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怎么样预防
乙肝防治指南解读

乙肝防治指南解读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炎疾病,广泛分布于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乙肝防治指南是针对乙肝病情,提供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建议的指南。
以下是对乙肝防治指南的解读。
1.乙肝病毒传播途径: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垂直传播(母婴传播)和注射毒品共同使用注射器等途径传播。
指南鼓励公众通过以下方式预防传染:避免共用注射器、采取安全性高的性行为、提倡母婴传播预防策略以及加强医疗设施的标准预防措施。
2.乙肝疫苗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指南建议,在婴儿出生24小时内接种首针,并在出生后6个月内完成初步免疫,即3针疫苗接种。
同时,未接种乙肝疫苗的成人可根据个人情况考虑接种。
3.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诊断和监测:早期诊断乙肝病毒感染对于预防传播和治疗乙肝病毒相关疾病至关重要。
指南推荐进行乙肝病毒感染的筛查,并提供了相应的检测方法。
同时,病毒感染者需要进行定期的肝功能和病毒载量监测,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4.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治疗:乙肝病毒感染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肝功能等因素进行治疗。
根据指南,对于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是必要的。
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伊布韦曲布星、恩替卡韦、拉米夫定等。
此外,休息、合理饮食和戒酒等也是治疗乙肝病毒感染的重要措施。
5.妊娠期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的管理:指南对妊娠期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的管理提供了详细建议。
对于乙肝病毒载量高、肝功能受损和其他疾病合并的孕妇,需要特殊的监测和管理。
同时,还需要注意母婴传播的预防措施,如规范的分娩方式、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等。
6.乙肝病毒相关疾病的预防和管理:乙肝病毒感染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后果。
指南提供了预防和管理乙肝病毒相关疾病的建议。
例如,对于肝癌高危人群,如有肝硬化或家族史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肝癌筛查。
此外,定期监测甲胎蛋白等肝功能指标,早期发现并治疗相关并发症。
学校卫生乙肝防控措施

学校卫生乙肝防控措施在学校环境中,乙肝是一种重要的传染病,对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因此,学校应该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卫生乙肝防控措施,以保障校园的健康与安全。
一、加强乙肝知识普及教育学校应该开展乙肝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包括乙肝的传播途径、症状表现、预防方法等内容。
可以通过组织宣讲、发放宣传资料、开展主题班会等方式进行,提高学生和教师对乙肝的认知水平,增强防范意识。
二、建立规范的学校卫生管理制度学校卫生管理制度需要包括乙肝防控方面的具体要求和措施,明确责任和行为准则。
学校应设置卫生管理人员,负责监督和协调学校卫生工作,并定期进行卫生检查和评估,确保各项防控措施的执行情况。
三、加强校园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乙肝病毒可以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因此保持学校环境的清洁和消毒非常重要。
学校应制定相应的清洁消毒工作计划,定期对教室、宿舍、食堂、洗手间等场所进行清洁和消毒,特别是公共区域和共用物品。
四、加强学生个人卫生教育学生个人卫生是预防乙肝的关键。
学校应加强学生个人卫生教育,教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例如勤洗手、不随地吐痰、不共用餐具等。
此外,学校应配备充足的肥皂、卫生纸等卫生用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卫生条件。
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学校应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健康检查,包括体温测量、身体检查等。
这有助于及早发现患有乙肝等传染病的学生,并采取相应的隔离和治疗措施。
另外,学校还应建立健康档案,记录学生的健康状况,便于做好防控工作。
六、加强食品安全管理食品安全是乙肝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食堂应建立规范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确保食品的来源和加工过程符合卫生要求。
此外,学校还应教育学生注意饮食卫生,不食用生冷食物、不购买野味等,减少乙肝病毒的传播风险。
七、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参与防控工作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合作至关重要。
