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三种境界

合集下载

张载横渠四句

张载横渠四句

阐述对“横渠四句” 阐述对“横渠四句”的意义和第一句 “为天地立心”内涵的理解。 为天地立心”内涵的理解。
明确:本段首先简要概括“横渠四句”的意义。 明确:本段首先简要概括“横渠四句”的意义。 作者认为张载的四句话体现了人的特点, 作者认为张载的四句话体现了人的特点,是人区别于 其他动物之所在。接着又说四句中“ 的主词“ 其他动物之所在。接着又说四句中“为”的主词“可 能是张载本人,也可能是哲学家,也可能是哲学” 能是张载本人,也可能是哲学家,也可能是哲学”, 而张载就是哲学家,因此,作者的实际意思是“ 而张载就是哲学家,因此,作者的实际意思是“横渠 四句”应该是哲学家或哲学的神圣的使命和任务。 四句”应该是哲学家或哲学的神圣的使命和任务。因 为冯友兰认为,人生哲学的根本问题有两个: 为冯友兰认为,人生哲学的根本问题有两个:一是人 之于禽兽者及人之所以为人之理何在? 之于禽兽者及人之所以为人之理何在?二是人生之意 义何在?哲学就是帮助人提升精神境界,完善人格。 义何在?哲学就是帮助人提升精神境界,完善人格。 天地即自然宇宙,天地本来无心,而人有心,人 天地即自然宇宙,天地本来无心,而人有心, 的心即是人的自我认识和对天地的认识; 的心即是人的自我认识和对天地的认识;人本来就是 自然的产物,是天地之间的一部分, 自然的产物,是天地之间的一部分,人对于天地的认 识即所创造的文化也可以说是天地的自我认识, 识即所创造的文化也可以说是天地的自我认识,这就 是为天地“立心” 是为天地“立心”。
电视剧《金婚》中有一段台词“现今社 会分两种人:一种是痛苦的哲学家,另一种 是头快乐的猪。”如果让大家来选择,你更 愿意选择哪一种呢?痛苦的哲学家,常常思 索人生的真谛,因不得求解而困惑痛苦;快 乐的猪,没有思想,不去考虑今日明朝而简 单快乐。哲学家似乎离我们很远,但对人生 意义的拷问却是一种必要,今天我们一起来 学习冯友兰的《横渠四句》,了解人生的真 谛。

王国维人生三种境界

王国维人生三种境界

王国维人生三种境界
王国维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国学大师,他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人生三种境界的论述,引发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和深刻思考。

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三句诗分别出自晏殊、柳永和辛弃疾的作品,王国维借用它们来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从立志到成功的不同阶段
和心态。

第一境界是在迷茫中树立远大的目标。

这个时候的人像是独自登上高楼,在寒风中望着天边的路。

他心中有着无限的渴望和抱负,但也感到困难重重和孤独无助。

他需要有勇气和决心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第二境界是无怨无悔地付出努力。

这个时候的人像是为了心爱之人而消瘦憔悴。

他不计较个人得失和荣辱利禄,只专注于自己的目标。

他不畏艰险困苦,不惧风雨打击,只坚持不懈地奋斗。

第三境界是在平静中达成成就。

这个时候的人像是在茫
茫人海中寻找某个人。

他经过了无数次的尝试和失败,也经历了无数次的喜怒哀乐。

但当他回头一看时,却发现自己已经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并且拥有了真正的幸福。

王国维人生三种境界是一种智慧和哲理,它告诉我们要有远见、有毅力、有平常心。

只有经历了这三种境界,才能成就大事业、大学问。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的感悟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的感悟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的感悟王国维先生,一位伟大的文化名人,书法大家,散文家,学者,以及教育家,他是中国近代史上文化名人之一,被誉为“中国近代着名的多才多艺的国学大家”和“’盛唐’之后开宗立派复兴古文化的第一人”。

