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11张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将相和》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将相和》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将相和》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原文】战国时候,秦国,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

秦王知道了,就写封信给赵王,说是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赵王接到信后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

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叫蔺相如的人,勇敢机智,也许他能解决这个难题。

赵王把蔺相如找来,问他该怎么办。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

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壁。

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

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能交出来。

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蔺相如知道秦王丝毫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一回到客舍,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

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了。

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壁送来,决不失信。

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6课《将相和》生字讲解课件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6课《将相和》生字讲解课件

zuì

组词:罪人 犯罪 造句:同学们千万不要干违法犯罪的事。
q:小梅胆怯地走进老师办公室。


组词:拒绝 抗拒 造句:我拒绝了同学的好意,自己回家了。
jīnɡ

组词:荆条 负荆请罪
造句:“负荆请罪”的故事对我们太有教育意义了。
ɡōnɡ

组词:宫殿 故宫 造句:故宫金碧辉煌,真漂亮!
xiàn

组词:奉献 献上 造句:同学们为老师献上深深的祝福。
nuò

组词:诺言 允诺 造句:小明允诺的事到现在还没有实现。
diǎn

组词:字典 典礼 造句:我们学校举行了盛大的开学典礼。
chāo

组词:抄写 抄袭 造句:我从不抄袭别人的作业。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 上 册
6 将相和
我会写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我会写
zhào

组词:号召 召集 造句:我马上召集小组成员开会。
chén

组词:臣民 大臣 造句:大臣们正在商议对策。


组词:会议 商议 造句:我们班今天召开了班干部会议。
quē

组词:缺少 完美无缺 造句:没有哪个人是完美无缺的。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 将相和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 将相和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 2年3月 上午3 时7分22 .3.2403 :07Mar ch 24, 2022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 022年3 月24日 星期四 3时7分 58秒03 :07:582 4 March 2022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上 午3时7 分58秒 上午3时 7分03: 07:5822 .3.24
18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2.3.2 422.3.2 4Thursday, March 24, 2022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0 3:07:58 03:07:5 803:07 3/24/20 22 3:07:58 AM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2.3.2403:07: 5803:0 7Mar-2 224-Ma r-22
谢谢大家
19
13
扩展阅读
14
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 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 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 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 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 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 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 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15
窃符救赵:战国时,秦国派兵围 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 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 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 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 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 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 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 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 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 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 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课件22张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课件22张

1.(如果)蔺相如不勇敢机智,(就)战胜不了秦 王。
2.(如果)蔺相如不勇敢机智,战胜不了秦王。
3.(要是)蔺相如不勇敢机智,(就)战胜不了 秦王。
4. 蔺相如不勇敢机智,(就)战胜不了秦王。
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 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 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1.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 如果 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
2.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 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3.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 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
4.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1. 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 就 把璧交给他; 如果 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
3.从此以后,他们俩各有情节,但又紧密联系。(渑 池之会)是(完璧归赵)的发展,(完璧归赵 ) 和(渑池之会)的结果又是(负荆请罪 )的起因。
合作交流:
三个故事各有情节,但又紧密联系。(渑 池之会)是(完璧归赵)的发展,(完完璧璧归归赵赵 ) 和(渑池之会)的结果又是(负负荆荆请请罪罪 )的起因。
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 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 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
他 理直气壮 地说:“我看您并不 想
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
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
这柱子上!”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 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 上!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不能强逼我。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6课
6 将相和
同心协力 无价之宝 绝口不提 理直气壮 完璧归赵 渑池会见 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 负荆请罪

