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氮气教案1
高中化学必修一氮的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氮的教案
时间:2课时
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氮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掌握氮的化学符号及化合物的特点。
一、导入(15分钟)
1. 利用实验展示氮气在空气中不燃烧的性质。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空气中氮气可以扑灭火焰。
提出问题:氮气的性质是什么?氮气的化学符号是什么?氮气有哪些应用?
二、讲解(30分钟)
1. 氮气的性质:稳定性高、不燃烧、不支持生命。
2. 氮气的制备方法:通过液化空气、分离空气中氧氮。
3. 氮气的应用:工业上用于制备氨、硝酸等,保鲜食品、氮气气囊等。
三、实验(20分钟)
1. 实验目的:观察氮气的性质。
2. 实验步骤:将氮气置于瓶中,点燃一根火柴放入瓶中,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
3. 实验要点:注意观察不同气体对火焰的影响。
四、讨论(15分钟)
1. 分组讨论氮气的性质和应用。
2. 提出问题:氮气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为什么氮气可以保鲜食品?氮气气囊的原理是什么?
五、作业(10分钟)
1.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加深对氮的理解。
2. 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高二化学氮气教案1

第一章氮族元素
氮(N)磷(P)砷(As)锑(Sb)铋(Bi)
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规律
第一节氮和磷
一、氮气
1.氮气的物理性质
2.氮气的分子结构
3.氮气的化学性质
(1)氮气与氢气的反应
N2+3H22NH3
(2)氮气与氧气的反应
N2+O2=====2NO
2NO+O2====2NO2
无色红棕色
递变规律:(1)氮族元素单质从非金属逐渐过渡到金属。
(2)元素的非金属性N>P>As,金属性:Bi>Sb。
(3)氢化物的稳定性:NH3>PH3>AsH3。其还原性顺序与此恰好相反。
(4)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HNO3>H3PO4>H3AsO4。
[投影练习]
1.已知元素砷(As)的原子序数为3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投影展示]资料:科学的光芒——拉瓦锡独具慧眼,发现了氮气。
[板书]一、氮气
[师]空气中氮气体积分数为78%,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氮气的包围之中,现在请你们观察周围的氮气,说出它的颜色状态、气味。
[生]观察、嗅闻,然后集中回答: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板书]1.氮气的物理性质
[师]请根据你们的观察,结合课本,小结氮气的物理性质。
[思路分析]由上述导出的两个新化学方程式可知NO和O2要恰好溶于水时的体积比为4∶3,且生成的HNO3的物质的量等于原NO的物质的量。
[答案]3∶4 1/22.4 mol·L-1
[师]农谚有“雷雨发庄稼”,请问是什么道理?
[生]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再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与土壤中矿物质作用,可形成可溶性硝酸盐,成为氮肥,被植物吸收,所以有利于庄稼生长。
☆氮气教案

☆氮气教案
1. 教学目标:
1)了解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2)掌握氮气的制备方法;
3)学会氮气的安全使用。
1)引入:
教师介绍氮气的概念,向学生提问:
你们知道什么是氮气吗?它有什么用途?
