情感,浇灭了自己的思想火花,冷却了自己的写作欲望。
在这种情况下,语文教师提供给他们倾吐的一席之地就显得十分重要而且必要。
给学生提供作文训练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不一定非得局限在课堂之上,也不一定给学生划定多少框框,提出多少要求,只是给予他们充分的写作空间和充分的写作自由就行,可以让他们写日记、写周记、写信札、写随笔,给他们留下一块随时可以吐露真情的“自留地”,让他们在这一方属于自己的小天地里,自由地奔放,让自己的真情自由地倾泻,少一点限制,多一点轻松,真正体验说真话得酣畅淋漓,一句话,让学生在自由而广阔的空间里抒写自己的情感、表现自己的思想、抒写自己的员魂。
二、把学生的生活激情引向写作激情轻松自在的自主写作无疑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作文教学方式,也是学生快乐作文的起点,然而,自主写作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一有激情、爱作文,如果离开了这个前提,自主就会导致作文教学的无政府状态,导致作文教学一无所为,那么,作为教师又如何点燃、呵护学生的写作激情和对作文的热爱呢?我认为,学生的写作激情首先源于对生活的激情,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写作文,告诉他们写作不是为了考试,而是现代生活的需要,作为未来的公民,写作作为一种技能是每个人所必备的,没有写作技能,就不可能很好地生存,还要明确告诉学生,我们作文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极为少数的几个作家,而是让千千万万个普通劳动者,不是为了让他们具备创造文学作品的技巧「而是为了让他们具备具有广泛意义的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和创造能力,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摘要】作文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高中阶段,学生的个人意识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再加上高考作文的应试压力,可以说,作文教学占据了整个高中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
本文主要探讨了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体会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7)07-036-01作文教学一直为人诟病的就是教学效果达不到,学生的作文写得呆板无趣,要么就是照范文仿写没有自己创新的观点,在训练学生掌握写作技巧的同时又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了解社会时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以及写作表述能力。
一、把快乐作为作文教学的永恒追求新编《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高中作文教学有这样的要求:"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努力使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把更大的自由与快乐还给学生。
避免出现老师怕教,学生怕写的尴尬。
要快乐作文,首先得给学生一份写作的自主权,写作时间和作文形式可自由些。
教师可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去透视生活,观察事物。
学会感悟。
教会学生捕捉这些不期而遇的真实感受,那么随笔、日记、读书笔记等应是学生练习的常用形式,或洋洋洒洒,或三言两语,兴之所至,挥洒即就。
让其信心十足地传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美好事物的颂扬。
其次,呵护和点燃一份激情。
教师有责任将生活的激情引向作文教学,让学生像热爱生活一样去热爱作文。
十几岁的孩子对生活的激情可以用大海来形容,如果生活的激情能成为他们作文的源头活水,那么作文的快乐是可以想见的。
再次学会分享成功,这是快乐作文的最大奥秘。
在写作点评时可发扬民主,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师生共评等多种形式。
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平等对话,没有高下之分,只有思想碰撞和逆耳忠言。
多去关注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要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成功。
高中作文教学的体会

谈高中作文教学的体会作文难教,这是语文教师最有感受的一点,尤其是在当前愈演愈烈的课程改革中,作文教学就显得更重要了。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作文教学有这样的要求: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
如何做到这一点,在实践中笔者总结了一些看法。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改进作文教学方法在新形势下,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念,拓开思路,广开门路,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师在教学中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
针对不同类型的作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同时要改变过去那种以分析代替写作、以模式代替创新的教学思路。
利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
尽量让学生更形象、更客观地去感受身边的生活,引导学生思考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否定那种向文章套用现成模式而忽视从生活中提炼、取舍、改造的方式,让学生懂得从生活中收集素材,学会按中心组织材料。
当今社会是一个创新的社会,而创新的根本在于思维的开拓。
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提供给学生听、说、读、写的机会,鼓励学生说和写。
作文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目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逐渐变学生写作的暂时兴趣为长期兴趣,变要学生写作文为学生自己要写作文。
二、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
学生之所以害怕作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无话可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导致这种现状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学生缺乏对生活、社会的观察和认识。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观察身边的事物、观察社会的各种现象,将写作走出课堂,走向广阔的社会。
例如在课下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叩问心灵、了解别人、走进社会,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扩展他们的认识视野,为其写作作充分的准备。
