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 第35讲仿真预测知能闯关 选修2

合集下载

2013高考历史一轮仿真预测知能闯关 第35讲 人民版选修2

2013高考历史一轮仿真预测知能闯关 第35讲 人民版选修2

1.(2011·某某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卢梭推测,在自然状态下,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

正是私有财产的出现,才导致了人类社会的不平等。

他痛心地说:“第一个圈出了一块土地,想起说‘这是我的’,而且发觉大家愚蠢得相信他的话的那人,是市民社会的真正创始者。

”不过,他承认私有财产是文明社会的基础,并不主X消灭私有财产,而是主X大体平均的小私有者社会。

——摘自《近代社会的某某思想与实践》(岳麓版) 材料2:当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读过博马舍的剧本后惊呼:“这个人嘲笑国家中所有一切应该受尊敬的事物。

这个剧本上演就会产生危险,它会导致拆毁巴士底狱。

”——摘自X宗绪《世界近代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1指出卢梭的主要思想。

(2)据材料1和所学知识分析卢梭等思想家的主X对法国社会变革起了什么作用?(3)材料2中路易十六的惊呼给你的历史信息是什么?解析:回答第(1)题的关键是准确获取材料信息,要注意“在自然状态下……平等的”说明他的“天赋人权”思想,“正是私有财产……才……不平等”“他……并不主X消灭私有财产”等说明了他对私有制的认同。

第(2)题结合其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回答。

第(3)题的回答要站在路易十六的角度考虑。

“惊呼”说明启蒙思想使路易十六产生的反应十分强烈,其实就是一种“恐惧”。

“这个人……事物”说明“该受尊敬的没被尊敬”,这是对封建专制的谴责,“这个剧本上演……拆毁巴士底狱”说明了路易十六的恐惧,解答问题时一定注意仔细阅读材料,全面提取相关信息。

答案:(1)主要思想:主X天赋人权;私有财产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不主X废除私有制(主X缩小贫富差距也可)。

(2)卢梭是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者,其思想为大革命鸣锣开道,做了充分的舆论准备,成为鼓舞人们革命、追求自由平等的思想武器。

(3)一方面反映启蒙思想家对封建特权和专制制度的谴责,表明其具有强烈的革命性;另一方面反映封建统治者对启蒙思想的极端恐惧。

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776年7月4日通过的《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国的独立。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知能演练强化闯关:选修1第35讲知能演练夯基提能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知能演练强化闯关:选修1第35讲知能演练夯基提能

1.在现代化进程中,各国对土地所有制的处置方式不一,有的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有的废除土地私有制。

以下分别对应这两种方式的是()A.圈地运动/明治维新B.明治维新/十月革命C.十月革命/1861年改革D.1861年改革/圈地运动解析:选B。

圈地运动是英国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用暴力手段夺取农民土地的过程;明治维新在经济上的一项措施是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十月革命中颁布的《土地法令》规定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交给农民使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规定土地仍然归属地主所有,农奴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出钱向地主赎买,即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故选B项。

2.(2010·高考安徽文综卷)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在明治维新期间通过创办国营“模范工厂”大力发展民用工业,起示范作用,但到了19世纪80年代初,国营工厂连年亏损,政府开始扶植私人企业推动了民间企业的兴起。

所以正确答案选D。

3.基于“大凡国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财产之多寡”的认识,明治政府开始()A.实行地税改革B.开化社会文明C.引进欧美科技D.鼓励工商贸易解析:选D。

考查日本明治维新。

明治政府实行富民强国的主要措施就是鼓励工商贸易。

4.(2011·高考大纲全国卷)《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

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

”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A.百日维新B.戊戌政变C.清末新政D.预备立宪解析:选B。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知能训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2 岳麓版(山东专用版).doc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知能训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2 岳麓版(山东专用版).doc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山东专用版(岳麓版)知能训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2(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1926年美国出售的汽车约70%使用分期付款的形式,当时美国流传的说法是“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