学校应与家长密切沟通,告知他们乙肝的相关知识和防控措施,并鼓励家庭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温和身体检查。
家长则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健康状况,如发现异常及时与学校联系,共同参与防控工作。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全文版指南(2024)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全文版指南(2024)介绍本指南旨在为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提供简单且没有法律复杂性的策略。
以下是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预防措施-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建议全面推广疫苗接种,尤其是在易感人群中。
-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惯:勤洗手、合理用水、注意食品安全等,能够有效减少传染乙型肝炎的风险。
- 避免直接接触感染源:避免与已知感染乙型肝炎的人共用个人卫生用品、注射器等,以防止病毒传播。
- 定期检测:对于易感人群,如医务人员、血液透析患者等,建议进行定期的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以早发现、早干预。
诊断与治疗- 确诊患者:基于症状、体征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结合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如HBsAg、HBeAg、HBV-DNA等)的检测,进行患者的确诊。
- 患者管理:针对不同病情和病毒标志物的变化,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包括药物治疗(如抗病毒治疗)、生活方式改变(如戒酒、戒烟)等。
- 定期随访:建立完善的患者管理体系,定期随访患者,以监测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
健康教育与宣传- 加强公众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如媒体、社区活动等),向公众宣传乙型肝炎的预防、传播途径和治疗等知识,提高公众对乙型肝炎的认知水平。
- 健康教育材料:开发和分发易懂、具有科学依据的乙型肝炎健康教育材料,向不同人群传达相关信息,以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
- 建立支持系统:建立乙型肝炎患者支持系统,提供心理支持和康复指导,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研究与监测- 加强研究:开展乙型肝炎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探索新的防治策略和疫苗研发,以提高防治水平。
- 监测传播情况:建立乙型肝炎的监测体系,监测感染情况和传播途径,及时采取措施预防疫情扩散。
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和积极的社会参与。
本指南提供了一些简单的策略和建议,希望能对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有所帮助。
> 注意: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的防治方案需根据实际情况和专业医生的建议制定。
肝炎的健康教育知识

肝炎的健康教育知识肝炎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由病毒感染引起。
它可以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等不同类型。
肝炎的健康教育知识对于预防和控制肝炎的传播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肝炎的预防、传播途径、症状、诊断和治疗等相关知识。
一、肝炎的预防1. 接种疫苗: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方法,建议所有人都接种乙肝疫苗。
2.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使用干净的餐具和饮用水,避免与感染肝炎病毒的人接触。
3. 避免过度饮酒:酒精对肝脏有害,过度饮酒会增加患肝炎的风险。
4. 避免性传播:使用安全套,避免与多个性伴侣发生性行为。
5. 注意采血和注射的卫生:确保医疗机构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避免感染肝炎病毒。
二、肝炎的传播途径1. 血液传播:通过血液传播是乙型和丙型肝炎最常见的传播途径,如输血、注射毒品、共用针头等。
2. 性传播:乙型和丙型肝炎可以通过性接触传播,尤其是不安全的性行为。
3. 母婴传播:乙型肝炎病毒可以通过母婴传播,孕妇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时,胎儿也有可能感染。
4. 垂直传播:丙型肝炎病毒可以通过垂直传播,即母亲将病毒传给新生儿。
5. 密切接触传播:与感染肝炎病毒的患者密切接触,如共用牙刷、刮脸刀等。
三、肝炎的症状1. 乏力和疲劳:肝炎患者常常感到乏力和疲劳,即使休息也无法恢复精神。
2. 恶心和呕吐:肝炎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和呕吐的症状。
3. 黄疸:黄疸是肝炎患者常见的症状,表现为皮肤和眼睛发黄。
4. 上腹部不适:肝炎患者可能感到上腹部不适或疼痛。
5. 消化问题:肝炎患者可能出现消化问题,如食欲不振、腹泻或便秘等。
