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及C_反应蛋白的影响

合集下载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血脂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血脂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

= 薹薹 D=_儿 室
74 . 3±1 4 . 4±1 3  ̄ 7 3 . 55 3 .3 8± 1 5 . 7± 1 4 . 75 1 . 5 ̄

1 1 一 般 资 料 : 择 20 . 选 0 6年 9月 一 0 8年 9月 在 本 院 心 内 20
3. 6±1 1 3. 8±1 0 3 91±0 3 . 2 ±O 8 8 .3 7 .2 . . 23 3 . 9 ̄
学 意 义 ( 0 0 ) 见 表 1 P> .5 , 。
血 管事件 的发生率 和死亡率 下降 约 3 %_ 。但 其使 用时机 0 l ‘
和 剂 量 如 何 确 定 目前 尚没 有 统 一 的 指 南 。本 研 究 通 过 观 察 急 性 冠 脉 综 合 征 患 者 住 院 早 期 应 用 不 同 剂 量 辛 伐 他 汀 后 , 脂 血
堵 塞 性 血 栓 的急 性 病 变 。研 究 表 明 , 用 他 汀 类 药 物 可 使 心 应
( 0 O ) C P有统计学意义 ( 0 0 ) B组治疗 前后 T P< . 1 , R P< .5 , G 亦有统计学意义 ( P<00 ) H L在两组 治疗前 后均 无统计 .5 , D

56 ・ 72
吉林 医 学 2 1 00年 l 第 3 1月 1卷 第 3 2期
不 同 剂, 辛 伐 他 汀 治 疗 对 急 性 冠 脉 综 合 征 血 脂 及 C一反 应 量 蛋 白 的 影 响
王丽华 ( 南 省 新 乡市 中心 医 院 , 南 河 河 新 乡 43 0 ) 5 00
(A ) 非 s UP或 T段 抬 高 型 心 肌 梗 死 ( S E ) 断标 准 的 18 N T MI诊 1
例, 7 男 4例 , 4 女 4例 , 龄 4 年 0—7 3岁 ; 中 不 稳 定 心 绞 痛 其 ( A )0 例 , Q 波 急 性 心 肌 梗 死 2 例 . 性 心 肌 梗 死 U P8 非 O 急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1 0 1年 9月 第 l 第 9期 MMJ ,S p2 1 ,V l1 ,N . 3卷 C e 0 1 o 3 o 9
・4 ・ 9
不 同剂量辛伐他 汀治疗对 急性 冠脉综合征 患者血清 C 反应 蛋 白的影 响 一
王承丰 李泽 民 李林 邓亨 平
【 摘要 】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 汀对 急性冠脉综合征( S患者血清 C 反应 蛋白( R ) AC ) 一 C P 的影响。 方法 选择
Z m n L i e a. eat e tfCri oy C nr opt ahn , i un6 6 0 e i, i n t D p r n ad lg, e t l si o B zog S h a 3 0 0 L , 1 m o o aH l af c 【 s a t Obef e T v sgt tee et f ivs t eayi ieet oe nsrm C rat epoe v Abt c】 r jc v oi et a f c o m at i t rp df rn dss eu —eci r i l — i n i eh f s an h n o v tn e
wa d p n e t ft e l i l q e sa i z t n r l . s i e e d n i d p a u t b l ai o e n o h p i o
【 yw r 】 Smvs t A uecrn r n rme R Ke o d s i at i a n ct oo a s do C P y y
1 材 料 与 方 法
组 患 者 治 疗 后 血 清 C P水 平 明 显 降 低 ,1 . 29 m l S(5 + .) o L P O0 ) R (06 .) moLV 1. 1 mm l (< .5 。结 论 + / 7 9 / 患者全身炎症反应 , 早期 给予 足量 的辛 伐 他 汀干 预 可 减 少 并 发 症 的发 生 。

