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三只鸟,人生三种境界

合集下载

庄子人生的极致境界

庄子人生的极致境界

庄子人生的极致境界庄子是中国古代一位重要的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著作《庄子》对于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庄子的思想主张和人生观体现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境界,追求自由和宁静,达到人生的极致境界。

本文将探讨庄子人生的极致境界的主要特征和实现方法。

一、无为而治的境界庄子主张“无为而治”,认为人类应该放弃对外在事物的过分执着和干预,接受自然的安排和规律。

在人生的极致境界中,人们应该放下功利心和欲望,不强求,不逞能,顺应自然,以达到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这种境界要求人们超脱尘世的纷扰,摆脱对权利和财富的追逐,进而享受内心的自由和平静。

二、顺应自然与天人合一庄子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类应该与自然相融合,与天地万物和谐相处。

在庄子看来,人是宇宙的一部分,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与大自然内外一体地交流与对话。

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是人生的极致境界,使得人们能够领悟自然的真谛,从而达到心灵的安宁与宁静。

三、超越形而上、追求真实庄子主张超越对形而上世界的执着,认为人们应该超脱物质的束缚,以精神和思想的层面去追求人生的真正意义。

在庄子看来,人的真实价值不在于物质财富和地位的追逐,而在于对真理的追求与领悟,达到对人生和宇宙的超越与洞察。

这种对真实的追求使人们超越现实的桎梏,达到内心与灵魂的自由。

四、顺势而为、以逍遥自在庄子的境界追求人生的自由与逍遥,主张顺应事物的发展趋势,摒弃一切的功利心和管理层面的执着。

在庄子看来,逍遥不是狂放不羁的放纵,而是立足于自然法则,放下欲望,以随遇而安的姿态面对人生的起伏和变化。

只有顺势而为,才能获得淡泊和宁静的真正快乐。

五、拒绝盲从、追求自主庄子反对盲从和墨守成规,主张每个人都应该独立思考,追求独立的见解和生活方式。

在庄子看来,人生的极致境界是自主的,不受他人和社会框架的束缚和压力。

人们应该保持独立性和独特性,坚持自身的原则和信念,追求内心深处真正的美好。

六、超越生死、通达大道庄子追求的境界超越了人生的有限和局限,他主张人们应该超越生死界限,通达大道。

历史趣谈:庄子的三种人生境界 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历史趣谈:庄子的三种人生境界 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庄子的三种人生境界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导语:《庄子逍遥游》开宗明义提出了道家的理想人格至人、神人、圣人。

单看内七篇,三种人格,代表着三种不同的荣誉。

称号,此三者所以不同《庄子·逍遥游》开宗明义提出了道家的理想人格——至人、神人、圣人。

单看内七篇,三种人格,代表着三种不同的荣誉。

称号,此三者所以不同。

但作为三种人生境界,它们到底有什么不同,譬如至人到底比圣人高明在哪,庄周又未尝赋予深意。

"至人无已",无已便彻底打破了对立面,进入到所谓"吾丧我"(《齐物论》)的超然状态,由此看来,大约至人的境界最为高了。

但是,《大宗师》载女仍讲授"圣人"治道的步骤,即"外天下"——"外死生"(生指性)——"朝彻"——"见独"——"无古今"——"不死不生"——"撄宁"。

此处说的"不死不生"即指"外死生"(《天下篇》),"撄宁"即指打破了一切对立,这也就是"无己"。

可见,"圣人"的境界与"至人"的境界,理论上没有根本的不同,凡终其天年,视死如归,打破一切对立面的人,都算修成了正果,只是作为一种荣誉,"至人"、"神人"、"圣人"才表示不同的品位。

如宋荣子"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逍遥游》);列子"御风而行,冷然善也"(《逍遥游》);老子"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养生主》);他们分别代表着"圣人"、"神人"、和"至人"。