2)讲授:
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在常温常压下为常见的空气成分之一,占据空气约四分之三的体积。
氮气具有稳定、不容易反应的特点,因此有很多用途。
它可以用于制备氮肥、液氮、热处理、气氛保护等工业领域。
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氮气也有广泛的应用,如冷冻保存生物样本、制假肢、制假牙等。
① 常温下的制备方法:将空气压缩到一定程度,然后将其冷凝分离,得到氮气。
② 低温下的制备方法:将空气经过压缩、冷却、膨胀、再冷凝的过程,最终得到液态空气。
通过将液态空气蒸发,可以得到氮气。
使用液氮时,应注意以下安全事项:
① 液氮不可接触人体皮肤,因为它能使皮肤迅速冻伤。
② 液氮放置在密闭的容器中时,应注意防止其产生过高的压力。
③ 氮气的氧化剂性质比较弱,但是它能够支持燃烧和加速燃烧,因此应注意避免火源接触。
3)操作:
教师将实验箱中的液氮取出,并进行简单的示范,引导学生进行体验。
4)总结:
教师向学生讲解氮气的用途,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1)演示法;
2)实验法。
PPT、绘图板、液氮。
1)教师进行评价; 2)同学互评。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讲义:氮气和氮氧化物(教师版)

氮气和氮氧化物1.了解氮的固定和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2.了解氮气的主要化学性质。
3.认识氮氧化物的性质与转化。
一、氮气与氮的固定 1.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1)氮元素的原子结构氮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第ⅤA 族,氮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既不容易得到3个电子,也不容易失去5个电子。
氮原子一般通过共用电子对与其他原子相互结合构成物质。
(2)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①游离态:主要以氮气分子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约占78%(体积分数)。
②化合态: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蛋白质中,土壤、海洋的硝酸盐和铵盐中。
2.氮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稍小,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氮分子内两个氮原子间以共价三键(N ≡N)结合,断开该化学键需要较多的能量,所以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通常情况下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在高温、放电等条件下,氮气也可以与镁、氧气、氢气等物质发生化合反应。
写出氮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金属镁:N 2+3Mg=====点燃Mg 3N 2,氮气表现氧化性; ②氢气:N 2+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氮气表现氧化性;③氧气:N 2+O 2=======放电或高温2NO ,氮气表现还原性。
(3)用途①氮气常用作保护气,如焊接金属、填充灯泡、保存食品等。
②氮气是合成氨、制硝酸的重要原料。
③液氮可用作制冷剂,应用于医学、科技等领域。
3.氮的固定(1)含义:将大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
(2)分类:①自然固氮:大自然通过闪电释放能量将氮气转化为含氮的化合物(高能固氮),或者通过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气转化为氨(生物固氮)。
②人工固氮:工业合成氨。
二、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1.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氧化物颜色状态气味水溶性NO无色气态无味难溶NO2红棕色气态刺激性气味与水反应2.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相互转化操作一:在一支50 mL的注射器里充入20 mL NO,观察颜色,然后吸入5 mL水,用乳胶管和弹簧夹封住管口,振荡注射器。
教学设计2:5.2.1 氮气和氮氧化物

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氮气和氮氧化物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氮气的性质;(2)了解NO、NO2的物理性质;(3)掌握氮氧化物之间的转化;(4)了解氮氧化物对空气的污染及防治措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研讨、观察、思考等过程训练科学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认识硝酸型酸雨的形成、危害和防治原理,进一步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形成与自然友好相处,促进对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认识,感受科学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义;(2)通过对于光化学烟雾的了解,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意识;(3)培养学生辩证认识事物两面性的哲学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NO、NO2的产生及两者的转化,NO2与H2O的反应。
