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纪生教授治肝四法
老中医科普:从中医角度是如何治疗肝硬化的

老中医科普:从中医角度是如何治疗肝硬化的目前,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大以及饮食结构的复杂,身体不堪重负,人体的人各个器官承受了不同的压力。
肝脏作为人体最为重要的器官之一,是人体的解毒器官,在遭受日积月累的压力及损伤后,人体的肝脏疾病层出不穷,肝硬化是其中较为普遍的一种,在治疗上,不管中医治疗还是西医治疗,主要取决于患者本身的情况。
众所周知,肝硬化如果任其发展,死亡率非常高,但只要及时治疗,肝硬化也没那么可怕,今天这篇文章,主要就是站在老中医的角度,整理归纳了一些肝硬化治疗的方案和理论,希望能对患者有用。
中医视角里的肝硬化在中医范畴内,肝硬化属“积聚”“臌胀”疾病,之患者由于五脏六腑失和,阳气亏虚,血瘀血亏,痰浊蕴结腹内,患者的肝脾血瘀型为瘀血阻于肝脾脉络之中,隧道不能室长水气内聚。
是一种由于各种慢性肝病发展而来,对患者而言就细胞性损伤,是一种进行性疾病。
中医对于肝硬化治疗的原则和分型(1)中医对于肝硬化治疗的原则:首先需要坚持守方,肝硬化本身属于慢性疾病,治疗期限比较漫长。
在治疗的过程中,医生和患者都需要坚定决心,中医名家也指出治疗处方不宜经常改动。
并且治疗过程中做好日常保肝工作,通常保肝治疗可以用中药五味子喝体恒健养肝片,保肝属于长期工作,务必持之以恒;其次治疗需要坚持整体观念为主的原则,古人云“内外合治,其理相一”,需要利用药物作用于病灶,改善患者体内毒气,肝硬化治疗还需要注意胃气,胃气才能让身体逐渐好转。
肝硬化患者虽然病在肝脏,但是正气大上,治疗中需要养阴、扶阳;最好需要加强护理,在治疗过程中要给予患者充足鼓励和坚定的信心,让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在饮食方面需要以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营养丰富,养护患者体内的“正气”,提升机体免疫功能,可适当食用灵芝、牛奶等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能力。
(2)中医对于肝硬化治疗分型:主要分为以下四种分型,其一为肝胆湿热型,治疗时应该以清肝利胆为主,这种类型患者肝脾俱肿,头眩口苦,纳减腹胀、心烦易怒,大便有集结或者溏滞之状,患者舌苔发黄且厚腻,脉多弦数。
养肝护肝大法

养肝护肝大法作者:张勋友来源:《华声文萃》2020年第11期肝为五脏之一,是将军之官,主谋虑而调畅情志;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恶抑郁而喜条达,故肝气以疏为顺。
若肝出现问题,不仅会出现本脏病变,而且常常会影响其他脏腑,调肝是临床需要掌握的一个重要治疗手段。
那么,如何调肝呢?从气论治疏肝法:指顺应肝气,疏导肝气之意。
肝气郁滞则表现为情志抑郁,两胁胀满,善太息,不思饮食,故当以疏肝为基本治法,可选用四逆散、柴胡疏肝散、四七汤,选择柴胡、香橼、佛手、青皮、香附、川芎、薄荷等药物。
镇肝法:指重镇沉降乖戾之肝气。
肝气虚则恐,表现为噩梦纷扰,易惊恐,故当以镇肝为治法,选用矿石类、贝壳类药物重镇降逆,如代赭石、珍珠母、磁石、石决明、煅龙骨、煅牡蛎。
肝气横逆犯胃可见呃逆、呕吐、反酸等症,则可选用旋覆代赭汤降逆和胃。
泻肝法:指清泻肝脏寒湿和湿热之意。