庄子三条鱼,人生三境界

庄子三条鱼,人生三境界

庄子三条鱼,人生三境界北冥之鱼《庄子·逍遥游》中记载:北冥有一条名为“鲲”的鱼,不知道有多少千里长。

它变化为鸟,名为“鹏”,鹏的背,也不知道有多少千里长。

鹏振翅高飞的时候,双翼就像垂悬天际的云朵。

北冥之鱼,大而无边,变幻莫测,远超世人想象。

庄子怕世人不信,还引用《齐谐》,证明这条鱼确实存在。

天外有天,山外有山;人生有涯,所知无涯。

我们习惯眼前光景,往往忽视世间之大。

苏轼见王安石写菊花“吹落黄花满地金”,便嘲笑他没文化。

在他的知识范围里,菊花在枝头就枯萎,不可能落到地上。

被贬到黄州后,九九重阳日,菊花落在地上,遍地金黄。

苏轼呆住了:原来真有“吹落黄花满地金”。

才高如苏轼,在浩瀚无边的世间,尚且是井底之蛙。

平凡如你我,在广阔无垠的宇宙,仅仅是一颗微尘。

纵然见识非凡,但仍要怀着羞涩。

造化之奇幻,世事之多变,岂是一介凡人可以测度?保持谦虚、好奇,才能接纳世间的新鲜事物。

濠梁之鱼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上,展开一场对话:庄子说:“鱼在水中,游得多么快乐自在啊。

”惠子问:“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快乐呢?”庄子反驳:“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想法;你不是鱼,自然也不可能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和鱼的想法,互不相知。

人与人之间的悲喜,各不相同。

你以为在感同身受,别人只觉得你站着说话不腰疼。

有个节目《穷富翁大作战》,邀请富人体验七天底层生活。

一位富人言之凿凿:“这些苦不算什么,只要够努力,就能改变命运。

”之后,他跟底层穷人一样干活,干了一天,累得筋疲力尽。

第二天,他放弃了体验。

他说:“底层生活太可怕了,累得没办法思考改变命运。

”隔岸观花易,切身体会难。

别轻易劝人大度,因为你不知道别人的痛苦;别随便劝人放下,因为你不知道别人的负担。

站在上帝视角,指指点点,只会惹人讨厌。

不轻易评价他人,才是将心比心的善良。

江湖之鱼《庄子·大宗师》记载,泉水干涸,有两条小鱼,靠对方口里的泡沫活命。

庄子用三条鱼,表达三种人生境界,道出生活的真谛

庄子用三条鱼,表达三种人生境界,道出生活的真谛

庄子用三条鱼,表达三种人生境界,道出生活的真谛西汉刘安曾著《淮南子》一书,文中写道“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由此可见,古人与鱼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先秦宋国曾有一位哲学家,也是道家逍遥派的开宗鼻祖,人称“老庄”之一的庄子,他应该是历史上最爱鱼的人。

庄子写书立著无数,提出很多新颖活泼的哲学观点,尤其以写“鱼”最为生动有趣。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庄子把快乐的人生比作三条鱼,以此表达人生的三种境界,它们分别指哪三条鱼呢?超然物外的北冥之鱼“北冥有鱼,其名曰鲲”,出自庄子名篇《逍遥游》的经典佳句。

庄子笔下的鲲,不仅拥有庞大的体型,而具备一双遨游苍穹的翅膀,能够乘着夏天的风,从北冥飞到南冥。

能够飞翔是多少鱼儿梦寐以求的理想。

庄子却说它是一条不快乐的鱼,因为鲲只能借助风才能飞翔,若是飞翔途中,风戛然而止,鲲也会从天空跌落。

鲲能够飞翔必须依附于风的存在。

庄子借此想要表达,人不能过度依赖外物,酒色财气、名利权势都是身外之物,只能暂时满足内心聊以慰藉。

人若是陷入追名逐利的声色犬马中,久而久之会形成依赖,逐渐丧失基本的价值判断,从而影响自己看待世界的视野。

在此以前,管子曾作出详细的阐释说“君子使物,不以己悲,不为物役”;孟子也曾说“人禽之辨”。

人区别于动物的地方是有价值地活着,活出自我真我本我,不要被世间的灯红酒绿蒙蔽双眼。

宋朝的范仲淹说得更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不要因为生活的好坏、个人的得失而杞人忧天,生活走到哪一步,便做该做的事儿,要是往前一步是忧愁,往后一步也忧愁,那么人活着还有什么乐趣。