2. 教学难点NO、NO2的产生及两者的转化,NO2与H2O的反应。
三、教学过程[提问](1)为什么魔鬼谷内牧草茂盛,四季常青?(2)雷雨过后,庄稼为什么生长茂盛?[交流讨论]庄稼牧草茂盛需要水和化肥,雷雨过后,可能产生某种化肥。
[分析]自然界中大部分氮元素以游离态存在于空气中,仅有少数植物能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可吸收的化合态的氮,我们把游离态氮转变为化合态氮的方法称为“固氮作用”。
这也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2.探索新知[板书]一、氮气与氮的固定1.氮元素的存在【师】氮在自然界中有几种存在形式?[分析]游离态、化合态。
2.氮气的性质【师】氮气的性质,颜色、气味、水溶性[交流讨论]学生作答3.氮的固定(1)定义:将大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
(2)分类[分析] 下列变化过程中属于自然固氮的是_②③;属于人工固氮的是①④。
①3Mg+N2=====点燃Mg3N2;②根瘤菌将氮气转化成氨;③N2+O2=====放电或高温2NO;④N2+3H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3;⑤2NO+O2===2NO2。
[板书]二、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1.氮气:在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但在放电或高温的条件下,可以与氧气反应。
氮气教案

2.密度比空气稍小
3.溶解度在水中溶解度小
4.化学式分子式结构式(氮分子结构决定了氮气的化学性质,通常不活泼)
【强调】由于氮分子中的三键很牢固,使氮分子的结构很稳固。通常状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如高温、高压、放电等,氮气也能跟氢气、氧气、金属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板书】
2.氮气跟氧气的反应
N
2+O
2=2NO
反应生成的NO在常温下很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氮气体。
【板书】NO+O
2=NO
二氧化氮是一种有毒气体,易溶于水,它与水反应生成HNO
3和NO。工业上利用这一反应制取硝酸。
【启发】写出二氧化氮溶于水的化学方程式。(王美皓、李金梅、师春兰、马承富)3NO
(2)充氮气作保护气(焊接金属、填充灯泡、保存粮食、水果)
2.氮的固定(1)定义将空气中游离的氮转变为氮的化合物的方法。
统称为氮的固定。
a.N2+H2→b.N2+O2→c.N2+Mg→(2)方法:a.自然固氮,b.人工固氮
【随堂检测】
1.氮的氧化物有______,其中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______,理由是______。
固体
12.密度比空气稍小
3.溶解度在水中溶解度小
4.化学式分子式结构式
(氮分子结构决定了氮气的
化学性质,通常不活泼)
三、氮气的化学性质
1.氮气跟氢气的反应
2.氮气跟氧气的反应
N
2+O
2=2NO
NO+O
2=NO
3.氮气跟某些金属的反应
氮气 -化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认识氮气的分子结构、性质及其重要用途;熟悉氮在五种不同氧化物中的化合价,初步掌握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重要性质;了解氮的固定的重要性。
能力培养:观察能力;自学能力。
科学思想:内因与外因辩证统一的教育。
科学品质:化学史实激励。
科学方法:资料、信息处理及科学抽象。
重点、难点
重点:氮气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科学抽象的方法。
难点: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科学抽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部编版2020高中化学 专题 氮气及其氧化物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展
请学生起立回答问题探究
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 动性,积极的展现自己的成果
评
氮及其重要化和物的综合应用
学生认真听并做笔记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老师进行及时的归纳,让知识更加的系统化。
检
学生完成导学提纲中的“检测新知”
学生独立完成
检测当 堂课的听课情况
教学反思
相关计算
教学过程
教师 活动
学生我们一起复习一下本部分内容
学生先完成回顾旧知,之后认 真听讲
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思
老师巡查指导,并点评
学生阅读课本后,填写导学案中的“基础感知”。然后请同学起立回答 ,回答完,老师进行点评
通过预习,让学生充分的思考。
议
学生小组讨论,完成导学提纲中的“探究新知”
教学后完成
氮气及 其重要化合物
课程标准描述
了解NO,NO2的性质
了解氮的氧化物对环境及人类 健康的影响
考试大纲描述
了解NO,NO2的性质
教材内容分析
了解氮的氧化物对环境及人类健康 的影响
学生分析
了解NO,NO2的性质
学习目标
了解NO,NO2的性质
了解氮的氧化物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
重点
相关性质以及相关的计算
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2. 使学生掌握氮气的化学性质。
3. 使学生了解磷的性质。