四、肝炎的诊断和治疗1. 诊断:肝炎的诊断通常通过血液检测,检测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的抗体和抗原。
2. 治疗:肝炎的治疗取决于病毒类型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乙型肝炎通常需要长期治疗,包括抗病毒药物和定期监测肝功能。
丙型肝炎可以通过抗病毒药物治疗,但治疗时间较短。
3. 注意饮食:肝炎患者应遵循健康饮食,减少对肝脏的负担。
肝炎防治知识

肝炎防治知识
肝炎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
它可能在短期内缓慢发展或长期内迅速进展,严重者可引起肝硬化或肝癌。
以下是肝炎防治的一些常识:
1. 接种疫苗:艾滋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可通过血液和性传播传播。
接种疫苗是预防乙肝和艾滋病的重要方法。
2. 规范手卫生:勤洗手是避免病毒感染的基本措施。
饭前便后、接触动物、处理生鲜食品后、咳嗽、打喷嚏、擤鼻涕后都应洗手。
3. 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食、未烤熟的食物,避免食用过期或不洁食品,尽可能选择高温杀菌的食品。
4. 避免注射毒品:注射毒品是乙肝和丙肝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
避免使用毒品。
5. 避免性传播:使用安全套可有效避免病毒传播。
6.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并进行肝功检查可以及早发现肝炎,及时治疗。
7. 注意药物的使用: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可能对肝脏造成损伤。
在使用药物前应咨询医生,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使用。
以上是肝炎防治知识的一些内容,希望大家能够加强对肝炎预防和治疗的认识,保护自己的肝脏健康。
- 1 -。
乙型肝炎慢性病防治全面指南(2023

乙型肝炎慢性病防治全面指南(2023
目标:
本指南旨在提供乙型肝炎慢性病的全面防治指导。
预防措施:
- 推广乙肝疫苗接种,特别是在婴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
剂疫苗。
- 加强个人卫生惯,如勤洗手、避免接触可能存在病毒的血液、性行为等。
- 避免共用毛巾、牙刷等个人物品。
- 保证安全的输血和注射设备,避免使用未经消毒的器具。
诊断与监测:
- 定期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抗原和抗体检测,以便早期发现感染
情况。
- 对于乙型肝炎慢性感染者,进行肝功能和病毒载量监测,评
估肝脏病变程度。
治疗与管理:
- 对于乙型肝炎慢性病患者,根据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
- 推广抗病毒治疗,如核苷酸类药物和干扰素。
- 定期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强化,以提高病毒抑制效果。
- 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如戒酒、戒烟、合理饮食等,以减轻肝脏负担。
注意事项:
- 避免与其他人共用注射器、针头等可能传播病毒的物品。
- 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进行复查和治疗。
- 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期暴露于化学物质等有害因素。
- 定期进行肝癌筛查,及早发现和治疗乙型肝炎相关的肝癌。
以上是乙型肝炎慢性病防治全面指南(2023)的主要内容。
根据个体情况,具体的治疗方案可能会有所不同,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2023年全文版乙型慢性肝炎防治指南

2023年全文版乙型慢性肝炎防治指南背景乙型慢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的肝炎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推动乙型慢性肝炎的防治工作,制定了2023年全文版乙型慢性肝炎防治指南。
目标本指南旨在提供乙型慢性肝炎的防治策略,帮助医务人员和公众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该疾病。
预防措施1. 疫苗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慢性肝炎的重要手段,全民普遍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慢性肝炎的首要措施。
2. 避免高危行为:避免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人进行性行为或共用注射器等高危行为,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3. 健康教育: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乙型慢性肝炎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诊断与治疗1. 早期诊断:提倡对高风险人群进行定期乙型肝炎病毒检测,早期发现感染者并进行治疗,以减少疾病的进展和传播。
2. 综合治疗: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包括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和肝保护治疗,以减轻症状、控制疾病进展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 定期随访:对已确诊的乙型慢性肝炎患者进行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公共卫生策略1. 加强监测与报告:建立完善的乙型慢性肝炎监测与报告制度,及时掌握疫情动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疫情。