肝气疏泄不利,气郁则津液无所化,内蕴而生痰、生湿。
可选用茵陈五苓散、茵陈蒿汤、龙胆泻肝汤,用药可选择泽泻、车前子、金钱草、茵陈、玉米须、冬瓜皮等。
化肝法:指化肝之痰浊。
肝气郁结则水液代谢运化失常,又肝气横逆乘脾,脾气不运而生痰、生浊,痰浊内蕴于肝,则表现为形体肥胖,胸胁胀满,甚者则纳呆、厌食油腻,可选用僵蚕、佛手、山楂、香橼、虎杖、地龙、半夏曲。
清肝法:指清肝经之热。
气郁化火,肝气实则怒,故表现为心烦易怒、面红舌红、口干苦、脉弦数等症,可选用龙胆泻肝汤、金铃子散清肝泻火,药物以龙胆草、川楝子、黄芩、栀子、鬼箭羽、夏枯草、槐花、石见穿为主。
肝火犯胃则表现为吐酸、呕恶,可选用左金丸。
平肝法:指平肝息风。
肝阳上亢则易化风,肝血虚亦易生风,可见头晕、目眩等症,治疗应在平抑肝阳、补益肝血的基础上配合平肝息风,可用天麻、钩藤、全蝎、蜈蚣、菊花、薄荷、槐花等。
从血论治凉肝法:指清血热以凉肝。
肝火内蕴则易热传营血,常表现为面红目赤、斑疹、舌红绛等症。
可用赤芍、水牛角、紫草、生地黄、丹皮、侧柏叶、郁金、地榆、藕节等。
_见肝之病_知肝传脾_当先实脾_在治疗肝病中的应用

1 健脾益气法在治疗早期慢性乙肝中的运用 关于慢性肝炎的 发 病 机 理,目 前 多 数 中 医 学 者 认
为,是由于湿热毒邪 残 留,日 久 蕴 结 不 解,致 使 脏 腑 阴 阳 失 调 ,气 血 逆 乱 。 其 病 理 是 一 个 正 虚 邪 易 侵 ,邪 侵 正 益虚,正虚邪愈恶的复杂 过 程。 概 而 言 之,不 离“虚 ”、 “湿热、“血瘀 ”三 个 方 面。 慢 性 肝 炎 的 临 床 表 现 虽 然 复 杂 ,但 有 一 个 共 同 的 特 点 ,即 大 部 分 慢 性 肝 炎 自 始 至 终都有纳差、腹胀、四 肢 乏 力、大 便 异 常 等 一 系 列 的 脾 虚证。中焦脾土又是“后天 之 本”,顾 护 后 天 之 本 则 是 一切疾病向愈的关 键。 健 脾 不 仅 有 利 于 肝 之 疏 泄,而 且有利于脏腑气机通 畅,故 在 慢 性 乙 肝 的 防 治 中 健 脾 疏肝当为首要之务。治疗时可用健脾益气和疏肝理气 药 物 ,如 黄 芪 、人 参 、白 术 、茯 苓 、柴 胡 、枳 壳 等 。
·468·
光明中医 2011 年 3 月第 26 卷第 3 期 CJGMCM March 2011. Vol 26. 3
2. 3 并发症 术后出现 C5 神经根麻痹 2 例。经保守 治疗对症处理分别于 1 个月、3 个月后恢复。 3 讨论
颈后正中入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应用弓弦 的 原 理 ,尽 管 前 方 有 多 个 节 段 的 压 迫 ,减 压 后 脊 髓 向 后 退让 3 ~ 5mm,从而来自 前 方 的 压 迫 解 除,来 自 后 方 的 压 迫 因 黄 韧 带 及 椎 板 向 后 向 外 翻 起 ,因 而 解 除 了 压 迫 , 同 时 受 压 的 血 管 充 盈 ,改 善 了 脊 髓 局 部 的 血 运 ,有 利 于 脊髓功能的恢复。
如何扭转肝硬化,有效阻住肝癌的脚步

如何扭转肝硬化,有效阻住肝癌的脚步作者:来源:《祝您健康·养生堂》2019年第07期王福生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解放军传染病研究所所长、专业技术三级专家。
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擅长慢性肝炎、肝癌和艾滋病的细胞免疫及抗病毒治疗。
