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省复习教学设计
《台湾省》 教学设计

《台湾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组成;掌握台湾省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知道台湾省丰富的物产和发达的经济。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地图阅读、资料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台湾省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认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特点。
2、教学难点理解台湾省与祖国大陆的深厚渊源,以及台湾省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原因。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有关台湾省美丽风光和独特文化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台湾省。
(二)新课讲授1、位置与范围(1)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出台湾省的位置,并描述其经纬度范围。
(2)介绍台湾省的组成,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等岛屿。
2、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展示台湾省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台湾省的地形特点,如以山地为主,山脉集中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
(2)气候结合台湾省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分析其气候类型和特点,如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
(3)河流观察台湾省的水系图,让学生指出主要的河流,并分析河流的特点,如短小湍急,水能资源丰富。
3、丰富的物产(1)介绍台湾省的森林资源,如樟树等珍贵树种。
(2)讲解台湾省的农产品,如水稻、甘蔗、香蕉等。
(3)强调台湾省的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
4、经济发展(1)讲述台湾省经济发展的历程,从以农业为主到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
(2)分析台湾省发展出口加工工业的优势条件,如大量受过教育和培训的劳动力、海岛多港口、吸收外国资本等。
(三)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台湾省与祖国大陆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2、如何促进台湾省与祖国大陆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四)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台湾省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要维护祖国的统一和领土完整。
初中地理台湾教案人教版

初中地理台湾教案人教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台湾省的位置、地理特征及主要岛屿。
2. 掌握台湾省的地形、气候、资源等环境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提高对台湾省的认识。
教学重点:1. 台湾省的位置及地理特征。
2. 台湾省的地形、气候、资源等环境特点。
教学难点:1. 台湾省的地形、气候、资源等环境特点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准备:1. 台湾省地图、地形图、气候图等相关地图资料。
2. 教学PPT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观察台湾省地图,了解台湾省的位置。
2. 提问:谁知道台湾省是由哪些岛屿组成的?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台湾省的地形特点。
2. 提问:台湾省的地形有哪些特点?三、课堂讲解1. 讲解台湾省的地形特点:以山地为主,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台湾山脉集中分布在岛屿的东部和中部;台湾岛地势东高西低,中央山脉是台湾岛的主要山脉。
2. 讲解台湾省的气候特点: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夏季多台风,冬季偶尔受寒潮影响。
3. 讲解台湾省的资源特点:矿产资源丰富,如煤、金、铜、石油等;水资源丰富,有“东方甜岛”之称;森林资源丰富,覆盖率高达55%。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台湾省的主要岛屿。
2. 让学生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地形、气候、资源分布特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台湾省的地形、气候、资源特点,谁能概括一下?2. 让学生观察台湾省地图,找出台湾省的主要城市。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台湾省的城市特点。
2. 提问:台湾省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三、课堂讲解1. 讲解台湾省的城市特点: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地区,以台北、高雄、台中、台南等城市为中心。
2. 讲解台湾省的经济特点: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旅游业发达,有“旅游天堂”之称。
3. 讲解台湾省的文化特点:融合了中华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材主要介绍了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历史文化、以及两岸关系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台湾省的基本情况,增强学生对祖国领土完整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其他省份的基本情况,对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台湾省作为一个特殊地区,学生对其了解可能不够全面,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加深理解。
同时,学生可能对台湾的经济发展和两岸关系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历史文化、以及两岸关系等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祖国领土完整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历史文化、以及两岸关系等内容。