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优秀ppt课件

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优秀ppt课件
蔺相如机智聪明。
如果您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 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而 得罪强大的秦国呢?
蔺相如巧言说服秦王。
速读课文第10-14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写了 一个什么故事?
渑池会面
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面。赵王胆怯,
不敢去。但蔺相如和大将军廉颇认为对秦王不能示
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
胆怯: 胆小;缺少勇气。 造句:在困难面前,一味的胆怯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抵御: 抵挡;抵抗。 造句:抵御外敌入侵是解放军 义不容辞的责任。 同心协力: 思想一致,共同努力。 造句:灾难面前,我们要同心协力,勇敢抗击。
近义词辨析
召集 召开
相同点
不同点
召集——将人们聚集的一起。
指聚集,开始
之意。
召开——召集开会。
作者简介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 年),字子长。中国西汉伟大的史 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 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 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 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 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我会认
bì 和氏璧
hu 规à划
rǔ 侮辱
ché 大n臣
zuì 请罪
shàn 擅长
蔺相如的无所畏惧吓 到了秦王的卫士。
秦王的阴谋没有得逞。
速读课文第15-17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写 了一个什么故事?
廉颇不服气。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立下了 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 上去了。要是碰见他,一定要让他下不来台!” 蔺 相如听说了,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蔺相如说明避让廉颇的原因。
负荆请罪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优质课件(共139张PPT)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优质课件(共139张PPT)
xiāo(削好)
读一读:
注意加点字的 读音!
1.她性格倔强. ,内心坚强. ,即便需要他人的帮助, 也不会强. 人所难。
2.我们计划. 明天去中山公园划. 船。 3.哥哥抢走了我刚削. 好的苹果,简直是“剥削.” 我的劳动果实。
这是课后第1题哦!
你读这篇课文用了几分钟?了解了哪些内容?
如何快速默读课文 一篇文章篇幅很长,需要用最快的时间把握课文的主 要内容。默读时,可采用如下技巧提高阅读速度:集中注 意力,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遇到不理 解的词语或不认识的字,可以先不管,读完再查字词典。
我会写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课前预习
背景资料
助读资料我先看
本课所写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当时,比较强的诸
侯国有七个,即秦、楚、齐、赵、燕、魏、韩,史称“战
国七雄”,秦国是最强的一个。七雄并峙,战火频繁。赵
国的东面是富强的齐国,西面是强大的秦国,赵国处在两
大强国之间。“完璧归赵”的故事发生在秦国全力进攻楚
国的时候。秦国不能集中更多兵力对付赵国,于是企图用
承诺(ruò nu√ò) 诸侯(zhù zh√ū) 划归(huá hu√à)
根据意思写词语。
1.现借指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文中指蔺相如派人把和氏璧完好 无损地送回赵国。( 完璧归赵 )
2.因怒而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形容非常愤怒。( 怒发冲冠 ) 3.自己犯了错误,主动请求处分。( 负荆请罪 ) 4.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同心协力 ) 5.指极珍贵的东西,文中指“和氏璧”是稀有的宝玉。( 无价之宝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在我们中华民族五 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武将,也有众多有胆 有识的文臣。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认识两位熠熠生辉的 人物吧!

【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将相和》课文重点知识汇总带课后习题答案

【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将相和》课文重点知识汇总带课后习题答案

《将相和》知识点1.生字组词:召:召唤召集召见召开号召征召臣:君臣忠臣臣服臣子大臣使臣议:议论会议建议提议无可非议宫:宫殿故宫东宫天宫少年宫献:献花献礼献血贡献借花献佛诺:诺言允诺许诺应诺唯唯诺诺典:典礼盛典经典典籍引经据典抄:包抄抄写摘抄抄袭抄近道怯:胆怯羞怯怯场怯弱怯懦露怯拒:拒绝拒聘抗拒拒捕拒之门外荆:荊条荆棘负荆请罪披荆斩棘罪:犯罪罪恶判罪受罪罪有应得2.多音字:将:jiàng(将帅)jiāng(将来)强:qiǎng(强迫)qiáng(强大)jiàng(倔强)划:huà(策划)huá(划船)3.形近字:臣(君臣)巨(巨大)议(会议)仪(仪表)典(典礼)曲(歌曲)4.词语解释:无价之宝:指极珍贵的东西.绝口不提:闭口不言及某人某事.造句:对于昨天的争吵,他们俩都绝口不提.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做事有气势或心里无愧,无所畏惧.强逼:强迫.允诺:应许.失信: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失去信用.完璧归赵:指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胆怯:胆小;缺少勇气.示弱:表示比对方软弱,不敢较量(多用于否定式).瑟:古代弦乐器,像琴.鼓瑟,就是弹瑟.推辞:表示拒绝(任命、邀请、馈赠等).缶:古代一种瓦质的打击乐器.攻无不克:只要攻打,没有打不下来的,形容英勇善战,所向无敌.也比喻能力高强,办任何事情都能成功.负荆请罪:主动向对方承认错误,请求责罚.负,背着.同心协力:统一认识,共同努力.5.反义词:进攻——撤退胆怯——勇敢拒绝——接受热情——冷淡6.近义词:着急——焦急商议——商讨勇敢——英勇理由——借口称赞——称颂允诺——许诺举行——举办隆重——盛大胆怯——胆小抵御——抵抗侮辱——羞辱必然——必定《将相和》课文分析7.课文主题思想本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反映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神,同时还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8.课内问题:蔺相如、廉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具体事例说一说.蔺相如是一个勇敢机智、不畏强暴人,他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如:在“完璧归赵”这个故事中,蔺相如见秦王绝口不提以璧换城,便说:“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机智地要回和氏璧,接着说“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然后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从他的语言和行动中可以看出他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将军吗?……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则可以看出他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廉颇虽居功自傲、性格直率,但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语言:“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行动: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6课 将相和|部编版 (共13张PPT)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6课 将相和|部编版  (共13张PPT)