4. 通过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使学生掌握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原子结构理论知识指导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1. 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2. 氮气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氮的分子结构与氮气化学性质的关系●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方法1. 运用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知识分析。
比较、揭示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2. 根据氮分子的结构特点启发、揭示氮气的化学性质。
3. 实验验证磷的两种同位素——白磷和红磷之间的转化。
4. 其他方法还有设问、练习、讲述等。
●教具准备铁架台、硬质长玻璃管、酒精灯、红磷、投影仪、录像机、胶片、电视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在我们学习了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知识之后,已利用其讨论和学习了氧族元素与碳族元素两类主族元素,今天我们将讨论和学习位于碳族和氧族元素之间的另一类主族元素——氮族元素。
[板书]第一章氮族元素[师]请同学们画出氮、磷原子结构示意图,并运用物质结构以及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判断氮、磷在周期表中处于什么位置,性质如何?[生]画出氮、磷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氮在第二周期第ⅤA族,磷在第三周期第ⅤA族,氮的非金属性比磷强。
[板书]氮(N)、磷(P)、砷(As)、锑(Sb)、铋(Bi)[师]这些元素都在第ⅤA族,统称为氮族元素,应注意氮族元素名称和符号的写法与读音。
[生]熟悉。
区别氮族元素名称和符号的写法,读音。
[投影显示下图及思考]氮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思考:从氮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看,氮族元素的非金属性与卤族元素、氧族元素相比如何?(同周期)[生]思考、讨论。
[师]根据元素周期律知识,氮族元素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其非金属性要比同周期的卤族元素(最外层有7个电子)和氧族元素(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弱。
[师]请大家阅读教材,结合表1—1氮族元素及单质的一些重要性质,运用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知识,预测、归纳、总结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规律。
[生]阅读教材,互相讨论,并作出一些较零散的、不系统的回答,有的说在最高价氧化物中,氮族元素都显+5价;其对应的水化物通式为H3RO4;有的回答氮族元素的非金属性N>P>As,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等。
[师]大家回答得都正确,把大家的意见总起来就可以全面准确地概括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板书]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规律[师]这里把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规律总结如下,大家作好笔记。
相似性:(1)最外层均为5个电子,能够结合3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2)在最高价氧化物中,氮族元素都显+5价,分子式为R2O5。
(3)在其氢化物中,化合价为-3价,分子式为:RH3。
(锑、铋为金属,无负价)(4)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通式为:H4RO4。
(因为氮的原子半径小,所以+5价氮只能有一种含氧酸HNO3,而+5价磷却有HPO3和H3PO4两种含氧酸)递变规律:(1)氮族元素单质从非金属逐渐过渡到金属。
(2)元素的非金属性N>P>As,金属性:Bi>Sb。
(3)氢化物的稳定性:NH3>PH3>AsH3。
其还原性顺序与此恰好相反。
(4)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HNO3>H3PO4>H3AsO4。
[投影练习]1. 已知元素砷(As)的原子序数为3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砷的氧化物的水溶液呈强碱性B. 砷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3C. 砷元素是第四周期的主族元素D. 砷原子的第3电子层含有18个电子[思路分析]砷元素的原子序数是33,我们可以根据核外电子排布推知它的某些性质,其核外电子排布是,因此,是第四周期第ⅤA族;最外层有5个电子,因此最高价为+5价,B错,C、D正确;砷仍然是非金属元素,其氧化物的水化物应是酸,不是碱,因此A选项也不正确。
[答案]CD[观看录像]小专辑《氮气的作用》[师]同学们知道,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氮、磷、钾三种元素,其中氮、磷是氮族元素的典型,所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氮和磷的相关知识。
[板书]第一节氮和磷[师]哪位同学知道近代化学之父是谁?他的主要成就有哪些?[生]近代化学之父是法国的化学家拉瓦锡,其主要成就就是确定了空气的组成: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4/5,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5。
[投影展示]资料:科学的光芒——拉瓦锡独具慧眼,发现了氮气。
[板书]一、氮气[师]空气中氮气体积分数为78%,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氮气的包围之中,现在请你们观察周围的氮气,说出它的颜色状态、气味。