2. 资源整合与共享:加强卫生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高乙型慢性肝炎的防治能力和服务水平。
3. 增加宣传力度:加大对乙型慢性肝炎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认知和防护意识。
结论2023年全文版乙型慢性肝炎防治指南提供了乙型慢性肝炎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公共卫生策略等方面的指导,旨在全面提高乙型慢性肝炎的防治水平,减少疾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同时,该指南也强调了健康教育和公众宣传的重要性,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共同努力实现乙型慢性肝炎的有效防控。
2023年全文版乙型慢性肝炎防治指南

2023年全文版乙型慢性肝炎防治指南概述本文档旨在提供2023年全文版乙型慢性肝炎的防治指南。
乙型慢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的肝病,对公众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本指南将提供预防、诊断和治疗乙型慢性肝炎的指导意见,以帮助医务人员和公众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该疾病。
预防乙型慢性肝炎- 推广疫苗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慢性肝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推广疫苗接种可以帮助减少乙型慢性肝炎的发病率。
- 加强健康教育: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乙型慢性肝炎的认识和了解,以促进个人和社会的防护意识和行动。
乙型慢性肝炎的诊断- 临床症状:乙型慢性肝炎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乏力、食欲不振、肝区不适等。
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初步判断,并及时进行相关检查。
- 实验室检查: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如乙肝表面抗原(HBsAg)等,可以确定乙型慢性肝炎的诊断。
乙型慢性肝炎的治疗- 抗病毒治疗:对于确定为乙型慢性肝炎的患者,抗病毒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毒复制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 支持性治疗:除了抗病毒治疗外,医务人员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支持性治疗,包括补充营养、保护肝功能等。
注意事项- 避免饮酒:乙型慢性肝炎患者应避免饮酒,以减轻肝脏负担,促进康复。
- 避免使用肝损伤药物: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避免使用具有肝脏损伤风险的药物,如某些解热镇痛药等。
以上是2023年全文版乙型慢性肝炎防治指南的内容,旨在帮助医务人员和公众更好地了解和防治乙型慢性肝炎。
请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实际操作,并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防治工作。
请注意,本文档中的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法律依据。
如需具体指导,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前言前段时间新闻说中国目前网民人数约 2.6 亿,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
这是一个可 喜的消息,因为这说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可以通过网络这个方便的途径来获取知 识了。
本文是一篇普及乙肝防治知识的文章, 如果你是健康人, 那么请你了解乙 肝的传播途径,消除对乙肝病毒携带才 v 者的恐惧;如果你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那么请你了解乙肝的治疗知识, 不要盲目相信虚假医药广告, 请到正规医院就诊。
并请你向你身边的人宣传防治乙肝的知识, 防治乙肝需要国家、 社会和我们每一 个人的努力。
目前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他们同样能够跟正常的学习工作和 生活。
卫生部 2008年4月 21日上午公布 2006年全国人群乙肝等有关疾病血清流行病 学调查结果。
调查显示,我国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从 1992年的 9.75%下降 为 7.18%,比 1992 年下降了 26.36%。
据此推算,我国仍然有乙肝病毒携带者约 9300万人。
一、乙肝大三阳和小三阳不等于得了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英文名称hepatitis B virus,英文缩写HBV 在汉语里面用甲和乙来 分别命名甲肝病毒和乙肝病毒这两种肝炎病毒, 在英文里面是用A 和B 来命名这 两种肝炎病毒。
甲肝病毒,英文名称 hepatitis A virus, 英文缩写 HAV 。
确定是否感染乙肝病毒需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
