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 将相和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 第 2 单元第 6课《将相和》重点知识归纳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第 2 单元第6课《将相和》重点知识归纳引言:在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的学习之旅中,《将相和》这篇课文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展现了历史的波澜与人物的魅力。
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充满智慧与勇气的故事,领略古人的风采。
一、课文基本信息1.写作背景: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各国纷争不断。
赵国的廉颇和蔺相如在国家的政治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2.主题:通过讲述蔺相如和廉颇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故事,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顾全大局的品质和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同时也体现了团结协作对于国家稳定的重要性。
3.文学体裁:历史故事。
4.作者信息: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他所著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5.主要内容: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讲述了蔺相如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三个故事,展现了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特点和高尚品质。
6.中心思想:赞扬了蔺相如和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识大体的爱国精神,同时也告诉我们要团结协作,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二、重点字词1.生字读音、写法和词义:1.璧(bì):写法为“璧”,上下结构,部首是“玉”。
词义是古代的一种玉器,扁平,圆形,中间有孔。
2.臣(chén):写法为“臣”,独体字,部首是“臣”。
词义是君主时代的官吏,有时亦包括百姓。
3.蔺(lìn):写法为“蔺”,上下结构,部首是“艹”。
词义是一种姓氏。
4.廉(lián):写法为“廉”,半包围结构,部首是“广”。
词义是不贪污。
5.颇(pō):写法为“颇”,左右结构,部首是“页”。
词义是偏,不正。
2.多音字:1.将(jiāng):将来。
(jiàng)将领。
2.相(xiāng):相互。
(xiàng)丞相。
3.近义词:1.商议—商量2.勇敢—英勇3.抵御—抵抗4.反义词:1.进攻—撤退2.勇敢—懦弱3.拒绝—接受三、经典语句和段落分析1.“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6课《将相和》说课稿(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6课《将相和》说课稿(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将相和》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替代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赵括的骄傲自大、狂妄自大,只会纸上谈兵,没有真正的才干。
这篇课文对于我们理解历史,认识到只有真正的才能才能取得成功,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历史故事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同时,他们对于历史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来理解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一些生僻的字词和历史人物不太熟悉,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将相和》的故事情节,理解赵括的骄傲自大和只会纸上谈兵的形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谦虚、实事求是的态度,认识到只有真正的才能才能取得成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将相和》的故事情节,理解赵括的骄傲自大和只会纸上谈兵的形象。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对于一些生僻的字词和历史人物进行解释和引导。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的方式进行教学。
在自主学习环节,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对于不理解的字词和人物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进行解答。
在合作探讨环节,学生可以分组讨论,分析赵括的形象,并通过小组分享的方式进行交流。
此外,我还会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将相和》的故事情节,对于不理解的字词和人物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进行解答。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赵括的形象,并通过小组分享的方式进行交流。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说课稿及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将相和》说课稿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将相和》是一篇经典的成语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和他的儿子赵括的故事。
故事通过赵奢与赵括在战场上的表现,揭示了“将相和,国家兴;将相不和,国家亡”的道理。
本课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将相和”的含义,体会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成语故事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故事深层含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人物的认知多来源于课本和影视作品,对于历史文化的了解还有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掌握“将相和”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体会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明白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掌握“将相和”的意思。
2.教学难点: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体会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成语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将相和”的含义,并分享自己的感悟。
4.分析人物: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理解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5.情感体验: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将相和”的理解和体会。
6.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7.拓展延伸:学生课后搜集有关历史文化的资料,增强对历史文化的认识。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将相和》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将相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将相和》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替代廉颇成为赵国大将,并在长平之战中因指挥失误导致赵国军队惨败的故事。
课文旨在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将相之间的矛盾冲突,并从中领悟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
但对于文中的一些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学生对于人物性格特点的把握还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示范。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战争策略和军事知识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补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战国时期的背景知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人物性格特点,领悟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培养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战国时期的背景知识;2.难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领悟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战国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2.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对文中的人物和事件形成初步的认识;3.讲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讲解战国时期的背景知识,解释战争策略和军事知识;4.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廉颇和赵括的性格特点,领悟团结合作的重要性;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领悟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培养爱国情怀;6.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6课《将相和》生字讲解课件

zuì
罪
组词:罪人 犯罪 造句:同学们千万不要干违法犯罪的事。
q:小梅胆怯地走进老师办公室。
jù
拒
组词:拒绝 抗拒 造句:我拒绝了同学的好意,自己回家了。
jīnɡ
荆
组词:荆条 负荆请罪
造句:“负荆请罪”的故事对我们太有教育意义了。
ɡōnɡ
宫
组词:宫殿 故宫 造句:故宫金碧辉煌,真漂亮!