这种现象造成的影响是( )A.市场繁荣B.汽车制造业发达C.银行业发达 D.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2.下列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从华尔街股市崩溃开始②根本原因是生产和销售的脱节③很快席卷了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④对世界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2012·合肥月考)奥巴马上台伊始就表示要步罗斯福“新政”的后尘,来一个“新新政”。

由此可知奥巴马推行的“新新政”的主要特点是( )A.国家干预经济 B.兴修大型水利工程C.推行社会福利政策 D.减少对经济的干预4.下列对罗斯福新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行美元贬值的货币政策,增强美国商品的竞争力,争夺国际市场B.大力发展农业,大幅提高农产品价格以复兴农业C.贯彻工业复兴法,其实质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D.大兴公共工程,以促进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5.(2012·佛山质检)1934年1月10日,罗斯福总统宣布发行以国家有价证券为担保的30亿美元纸币,并使美元贬值40.94%。

导致20世纪30年代美元贬值的直接因素是( ) A.经济危机 B.《工业复兴法》C.政治危机 D.调整财政金融6.从1933年5月开始,美国农业调整管理局有计划地犁掉了大约1 000万英亩棉田,收购和屠宰了大约20多万头猪、几千万头牛和羊。

这一举措可以预见的效果是( ) A.农产品价格开始回升B.物缺则贵的无情法则失去作用C.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得以兴建D.经济危机将从根本上解决7.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

【优化方案】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 第36讲仿真预测知能闯关 选修2

【优化方案】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 第36讲仿真预测知能闯关 选修2

优化方案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人民版选修第36讲仿真预测知能闯关选修二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拿破仑征服失败后)国内群众……厌倦征服……在国外,各族人民辗转呻吟于军事枷锁下,屈辱顺从的王朝企图奋起反抗,人人心怀不满。

材料2:他的天才是一种破坏的天才,更非其他。

然而,破坏的天才是否定性的东西……拿破仑正是这种天才的力量,把他所接触的东西都毁掉了,败坏了。

——克莱芒、罗歇编《浦鲁东关于拿破仑一世的未发表的手稿》材料3:拿破仑的霸权完全是以武力为基础的。

当战争把他所有的军队在西班牙、俄国(1812年)、德国(1813年)先后吞噬之后……拿破仑的帝国崩溃了。

——瑟诺博斯《法国史》材料4:谁能预料到这位1800年的明智之士(拿破仑)会变成1812年和1813年的疯子呢?……随着拥有无限权力而来的,总是一种不可救药的狂乱。

——梯也尔《执政府和帝国的历史》请回答:(1)以上材料从哪几个方面指出了拿破仑失败的原因?(2)材料中对拿破仑失败原因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为什么?解析:本题以对拿破仑的评价为主题,主要考查学生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一要注意不要断章取义;二要尽可能搜集相关有效信息,避免遗漏。

评价历史人物应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两点论”,不要以偏概全。

答案:(1)材料从四方面进行了分析:①在国内,人民厌战;②在国外,被占领国人民和王朝起来反抗;③在军事上,拿破仑的军队基本垮台;④在个人因素上,拿破仑是破坏一切的天才,而且后来变得疯狂了。

(2)材料2用“破坏的天才”来全盘否定拿破仑,忽略了他的贡献,是错误的。

材料4只强调拿破仑个人的品德和性情,不从本质上看问题,也是错误的。

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830年是一次在半山腰里停了下来的革命,半吊子进步、表面的人权。

逻辑可不懂得什么叫做差不离,绝对像太阳不承认蜡烛那样。

是谁使历次革命停留在半山腰呢?资产阶级。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仿真预测知能闯关第7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人民版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仿真预测知能闯关第7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人民版