所以,庄子借北冥之鱼告诉后人,人要学会超然物外,活得潇洒一些。

冷暖自知的濠河之鱼道家的庄子与名家的惠施是一对欢喜冤家,两人一生辩论无数,奈何惠施从来没有赢过,这些诙谐幽默的故事都收集在《庄子》一书。

有一年秋天,庄子与惠施相约濠河。

庄子有感而发说“鯈鱼是多么快乐”。

庄子|人生三境: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人生三境: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人生三境: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说人生有三境: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这听上去很神奇,其实,人人都可以做到。

那就看看庄子说的“无已”、“无功”、“无名”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宋荣子的境界庄子.逍遥游(七):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宋荣子又是什么人物?他算是个道家的高人了,是一个充满了个性的高人。

没有什么官位,一生穷困,就像灰雀嘲笑大鹏一样,宋荣子一生都在批评君王。

天下之人,小到一乡之名人,大到一国之君,都是成功学的奴隶,都在追求大鹏之志,把自己的荣辱看得比命还重。

这宋荣子却我行我素,因为他根本不在乎别人的夸赞,也根本不在乎别人的批评,这就是“辩乎荣辱之境”。

天下之人一起夸奖他,他也不以此为荣,不会因别人夸奖就更加励志;天下之人一起批评他,他也不以此为耻,不会因别人批评而垂头丧气。

宋荣子为什么如此潇洒?因为他已经接近了“无已”的境界,这其实就是《齐物论》南郭子綦“吾丧我”的境界,灭了自己的小宇宙,自然把与生命无关的种种累赘分得清清楚楚。

这就是老子说的“宠辱不惊”。

珍重生命,无视荣辱。

至人无已,不等于不食人间烟火,无已无的是自己的成心,不是天下。

《庄子.天下篇》说宋荣子:“愿天下之安宁以活民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以此白心”。

意思是说:宋荣子心系天下民生,自己却不讲究,还经常挨饿,连弟子也饿得招架不住了,都这般窘困,还是心怀天下。

这么了不起的人,庄子却笔锋一转,说宋荣子也没有达到极致。

这其实只是一种笔法,因为,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没有极致。

列子的境界庄子.逍遥游(八):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的三条鱼,人生的三重境界

庄子的三条鱼,人生的三重境界

庄子的三条鱼,人生的三重境界作者:洞见来源:《学生天地·初中》2019年第09期庄子可能是最喜欢鱼的哲学家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庄子将生活的智慧写进三条鱼的故事里,读明白了,人也就活通透了。

北冥之鱼庄子在《逍遥游》里写的第一条鱼是北冥一条名为“鲲”的鱼,能化作鹏,遨游于九天,能乘着六月的风飞去南冥。

可是庄子却说它不自由,一旦没有了风,就只能从高空坠落。

那时候,据说有个名叫列子的人就能够驾着风在天上飞,跟神仙一样。

但是没有风,他也是要发愁的。

站在风口,谁都能飞起来,这样的自由靠的是外物,是靠着财富、名声才能够填补自我的空虚。

陶渊明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他情愿“种豆南山下”,“带月荷锄归”,官场再好的锦衣玉食也不如手中的一杯菊花酒。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荣华富贵转眼就成了别人口中的笑谈趣事,又有什么好在乎的呢?在庄子的智慧中,不为物所累是人生的第一层境界。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在河边钓鱼,他每次钓上来鱼就用尺量一下,只要比尺大的都丢回河里。