[生]观察、嗅闻,然后集中回答: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板书]1. 氮气的物理性质[师]请根据你们的观察,结合课本,小结氮气的物理性质。
[生]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稍小、熔、沸点低,难溶于水的气体。
[师]总结得很正确。
大家应该注意,氮原子的最外层有5个电子,那么两个氮原子是如何形成氮分子(N2)的呢?[生]思考、讨论。
[师]大家想,对于每一个氮原子来说,它需要获得3个电子才能达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可是哥俩谁给对方3个对自己来说都无法满足要求,最好只好妥协,哥俩通过三对共用电子对彼此都达到稳定。
[板书]2. 氮分子的结构[师]写出氮分子的化学式、电子式和结构式。
请一位同学前来板演。
[生]一位同学前去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书写化学式:N2;电子式:∶N┇┇N∶;结构式:N≡N。
互相评价书写情况。
[师]氮分子中N≡N键是很牢固的,从而使氮分子的结构很稳定,那么大家想想氮气的化学性质如何?[生]分析、思考:既然分子结构很稳定,那么要想打开N≡N键使其变成可参与化学反应的氮原子肯定就很困难了,那氮气的化学性质一定是不活泼的了。
[师]很正确。
可是不要忘了,象哲学上讲得运动是永恒的,而静止是相对号“=”空气中的N2和O2[师]请问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生]一氧化碳。
[师]煤气中毒是怎么回事?[生]因为一氧化碳能结合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而使组织缺氧,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师]回答得很正确,那么一氧化氮有无毒性呢?[生]不知道。
[师]事实上,一氧化氮毒性也很大,且与一氧化碳类似,它也是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致使组织缺氧而中毒。
[生]体会、回味,将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相比较来理解。
[师]一氧化氮不仅有毒,且很易被氧气氧化,由无色变为红棕色的二氧化氮。
[板书]2NO+O2====2NO2②无色红棕色[生]书写化学方程式、看书、了解二氧化氮的有关性质。
[师]二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这也是工业制硝酸的反应原理。
[板书]3NO2+H2O====2HNO3+NO ③[生]笔记,书写化学方程式。
[师]上述三个化学方程式是在自然界中经常发生的重要反应,现在我们将②和③两个化学方程式处理一下,先将②×3+③×2;然后用②+③×2[生]按照要求处理,得两个新化学方程式:4NO+3O2+2H2O====4HNO34NO2+O2+2H2O====4HNO3[师]这两个化学方程式反映了一氧化氮或二氧化氮与O2混合溶于水时的反应关系,在学习中有较多的应用。
[投影练习]将一充满NO的试管倒扣于水槽中,然后向试管中通入一定量的O2,试管中恰好充满水时,则通入的O2与原NO气体的体积比为;若假设生成的溶质不向外扩散,且为标准状况,则所得的溶液的物质的量的浓度应为。
[思路分析]由上述导出的两个新化学方程式可知NO和O2要恰好溶于水时的体积比为4∶3,且生成的HNO3的物质的量等于原NO的物质的量。
[答案]3∶4 1/22.4 mol·L-1[师]农谚有“雷雨发庄稼”,请问是什么道理?[生]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再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与土壤中矿物质作用,可形成可溶性硝酸盐,成为氮肥,被植物吸收,所以有利于庄稼生长。
[师]回答得很正确。
关于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污染情况,请观看录像。
[观看录像]小专辑《光化学烟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该重点搞清楚两个问题,其一是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其二是氮气的化学性质,即氮气和氢气、氧气的反应。
[布置作业]教材第8页一、1、3、4、7、8 二、1、2、3、4、6●板书设计第一章氮族元素氮(N)磷(P)砷(As)锑(Sb)铋(Bi)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规律第一节氮和磷一、氮气1. 氮气的物理性质高温、高压 催化剂2. 氮气的分子结构3. 氮气的化学性质(1)氮气与氢气的反应N 2+3H 2 2NH 3 (2)氮气与氧气的反应N 2+O 2=====2NO2NO+O 2====2NO 2无色 红棕色3NO 2+H 2O====2HNO 3+NO●教学后记氮族元素是继氧族元素和碳族元素之后,学生运用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知识讨论和学习的又一类元素,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所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氮族元素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以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为了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把“氮气的作用”以录像的形式放在了氮气内容的开始播放;在讲氮气与氧气的性质里,适当地启发和补充了关于NO 或NO 2与O 2溶于水的比例关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分析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