门诊时间:周二、周四上午孟繁平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生物治疗科主任。
擅长肝炎、肝硬化、肝硬化并发症、原发性肝癌的诊治。
门诊时间:周四下午肝脏出现炎症损害之后,细胞的血供就会受到影响,肝脏的颜色会随之变浅变白;当发展到肝硬化,肝脏体积会缩小为正常体积的2/3左右,表面有硬化结节;如果肝硬化的硬化结节不受控制地长大,就会形成肝癌结节。
知识链接:正常肝脏的硬度类似嘴唇的硬度,肝硬化后肝的硬度类似额头的硬度。
王福生院士告诉我们,肝硬化患者在饮食上需要格外小心。
一些坚硬的食物可能会夺去患者的生命。
坚硬的食物包括黄瓜、各类水果、核桃、花生等。
这是因为,硬化后的肝脏会变小变硬,使流经食管和胃的血液在流经肝脏时受阻,出现血液回流,导致食管和胃部的血管变粗变薄。
患者会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此时,坚硬的食物就很容易划破消化道血管,导致出血。
孟繁平主任表示,水饺也可能對患者造成危害,因为水饺馅里可能含有没有切碎的软骨、菜根菜尖;此外,饺子馅打得太过劲道,或者饺子皮太硬,在进入食管后,食管的平滑肌也要用力才能把它推进胃里,这同样容易损伤血管。
辛辣的食物如辣椒也会对食管黏膜造成损伤,增加出血风险。
硬的食物不能吃,是不是软的食物就可以了呢,比如煮得软软的鸡蛋?一个曾经因肝硬化而昏迷的患者用事实告诉大家:软的食物,同样有危险!不仅仅是鸡蛋,类似于进补用的甲鱼汤等,同样有可能导致肝昏迷。
因为当肝硬化患者大量摄入高蛋白食物后,肠道里会产生血氨,大量的血氨进入人体以后会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肝性脑病,患者会出现意识障碍、行为异常甚至昏睡、昏迷。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脾实,则肝自愈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脾实,则肝自愈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脾实,则肝自愈】
1.肝吸虫肝硬化
肝吸虫肝硬化的病因是虫,病位是肝,但由于经久不愈,正气已败,损及他脏,为正虚邪实之证,其中腹水的形成,与脾虚不能健运、水湿停留的关系最大,故治疗以健脾为主,兼予养肝、驱虫。
一:白丽参,陈皮,炖服以健运脾阳。
二:太子参、白术、菟丝子、丹参、雷丸,茯苓、楮实、芜夷,何首乌,谷芽,甘草,在健脾的基础上,养肝活血,软坚驱虫。
2.慢性肝炎
以健脾补气、扶土抑木为治疗慢性肝炎的总则。
拟“慢肝六味饮”加减进行治疗。
其基本方是四君子汤加萆薢、黄皮树叶。
随证加减:
脾虚较甚者,加黄芪以补气;
兼湿浊上泛者,加法半夏、砂仁以和胃降浊;
湿浊中阻者,加薏仁、白豆蔻,以通阳除湿;
兼肝气郁结者,加郁金、白芍,以舒肝解郁,或合四逆散同用;
兼肝阴不足者,去萆薢,以太子参易党参,加桑葚子共子,旱莲草、菟丝子,以养肝阴;
兼肾阴虚者,以太子参易党参、山药易白术,加何首乌、桑寄生各,熟地黄、山茱萸、旱莲草各,以养肾阴;
兼血瘀阻络者,加丹参、茜草、土鳖虫,以活血化瘀;
兼湿郁化热者,以太子参易党参,加金钱草、田基黄(或鸡骨草)、土茵陈,以清利湿热。
郭书升治疗肝病辨舌用药经验

症状 : 头晕 , 走路 不稳 , 下肢 乏 力 , 如踩 棉花 , 肢体 麻 木 , 或半身 不遂 , 口眼歪斜 , 言不 利 , 淡紫有 瘀斑 , 白 , 虚 语 舌 苔 脉
2 4 化 痰 和 中 法 .