在王国维的一生中,他提出了“人生三境界”的概念,这是指人类在生命的不同阶段及不同情境下,所面对的三种不同的境界。

它主要包括“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和“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三种境界。

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悟。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王国维所描述的人生的第一境界,它包括个人的学习成长,对某项事业的投入等等。

这种境界的特点是兴趣和欢快,对于新事物的学习也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在这种状态下,人们对未来充满了期望,对学习和成长的动力也很强。

这种境界也是人们生命中最重要的状态之一,它为人们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我看来,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这样的阶段。

因为在这个阶段,我们可以掌握知识技能,了解自己,展示才华,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天赋和意愿。

这个阶段中,我们应该保持好奇心和热情,与世界保持联系,并运用这些得到的知识轻松地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王国维所描述的人生的第二境界,它代表着个人面临生活压力和时光的消逝,对时间的珍惜和对自己生之有限的认识。

这个阶段,我们会明白:时间是我们最珍贵的资源,必须充分利用每一分钟,在面对挫折和逆境时,勇敢面对,不气馁,保持积极。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不息的进取心和勇气,升华自己,丰富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切勿停滞,自我沉溺。

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在生命中经历失败,经历不如意,但成功者与不成功者的区别就在于失败后能够继续向前,关注前方机遇而非后面挫折。

登泰山而小天下这是王国维所描述的人生的第三境界,它代表着个人在事业和生活上的顶峰,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把智慧和才能充分发挥,超越个人的目标,从而对整个世界贡献自己的最大价值。

在这个阶段,我们应该具备参透事理,融会贯通的眼光,要对社会、对自己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注重自己的价值和人生意义。

人生的六大境界

人生的六大境界

人生的六大境界(一)第一境界:志于学。

学什么?学习解放自己,学习规则,学习磨炼自己的性格、意志、毅力,按规则行事。

让自己的主观意志和客观规律相符。

这就象孩子学走路一样,需要长时间的调整,学而时习之。

孔子这句名言提到六个十年,是说每经过一个阶段需要十年十年。

现代科学已证明完全掌握一门技术,一般都需要十年。

第二境界:立。

主要意思是说一个人有了明确的人生观念,掌握了生活的基本技能,知道怎么做,并能够那样去做。

一般人都理解成家立业,也可算为一个表面的标志,但不一定谁都能做到。

第三境界:不惑。

即使你确定了人生观念,掌握了基本生活技能,也成家立业了,但还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各方面的影响,如果到了四十岁,你还处于犹豫徘徊时期,那一生就不会做出什么象样的事情了。

四十岁,人必须坚定自己的信仰,成为事业上的专家里手,毫不犹豫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第四境界:知天命。

我觉得最好的标志就是安居乐业。

知道自己的潜力和局限性,安心生活,安心工作,乐在其中。

很多不到50 岁的人说自己现在就是安居乐业,其实还是会受到许多外界诱惑,容易不自量力,或妄自菲薄的。

第五境界:耳顺。

一个人越能成为自己,就越能听到不同的声音。

不惑是心不迷惑,能够坚持自己,但耳顺却还需要修炼。

外界什么流言蜚语,谩骂诽谤,都能象大人对孩子一样一笑了之,不仅需要的是定力,更主要的是心胸和爱心。

举个例子说,如果不爱自己的孩子,你对孩子无理取闹的话就不会耳顺。

第六境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最高境界,孔子说要到自己70 岁才达到这种境界,而孔子只活了72 岁。

它指的是什么?是自由,是符合规则。

能够把各种规则便成本能,下意识地按照规律行事。

而不是一般人理解的打破束缚,完全的解放、放任自流,为所欲为。

这需要经过一生的磨炼,并不是知道什么是规则,就能按规则办事。

所以我现在还是认为知易行难。

孔子说的这个境界是你已经不需要意志、毅力去控制自己,完全游刃有余了。

状态是平静的,既不洋洋得意,也不勉为其难。

做人的三种境界

做人的三种境界

做人的三种境界
做人的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想有一番大作为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长远的目光,然后确定自己的目标,规划好自己的人生。