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

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

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关键词]冠心病;辛伐他汀:C反应蛋白血管内皮损伤所致的内皮功能障碍被认为是高血压病可能的发病机制之一[1],内皮损伤所引发的炎症反应同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C反应蛋白是机体炎症反应一种敏感但非特异性标志物。

本文通过研究冠心病(CHD)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后C反应蛋白的变化,评估其对冠心病发生发展和预后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共72例,其中男45例,女27例,年龄65~75(69.07±2.16)岁。

所有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并行血脂检查,近4周均未服用阿司匹林和其他降脂药物,同时剔除有明确细菌感染史,急性炎症和免疫性疾病者。

1.2 方法:随机将72例患者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65~75 (69.18±2.14)岁,予以服用硝酸脂类及阿司匹林常规治疗,短期内饮食控制;辛伐他汀治疗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66~75(70.53±1.81)岁,除服用硝酸脂类及阿司匹林常规治疗外加服辛伐他汀20mg/d。

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8周后于禁食12h后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浆C反应蛋白和血清总胆固醇(TC)浓度。

应用乳胶免疫增强比浊法检测C 反应蛋白浓度,0~5.00mg/L为正常范围。

采用CHOD_PAP法检测(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706 0)TC浓度,<5.17mmol/L为正常。

1.3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0.0版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与血浆TC浓度比较显示,C反应蛋白浓度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辛伐他汀治疗组在治疗4、8周后血浆C 反应蛋白浓度与血浆TC浓度均较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辛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

辛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
长 期 慢 性 炎 性 反 应 史 。无 严 重 肝 肾功 能 不 全 , 组 在 年 龄 , 两 性 2 3 两 组 不 良反 应 比 较 : 组 均 未 出 现 肌 痛 , 疗 组 未 见 有 . 两 治
谷 丙 转 氨 酶 超 过 正 常 的 两 倍 , 组 不 良反 应 发 生 率 比较 差 异 两 无 统计 学 意 义 ( 0 0 ) P> .5 。
异 有统计学 意义 ( 0 0 ) P< .5 。结 论 : M 在常规治疗 的基础上 , A I 早期应用辛伐他汀可 明显降低血脂和 h —C P的水平 。 s R
块 的破 裂 和 血 栓 的 形 成 , 管 的 炎 性 反 应 是 造 成 斑 块 破 裂 的 血
重 要 因素 ” , 脂 治 疗 可 减 少 心 血 管 事 件 的 发 生 。 h —C P 降 s R 是 急 性 炎 性 反 应 , 织 损 伤 及 治 疗 效 果 观 察 的 重 要 指 标 。本 组
后 差 异 有 统计 学 意义 ( 0 0 ) P< .5 。
研究通过早 期应 用 辛伐 他 汀 治 疗 A S 观察 对 血脂 和 h C, s—
C P的影 响 , R 以探 讨 A 在 常 规 治 疗 的 基 础 上 加 用 辛 伐 他 汀 MI 的必要性。
表 1 两组 咀脂 检测 结 果 比较 ( ± )
血 管 紧 张 素 转 换 酶 抑 制 剂 和 ( ) 管 紧张 素 受 体 拮 抗 剂 。治 或 血 疗 组 在 常 规 治 疗 的 基 础 上 加 用 辛 伐 他 汀 ( 0m / ) 2 g d 。治 疗 8 周后检测患者 T ,D C L L—C, D H L—C,s R h —C P的 水 平 变 化 。 T L L—C H L~C,s R 采 用 比 色 法 测定 。 治 疗 组 在 C,D ,D h ~C P 应 用 辛 伐 他 汀 过 程 中当 出 现 肌 痛 或 谷 丙 转 氨 酶 超 过 正 常 的 两