郭 书 升治疗肝 病
辨 舌 用 药 经验
郭 海 涛 ( 阳 市 第 二 中 医 院 , 南 洛 阳 洛 河 4 10 ) 7 0 3
症状: 眩晕剧烈 自觉 天 旋地 转 、 心 呕 吐 、 恶 目闭难 睁 、 耳 鸣重 听 、 重如 裹 、 闷痞 满 、 头 胸 舌体 胖 、 质淡 、 白腻 、 舌 苔 脉弦 滑 。方 药 : 夏 白 术 天 麻 汤 合 泽 泻 加 味 。半 夏 1 , 麻 半 3g 天 1 , 0g 白术 1 , 2g 陈皮 1 , 苓 1 , 泻 3 , 苓 1 , 2g茯 5g泽 0g 猪 3g 砂仁 6g甘草6g , 。水 煎服 , 1剂 。随症 加 减 : 吐较甚 加竹 茹 、 日 呕
参、 苓。 茯 2 6辨证 用药提供依 据 。郭先 生治 疗肝 病强 调辨证 求
因, 审因论治 , 临床首重 望舌 , 并精 于舌诊 , 其谴 药精 当 , 疗效
显著 。今将 郭先生治 疗肝病辨舌 用药经验 简介 于下。
1 辨 舌 质
舌质 能够反映脏 脏气血 阴阳虚 实 , 正气 强弱 。辨 舌质 有 助于我们 了解疾病 的本质所在 , 而 明确 治疗 方 向。①淡 白 从 舌主虚或寒 。如舌淡瘦 薄或有裂纹 者是 为气 血 亏虚 , 以补 治 气养血 , 药用黄 芪 、 参 、 党 当归 、 白术 、 山药 等 。如舌淡胖 嫩 湿 润者为 阳虚有 寒湿 , 舌边有齿 印为气 虚 , 以补气 温 阳 , 用 治 药
维普资讯
专访五一建功立业奖章获得者崔树旺教授

为肝胆疾病诊疗事业奉献青春——专访五一建功立业奖章获得者崔树旺教授崔树旺,中华人民共和国有突出贡献专家、河北省优秀青联委员、河北省十大发明家、民盟河北省委先进个人、河北省政协教科文委员会委员、石家庄市桥西区人大代表。
2014年,他的名字,又有了一个沉甸甸的荣誉:石家庄市总工会授予崔树旺2014年五一建功立业奖章。
奉献青春,收获成绩崔树旺教授从事肝胆疾病诊疗和医疗服务管理数十年,师从国家名中医、温病专家郭可明先生的传人郭纪生教授,少年时代就有感于肝胆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折磨,立志投身肝胆疾病的研究和诊疗中,20岁即在治疗肝胆病方面崭露头角,当时他就说:都说肝胆疾病无法痊愈,但我觉得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
在豪言壮语中满怀信心,崔树旺在肝胆疾病诊疗道路上屡建奇绩:25岁发明系列肝病药物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及全国发明专利金奖,28岁提出“正气论说”,并主张在“三辨”基础上开展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与临床,在肝病治疗上确立了“一三三九四”中西医结合诊疗纲领,至今医人无数。
青春时代,在别的年轻人享受生活、吃喝玩乐的时间里,崔树旺却在枯燥乏味的医学知识中自得其乐;在别的年轻人享受爱情,花前月下的时间里,崔树旺却盯在病重患者床前彻夜未眠。
特别是最近几年,找他看病的肝病患者越来越多,他从未休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每天都工作12小时以上,每周亲自主持3-4台手术:一天连续做6台手术,在手术台上连续工作20小时,这个记录医院依旧无人打破,2013年5月份,四川一位肝病患者由于身体原因,术后出现严重反应,崔树旺下了手术台衣服都没换,就直接守在患者床前,连续一天二夜,吃睡在病房,进行监护,直至病人转危为安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患者家属感动不已,扑通跪下,崔树旺连忙扶起,他说:患者没事就好,这都是我的份内工作,谈不上感谢。