别人问他这是为什么,他说:“我家的锅只有尺这么长,太大的鱼装不下。

”物质上的需求要寻求一个恰当的尺度,“够用就好”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态度。

濠梁之鱼庄子说到的第二条鱼是《庄子·秋水》中叫“儵”的鱼,是濠河之鱼。

有一天,庄子和惠子路过濠水。

在桥上,庄子说:“你看这些儵鱼在下面游得多么快乐!”惠子却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快不快乐?”庄子立刻答道:“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生活就像一出戏,我们不在别人的曲目里,怎么能知道别人的悲欢呢?鱼的快乐是自由嬉戏在水中,人的快乐是能够自然生长在世间。

一个为迎合别人而改變自己的人注定不快乐,邯郸学步的人生也是没有光的。

人最大的悲哀就是:你明明与众不同,却总希望和别人一样。

快乐从来都是自己的,不是别人眼里的。

与其绞尽脑汁地去想怎么才能活成别人喜欢的样子,倒不如努力去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从《逍遥游》解读庄子关于人生的三重境界

从《逍遥游》解读庄子关于人生的三重境界

从《逍遥游》解读庄子关于人生的三重境界热20已有928 次阅读2010-06-09 09:25内容提要:人应有怎样的追求,人生至高的理想境界是什么?庄子的《逍遥游》给我们阐释了人生的三重境界。

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之高翔,超越自我,追求卓越——这是人生的第一重境界。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这是人生的第二重境界。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是人生的第三重境界,这也是庄子描绘的人生最高境界。

境界,从其基本的意义上来看,就是指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

从人生的角度来诠释,就是指人的理智所面对的那个客观世界里,超越现实人生、追求人格自由所达到的层次,或者说人的主观理智超越客观存在的能力。

超越现实人生,追求人格自由,在庄子思想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人应有怎样的追求,人生至高的理想境界是什么?庄子的《逍遥游》给我们阐释了人生的三重境界。

《逍遥游》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人物庄子的代表之作。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汉文学史纲要》)《逍遥游》的文风最能体现庄子的这种风格。

当然,文以载道,《逍遥游》最精华的还在于文章的哲理性。

全文的主旨是论证绝对自由。

庄子认为,一个人应当突破功、名、利、禄、权、势、尊、位的束缚,使精神活动达到优游自在,无牵挂、无阻碍的境地。

全篇以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用寓言和比喻的方法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要使人的精神活动入乎优游自在、无拘无束的境地,必须顺其自然,超脱现实,明“无用之用”,臻于“无己”、“无功”、“无名”之境,将自己与万物混为一体,而切不可为外物所役,为功名利禄、权势尊位所束缚。

庄子在《逍遥游》中是这样来阐述他的逍遥境界的。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庄子寓言,大鱼化鸟,讲了成为圣人,世间做事大成的修炼,

庄子寓言,大鱼化鸟,讲了成为圣人,世间做事大成的修炼,

庄子寓言,大鱼化鸟,讲了成为圣人,世间做事大成的修炼,
庄子讲变化,虫可变成蝶,鱼成化成鸟!人也可成为圣人仙人!这个要有个闭关修炼的过程,象长征!能磨炼活下来,便修成了!
北溟有鱼,北方在是八卦的坎卦,为水为阴!庄子说,鱼最后到了南溟,才能变成鸟!道家修炼里北溟就是人体丹田腹部的位置,南
溟就是头部位置,属离、属火!取坎水,填离火,烧炼得金丹神水。

是能量转化过程,也称炼精化气。

当然大道不的执于身中小变!庄子是讲了天地能量的变化,做帝王之事的奥秘!要先在低处,如北溟之水这样的阴处,守低的位置,潜心修炼!十年一日,才能化成鸟,鱼化龙!升到天的位置,阳的位置!
这在内丹也称小周天功夫。