辛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的干预研究

辛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的干预研究

患者肝肾功能 、 血脂指标。
3 统 计 学 处理
采用 S S 1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P S 30
4 结 果
参考文献
[ s 林. I E 辛伐他 汀对 老年冠 心病合并血脂异常 患者的调脂疗效 观 ]
察 l_ 床杂志, 0 , (0 :0 JI l 2 91 2 )6 . 0 8
42 辛伐他汀组患者肝。 . 肾功能结果 : 干预前丙氨酸氨基转 移 酶 (88 1. 7±1.3I /、 草 转氨 酶 (63 - . ) l、 06 ) L 谷 U 2 . 4 7 l L 1 90 U
41 两 组 患 者血 脂 结 果 见 表 1 . 。 表 1 组 患 者 血脂 对 比结果 ( oL 两 mm l ) /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血脂 异常防治对 策专 题组. 2 ] 血脂 异常防治建议f. 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9 ,5 3 :6 — 7 . ] 1 72 ( )19 15 9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 会心血管药物对策 专题 组. 3 ] 心血管 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的建议f . 心血 管病杂志, 9 , ( ) J 中华 】 1 8 6 1: 9 2
事件的出现。从本次总胆 固醇 、低密度脂蛋 白和三酰甘油较 常规组
2 例 、 2例 , 8 女 年龄 4 5岁 一 5岁 、 6 平均(82 .) 。 5 .±1 岁 经统 8
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差异( > . )具有 可比性。 p O0 , 5
1 临床 资料 与方 法
43 对 两组 患 者 随访 结果 :常 规 组心 肌 梗 塞 4例 、 . 占
l. % , 33 3 复方住 院 1 2例 、 4 % 、 占 0 因冠心病 死亡 1 、 例 占

辛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30例论文

辛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30例论文

辛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30例疗效观察[摘要]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

方法将60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仅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疗效基础上加服辛伐他汀10 mg/d,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时测定血清tc、ldl-c和crp 水平,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进行6 min步行试验(6mwt)。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后心功能指标(lvef 和6mwt)及血清tc、ldl-c和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两组间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心力衰竭方案治疗,即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制剂。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片(商品名:福康敏,宜昌产,10mg/片),10mg每晚1次。

患者入院后次晨查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

病情稳定后带药出院继续治疗,治疗3个月后回院或门诊复查。

1.3 检测方法于清晨抽取肘正中静脉血标本,使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肝、肾功能、血脂等指标;血清crp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

采用辛普森法检测lvef,检测仪器为aloka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正常值lvef≥50%。

1.4 随访和观察指标患者出院后每周门诊或电话随访1次,了解患者临床症状。

血压和心率等,并督促患者服药,提高服药依从性。

观察指标为患者入院前和治疗后3个月的血脂水平、crp、lvef 和6 min步行试验(6mwt)。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各项血清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tc、ldl-c和crp 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辛伐他汀的功能主治副作用

辛伐他汀的功能主治副作用

辛伐他汀的功能、主治和副作用功能辛伐他汀是一种用于降低胆固醇水平的药物,属于他汀类药物。

它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从而减少胆固醇的合成。

辛伐他汀可以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同时也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

这使得辛伐他汀成为一种常用的药物,用于治疗高胆固醇和高脂血症的患者。

主治辛伐他汀主要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1.高胆固醇和高脂血症:辛伐他汀是一种常用的降脂药物,可以有效减少胆固醇和脂质的积累,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

这对于患有高胆固醇和高脂血症的患者来说非常重要,能够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作。

2.动脉粥样硬化:辛伐他汀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避免斑块在动脉壁上的进展,并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流堵塞和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3.心血管疾病的预防:高胆固醇和高脂血症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之一。

辛伐他汀的使用可以降低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包括心肌梗死、冠心病和中风等。

4.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治疗:辛伐他汀也被用于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

它可以通过阻断高尿酸合成的途径,减少体内尿酸的合成,从而减轻痛风的症状和防止痛风的发作。

副作用虽然辛伐他汀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药物,但它也存在一些副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1.肌肉痛和肌肉无力:辛伐他汀可能导致肌肉痛和肌肉无力,这是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

如果出现肌肉疼痛或无力,应尽快告诉医生。

2.肝功能异常:辛伐他汀可能对肝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包括肝酶升高、肝功能衰竭等。