2.教学难点: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两岸关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历史文化、以及两岸关系等内容。
2.利用地图、图片等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3.通过案例分析法,使学生深入了解台湾的经济发展和两岸关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料。
2.准备台湾省的相关案例,用于讲解经济发展和两岸关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台湾省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关注台湾省的自然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地图和图片,呈现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了解台湾省在我国的位置,以及台湾海峡的位置。
3.操练(10分钟)提问:台湾省位于我国的哪个方位?台湾海峡是什么类型的海域?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并给出正确答案。
教师资格证地理学科教案:台湾省

教师资格证地理学科教案:台湾省一、教学目标1.能够从地图上准确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
2.结合地图和资料初步分析台湾省的地形、气候等特征。
3.阅读史实材料了解台湾省的人口和民族构成,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与气候特征;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2.难点:分析台湾省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资源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脍炙人口的民歌《阿里山的姑娘》,画面配以台湾的一些著名的景观。
提问:阿里山位于我国哪个省? 学生齐答:台湾省。
讲述:台湾岛与台湾省含义相同吗?台湾除阿里山外还有些什么山、什么河呢?今天我们就来畅游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板书课题: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课件展示学习目标(齐读)【认识台湾省位置、范围】学生自主学习──观察阅读课本及图7.41,并记录:(1)在地图上找出福建省、台湾海峡、东海、南海、太平洋、北回归线,说出台湾省的位置。
(2)说出穿过台湾省的重要纬线。
(3)在图上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说出台湾省的范围。
(4)说出台湾在海洋交通和海防方面的重要性。
教师出示课件──台湾岛的轮廓图,小组代表填图并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台湾处于西太平洋南北航线的要冲,是祖国东南沿海的海上门户,天然的海防屏障,自明清以来,被称为“东南锁钥”。
【自然环境】1.学生自主学习——在图7.40、7.41找出台湾主要的山脉、平原,并回答台湾山脉的分布特点,地形特点。
教师出示课件:(1)学生说出台湾主要的山脉。
教师小结:台湾岛多山,集中分布在岛的中部和东部,自东向西依次有海岸山脉、中央山脉、雪山、玉山、阿里山等五大山脉,这些山脉合称台湾山脉,全岛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2座,台湾岛最高的山峰是玉山,山脉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
(2)学生说出台湾主要平原。
教师小结:台湾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其中平原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中部和东部约2/3是山地,东部沿海分布有狭窄的平原。
八年级地理《台湾省》教案

八年级地理《台湾省》教案八年级地理《台湾省》教案八年级地理《台湾省》教案一教学目标:(一)掌握台湾省的位置、范围、组成和居民概况。
(二)了解台湾海峡的位置以及丰富的海洋资源。
(三)掌握台湾岛的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分析河流的特征。
(四)了解台湾岛的主要气候类型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五)了解台湾省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主要经济部门和产品状况。
(六)了解台湾省主要城市台北、高雄、台南的城市职能。
(七)了解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建议课前活动:台湾岛是我国的宝岛,请同学们上网查询资料,找到有关台湾岛的介绍和传说,搜集有关台湾岛的美称有哪些?比一比,看看谁找到的资料最多、最有趣。
新课导人:方案①:老师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让同学说出阿里山的姑娘生活在我国哪个省?属于什么民族?由此引人到台湾省的教学中。
方案②:课前,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查阅了很多台湾省的资料,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宝岛——台湾岛有哪些美称,了解它有什么宝?为什么能有这些宝?学法指导:让同学们在“台湾地形”图上找到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x岛、赤尾屿、兰屿、绿岛、太平洋、台湾海峡、福建省、北回归线,并完成教材P.51活动题1。
从而了解台湾省特定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以及范围。
讲述:台湾省地处中国东南海域,北临东海,东面是一望无际的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南越巴士海峡即达菲律宾。
总面积3石万平方千米,人口(含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2 228万人。
有汉、高山、满。
回等民族,人数最多的是汉族,少数民族以高山族为主。
同学们可通过阅读“高山族”这则材料来了解该民族的基本概况。
思考题:(1)根据高程表,你能大致说出台湾海峡的水深是多少?说明海峡底部属什么海底地形?台湾海峡属大陆架的地形特征,它有着丰富的海底资源,可见台湾岛原是与大陆相连的。
通过阅读材料“大陆与台湾”可让学生了解台湾一直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声。
精品台湾省 教案.doc

教学目标1. 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2. 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1. 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2. 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 使学生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
通过大量的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教学难点:台湾的经济特色。