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 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 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 情地出来迎接。
写一写
廉颇负荆请罪一 直被后人传为美谈, 他们当时一定说了 许多感人的话,你 能不能替作家把他 们当时说的话还原 出来。
思考:
(1)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
因果关系。前一个故事是第二个故事的 前提,第一、二个故事是第三个故事的 因,第三个故事是第一、二个故事的果。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 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 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 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 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 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 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 的是我们赵国呀!”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 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 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 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 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 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 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 的是我们赵国呀!”
(2)将相和好根本原因是什么?
爱国是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
作业:
写小练笔:(任选其一) (1)学习了《将相和》,你有 什么样的感受? (2)试着把廉颇和蔺相如和好 时的对话写下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试着讲一讲这 个故事? (2)画出廉颇、蔺 相如言行的句子, 从中体会他们的性 格特点。
1
2
3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 “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 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 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 下不了台!”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 “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 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 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 下不了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轩辕天子 网开一面 囊血射天 焚书坑儒 指鹿为马 拔山扛鼎 先发制人 破釜沉舟 鸿门宴
出自《史记·五帝本纪》 出自《史记·殷本纪》 出自《史记·殷本纪》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6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 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 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 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 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7
自学提示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2—14自然段, 用“——”画出表现蔺相如机智、勇 敢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8
秦朝末年,秦军大将章邯攻打赵国。赵军退
3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 可以用题目拓展法来概括课文 的主要内容
4
廉颇
是赵国优秀的将领。赵 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 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 齐军,夺取了阳晋,廉颇被 任命为大将军。于是以他的 勇猛善战而闻名于诸侯各国。
5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 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很多大 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 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 他个下不了台!”
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并被秦军重重包围。
楚怀王于是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率军
破 釜 沉 舟
救援赵国。宋义引兵至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 后,接连46天按兵不动,对此项羽十分不満, 于是要求进军决战,解困赵国。但宋义却希望 秦赵两军交战后待秦军力竭之后才进攻。但此 时军中粮草缺乏士卒困顿,而宋义仍旧饮酒自
顾,项羽见此忍无可忍,进营帐杀了宋义,并
声称他叛国反楚。于是将士们则拥项羽为上将
军。
9
项羽杀宋义的事,威震楚国,名闻诸侯。随后,他率所 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项羽在 全军渡黄河之后他下令把所有的船只凿沉,打破烧饭用
破 的锅,烧掉自己的营房,只带三天干粮,以此决一死战。 正是这样已无退路的大军到了巨鹿外围,并包围了秦军
……
11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6课
6 将相和
1
和氏璧 墙壁 胆怯 撞碎 推辞 削 弱
完璧归赵 理直气壮 负荆请罪 渑池会 见


Hale Waihona Puke 2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
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 想家。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 历史之父。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的史学名著,记
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元 狩元年三千年左右的历史,被鲁迅誉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 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 是古代最著名的典籍之一。
釜 和截断秦军外联的通道。楚军战士以一当十,杀伐声惊 沉 天动地。经过九次的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而前来 舟 增援的其他各路诸侯却都因胆怯,不敢近前。楚军的骁
勇善战大大提高了项羽的声威。以至战胜后,项羽于辕 门接见各路诸侯时,各诸侯皆不敢正眼看项羽。后来, “皆沉船,破釜甑”演化为成语“破釜沉舟”,以比喻 拚死一战,决心很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