因此,在使用辛伐他汀期间,应进行定期的肝功能检查。

3.胃肠道问题:辛伐他汀可能导致腹泻、便秘、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症状。

4.代谢异常:辛伐他汀可能导致血糖升高和体重增加。

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应注意监测血糖水平。

5.过敏反应:少数患者可能对辛伐他汀过敏,出现皮疹、荨麻疹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6.其他副作用:辛伐他汀还可能导致头痛、睡眠障碍、记忆力下降、血尿酸水平升高等其他副作用。

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伴血脂异常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伴血脂异常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伴血脂异常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伴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将我院确诊的冠心病患者86例分为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各43例,分别给予辛伐他汀20 mg/d、40 mg/d 口服,分析用药前后血脂变化及不良反应。

结果用药12周后两组的血脂指标均有明显降低(p0.05),具有可比性,且两组之间患者服用常规治疗药物的情况无统计学差异。

1.3 观察指标所有患者分别于服药前、服药后12周检测血脂项目,包括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脂(tg)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其他观察指标包括肝、肾功能、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

疗效判定以tc与ldl-c是否达到靶目标作为标准,即有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者血脂治疗目标值为:tc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mmol/l)组别 tc ldl-c hdl-c tg低剂量组治疗前 5.95±0.57 3.72±0.52 1.17±0.532.46±0.32治疗后 4.83±0.41* 2.57±0.36* 1.28±0.44 2.36±0.31高剂量组治疗前 5.92±0.55 3.74±0.50 1.15±0.52 2.44±0.33治疗后 4.30±0.33*# 2.31±0.35*# 1.48±0.34*# 1.70±0.21*#t -9.99 -9.59 9.48 -20.62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3 讨论冠心病是由多种危险因素引起的常见疾病,血脂异常是引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其中血浆胆固醇尤其是ldl-c的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必备条件,而他汀类药物的应用可以显著降低胆固醇,调节血脂,同时还有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抑制炎症反应、稳定斑块、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退等调脂以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因此,他汀类药物现已成为冠心病的标准治疗用药[2],在chd的一级或二级预防中,能显著地减少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率,降低冠心病患者的总死亡率[3-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剂量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及C2反应蛋白的影响李 芳,陈红娟(河南科技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河南洛阳471003) 【摘要】 将10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48例),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辛伐他汀(理舒达10m g d),对照组不加降脂药物;疗程均为6个月。

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血脂指标及C2反应蛋白(CR P)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

证实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降脂疗效确切,所用剂量较小,且能有效降低患者的CR P,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 冠心病;高脂血症;C2反应蛋白;辛伐他汀【中图分类号】 R54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22266X(2005)2620043202 他汀类药物降低血脂的效果肯定,但临床应用时剂量多较大。

2000~2004年,我们采用小剂量国产辛伐他汀(理舒达)对56例冠心病并原发性高脂血症进行降脂治疗,观察其降脂效果、安全性及患者C2反应蛋白水平变化。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104例冠心病合并原发性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诊断标准参照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1]。

其中男64例,女40例;年龄(54±9.0)岁;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稳定型心绞痛3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21例;合并高血压35例,糖尿病27例。

血清TC>5.72mm o l L,LDL2C>3.64mm o l L, TC>1.7mm o l L。

将104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及对照组48例;两组年龄、性别、冠心病及各检测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

排除继发性高脂血症,以及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异常者。

1.2 方法 两组均常规治疗原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停用其他降脂和可能影响血脂、CR P的中西药2周。

治疗组给辛伐他汀胶囊(理舒达)10m g,每晚1次,低脂膳食,适量运动。

对照组仅低脂饮食和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不加降脂药物治疗。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TC、LDL2C、HDL2C、T G、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C2反应蛋白(CR P),平均随访间期1~2个月,共随访6个月。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自身和组间对照ς2及t检验。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变化见表1。