从弱冠之年到而立之岁,崔树旺说:“治病救人是医生的本份,我看不了肝病患者眼里的痛苦和无奈,每次听到他们艰辛的求医路和绝望的乞求,感同身受,好像自己亲历一样,工作时间越长,越感到自己掌握的医学知识不够用,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不断的创新,才能让患者信任,让自己心安。
治肝三十六法——《西溪书屋夜话录》歌诀[最新]
![治肝三十六法——《西溪书屋夜话录》歌诀[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457ceee0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cc.png)
程门雪编《西溪书屋夜话录》歌诀姜宜孙整理(原载《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年第3期)《西溪书屋夜话录》,王旭高著,详论治肝病各法,极其精粹,惜只此一段耳,思非全璧,其余不可问矣。
兹撰为歌括以备采用。
肝气、肝火、肝风三者同出异名,其中侮脾、乘胃、冲心发、犯肺、挟寒、挟痰、本虚、标实种种不同,故肝病最杂,治法最广,姑录大略于下:肝气肝风于肝火,三者同出而异名,冲心犯肺乘脾胃,挟寒挟痰多异形,本虚标实为不同,病杂治繁宜究情。
肝气肝气自郁于本经,两胁气胀或痛疼。
疏肝理气香附郁(金),苏梗青皮橘叶平,兼寒吴萸(兼)热丹(皮)栀(子),兼痰半夏与茯苓(疏肝理气法),疏肝不应宜通络,营气窒痹辛润行(辛润以通络道也)。
络脉瘀阻归(须)桃仁,旋覆泽兰新绛增(兼通血络也,疏肝通络法)。
肝气胀而疏更甚,归膝杞柏(子仁)柔肝认,兼寒(加)肉桂与苁蓉,兼热(加)天冬生地审(柔肝法),缓肝之急经方好,白芍橘饼甘麦枣,肝气甚而中气虚,此方变化无穷奥。
(此经方淮麦甘枣汤加芍药、橘饼两味也。
此方天士最喜用之,平淡而神奇,善用之,变化不测也,历来验案甚多,乃女科要方,余亦屡用,或奇效。
)培土泻木用六君,吴萸白芍木香临,脘腹胀痛肝(气)乘脾,疏木温中法意深,(温中疏木,黄玉揪惯用此法,黄坤载立法大意胆胃宜降,肝脾宜升,而脾胃为升降之机枢也,此中尚有微旨,如桂枝柴胡一类是升疏,所谓木喜条达是也,吴萸川楝白芍之类为降泄而非疏泄矣。
疏泄二字当分析,各有其所宜,逍遥散是土中疏木,抑气、四七之类则土中泄木也。
疏是竖,达其郁结,泄是横,局方四七汤桂草参夏四味,不用一味理气药,而能泄其有余,是方合疏泄,二者均用之,与逍遥又微有不同也。
须辨,治七情之气,与逍遥散同,极堪玩味,其用意深也。
)脘痛呕酸肝犯胃,泄肝和胃法亦异(与肝乘脾之治,又异途也)。
二陈汤合左金丸,金铃白蔻犹同意,(泄肝和胃法与疏木温中法不同,却是相对之治,研究两者用药之分,思过半矣。
)抑肝肝气冲于肺,猝得胁痛暴上气(而喘),喘主吴萸(汁)炒桑皮,苏梗杏仁橘红汇(抑肝法),泄肝肝气上冲心,热厥心气用左金,金铃子散寒椒桂(寒加椒桂),寒热俱有(仍入川)连芍(或再加白芍)均,泄肝主法苦辛酸,三者错综随证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 10. 3969 / j. issn. 1005-0264. 2015. 03. 015
郭纪生教授治肝四法
刘洪德1 魏华娟1 李 青2