xiàn
献
组词:奉献 献上 造句:同学们为老师献上深深的祝福。
nuò
诺
组词:诺言 允诺 造句:小明允诺的事到现在还没有实现。
diǎn
典
组词:字典 典礼 造句:我们学校举行了盛大的开学典礼。
chāo
抄
组词:抄写 抄袭 造句:我从不抄袭别人的作业。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 上 册
6 将相和
我会写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我会写
zhào
召
组词:号召 召集 造句:我马上召集小组成员开会。
chén
臣
组词:臣民 大臣 造句:大臣们正在商议对策。
yì
议
组词:会议 商议 造句:我们班今天召开了班干部会议。
quē
缺
组词:缺少 完美无缺 造句:没有哪个人是完美无缺的。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将相和》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将相和》是⼀篇叙事性课⽂。
这篇课⽂的三个⼩故事中,表现蔺相如性格特点的词句是教学重点,教学中抓住这些词句,就能让学⽣体会蔺相如的⼤智⼤勇和以国事为重的品质,同时感性认识在特定的环境中表现⼈物特点的⽅法。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第6课《将相和》课⽂原⽂ 战国时候,秦国,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有⼀回,赵王得了⼀件⽆价之宝,叫和⽒璧。
秦王知道了,就写封信给赵王,说是愿意拿⼗五座城换这块璧。
赵王接到信后⾮常着急,⽴即召集⼤⾂来商议。
⼤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璧骗到⼿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怕他派兵来进攻。
正在为难的时候,有⼈说有个叫蔺相如的⼈,勇敢机智,也许他能解决这个难题。
赵王把蔺相如找来,问他该怎么办。
蔺相如想了⼀会⼉,说:“我愿意带着和⽒璧到秦国去。
如果秦王真的拿⼗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五座城,我⼀定把璧送回来。
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赵王和⼤⾂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璧到秦国去。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壁。
秦王双⼿捧住璧,⼀边看⼀边称赞,绝⼝不提⼗五座城的事。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步,说:“这块璧有点⼉⼩⽑病,让我指给您看。
”秦王听他这么⼀说,就把和⽒璧交给蔺相如。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步,靠着柱⼦站定。
他理直⽓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起撞碎在这柱⼦上!”说着,他举起和⽒璧就要向柱⼦上撞。
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切都好商量,就叫⼈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五座城指给他看。
蔺相如说和⽒璧是⽆价之宝,要举⾏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能交出来。
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典礼的⽇期。
蔺相如知道秦王丝毫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回到客舍,就叫⼿下⼈化了装,带着和⽒璧抄⼩路先回赵国去了。
到了举⾏典礼那⼀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地说:“和⽒璧已经送回赵国了。
【强烈推荐】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将相和》课文重点知识汇总带课后习题答案

《将相和》知识点1.生字组词:召:召唤召集召见召开号召征召臣:君臣忠臣臣服臣子大臣使臣议:议论会议建议提议无可非议宫:宫殿故宫东宫天宫少年宫献:献花献礼献血贡献借花献佛诺:诺言允诺许诺应诺唯唯诺诺典:典礼盛典经典典籍引经据典抄:包抄抄写摘抄抄袭抄近道怯:胆怯羞怯怯场怯弱怯懦露怯拒:拒绝拒聘抗拒拒捕拒之门外荆:荊条荆棘负荆请罪披荆斩棘罪:犯罪罪恶判罪受罪罪有应得2.多音字:将:jiàng(将帅)jiāng(将来)强:qiǎng(强迫)qiáng(强大)jiàng(倔强)划:huà(策划)huá(划船)3.形近字:臣(君臣)巨(巨大)议(会议)仪(仪表)典(典礼)曲(歌曲)4.词语解释:无价之宝:指极珍贵的东西。
绝口不提:闭口不言及某人某事。
造句:对于昨天的争吵,他们俩都绝口不提。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做事有气势或心里无愧,无所畏惧。
强逼:强迫。
允诺:应许。
失信: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失去信用。
完璧归赵:指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
胆怯:胆小;缺少勇气。
示弱:表示比对方软弱,不敢较量(多用于否定式)。
瑟:古代弦乐器,像琴。
鼓瑟,就是弹瑟。
推辞:表示拒绝(任命、邀请、馈赠等)。
缶:古代一种瓦质的打击乐器。
攻无不克:只要攻打,没有打不下来的,形容英勇善战,所向无敌。
也比喻能力高强,办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负荆请罪:主动向对方承认错误,请求责罚。
负,背着。
同心协力:统一认识,共同努力。
5.反义词:进攻——撤退胆怯——勇敢拒绝——接受热情——冷淡6.近义词:着急——焦急商议——商讨勇敢——英勇理由——借口称赞——称颂允诺——许诺举行——举办隆重——盛大胆怯——胆小抵御——抵抗侮辱——羞辱必然——必定《将相和》课文分析7.课文主题思想本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反映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神,同时还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将相和》课文原文及教案(最新)

【篇一】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将相和》课文原文战国时候,秦国,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
秦王知道了,就写封信给赵王,说是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赵王接到信后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
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叫蔺相如的人,勇敢机智,也许他能解决这个难题。
赵王把蔺相如找来,问他该怎么办。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
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壁。
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
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能交出来。
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蔺相如知道秦王丝毫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一回到客舍,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
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了。
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壁送来,决不失信。
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 2年3月 上午3 时7分22 .3.2403 :07Mar ch 24, 2022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 022年3 月24日 星期四 3时7分 58秒03 :07:582 4 March 2022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上 午3时7 分58秒 上午3时 7分03: 07:5822 .3.24
18
•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2.3.2 422.3.2 4Thursday, March 24, 2022
•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0 3:07:58 03:07:5 803:07 3/24/20 22 3:07:58 AM
•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2.3.2403:07: 5803:0 7Mar-2 224-Ma r-22
谢谢大家
19
13
扩展阅读
14
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 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 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 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 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 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 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 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15