这样。
写作教学就摆脱了课堂的“小写作”,走进了语文的“大创作”。
如前段时间我们开展了“寻找成功的足迹”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通过采访身边的人,掌握丰富的材料,思考成功的因素,最后形成传记;翻阅父母的老照片,对父母作一次细致的观察,与父母来一番真诚的交流……这让学生笔下的叙述性散文融入了真情,让口中的朗诵增添了几许感动。
高中作文教学给学生以充分的空间自由

高中作文教学给学生以充分的空间自由新编《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高中作文教学这样要求:“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努力使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空间。
而要实现这样的追求,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笔者仅就个人近年来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归纳为这样几点:1.自由作文与统一作文相结合。
很多老师都喜欢让学生按自己的统一要求作文,认为这样能更好地发现学生的问题,也可以使作文教学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但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样做对学生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写作的基本规律。
学生的情况各不一样,我们有什么理由要求他们写自己并无积累并不想写的文章呢?当然,也许有的教师会说,考试都是统一要求的作文啊。
不错,考试作文总有一个统一的要求,但我们必须要弄清楚考试作文与平时作文的区别。
我个人认为:考试作文的目的是为了测量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写作能力,而平时作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写作能力。
如果我们再联系近几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不难发现近年来高考作文都尽可能地给学生更大的选择自由和写作空间。
学生作文是其在进行艺术创作,而不是在教师严格标准下的“现代八股”。
既然学生作文是其创作的艺术品,那么就必然允许他的自己的作品张扬个性,表现自我。
在实践中,我感到自由作文学生欢迎,习作的质量也相对比较高,从教的角度看,得到的信息反馈量更大,发现的问题也更多更真实。
2.课内作文与课外作文相结合。
语文老师,一般都会在注重课内作文的同时,对学生的课外作文提出一些要求。
课内作文虽然对于培养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一定的要求作文的能力很有效,从应试这个角度讲,不失为一条可行的路子,但学生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始终是被动的,思维受到限制,高中作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高考,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感悟能力。
所以,我在作文教学中就注重了课内作文与课外作文相结合,侧重于课外作文训练。
在学生的课外作文上我花了不少的心思:首先努力丰富学生课外作文的内容,我经常通过自己的写作实践引导他们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写作的触发点,关注国内外焦点问题,从生活中找素材,提醒他们要特别关注自己,要以敏感的心去体察生活中的每一个微小的变化,更要对自己内心的微妙变化时时刻刻予以关注,因为文章都是心灵的产物。
浅谈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浅谈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高中是学生们进行升学考试的关键时期,作文教学无疑是高中学生最重要的一项科目。
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下面就来分享几点体会。
首先,要正确对待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工作,必须正确理解作文教学的价值和意义,正确认识写作能力在高中教育中的地位,用心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掌握写作技能。
其次,要创设有利的学习氛围。
创设有利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的学习,特别是对高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积极的教学氛围,舒适的教学环境,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再次,要因材施教。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个性化教学,通过层层深入,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习效果。
最后,要加强练习训练。
作文教学中,要注重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多提供一些有利于学生练习的机会,鼓励学生多练习,多练习,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只有不断的练习,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以上就是我对高中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希望这些分享能够给每位教师带来帮助,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高中作文教学心得

高中作文教学心得彭信群新课程教学理念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新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写作文时做到多积累,会运用,说真话、诉真情,并在写作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
以下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注重生活积累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国家大事,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
可以留心家庭中的种种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不同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体验生活,领悟人生。
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体验生活,歌颂生活,赞美生活,才会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因为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等,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以接触的。
教师应组织学生经常观察四季的变化,领略大自然无限的风光;走进社会,认识社会的真善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用心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并关注他人在活动中的表现。