在体检时, 抽取手指中或手 臂血管中的血液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即检测血液中五种物质的存在状态, 这五种物质被称为“乙肝两对半”: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 );乙肝病毒e 抗原(HBeAg 、乙肝病毒e 抗体(抗-HBe );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 -HBc ); 这五种物质为什么称为两对半呢?这五种物质中有两对抗原和抗体, 然而核心抗 原浓度在血液里很低,检测不出来,所以就出现了半。
在这里,抗原指侵入人体 内的杂质,而抗体是人体自己产生的能清除抗原的物质。
在检测时如果检测出血液中含有某种物质, 则称为阳性, 阳性用加号“ +”表示; 如果没有检测出来,就称为阴性,用减号“ -”。
打个比方:有一杯清水和一杯 盐水。
我们只要尝一下, 若有咸味,则说明水里有盐, 若无咸味,则说明水里无盐, 当然了,在作“乙肝两对半”含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 ,则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 阳性,也表 示为HBsAg (+);没有检测出,则表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 阴性,也表 示为 HBsAg ( - )。
通常把 乙肝表面抗原、 e 抗原、 核心抗体 这三者呈阳性(+)称为“大三阳”; 把 乙肝表面抗原、 e 抗体、 核心抗体 这三者呈阳性(+)称为“小三阳”。
大三阳和小三阳只能说明感染了乙肝病毒或是携带乙肝病毒, 并不能说明就得了 乙型肝炎即乙肝。
只有当大三阳、 小三阳并伴有肝功能异常即转氨酶异常时才诊 断为乙型肝炎即乙肝。
如果只是是大三阳、 或小三阳, 而且肝功能正常并无肝炎 症状和体征,就被称为是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常被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大三阳和小三阳的区别只是:大三阳的e 抗原为阳性,e 抗原为阳性说明乙肝病毒在人体细胞内处于复制状态, 也说明大三阳者具有较强传染性。
小三阳的 e 抗体为阳性,e 抗体为阳性说明乙 肝病毒在人体细胞内处于静止状态即没有复制, 也说明小三阳不具有传染性或较 弱的传染性。
因此大三阳和小三阳没有谁比谁严重之说。
不要一听大三阳带 “大”字,就想当然的认为大三阳比小三阳严重。
“大”和“小”在这里只起区 别两种“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的作用,就像人的名字是为了把人区别开一样。
比如武打电影名星,李小龙和成龙,你能说李小龙带个“小”字,功夫就不如成 龙吗? 此时就可以说这杯水中盐阳性,表示为盐( +); 此时就可以说这杯水中盐阴性,表示为盐( - )。
检测时使用的是科学的检测方法。
当检测出血液中在这里啰嗦这么多,目的就是希望大家理解大三阳和小三阳的意思,不要根据字面意思去理解,不要对大三阳和小三阳产生恐惧。
就像我最初在中学时听到大三阳和小三阳是在收音机中听到的,那时我还以为是大山羊和小山羊。
心中一直纳闷,肝中怎么出山羊了,山羊还有大小。
当时由于不了解,就闹了这么个笑话。
如果查出是乙型肝炎(即肝功能异常),医生会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的,而且以目前的医疗水平,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肝功能很容易恢复正常。
所以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听从医生的指导,不要轻信医药广告。
二、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肝患者(乙型肝炎患者)的区别在“乙肝两对半”检测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也就是说感染了乙肝病毒,且肝功能正常并无肝炎症状和体征,就被称为是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常被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大三阳和小三阳且肝功能正常者也包括在其中,也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乙肝患者(乙型肝炎患者)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且功能异常者。
如果查出是乙型肝炎(即肝功能异常),医生会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的,而且以目前的医疗水平,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肝功能很容易恢复正常。
所以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听从医生的指导,不要轻信医药广告。
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同样能够跟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卫生部2008年4月21日上午公布2006年全国人群乙肝等有关疾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调查显示,我国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从1992 年的9.75%下降为7.18%,比1992年下降了26.36%。
据此推算,我国仍然有乙肝病毒携带者约9300万人。
三、乙肝病毒携带者不需要进行药物治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说明感染了乙肝病毒。
感染了乙肝病毒不等于得了肝炎。