•教学方法:探索法•教学媒体:多媒体展示台。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伴有者欢快优美的歌曲〈〈阿里山的姑娘 "终止音乐,老师提问:这首歌曲叫什么?日月潭位于我国哪个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了解台湾省。
台湾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呢,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这首诗表达了台湾同胞思念故土的情怀和两岸同胞指望团聚的愿望。
这一湾浅浅的海峡,却是我们最大的国荡、最深的乡愁。
根据你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想一想,为什么说台湾是祖国的神圣领土?你知道哪些史料和证据?板书:一、台湾历史生答:略既然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份,我们骨肉相连,血脉相通。
在坐的每一位同学和我更应该走进台湾,去认识它、了解它。
请看大屏幕二、自然环境在地图上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东海、台湾海峡、太平洋等地理事物.看看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的哪个部位?看图说出台湾省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范围位置和范围台湾主要地形类型是什么?地势的高低起伏状况?归纳台湾地形的特征。
地形大部份地区年降水量在多少毫米以上?气候大部份地区的年均温在多少度以上,有何特征?归纳台湾省的气候类型及特征?东部和西部的降水量有何不同?为什么会这样?河流的长度?河流的径流量?河流的流速?归纳台湾河流的特征。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材从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经济发展、历史、文化和民俗等方面对台湾省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台湾省的情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于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等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台湾省的历史、文化和民俗等方面的了解相对较少,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弥补这一空白。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特点,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
2.让学生了解台湾省的人文地理特点,包括人口、民族、宗教、文化等。
3.让学生了解台湾省的经济、历史和民俗等方面的情况。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特点、人文地理特点、经济发展、历史和民俗等方面的情况。
2.教学难点:台湾省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相关历史、文化知识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台湾省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
2.采用案例教学法,分析台湾省的具体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台湾省的情况。
3.采用讨论教学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对台湾省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台湾省的地形图、气候图等地图资料。
3.准备台湾省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简要介绍台湾省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呈现台湾省的地形图、气候图等地图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析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特点,如地形、气候等,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加深对台湾省自然地理特点的理解。
九年级政治第二轮专题复习台湾问题

骨肉亲情,血浓于水——九年级政治第二轮专题复习“台湾问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以“台湾问题”为载体,进行政、史综合复习,使学生形成对台湾问题的整体认识。
同时,以“台湾问题”为中心整合教材相关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中考政治测试成绩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提问与讨论相结合,讲解与练习相结合,注重知识迁移训练,磨合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复习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时事政治的兴趣和爱国主义热情,树立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党和政府处理“台湾问题”的基本政策及其正确性[教学难点]对“台湾问题”的正确认识,解决此问题的重大现实意义及青少年学生对“台湾问题”所应采取的正确态度和作为[教学方法]依托多媒体平台,启发、讨论,讲练相结合[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导入复习〉(课件显示)“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师:“国有殇”是指什么?(学生回答)师:台湾隔海峡与祖国大陆的分离,是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最后课题。
今天,我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解“台湾问题”,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思考,主动发言。
“台湾问题”专题复习(板书)〈知识整合〉(课件显示)材料一:2000年,台湾当局新领导人陈水扁纠集各种分裂势力进行“台独”活动。
他不断鼓噪为“台湾正名”“去中国化”,抛出两岸“一边一国”的分裂主张,强行撕裂台湾社会,恶意扭曲台湾民意,肆意煽动仇视大陆、“对抗中国”,公然提出通过“制宪”走向“台独”,将两岸关系推到了极其危险的边缘。
材料二:2006年2月27日,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不顾岛内外的强烈反对,一意孤行,决定终止“国统会”运作和“国统纲领”适用,这是对国际社会普遍坚持的一个中国原则和台海和平稳定的严重挑衅,是在走向“台独”道路上迈出的危险一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课教学设计
台湾省复习设计
复习思路:本节内容是省级区域的第三节,学生已经有了相应的能力,教学时,我注重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从位置——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加深学生对于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