我提醒学生留心校园四季变化之美,五月的栀子,仲夏的荷花,秋日的桂花等等,用文字留在日记最美的一角。
只有将生活和作文联系起来,作文素材才会有无尽的源头活水。
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生活的语言。
把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学校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班级和班级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
二、学会阅读积累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要学会从阅读中汲取营养。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不断增强人文素养,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教师还要让学生随时摘录,写感受,有意识地背诵,并随时评比。
学生头脑中储存的材料与日俱增,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兴趣,也就不再怕写作文了。
高中作文教学论文:高中作文教学之我见

高中作文教学论文:高中作文教学之我见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个最主要的目标。
但在教学实践中,很多语文教师有“重阅读、轻写作”的倾向,他们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倾注在阅读教学中,视作文教学为业余,把作文课上成课文教读课,这在学校已司空见惯,即使上作文课也是盲目随意,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也常常成为一句空话。
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作文的主体性?如何使学生演好作文这出“重头戏”?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本人就个人的一些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高中作文状况1.作文完成效率低下学生作文上不积极,往往一篇作文从布置到大多数同学上交,需要一周时间,能及时上交的只有大约1/2,剩下陆续上交的同学也是在同学和老师的监督和帮助完成的,这其中不乏应付的同学,如:抄袭、乱写、拼凑等,当然还有几位“顽固”份子,一学期下来也难得写一两篇作文。
2.完成作文质量低下许多同学信奉“天下作文一大抄,就看会抄不会抄”,只要能熟练掌握几篇范文,高中三年作文无忧,任何一个题目,我都能把它“嫁接”到范文中去,这种现象在高中学生作文中大有人在,在考试中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大量的套题作文。
再加上如今图书市场中铺天盖地的“优秀作文汇编”、“满分作文精粹”也为同学们套题提供了“取之不尽而又精彩绝伦的材料基础”。
长期以来,学生自然学会了“投机取巧”。
3.批改作文随意浮躁教师评改作文的过程是否客观公正,是否存在先求速度,再求质量的随意打分,是否存在“看看头,看看尾,中间一目几十行”的批改状况?教师苦于研究作文教学的结果不如拿几篇范文在考场上拼凑,然而只有小部分同学能听进老师介绍作文的技法。
二提高作文水平的途径1.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第一,要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因,我每接一个新班,第一节课就是说话训练,首先作自我介绍,用知心话语唤起学生的热情,然后再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具体情况,还可以说说心中理想语文老师的形象,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关于高中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关于高中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新编《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高中作文教学有这样的要求:“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
”笔者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努力使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把更大的自由让给学生。
而要实现这样的追求,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笔者仅就个人近年来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归纳为这样几点:自由作文与统一作文相结合;课外作文与课内作文相结合;多向对话与单向传授相结合;张扬自我与统一标准相结合。
1自由作文与统一作文相结合很多老师都喜欢让学生按自己的统一要求作文,笔者以前也是如此。
认为这样利于批改,便于评讲,能更好地发现学生的问题,也可以使作文教学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但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这样做对学生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写作的基本规律。
从我们自己的写作体会看,要按照一个比较狭隘的固定的要求作文,如果不是凑巧这一方面恰好有所积累,要写出好的文章是不容易甚至是不可能的。
学生的情况各不一样,我们有什么理由要求他们写自己并无积累并不想写的文章呢?当然,也许有的教师会说,考试都是统一要求的作文啊。
不错,考试作文总有一个统一的要求,但我们必须要弄清楚考试作文与平时作文的区别。
笔者个人认为:考试作文的目的是为了测量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写作能力,而平时作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写作能力。
考试作文是看结果,平时作文是重过程。
如果学生根本不想写、无法写,又怎么能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呢?因此,保证学生的写作自由,倡导自由作文是非常必要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如果我们再联系近几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不难发现近年来高考作文都尽可能地给学生更大的选择自由和写作空间。
当然,我们所说学生作文的自由,也不是对学生的作文放任自流,不管不问,而是努力给他们写作的自由空间和选择的自由,不愿意写的不必逼着他写。
更多的时候,是提供一个写作的情景或话题。
如高一开学的第一次作文,笔者让同学们介绍自己,介绍自己的父母,介绍自己的家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更大的自由让给学生――关于高中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新编《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高中作文教学有这样的要求:“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努力使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把更大的自由让给学生。
而要实现这样的追求,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笔者仅就个人近年来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归纳为这样几点:自由作文与统一作文相结合;课外作文与课内作文相结合;多向对话与单向传授相结合;张扬自我与统一标准相结合。