1. 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感染一科 ( 河北 石家庄,050021) 2.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苦满、脘腹胀闷、食少纳呆等肝郁气滞、肝胃不和之象。所以,在 清热利尿的同时应时刻顾及舒肝理气止痛,健脾开郁宽中,常使 用川楝子、元胡、柴胡、栀子等品以达活血行气止痛、舒肝解郁除 烦之功,再佐以焦三仙舒肝健脾则愈臻完善,故舒法为治肝不可 缺少的治法之一,柔肝首选当归、枸杞等药物。 1. 4 曰补———补气补血补肾 肝病日久,耗气耗血,累及于肾, 常致肾中阴阳亏虚,因此,治肝祛邪固然重要,但标本兼治,扶助 正气则更加紧要,这在重症肝病及肝病恢复期的治疗中显得尤 为突出。郭老在治疗肝病过程中很重视气血来复,扶助正气,他 认为,气血是否充盈,肾气是否充足,对疾病的治疗及预后都有 相当重要的意 义,所 以,在 肝 病 治 疗 中,郭 老 非 常 注 重 补 气、补 血、补肾药的配伍应用,其补气常用党参、黄芪补中益气; 补血常 用当归、首乌、黄精补血益精; 补肝肾可选仙茅、仙灵脾、枸杞壮 肾之阳,滋肾之阴。临床中可见正气不支,少气乏力,脉象虚弱 者,即当重视此法的应用。
方: 法半夏、陈皮、白术、鸡内金、贝母、瓦楞子各 12g,柴胡、玄 参、全瓜蒌、厚朴各 15g,牡蛎、茯苓各 20g 等。 1. 1. 3 肝脾两虚证 证见倦怠乏力,腹胀纳呆,胁肋隐痛,或胀 痛绵绵,遇劳则发,大便溏薄,舌淡或胖嫩,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或细弱。雷师治以养血柔肝、益气健脾。方选参苓白术散合四 物汤加减。白术、熟地、当归、陈皮、山萸肉、砂仁各 12g,茯苓、 薏苡仁、山药各 20g,党参、川芎各 15g,白芍 18g 等。 1. 1. 4 肝阴亏虚证 证见胁肋隐痛,头晕目涩,五心烦热,口干 苦,不欲饮,盗汗,失眠多梦,小便黄少,大便燥结,或腰酸软,舌 红少苔,脉细而数。雷师治以养血柔肝、滋阴凉血。方选一贯煎 加减。处方: 生地、白芍、鳖甲、牡丹皮、川楝子各 15g,沙参、麦 冬、当归、枸杞子各 12g 等。 1. 2 口服自制神农软肝丸 本品为雷师自行研发的中药制剂, 并经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生产应用〔批准文号: 鄂 药制字 Z20111464〕。该药由胶股蓝、黑木耳、黄芪、白术、柴胡、 郁金、莪术、丹参、参三七、桃仁、鳖甲、水牛角、生牡蛎等 16 味组 成,统一由本院制剂室加工制成小密丸,8g / 次,3 次 / d。
肝病患者众多,肝病包括急慢性肝炎、脂肪性肝炎、酒精性 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肝脏疾病,肝脏损伤已经成为日益困扰人 们健康的问题。郭纪生老师是河北省首届名中医,第四、五批全 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工作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是郭氏中医世家 第四代传人、中国著名中医学家郭可明先生的长子。郭老在五 十余年的临床中对肝病治疗取得了宝贵经验,摸索出一套行之 有效的方法,对各类肝病均有显著疗效。笔者在从师业医过程 中,得郭老亲传口授,受益匪浅。 1 肝病四法 1. 1 曰清———清热解毒 肝病多见发热、黄疸、口干、溲赤、便 干、心中烦闷、舌红、苔黄厚、脉滑数等热象,此均系肝胆内热之 征。《金匮要略》中言: “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因此 郭老认为治肝病 必 清 解 肝 胆 之 热,清 热 解 毒 之 法 为 首 选 治 则。 茵陈蒿汤有清热 利 湿 退 黄 之 功,以 其 作 为 首 选 之 方 剂,再 参 以 其他清热解毒之品,如: 大青叶、生石膏、黄芩、花粉、白花蛇舌草 以清热解毒生津。