入于可先静心凝神,守住丹田气窍。

如母鸡抱小鸡,养着!神光内视腹部脐下关元穴一刻不离!勿忘勿助!静听自己的呼吸,后听自己的气息!在佛家称色不异空,道家称为后天返先天。

气窍所在腹部就物质而言为大小肠。

修道以慧眼,般若智慧细观下去是分子原子,功夫到了看丹田、天地万物都是气的组成!所以说天地是一指头!
悟道了便玄关一窍开!修道可入门了,此时如大鱼在海,沉潜勿用!慢慢养成!十年功夫,化为大鹏!元气冲腾,百脉皆开!这个就能出世入世,内圣外王!黄帝、周文王且战且仙的功夫!红尘之中可修道,百万军中可结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三只鸟,人生三种境界
第一只鸟:海鸟
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

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

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庄子·外篇·至乐》
一只很大的海鸟,从海上来到鲁国。

鲁国的君臣都很高兴,用隆重的音乐,盛大的宴会,来款待这只远道而来的鸟儿。

宴会上有猪有羊,舞女伴舞,琴师弹琴,让人眼花缭乱。

结果这只鸟很快就死了。

它没见过这种场面,不吃不喝,几日后就死在了鲁国。

好好的一件事,为什么搞成这样呢?
庄子说:因为不把鸟当鸟。

鸟儿应该吃虫子、吃鱼,活在大海或者森林。

达官贵人喜欢的玩意他不喜欢,它喜欢的玩意,达官贵人们也不喜欢。

夫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而实际上,己所欲,也勿施于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不要横加干涉,无端指摘。

对鸟儿而言是这样,对人也是如此。

父母子女之间,同事朋友之间,夫妻之间,都要保持这样的尊重和界限。

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凌驾在别人的意志之上。

这是鸟的自由,也是人的自由。

第二只鸟:凤凰鸟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
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
邪?”
——《庄子·秋水》
庄子的朋友惠子当了梁国的宰相,有人传播谣言,说庄子要来梁国抢宰相之位。

惠子很害怕,于是下令整个梁国搜捕庄子。

庄子亲自去见惠子。

庄子说南方有凤凰鸟,遇到梧桐才会休息,只吃竹米(竹子开的花),只喝清泉。

猫头鹰得到一只死老鼠,凤凰路过,猫头鹰发出‘吓!’的声音。

你今天也要为了梁国的相位来吓唬我吗?
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鶵,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表明自己鄙弃功名利禄的立场和志趣。

在庄子看来,人生于天地之间,摆弄金钱,汲汲于名位,实在是无聊。

自古以来,欲望太多的人,多半不能成事。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人心是有限的,装得下功名利禄,就装不下志向和抱负。

金钱地位,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懂得知足,学会简单,才是一个人真正的高贵。

第三只鸟:大鹏鸟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庄子·逍遥游》
北冥有条很大的鱼,能变成一只大鹏鸟,遨游千里。

但是就这样的大的鸟,也需要凭借风才能飞行。

庄子说:人生最大的痛苦便在于此,只要“有待”,便不能自由。

依靠的东西越多,想要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发不得自由。

这只大鹏鸟在后世被李白当做自由的图腾,而实际上,在庄子眼里,大鹏还远远没有自由。

庄子说:物物而不物于物。

人应该做物的主人,而非奴隶。

控制自己的物欲,学会享受精神的富足。

就是少一些欲望,少一些心机,多一些灵魂的自得其乐。

当然要想真正求得自由,人还需要放弃“我执”。

人所有的痛苦,无非是因为有“我”。

我所求,我所爱,才有我所恨,我所怖。

庄子在《逍遥游》的最后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至人”忘掉自己,“神人”没有功绩心,“圣人”没有名望心。

人有自己的意志,自然有自然的意志。

舍弃个人的荣辱得失,舍掉自我的执念,尊重天道,顺其自然,才能真正的自由。

懂得尊重别人,不会因为理念的不同折腾别人;
学着简单生活,不会因为名利折腾自己。

顺其自然,不要因为执念而迷失自我。

这样的人,内心丰饶富足,惬意安宁,自得其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