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显著特征是 (
)
A.反对霸权
B.睦邻友好
C.多边外交
D.不结盟
解析:选 D。材料表明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不倒向任何一方,不与任何一
方关系过于密切 ( 结盟 ) ,体现了“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2.(2012 ·舟山模拟 ) 毛泽东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
年。 B 项表述错误,因为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联邦德国、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与 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规定: “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
项条约和协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
除,或修改,或重订。”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词的理解, B、 C 两项均发生在 1979 年, D 项不符合题意。
9.(2012 ·绍兴模拟 ) 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上 26 个非洲国家赞成“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联合国组织中的合法权利问题”的提案。 毛泽东主席曾诙谐地说: “是非洲朋友把我们抬
进联合国的。”这说明 ( ) ①中非休戚与共、 相互同情、 相互支持 ②中国受到非洲国家的尊重
()
A.和平解决朝鲜问题
B.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
C.亚非国家独立的问题
D.反对美国的“冷战”政策
解析: 选 B。根据题干“ 1954 年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 可知这次国际会议是日内瓦
会议,此次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是朝鲜问题与印度支那问题。排除
C、 D 两项。从“目前正
在它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一句来看,
1953 年朝鲜战争已结束,所以是针
对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排除 A 项,正确选项为 B 项。

2013年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专题三一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人民版选修.doc

2013年高中历史 电子题库 专题三一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人民版选修.doc

2013年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1电子题库专题三专题检测评估1.(2012·烟台一中月考)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从根本上推动封建化的措施是( )A.均田制B.迁都洛阳C.礼乐制度D.整顿吏治解析:选A。

经济的封建化是最根本的措施。

2.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

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 ) A.众人集体生产B.田庄规模生产C.个体农户耕作D.官府募民耕作解析:选C。

均田制是指在政府掌握大量无主荒地的前提下,将土地分给流亡农民耕种,按人口分配,不论男女,这样就形成大量个体农户经营,A、B两项表述有误。

D项官府募民耕作,表述不准确。

3.(2012·镇江一中月考)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的是( ) A.颁布均田令B.实行汉化政策C.迁都洛阳D.采用汉族政治制度解析:选C。

北魏迁都洛阳之前都城在平城,地处偏僻,使北魏政权很难有效地控制中原地区,迁都洛阳就解决了这一问题。

4.(2012·潍坊高二模块测试)查看史书,北魏孝文帝改革鲜卑旧俗的内容不.包括( )A.改穿汉族服装B.改用汉姓,学说汉话C.提倡与汉族通婚D.重用汉族知识分子解析:选D。

重用汉族知识分子不是改革鲜卑旧俗。

5.(2012·三亚高二模块测试)阅读下列材料:北魏前期,地方官吏不论政绩优劣,一律任期六年,而且没有俸禄。

这就使得当时的吏治非常混乱,各级官员贪污的现象相当严重。

官吏的贪污不仅影响北魏的财政收入,同时也加深了北魏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

请完成:(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2)针对该问题,北魏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解析:第(1)问应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第(2)问归纳教材内容回答。

答案:(1)北魏前期吏治腐败,税制混乱。

(2)均田制,租凋制,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学习汉族制度和文化。

一、选择题1.(2012·济宁高二月考)北魏改革迫在眉睫的依据主要有( )①豪强地主隐瞒赋税②农民负担沉重③汉族与鲜卑族矛盾冲突④农民起义不断发生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选D。

【优化方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 第37讲仿真预测知能闯关 选修2

【优化方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 第37讲仿真预测知能闯关 选修2

优化方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人民版选修第37讲仿真预测知能闯关选修二1.人民群众是民主化进程中一股强大的推动力量,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民主权利不是靠恩赐获得的,必须通过斗争来争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本协会成立的目的,是要成为追求共同目标即追求工人阶级的保护、发展和彻底解放的各国工人团体进行联络和合作的中心。

——《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材料2: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