以上药物可清解肝胆之热、消退黄疸,若现神 志昏迷,心窍闭塞,可选用安宫牛黄丸、水牛角、莲子心等以泻心 火、醒神通窍。郭老将清热解毒、退黄视为治肝第一法则,用药 方面认为清热解毒,首选茵陈,清热除烦,当属栀子。 1. 2 曰利———通利小便 肝胆湿热之邪可从下焦分利而解,使 毒热有所出路,故利尿排毒是肝病的重要治法之一。邪热由溲 而解则黄自退。“利”与“清”在临床中相辅相 成,相 得 益 彰。 “清”有“利”佐,祛邪迅速而彻底; “利”得“清”助,除邪而不留 瘀。郭老常配伍白茅根、芦根、泽泻、猪苓、茯苓、萹蓄、瞿麦等以 利水渗湿,消肿祛热。实践证明,应用清热利尿之品,使毒有出 路,能明显缩短病程,减轻症状,用药方面首推白茅根、泽泻。 1. 3 曰舒———舒肝解郁 理气止痛 肝病常见胁肋胀痛、胸胁
( 收稿日期: 2014 - 12 - 30 编辑: 杨 帆)
doi: 10. 3969 / j. issn. 1005-0264. 2015. 03. 016
雷陵主任医师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经验
艾书眉 雷 陵△
十堰市中医医院肝病重点专科雷陵知名中医工作室 ( 湖北 十堰,442012)
肝血管瘤系 肝 实 质 占 位 性 病 变,为 肝 脏 良 性 肿 瘤,可 发 生 于任何年龄,其发病率比肝癌高 2 至 5 倍。其肿瘤小时可无任 何症状,肿瘤逐渐增大后常表现为纳差、嗳气、恶心、呕吐、腹胀、 腹痛等症状,严重 者 可 导 致 瘤 体 破 裂 及 凝 血 功 能 异 常,从 而 影 响患者生存质量。目前,现代医学尚缺乏满意的治疗措施。近 几年来,我院知名中医雷陵主任医师采用中药内服及肝区贴敷 相结合方法治疗本病,取得显著效果,兹介绍如下。 1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方案 1. 1 辨证使用中药汤剂 1. 1. 1 肝气郁结证 证见胁肋胀满或胀痛,偏于右胁,胸部满 闷,精神抑郁,时时太息,或烦躁易怒,恶心纳呆,厌食油腻,头晕 目眩,腹满,或咽中如有物梗阻,经行乳房胀痛,或月经不调,舌 苔薄白,脉弦。雷师治以疏肝理气,方选柴胡疏肝散合越鞠丸加 减。处方: 柴胡、香附、川芎、白 芍、泽 泻 各 15g,枳 实、苍 术、栀 子、鸡内金各 12g,陈皮 10g 等。 1. 1. 2 痰湿内阻证 证见胸部闷塞,胁肋胀满,恶心厌油,呕吐 不止,纳呆腹满、头身困重,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腻,脉弦滑。雷 师常治以化痰散结、调肝和胃。方选二陈汤和消瘰丸加减。处
·168·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5 年第 25 卷第 3 期
宜过量,太多 犹不及" 是也。
典型病例: 王某,男,51 岁,工人。肝病多年,面色晦黄不 华,两目发黄,腹部膨隆,胀大有水,大便溏,日行 2 ~ 3 次,小便 短黄,苔淡黄腻,舌质绛红,脉濡。肝功能: 总胆红素 25μmol / L, 白 / 球蛋白比例倒置。因肝病多年,气滞血瘀,水湿内停,土受木 克,运化失职 所 致。 治 拟 调 理 脾 胃 法。 方 用 香 砂 胃 苓 汤 加 减。 处方: 广木香 6g、砂仁 3g、炒苍术 10g、制厚朴 6g、青陈皮各 6g、 姜夏 10g、连皮苓 12g、泽泻 12g、茵陈 15g、炒苡仁 12g、炒枳壳
此处需特别指 出,对 肝 硬 化 腹 水 的 治 疗,应 在“利 ”法 基 础 上投以峻下攻逐之品,临床可以用葶苈子、大枣、大戟、黑白丑之 品,但需注意不可攻伐太过,以免正气受损,中病即止即可,为防 正气厥脱,宜配伍党参、西洋参,补气扶正以行攻补兼施之效。