只有当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且肝功能受损并伴有肝炎体征和症状才算得了肝炎。
肝炎需要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让肝功能恢复正常。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且肝功能正常者被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病毒携带者不需要药物治疗。
大三阳或小三阳且肝功能正常者,也属于乙肝病毒携带者,不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下面引用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蔡皓东在《医药与保健》2007年3 期的《乙肝病毒的“冤、假、错案”》中的一个列子说明大三阳或小三阳且肝功能正常者为什么不需要治疗。
这个列子的题目是肝病没发作,错服百药治出病在此以楷体字表示文章内容:赵大妈是一位乙肝病毒携带者,由于以前不能做到阻断母婴传播,结果她生下的一儿一女都感染了乙肝病毒。
现在,儿子已经大学毕业,尽管肝功能正常,但由于“澳抗”(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和“大三阳"而不能报考公务员。
儿子的遭遇使母亲非常内疚,她认为是自己给儿子带来的灾难,发誓要给儿子治好病。
赵大妈陪着儿子不知跑了多少家医院,也不知花了多少钱,但都没有治好儿子的乙肝“大三阳”。
医院治不了,她就找广告,执着地为儿子治疗的赵大妈不信,这世界上就没有使乙肝转阴的药?每当看到她认为“来源可靠”的乙肝治疗信息,就想给儿子试一试。
结果,在一次次治疗中越治越坏,转氨酶上升到七百多,出现了黄疸,还起了一身的水疱。
到医院一检查,说是药物中毒,得了药物性肝炎。
住了两个多月的医院, 花了上万元钱, 儿子才保住性命。
从此,儿子的肝功能再没有正常过, 从携带者转变成了慢性肝炎。
其实在我国有1.2 亿-1.3 亿人是乙肝病毒感染者(文章发表于2007 年,引用的数据是以前的数据)。
但大多数感染者赵大妈一样,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可健康地生活。
另外,目前人类还没有研制出能彻底清除乙型肝炎病毒的药物,只有少数能够抑制病毒的药物可以用于治疗乙肝病毒复制活跃且肝功能异常的慢性肝炎, 而对肝功能正常的患者疗效较差。
因此,目前国内外专家都认为乙肝携带者应定期复查,监测乙肝病毒和肝功能各项指标,找到治疗的时机后再进行治疗,不要盲目用药。
更不能跟着广告乱用药。
每一种药物都是有一定适应证的。
在用药之前应做许多检查, 根据检查结果,考虑是否适合应用这种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还需定期到医院复查。
观察疗效,由医生确定疗程。
看着广告吃药不仅治不好病,还有可能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打破了体内原有的与乙肝病毒和平共处状态,转变成慢性肝炎。
(乙肝病毒的“冤、假、错案”蔡皓东医药与保健-2007 年3 期蔡皓东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这个列子说明:1、无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可健康生活,既然能健康生活,那又何必非得吃药,毕竟是药三分毒;2、即使用药物治疗,疗效也较差。
因为每一种药物都是有一定适应证的。
正如蔡皓东医师所说目前人类还没有研制出能彻底清除乙型肝炎病毒的药物,只有少数能够抑制病毒的药物可以用于治疗乙肝病毒复制活跃且肝功能异常的慢性肝炎, 而对肝功能正常的患者疗效较差。
北京地坛医院肝炎二科主任、主任医师谢雯在《家庭医学》上半月-2007 年6 期《乙肝“健康”携带者用不用治疗?》一文中指出:应用于肝炎患者的药物干扰素(英文缩写IFN)可抑制病毒复制,其中IFN-(干扰素中的一种)是抗病毒药物中治疗乙肝病毒感染最有效的药物。
但其适用症是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到正常上限的2-10 倍者。
所以它用于无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疗效低于肝炎。
对不能耐受干扰素治疗,而又存在病毒复制高的肝炎患者可用拉米夫定等核苷类似物进行治疗。
但转氨酶(ALT高,病毒复制低是拉米夫定疗效较好的标志。
所以拉米夫定用于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治疗的疗效较慢性肝炎差。
正是由于人们缺乏乙肝常识,加之治病心切,常常令虚假乙肝广告有可乘之机。
广东岭南肝病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副主任医师杨炯在《医药世界》2007年11 期《了解乙肝,重于求医问药》一文中这样写道(以楷体字表示文章内容):普及医学常识,让虚假乙肝广告成过街老鼠所有号称“大、小三阳”全部能转阴的无一不是虚假广告。
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某些医疗广告尤其是乙肝广告不顾国家相关部门的禁令仍然颇有市场,乙肝虚假广告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对乙肝的无知,而无知导致恐惧、恐惧产生歧视。
一方面,人们孜孜以求所谓的转阴治疗,花费无数血汗钱而大小三阳依旧;另一方面,正规医院专科医生整天忙于日常事务性工作,而无暇普及乙肝防治知识,有些医生甚至不屑做这些“婆婆妈妈”的事情。
这就给游医有可乘之机,大肆进行商业性广告和医疗,大发不义之财。
了解乙肝,重于求医问药杨炯医药世界-2007 年11 期治疗乙肝无特效药文中指出,所有号称“大、小三阳”全部能转阴的无一不是虚假广告。
那些宣传从“祖传秘方”到“基因疗法”,从“偏方”到“特效药”能完全治好乙肝的无一不是虚假广告。
要知道全世界65 亿人口中约有3 亿人感染乙肝病毒,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