治疗组服药过程中均无转氨酶升高,仅2例有轻度上腹部不适,尚可耐受,无退出试验者。

3 讨论辛伐他汀能与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 G2 CoA)还原酶产生竞争性结合,从而抑制其活性。

可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及CR P变化(x±s)组别TC(mmol L)LDL2C(mmol L)HDL2C(mmol L)TG(mmol L)CRP(mg L)治疗组(n=56) 治疗前7.3±0.164.3±0.140.8±0.033.5±0.3016.5±8.8 治疗后5.1±0.073#2.7±0.073#0.9±0.151.9±0.203#8.1±5.33#对照组(n=48) 治疗前7.1±0.154.2±0.140.9±0.033.6±0.3615.8±7.9 治疗后7.0±0.114.1±0.120.9±0.033.7±0.3316.9±6.8 注:与治疗前比较,3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抑制肝脏内源性胆固醇的生物合成,反馈调节诱导肝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使其数目及活性增加,从而促进血液中LDL及富含T G的中间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清除,故可降低TC、LDL2C、T G[2]。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疗效已得到充分肯定,但长期大剂量服用可诱发肌病及升高转氨酶。

本文结果证实,低剂量辛伐他汀可稳定控制患者的血脂及CR P,且药物副作用小,患者耐受性及依从性好;同时可降低血小板活性,改善血液循环,调节血管内皮功能[3]。

部分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合并有2型糖尿病,他汀类药物通过早期降脂干预治疗可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并可减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4],故糖尿病患者使用他汀类降脂更有益。

目前对严重高脂血症(血清呈乳糜样的脂血)和急性冠脉合综征患者仍主张短期强化他汀类降脂治疗。

本观察表明,低剂量辛伐他汀用于冠心病并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降脂效果显著;可降低CR P,减轻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的炎症反应,有效控制各类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本治疗组未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者,亦无死亡者);药物副作用小,患者耐受性和依从性良好;治疗费用少,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

【参考文献】[1]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1血脂异常防治建议[J]1中华心血管34山东医药2005年第45卷第26期病杂志,1997,3:1672175.[2]叶景霞.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3,11:1023.[3]杨溢,陈鲁原.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1,21:284.[4]张湘,刘连勇.血脂康对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临床荟萃,2002,17:213.(收稿日期:2005205209)・经验交流・94例继发型肺结核影像学诊断结果分析王 涛1,赵秋棠1,赵复来2(1临沂市市直机关医院,山东临沂276000;2临沂市中医医院) 近年来,我们收集了94例有完整临床、影像学资料的继发型肺结核病例。

现对其影像学诊断结果进行分析。

资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纤维支气管镜、痰菌、PCR检查阳性,或经临床抗痨治疗有效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94例。

全部病例均行X线、CT或高分辨率CT(HRCT)检查,CT扫描机采用GE R ro speed机型,矩阵512×512。

在常规10mm 扫描的基础上,对病变兴趣区进行1mmHRCT扫描,窗宽2500HU,窗位-450HU。

按肺内渗出性病变、实变、增生性病变、干酪性肺炎、空洞、支气管播散病变,纵隔、肺门淋巴结增大及结核球纤维化等确定病变的性质。

影像学诊断结果:①渗出性病变:48例(51.06%),呈小片状阴影,边缘模糊、密度不均,或为毛玻璃样渗出,周边有小的播散性结节,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局部有肺小叶间隔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增厚。

②实变:30例(31.91%),肺内斑片状高密度影,小的相当于肺小叶大小,大的可占据一个肺段或肺叶,其内常有不规则空洞,病变的肺段或肺叶体积缩小。

③增生性病变:15例(15.95%),病变可分1个或几个,密度较高,结节性病灶境界不清者多数与肺内渗出性病变、空洞性病变同时出现。

④干酪性肺炎:21例(22.34%),肺内有大小不等的片状阴影,密度不均,有多发虫蚀样或小的不规则空洞性病变,呈小结节或密度不均的斑片影,肺小叶间隔增厚。

⑤空洞: 36例(38.29%),洞壁厚,可规则或不规则,或呈结节样突起,也可表现为薄壁“气囊样”空洞,还可表现为1~3mm极小空洞性病灶,可单发或多发,局部小叶间隔增厚。