总之,清、利、舒、补四法是郭老从多年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 治疗肝病的宝贵经验,应用时可有四法合参,亦可各有侧重,当 以证型、症状审之、度之、用之,不必拘泥。笔者学识有限,治肝 四法之妙或未能尽述,然若读者细心体会,用心察究可从中有些 许启发。 2 典型病例
68U / L,γ-GT: 79U / L,TBil: 72 μmol / L,DBil: 40 μmol / L。患者肝 功能恢复良好,给予调整用药,处方: 党参、黄芪、当归、茯苓、金 钱草各 15g,茵陈 30g,栀子、柴胡、川朴各 10g,白术、泽兰、丹参、 白茅根各 20g,郁金 12g,20 剂,水煎服,1 剂 / d。后复查肝功能 恢复正常,症状缓解。
本病例辨证为黄疸,湿热蕴结型,这正是黄疸的主要病机。 运用郭老治肝四法灵活加减治疗,首用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疏 肝解郁之品,并参以活血化瘀之药,使热清毒解,黄从小便去之, 故黄疸迅速消退。临床上在清热解毒、利湿退黄基础上,可适当 佐以活血化瘀之品,退黄作用显著,正如关幼波先生曾说: “治 黄必治血,血行黄易却”。利尿是给邪以出路,使黄疸从体内排 除,而当黄疸消退后,则应顾及脾胃,加强脾气的功能恢复,才能 促进疾病痊愈,巩 固 疗 效,故 在 后 期 加 用 党 参、黄 芪 等 品,以 收 全功。
6g、马鞭草 12g。水煎服,日 1 剂。20 剂。复诊: 上药连服后,小 溲增多,腹部胀 大 显 著 减 小,食 纳 有 增,大 便 稀 溏,面 目 黄 染 已 退,苔腻转薄,舌质仍绛。患者气畅水湿渐利,脾土运化失健,肝 络瘀阻未和,拟益气健脾利水法。处方: 太子参 12g、苍白术各 6g、茯苓 12g、泽泻 12g、茵陈 15g、苡仁 12g、青陈皮各 6g、炒枳壳 6g、紫丹参 12g、马鞭草 12g、车前子 12g。上药又服 20 剂,诸症 基本消失,肝功能复查已有改善,续以疏肝健脾法调治半年,肝 功能恢复,患者得以正常上班工作。
患者李某某,男,46 岁,石家庄市人,2013 年 3 月 6 日就诊。 因间断乏力、纳差 11 年,加重伴腹胀、尿黄 5 天入院。查体: 神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5 年第 25 卷第 3 期
·169·
清,精神差,面色、皮肤、巩膜重度黄染,肝掌阳性、前胸可见蜘蛛 痣 3 枚,心肺无异常,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脏肋下未触 及,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舌质红,苔白厚腻,脉弦数。肝功 能: ALT: 215 U / L,AST: 211U / L,γ-GT: 112 U / L,TBil: 304 μmol / L,DBil: 202μmol / L,HBV-M ( 乙 肝 病 毒 标 志 物) : HBsAg ( + ) , HBeAg( + ) ,HBcAb( + ) 。中医诊断: 黄疸( 湿热蕴结) ; 西医诊 断: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重度。治则: 清热解毒 利湿退黄。处 方: 茵陈蒿汤和栀子大黄汤加减: 茵陈 60g,栀子、枳实、大青叶、 丹参各 15g,大黄、元胡、柴胡、川朴各 10g,金钱草、白茅根、猪苓 各 30g,赤芍 20g,泽泻 12g,黄连 6g,共 14 剂,水煎服,1 剂 /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