总的来说,这第一境界,就是立志,越是形势危急,人生迷茫,越要立志。

做人的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立下志向之后,那便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了。

立下了宏图伟志之后,那便要去实现,不管多苦多难,都要勇往直前,从不轻言放弃。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一境界,乃是最高境界,往往前两层境界已经拦下了90%的人,甚至更多,由此可见这一境界的可贵!
为何说这层境界可贵?因为它代表成功了,苦苦追寻,历经磨难,终于看到了惊喜。

经历了第一层和第二层境界的磨练,大部分不合格的人都被淘汰了,还有相当一部分的人,只差一步就能成功,可他们还是放弃了。

如果第一层境界是“立”,第二层境界是“守”,这第三层境界就是“得”,是功到事成。

成功人生的三大境界

成功人生的三大境界

成功人生的三大境界
(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意思是:一夜的风吹的树叶都落了,当我们的事业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独自到高处才能看清到达成功的路。

(遇到挫折的境界)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

意思是指为寻找他心中的佳人身体都瘦了,衣服都变得肥大了,人也憔悴了,但是不后悔。

喻意:成功者为了事业,人变得憔悴了,衣服宽大了,但是不后悔。

(在坚持的境界)
(3)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表达了坚持到成功的境界。

这就是说我们一天坚持一点点,一天努力一点点,总不回头,我们这样坚持下去,一定能达成功!
“有恒心为成功之本”,每个人的智慧、才能、学识皆有所不同,但是成功一定要有恒心,有坚持的心态,成功者相同之处,就在于事业能够支持到底持之以恒。

成功、胜利是需要脚踏实地,身体力行,持之以恒的。

在这个世界上,真正能够成功的往往比别人多走几步的人。

成功最简化的步骤就是:第一、选定你的目标;第二、放弃所有与你目标无关的东西;第三、接下来就是按邱吉尔的话去做: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直到成功。

人生的三重境界

人生的三重境界

人生的三重境界人的一生应有三重境界:第一重是趋利,追求物质上的温饱;如果你到现在依旧为了房子、车子、存款、结婚在犯愁,在努力,在奋斗,那么你也就处在人生第一重境界,就是趋利。

就是在追求物质上的温饱,并非真正的肚子上的温饱,很多人都是不满足物质上的温饱,要有房子、车子、存款,才能结婚。

你看我们这个年代,多少人都卡在第一重境界,无法自拔,买不起房子、结不起婚,三四十岁了,依旧单身,无法生育二女,无法传宗接大,这是让很多男人感到很自卑的,看着同龄人结婚,如今儿女成双,多少都会很羡慕。

第二重是趋名,追求精神上的愉悦和寄托;这个阶段,肯定是你已经有了房子、车子、存款了,有些钱了,或是创业成功了,就会想要名声,想出名。

或是会去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就好比曾经没有钱的时候,一直来不及去做的梦。

就如马云一样,曾经的教师梦、武侠梦,如今他都实现了,相信马云已经步入第三重境界。

而我们大多数人都卡在了人生第一重境界。

能步入第二境界的人,就很少,第三重更少了。

第三重是安放灵魂,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大部分人到了名利阶段就走不动了。

人创业成功了,事业有成了,该圆梦的都圆梦了,无所追求了,就会开始享受生活,就会去追求诗和远方,就喜欢安静,喜欢灵魂得到安静,不被嘈杂的社会所影响,就喜欢居住在便宜的小山村里,享受那种道法自然的超脱。