它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1)依据材料1,19世纪60年代国际工人运动出现了什么趋势?(2)巴黎公社是19世纪伟大的工人运动,它“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的表现有哪些?(3)综上所述,你得出什么认识?解析:本题综合考查第一国际、巴黎公社革命等重大事件,综合性较强。

第(1)题要结合材料1和教材基础知识回答;第(2)题考查教材基础知识;第(3)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工人阶级的斗争趋向国际联合。

(2)公社内部实行民主,公社以及一切公职人员都由选举产生;公社废除了官员的高薪制;维护劳动者权益。

(3)国际工人运动是民主化进程中的强大推动力量;工人阶级在斗争中走向联合是必要的;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具有艰巨性、曲折性。

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共产宣言》材料2:……本协会设立的目的,是要成为各国追求共同目标的工人团体进行联络和合作的中心……材料3:在确定的日期内,同时组织大规模的国际性的示威游行,这样,在世界各国和各个城市,在规定的同一天,劳动者都能向执政当局提出要求:用法律限制工作日不得超过八小时……五月一日这一天就规定为国际示威游行日。

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 仿真预测知能闯关 第二单元第3讲 新人教版(广东专用)

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 仿真预测知能闯关 第二单元第3讲 新人教版(广东专用)

2013高考总复习历史(某某专用)仿真预测知能闯关第二单元第3讲1.(2011·高考某某卷)“想参加陪审团的公民按先后秩序依次进入,直到既定的人数到齐为止……开庭审理前,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

”古雅典的这一制度( )A.体现了其某某的运作方式B.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C.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D.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解析:选A。

本题材料提供了雅典的司法审判程序,让学生了解了古雅典的某某运作方式。

B、C、D三项的说法都太绝对,因为这一司法审判程序并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某某,它还具有一定的某某内涵,但它不能保证案件判决的公正公平,它虽然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但也不能说它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

2.(2011·高考某某卷)雅典执政官克利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区时,“把全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并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

”他采取的这一措施( )A.确立了依据财产多寡划分等级的参政制度B.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以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C.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D.标志着雅典某某政治进入到“黄金时代”解析:选C。

A、B两项属于梭伦改革的内容,排除;D项属于伯里克利时代的某某政治的特征,可排除;从材料看,克利斯提尼以地域为基础划定行政选区,这一制度有利于打破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故C项符合题意。

3.(2010·高考某某卷)古代雅典城邦平民能在反对贵族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 )A.平民开展暴力斗争B.代表平民利益的领袖不断改革C.平民中不再有债奴D.平民中新兴工商业者力量壮大解析:选D。

本题为最佳选择题,在古代雅典,随着平民中新兴工商业者力量的壮大,为了维护其自身利益,平民开展了反对贵族的斗争,故本题选D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方案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人民版选修第35讲仿真预
测知能闯关选修二
1.(2011·沈阳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卢梭推测,在自然状态下,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

正是私有财产的出现,才导致了人类社会的不平等。

他痛心地说:“第一个圈出了一块土地,想起说‘这是我的’,而且发觉大家愚蠢得相信他的话的那人,是市民社会的真正创始者。

”不过,他承认私有财产是文明社会的基础,并不主张消灭私有财产,而是主张大体平均的小私有者社会。

——摘自《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岳麓版) 材料2:当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读过博马舍的剧本后惊呼:“这个人嘲笑国家中所有一切应该受尊敬的事物。

这个剧本上演就会产生危险,它会导致拆毁巴士底狱。


——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请回答:
(1)根据材料1指出卢梭的主要思想。

(2)据材料1和所学知识分析卢梭等思想家的主张对法国社会变革起了什么作用?
(3)材料2中路易十六的惊呼给你的历史信息是什么?
解析:回答第(1)题的关键是准确获取材料信息,要注意“在自然状态下……平等的”说明他的“天赋人权”思想,“正是私有财产……才……不平等”“他……并不主张消灭私有财产”等说明了他对私有制的认同。