一、自由作文与统一作文相结合
很多老师都喜欢让学生按自己的统一要求作文,我以前也是如此。
认为这样利于批改,便于评讲,能更好地发现学生的问题,也可以使作文教学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但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样做对学生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写作的基本规律。
从我们自己的写作体会看,要按照一个比较狭隘的固定的要求作文,如果不是凑巧这一方面恰好有所积累,要写出好的文章是不容易甚至是不可能的。
学生的情况各不一样,我们有什么理由要求他们写自己并无积累并不想写的文章呢?当然,也许有的教师会说,考试都是统一要求的作文啊。
不错,考试作文总有一个统一的要求,但我们必须要弄清楚考试作文与平时作文的区别。
我个人认为:考试作文的目的是为了测量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写作能力,而平时作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写作能力。
考试作文是看结果,平时作文是重过程。
如果学生根本不想写、无法写,又怎么能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呢?因此,保证学生的写作自由,倡导自由作文是非常必要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如果我们再联系近几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不难
发现近年来高考作文都尽可能地给学生更大的选择自由和写作空间。
当然,我们所说学生作文的自由,也不是对学生的作文放任自流,不管不问,而是努力给他们写作的自由空间和选择的自由,不愿意写的不必逼着他写。
更多的时候,是提供一个写作的情景或话题。
如高一开学的第一次作文,就是让同学们介绍自己,介绍自己的父母,介绍自己的家族。
高二第一学期有两个单元的诗歌,一开始学习,我就布置每人写一首诗、写一篇评论。
世界杯踢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我就以足球为话题作文。
即使有时候是命题作文,我总要给学生不止一个题目,对作文的要求也不是规定必须写多少字,写什么内容。
对学生作文完成的时间也是比较自由宽松的,只规定一个大概时间。
我不想由于时间的限定使学生的作文过程不完整,只是匆匆完成一个作业而已。
我一直认为学生作文是其在进行艺术创作,而不是在教师严格标准下的“现代八股”。
既然学生作文是其创作的艺术品,那么就必然允许他的自己的作品张扬个性,表现自我。
在实践中,我感到自由作文学生欢迎,习作的质量也相对比较高,从教的角度看,得到的信息反馈量更大,发现的问题也更多更真实。
二、课内作文与课外作文相结合
语文老师,一般都会在注重课内作文的同时,对学生的课外作文提出一些要求。
而我多年来,更重视课外作文。
所谓“为主”不是指课内作文的篇数比课外的练笔还要多,而是说主要看重的还是课内作文,把课内作文看作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手段,把课外的写作看作是辅助手段;对课内作文花时间多,用心多,精心计划,精心批改,而对课外作文,则任其自由发展。
我对这种做法是持反对态度的。
因为课内作文虽然对于培养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一定的要求作文的能力很有效,从应试这个角度讲,不失为一条可行的路子,但学生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始终是被动的,思想受到限制,思维受到限制,因而很难有
佳作出现。
况且高中作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应付高考,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感悟能力。
所以,我在作文教学中就注重了课内作文与课外作文相结合,侧重于课外作文训练。
在学生的课外作文上我花了不少的心思:首先努力丰富学生课外作文的内容,我经常通过自己的写作实践引导他们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写作的触发点,关注国内外焦点问题,从生活中找素材,提醒他们要特别关注自己,要以敏感的心去体察生活中的每一个微小的变化,更要对自己内心的微妙变化时时刻刻予以关注,因为文章都是心灵的产物。
而这些在课内作文中不可能都一一涉及到,引导学生在课外将自己一时的感悟,点滴随想用语言文字的形式再现出来。
既能使学生感到有内容可写,又能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事实证明学生的课外习作中往往比课内作文质量更高,内容更充实。
三、多向对话与单向传授相结合
我一向不认为作文知识和能力之间有着必然联系。
姑且不举那些什么作文知识也没有的大作家为例,也不引用鲁迅先生不要相信文章做法之类的名言,单就我们自己的体会而言,知识到底在其中起多大作用,就很值得怀疑。
写得一手好文章,而考写作知识不及格的人绝不是个别的特例。
对我们写作有益的倒是一种沙龙式对话,能激发大家的写作热情,给大家写作得失的启发。
基于这样的一些基本想法,我的作文评讲课是“沙龙”式的,就一个作文题或一篇作文,展开广泛的对话。
作者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同学们可以发表自己的评论,不同意见可以辩论,老师也只是其中普通的对话者。
不是说我就完全丧失了教师的角色,不发挥我应该有的作用,而是说我不以自己的意见为核心,学生常常和我的意见相左,而且批评我的作文评价标准“太旧”“太实用化”“框框太多”,我既据理力争,也虚心接受。
我们讨论的话题,也不是纠缠于所谓写作的知识和写作的理论,包括教材的写作内容也绝不拘泥,甚至有时会把它作为
我们批评的对象;而是以学生的习作为话题,以鲜活例子为讨论的出发点。
人们常说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但在课堂中具体地体现就不容易,而且要在作文教学中实现学生的主体似乎很难。
而我们认为这样的作文评讲课,学生往往能成为“主体”,非常投入,学生和我自己都觉得效果不错。
四、张扬自我与统一标准相结合
在作文评价上,我从不用统一刻板的标准去衡量学生,更不以自己的喜好为尺度去评价,而是在考虑写作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的评价尺度,尊重学生的写作个性,更为看重学生的自我表现。
文章是表达思想感情最重要的方法和途径。
能够恰到好处地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能把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说清楚,就应该是好的文章;能表达一种不同一般的思想认识或独特的生活体验,则更为优秀。
近几年高考的满分作文无不是这一类作文的典型代表。
有些个性鲜明、不同一般的作文,即使那样的风格我并不特别喜欢,我也充分给予鼓励,并给以高分。
当然,我也因此遇到过一些尴尬,因为这些同学的作文,换了一个教师批改就可能得很低的分数,而且大多在考试的时候,但我至今仍然坚持在作文训练中重视自我表现、轻视统一标准的做法。
我认为,这样做的意义不仅仅是可以培养学生写作的个性,而且对学生的人格养成也很有好处。
总之,作文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其终极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实现《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相关的目标任务。
以上概括介绍了自己对作文教学的一些认识的做法。
也许,这样的做法并不新鲜,也不完全合理,在这里浅陋地说出来,主要目的是希望得到行家的指点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