学生心理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特别是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学生对台湾有了一定的了解,再加上初中生好奇心强,爱思考,富于幻想,复习时,应当通过点拨,让学生体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获得的满足感。
复习目标
【复习目标】∶1、读台湾省地图,说出台湾省的范围,及位置。
2、结合资料感受台湾与大陆的骨肉关系
3、结合课文及图片,说出经济台湾丰富的物产及美称
4、台湾省经济发展的特点及主要部门和产品状况。
5、找出解台北、高雄、台南等城市,认识其城市职能。
复习重点:台湾省的范围、丰富的物产、经济发展的特点
复习难点:台湾人口、农业、工业分布特点及成因、出口导向型经济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读图,教师提出读图要求,指导读图的方法,读出台湾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培养学生读图和用图的能力。
2.通过分析台湾省的地形图、沿北回归线的地形剖面图、物产分布图,让学生自己分析得出台湾物产丰富的原因,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使学生认识到尽早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复习方法】:
在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我采用讲练结合的启发引导式复习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复习、合作复习、小组讨论等方法进行复习。
我采用这种教法的依据有二:一是根据新课改精神,教师转变课堂角色,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
二是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复习过程】一、阅读课文、自主学习、进行归纳(引导学生学会梳理一节的基础知识,并理解其地理间的联系,记住台湾省的基本自然环境)
(二)、海底拾贝:(学会归纳总结台湾的独特性,记住台湾之最,对上面的基本知识进行补充,对繁多的地理知识点进行化解,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台湾省最高的山是 ,最长的河是 ,最大的湖
台湾的硅谷
二、【互助、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决这些问题,教师要出示资料和图片给学生以参考,如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台湾主要农矿产品分布图等,学生客服组进行必要的讨论完成)
1、台湾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2、台湾森林资源丰富,约占台湾岛的 以上, 树最著名。
森林主要分布在 ,原因:
(
一
)
台
湾
1、范围:包括 岛、 列岛、 岛及小岛组成
2、位置:北临 海、南临 海、东临 洋、西隔台湾海峡与
省相望。
3、地形:以 为主、西部是 平原
4、气候:以 、 气候为主、温暖湿润
5、丰富的物产:
水产:海盐丰富,被称为 盐仓 森林:森林面积占岛的 以上,有 之称
和 、 树最著名
农产品:生产 、 、 、 等
主要分布在 。
6、经济特点: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形成了以 进口 --- 加工---出口
型的经济类型,第 产业占主导
矿产:煤、铁、石油等丰富
3、台湾岛的农作物主要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集中分布在
______________,原因:这里
4、台湾山脉的走向是____________,台湾地形以_________为主,地势特点
____________。
5、台湾人口.城市.工业.农业都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探究台湾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①②③
④
三、台湾的家---中国(情感教育,认识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感受海峡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深厚感情)
1、用是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引入
2、台湾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居民祖籍以________和_______为最多,主要民族为_______,少数民族主要是_________。
3、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关系; 、、、关系
四、【达标检测】(对复习的知识进行大标检测)
1.台湾是我国重要的林区,也是亚洲有名的天然植物园,最为著名的树种是 ( )
A.红松 B.杨树 C.樟树 D.漆树
2.台湾居世界首位的物产是 ( )
A.水稻 B.黄金 C.蔗糖 D.樟脑
3.台湾享有热带、亚热带“水果之乡”的美名,四季鲜果不断,驰名中外的有( )
A.香蕉、菠萝 B.桃、杏 C.荔枝、桂圆 D.椰子、葡萄
4台湾岛隔台湾海峡与大陆相望的省级行政区是:
A.粤
B.桂
C.闽
D.浙
5.下列省区,受台风影响最大的是()
A.广东,台湾B.浙江,江西C.山西,辽宁D.云南,贵州
6.台湾省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台湾岛的:
A、西部
B、中部
C、东部
D、南部
7.从台湾东部海域开始,按顺时针方向,台湾岛濒临的海域是()
A.南海、太平洋、东海、台湾海峡B.太平洋、东海、台湾海峡、南海
C.太平洋、南海、台湾海峡、东海D.台湾海峡、南海、太平洋、东海8.台湾省的火烧瞭是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下列因素难以在那里形成降水的是()
A.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B.来自太平洋的东北季风
C.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D.经过的台风
9.台湾和福建等省许多居民都共同尊奉祖。
这说明了()
A.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地缘关系
B.海峡两岸人民的血缘关系
C.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历史与文化渊源
D.台湾居民全部是福建移民的后代
10.“祖国东南盐仓“分布在()
A.南海沿岸B.东海沿岸C.台湾西海岸D.台湾东海岸
11、读图分析
(1)、图中A是_______市,B是______(山峰)。
台湾海峡属于_____海。
(2)、台湾省物产丰富,有很多美称,其中有“东方糖库”之称,“糖”是指糖料作物________。
(3)、台湾省旅游资源丰富,________(湖泊)风光秀丽,是旅游者向往的地方。
(4)、80 年代以后,台湾省创造了高新技术领域迅速发展的新奇迹,被称为台湾省“硅谷”的城市________。
(5)、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解释台湾多地震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