⑥支气管播散性病变:16例(17.02%),早期即发现肺内有渗出性病变,病变周围有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1~3mm大小结节;有的表现为边缘清楚的“树芽征”或小片状渗出性病变,分布特点与支气管走行有关。

⑦粟粒性结节:11例(11.70%),急性粟粒性播散结节病灶分布在两肺的肺实质内或支气管血管束旁或小叶间隔旁,或表现小的渗出性病变;亚急性者表现为新老病灶不一。

⑧纵隔肺门淋巴结增大:17例(18.09%),以气管旁和气管前、腔静脉后淋巴结增大为主,增大的淋巴结边缘光滑或毛糙,密度较均匀,增强后呈环形改变。

⑨结核球:3例(3. 19%),边缘光滑或不光滑,有小的棘状突起,多数密度均匀,有的中心可见钙化,周围可有或无卫星灶。

βκ纤维化、钙化干性空洞:22例(23.40%),纤维条索样影像或高密度钙化灶,干性空洞洞壁较薄,周围有纤维条索状影,有的可见曲张型支气管扩张改变。

本组活动性病变78例(82.98%),无活动性病变16例(17.02%)。

轻度活动性病变:病变范围在一个肺叶内,以渗出性病变,增生性病变,局部支气管播散病变为主;中度活动性病变:病变分布于两个肺叶以内,以广泛分布的粟粒性结节病变、局部支气管播散、实变、干酪性肺炎、空洞或肺内渗出加纵隔肺门淋巴结增大为主要病变;重度活动性病变:病灶范围分布在两个肺叶以上,以广泛的粟粒状结节,新老病灶重叠、实变、干酪性肺炎、多发空洞为主要病变。

继发型肺结核吸收好转的影像学表现:①渗出性病变、实变、干酪性肺炎,吸收、消散、遗留少许纤维性病灶;②结节病变边缘清楚、锐利或形成钙化、周围无活动性病变;③空洞缩小闭合,周围渗出性病变吸收消散,或转变为边缘清楚、锐利的结节、钙化;④支气管播散病变吸收消散。

讨论:继发型肺结核临床诊断方法主要包括:①临床症状和体征;②查痰或其他体液中的结核杆菌,其阳性率为20%~80%;③PCR和EL ISA检测:为辅助诊断方法,结果差异大;④结核菌素试验(PPD)在继发型肺结核中有参考价值;⑤纤维支气管镜检查;⑥手术病理诊断;⑦试验性诊断治疗;⑧影像学检查。

其中查痰和病理学检查是金标准,除此之外影像学检查方法是应用最广泛的手段之一。

其中X线平片作为诊断、检测、客观评价肺结核疗效的主要手段应用至今,但其分辨率低,不易发现2mm以下支气管播散的结节病变、淡薄的渗出病灶、2mm左右的空洞和隐匿性病变等,难以对肺内细微结构、病变性质及转归准确判断。

CT和HRCT检查具有密度分辨率高和三维立体定位的优点,尤其是HRCT可显著提高肺内结构的空间分辨率,对肺内病灶性质的观察较X线平片更为客观、准确。

其为目前惟一能在活体上对肺小叶水平病变进行观察、研究的手段,在判定继发型肺结核的病变性质、渗出性病变、增生性病变、干酪样坏死及病变的吸收消散、纤维化、钙化、空洞、转归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继发型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极少以单独某一种病变性质出现,多数是多种病变性质并存。

综上所述,疑似继发肺结核者,如临床症状不典型、痰菌阴性,应及时进行CT或HRCT检查,以及早明确诊断。

(收稿日期:2005206208)44山东医药2005年第45卷第26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