那么,为什么大多数人到了名利阶段,就走不动了呢?因为只要你克制不住自己的欲望,就会被名利所害。

因为名利看似是个好东西,但给人带来的机会和机遇太多了。

记得叔本华说过,“只要时机成熟,条件允许,人人都想作恶的。

”那么,当一个人名利双收了,是最应该克制自己的时候,克制不住,就会被名利所害就会去沾花惹草,就会去逛高级娱乐场所,就会过度放纵自己,花钱如流水,铺张浪费,甚至会去仗势欺人,结果就会走上不归路。

人生三境界 忍界持界悟界

人生三境界 忍界持界悟界

人生三境界忍界持界悟界第一境界:忍界人生有很多事,需要忍。

人生有很多话,需要忍。

人生有很多气,需要忍。

人生有很多苦,需要忍。

人生有很多情,需要忍。

忍是一种眼光,忍是一种胸怀,忍是一种人生的技巧,忍是一种智慧。

忍有时是怯懦的表现,有时则完全是刚强的外衣。

忍有时是环境和机遇对人性的社会要求,有时则是心灵深处对魔邪的一种自律。

学会忍,是人生的一种基本谋生课程。

懂得忍,游走人生方容易得心应手。

当忍时,俯首躬耕,无语自显品质。

不当忍时,拍案而起,奔走呼号,刚烈激昂,自溢英豪之气。

懂得忍,才能知道何为不忍。

只知道不忍的人,就像手舞木棒的孩子,一直把自己挥舞得筋皮力尽。

有所忍,必有所不忍。

是故忍界其实也是不忍之界。

第二种境界:持界人只有两只手,能抓多少东西?抓住一样东西,就意味放弃了更多的东西。

放弃和失去,其实始终是人生的大局。

不要以为得到了什么,其实人时时刻刻都在失去,失去时间,失去生命,失去更多的财富,失去更多的机会。

抓得越紧,丢失的会越多。

持到手的莫要沾沾自喜。

未持到手的,也莫要手的,也莫要灰心丧气。

生命的旅程太短,世间的精彩太多,持有什么,不持有什么,都不是人生过程的关键,关键是选择,选择是人生过程最精彩也是最具有诱惑的课题。

而持有,只是选择之后的一种随机可必然的结果。

当选择的命题被完成之后,所选事物的结果于个体的生命来说,虽然影响可能很大,但已不是生命的个体所能完全左右的了,所以也就无足轻重了。

人生关键的课题是选择,但人生最难的却是人要不停地选择。

有时刚完成一个选择,又得另一个选择。

有时在开头选择对了,在第二步却可能选择错。

有时一直都做了合适自己的选择,到最后一个选择前却走到了另一条不适合自己的道上。

是故,持界不是讲持有什么,而是讲选择什么,放弃什么。

而我们往往却不明确我们自己该选择什么,放弃什么。

毕竟我们心的欲望太大,而我们的手太少。

只有学会放弃,才能更好地持有。

放弃才是人生的大学问。

持界其实更是一种弃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人生三重境界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这段语言便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就是说一个人的人生之初是纯洁无瑕,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

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了。

这个世界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

进入这个阶段,人是激愤的,不平的,忧虑的,疑问的,警惕的,复杂的。

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

人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借古讽今,指桑骂槐。

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

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的主观意志的载体,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一个人倘停留在人生的这一阶段,那就苦了这条性命了。

人就会这山望着那山高,不停攀登,争强好胜,与人比较,怎么做人,如何处世,绞尽脑汁,机关算尽,永无满足的一天。

因为这个世界原本就是一个圆的,人外还有人,天外还有天,循环往复,绿水长流。

而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限的,哪里能够去与永恒和无限计较呢?
许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终点。

追求一生,劳碌一生,心高气傲一生,最后发现自己并没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终生。

但是有一些人通过自己的修炼,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境界,茅塞顿开,回归自然。

人这个时候便会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与旁人有任何计较。

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

面对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了了有何不了。

这个时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

正是: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便也就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此乃国学大师王国维总结自己人生三境界。