窃符救赵:战国时,秦国派兵围 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 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 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 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 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 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 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 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 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 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 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有勇: (1)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 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 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 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 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2)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 地说∶“......,您杀了我也没有用 ,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 用的!” (3)蔺相如说∶“您跟我现在只有五 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8
•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03:07:5803 :07:580 3:07Thursday, March 24, 2022
•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2. 3.2422. 3.2403: 07:5803 :07:58 March 24, 2022
•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 022年3 月24日 星期四 上午3 时7分58 秒03:0 7:5822. 3.24
17
荆柯刺秦王: 荆柯大名顶顶,别跟我说不知道他的 故事。“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 兮不复还”至今成了绝唱。荆柯的刺 杀虽以失败告终,但它对历史的影响 却是巨大的。荆柯刺秦王加速了六国 的灭亡,也鼓舞了人们反抗暴政的勇 气。荆柯世代为人所颂扬,可谓妇幼 皆知,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刺客非他 莫属,他的故事也是文学、电视剧、 电影的热门题材,深受大家喜爱。建 议授于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公元前 475-公元前221),因各诸侯国之间连年战争,被 称为“战国”。当时,比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即秦、 楚、齐、赵、燕、魏、韩,称为“战国七雄”,秦 国是最强的一个。秦国地处函谷关以西,其余六国 在函谷关以东。赵国的东面是富强的齐国,西面是 强大的秦国。
2
“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 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 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 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3
你同意吗?
蔺相如仅仅靠 一张嘴就能当上 大官吗?
4
认识蔺相如:
他是一位什么样的人?
1、自学 勇敢:—— 谋略:~ ~ ~ 爱国:( )
2、同位交流
5
有谋: (1)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 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 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 璧交给了蔺相如。 (2)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 典礼,他才肯交出来。 (3)蔺相如知道秦王丝毫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一 回到宾馆,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 路先回赵国去了。 (4)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 为赵王击缶。
爱国: (1)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 了。 (2)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 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 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 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 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9
如果廉颇还是认为 蔺相如凭着一张嘴做上 大官,你会对廉颇说什 么?
6
有勇: (1)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 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 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 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 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2)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 地说∶“......,您杀了我也没有用 ,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 用的!” (3)蔺相如说∶“您跟我现在只有五 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7
10
认识廉颇: 他是一位什么样的人?
11
结局如何? 启发?
12
《将相和》 (部分原文)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 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 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髃臣 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 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 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驩,不可。于是赵王乃斋 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 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 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 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 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16
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 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 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 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 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 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 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 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 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 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 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 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