第(2)题结合其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回答。

第(3)题的回答要站在路易十六的角度考虑。

“惊呼”说明启蒙思想使路易十六产生的反应十分强烈,其实就是一种“恐惧”。

“这个人……事物”说明“该受尊敬的没被尊敬”,这是对封建专制的谴责,“这个剧本上演……拆毁巴士底狱”说明了路易十六的恐惧,解答问题时一定注意仔细阅读材料,全面提取相关信息。

答案:(1)主要思想:主张天赋人权;私有财产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不主张废除私有制(主张缩小贫富差距也可)。

(2)卢梭是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者,其思想为大革命鸣锣开道,做了充分的舆论准备,成为鼓舞人们革命、追求自由平等的思想武器。

(3)一方面反映启蒙思想家对封建特权和专制制度的谴责,表明其具有强烈的革命性;另一方面反映封建统治者对启蒙思想的极端恐惧。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776年7月4日通过的《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国的独立。

宣言中说: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他们的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们中间成立政府。

而政府的正当权力,系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

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变成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

新的政府应当建立在最能保障人们的安全与幸福的原则之上,并应按照符合这种原则的形式组织它的权力机关。

马克思将《独立宣言》称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人权宣言”。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分析,英国在北美的统治是否“合法”?具体说明理由。

(2)文中“政府的正当权力”指什么?材料中体现了哪些民主思想?
(3)在独立后的一个世纪中,美国政府是否保障了“人人生而平等”?为什么?
(4)《独立宣言》中所提出的基本原则,对于美国成为现代国家具有怎样的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整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第(1)问结合材料进行归纳;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得出答案;第(3)问通过对课本知识的学习进行分析;第(4)问结合教材总结意义。

答案:(1)否。

原因回答具有开放性(可概括列举殖民统治侵害北美人民的权利的相关史实)。

(2)人民赋予其权力,保障人民的利益。

民主思想:生而平等与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人民革命权利。

(3)否。

独立战争以后黑人奴隶制仍然存在,他们没有获得权利。

(4)政治上,《独立宣言》的精神成为美国民主共和体制的基本原则;经济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然则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

吾未见其能济也。

夫吾国言新法数十年,而效不睹者何也?则于新民之道未有留意焉者也。

……若以今日之民德、民智、民力,吾知虽有贤君相,而亦无以善其后也。

——摘自梁启超《论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材料2:许多人以为中国不适用民主政府,因为人民知识程度太低。

我不信有这话,……人民是民国的主人,他只要能指定出一个目标来,象(像)坐汽车的一般。

至于如何做去,自有有技能的各种专门人才在。

所以,人民知识程度虽低,只要说得出“要到那里”一句话来,就无害于民主政治。

——摘自《孙中山文集·关于民主政治》
(1)据材料1、2,分别概括梁启超、孙中山关于国民素质与实现民主政治关系的主张。

(2)梁启超与孙中山的上述观点本质上对立吗?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解析:本题考查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对于民主政治的观点和认识。

第(1)问结合材料分析即可;第(2)问要从维新派和革命派的阶级本质分析。

答案:(1)梁启超认为提高国民素质是当务之急,先培养“新民”,再建立民主政治;孙中山认为国民素质低下无碍实行民主政治,可以先建立民主政治,保障民权。

(2)不对立。

理由:两者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都是为了实现民主政治,推动社会变革,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

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

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

……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

——谭嗣同《仁学》(1)材料认为“民”与“君”是什么关系?这种思想与哪位西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最为相似?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思想在辛亥革命中是如何得到体现的。

解析:第(1)问注意从材料中提炼信息,并结合谭嗣同的主张加以论证。

第(2)问要从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革命进程,尤其是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角度分析实际运用。

答案:(1)关系:“君”由“民”选举产生;“民”可废除“君”(也可概括答出“主权在民”)。

思想家:卢梭。

(2)体现: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答出“三民主义”或“民权主义”亦可),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