二、人生四种大智慧
1、因果法则
有舍才有得,有付出才有回报,有耕耘才可能有收获是因果法则。

看似简单,可人们做事似乎只重结果,忽视了方法与过程。

播的种子与方法错了,怎会收获理想的果实?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一定有原因!懂得并运用因果法则,物质富裕、身心健康就会变得容易。

2、心有定力
由于意识到万事万物的本质不是永恒不变的,都是变化的,所以,对待周边发生的一切事物变化,从现象上就会以平和心接受。

本着凡事内求的原则,以内省心探究其源,不论顺逆,皆是成长之因。

心有定力,就会有生命圆满的力量!心有定力的具体体现是能够做到放下过去,珍惜现在发展未来,心灵即刻得到解脱,即是活在当下的快乐。

相反若是活在过去,不满现在,只希望未来之人,则是缺少智慧的人,烦恼不断。

心有定力就会清楚:只有“现在”才是你唯一能真正拥有和掌握的!若把握的不好,“现在”就可能变成不幸的“过去”;若把握得好,“现在”就会造就美好的未来。

3、中庸思想
不是骑在墙上,是两条腿走路;不是折中调和,是不走极端;是辩证处事,而非偏激待人。

“中”是做事准,恰到好处;“庸”是做事狠,坚定不移。

“中”是智慧,“庸”是勇气,“中庸”之人是智勇双全之士!
4、道法自然
道是规律;法是效仿,依据;自然是规律的本源,宇宙运行的原则。

做人做事应该求的就是个“道”——自然。

做人的“道”体现的是真诚、平等、清净、精进;做事的“道”体现的是
看开、随缘、感恩、内求。

◇真诚:一心一意,不虚假。

搞假骗的是自己,良心不安,真诚心是道。

◇平等:人与人的问题,包括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多是我大你小、我优你劣这种人心不平等造成。

◇清净:不沾染恶习,待人不分高低贵贱,处事不计较你我多少。

◇精进:不懈努力,不停追求。

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看开:看透开悟,即明了世间万事万物没有一样是永恒不变的。

人生的本质是体验中成长,目标设定后的过程体验是至关重要的,至于收获什么或多少,计算而不计较,所谓“只求耕耘,莫问收获”,才是快乐的智者境界!
看开就不会去执著结果的不变,就会少生烦恼这个副产品。

看开的人做的事,都是自利、利他乃至无我利他的事!
看开的人追求的都是过程中的成长!
看开的人由于没有了名利结果的包袱,反而在体验快乐的同时更易成功!
◇随缘——缘是条件,做事成功离不开条件,有些条件,尤其是客观条件非主观努力所能为。

那么“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善尽心力,随缘变化有多好!一直在努力,又不执著条件,轻松自在啊!智者会意识到外在环境是变化无常的,唯一能改变的是内心的状态。

我们不可改变事情的结果,但可改变对事情的态度!
心不随境转=不随境起舞=不随烦恼起舞。

◇感恩——凡事感恩!好也感谢——理所应当;坏也感谢——亮眼明心;顺也感谢——阳光是美丽的;逆也感谢——成功总在挫折后。

别拒绝困难与挫折,困难在古希腊语中,意为“上帝授予之物”!接纳后才有惊喜,感恩心一定快乐!曾国藩的成功秘诀:“平生长进,全在承辱受挫之时。


◇内求: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将注意力只放在自己是否想得对、说得对、做得对上。

真正的财富源自内心!世人做事不得要领的一个主要误区是向外求,顺则罢,一旦是逆、苦,心中便也跟着逆、苦起来,多可怜!真心不变,调整自我,适应外界,进而改造外界——此适者生存之真谛!
遇事多做内省是一大成功秘诀。

曾子(孔子的学生曾参)每日三省:
1、做事是否忠乎——一心一意、竭尽全力。

2、与人交往是否信乎——言而有信、行而守约。

3、传授习乎——所学知识是否复习和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